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广场文化管理论文

2022-04-2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新农村广场文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广场文化恰恰能够满足多层面的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关键词:新农村广场文化发展前景秣陵街道地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部,是江宁城市的主城区、核心区和经济中心。

新农村广场文化管理论文 篇1:

浅谈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摘 要]村级文化建设是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针对新疆昌吉州所属的木垒县的实际情况笔者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村级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专兼结合;形式多样

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村级文化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的拓展和延伸。新疆木垒县委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经过近几年顺利有序地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基层文化活动形式多样,村级文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和活跃,村级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由14个民族聚居的仅有88000人口的偏僻的小山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全县辖13个乡(镇)场,60个行政村。文化室的修建工作虽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但木垒县委不等不靠,根据本地实际,依据“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以及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结合福建援建项目,在修建村委会的基础上,在功能上将会议室和文化室资源共享,没有新建的村委会也因地制宜,给文化让路,在“文化专业户”和“党员示范户”家设“农家书屋”和文化室。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室,建室率达100%;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覆盖率100%;农牧民建身工程村级篮球场的建设在全县60个行政村已完成38个;“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县6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建设目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建立。

笔者在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针对近年来木垒县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专门做了调研,对其“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作以下分析。

1 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村级文化室数量不少,但设施利用率不高

全县60个行政村,虽然采取共建、资源整合等形式达到了100%的修建率,但其中80%的村级文化室是与党员活动室、村办公场所、“文化专业户”结合在一起,致使文化活动室的面积和开放时间明显不足。

1.2 村级文化室的队伍建设不稳

木垒13个乡镇文化站虽有编制12人,但近20年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专干不专,文化专干往往身兼数职。而对没有编制的农村文化室来说,更是不容乐观。目前负责村级文化室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由村干部、离退休人员、教师和社会志愿者担任,既无职称又无报酬,全凭着对文化工作的一份喜爱和一腔热情来从事文化管理工作。

1.3 文化活动的内容丰富,但还不够贴近群众

木垒县人群居住分散,村落之间相距甚远,村文化室举办的文化活动大多是为了配合国庆、元旦等庆祝活动或者是为某个阶段性的工作而举行,对普通农民的吸引力不大。而广大农民喜欢的如新疆曲子、阿肯弹唱等活动,目前仍局限在自娱自乐班社,而这些班社往往都有排外性,且缺乏有效的管理,辐射力不强。而每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也由于木垒乡镇基本在偏远山区的地理条件的限制,考虑到路途方便等多种因素,只到乡镇、集市或交通较为方便的村演出,造成这些地方本来文化生活就比较丰富的群众视觉麻木,而偏远村落群众看不到演出的现象。

2 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2.1 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

村文化活动室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是农民群众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木垒县在文化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中已将文化室的建设纳入其中。尚未修建村文化活动室的,要加大资金投入,依托村办公场所,通过对村公共设施和闲置校舍等的整合,2015年完成150~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室的新建任务,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

2.2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2.2.1 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就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政组织,促进文化管理的行政化

(1)目前本县13个乡镇场都有一名党政领导分管文化工作,但在管理职能上不够明确,管理也不够到位。因此在农村两委中应有一名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将文化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议程,使文化管理工作纵向到底,还要依靠工、青、妇、业余班社等基层组织的支持,使文化管理工作横向到边。

(2)依靠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队伍建设涉及队伍建立、业务培训、活动开展等,需要一定的人、财、物作保障。村级文化队伍建设应以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为契机,争取各级文化部门不但在人员培训上予以支持,更要在工作中督促指导,使村文化室的文化管理、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

(3)要规划和针对农村文化队伍根据不同岗位选取相应人才,目前木垒县部分乡(镇)场采取发挥新招收的“村官”的特长,将有较强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充实到村委会班子中分管文化工作,并配好村级文化协管员,平时注重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从组织到活动开展较以往有很大的改观,值得推广。

2.2.2 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依靠专业的文化队伍,促进基层文化管理的专业化

(1)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首先要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实行挂村蹲点,管好一个村抓好一个点,从而向面上推广。其次应以农民为主,自发为主,文化干部起外在的促进作用,以指导、引导为主,切不可越俎代庖。

(2)加强对农村业余自乐班社的辅导,要充分发挥业余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作用,依靠业务行家力量,使他们逐步提高艺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并不断地为他们搭建参与和展示的平台,使其逐步规范化。

(3)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在农村培养本土文艺人才,为基层留下一支不走的文艺队伍。同时创造和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辅导当地的业余文艺骨干,努力形成“一个人带领一群人,一群人影响全县人”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

2.3 培育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

(1)文化品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凝聚人气、愉悦群众的作用。要继续发挥好“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活动。目前,木垒县春夏之计每周平均观众达到2000多人次,每个乡镇在广场上都有自己的专场,每个专场都是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优秀节目组成,这不但给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参与和表现的舞台,也极大地提升了城镇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

(2)原生态的传统民间文化,是任何文化不能替代的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根基。因此积极挖掘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传统精华既能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也能提升农民的自信心。这就要发挥村文化室、文化户的作用,发挥民间艺人的特长,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的格局。木垒县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新疆曲子)在西吉尔镇屯庄子村和照壁山乡平顶山村等汉民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以新疆曲子为主的自乐活动;东城镇的沈家沟村和博斯坦乡的博斯坦村维吾尔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传承塔合麦西热甫为主的形式。而且这两项活动也成为木垒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名片,有很大的影响力。

3 结 论

总的来说发展村级文化建设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既是农民愿望又是时代发展需求,要根据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把社会要求和群众需求联系在一起,把农民有需求以及政府能够创造条件有机结合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何玲.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J].中国市场,2012(35).

作者:于晶晶

新农村广场文化管理论文 篇2:

新农村广场文化的发展与研究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广场文化恰恰能够满足多层面的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新农村 广场文化 发展前景

秣陵街道地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部,是江宁城市的主城区、核心区和经济中心。秣陵街道共计25个社区,面积18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100人、户籍人口134812人。在全南京市排名前十强,多次荣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发展杯”、“和谐杯”、“富民杯”金、银杯。现在,秣陵街道大多数人都住进了小区。以往,他们大都和土地打交道,整天忙忙碌碌,无暇顾及精神生活,而现在,他们离开了土地,空闲时间多了,自然增加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广场文化恰恰能够满足多层面的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广场文化的基本特征

1.活动的自发性。广场文化兼顾了各个阶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如舞蹈、太极、散步、电影、文艺演出等,以休闲为目的,自娱自乐,寓教于乐,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每天傍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自发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市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良好的生活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2.参与的广泛性。随着广场文化活动的日益普及,广场文化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广场文化具有开放性,不受年龄、性别、地位、水平等限制,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入住户,谁都可以参加。大家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压力。

3.管理的自主性。广场文化活动团体基本上都是没有硬性约束的松散性自我组织,在管理上有很大的自由。没有强迫命令,没有利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没有约束。这有利于大家自我展示,但由于是自娱自乐,缺少专业指导,自然有不利于提高的一面。

4.形式的灵活性。广场文化形式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可以是演出,可以是竞赛;可以是娱乐,可以是健身;可以是节庆;可以是纪念;可以是观摩,可以是交流;可以是宣传,可以是讲座……广场文化活动既可以是自发的,又可以是有组织的。

5.内容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地方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广场文化越来越展示出其海纳百川的容量,包括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人文文化、环境文化等。广场文化已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二、广场文化的作用

1.娱乐作用。广场文化活动打破了行业、年龄的局限,使任何有活动能力的人都可自由地参与进来。广场文化既给市民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广阔舞台,又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其娱乐作用不可小视。

2.和谐作用。文化广场活动的开展,使市民有了健康向上的业余文化活动,打麻将的少了,家庭闹别扭的少了,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人们的情绪得以调节,身心得以放松,情感得以沟通。

3.促进作用。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缩影,群众文化的特点和内容在广场文化上都可得到体现。广场文化促进了群众文化的不断深入。

三、目前广场文化存在的问题

1.广场文化建设有待重视。街道领导要把文化广场建设作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建设好相应的配套设施,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要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不要眼睛只盯着经济效益。要把群众口碑放在心上,不要眼睛只盯着个人前途。

2.广场文化开展有待平衡。一是广场文化建设参差不齐,有少数经济落后的社区没有像样的文化广场,有的设施不到位。二是广场文化开展程度不均衡,有些地方的广场文化只有跳舞,形式过于单一。

3.广场文化管理有待加强。一是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除小区保安要加强监管外,地方派出所也应加强巡逻,以应对突发事件。二是各社区应配备文化专业人员,加强指导,使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

4.广场文化内涵有待提高。要使文化广场在满足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传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广场质量与品位,使文化广场真正成为广大市民的精神家园。

四、广场文化建设的建议

1.积极引导,提高认识。广场的群众性、流动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宣传效应和社会效益。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配合街道,加强对广场文化的正确引导,促进广大市民形成对广场文化的正确认识,把广场文化引向活动自发与管理有序相结合、业余与专业演出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轨道。

2.提供服务,加强管理。在建设广场时不仅要考虑广场的绿化,更要考虑到广场的活动空间,方便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街道文体中心要成为组织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在举办大型活动中成为具体组织管理者,以新颖、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大力扶持,促进提升。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广场文化建设的投入,街道要把广场文化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督促社区教育中心、文体中心等相关部门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思想,扎实有效地开展广场文化建设工作。二是要重视文化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文化人才队伍的学习、培训制度,提高文化设施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提升广场文化建设的水平。

4.发扬继承,与时俱进。从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着手,进一步推进“广场文化”建设。一是要挖掘、收集、整理素材。社区教育、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历史名人、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事迹,收集整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歌谣,做好对历史遗存、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从而使“广场文化”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二是要加强管理。要探索广场文化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促进广场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秣陵街道广场文化设施会更先进,布局会更合理,活动会更频繁,参与者会更多,水平会更高,它的发展前景令人乐观。只有踏踏实实,使广场文化活动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才能引导广场文化向持续、健康、和谐、繁荣的方向前进,并促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广场文化对繁荣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作用.科学导报,2013年6月8号.

[2]杨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浅谈.中国论文联盟.

[3]防城港推进广场文化建设致力发展广场文化.广西新闻网,2011年5月26日.

作者:经陈

新农村广场文化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文体活动的引导与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生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党的新农村战略自部署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广大农村已经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稳步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也为乡镇文化站开展农村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大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十七届人大报告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出发,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出发,从保障人民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提出了要努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因素。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公共文化设施保障,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精神资源,有助于形成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有观点认为,经济建设应该先于文化建设,有了经济基础才能种植文化的根苗。我认为这种将经济与文化机械分割的说法是片面的:只有生长在深厚文化土壤上的经济才是稳固可持续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增加人们的幸福与满足感,它只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养分。所以,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需要相辅相承、平衡运行。总体来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我镇的农村文化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亮点:比如农村的体育健身设施得到一定的普及;农家书屋也相继在各个行政村建立;自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也比以前有所增加。应当说,良好的开端,为新农村文体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一些农村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文化素质又相对不平衡,就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而言,其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我镇虽然在十六个行政村分别建立了农家书屋和文体活动室,但是这些设施的利用率却不尽人意,比如有的农村篮球场地被用作了晒谷场,有的被挪作他用。有的农家书屋要么门可罗雀,要么成了打牌聊天的会所。一方面原因是,农村群众看书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弱,因此在农家书屋看书的群众屈指可数;另一方面是有的群众还未能从传统的地方性的娱乐方式中转变过来,因此出现了坐在牌桌前的群众远远超过坐在书桌前的群众。这些因素从根本上导致了一些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品味不高。

二是文艺人才的严重缺失。农村文体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民众中间的文艺能人密切相关。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输出,导致大量可以从事农村文化建设的本土人才流失,同时也导致了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被经济大潮冲散。一些文艺骨干的外流直接影响了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群体的失散。现在,农村群体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留在农村的大多是年长的爷爷奶奶和上学的少年儿童,中青年层次相对较少。如果要求各村派选手参加市镇组织的文体比赛,人员组织方面的困难不言而喻。

三是民间文艺组织的管理亟待规范。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农民群众自发参与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热情变高了。目前我镇已形成西来镇体育协会、西来镇社区艺术团、西来镇老年健身队等三支民间文体组织。这些组织大都由一些中老年同志参加,虽然平时活动还能照常开展,但其中出现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如队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纠纷,不服从队长管理及活动安排,为了参加演出方阵用谁不用谁等问题拌口角、闹意见。队员对健身娱乐的目的认识不全面和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这些问题是当前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迫在眉睫。乡镇文化站作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纽带,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我们能否以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和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并对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作客观理性的分析与思考,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有效地抵制当前农村文化中的消极现象,健康有序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乡镇文化人责无旁贷的职责。下面就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文体活动的引导与推进粗略地谈几点看法: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管理者的素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文化管理者要加强多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当前农村工作的形势与任务,紧跟时代脉搏;其次要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并对照工作实际消化理解,化知识为力量。文化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文艺专长不求样样精通,但求熟悉了解,只有自身素质过硬,才能使群众信服,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从而行之有效地开展农村文化工作。

二是要积极引导。群众文化是根植于乡土的,它是人民群众以自身活动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群众文化一方面是群众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还需要文化管理者的引导与促进。对工作中出现的农村群众读书意识薄弱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经常开展“读书周”活动来制造文化氛围。让群众知晓读书的好处、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在活动中适时向他们推荐一些农村实用种植养殖技术等优秀图书,鼓励他们边学边干,以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我们也要经常开展农民运动会等体育活动来调动广大群众健身强体的积极性,运动会项目可以是农村常见的生产生活技能,也可以是专业体育比赛项目,这些活动项目可以适当增加趣味性,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使群众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接受健身观念、增强健身意识。我们在工作中还发现,城镇的夜场舞现象正逐步向农村渗透。所谓夜场舞,是指群众利用晚饭后的业余时间,成群结队地聚在广场或商场门前等开阔场地,随着音乐节拍,用简单的舞蹈动作来化解工作疲劳,舒缓身心的舞蹈形式。这种现象的产生,说明了农村群众参与健身锻炼的热情不断增长,我们要积极引导好这些群众活动,可以适时聘请专业舞蹈老师为他们做辅导示范,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而且能够使他们的舞蹈水平不断提升,用多姿多彩的舞姿展现新农村群众的风采。

三是要健全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比赛活动,挖掘出民间文艺方面的能工巧匠,并通过技能培训、艺术辅导为农村培养优秀的文化艺术骨干,充分发挥农村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并通过他们的带动,打造几支专业技能较强的文艺人才队伍,筑牢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对于已经形成的民间文体组织,我们一方面要做到科学管理,针对团队属性制定相应的活动规章制度,使之运行更加规范;另一方面要经常沟通交流、热情服务,及时了解他们在活动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政策方面的引导,及时化解他们的矛盾纠纷,活动中如缺少相应的设备要想方设法加以完善。另外,还可以鼓励农民自发创办形式多样的业余文体团队,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引导农民步入正规的文化传播途径,吸收多种文化的营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使乡风更加文明,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四是要创新思路。我镇对于文化活动方面的资金尚不能完全保证。我们一方面要努力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将文化工作纳入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使之与经济工作齐头并进,从而保证相应的文化活动经费。另一方面要广开思路,通过与企业合作解决活动经费。比如开展文艺活动或体育比赛用企业名称冠名,还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展职工技能竞赛、职工运动会等活动,将群众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极其重要,引导与推进文体活动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邓小平同志对于实现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我以为,引导与推进文体活动的可行方法是让一部分人先动起来,只有让一部分群众动起来,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积极的姿态;只有一部分群众动起来了,才会吸纳更多的群众加入其中。通过健康有序地开展文体活动才能使先进的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并为群众塑造出健康优良的品格。群众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健身意识增强了,文明程度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才能真正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作者单位:靖江市西来文化站)

作者:王剑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校企一体化区域经济论文下一篇:Pro/E模具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