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教学人文素养教育论文

2022-04-11

小编精心整理了《旅游地理教学人文素养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着重学习的是人文方面的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自然地理知识时可以了解浩渺的宇宙等。而在基础之上的人文地理知识教育则是将地理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结合在一起,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

旅游地理教学人文素养教育论文 篇1:

浅析当前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弊端及改进措施

摘 要:旅游地理是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文章旨在介绍旅游地理教学的含义,诠释其意义,指出其教学弊端并分析原因,来提出改进旅游地理教学的主要措施,改进学校旅游地理教学的主要措施如:创建开放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学习氛围;优化地理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实际效率;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关注学生综合发展等,希望对旅游地理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旅游地理;教学;意义;弊端;原因;就业;主要措施;爱国情感;教学手段;能力培养

一、 旅游地理教学的含义

《中国旅游地理》是专门教授旅游地理的一门专业学科,它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的各类旅游资源和中国旅游地理的特点,探究适宜发展旅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旅游景点的布局等问题,可以为正确评价旅游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旅游地理》这门学科是学习地理过程中的必修学科,也是旅游从业者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学好这门学科,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了解旅游的时空分布,对于学生将来从事旅游业大有裨益。

二、 旅游地理教学的意义

(一)分析中国特定地域,掌握优势旅游资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旅游地理》介绍了华北旅游区、东北旅游區、华东旅游区、华中旅游区、华南旅游区、西南旅游区、西北旅游区、青藏高原旅游区等八大旅游区,涵盖了中国各大区域的旅游资源,各具风俗,各有特色。在这门学科当中,学生可以通过掌握我国优势旅游资源,进一步加深对旅游地理课程的了解,为以后从事旅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课程中以“京鲁重地、华夏寻根”来介绍华北旅游地,还对华北地区中的风景名胜进行分析解读,济南趵突泉、曲阜“三孔”“人间仙境”蓬莱等都是著名景点,在课堂讲解中,我们可以用地图、展示图片、分组合作、模拟导游等方式,促进学生加深理解,而有条件的师生甚至可以组织人员现场导游,既感受风貌,又增强实际技能。

(二)拓宽学生地理视野,奠定今后就业基础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主要局限在课堂中,除了假期,很难有机会可以实地领略各地景区的风景,而《中国旅游地理》却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课本、绘声绘色的课堂、形象生动的影音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景区的风采。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奠定将来从事旅游业的基础,提前为就业做好准备。

首先,地理教师可以先采集学生今后的就业意向,了解学生是否愿意从事旅游业,在旅游业中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愿意从事旅游业者的理想就业地是哪里;其次,在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意愿为学生提供意见,例如,对于想要留在省内工作的学生,可以先重点学习省内及周边的旅游资源;最后,可以建议学生到理想就业地进行踩点,实地考查并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官网相关信息,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三)发展中国旅游事业,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海岸线长,地貌复杂,接壤国家多,少数民族也众多,具有丰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源,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旅游地理》的教授,发展中国旅游事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更是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

通过教授《中国旅游地理》,可以培养更多的地理学科人才、专业导游、管理人士等,为中国旅游业输送更多的人才,促进国内各大旅游景区的发展,推进中国的旅游事业,从而拉动经济发展。一方面,优秀人才的输送让旅游业整体更具活力,不断吸收外界资源推进发展,另一方面,扩大了旅游业的基础,让旅游景点的营业额有所增加。

(四)感受祖国大好山河,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祖国的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共同构成了我们站立、生活的大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个口岸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旅游地理让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复原数万年前祖国的地貌样景,探索未来的宏伟蓝图,望见几千公里外的特色景象。在这种畅想、感悟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祖国更进一步地认识,让他们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从而发展更深刻的爱国之情,让他们知晓“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重要性。

三、 当下旅游地理教学的弊端

(一)教师缺乏实践教学,忽视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急速发展变化的教学形势,许多学校忽视学生对口企业、面向就业的特点,不顾学生个人发展能力与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将学生局限在课堂,只顾灌输书本上的旅游地理知识。从目前旅游业的整体进步来看,学校在旅游地理的教学上仍然存在值得强化的方面和提升的空间。学生的能力素养不是靠教师讲或教出来的,必须是通过教师提供典型素材,借助实践教学,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而很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要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落实好自身定位,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实际价值的能力,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教学,才能改正缺点,向前发展。适应我国急速发展变化的教学形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教材内容分散零碎,难以针对学生特点

目前来看,学校旅游地理的教材模式化严重,许多学校使用的教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材内容分散零碎,难以针对学生特点。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为例,课本分为“基础知识”和“中国八大旅游区”两大模块,模块一讲解了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内容、使用价值和学习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向导性,但是难以为学生学习旅游地理提高具体有效、切实可用的方法。模块二介绍了中国八大旅游区,每个区又分为区域概况、旅游资源特征、主要游览地及景区三个活动,表面上看起来面面俱到、条理清晰,实际上却是分散零碎,停留在了教学表层,难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教学。

笔者认为,可以以该教材为导向课本,而后编写关于不同旅游区的进阶课本,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点选择相应的旅游区或者旅游省份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四、 目前学校旅游地理教学缺陷的原因分析

(一)观念原因

学校主要为社会输送具有实际技能的人才,然而,在传统的旧教育观念中,仍然认为理论重于实践,只有打好理论基础才能服务于工作实践,然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将来毕业后很有可能直接就业,因此理论和实践应当是齐头并进的,不应忽视任何一方。

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方法也会变得陈旧。中国旅游地理是亟需社会实践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灌输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有利于转变学生“得过且过”“明日复明日”的心态。只有及时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实践态度,才能从根本上移除思想毒瘤,促进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发展。

(二)社会原因

社会支持不力也是当前旅游地理教学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们总是强调现今社会需要实用型人才,但是社会本应履行的义务却被忽视。反思社会对学校的责任,笔者认为社会支持和学校培养人才的关系应当用一个双向箭头来表示,社会上的企业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锻炼机会,也让他们将来能反哺这些组织,最终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离不开实践环节,更离不开社会支持,学校应加强同社会组织的联系,努力搭建实习平台,旅游地理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探访旅游相关部门和单位,并做好回访,才能让社会更加重视旅游地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机制原因

虽然我国近阶段印发了《教育部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调整开展学校“文明风采”活动的通知》,但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也一定程度上还是继续影响着学校,影响着学生,社会资源更加倾向双一流学校。同时,市场经济时代也意味着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人们更加愿意给予具有更高学历的学生机会。由此可见,机制方面的原因仍然阻滞了学校的发展,而属于教育中的《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也不可避免地被影响着。

五、 改进学校旅游地理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创建开放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地理实践力是能力与品质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将学生的社会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系最紧密的一项能力。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必须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地理实践力的培育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更是与开放轻松的教学环境、氛围不可分割。

例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饰演游客、导游、景区管理人员等,模拟在实际旅游当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又可以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

(二)优化地理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实际效率

旅游地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因此,作为旅游地理专业的教师,构建旅游地理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善于优化地理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实际效率。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旅游地理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因为良好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同时,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学生取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地理教学手段的优化。

课堂讨论法、研究报告法、小组合作法、竞赛讲演法等都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学习热情的手段,例如,在教学华南旅游区时,可以布置竞赛讲演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组准备材料、课上讲演,课上导游,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

(三)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关注学生综合发展

要改进学校旅游地理教学的弊端,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关于学生的评价反馈机制,关注学生综合发展,而不是和传统教育一样,仍然将书面成绩放在首位。

鉴于学校旅游地理教学互动性强、实践性高的特点,地理教师可以采用互评式、介绍式、调查式等评价方式。譬如,互评式是指教师出口试题让学生口头表达,或者提出某区域的文化风情、自然景观让学生口头表述,其他学生针对流利性、准确性、生动性等标准进行互评;介绍式是指学生在课下收集图片、文字、音乐、影像等,图文并茂进行PPT展示;调查式是指学生对某个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孙竞航,刘恭祥.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1):22-23.

[2]李新梅.浅谈旅游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33):210-211.

[3]张芬.优化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的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241.

作者简介:

刘黎燕,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县职业教育中心;

王宝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第一中学。

作者:刘黎燕 王宝英

旅游地理教学人文素养教育论文 篇2:

浅析当代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

[摘 要]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着重学习的是人文方面的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自然地理知识时可以了解浩渺的宇宙等。而在基础之上的人文地理知识教育则是将地理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结合在一起,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作为人文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旅游地理,就更应当注意人文素养教育,要更好地让学生从旅游地理的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就当代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一些想法。

[关 键 词] 高中地理学习;人文地理;旅游地理

当今时代在人文地理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国家也开始重视对国民地理素质方面的培养,所以对学生的人文地理素质的培养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要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素质,就得在旅游地理的课堂中加大人文素养教育,并结合旅游地理的特点来积极进行旅游地理人文素养教育。

一、高中旅游教学的概况与不足

旅游地理是一门把人文地理研究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它综合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涵盖范围比较广。但在高中旅游地理选修课中,旅游地理学习还只停留在自然地理层次,并没有很好地从人文角度去学习,学生接受的旅游地理教育也较为肤浅。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对课本上的问题有个很好的延伸,这也导致了学生对旅游地理没有太多的心得。例如,在旅游地理的第三章“旅游景观带欣赏”这节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仅凭枯燥的语言在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为目的性的答题而学习知识,没有真正领会这一章所要让我们学习的审美的情趣,教师在这需要真正教给学生的是:培养学生一个对真正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一些美丽景观的介绍进而對这美丽景观的历史、神话传说来进行解说,例如,在介绍泰山时,可以先讲解泰山的神话:泰山由东岳大帝主管生与死;还可以介绍有关的历史典故:泰山的历史地位特殊,历史上的众多帝王都想在泰山进行封禅来突出自己的地位等。利用这里有趣的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然而现在许多课堂上并没有这么完善的人文教育,所以就现代高中旅游地理的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的培养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人文素养教育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会时常感觉到枯燥无聊,而造成这种学习的原因就是教学方法的单调性。如果采用人文素养教育来普及地理课堂学习,就会在知识学习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高中学习阶段正是学生接受外界知识关键时期,而如果在旅游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利用学生在这个时期旺盛的好奇心,来进行合理的学习引导,并就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的话,就能让学生真正地爱上学习。例如,可以有意地在课堂上列举一些云南喀什特地貌、哈尔滨极端的冷雾凇、长白山的热泉等这些常人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说明与科学解释,以此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存在的本质存在。而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这份好奇心而不断地进行学习探索,会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新知识。

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文素质旅游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因为学科的交叉而学到许多其他的知识。比如说人教版《旅游地理》地四章“旅游景观欣赏”,在这一章中,老师可以介绍一些奇特的地理地貌,像火山温泉之类的,老师可以就火山和温泉的形成,火山的历史与温泉的历史,还可以向学生讲述当地政府利用这一奇特景观是如何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并增加经济收入来发展其他方面进而富裕整个地方。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地理,更有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素质教育学习过程,学得更多、更广,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完善自我,这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在旅游地理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

三、人文素养教育在旅游地理学习课堂上的普及

虽然人文素养教育很符合当下的旅游地理学习,可是这种教育并没有很好地普及在全国各地的学习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还是属于强迫性的学习,没有体会到所谓的学习乐趣。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无法把这种教育实践在课堂上,但许多一线大城市就做得很好,这是因为他们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理念先进,而那在那些城市的老师就能很好地贯彻实施人文素养教育。所以,雄厚的教学资源是把这种教育模式推广到所有旅游地理教学的课堂上的基础,而要如何让教学资源更加雄厚,这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总之,在旅游地理的学习中,结合人文素养进行教育是很重要的一步。而只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好的人文素质,而要让人文素养教育更好地落实在旅游地理课堂上,就还需要去深入地去探索研究,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平国.旅游地理教学之人文素养培育初探[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周建梅.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作者:訾金城

旅游地理教学人文素养教育论文 篇3:

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中,旅游地理是选修内容中的一部分,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人类地理活动精神层面的认识,既有知识性的学习内容,也有实践性的学习特点,对于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帮助。但是部分高中生受学业压力和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对旅游地理中的一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生活化,使地理学习贴近学生实际。乡土地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应用乡土地理素材辅助高中旅游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素材;重要性;应用措施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49

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性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必修学科,根据学习内容来看,它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同时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特点,所以有人又把地理学科称为“文科中的理科”。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与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相衔接,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把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能力全面融入其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高中地理课程体系设置中不仅安排了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安排了选修内容,旅游地理就是选修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地理既涉及地理学的理论,也涉及其应用和技术层面的学习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来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与生产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应用价值,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对学生素养的提升非常有帮助。但是,旅游地理不仅涉及地理学科的知识,还涉及历史知识、乡土文化、经济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容易给学生学习、理解旅游地理的内容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扩展教学思路,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乡土地理素材能够有效辅助学生的旅游地理学习,它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入地学习理解地理知识,与教材内容形成一定的互补,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一、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根据新时期高中教学的要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即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其中人地协调观念是地理学习最核心的内容,包含人口观念、资源观念、环境观念和发展的观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旅游地理作为高中地理学科的选修课程,以当今社会日益被民众所喜好的旅游活动为地理学科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了解现代旅游的基本概念,关于旅游资源的常识性知识等,并以我国和世界的一些典型旅游资源为例,使学生能够知晓不同旅游资源的特色以及欣赏的要点,特别是引导学生关注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在新时期利用好、开发好当地的旅游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了解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使学生对文明旅游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既落实了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也着眼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高中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与当前高中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积累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很多高中生因为忙于学业,对各种旅游相关的资源与信息了解很少,缺乏一定的经验积累,导致学生在一些知识的学习上依然停留在知道但不理解的程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在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虽然记住了这些知识,但是不能真正掌握其内涵,从而阻碍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以至于影响学生学習旅游地理的信心与热情,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助力,辅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而提高旅游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乡土地理一般指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地域,也就是本地的地理,具体来说主要指省区以下较小范围的地区的综合地理状况。它不仅包括当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还包括当地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关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等内容。乡土地理素材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几乎就在身边,所涉及的很多素材对高中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这样就为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搭建了桥梁。教师可以利用乡土地理素材中的代表性资源,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概念,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乡土地理相关素材,进行具体、直观、形象的呈现,这样做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因此利用乡土地理来开展旅游地理的教学是非常契合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的。同时,学生在了解乡土地理素材的过程中,还能够全面了解家乡地理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利用便利条件开展地理调查实践活动等,这对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也非常有帮助,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这样就在无形中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把乡土地理素材融入旅游地理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把乡土案例融入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知

高中地理课程虽然是一门文科和理科兼具的课程,但是在高中阶段是被归入文科类别的,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通过背诵记忆来加以掌握。但同时它也兼具理科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特别是旅游地理中出现了很多概念性的表述,如果只是单纯地记忆概念,对高中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难度,而把乡土案例融入其中,就能够给学生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记忆难度,辅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例如在学习《旅游资源》这部分内容时,教材中将旅游资源的特征总结为了五个方面,即位置相对稳定的特性、物质景象具有一定的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以及非消耗性。这些特征表述极为抽象,学生难以真正消化,此时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举例加以说明。笔者以自己所任教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乡土地理素材的特征为例,结合这一概念的每一个特征给学生进行具体的解释,即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这就是其位置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地貌以山地为主,这里山脉纵横,沟谷交错,多崇山峻岭;位于县境中部地区的乌鞘岭横亘东西,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的门户,也是内陆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岭;该地河流广布,水资源丰富,分为石羊河水系(内陆)和黄河水系(外流)两大水系,这些内容就能够解读“物质景象具有一定的组合性和美学性的属性”的特征。而受特殊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历史积淀等因素的影响,本地旅游业较为发达,年接待游客数量近150万,旅游业收入近10亿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旅游业状况出发,感悟其地理位置的稳定性、特殊性的含义;从它既有自然风光也有历史文化遗址得出物质景象的组合性特征,以马牙雪山、乌鞘岭风景来感受其美学属性;从河西走廊的门户、古丝绸之路遗址感受其历史文化属性;通过介绍当地在旅游资源与保护上的具体措施,使学生理解旅游资源的非消耗性的特征。教师通过这样讲解,就把乡土案例融入了概念和理论教学之中,给学生提供身边的案例,会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真正消化知识,吸收知识,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利用乡土地理的相关素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的高中各学科教学中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地理学科也是如此。情境教学法是根据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原理,由地理教师结合学习内容有目的地给学生创设带有一定情绪色彩且形象生动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极思维,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最新版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为有效培养核心素养需要地理教师努力创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或者社会实际的与地理环境相关的情境,这有利于给学生架构培养核心素养的桥梁,便于学生消化和吸收教材知识,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讲解相关的理论和概念,同时也需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事例,来辅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而对学生来说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身边的例子,这时地理教师就可以从乡土地理素材出发,给学生创设体验和探究性情境。

如在学习《旅游景观的赏析方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以我们学校所在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卡洼掌高原风景区作为例子,来创设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欣赏这座著名的甘肃和青海的界山,使学生形成一种直观的感受和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来给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把与卡洼掌高原风景区有关的图片资源、新闻报道和视频资源等融入其中,從而培养学生在旅游地理学习中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样的情境非常契合当地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基本的知识积累,因为学生对这座大雪山都有所知晓,能够有效参与课堂情境体验,从而辅助教材内容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借用乡土地理素材设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积极性不高、被动听讲的问题。明代学者陈宪章曾经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容易被激发出来,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

为了便于学生思考,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借助乡土地理素材来设置思考性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学习中去。例如笔者所任教的天祝藏族自治县,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不断重视,在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本地的旅游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实现了当地人民的增收目标。但是该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旅游景点在开发过程中缺乏规划,一些项目盲目上马,出现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对此教师就可以以具体事例作为问题点,导入旅游规划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当地旅游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这样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就会不断进行积极探究。教师通过引入乡土地理素材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在教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发挥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认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强化课程建设,推动乡土地理在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国家课程体系的构成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三类。其中校本课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国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设的符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课程。受高中地理教学学时的影响,教师如果在旅游地理教学的每一课中都融入乡土地理,不仅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容易不成体系,影响了乡土地理的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把乡土地理内容纳入高中地理学科课程建设中,力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给旅游地理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总之,针对高中旅游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把乡土地理素材融入其中,对提升地理教学实效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当前高中旅游地理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乡土地理资源的运用结构简单,未能够形成良好开发意识,影响了乡土地理素材的实际应用,这就要求在后续的高中旅游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加强和学生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简化抽象系统的地理概念,注重开展探究教学工作等,以此来更加全面、充分地挖掘乡土地理素材,为促进高中旅游地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容芳.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与反思——以“东江在博罗县城段水体污染的问题研究”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9).

[2] 谭志昌.浅谈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对地学文化的科普建设作用一以香港地学冬令营为例[C]//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2012.

[3] 金梓乔.论乡土素材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5X).

[4] 曹平,宋向阳.乡土地理教材内容呈现形式特点——以乡土地理教材《金张掖》内容为例[J].教育探究,2015(5).

[责任编辑 康兰明]

作者:焦存志 李博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意志品质培养下的初中历史论文下一篇: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原因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