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脉逆反心理有效疏导不良情绪

2022-09-11

随着青少年“叛逆期”低龄化, 逆反心理已成为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虽然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但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 会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从而引发极端事件的发生。那么,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又该怎样及时疏导此不良情绪呢?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究。

一、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 自身因素

首先, 随着身心发展的加快, 孩子的独立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他们很反感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如果这时教育者仍一味要求他们听话和服从, 他们就会极力挣脱师长的管制和束缚, 背道而弛。其次,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日渐增强, 越是禁止的东西, 他们越是感兴趣。而教育者对孩子越加训斥, 孩子就更加反感, 越发逆反,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此外, 小学生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成熟, 看问题容易偏激和片面, 走向极端。

(二) 家庭因素

1、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主要以隔代监护为主, 部分是其他监护。无论哪种监护, 由于精力、文化、生活环境、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欠缺, 根本无法把握逆反期儿童的心理, 更谈不上正确地疏导了。这样导致留守儿童不同程度上存在自卑、压抑、冲动、任性等心理问题和不良人格特征。他们的行为没有受到约束, 无论对错都没人给予指正导引, 如果稍受到阻拦, 就会产生逆反。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长过分宠爱孩子, 让子女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有的家长过分专制, 无论对错孩子就得听大人的。有的家长常常采用打骂的暴力行为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教育。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心切, 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 忽视了孩子有选择和自主的权利, 导致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自暴自弃”。

(三) 学校因素

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在教育教学时搞满堂灌、一刀切, 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出现逆反。有些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不尊重学生, 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学生出现问题时, 老师不问青红皂白, 采取过激的措施, 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些教师自身言行不一。这种矛盾行为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四) 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大量信息没有经过加工就进入到学生的视线范围内, 如学生很感兴趣的港台片、网络游戏、漫画书都过多地充斥着暴力、反叛、血腥等不良信息, 学生思想尚未成熟, 长期受到腐蚀就会使学生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存在偏差, 逐渐形成逆反心理。

二、班主任应如何看待学生的逆反行为?

(一) 学生的逆反是有意义的, 是必不可少的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开始全面唤醒。如果这个时期都不逆反的孩子, 长大后很难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识。在这个阶段不逆反的孩子要么是家长太溺爱, 要么是家长管制太苛刻。因此,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逆反是有意义的, 是必须的, 甚至是值得庆幸的——孩子在长大!

(二) 有些学生的逆反行为是事出有因的

通过研究,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逆反行为是事出有因的, 有的甚至是老师自己引发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时要讲求方式方法, 要有人文关怀和高尚的职业操守。

三、班主任如何预防和疏导学生逆反心理

(一) 丰富内涵休养, 追求自身完善

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 以敬业、博学、自律、宽厚、诚实、可信的良好人格感染学生, 提高自身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 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从而有效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

(二) 倾注无声师爱, 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在工作中要倾注真诚的师爱。平日里多与学生接触, 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多表扬、鼓励、帮助, 少批评、指责、埋怨。引导孩子讲出心理话, 宣泄出压抑在内心的不满情绪和想法。在这样的氛围中, 逆反学生的心态平衡了, 自然就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三) 创建良好班级, 发挥群体作用

班主任应该用科学、民主、自主的方式来管理班级, 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心理暗示。如我校五年级二班在“书香诗韵”特色班级的打造中, 将教室装扮得窗明几净, 绿意盎然, 教室内无不透着蔚然而宁静的学风。这样的文化氛围自然能有效预防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因才定岗”共同参与班级建设,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能有效克服逆反心理,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 创新教学方法, 转变教育方式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授课时多采用开放、自主、有弹性的教学手段, 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灵动鲜活起来。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唱主角”。优化教师语言, 避免“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的口吻, 多用“我能体会”、“原来如此”、“请继续讲”等鼓励、商量式语气。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见解, 允许学生犯错。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 哪怕是极小的进步, 都应给予表扬, 对然后再指出其错误之处, 提出希望, 他们就能很乐意地接受。

(五) 重视家校配合, 发挥共管效应

积极做好家校协作教育工作, 充分发挥家长配合共管效应, 产生良性互动。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 或请教师或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对逆反心理孩子的成功教育经验等。

摘要:“逆反”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本文着重论述小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 及预防和疏导的措施, 以帮助一线教师们正确看待学生的逆反行为, 有效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

关键词:成因,正确看待,预防,疏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认识下一篇:企业政策性搬迁的财税处理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