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多媒体教学论文

2022-04-19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中医药文化多媒体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汉语热的进一步升温,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势在必行。该文从汉语国际教育团队组成、团队文化、教学工作、运营管理和团队优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1:

汉语文化辅助教材的编写理念探究

摘要:文化辅助教材是介于语言教材和文化教材之间的第三种教材,与其所辅助的语言教学结合紧密,在文化容量、表述方式、呈现手段及趣味性上都十分符合对外汉语教学需求。编写文化辅助教材可以根据所辅助教材的编写目的来确定其文化点的选取,以简明的体例提供最多的辅助性文化内容,既体现中国文化又满足学习者的学习期待,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文化辅助教材构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情景化教学。

关键词:汉语;文化辅助教材;编写设计;编写理念;语言教学;对外汉语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中必须进行文化教学。可以说,不学习中国文化就很难真正学好汉语,“结构一功能一文化相结合”不仅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提出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也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张英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分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两个概念,前者指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教学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后者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还包含了与语言相次第的文化教学。也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附属于语言教学、融于语言教学当中的,没有独立的教材,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是独立于语言教学的,有专门为开设文化课程而编写的文化教材。张英的观点有利于增强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理性认识并规范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发展。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分技能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和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之间不是截然对立的,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第三种教材——文化辅助教材。文化辅助教材有依附性、辅助性和非独立性的特征,既能对综合教材或者分技能教材中所体现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行辅助和补充,也有相对严谨的文化系统,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文化的面貌。文化辅助教材以语言教学和语言教材为中心,与其所辅助的语言教学紧密结合,可以为语言课提供补充的文化材料,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自学的材料,与单纯的文化教材相比灵活多变,更贴近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需求。

一、汉语文化辅助教材的必要性

现有的两大类涉及文化教学的教材——语言教材和文化教材无法充分满足文化教学的需求,编写对外汉语文化辅助教材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教材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1)语言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容量不足;

(2)语言教材中文化内容较零散,系统性不强;

(3)语言教材中文化内容的表现方式较单一;

(4)专门的文化教材语言内容难度较高,不适合辅助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和分技能教材都非常注重文化因素的导入,但是针对综合教材或者分技能教材编写相应的文化辅助教材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综合教材和分技能教材以语言能力或者某种语言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其中文化内容的容量明显不足,即使是近几年编写的以文化为主要特色之一的教材也是如此。以《乘风汉语》为例,《乘风汉语》是由中美两国教育部合作的“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的产品,该项目和相应的纸质教材采用“常模差距需求”分析方法,根据美国教育机构指定的国家标准来衡量和识别美国学生对中国文化教学的需求,指定其文化教学目标。根据卢伟的统计,《乘风汉语》介绍了中国文化教学大纲中10个总类、30个子类的大约90个文化素、168个文化项目,其中生活方式78项、空间24项、社会结构15项,风俗习惯13项、教育13项、象征观念11项、社会交际10项、时间2项、价值观念1项,健康1项。无论是从教材的文化内容含量还是从教材文化项目的涉及面来看,《乘风汉语》都已经突破了以往综合教材中文化教学的瓶颈,大胆地开辟了专门的文化板块,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因素。但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文化含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乘风汉语》中仅仅介绍了10项交际文化,人际交往只有“初次见面如何自我介绍”、“介绍他人”、“送礼习俗”3项,这根本无法满足了解交际文化的需求,很难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不仅仅是交际文化,即使是占《乘风汉语》84.52%的文化内容也存在文化容量不足的情况,比如在总类“健康”一类里,《乘风汉语》仅纳入了“医疗”一个子类中的“中草药”一个文化项目。而中国人生活中的看病、医保、中医西医、门诊、住院等医疗健康和中国功夫、太极拳、乒乓球、象棋等运动健身都应属于健康的文化内容。这些在《乘风汉语》这样的语言教材中是无法兼顾的,可是这样的文化内容对于汉语学习者,尤其是在中国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是不能不知道的常识。电影《刮痧》中因为观众不了解中国文化、不了解中医文化常识而产生文化冲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不应该发生在汉语学习者身上。所以我们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以文化辅助教材弥补语言教材中文化容量的不足。

除了文化容量不足,语言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还存在内容零散、系统性不强的问题。语言教材或者以结构为纲,或者以功能、话题等为纲,其主要教学内容是语言,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可能系统全面地介绍文化,文化项目的出现往往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难免显得零散,很难系统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以“中医”为例,中医的历史,望、闻、问、切的诊法,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刮痧等治疗手段,阴阳调和、经络脉理等理论学说,中国人常用的中草药药方,历史上有名的中医和他们的成就、故事等等,都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向学习者介绍的基本文化知识,能够加强学习者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认识、理解,而这样的内容如果出现在语言教材中往往只选一点来代表,点到即止,而出现在文化教材中的话,则可以较为全面系统、详尽准确。

另外,语言教材中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单一,现有语言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通过课文内容表现。《魅力汉语》是一套以文化为主打特色的综合教材,以其第三册为例,20篇课文中有6篇是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汉字的故事》介绍了汉字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心中之宝》让学习者认识了传统中国家庭的“分家”;《嫦娥奔月》讲述了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象鼻山之旅》展现了中国著名旅游城市桂林及其城徽象鼻山的风姿;《老去和新生》介绍了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李宁”及其创始人李宁从运动员到企业家的创业神话;而从《小一号的简历》中,学习者可以获悉中国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智慧和能力。通过课文表现文化很具象,容易理解,缺点是文化内容不明显、不突出。二是通过注释说明。很多教材中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注释来说明文化内容,但注释说明的内容一般过于简单,不能满足文化教学的需要。三是设置副课文或者专门的文化板块。北京语言学院编写的《中级汉语教程》上、下册及《高级汉语教程》上、中、下册就在课文后增设了“副课文”及“语言和文化知识”,让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专门的文化教材的优点是全面系统,但泛泛的知识介绍又难免流于枯燥无味,可能使留学生望而生畏。因此,文化辅助教材可以弥补现有的语言教材和文化教材在文化容量、表述方式、呈现手段及趣味性方面的不足,使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既能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实用的课内或课外文化读物,提高生词、语言点的重现率,又能加深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水平,有效克服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

二、汉语文化辅助教材文化项目的选取

目前,不管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还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都缺乏一个确定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的指导,但是很多研究已经在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教学中的文化问题、教材文化因素导入、文化项目的编排、文化教材编写思路、文化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文化辅助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文化辅助教材作为对语言教材的补充和辅助教材,在文化点的选取方面往往因其所辅助的教材而略有差异,但其根本教学目标是既定的,那就是知道一定的文化常识,了解汉文化习俗、文化产物、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养成对语言和文化的洞察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当然,任何一本教材或者一套教材都不可能把这些内容全部囊括进去,但我们可以在这个前提下,根据具体的辅助教材的编写目的来确定其文化点的选取。以《你好中国》为例,这是一套与电视文化节目配套的文化辅助教材,是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大型多媒体文化项目《你好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项目和这套教材的目的就是向俄罗斯尤其是学习汉语或者对汉语感兴趣的俄罗斯民众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此,《你好中国》精心挑选了100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汉语词汇作为该项目和教材的关键词,围绕这100个词语制作出100集电视系列片、100集广播教学节目、由100篇课文组成的纸质教材,以及集纳以上产品的《你好中国》官方网站,使俄罗斯民众了解掌握简单的汉语,加深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基于这个目标,《你好中国》在进行文化点选取时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100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关键词大致可以分为8类:(1)名胜古迹;(2)经典文学作品与典型形象;(3)衣食住行;(4)艺术国粹;(5)中国名人;(6)节日风俗;(7)语言文化;(8)科学技术。

名胜古迹是很多外国朋友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文化内容之一,《你好中国》用13%的容量介绍了北京、西安、少林寺、长城、黄河、故宫、天坛、西湖、三峡、泰山、园林、敦煌、兵马俑等著名古都和名胜古迹,其中不少是世界文化遗产或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在中国有不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经典文学作品与典型形象,比如《西游记》和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红楼梦》和贾宝玉、林黛玉、刘姥姥,三国故事和曹操、诸葛亮等等。但是文学与人物形象涉及的文化知识和背景往往过于复杂,不容易通过有限的篇幅向学习者介绍清楚,《你好中国》就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西游记》和红娘,占总量的2%。古今中外,人人离不开的莫过于衣食住行,加上以传统文化为主、结合现代生活的取向,所以《你好中国》用了14%的篇幅来介绍衣食住行,有旗袍、唐装、饺子、烤鸭、火锅、豆腐、酒、糖葫芦、面条、鱼、四合院、胡同、家、土楼等。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略知一二的就是中国的艺术国粹(包括相关器物、工艺和与中国人象征观念等息息相关的物产),艺术国粹在《你好中国》中占了31%,包括京剧、舞蹈、音乐、编钟、壁画、古琴、书法、竹、国画、龙、凤、毛笔、功夫、太极拳、剑、中医、针灸、茶、筷子、剪纸、丝绸、玉、灯笼、风筝、瓷器、皮影、熊猫、如意、蜡染、扇子、云锦等等。中国名人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名人老子、孔子、孙子,占3%。我们在向汉语学习者介绍中国文化时不能只介绍高雅文化,还必须介绍民俗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民族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贡献”。民俗文化中最主要的就是节日习俗,《你好中国》中介绍的节日习俗主要有春节、清明、七夕、中秋节、泼水节、端午节、属相、舞狮、菊花、婚礼、喜鹊、风水、门神等等,共12%。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了解汉语语言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你好中国》中详细讲解了汉字、马虎、矛盾、数字、红娘、礼、吃醋、知音、你好、东西、宝贝、算盘、吹牛、状元等词语,占14%。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科学技术也是古代文化中不得不提的,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都江堰、农历以及与历法相关的对太阳、月亮的天文观察占8%。另外还有一个对中国的总括性介绍。从以上统计与分析中可以看出,《你好中国》在文化项目的选取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最富代表性的关键点几乎都涉及了,从汉语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些也是他们乐于了解的内容。由此可见,《你好中国》在文化项目的选取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文化辅助教材来说,这些尝试还远远不够。如前所述,任何一本教材或者一套教材都不可能把文化内容全部囊括进去,《你好中国》也只是根据其向俄罗斯民众宣传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目的选择文化项目,故多局限于传统文化和成就性文化,对于语言教学与汉语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所需要的交际文化则较少涉及。

三、汉语文化辅助教材的编写设计

(一)体例设计

对外汉语文化辅助教材的编写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文化,二是辅助。所以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文化辅助教材体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如下理念:(1)以文化为中心;(2)体现辅助性;(3)体例简明。

首先,教材的设计要以文化为中心。文化辅助教材在设计体例的时候既要从语言教材和文化教材处学习和借鉴其适合文化教材的特点,又要敢于创新,摆脱语言教材和文化教材的束缚。比如课文、生词和练习是语言教材体例中必不可少的板块,在文化辅助教材中如果出现的话就必须与语言教材中的生词和练习有本质的不同。课文不管在语言教材中还是文化教材中都是教材的主体,是教材教学目的得以展现的依托。语言教材通过课文组织汉字、词汇、语法结构等教学。文化辅助教材的课文则应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来编制目的语的文化网,横向是文化网的经线,以文化项目组成了目的语的文化体系,在选择文化项目时应尽量涉及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纵向是文化网的纬线,应挖掘文化项目的内涵和深度,如介绍“月亮”这一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对象时,应着力向学习者介绍“月亮”在中国人心中的三大文化含义:自然崇拜的产物,历法制定的来源,情感理想的寄托。语言教材中的生词选取是以词汇难度来确定的,多半依据《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而文化教材中生词的选取标准应该考虑其是否具有文化含义,比如在介绍月亮时就可以选择“圆缺、寄托、射日、后羿、嫦娥、月宫、寂寞、冷清”等这些词语作为生词。与俄语(包括其他很多语言)对比,“射日、后羿、嫦娥、月宫”4个词都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特有的词语,“圆缺、寄托”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情感和思想观念,而“寂寞、冷清”虽然有对译词,但在文化内涵上

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要对词语进行解释说明,其解析的重点则在于词语的文化含义而不是词汇意义。练习是最容易区别语言教材和文化教材的元素,但是很多文化教材却在练习上更像语言教材,我们在设计文化辅助教材的练习时应该做到以文化为中心。

何为文化呢?文化浩如烟海,对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范畴的文化进行准确定位是一个严肃而复杂的问题。1984年,张占一先生首次从功能的角度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分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虽然既有人热烈响应,也有人严厉批判,但后来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一系列有关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定量、分类以及文化导入方法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对这个概念的认同和深化的基础之上的。一般说来,对外汉语教学更注重“交际文化”,文化辅助教材以文化为基础,以辅助为目的,所以文化内容的选择应该以所辅助的教材为依据,不能因“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的区别而偏废,也不应局限于“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比如,我国主导文化在全球背景下产生的异质冲突是现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一本需要反映现当代中国文化的辅助教材就必须把异质文化冲突对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纳入其中。再如,若是一本以消除学习者文化心理障碍为主要目的的辅助教材,则需要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中的文化差异,以一定的理论预测来修正文化差异。因此在编写文化类辅助教材时应该把文化泛化到普通人所认知的范围,只有不同学习目的的人都能在教材中找到自己的文化理解,才能体现文化辅助教材独特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其次,文化辅助教材就是文化与辅助作用的结合,要体现辅助作用。如果是口语教材的文化辅助教材,就应该体现对口语技能的辅助和提高,在体例设计上可以设计一些汉语口语中最常用的黄金句型,给出最简洁实用的口语句子,结合文化对句子的使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使学习者在学习这样的文化辅助教材后能选择最地道的汉语口语进行表达;还可以设计一些“会话示例”、“中国情景”、“实景演练”之类的板块或者练习,最好是图文并茂,以情景激活学习者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使之能够挑选使用,作为示范与练习,可以有根据情景会话、选择合适的对话和做出正确的反应等多种形式,也可以适当调节难度。对于把汉字作为教学重点之一的教材来说,其文化辅助教材也可以考虑设置诸如“汉字与文化”、“读汉字说文化”之类的板块,给出汉字,解释其意义、来源、演变,搭配举例,总结其反映的某些中国特征,如“友”;也可以介绍与此字相关的中国人的生活,如“饺”;介绍中国人的观念,如“福”;或者中国(人)某个方面的变化,如“闹”。

文化辅助教材体例的第三个编写理念应该是简明。辅助教材在使用上更多地是用作其他语言教学的补充材料,或者学生语言学习之余的阅读材料,所以体例设计上不能太复杂,以免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造成负担。

(二)文化项目信息点的选取与表述

每一个文化项目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如何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选择最适合汉语学习者学习的信息点就至关重要。如前所述,语言教材在文化项目信息点的选取上随机性很大,文化内容的呈现或在课文中有所涉及,或在注释中补充说明等,表现得较为零散;而专门的文化教材中的文化项目内容面面俱到,非常繁琐,语言表述艰深甚至晦涩,很难满足文化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选取具体文化项目中的信息点,并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习者表述,是一套文化辅助教材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信息点的选取方面,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最能体现中国文化;(2)最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期待;(3)避免过于专业与艰深的信息点。

如,“中医”这个文化项目,可以选择的文化信息点实在太多,包括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的历史,古典基础理论、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等理论知识,中医的哲学思想、治疗方法、历代名医、近代发展与国际化等等。如全面介绍就无法控制篇幅,并且理论艰深,缺乏趣味性与实用性。但换个角度,从汉语学习者最主要的需求出发,在适合汉语学习者学习的有限的篇幅里,主要从中医的历史、医疗原理、治疗手段和中药药方四个方面介绍中医,就能从纷繁复杂的关于“中医”的信息点中理出清晰的脉络:“感冒发烧了怎么办?打针吃药吗?这是西医治疗感冒的方法,看中医也许只要喝点红糖姜水,然后蒙上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就行了。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中医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中医治疗讲究望、闻、问、切,意思是要观察病人的气色,倾听病人的声息,询问病人的症状,摸摸病人的脉象,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病人的情况,对症下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有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刮痧等,目的是使人体通过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的价值主要在于药方,药方中的药大多是动植物,所以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神农氏寻找草药的故事。远古的人们经常用植物充饥,有的人因为误吃了有毒的花草而死去,有的人因为病了却只能听天由命。为了解除人们的痛苦,有一个叫神农氏的人,决心找到治病的花草。他尝遍百草,最后他终于发现麦、稻、粟、高粱等可以充饥,还有300多种草药可以治病。如今中医中药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无论治病、防病,还是养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和接受,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增强。

具体文化项目的信息点选取之后,信息点的表述就非常关键。信息点的表述包括整体结构、层次设计、容量、遣词造句、衔接连贯并与受者汉语水平相符合等各个方面。比如上文中的“中医”,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开头,引出中医神奇的治疗手段,从中医的价值自然过渡到中医产生的影响,整篇短文浑然一体又层次鲜明,衔接连贯自然得体,内容方面既做到了信息点丰富又没有流于表面。另外,在遣词造句和考虑与受者汉语水平相符合方面也适用于作为中高级以上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材料。

文化内容有虚有实,反映国粹魅力一般是虚的,反映现实生活则是实的。虚实都可能是学生需要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例如在介绍京剧、昆剧这一类的艺术形式时,艺术表现是虚的,和现实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但是不可否认这类艺术是中国文化中的精粹,如何让这种“虚”的艺术形式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就要求在文字表述上做到“实”,即在描述时不能用过多过空泛的形容词,而是尽量选择平实的描写,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对象具体是什么事物,至于艺术魅力及表现力等“虚”的部分则通过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让学生亲自感受,这样虚实结合,才能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并感受中国文化,并真正喜爱上中国文化。

(三)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

现代教材编写中大都涉及多媒体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确实把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带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最常见的多媒体资料就是音频和视频资料,就文化教材的课文内容来说,每一篇都是一个精彩的小短文,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尤其像介绍中国艺术国粹古琴、京剧等,如果配上相关的音乐,把课文变成一个个精美的配乐朗诵,或者直接把相关的音频资料加入其中,就能给学生一个生动、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在学习时不仅可以在另一个侧面感受到汉语的魅力,还能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在运用音频、视频资料的基础上,课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文化辅助教材中,应该准确定位出文化这一方向,在整体设计和细节把握上都要突出文化信息,不能停留在语言点的讲解和训练上,综合运用图画、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手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利用多媒体手段是为了创设一种真实的中国文化氛围,但是如果人为加工的痕迹过重,就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要求,而利用DV短片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DV短片采用的是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记录,例如“京剧”、“太极拳”可以把剧院、公园等不同地方的表演都记录下来,还原一个真实的艺术形式,而不是停留在影视片段上,而像“剪纸”、“皮影”等艺术则可以把制作过程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学到文化知识,还能学到一两种手艺。

除了上述多媒体技术之外,不少教材已经尝试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情景化的网络教学。在文化辅助教材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是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并以此达到教学目标,这仅仅是一种手段,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教学要求,要用得有价值有意义,不能一味滥用。

责任编辑 曹莉

作者:韩明

中医药文化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2:

汉语国际教育优秀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随着汉语热的进一步升温,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势在必行。该文从汉语国际教育团队组成、团队文化、教学工作、运营管理和团队优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团队建设 团队文化 管理机制

近年,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推动,因此,汉语国际教学工作者的需求量激增。为了进一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亟需将优秀汉语国际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上日程。天津中医药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经过几年的探索,建立了一支高效、协作的教学团队。该文就天津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思考和经验总结。

1 团队组成

教学团队,顾名思义首先以学生为教学服务的对象,以沟通顺畅、团结合作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1]。我校汉语国际教育团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汉语国际教育形式的大好发展下建立。由6人组成,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其中副教授2、讲师4人。好的教学团队往往规模较小,有利于团队间的沟通,在团队人员之间互相信任程度高。该校汉语国际教学团队教师自身素质高,均有海外教学经历,曾多次获得国家汉办、市级、校级等各类各项奖励。

该校汉语国际教育团队采用梯队建设。根据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构建一个优秀教学团队时要认真考虑团队的人员配备及角色分配。成员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角色不同、经历不同、经验不同,需要团队带头人带领团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来感染团队成员,增强团队的凝聚力[2]。因此,团队角色和任务分配在教学团队中起到重要作用。汉语国际教学团队有专业带头人1人,教学研究骨干3人,年轻教师2人,人才培养效果好。且35岁以下教师占83%,教学团队较为年轻,有利于教学工作传、帮、带、老中青结合。

2 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包括:共同目标、融洽协作、良好沟通、有效领导四个方面。共同目标在团队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的基础是整个团队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目标包括个人目标、职业目标、待遇目标和自我发展目标,除此之外,还有团队目标即确立学期与学年度的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具体任务等。只有实现了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学团队才能真正做到齐心协力。同时,教学团队带头人,帮助团队成员树立彼此信任、配合、相互支持的观念。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通过教师之间互动,营造优秀的团队文化,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共同目标的带领和有效沟通渠道以及团队带头人的领导下团队文化得以确立,成为一个教学团队发展的灵魂,决定团队发展的高度。[3]

3 教学工作

教学团队以教学为工作核心,人才培养效果决定教学团队工作成功与否。我校汉语国际教学团队根据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结合汉语国际教学特点,开展课堂建设[4]。作为课堂建设的核心,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该校汉语国际教学团队深入调研留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撰写框架清晰,内容合理,适用于汉语国际教学和中医药知识学习的教材和参考书,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在此前提下,在理论课程中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多媒体网络教学,调动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比赛及交流活动,采用探讨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的互动和进步。为了得到留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及时反馈、巩固教学成果,在开展教学的同时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手段根据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的满意度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

4 运行和管理机制

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除了团队内部因素和业务能力,还需要环境因素的支持。在教学团队成立之初就应具备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运行和管理机制应有学校和教学团队共同制定。目前我校已建立完善的教师测评系统,用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科研情况,指导学生情况等开展定期的教学评估与教学监查。目前,通过该校近3年的教师测评数据显示,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在学校教学监督的促进下,教学团队负责人针对留学生学习背景不同,学习目不同因此不同的学习需求,带领青年教师每年对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完善,根据青年教师的教学特色与专长,分配教学任务。团队负责人还在教学团队内部,通过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激励青年教师求学、深造、前进,不断的提升自己,团队成员的提升又促进了整个团队的提升和发展;同时在青年教师各司其职的基础上,鼓励大家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效果。[5]

5 教学团队的优化

作为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该校汉语国际教学团队还有不足亟需改进。

第一,在构建以围绕教学作为核心教学团队的同时,开展创新工作。加强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校本教材等项目的建设,丰富教学成果。第二,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专业性强的培训与学习,鼓励未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深造。加速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促进交流合作,增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建立共享资源库,更新团队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和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的团队建设,例如开展青年教师助课培训。第四,优化团队文化,提升团队学术水平。时刻关注专业学术前沿,掌握学术新动向,鼓励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归整团队学术增长点。第五,建立有效地运行管理机制与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教研室规章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等一系列教研室建设制度。出台留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打分办法,以评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并将留学生的生评教与任课教师的奖惩机制挂钩。[6]

希望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团队自身的努力,该校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艾娇.浅析高校教学团队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09-110.

[2] 徐晓东,冯展极.关于创建学习型教学团队的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4):158-160.

[3] 白童.关于构建高校教学团队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2010(6):25.

[4] 苏剑峰.高校团队考核中存在问题的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1(8):108-109.

[5] 刘太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绩效考核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93-96.

[6] 程中东,卢琼玲.在国家开放大学云平台格局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12-16.

作者:王忠一

中医药文化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3:

公共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的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研,检查“体育育人”环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从而开展公共体育学科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现状调研。体育教师缺乏思政文化素养、思想认识中存在误区、教学思政内容新颖性不足、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形式化、评价方式创新不足等,是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普遍困境。加强学习,强化管理者,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公共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公共体育教学; “立德树人”; 现状调查及对策;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学校教学落实“立德树人”,就是要求学校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公共体育教学是推动高等院校贯彻落实“体育育人”和“立德树人”的良好载体,将“立德树人”渗透到大学公共基础体育课教学中,也是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所谓“体育育人”就是通过体系化、规律性的体育课或体育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身体教育和健康锻炼指导的一种思想动态。近年来,随着阳光体育的不断推进和公共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从相关数据上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出现好转,甚至有的省(市)高校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个百分点。因此通过体育育人的实施与有效落实可以极大地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体质现状。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而“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这个教育根本问题的核心所在。本课题是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进行的个案研究,通过在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的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研,检查“体育育人”环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从而开展公共体育学科在高职高专学校立德树人的现状调研。研究团队查阅有关课程思政的文件和政策,并仔细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通过学术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体育教学”“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分析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研究任务需要,设计了《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调查问卷》,通过效度检验和信度检验,采用 SPSS15.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体育课程项目的选择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课程项目选择的调查来看,男生喜欢激烈的、极具消耗体能的运动,研究显示球类项目对于男生的诱惑力就比较。对于女生而言,对舞蹈类的钟爱程度要高于其他项。无论哪一种体育项目,在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促進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观看体育赛事视频的感受

面对新冠疫情来袭,我们感受到运动员在各项赛事为国家荣誉而顽强拼搏,展现了第二个百年目标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昂扬斗志和风采。中国女排、中国国球(乒乓球)、中国体操、中国跳水等可歌可泣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在对大学生观看体育赛事的感受调查中,研究显示,其中不服输并成功完成逆袭的,令人难忘占比为69%;运动员站在领奖台眼含热泪,歌唱国歌的场景让人感动和自豪,占比为62%;感受运动员进取和拼搏的精神,占比为71%;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默契占比42%;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展现大国担当的,占比为55%。

(三)大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和体育社团的感受

体育课程和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的感受不仅是运动技能上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道德品质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1.71%的大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和社团培养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有65.08%的学生表示,通过体育课程可以排解不良情绪,释放压力;通过体育课程,增强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方面的影响占比近一半;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专业技术及敬业精神也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喜欢体育教师而喜欢这项运动项目占比为 38.19%;每一项体育项目都蕴含着一定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对增强体育精神和文化的认同占比为31.91%,改变了人们对体育的误解——认为体育只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力活动,49.75%的大学生表示,体育课程增强了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四)体育思政教育的形式

在调查学生对何种思政教育的形式更为感兴趣时,研究显示,其中理论说教的受欢迎程度最低为4.56%,对影视作品赏析接纳程度较高为12%;实践教育就是根据具体的体育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渗透,这种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占比为30.32%,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更能赢得学生的青睐,教师的影响占比为35.33%;组织方法和手段的不同,思政教育的影响和效果也不尽相同,组织方法和手段占比不是很高(17.79%),但是也很关键。基于此,体育思政教育的形式要根据学生和体育项目特点,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性工作,确保有的放矢。

二、我校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困境

(一)体育教师缺乏思政文化素养和思想认识中存在误区

体育教师缺乏政治信仰、家国情怀,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将体育课程上升到国家战略和民族使命的高度。并且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理念相对滞后,并未随着思政课程向着课程思政方向转变,依旧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不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有效的融合和渗透,所以在知识储备、文化素养方面显得捉襟见肘。

(二)教学思政内容新颖性不足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实践性教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则注重理论教学。当两种课程结合时,使得体育课程教学既有丰富的理论背景,又有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整个课堂环境才能更为融洽,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增加。但是许多教师教学内容依旧是围绕体育的相关知识点和技术展开,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导致体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的融合教学缺乏新意。此外,有的教师不懂如何恰当地在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无法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严重影响了两者的融合。

(三)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形式化

自课程思政被提出之后,就要求围绕课程思政在实践环节层面做好优化,作为关键环节,教学形式的创新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之上,教学形式化问题严峻,特别是围绕思政元素的课程开展,更是稍显刻板,教师只是借助简单言语说教、身体惩戒的灌输式的方式将体育与其对学生积极情意品质进行塑造,造成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效大打折扣,很难对学生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四)评价方式创新不足

目前,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基本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如考核学生的出勤和期末根据综合表现评分或主要依据所学运动技能的呈现水准进行最终评价。简言而之,除对学生体能素质的锻炼评判之余,再无更多其他内容的交集。从评价内容到评价方式均是单一的,不足以关照到更为内在的方面。尤其在立德树人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对学生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的过程进行评价,仅仅依靠终结性评价很难做到客观、真实,且不能够对学生形成持续性监督与重在日常的道德行为意识的养成。所以,体育课程存在评价方式创新不足的困境,如自评、互评、师评等方法鲜有运用。

三、公共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学习,强化管理者、教师对立德树人的认识和能力

通过学习,对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思政”有深刻的认知,提高教师对高校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先立己德,方能推己及人,以己之德感染学生,形成示范效应。必须有定期与专业的思政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开展教学研讨会,以集中培训和后续跟踪培养相结合,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拓宽知识结构、创新组织教法,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学校补充优质的师资人才。师资力量的补充能最大限度上的挖掘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核,开发出更多优质的课程,让学生在感受体育魅力的基础之上,思想观念上得到优化,品德及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二)优化教学方法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在信息化教学技术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立体化的话语图式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以此为线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课前、课中、课后为框架,不同的运动项目为分支,学校、教师、学生三维一体的管理和沟通平台。实现高效管理,更好了解学生,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提供助力。同时教师要多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及延伸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创新体育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社会适应、团队合作、规则意识等教育。

(三)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增设思政教育考核因子。目前,体育教师考核一般包括工作量和教学质量两方面的考核,教学质量考核由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教效果等方面组成。在这些评价体系里对思政元素缺乏具體的考核点,或是考核比重较低,需要进一步地增设思政教育考核因子,如教案的思政体现等。

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增加思政相关知识考查。体育课程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行为、进取精神、意志品质、角色胜任、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知识、技能、情感目标),适时融入相应的思政内容,观察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归纳总结。在这样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评价结果,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体育运动技术,提高思想政治认识;也能使公共体育课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从而变成体育育人的有力保障。

(四)营造化立德树人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体育文化延伸实现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更是校园环境的组成部分,教学环境的营造显得尤为至关重要。通过开设体育社团、校内外体育竞赛和竞赛观摩等教育形式有机统一,营造适合课程思政全面展开的校园氛围环境,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觉参与体育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让课程思政走向改革之路,让学校教育工作迈入新台阶。从整体育人的角度出发,丰富体育思政资源,以独特的方式发挥其育人作用,体育课程思政也必然做到课内、外的全覆盖。最终为课程思政发展根基的打造提供新思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探索体育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完成高校体育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光荣任务。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编号:20SZC-072)

参考文献:

[1]申忠华.“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医药高等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21,42(01):141-142

[2]刘欢.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途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8):176-177

[3]彭小华.探索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新道路[N]中国体育报,2020-02-10(007)

[4]韩有桧.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5]钱俊伟,钱永健.立德树人视域下红色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6):159-166

[6]高帅.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30-32

作者:陈春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安全事故控制建设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