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创新發展,是一个值得业界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分析东方卫视大型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以新媒体思维创新运作模式,运用“电影式”的表现手法,紧扣热点事件和社会话题大胆设计剧情,把明星当作普通人,真实记录他们应对困难、挑战极限时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并在“社会情境”中完成录制,取得了自然真实的效果。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论文 篇1:

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相较于语言来讲,在内心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与题材的广播电视节目不断涌现出来。广播电视节目背景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表达形式,既具有音乐的共性,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背景音乐是广播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业内人士与节目观众的关注,因此,需保证背景音乐与广播电视节目完美兼容,充分发挥背景音乐的艺术作用。鉴于此,本文对背景音乐进行概述与特征分析,探究其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以及应用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可行的应用策略,促使背景音乐的艺术作用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背景音乐;广播电视节目;艺术作用

一、前言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衍生于人类语言,主要通过对乐音进行规律性组织,达到抒发情感、反映生活的目的,蕴藏着强大的感染力与共情力。同时,音乐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具备显性、叙述性、结构性特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应用的背景音乐,不仅具备音乐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而且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从现实情况来看,背景音乐对广播电视节目而言不可或缺,甚至有较为明显的依赖性,许多广播电视节目之所以成功,背景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1]。要凸显出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不仅要把握背景音乐的特征,而且要对当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予以优化,本文基于此展开深入探讨。

二、广播电视节目背景音乐的主要特征

其一,结构层面不完整。对广播电视节目背景音乐的结构进行分析,会发现其受节目内容、时长等因素的限制,需要契合节目内容的表达进行合理编排,呈间断性特点。

其二,听觉层面不完整。大部分观众在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时,注意力基本聚焦于画面,背景音乐虽然一直萦绕耳旁,但容易被忽略,所以很多时候一期节目看下来,观众对背景音乐的印象不深。然而,观众得到的体验其实是广播电视节目画面与背景音乐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三,必定经过技术处理。为了满足节目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最终呈现在节目中的背景音乐一定经过合理的技术处理,如用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烘托画外音解说。

三、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

(一)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艺术感

通常来讲,对广播电视节目作品的艺术感进行评判,一般要看该广播电视节目作品能否给观众带来统一独特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观众能够产生无尽想象,仿佛身临其境,进而心生情感共鸣。倘若观众在收看过程中有如此感受,那么该广播电视节目作品可称得上是一部艺术感较强的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2]。当然,意境的有效营造,并非简单地堆砌畫面或通过画面传达各种元素便可实现,关键在于广播电视节目能否刺激观众的形象思维,使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亲身感受到蕴藏在节目画面背后的情感。只有做到情景交融、彼此渗透,才能为广播电视节目创设出独特且深远的意境。而背景音乐恰好具有使观众从单一画面中解脱出来的作用,就算背景音乐的内涵有所简化,其功能依旧存在。不难看出,合理应用背景音乐,能够为广播电视节目营造出独特且深远的意境,增强节目的艺术感。以央视推出的《国家宝藏》节目为例,其选用的背景音乐具有宏大、古典的特点,与节目气质极为契合,所以能起到烘托效果的作用。特别是在文物展示的过程中,适时响起的背景音乐能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氛围,带给观众强烈的艺术观感。实际上,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对背景音乐的选择向来非常关键,选材时需要将节目的艺术感作为重点参考指标。

(二)表达无法言表的思想情感

一般来讲,广播电视节目对事件的叙述基本都以显性事物为媒介,即直观地将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通过画面了解相关事实,感受社会生活,当然也会搭配画外音进行解读,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作品的完整性和全面性[3]。但是,如果广播电视节目的解读词太多,必然影响观感,同时节目中的许多思想情感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背景音乐的出现和应用,能有效解决该问题。例如,广播电视节目出现非常感人的情节时,要想将这种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可以通过音乐精准表达。从这方面来看,音乐不仅是声音艺术,也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更加直接。以大提琴为例,大提琴的音色明显带有低沉、哀伤的感觉,辅以舒缓、层次清晰的旋律,能够传达出无法言表的感情,激起观众的内心共鸣。所以,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合理应用背景音乐,不仅能增强艺术感,而且能将许多无法言表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丰富节目的内涵。

(三)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多元化表达

纵观当前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会发现“跨界”已成为业内潮流,尤其是在节目内容泛娱乐化现象较明显的现阶段,许多广播电视节目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娱乐节目或综艺节目,但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或多或少添加了一定的娱乐元素。为了辅助广播电视节目的多元化表达,背景音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例如,人们在传达信息、抒发情感的过程中,一般通过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表达意图。然而广播电视节目与人的交流有明显的不同,要想准确表达信息和情感,必须以艺术化语言为媒介,方便观众有效解读。而背景音乐恰好具有该作用,因此其成为广播电视节目多元化表达的载体。变换背景音乐的风格、类型,能够产生多元化的效果,带给观众丰富且新奇的视听体验。

(四)有效把控广播电视节目的节奏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而言,不管是直播节目还是录播节目,要想取得良好的节目效果,一定要把控好节奏。一方面,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临场应变能力,善于结合现场表现对节目的后续流程进行合理梳理;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出背景音乐把控节目节奏的工具性作用,选择恰当时机插入背景音乐,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节奏感,也可让背景音乐成为节目的衔接点。所以,许多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会考虑如何通过背景音乐实现节目画面的转换,如何借助背景音乐的变化,发挥引导、提示观众的功能,实现对观众注意力的有效抓取,从而达到对广播电视节目节奏的有效把控。大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表明,合理选用背景音乐,能让节目的节奏变得更加强烈,相较于普通形式的节目节奏把控手段,具有显著特点。

(五)凸显节目特性与服务节目主题

背景音乐在凸显节目特性与服务节目主题方面也有一定优势,无论是娱乐综艺节目,还是新闻节目,背景音乐均能发挥显著作用。例如,《天天向上》作为湖南卫视的老牌综艺节目,一直以来都有不错的收视率。节目组会让主持人在每期开场前跟随音乐跳上一段舞蹈,这个环节的安排重点不仅在于舞蹈,也在于歌曲。一般来讲,选择一首恰当的背景音乐能够在开场点燃现场观众的激情,为节目的后续录制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同样有高知名度与国民度的央视节目《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为例,这类电视节目讲究实事求是,聚焦民众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帮助百姓维护正当权益,具有普法作用。从节目的整体表现来看,每期节目开始前会播放一段庄重、严肃且节奏感强的背景音乐,不仅体现出了节目的特性,而且能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关注节目内容。由此可见,不管是娱乐节目的背景音乐,还是法制新闻节目的背景音乐,都自带特点,具有凸显节目特性与服务节目主题的作用。

四、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应用的不足

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合理应用,的确能发挥出一定的艺术作用,增强感染力,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更多实质性支撑,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提高了对背景音乐的关注度,但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依旧存在许多不足,导致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并没有在背景音乐的加持下得到明显的提升。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背景音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节目制作团队片面地认为,做好广播电视节目关注画面即可,只需要为观众带来高品质的画面,便能让观众了解节目的真实意图。在此认知的指引下,节目组在制作过程中,会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画面构图设计、品质提升方面,无论是前期的素材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与特效制作都无比用心[5]。而反观背景音乐,由于其认为无关紧要,所以基本套用现成音乐,显得非常乏味。

(二)背景音乐与节目画面矛盾

保证背景音乐与电视节目的画面相契合,是发挥背景音乐艺术作用的基础,但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明显存在视听矛盾,存在彼此失调、不太顺畅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对背景音乐与电视节目画面进行了割裂处理,导致两者未能协调一致,所以无法发挥背景音乐的实际价值。

(三)背景音乐的选用过于随意

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过于随意,音乐既没有深刻的内涵,也不契合节目主题,而且对背景音乐的处理手法与表现形式也非常老套,难以凸显出背景音乐的艺术价值。此外,部分节目组在制作节目时,仅仅对背景音乐作简单修饰,完全没有考虑到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而要想制作一档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确保背景选材和使用与节目内容、节目主题高度契合,也要体现出背景音乐的鲜明特性,否则会导致节目效果大打折扣。

五、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一)找准背景音乐的嵌入时机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对背景音乐进行有效应用,必须认识到时机选择的重要性。虽然背景音乐对广播电视节目而言,仅是丰富其艺术内涵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背景音乐出现的时机不对,会严重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观感和观众的视听体验。简而言之,不合时宜的背景音乐不仅不会为节目“加分”,反而会给节目“减分”。所以,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清晰地把握节目的内容及当期流程,进而找准时机,用最合理的方式将背景音乐嵌入其中,体现出背景音乐的艺术作用,带给观众最佳的视听体验。

(二)保证音乐风格与节目内容统一

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应用,一定要避免随意性、盲目性,需以兼容性为两者融合的衡量标准。所以节目组在制作节目时,一定要关注背景音樂的风格与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主题,保证背景音乐能发挥出烘托节目效果、提高节目艺术内涵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重视节目背景音乐的选择,因为风格相对稳定且统一的节目背景音乐,能够让观众立刻想到该节目[6]。同时,音乐风格对节目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样的节目画面搭配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呈现出的效果千差万别。因此,在为节目选择背景音乐时,必须把握好节目的内容风格,保证形成独有特色。由于音乐风格已基本确定,而节目画面内容可有多种解读,可利用背景音乐对节目画面进行阐释,准确传达节目的意图,所以要保证节目背景音乐的旋律风格具有统一性。此外,无论是调式风格的选择,还是乐器音色的选择,同样需保证大体统一。倘若时而用五声调式,时而用西洋大小调式,或者时而用民族乐器,时而用西洋管弦乐器,那么就算背景音乐的旋律风格统一,也会导致观众感觉不佳。所以,只有保证背景音乐风格统一,背景音乐才会与广播电视节目画面相得益彰,营造出想要呈现的意境。

综观大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的背景音乐,会发现以器乐居多,而声乐作品使用较少,而且从不同类型广播电视节目对背景音乐的选择情况来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在纪录片中,背景音乐大多表现出通俗、清雅的特点,原因在于纪录片需要大段画外音解读,如果背景音乐过于嘈杂,会影响主要内容的输出效果,形成干扰[7]。所以,在配器方面,背景音乐也基本要求织体松散与声部少量,而采用更多开放性和声。此外,还需考虑解说为女声还是男声。如果是音调高的女声,则背景音乐中的重低音应尽量厚实一些;如果是低沉的男声,背景音乐则尽可能不用中低音乐器,否则会造成混杂效果。

(三)增强背景音乐的应用创新性

近些年,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数量与类型逐渐增多,广播电视节目的背景音乐存在同质化情况。简单来讲,就是相同的背景音乐常常在不同的节目中出现,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视听体验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一定要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思维,大胆使用背景音乐,让观众听到更多新颖的背景音乐。例如,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除了会用常规的剪切式背景音乐以外,还可结合节目的主题、内容等元素创作背景音乐,或是在现有背景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呈现同旋律但不同音效的处理效果,保证背景音乐应用的创新性。

此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还需要认识到背景音乐自由、可拼贴的特性。因此在制作背景音乐时,要在契合节目内容的基础上,突破时代、题材、风格的局限,将各类音乐作品巧妙拼接,形成相对完整的广播电视节目背景音乐,如此可保证节目形态及结构更加灵活多变[8]。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高度关注节目主题和艺术表现力,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层面,追求风格、曲式的统一,更要寻求主题、情感方面的统一,所以需要以创新思维及手法实现多种音乐元素的相融。

六、结语

音乐相较于语言来讲,在情感抒发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基于这点意义来看,作为音乐独特表达形式的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应用,能够赋予节目更强烈的情感,起到突出画面形象的效果,也能有效调动观众的情绪。所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需要把握背景音乐的艺术价值,综合多方因素进行音乐选材,既要把握背景音乐出现的时机和嵌入点,也要确保音乐节目风格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契合,凸显出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进而打造出更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参考文献:

[1] 孙薇.背景音乐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必要性[J].新闻战线,2016(14):95-96.

[2]荆宏霞.探究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J].记者摇篮,2019(02):58-59.

[3] 栾凤杰.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浅析[J].电视指南,2017(12):181.

[4] 徐红.背景音乐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必要性及应用[J].新闻战线,2018(16):108-109.

[5] 冯亚.论电视音乐艺术的分类[J].艺术广角,2020(01):92-96.

[6] 雷丽.背景音乐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J].新闻战线,2019(02):102-103.

[7] 刘亚斌.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8(07):73-74.

[8] 马飘雪.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4):187-188.

作者简介:梁敏(1977—),女,广东阳江人,硕士在读,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节目。

作者:梁敏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论文 篇2:

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摘 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创新發展,是一个值得业界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分析东方卫视大型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以新媒体思维创新运作模式,运用“电影式”的表现手法,紧扣热点事件和社会话题大胆设计剧情,把明星当作普通人,真实记录他们应对困难、挑战极限时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并在“社会情境”中完成录制,取得了自然真实的效果。节目一经播出便吸引了无数观众,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方面取得实践经验,为同类传统电视节目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视节目;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真人秀

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2015年6月,东方卫视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传媒业的机遇,锐意创新,创办了大型励志、互动体验类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该节目紧紧围绕时代背景和社会热点展开,全明星阵容,采用“开放式过程”,不设定故事情节的具体走向,仅展现嘉宾在现场的真实状况。结局也采用开放式的,观众可以猜想故事的结局,从而调动其积极参与,而结果往往是出人意料,节目一推出迅速抢占了媒体市场。截至2020年10月4日, 《极限挑战》已播出了6季,很多观众还在热切地期待第七季。《极限挑战》能够持续播出6年还能受到观众喜爱,可见其制作模式有独到之处。

一、真人秀电视节目《极限挑战》的突破

(一)内容上的突破

1.嘉宾灵活多变

节目每期邀请6位明星嘉宾,并根据节目剧情需要邀请新成员助阵,以免观众视觉疲劳。明星的表现给节目增色不少。除了明星阵容,《极限挑战第4季》更是把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组成了“智囊团”,他们的加入不但为节目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元素,还十分接地气,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内容。

2.展示户外竞技魅力

节目真实记录6位男嘉宾在各种竞技场当中展现出的魅力与智慧,流血、流汗不流泪。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哪怕自己快到了输得不能翻盘的地步,也会继续坚持下去,且后面往往会出现新的转机。虽然说综艺只是游戏,从中观众却看到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勇敢和坚韧的可贵品质。

3.紧贴社会热点

以往的综艺节目只是逗大家乐呵乐呵,笑过也就没什么了。而《极限挑战》把“社会热点现象和话题”融合到节目的任务设置之中,通过6位嘉宾不同个性的展现,将普通人的生存现状真实再现,呈现出一个社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现实问题,反映了老百姓的生存状态。

4.每期变换主题

《极限挑战》不但每季的主题都不一样,每期的主题也不一样,给观众时刻保持新鲜感,吊着观众的胃口,产生期待感,让人欲罢不能。

5.节目亲民

节目都选在人流量密集的地点进行拍摄,将路人也纳入了游戏环节之中。群众的大量出镜,不仅没有丝毫违和感,还不着痕迹地为节目营造出了一种亲民的感觉,使得节目迅速积累超高的人气。

(二)表现手法的突破

与以往综艺节目相比,《极限挑战》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化,采用“电影式”表现手法,每期都有一个完整的剧情,全篇都采用“开放式”,不设定故事情节的具体走向,不设定结局,仅展现嘉宾在现场的真实状况,使节目看起来悬念十足,堪称“剧情式综艺”。

(三)播出方式的突破

传统的电视播出方式制约了节目更广泛的传播,而《极限挑战》节目既保留了传统的电视播出方式,又和网络新媒体合作,尤其是在优酷土豆网的播出,不仅观看便捷,还可以重复播放,增加了点击量,扩大了知名度。

二、真人秀电视节目《极限挑战》品牌塑造策略

(一)全平台播放形成集群效应

通过多渠道对节目直接宣传,吸引受众观看。东方卫视频道内部连续进行广告宣传,还与网络媒体合作,在社交网站、论坛发送软文进行宣传,分时段、分阶段形成集群效应。

(二)频道品牌和节目品牌相辅相成

东方卫视的理念口号是“梦想的力量,你我同在”,致力于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实现美好梦想的机会和舞台,全力打造一个“与时俱进、贴近现实、引领时尚、关注当下”的强势频道。《极限挑战》的节目特色是频道品牌特色的鲜活呈现,同时其品牌魅力又增强了频道自身的品牌构建,使两者相辅相成。

(三)“台上台下”互动传播

《极限挑战》已不再局限于单线式的传播方式,它更注重互动式传播。每期节目结束后都会安排播放明星的个人访谈,揭秘拍摄过程当中的故事,延展节目的宽度。节目组也非常重视舆论反馈,利用节目的热度,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来增进和受众的交流、互动,还有利于受众之间在平台上进行讨论,让《极限挑战》持续保持热度。

(四)节目品牌延伸化

衡量一个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固然要看它的收视率和话题度,但品牌的延伸不可忽视。《极限挑战》的火爆不仅让节目中的游戏进入百姓生活,还带动了服装行业、旅游行业的发展。《极限挑战》的任务完成地,如上海的陆家嘴、世博公园,重庆的长江索道等都掀起了一阵新的旅游热,成了“网红”的新打卡胜地。

三、《极限挑战》对传统电视节目的启示

(一)打破传统创新形式

在当前电视节目的播出和过程制定中,很多电视节目的播出计划和样式都是按照传统规则进行的,还有很多陈旧的思维需要突破,许多形式需要创新。比如传统节目往往都是采用整点播出的形式,如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晚间800》(晚上8点播出),青岛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今日60分》)(晚上6点播出)等节目都是这种形式,如果他们能够从受众的心理和类型出发,分析不同受众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根据受众的特征,合理调整广播电视媒体信息的播放时间、内容,才能更吸引受众的关注。

若能打破人们的一些传统认知,进行突破、创新,也会吸引老百姓的观看。拿《极限挑战》节目来说,采用了全部男明星阵容,突出男人风采,不同于以往的明星真人秀惯用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量观众,提高了收视率。

(二)改进技术升级系统

广播电视要想跟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并在新媒体技术下拓宽发展空间,首先要技术升级。广播电视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运营推广中心,打造全媒体网络平台。依托技术支撑,广播电视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多种类工作。其次广播电视势必要进行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发行和监控技术已经滞后于发展需要。控制系统全新升级,能够有利于采编人员推陈出新,提质增优。最后要建设一套全新的音频和卫星转播系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音频的广泛使用,让声音的质量大大提高。而卫星转播技术的升级改造使广播电视能更好地满足广播和电视直播的工作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融合型人才

以往,廣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更注重采编技术,忽视了节目后期制作及节目运营。但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情况下,媒体从业人员要学习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手段,要成为既能适应电视媒体的传播,也能熟练掌握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媒介融合型人才。如南宁广播电视台在打造传统电视精品栏目的同时,还成立了融媒体新闻中心,将记者培养成适合当下形势的全能型人才,既可以为电视栏目投稿,也可以为融媒体提供新闻素材,一举两得,还能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合作。

(四)打造特色精品节目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避免同质化,就必须进行精准定位,分析受众需求,深化改革,淘汰品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栏目。优化频道资源配置,使各栏目融入频道的品牌创造和整体利益中。提升节目主持人水平、记者采编能力,不断增强节目质量,高端制作,对电视节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策划,制作出有深度、有内涵、有底蕴、包装精美的精品节目。[1]

(五)增强媒体跨界合作

1.提高互动性,开设新媒体传播渠道

在传播方面,传统电视媒体需改变传播的单向性、互动性不强的状况。利用网络和受众进行交流和沟通,获取受众的传播需求,根据受众的需要来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甚至邀请观众参与节目的制作,真正将电视观看、交互方式带入新时代。[2]如南宁广播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新闻夜班》开办15年以来,其“关心百姓、感受民生”的口号虽然已深入人心,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该节目受制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收视压力。为此,该栏目主创人员锐意创新,在节目直播过程中开展短信互动投票、短信问答、短信评论等互动活动,同时还开通了微博、推出同名抖音号“新闻夜班”(南宁观察),对在南宁发生的重大热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这些举措拉近了栏目与受众的距离。

2.扩展传播渠道,满足各年龄层受众需求

传统电视媒体可以建立多屏跨界、互动跨屏营销的一整套运作模式。传统电视媒体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及系统的内容制作体系,不仅为自身采集海量的内容资源,同时也可为新媒体提供内容支持。此外,现在全国各省、市、县都设有广播电视台,构成了庞大的电视网络,为了优势互补,彼此资源共享,相互推进,统一建立城市互联平台。南宁广播电视台就是城市互联平台的成员之一,记者不用异地奔波采访,就可以将全国的热点新闻第一时间传送到观众面前。城市互联平台就是最强借力。广播电视台还可以开放一些网络平台、微信平台和微博,接受人们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播放过节目的反馈等,都可有效提高人们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关注度,增加其受众群体。[3]

3.抓住当下消费热潮,与其他平台实现跨界合作

传统电视媒体在成功打造出品牌电视节目后,可以发展该节目的延伸产业,与其他行业平台跨界合作,带动消费热潮。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将朝着更为便捷和规范的方向发展,电视节目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就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定位,适时调整发展策略,构建品牌体系,加强各媒介跨界合作,与新媒体有机融合,从而打造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唐红翼.从新媒体的到来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J].科技信息,2009(24):605.

[2]陈璐.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J].科技传播,2013(14).

[3]黄芳.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刨新初探[J].东京文学,2009(8).

(责任编辑:黄佳君)

作者:周静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论文 篇3: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与科技实力的日渐提高,很多行业领域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都得到了不小的创新与突破。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相关领域的发展水平不仅与过去相比取得了明显的创新与突破,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效率和质量。近年来,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ip技术的应用原理和要点等内容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此来为技术后续的应用效果提供保障。本篇文章就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应用方面的内容展开相应的论述,并提出些许观点,希望能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和相关人士,开始提高对网络ip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传统老套的传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要,需要靠新技术、新手段给予支持;另一方面是因为网络ip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科技性和时代性,相应的应用原理和技巧等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价值,成为了很多科研团队需要考虑的问题。

1 传统传输技术的弊端

随着我国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推进,再加上新媒体、新业务的不断涌现,这就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技术的弊端越发的明显:(1)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技术中的设备集成度低,在运营过程中,对设备不方便进行维护工作,进而加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2)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技术无法快捷的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调度,进而难以满足观看者多变的观看需求;然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技术升级扩容性差,在三网融合进一步的推进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技术必然会进行频繁的升级革新,很显然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技术无法满足这一方面的要求;(3)三网融合的进行过程中,许多新增加的广播电视业务都是通过ip码流的方式进行传输的,在这一方面上,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无法进行ip码流的传输工作。

2 网络ip技术的概述

2.1 网络ip技术的优点

网络ip技术之所以受到很多科研团队的重视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机构的认可,是因为这项技术拥有很多有利与提高传输质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ip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远程管理质量与水平。因为现阶段的广播电视节目在传输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远程控制以及管理内容,对于节目的交换与调度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和影响。但是合理的应用网络ip技术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远程管理效率以及质量,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视节目的互通性,为传输质量提供有利的保障。

第二,网络ip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节目传输的经济效益。由于传统的节目传输方式通常是通过物理设备进行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的时间和成本,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增加工作负担。但是网络ip技术的出现却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节目传输的成本,对于传输的管理工作也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条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

第三,网络ip技术的应用能够简化相关设备的维修管理难度。因为广播电视节目在传输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控制设备,但是设备会由于某些因素而出现故障,维修的难度不仅非常大,还会影响传输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应用网络ip技术就能使设备维修工作的难度降低,因为在网络ip技术下,设备是通过集成式进行管理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传输系统的运作效率,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节目传输的稳定性。在设备维修方面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费用,还能减轻维修团队的工作负担,对日后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2.2 网络ip技术的缺点

虽然网络ip技术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但是在实际应用网络ip技术的时候,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效果还是会收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与网络ip技术的缺点有着很大的关系,其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ip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相应安全系统的保护。虽然现阶段的发展中,广播电视网络受到网络技术的保护下能够得到平稳的运作,但是一些病毒或者存在隐患的程序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而传输到广播电视节目中,安全和稳定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另外,网络ip技術在应用的过程中,还会受到系统运行条件的影响。比如系统运作的过程中,相关管理团队没有按照相应的要求对广播电视传输系统进行安全防护管理,对于病毒式程序或数据等没有进行拦截处理,从而导致网络ip技术的应用价值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第二,网络ip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应用而出现延时或者抖动等情况。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质量和效率不仅会收到影响,观看节目的用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会间接的受到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系统是否平稳而影响。另外,就现阶段国内所掌握的网络ip技术应用手段而言,对于传输过程中遇到的延时以及抖动问题还没有具体的解决措施。但是相关科研团队已经在对相关的控制优化方案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此来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优化与完善。

3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在媒体网络中的应用

要想让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过程中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与作用,那么相关科研团队就要对网络ip技术在媒体网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媒体网络环境影响下,人们在观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获到优质的体验,对于网络科技进步的体验以及传输系统的流畅性也能得到相应的体会。广播电视节目在传输的过程中,相关控制部门会根据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需要对媒体网络的应用模式进行妥善的调整。再加上时代的发展以及技术的革新,现阶段的媒体网络技术以及网络ip技术已经得到了不小的创新与突破,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效率和质量也会受到技术时代的影响而有所提高。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效率和质量,相关科研团队还会降媒体网络技术与网络ip技术进行融合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速度,还能进一步提高网络ip技术的应用价值。除此之外,科学合理的融合两种技术,还能进一步提高实现网络ip技术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共同发展。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系统传输控制团队不仅要对网路ip技术的应用理念和原理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还要对媒体网络中ip技术的应用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3.2 在媒体内容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先将节目所展示的画面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在通过相应的介质将模拟信号传输到下一层的接收系统中,从而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但是模拟信号在实际的传输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在传输的过程中,转换后的模拟信号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降低传输质量。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号与信号源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还会影响节目观看者的实际感受。另外,这种情况的出现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行商的信誉,对网络ip技术的应用价值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模拟信号的传输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视广播节目的发展,而且传统的模拟信号较现代社会下网络传输系统的速度慢,传输的形式也比较单一。所以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为了满足社会对广播电视节目行业的要求,广电应该及时的进行变革,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方面尽快的使用网络ip技术,进而利用ip信号码流取代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在应用之后,可以明显的发现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观看者的用户体验也显著上涨,在这样的推动力下,广电还可以把节目传输规模进行扩大,进而使得更多的观看者体验到真正的便利。

3.3 对媒体效果应用分析

首先,体现在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效率方面,传输效率的提高不但促进了广播电视节目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且还提升了观看者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观看效果。其次,该技术应用带来的便利,提升了广电对新技术的使用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帮助广播电视及时的对技术进行变革,从而适应社会对其提出的新要求,并且广播电视节目传播质量也会在新技术不断应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通过对该技术的使用有效的改变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传输的方式,使得ip信号码流取代了模拟信号,这种转变极大的加快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传输速率,并且还加大了信号传输的容量。

4 结束语

从文章上面论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要想让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中发挥出真正的价值,那么不仅需要对ip技术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还要对ip技术应用的优点和弊端等内容记性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另外,相关科研团队还要对ip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相应的研究,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及应用ip技术应用效果的不良因素等内容,也要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虽然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很多地区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效果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与进步,ip技术的应用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与国外一些科技实力雄厚的国家相比,国内ip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创新。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过程中,相关操作管理团队也要对ip技术的应用模式和理念等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让技术的应用价值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建国.IP技术在未来广电节目传输组网中的应用前景展望[J].数字通信世界,2014(3):32-34.

[2]朱军兵.基于IP网络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建设[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10).

[3]吴东亮.IP组播和RRPP环网在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应用和分析[J].海峡科学,2013(8):54-56.

[4]尹衍斌,赵明,庞剑锋.基于IP交换通信网络的传统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分配传输及组网性能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40(5):91-94.

[5]劉养荣.IP网络在电台传输系统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24):54-54.

[6]张旭明.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源IP传输技术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2014(8):64-65.

作者:卢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力自动化计算机技术论文下一篇: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