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1: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都有很大进步,其中,我国文化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国的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我国文化的发展我很重要的。农村占我国很大一部分比例,而我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整个农村的发展以及对实现我国的小康社会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列举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针对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促进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解决方案

一、前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和谐社会”,这是第一次把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放在一起,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主要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很大的精神动力,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道德素质,还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团结一致。农村文化建设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部门,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引起了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农村文化有助于提高人民的审美情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助于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建设生态家园,农村文化建设受到了国家的重视,而且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首先体现在文化设施的增加与完善,文化设施对文化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人民群众活动的基础。因此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是很必要的,而事实也说明,我国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进步。其次表现在村民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文化队伍不断壮大。为了更好的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我国注重对村民进行培训,文化素质的培养。最后表现为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村民充分利用村里的设备,而且还开展了很多之前没有的文化活动,如近两年村里流行的广场舞,举办以村为单位的文艺活动等。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重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快的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而且我国经济实力有限,因此,基础设施还是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而且,文化设施不能很好的得到充分利用,原因有村里对文化设施文化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缺少相关的文化活动开展的领导人物或是文化建设队伍普遍素质比较低。其次,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消费水平低。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东南部文化区域发展繁荣而西北部文化区域发展缓慢。平原地区文化丰富多彩,山区文化比较落后。虽然近年来,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农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但是村民用来支付文化消费的资金还是相对比较少,经调查,农村文化消费月均50元左右,而且是用来支付有线电视或是电费,而其他形式的文化消费很少甚至没有。再次,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一个地方的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这一地方的这一方面的发展,关于农村文化建设中,首先,一些地方领导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轻视文化的发展,认为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才有能力、时间去发展文化,所以把文化放在了最后一位。认为要想快速发展经济只能牺牲村民的文化娱乐。其次,地方领导只关心硬件却忽视软件状况。他们认为只要把硬件制备完全,怎样去利用就是村民自己的事情了,而忽视了对农民的积极引导,对文化氛围的营造,这就是轻视软件状况的表现,以上是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的表现。最后,农村负面文化影响突出,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由于受封建迷信的影响,致使农村原来质朴的风气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由于受古代封建迷信以及小农经济的影响,如今还有很大一部分村民依赖封建迷信思想,如表现在寻找病因上、选择房子地段上以及结婚选择良辰美景上等等。这些行为将会阻碍农村的文化建设、毒害村民的思想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扭曲村民的思想观念。这些都反映了农村普遍文化素质比较低,并且说明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经费投入,增加文化基础设施。近年来,文化设施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家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虽然中央财政在不断增加,但是主要还是用来经济建设而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还是太少,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大这方面经费的投入。同时,政府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要具有针对性,要掌握农民在文化领域方面的真正需求,从而制定出符合其要求并符合当地特色的投资策略。从而才能提高国家的资金利用率并最终更好更快的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造福于广大农村人民。

(二)加强农村的文化队伍建设。农村文化人才对激发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领导村民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基础力量,加上现在存在的农村的文化队伍素质偏低这一现实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的文化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可以培养村里的文化优秀骨干,这些“民间艺术家”来源于农村,因此能够更好地与村民进行沟通,能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其次,积极引进文化人才,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政策策略来吸引文化素质人才走进农村,也可以通过招聘形式引进,通过引进人才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三)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要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政府在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的前提下,为了更好更快的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其他筹集资金的方式,例如,可以积极引导社会其他方面的团体参与进来、可以实行群众临时集资的办法、鼓励社会力量自主农村文化事业。相信通过多种方法的共同进行,农村文化建设一定会得到迅速发展。

(四)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由于西方不断向我国进行渗透,另外,我国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比较严重,这就表明了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的必要性。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他们各种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此外,还要对他们进行现代化教育,使他们尽快摆脱小农思想;进行民主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民主法治素质。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促进农民思想素质的提高。

四、总结

当今世界,文化在一国的综合国力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主要尺度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村的繁荣发展,当然,文化也不例外,就不能实现我国的现代化目标。近年来,农村文化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整体经济、政治的发展。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农村文化建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最终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的更好地发展,是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J]. 小城镇建设,2010(2):11~14.

[2] 李小云等.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作者:赵春美 张意敏

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2:

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过程中,要切实让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要善于调动蕴含在民间的“乡土艺术家”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的积极性,活动形式必须灵活多样,为广大农民中所喜闻乐见。这样既可以增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效果,又可以培植和丰富农村特色文化,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保证新农村文化的进展,促进农村的文化素质涵养。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一)总体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乡村文化建设,通过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通过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乡镇文化站建设,以及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改善了乡村文化发展条件,维护和规范了乡村秩序,有效促进了乡村文化发展。

同时,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需求强烈与供给不足。一方面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日趋减少,以前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庙会、唱戏等民间优秀文化活动逐渐衰弱,而国家主导的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等供给数量和质量与农民需求不一致或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供给不足,传统文化阵地年久失修,正逐步消失。二是组织管理体制不顺。一方面以婚姻、孝道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呈现微幅衰退,礼貌谦让、诚信善良和勤俭持家等社会道德规范急剧滑坡,另一方面封建迷信开始活跃,打麻将、斗地主等赌博之风禁而不止,邪教传播有一定市场。

三、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国加快推进惠及十几亿人民的 小康社会建设,其中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文化建设是其十分重要的方面。针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人员从理论上论证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从分析新农 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入手,提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认为必须构建新时期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梳理分析各种观点和见解,对进一步推进 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启示。

(一)切实加强领导,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把基层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考核从整体出发,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进行,文化工作在考核体系里占的比重要在l\4左右。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加大投入,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按照山东省文化厅[1997]第8号《关于重新修订、印发(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标准>的通知》的规定,用于文化事业的经费(不含基本建设投资)不少于上年财政收入的1%,或按当地人口数额年人均1元列支,重大活动事项单独拨款。因此,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要列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建立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益和效率,积极争取将重点文化建设工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活动、重点工作所需经费、文化设施维护经费和必要的日常办公经费等纳入财政支出总盘子,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

(三)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面建设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按照“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的工作原则,发展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和完善乡镇、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第一,在县一级建设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第二,进行基层文化站、文化大院建设。按照国家到2 01 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体筹划,分步实施,建设好具备书报阅读、广播电影电视播放、信息提供、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综合性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在每个行政村建成有文化活动、图书阅览、文化资源共享、党员远程教育、农民科普、电影放映等功能的农村文化大院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四)不断稳定和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设

随着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今后文化工作将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仅靠当前一个文化站一名文化站长的局面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结合外地市建制情况,建议在人口过5万的乡镇办事处设文化站长1名,一般工作人员2名;人口少于5万的乡镇办事处设文化站长一名,一般工作人员1名。

(五)在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

加强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的生产生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坚持“群众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富有乡土特色、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建立健全并大力宣传诚信守法、尊老爱幼、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村规民约,全面提高农民素质,逐步破除当前农村存在的不良习俗和社会风气,使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并深入千家万户,促进农村經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四、结语

总之,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农民,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因,新农村建设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那么,如何促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呢?笔者以上通过本文对其问题为大家进行展开分析。

参考文献:

[1]郭国祥,丁建芳.近年来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9,32(7):133-136.

[2]陈海英,王新文.和谐视阈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3]李赫.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蒋旭峰,曹甜甜.从“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作者:张丽

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3:

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大局出发提出来的一项重大任务。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与程度。黑龙江省必须积极拓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渠道,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

一、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黑龙江省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致力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推进,黑龙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着眼基层、面向群众、与时俱进,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多年来,黑龙江省各级财政部门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改委从2002年到2005年投资4.8亿元,用于扶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三年间共补助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项目1078个。到“十五”期末,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基本阵地建设初见成效。2002年以来,黑龙江省一批市、县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文艺演出场馆得到修建或改建。在大力发展市县文化设施的同时,全省继续实行了市县级文化设施维修补助和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补贴政策,“十五”期间,省级财政共下拨市县级文化设施维修补助专项资金和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补贴专项资金各1 000万元,一大批文化设施得到维修,300余个乡镇文化设施受益。

2.服务农民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有了较大增加

黑龙江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伴随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各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出现了由少到多、由临时申请到列入专项预算、由政府财政投入到社会各方面共同投入的新局面。有关部门共投入34.4亿元建设“村村通工程”,使11.7万个行政村近9 700万农民群众受益。截止到2004年,95%的乡镇和70%的行政村均可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近年来,新闻出版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重点支持有关“三农”图书的出版发行,共出版“三农”图书约2.6万种。文化部等部门安排1.7亿元资金,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着力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由于各方面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投入渠道的不断增多,壮大了农村文化阵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农民自办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黑龙江省农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逐步高涨。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广大文艺院团转换经营观念,积极开拓农村文化市场,群众性文化团体日益增多。

二、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则是整个农村工作、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义务教育,农村基础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公共产品,应该是由政府提供的强制性免费教育。由于受到教育投入不足、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乏力,努力改变农村基础教育地位薄弱的局面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早在“七五”期间,国家就提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但黑龙江省至今也没有实现。按照相关部门要求,文化事业经费增长应不低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全省不少地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用于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少之又少,农村文化事业的社会支持实际上处于缺位状态,文化事业发展滞后,部分乡镇甚至连个书店都没有,文化工作网络不健全导致了文化阵地功能发挥不到位,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有待加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决不能因为经济建设而忽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建设是一种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渐进过程,黑龙江省地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之上,土豆、大蒜等农产品极其丰富,全省应以土豆节与大蒜节等特色文化资源弘扬黑土文化。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具有特色的农业资源,积极发展土豆节、大蒜节等特色文化资源,来大力弘扬我们的黑土文化,使全省的地方特色文化节重现生机。只有坚持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文化节才能真正地取得“圆满成功”,文化建设才能得到真正的推进。

广大农民群众在享有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文化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向往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村文化的主基调。为此,黑龙江省必须积极拓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渠道,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第一,要在内容上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推动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要在形式上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不仅要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还要让它们在农村扎根、结果。

第二,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发展黑龙江省农村特色文化。其一,挖掘整理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好各地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不断丰富“特色文化”的内涵,提升各地的文化形象;其二,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其三,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荣誉称号,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其四,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挖掘好各类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名村”、“名乡”、“名镇”。

第三,改革农村文化运行的机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动国有文化单位为发展农村新文化多做贡献;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另外,要加强选题规划和内容建设,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电影和电视剧制作、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计划,保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出品总量中占一定比例。黑龙江省宣传文化领域的有关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同时,积极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努力创作思想健康、艺术精湛、形式活泼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1]瞿振元,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缪景.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层思考[J].浙江经济,2006,(1).

[3]胡宝平.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1).

[4]陈文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6,(12).

[5]马桂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学习,2006,(10).

[6]陈始发.新农村文化发展战略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6,(10).

作者:李 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消费城市化探究论文下一篇:新型城镇化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