工商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2023-01-29

第一篇:工商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与提高措施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作为独立学院开办的旅游管理专业,怎样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研究提高实践教学的措施,为独立学院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提供帮助。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对市场的需要,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相继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层次各不相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增长,一些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不断涌现,独立学院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本院校。作为新型的院校建筑论文发表/jzlwfabiao/,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要有自己的定位,既要不同于母体的一本、二本,也要有别于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学校和职业学校。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编辑: 。

它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 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目前,从我国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整体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从培养模式上看,大多院校仍然延续传统精英教育思维方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置上看,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旧是按照公共课20%、专业基础课30%、专业课40%、专业实习10%的课程体系比例结构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呈现出“基础课多、专业课少,理论课多、实践课少,课堂教学集中、实践教学滞后”的特点。学生虽然可以扎实的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学生毕业不适应行业的需求,就业率低以及转向其他行业,进一步造成旅游人才的短缺。

(二)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强的特点决定了这个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具有全面的综合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产业阅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是由相邻的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外语等学科转轨过来的,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实践经验。大部分专业教师较为年轻,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做过一些兼职工作,但仍然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工作经历。另外,由于经费投入的原因,专业教师缺少在实践经验和能力方面的进修和培训。这就导致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从而影响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不完善,难以发挥功能

大多数独立学院建校时间较短,正处于扩大办学规模的阶段,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基础建设、基本教学建设中,致使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不完善,难以发挥相应的教学功能。这主要表现在:1.实践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仅仅依靠课本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像前厅接待服务、餐饮摆台、调酒、果盘制作、客房做床、茶事服务、茶艺表历史论文发表/lslwfabiao/演、形体和礼仪、导游服务带团和讲解艺术、旅游事故处理技能、音乐欣赏、文物鉴赏等操作性强的实践技能只有在配套设施完善的模拟实训室内才能熟练掌握。一些独立学院不是因经费不足不建设实践教学相应的配套设施,就是对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不到位,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2.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固,作用难以发挥。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数集中在第七或第八学期的专业实习中。但是由于学校和旅游企业之间合作和联系不紧密,各自利益的出发点不同,合作的目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能实现,基地作用难以发挥。

第二篇:新闻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新闻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传统媒体经营遭遇低谷,从业人员一度饱和,新闻专业毕业生在广阔的媒体领域就业无门;另一方面,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不论是技术性人才还是运营或者管理方面,都存在庞大的人才缺口,面对庞大的毕业队伍,用人单位竟然痛呼天下无才!

如此,在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的时代变革中,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碰到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遇!当初拳拳赤诚的新闻理想,在经过了四年的悬梁刺股后,却在毕业的关口碰得一头灰!那么,当今新闻专业的学子,到底是遇上了最好的年代,还是遇上了最坏的年代?或许,曾经的“无冕之王”,也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书写“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定义!

一.新闻专业不再“专业”

“以前新闻专业的学生,有中文系的文笔,有哲学系的思想,还有美术系的艺术,几乎无所不能。而今新闻专业的学生,论文笔不如中文,论思辨不如哲学,论排版远远不如美术!尤其是在经济、政治、法律等专门领域,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报道中捉襟见肘,难以胜任!”一些关于新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章如是写道。

先不论这种观点是不是以偏概全、有失偏颇,且看近几年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得不承认,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身上的光环正在逐渐消退,当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无冕之王”已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以及报刊杂志或者互联网媒体的招聘启示中,专业都写着一条“专业不限”的亲民告示。而在实际的录取中,新闻专业的靴子也正在逐渐失宠,广州电视台曾在2004年招聘的43个人中,只有14人毕业于新闻专业。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新闻专业的学子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正逐渐受到更多青睐,尤其是经济、法律、政治等专业的毕业生,往往由于其精深的专业知识而在工作中大放异彩。不少媒体单位在招聘中均表示,新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知识积累严重欠缺,虽然采写编排技术稍胜一筹,但这种技术优势往往都是暂时性的,所以,在长远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但不占优,反而深陷劣势。

这样的观点,实际上表面,在传媒领域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正在逐渐丧失其专业优势,以致其只有技术,而无专业!

与此同时,当新闻专业的许多学生在难以进行专业对口就业时,纷纷被迫转向其他领域寻找工作机会。由于大学期间过于理论化的课程设置,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更没有十分突出的实践经验,所以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范围仍然局限于文秘、行政助理等操作性工作,不得不在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领域,接受所有人的竞争!

坦白地说,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仅大片丧失了自己的生存领地,而且在公共的生存领地中,也沦落为十分边缘的危机地步!

二.扩招与滞后的双重危机

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在于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发生严重脱轨。

高校新闻学专业招生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新闻学毕业生供大于求。不少普通高等学校认为设置新闻专业是“投资小、见效快”,相继增设新闻传播专业,一些新办的民营高校、独立学院,也纷纷设立,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而与此同时,新闻行业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运作,不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为了

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整顿新闻出版秩序,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新闻行业的这些变革状况,没有像其他行业随经济的发展岗位增多,反而有所抑制,所以对新闻专业的就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新闻专业在教育上,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高校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均落后于媒介的变化与发展,大多数学校上新闻专业后,均将名校的相关内容全盘照搬。而其教学方式也只注重知识传输而缺乏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践教育环节严重缺失,特别是新上新闻专业的学校没有相应的社会资源,完全依靠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造成不少学生大学期间没有到正规的新闻单位实习的经历。而且,不少高校的师资结构极不合理,新闻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的教育多是纸上谈兵。在这种条件下不少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剧了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现在新闻教育的培养模式不够健全,无法根据现今市场的需要快速反应,培养所需人才,这是新闻教育的弊端。现在他们最想要的就是“既能跑动又有思想的记者,既能管版又能管人的大编辑,既懂媒体又懂经营媒体的管理者,既懂传统媒体又懂新媒体的跨媒体人才。”长沙晚报《 新闻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教育培养模式有待改变》一文中对当前高校新闻专业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批评性意见。文章指出,高校在师资上应尽量去找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编辑、记者任教;新闻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知识深度,在博学的基础上也要专学,一定要有自己擅长的方向;同时也应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实践和实习,以提前适应环境,查漏补缺。

三.非专业的专业之路

当专业对口就业遇到瓶颈的时候,求变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面对已经饱和的新闻学就业市场,适时的转移自己的努力重点,以下职业方向可为广大的新闻学专业学生提供一种就业参考。

(1) 高校教师

因为新闻传播学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讯机构进行理论研究。

(2) 网络编辑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近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第三批十种新职业中,“网络编辑”名列其中。在得到国家认可的同时,网络编辑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部分网络新闻人员不再由技术人员充当,而是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的人员去从事。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 W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等。

(3) 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

如果你是一个娱乐“粉丝”,那么一定听过“光线传媒”这个名字,它制作的《娱乐现场》节目总计发行达600个频道。光线传媒便是一个典型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其官方网站挂有常年招聘节目撰搞及节目编导的启事。目前,我国有影视节目制作公司1500余家。在电视栏目方面,大家熟悉的《幸运52》《娱乐现场》《欢乐总动员》等都是由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

这些公司对影视节目的编、播、采人才都有广泛的需求。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写作能力,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电视表现手法,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类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前景非常广泛。

(4) 线下刊物编辑

在网络时代,现实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但网络信息也有到达率不足的问题,于是很多网站在发展壮大后都开始创办线下刊物。上海壹报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的《文化艺术报。城市壹报通》就是一种汇集线上信息的线下刊物,它是一张集众多分类广告信息为一体的实用型报纸。该公司招聘采编的要求是具备记者的敏锐、编辑的统筹策划能力、广告人的商业嗅觉,最好还要有旅游、培训、房产、装潢建材、餐饮娱乐行业等工作经验。因此,不仅熟悉新闻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对某行业比较有专攻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最有优势。

(5) 企业刊物编辑、记者

出于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办一些不定期的刊物,这里也是传媒人才的用武之地。但这需要从业者知识面较广,因为公司主营业务各有不同,对采编人员专业背景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比如上海毕马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在招聘媒体策划、采编人员时,要求具备新闻、广告、医学、药学大学本科学历;而藏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招聘执行主编时,则要求最好有历史、文物等相关专业背景。

第三篇:安防行业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企业对专业院校持欢迎态度。许多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态愿意与安防院校合作,因为人才战略是所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内各大安防企业大都有人才方面的需求缺口。来自福建省三明市的赵程龙在认真地画着电路图,他是厦门安防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安防学院)2011级楼宇智能化工程2班的学生,9月19日上午10点半,他们正在上一堂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赵程龙所在班上共有40名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福建人。他们的当堂任课教师赵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电路图,并告诉学生们:“学透这些电路图,将来走上社会肯定有饭吃”。很受学生欢迎的赵老师告诉记者,“作为老师,我希望他们都能学到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实操能力,将来能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这是目前国内院校中安防专业教育的一个掠影。

随着安防行业的日渐兴起,出于对人才的追逐,专业的安防教育已经逐步火热起来,其形式也多样化。相比以往安防人才主要由企业自我培养“熟练工”为来源的“江湖派”,当今,以高校安防专业培养为渠道的“学院派”正显示出其颓势。首先是国内出现了惟一一所以“安防”命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厦门安防科技学院;其次,许多全日制本科和大专院校纷纷开设针对安防领域的科目专业;再者,还有许多以培训方式立足的社会教育机构应运而生。

令这些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欣慰的是,目前学生们的“销量”尚佳,就单纯的就业率来说,许多院校都接近100%。但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在困扰着他们,如招生战线的扩展之难、学生就业层次的提升之惑以及开设专业如何与行业更加贴近等。 年轻的安防教育

2000年之前,国内专业的安防教育几乎为空白。最初,安防专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国内公安技防系统。譬如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公安科学技术系于1994年开始针对安全防范工程专业招收三年制大学专科学员,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学员。199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后,该专业隶属公安大学信息安全工程系;2005年6月,学校成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系。普通院校设立安防专业科目则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后。

由于安防是一个年轻的产业,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相对短暂,因此,专业的安防教育并未先行于行业。

以安防学院为例,2008年下半年该学院才成立,2009年才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据该学院副院长柳振忠介绍,安防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关于学院的系部和科目,安防学院教务处长陈全金告诉记者,“安防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科学系、安防工程系等五系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等两个二级学院。在专业科目方面,本校设有安全防范基础、消防工程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40个专业。”但各专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不一。陈全金介绍,学院所有专业中,以安全防范基础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两个专业最热门,其中安全防范基础专业每届有2个班,每个班50人左右,三个年级共300多名学生;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每届则有3个班,共450多名学生。安防学院全校的学生大约有2000多名。 据记者了解,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也有安防类专业,且成立的时间不长。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分院电子信息系主任、副教授刘洪涛向记者介绍,该学院的安防专业系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于2006年。近些年来,国内还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和交通安全和智能控制专业;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有不少涉足安防教育,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了安防工程师培训课程,“清华大学也有安防专业的科目,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近几年内涌现的安防职业教育机构更是多如牛毛。其中较为熟知的深圳市安防技术职业培训中心(深圳市安防协会职业培训中心、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安防学院)于2008年成立。专业的安防工程技术职业教育机构华闻教育——北京华闻思创科技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07年。 专业的安防教育发展里程短暂,整体成熟程度有待提升。刘洪涛透露,目前国内拥有安防专业的学院不多,全国不超过十家,每年毕业生不会超过一千人,远远不能满足数百万安防行业人才的补充。对于学院安防专业的定义,刘洪涛认为,国内的安防专业是以技术防范技术为主,通过对电子、通信、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安防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和应用能力。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安防行业网() 派生于电子技术教育

与安防行业隶属于电子产业一样,学校(院)的安防专业大都“诞生”在电子类的院(系)。 刘洪涛认为安防的本质是以电子技术来实现某种程度的安全保障,因此国内大部分安防专业的教学都是基于电子技术。“2006年,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正是‘出生’在电子信息系。”

基础的电子技术课程是专业安防科目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厦门安防学院,记者看到该院楼宇智能化专业学生所修课程书本中就有一本名为《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材,这是该专业的主要教材之一。9月19日上午,记者跟随安防学院大二楼宇智能化专业02班的学生旁听了一节名为电子技术基础的课,课堂上赵老师主要针对电子技术中的几种常见电路图进行讲解,并指导学生画电路图。赵老师一再强调,“你们将来如果从事所学专业领域的工作,学好电子技术是基础,这些基本的电路图就是电子技术的基础,一定要学好。”

同样,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安防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中,电工与PLC是首当其冲的重点课程。据刘洪涛介绍,在该专业,要求具备电子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安防系统知识与技术,熟练掌握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视对讲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等专业技能。学生主修的课程有:电工与PLC、通讯与信号传输技术、安防技术基础、AutoCAD、绘图与识图、计算机网络、招投标与造价、防盗报警技术、视频编解码与压缩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安全防范系统的安装施工、综合布线、项目管理技术等。这些课程主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安防的基本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基本管理知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其中,基于安防产业与电子产业的共通性,基础的电子技术是学生必修的重点课程。”

但是安防产业作为电子产业的分支,其独特的产业性质必定有许多脱离普通电子产业的地方。 针对安防专业与普通电子技术专业的差异性,刘洪涛认为,在学院中,电子技术专业强调的是综合的电子技术能力,并无特定的培养方向,但安防专业重点强调电子技术在安防中的应用,“显而易见,安防专业对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并不高,只需懂得基础的原理和应用能力即可;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安防设备的性能、系统的设计、工程安装与调试、系统的使用等方面了解通透。”

刘洪涛告诉记者,由于如今安防新技术不断出现,其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使安防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如网络、通信、传感器等课程内容的增加或课程的增设,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电子技术和IT技术有更多的体现。而且,随着安防产业的科技化发展程度水涨船高以及市场透明化程度提升,安防专业的课程中,计算机、CAD画图以及工程预结算等课程也开始逐渐兴盛。陈全金透露,以目前安防学院接触到的信息显示,除了专业的安防设备电子技术工作人员之外,安防领域的设计和研发人员的缺口同样十分明显,工程预结算领域的人才奇缺。 学生大多流向基础岗位

刘刚是2009年毕业于某高职院校安全防范专业的学生,他目前供职于广东省某供电所,负责单位安防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他对记者坦言,通过在学校三年时间的学习,学会了一门手艺,对安防产品和系统较为熟悉,毕业那年很顺利地签到一份工作合同。刚开始工作时待遇一般,最初的半年内每个月只有1800元左右。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久,逐渐成为单位里资深的“骨干”,每月工资约四五千元。对此,他认为自己的学历并不高,有一份这样的工作“还不错”,他说,“有的同学专业知识学得不牢固,现在还在工厂做保安呢。” 这就是安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一个现实例子。目前,国内的安防教育以高职院校为主。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参与专业安防教育则主要体现在开办培训课程、培养管理人员和高端研发人员。庞大的安防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产品日常维护和使用的一线技术人员等基础岗位成为这些专业毕业生最为常见的“舞台”。

对此,院校方面对学生的培养采取了适应行业需求的施教方式。陈全金告诉记者,安防企业和单位从专业的学院猎取基础岗位的技术工作人员,最看重的是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操能力。在安防学院,学院对保障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花费了很大工夫,据陈全金介绍,学院开设了视频报警接警联动实训室、安防监控实训室、楼宇门禁对讲实训室、入侵防盗报警实训室等符合安防产业技术人员实力需求的实验训练室。

记者走访多家开设安防类专业的院校后了解到,一般来说,安防专业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专业的实训课程是日常上课的重点之一。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除了主流的书本课程外,还有诸如强电安装、弱电安装、监控系统设计与安装调试、综合布线、招标文件制作、工程深化设计等实训项目。除了这些校内实训外,进入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训也是学校对学生的重点培养方式。刘洪涛介绍,实战出经验,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往往学习知识的速度和能力会大幅提高,其设备应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综合职业实力也会得到有力提升。

从大多数学校的安防专业来看,主要培养的是从事安防系统设计、施工、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如小区安防安防弱电维护、安防工程公司技工、电工、安防设备厂商电子类的各种岗位。据柳振忠透露,目前安防学院毕业生主要流向设备生产岗位、施工岗位和使用维护岗位,就业的选择面主要集中在一线的基础岗位,安防学院任课赵老师介绍,大多数学生所就业的这些工作岗位一般待遇都不高,一般每月两千元左右。刘洪涛也告诉记者,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的学生大都在安防工程公司、物业和安防企业就业,从事一线的技术防范工作为主。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安防行业网() 招生的优势与困惑

“我们学院今年共招收学生一千多名,增幅较大,明年我们的预定目标是招收1600名-2000名新生。”9月19日,在安防学院内新生进行军校的体育场旁,陈全金兴奋地向记者介绍。 招生是学校生命源泉。同时,足量的生源也是衡量学校该专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 对于大部分拥有安防类专业的院校来说,吸引生源的最有力途径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令人欣喜的是,几乎所有学院都有近100%的就业率。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安防学院以及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最幸福的烦恼”就是:毕业班还没等到毕业时间,学生就被抢光了。

毕业生为何如此抢手?柳振忠认为,首先是安防行业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国内有两万多家安防企业,这些企业大都需要专业人才;其次国内专业教育体系下的人才涌出量少,毕业生奇货可居;再者,从就业后的在岗表现来看,专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和工作的适应程度要普遍高于其他电子类毕业生。“学生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一般需要磨合期,主要是适应工作环境和具体的工作任务,这些岗位一般要求员工对设备的功能、安装、维护等方面比较熟悉。这些内容学生在学校和与企业的合作实训中就已相当熟悉,所以相比于其他电子类的学生,我们学生在安防的岗位中具有先天性的优势。”

有了这种就业优势后,各学院安防专业的招生前景十分光明。以安防学院为例,今年新生的增长率已经接近50%,按照规划,明年的新生增长率将超过50%。同样,前几年每年只有40名招生名额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近年来每年保持80名新生的招生名额,增长率达到100%。

招生具备明显优势固然喜人,但不得不正视的是,院校安防专业招生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是师资力量问题,如果师资力量不能达到有效提升,院校的竞争力下降,自然对招生不利。但如何提升安防院校的师资力量?在陈全金看来,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他介绍,要教好学生,首先要有优秀的老师,“但是老师去哪里找呢?早几年国内的安防学术教育基本是空白。人人都知道,教中文的老师一定是学习过中文的,教英文的老师一般都是英语专业出身,但安防专业的老师,我们上哪聘请?早几年国内安防专业的毕业生太稀缺,基于安防行业的特殊性,其他电子科目老师的专业也不对口。所以寻找合适的老师是我们学院极为头痛的事情。”按理说,专业的安防老师应该出自于足够数量的安防院系优秀毕业生之中,但没有专业的安防老师去教这些学生,哪会有那么多优秀的毕业生呢? 目前看来,专业院校中,除了极少数专业从事安防研究和学习的学者专家进入安防专业教育领域之外,其他的师资来源主要是依靠关联性相对较强的电子类专业老师和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技术工程师。上述安防学院的赵老师在进入安防学院前即是企业技术培训人员。安防学院教务处处长陈全金亦是老一代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进入企事业单位,退休后被安防学院返聘,并非安防教育专业出身。毕竟非科班出身的人适合做安防专业老师的人不多,所以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安防类院校最难言的隐痛。

师资力量薄弱对招生最大的牵制是,没有足够的老师来带学生。刘洪涛介绍,前几年,成都职院的楼宇专业每年只招生40人,不敢多招一名,因为整个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仅有三名副教授,专职老师也才十多名。三年制的楼宇专业共有120名学生,老师明显不够。近年来,加强师资力量后,成都职院楼宇专业每年的招生才扩大至80名。同样,受制于师资力量,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防类专业每年的招生名额也限制在40名-50名。

其次是招生指标的争取难。柳振忠告诉记者,就安防学院来说,福建省教育厅对招生指标的审定往往依据往年的招生情况以及对学校师资、基建实力的评估。对于新成立的安防学院来说,这些审定标准都是学院的弱项。同样,据某学院招生办负责老师介绍,虽然对安防类专业感兴趣的新生很多,但由于该类专业的招生指标争取难度较大,导致许多学生只有退而求其次进入其他专业学习。

第三就是生源的质量问题。安防学院一位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高考的落榜学生,其中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高考分数一般都很低。客观地说,进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具有安防类专业学习的同学大都在高考中成绩并不理想,整体学习实力偏弱。这给学院毕业生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困难。这对招生工作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安防行业网() 民办学院之痛?

厦门安防学院在拥有安防专业的院校之中是一个另类,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以“安防”命名校名,还体现在它是一个民办高校。

因为其民办身份,安防学院似乎有很多“委屈”。柳振忠告诉记者,安防学院是独立法人的民办高校,在目前的发展中有一些困惑。“首先是用地,办学需要用地,而且政府也会对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规范标准,如果没有土地,就会限制学院办学条件的改善和规模的扩大。”据柳振忠介绍,安防学院原先规划了580亩用地,目前仅到位308亩。

在柳振忠看来,民办高校招生难的问题十分严重。他认为,近几年受计划生育正常影响,我国适龄学生呈下降趋势,生源大幅度减少,且民办高校尚不具备与公办高校争夺生源市场的能力,在高校大规模扩展后,招生竞争更加激烈,民办高校遇到招生困难。对于新办的安防学院来说,这个困难格外明显。

对于民办高校教师工资待遇方面,柳振忠介绍,由于学校尚处于投资阶段,而且国家缺少相关扶持,学院的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导致学院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在记者的采访中,就有安防学院一线老师感叹民办学院待遇低。

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招生方面并无优势。陈全金认为,根据国内教育界的思维惯性,民众对公办高校的信任度要高于民办高校。其次,以安防学院为例,民办高校的基建等办学条件要弱于公办高校,这给招生工作降不少分。

据悉,目前安防学院惟一的收入来源是学生的学费。在安防学院教学大楼一楼的公告栏上,记者看到了该院的收费标准栏,包括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军训费和校服及生活用品费,一年约一万元左右。

同时,学院的投资显而易见。陈全金介绍,新修的标准足球场和体育馆花费数百万,即将建设的航空专业实验室需要一百多万,学生的新宿舍楼、新教学楼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对此,柳振忠表示,政府部门对学院的办学条件和规模有相应的标准,学院必须努力完成。同时,提升学院基建和规模,也是对学院影响力提升的方式之一。

需提升行业认知度

由于起步晚,目前国内安防专业的“学院派”尚未被安防行业广泛认知和接受。

9月20日,深圳市翔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飞)企划负责人杨中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总体来说专业的安防学院知名度较低,我曾听说过厦门安防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还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设有安全防范系等,据说安防专业的毕业生前景不错。”同样,深圳市佳信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信捷)人力资源部总监告诉记者,国内专业安防学院起步较晚,发展体系不如其他学科成熟,知名度也不够,或许在未来与行业联系更为紧密后,这些学院将会成为国内安防行业人才招聘与培养的重要来源。 在不少安防企业看来,目前主要的人才招聘方式仍是进入校园进行招聘。据佳信捷人力资源部总监介绍,根据近年来的经验,佳信捷针对校园的招聘主要是从国内211重点综合性大学着手。主要考虑的专业则是与安防紧密相关的其他专业,如数学、计算机、软件、硬件等与视频监控开发与营运联系紧密的专业。佳信捷认为,虽然这些高校专业的学生并非专业的安防毕业生,但由于其自身素质和条件较为完备,进入公司进行培训后能够迅速掌控工作要领成为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杨中华也认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安防从业者基本都不是正宗的安防科班出身,其中绝大多数是从事电子、IT等与安防有交叉或者从边缘行业转战安防领域,企业招聘员工也大多从国内主流高校中挑选人才。为何很多企业并不首选从安防教育专业中挑选人才呢?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新开办不久的安防专业其知名度还不够,企业甚至还不知道哪里开设了此类专业。

但是,安防专业院校的优势正越来越被企业看得清清楚楚。佳信捷人力资源部总监认为,专门针对安防行业进行学科专业设计,这样的院校为安防行业提供的专业人才必然有其优势,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对行业的熟悉程度要高于其他相关高校专业的学生。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专业的安防院校培养的人才将会比现有招聘方式招聘到的从业人员更加专业。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佳信捷人力资源部总监表示,在学校教育体系与行业技术的接轨方面还需加强探索,只要安防专业院校能够实现与行业技术接轨,其必将能为安防行业提供更优质和更对口的人才。对此,杨中华深表认同,他表示,国内专业的安防院校的整体发展与安防行业发展息息相关,院校需与行业内的企业进行紧密联系,了解行业需求特征,才能为行业提供更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事实上,安防学院一直保有与企业合作共赢的优良传统,据柳振忠介绍,安防学院与厦门市罗普特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国鼎、福建唐人科技等一百余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替这些公司培养战略人才,柳振忠还透露,“我们学院对与安防企业的合作持开放式态度,我们愿意与企业进行各方面合作,甚至可以为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人才服务,可以让企业冠名我们的班级等等。”刘洪涛介绍,成都职院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也与国内许多知名安防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清华大学同方股份公司、泰豪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神州网络科技公司等70余家企业和单位。

企业对专业院校持欢迎态度。许多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态愿意与安防院校合作,因为人才战略是所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内各大安防企业大都有人才方面的需求缺口。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学院也需加大宣传力度,“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吆喝吆喝,企业都不知道有这些安防专业人才培养院校。”

原文出处:http://news.21csp.com.cn/C18/201210/51486_4.html 文章转自:中国安防行业网

第四篇:德语专业现状及就业前景分析

现在中国有很多学生选择德语专业,当然选择专业前我们一定会考虑将来的就业状况。所以本文就为您讲解了德语专业就业状前景分析。据中国教育在线报道,随着我国和欧洲、亚洲、美洲国家经贸交流往来日益密切,小语种人才奇缺矛盾突出。在近年高校人才招聘会上,此类人才供不应求。北外、上外等高校十多个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几年保持在近100%,小语种专业眼下成了大热门。

中德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密切。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包括大众、西门子、宝马等跨国企业在内的在华德资企业将近5000家,对留德回国或德语专业得人才需求量很大。从各高校陆续公布高招分数线看,德语今年的生源形势一片大好。其中北京大学文理科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均为德语专业,文646,理科676。其他高校德语专业招生形势也一片大好,德语专业录取分数线一般都在最高的几个专业之内。

德语专业就业前景

只要你专业过硬就业就好

德语专业的迅速发展是与我国同西欧德语国家特别是德国之间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不断扩大的趋势相联系的。几十年来,德语专业的规模由小到大,专业内培养方向越来越明确细化,为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输送了数以百计的人才。这些人才主要分布在高校、科技、外事、外经外贸、旅游、涉外企业等部门和领域;在不同时期,受国家政策、就业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分布状况也各有侧重。

以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约有40%的毕业生在三资企业就职,其余的则不均衡地分布在国家外事机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一部分国内企业、新闻单位等。

以近期人才供需状况看,德语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就业较为容易,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这种令人可喜状况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中德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和旅游事业等方面加强的合作。近几年来,不仅有众多的德国企业瞄准中国市场进入中国,以独资、合资等形式投资建厂,而且国内一大批优秀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像青岛海尔在德国的成功就是一个极好的实例。中德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这为未来的德语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交流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中国和德国都是有着丰富而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在两国之间的文化传播、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优秀翻译人才、研究人员。另外,又一个新的突出发展趋势是:近年来到中国旅游的德国人越来越多,而国内亦有一部分人也有兴趣到德国等西欧国家观光游览,因此懂德语、了解德国社会文化的导游人才需求量大(相对而言)

第五篇: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状分析

【摘 要】中职机电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业务现状是:机械制造人员能熟练地进行普通机床的操作,熟悉典型数控系统机床的编程技术,能熟练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中等复杂的机械零件,掌握二维和三维cad/cam软件如autocad、ug、pro/e等软件的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人员能较熟练地操作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人员。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分类、典型结构及特点,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和调试。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营销基本知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现状是获得普通或数控车工或铣工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中初级维修电工合格证书;机械制图绘图员中初级合格证书。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偏多偏难,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 机电 现状 分析

为了认真完成好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定改革研究》的调研工作,课题组成员对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是,中职机电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业务现状是:机械制造人员能熟练地进行普通机床的操作,熟悉典型数控系统机床的编程技术,能熟练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中等复杂的机械零件,掌握二维和三维cad/cam软件如autocad、ug、pro/e等软件的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人员能较熟练地操作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人员。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分类、典型结构及特点,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和调试。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营销基本知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现状是获得普通或数控车工或铣工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中初级维修电工合格证书;机械制图绘图员中初级合格证书。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偏多偏难,改革迫在眉睫。

现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分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对当前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1 培养目标现状分析

当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机电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机电技术应用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1]。

2 业务范围现状分析

(1)机械制造人员:能熟练地进行普通机床的操作,熟悉典型数控系统机床的编程技术,能熟练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中等复杂的机械零件,掌握二维和三维cad/cam软件如autocad、ug、pro/e等软件的应用。(2)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人员: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知识,熟练掌握机械原理、电气控制原理和液压技术。能较熟练地操作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3)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人员。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分类、典型结构及特点,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和调试。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营销基本知识。

3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现状分析

3.1 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描述(如图1)

图1 知识、素质和能力描述

3.2 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要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的普通或数控车工或铣工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中初级维修电工合格证书;

机械制图绘图员中初级合格证书。

4 主要课程、职业技能实训项目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现状分析

4.1 课程设置概况

本专业共有10门公共必修课,6门职业基础课,9门职业技术与职业认证课。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11个,以确保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4.2 主要课程和主干课程

4.2.1 主要课程

语文、英语、数学、政治、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autocad应用、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电工电子技术。

4.2.2 主干课程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机械制造基础、电机修理、数控应用技术、工厂供电、protel。

4.3 主要课程学时分配现状

法律基础知识30学时,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哲学基础知识30学时,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28学时,求职与创业28学时,语文88学时,英语52学时,数学104学时,体育52学时,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88学时,机械制图120学时,金属材料与工艺学70学时,电工电子技术90学时,机械设计84学时,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20理论,24学时实验,autocad应用56学时, 机械制造基础(含机床)56学时,数控应用技术84学时,电机修理34理论学时,10学时实验,机床电气控制与plc (总学时84,其中实验学时10个),工厂供电60学时, protel 60学时,技能认证训练(含液压基础)180学时,企业管理30学时,市场营销60学时[2]。

4.4 实践性环节的安排项目:

金工实习三周、电机修理一周、电子装配一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一周、机械制图零部件测绘三周、机电一体化设备联调一周、数控机床操作实训二周[3]。

5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分析

经过分析:必修课总共3054学时占97%,其中,公共课522学时占17%,专业必修课1026学时占33%,职业技能项目360学时占12%,其它实训课1020学时占35%。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43:57。

6 分析结论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结合相前实际,我们认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偏多偏难,改革迫在眉睫。同时提出以下建议与设想。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针对目前中职生的实际,如何来重新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以及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是课程设置方案的制定,难点是专业课开设种类以及学时配比。

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中职学生基本现状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但是在如何从专业教学的实际进行有效突破上还在探索之中。今后要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寻求到比较实用的一套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

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十分有必要重新研究中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问题,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z].2008-12.

[2]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z].2009-1.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8-12.

基金项目:该成果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课题“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编号2011b3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龚洪浪(1968―),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管理人员问责制度下一篇:高速公路人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