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教案范文

2022-05-21

教案是教育者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把教材中严肃的政治话语书写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把教材用语转化为教学用语,通过简单的修辞、轻松的语境唤起教育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内心认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热容教案范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比热容教案范文

比热容教案

教学目标

a.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 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 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 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课 题 比热容 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 教 具

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

五、小节

六、作业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 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 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 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 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 “比热容”探究活动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原理?

第二篇:比热容教案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三节

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亲身经历参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交流与分析,利用比热容解释相关现象及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

学生每组:天平、温度计、秒表、电加热器(2)、烧杯(2)、水、食用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

情境一: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还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情境二:糖炒栗子,为什么要加入沙子一起炒呢?

情境三:汽车水箱中加水有什么作用呢?

【揭示课题】

学习了本节课比热容的知识,你就能解释其中的奥妙了。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知识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知识。)

第三篇:比热容 教案1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肇庆市第七中学

王玫

一、教材依据

《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考虑到比热容这一节的容量较大,将热量的计算放到下一节中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实验、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酒精灯、铁架台、烧杯、水、沙子、温度计、天平、实验报告用白纸

六、教学设计:

1、 新课引入:展示“海滩”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2、 探究实验:探究沙子和水的吸放热性能。 (1) 教师提出具体实验课题:

实验1: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的温度变化。 实验2:让相同质量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情况。 提出要求: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写出“发现”

(2) 教师强调: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师生讨论实验注意事项:温度计的使用、石棉网的预热等等。

(3) 学生分组按要求完成实验,总结实验现象,发现规律。 (4) 每组学生派出代表将本小组的实验发现写在黑板上。

(5) 发现共同规律——水和沙子的吸热性能不同。

3、 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78—79,学习关于比热容的概念,回答问题。 ①什么是比热容?

②比热容的符号。

③比热容的单位,以及读法。

④水的比热容。水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2) 教师对比热容的概念做几点必要的说明。 ①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本领,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③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物态有关;与热量、质量、形状、温度等因素无关。 ④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和温度降低1℃放

出的热量相等。

(3) 学生分析比热表,发现其中规律。

4、 STS。

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介绍热岛效应。

5、巩固练习。

第四篇:13.3比热容教案[范文]

13.3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 2.能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烧杯两个,各装等量的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两个相同功率的电热器(热 得快),两个搅拌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新课

利用热量单位卡的规定引入新课。

从热量单位卡的规定,我们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这个规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温度升高1℃。可见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其实大家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卡的规定中,还限定了升温的物质是水。那么,其他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三)新课教学

一、热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热总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跟什么条件有关呢?

1.热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一壶水吸收的热量多。同样,要把开水自然冷却,水越少,凉得越快,所以,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热量越多。

2.热量跟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

同一块铁,把它烧到温度为100℃需要的热量少,继续把它烧到1000℃,需要的热量多。可见,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还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温度的变化越大,热量越多。

3.热量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一块铁放在火上烧很快就非常烫了。而对水加热,经过很长时间,水才微微发热。也就是说,铁比水容易热(即吸收的热量少)。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方面的热学特性,我们做下面的实验(介绍实验装置,讲解观察的内容)。

这是两个相同的烧杯。在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对它们加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和煤油的初温度和末温度。由于电热器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认为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实验时我们观察水和煤油温度的变化。

实验开始。先请同学测量水和煤油的初温,现在开始加热,接通电路。(操作并搅拌。三分钟后记录水和煤油升高到的温度,并写在黑板上)

从实验记录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

①相同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②煤油的温度升高的多。

③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要升高同样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应该长,即,水应该吸收更多的热量。

可见,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

二、比热容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这一热学性质,我们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也是它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和单位。

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耳(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一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

请大家读第132页的比热容表,并解释物理意义。(学生读、讲)

三、热量的计算

1.推导公式。

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就可以计算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例1.2千克的水,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水的比热容是4.2×10焦/(千克·℃)可知,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4.2×10焦耳的热量。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应是4.2×10焦/(千克·℃)×2千克。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100℃-20℃=80℃时,吸的热量是4.2×10焦(千克·℃)×2千克×80℃=6.72×10焦耳。

所以,计算热量的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焦/(千克·℃)作单位;m表示质量,用千克作单位;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摄氏度作单位;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

如果物体的温度下降,放出的热量Q吸=cm(t-t0), t-t0表示下降的温度。

例2.质量是10千克的冰,温度由-20℃升高到0℃,冰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公式Q吸=cm(t-t0)得

Q=2.1×10焦/(千克·℃)×10千克×[0-(-20)]℃

= 4.2×10焦耳。

四、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

533533

3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室温比较稳定。有些机器工作时变热,也多用水来冷却。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6.3 比热容

一、热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比热容

三、热量的计算

四、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布置作业

1.如图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都相同。完成该实验还需要_______,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选填:相同的、不同的)。

2.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答案:

1.手表、温度计; 相同的2. B

第五篇:第三节比热容教案

(第十六章)第三节 比热容

胡集四中 严世高(2013年9月4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掌握比热单位读、写,查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研究方法;尝试运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作意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将科学知识运用日常生活实践。 重点与难点:

理解比热容含义,会查比热表,熟练掌握比热容单位读、写能力。 运用比热解释一些简单现象,了解水的比热大的一些应用。

教学用具:天平,电加热器(相同规格2个),玻璃杯(相同规格2个),温度计(相同规格2个),适量的水和油 教学过程: 引入: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是形容怎样的一种场景呢?江南水乡会有这种情况么?

一、建立比热容概念

给物体加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吸热多少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物理知识请大胆猜想。

与物体质量有关(m)、与物体温度有关(t)、与温度变化多少和t2-t1有关、与物体的密度有关(ρ)与物体受热面积有关(s)

如何验证物体吸热多少与所猜物理量有关,并且知道什么关系呢?引导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怎么验证物体吸热多少与材料有关?

与质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质量大,吸热多;(半壶水、一壶水)与温度变化有关,质量相同的水,从同一温度加热,升高的度数多,则时间长,说明吸热多。与温度高低无关。

使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同,以便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建议实验时采用二种物质:水、沙子。用酒精灯加热,并指导几名同学完成演示实验。完成测质量,观察温度计示数,

实验结果:当升高相同温度时,水用时间最多,吸热多,沙子吸热少。

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不同物质吸收热量一般也是不同的,物理学里用“比热容”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请同学们阅读12页,复述和记忆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读法;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值。了解发热规律与吸热规律相同。

通过观察比热表,同学们能发现哪些规律? 1,水的比热容最大;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密度相同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 4,固态金属,密度越大,比热容越小; 5,----

二、联系实际,利用比热解释问题

提出问题:冬天用热水袋的好处?发动机装有循环水的好处?沿海地区温差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差变化大的原因?

结果:水比热大,升温吸热多,降温放热多;水廉价。从比热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三、热量的计算

1.推导公式。

根据比热的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就可以计算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例1.2千克的水,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可知,(其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4.2×103焦耳的热量。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应是4.2×103焦/(千克·℃)×2千克。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100℃-20℃=80℃时,吸的热量是4.2×103焦(千克·℃)×2千克×80℃=6.72×105焦耳。

所以,计算热量的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物质的比热,用焦/(千克·℃)作单位;m表示质量,用千克作单位;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摄氏度作单位;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

如果物体的温度下降,放出的热量Q吸=cm(T-T0),T-T0表示下降的温度。

例2.质量是10千克的冰,温度由-20℃升高到0℃,冰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公式Q吸=cm(T-T0)得

Q=2.1×103焦/(千克·℃)×10千克×[0-(-20)]℃

=4.2×105焦耳。 小结:请同学们谈本节的收获。

知识技能方面:体会到哪些学习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有哪些情感体验:感觉到又能解决哪些困惑的问题?

思考题:在炎热的夏天,当你赤着脚从岸上走入河中时,你一定会感到岸上烫脚,河里凉快,试解释这一现象.

板书设计:

1. 自然界中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存在差异 2. 物理学里用比热容来反映质吸热能力的差异

3. 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千克·℃)(注意读法、写法)

(3)决定因素:物质种类;还受物质状态等影响

4.热量计算:Q吸=cm(T-T0)及变形公式 教学后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保洁计划书范文下一篇:宠爱读后感范文

热门文章

比热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