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2023-03-23

第一篇: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命题作文如何引导学生审题

一、 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

二、 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学生极易误入的陷阱。

三、

三、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

四、 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学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学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对小朋友们来说,认真“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所谓“审题”,就是认真审察题目,细致分析正确,理解题意,弄清作文题目规定的写作目的、选材范围、写作重点、人称及其他具体要求、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命题作文,审题的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

作文审题的基本要求是:

1、 审题要周到。要仔细审察、体会题目中的每一个字。

2、审题要准确。特别要抓住题目中能鲜明体现中心的关键词,即抓住题目中的中心词。

3、审题要多做思辨,可以设想出一些近似的作文题,通过辨别其细微的差别,在比较中更好地把握这道题本身所特定的要求

下面谈几种审题的方法。

一、抓文体标志词法

从作文题目的字面上看,常常带有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称作题目“标志”。

二、抓题目中心词法

审题时,要先仔细阅读,确定题目的重点和中心,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要确定题目的重点和难点,就要读懂题目中每一个字、词,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这个重点词,我们称它为“文眼”或“题眼”。作文题目中这类关键词也就是“中心词”。只有抓住了题目中的这类中心词,我们才能把握中心,恰当选材,突出重点。

三、抓时间词法

作文题目一些时间词往往对所写内容的时间界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审题时要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作文题中的时间词对作文内容时间的规定,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1、规定了取材的时间界限,例如《寒假见闻》这个题目中的“寒假”二字就限定了所写的见闻应是发生在寒假中的事情。

2、启示所写内容的时间跨度,例如《考试前后》,文章的内容既要写到考试前又要写到考试后,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

3、限定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例如《课间十分钟》比起《下课之后》来,取材范围局限性更大,所写的内容必须发生在两节课的中间。又如《激动人心的一瞬间》。所写的应是发生在某一很短促的时间里的事情。忽略了标题中的时间词,作文很可能会出现偏题现像。

四、抓空间(方位)词法

作文题目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法,这类词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因而在审题时,必须抓住这些词语,这有助于我们准确体会题目的要求。作文题目中的空间(方位)词能提示我们:

1、人事活动的地点背景,如《在烈士墓前》、《车厢新风》的背景分别是烈士墓前和车厢里。

2、故事发生的具体场合,如《居民楼里的新鲜事》、《故事发生在病房里》。

3、提示了动向轨迹,如《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所写的就应该是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而且应在文章中对从学校走向家里的先进动态作必要的交待,对作文题目中的空间(方位词)不能熟视无睹,以免发生作文所写内容与场景环境错位的现象。

五、抓数量词法

作文题目中的数量词往往对作文的取材范围作了数量上的限定。例如《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我最尊敬的一个人》,显然是写一件事和一个人。至于《××同学二三事》、《我心目中的榜样们》,前者要求写若干件事,后者要求写的就不止是一个人物了。像以上几个作文题目有的出现明显的数量词,对取材范围作了明确的限定,有的并不出现数量词,如《我心中的榜样们》,但一个“们”字,就隐含对取材范围的要求,要求写出的是多个人物。

六、抓修饰限制词法

审题固然要抓中心词,但对于中心词前的修饰和限制词语,因为这类修饰限制词往往对取材的角度作了限定,能启示我们准确地把握写作的侧重点。例如《热闹的××商场》就不能停留于对商场作一般的介绍上,而应渲染商场的热闹场景,把商场热闹的气氛写出来。又如《让人高兴的变化》,文章不仅要写“变化”,而且要突出这个变化使人们感到高兴,至于像个别同学受商品经济的影响弃学从商之类的变化就不应该写。审题时抓住修饰限制词能让我们牢牢地把握题材选择的规定角度和特定要求。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作文,也并非一日之功。作文环环相接,一篇精彩的作文审题、立意、选材、结构、顺序„„每一步都是关键。这还需要同学们多读、多思、多写,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神笔马良”。

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

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

三、审准重点。

看了作文题,要想一想题目的重点应该写什么。比如《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有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如果写了对“我”的教育,只是表表决心,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指导学生作文审题

一要明确题目写什么。是以人为主还是以记事为主,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状物为主。如:《一件新鲜的事》以记事为主,《我的同桌》以写人为主,《秋天真美》以写景为主,《米兰》以状物为主。

二要明确题目重点,即“题眼”,这是审题的关键。如《难忘的一件事》,重点就是“难忘”;又如《记一位刻苦学习的同学》,重点就是“刻苦学习”;再如《早晨的田野》,重点就是“早晨”。

三要明确题目限制的范围,包括时间、地点、数量、人物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如:《夏天的夜晚》,这里的“夏天”和“夜晚”都是时间限制;《一件有意义的事》,题目中的“一”就是数量限制;《教室里的掌声》,题目中的“教室”就是地点限制;《我的老师》,这里的“老师”就是人物限制。

四明确题目要求的人称。记事写人的文章都要考虑一下,是要求写自己还是写别人,以便确定写作的人称。如《我第一次炒菜》,显然是写自己的事,因而要用第一人称;又如《小弟弟学孙悟空》,这是写别人的事,因此要用第三人称。

五要明确题目要求的体裁。一般来说,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求写记事文,而《秋游日记一则》,则明显要求用日记形式来写;又如《给老师的一封信》,就要求以书信的格式写一封信。

六要明确题目以外的要求。有些作文题目,除了正题以外,还有副题,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笑声》,要求抓住典型,描述细节,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来反映人们在事情中因欢乐而发出的笑声,字数400字左右。对这类题目,既要审清正题,又要考虑具体要求。只有综合分析,悉心研究,全面领会,才能写出好的符合题意的文章来。

第二篇:高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600字

文秘助手()之高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好

作文600字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身边生活,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并进行相应指导,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是把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认为观察作文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教师如果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离开社会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感情,离开文章内容,大搞孤立的、繁琐的、机械的字、词、句的训练,将会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其结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语言能力难以提高,作文能力只能止步不前。

其次,指导阅读——积累语言。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要指导从阅读中积累材料、即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优美的词句,学习、吸收良好的写作方法,必要时要求强记下来。这样,学生作文有了取之不尽的材料这一坚实的材料基础,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第三,多用激励语言。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要把积累的知识、信息变成自己的表达能力就必须多写,因此,它没有任何的秘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指导中我要求学生除每周写观察日记或读书笔记外,还要写一篇课外小作文,但是学习写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艰苦练习之后,如果看不到什么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就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把每周的小作文练习当成一种沉重的包袱。

第三篇: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但现实中很多学生都没有修改文章的习惯,我所教的虽然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但他们对修改文章的重要意义还是认识不足,作文时总是一次就完成,不经过修改就以为是好文章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提高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我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究。现在就“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这一问题谈谈我的见解。

学生互改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根据这一理念,在学生完成草稿后,让他们交换评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大多数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别字,用笔圈出并订正。

2、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病句,加以改正。

3、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用标点的地方,用笔划出,并改正。

4、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用~~标明。

师生齐改。

俗语说:“一人智短,二人见长。”师生共同参与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一篇普通的文章产生光华。这一环节,主要是在课堂进行,师生共同修改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自我再改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经过以上多个环节的修改后,最后还得需要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斟酌,修改成一篇优秀的文章。

总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

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瓜州县第二中学 温爱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但长期以来,学生作文都是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就使学生认为,批改是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也是“学生写教师改” 评改工作全由教师完成,其结果是:学生写完作文后,把笔一丢:“大功告成,让老师改去吧!”总之是写完了事,而老师批改学生作文却忙得“不亦乐乎”,精批细改,点面俱到,但大多学生接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瞥一下分数”就丢在一边,教师的辛苦工作成了“无用功”。部分学生看了老师的批阅也并不完全理解老师的用意,即使学生能看懂老师的批改说明,未必就能转化为学生作文的能力,这次作文出现的毛病,下次作文又重犯了,教师还得这样改。累坏了老师,但效果却不见得好,甚至可以说是“高负低效”,没有将写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另外,老师们批改一 次作文,按每班 40 多个学生,每位老师承担两个班语文教学的作文量来计算,作文本从上交给老师到批完发放给学生,最快也得一周时间,而此时学生写完文章时的那种企盼评价的热情早已冷却,对发放下来的作文本,大部分学生只是看看分数,有的甚至连本子都懒得翻开!老师的辛劳,大多付之东流。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也曾说:“教两班课,每班作文都收上来,就是两座大山。老师们说,愚公移山,还感动了上帝派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可我们面前的这两座山搬去又搬来,真不知何年何月是尽头。”作文批改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它困扰着语文教师们。怎样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还得发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和老师一起搬动作文修改这座大山。必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修改作文,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思考,动手修改,才能切实提升学生文章的质量,提高学 1

生的写作能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尝试:

一、 让学生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首先,告诉学生,“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开采出来,要经过雕琢、磨砺等许多道工序的反复加工,才能制作成精美的器具。写文章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自然更不例外。在作文课上,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用名人修改文章的实例教育学生。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贾岛 “推敲”的由来?都是我国关于文章修改的的典型事例。还比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也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也说:“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以此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其次,告诉学生,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还说:“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胡适认为须加上“手到”:“手到是心到的法门(门径、诀窍)”,强调的是阅读不能离开书面评点。其实,修改作文也一样,更离不开书面评点。“评点”, 2

往往是一边读,一边随文做一些简要的批注和议论。一般有眉批、旁批和总评等。学生通过修改自己或他人作文中的不足,赏析自己和他人作文中的好词好句,不仅可以习得一些作文的方法技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水平、鉴赏能力的提高,一举多得。可见,评点是一种探究学问、积聚见识的好方法,更是学生修改作文,提高语文素养的不二法宝。由此可以看出,修改作文,不仅是老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只有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才能写好作文,提高语文能力。

二、教给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不是天生就会修改作文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教给学生修改的步骤和方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

(一)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任务

要告诉学生,修改作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把文章改得切题。作文初稿完成后,首先应检查:作文的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目规定的要求。如果写《我的同学》,就不能写成自己和同学间发生的事,而应写这个同学的特点,所写事例也须是反映这个同学特征或品质的。2.把文章改得中心明确。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里是这样要求的:“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虽然,新课标并没有“中心明确”的说法,但写一篇文章,总要让人明白你想说的意思。因此,修改时就要检查:所选内容是不是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否说清楚了。3.把文章改得条理清楚。推敲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这方面的修改,首先求“通”,再求“巧”。求通,即作文时要求做到思路通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修改时检查:整篇作文有没有一定条理,有没 3

有颠三倒四的地方,有没有前言不搭后语、不连贯的地方。在“通”的基础上,还可“求巧”,求巧,即要求结构巧妙,行文讲究一定技巧。常用的写作技巧有:前后照应、开篇点题、结尾点明中心、倒叙法、对比法等。修改作文时可让学生试着运用这些写作方法,使文章更活泼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把文章改得文通字顺,标点、格式正确。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一般地说,人们思维的速度快,而书写的速度慢,书写赶不上思维。我们中国人使用的汉字,数目多,笔画多,难认难写。这就使思维和书写的矛盾更大了。写文章时,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思考内容上,因此,对文字、语句、标点和格式难免有疏忽,留下或大或小的错误。特别是一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不强的学生,这些方面出现毛病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就更应重视这方面的问题。这是“求顺”,在求顺的基础上,还可“求美”,即在语句流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锤炼语言,使语句形象生动。

(二)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增加:内容不具体的要增加,要写具体;2.删除:删去重复啰嗦的内容;3.调整:条理不清楚、语句颠倒的内容要调整;4.连接:不连贯的地方要连接成连贯的;5.改正: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词、标点符号和不通顺的句子。

教给学生修改符号: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臵。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9.起段号:把一段 4

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12. 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三)教给学生修改的方式与步骤

修改文章按修改方式分,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一性修改,另一种是综合性修改。单一性修改就是按照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适,条理是否清楚,以及字词句、标点和书写格式是否有错,逐项修改,一次只从一个方面修改。好处是:目标单一,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项上考虑得细致,不易漏掉问题。缺点是费时费力,比较麻烦。但对初学修改的学生来说,这种方式不仅易学,也很有必要。综合性修改,一般地说,是先从大的方面着手,然后再看字词句。如果从字词句入手,改后才发现在选材、结构方面有大问题,那么前面的修改就白做了。也就是说: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综合性修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考查、深化立意。古人曾把文章的立意比作军中领兵的将帅,没有将帅的军队称之为乌合之众。因此修改文章,首先应抓住这个“意”字。指导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考查、评改立意,看“意”是否立得对,立得明。有位学生在《我的爸爸》中写了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一次单元考试,“我”只得了五十分,爸爸愤怒地用竹枝抽了“我”一顿。文章只注重描写爸爸如何打“我”,虽然写出了爸爸严厉的性格特点,但没什么意义。经指点,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习作“意”在反映一种特殊的爱——“打是疼,骂是爱”。据此修改作文,对爸爸打“我”之后的表情、语言、动作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文章的立意变得清晰了。由此可见,修改文章“并不是雕虫小技”,其实是“修改思想”。教师对学生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2.审核、取舍材料。初中生由于阅历尚浅,观察不细致,头脑中储藏的材料不丰富,作文常常是套话连篇,假话吓人。写好事,只局限在“让座”“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虚构中; 5

写人物面貌,千人一面;写人物语言,万人一腔。这是极不可取的。对材料的审核,一是求“实”,二是求“新”。材料必须真实,否则,更谈不上新颖。记得在教七年级时,我让全班同学以《一件事》为题作文,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件事: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小偷与老鼠一样,既怕人,又怕光。可是,有的小偷,既不怕人,又不怕光。然后就写了她去爷爷家时,发现一位小偷用一把钳子夹出了一位叔叔包里的一百元钱,恰巧被发现了,这位同学正高兴小偷被发现了,一定会被扭到公安局,没想到那位叔叔不但没大声嚷嚷,还摸出 5 元钱给小偷,叫小偷买烟抽,让小偷把 100 元钱还给他,小偷很不耐烦,打掉了 5 元钱,在中途下车后,大摇大摆地走了。真是怪事!让人不禁为现在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扼腕叹息。所以,写作文,题目没有新旧之分,题材却一定要选取新的。3.审查、调整结构。初中生由于构思技巧不成熟,写作时常常想到什么写什么,即使列了提纲,也常常不顺着既定的思路去写。因此他们的作文初稿往往条理紊乱,详略不分,街接不紧,结构松散。所以,推敲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这方面的修改,首先求“通”,再求“巧”。记得,在八年级上完《荔枝图序》后,我让学生介绍一种水果,结果有几个同学的作文条理紊乱,重点不突出,比如有个同学写枸杞,只写了一段,而且缺乏条理性,东一下,西一下,乱七八糟。于是我让他先介绍枸杞的外形,包括形状,大小、颜色,再写枸杞的结构(外壳、果肉、果核) ,再写它是瓜州特产,人们如何制作、加工、保存枸杞等,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写,一方面写一段,条理就清楚了。他按所说去修改,作文面貌焕然一新。4.推敲、润色语言。写作是一种特殊的、高度紧张的精神劳动。为了保持思路的畅通,行文往往讲究快,意随笔转,一气呵成。因而语言文字的加工润色较多地要由修改阶段完成。就初中生的作文来说,语言的修改先得求“顺”, 然后再求“美”。有位学生在《我的妹妹》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外貌描 6

写“妹妹还不到 1 岁,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这里的外貌描写的句子看起来很通畅,但却欠生动具体,我要全班学生集体修改,改后的描写为“妹妹还不到 1 岁,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亮亮的鼻头,樱桃般的小嘴,又圆又粉嫩的脸蛋水灵灵的,真想上去咬她一口。”这样一改,妹妹的外貌特点既生动活泼,又真实具体。因此对语言美的修改要当作重要内容来抓。这是修改一篇文章的一般程序。

三、训练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步骤

训练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分项训练到综合训练。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是这样说的:“我逐渐要求学生都能从以下 10 个方面写出具体评语:①格式是否正确。刚入学,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打开作文一看正确,便拿出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②卷面是否整洁。这一条大家都能看出来。后进生批改别人作文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作文也自然注意卷面了。③错别字几个。要将错别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粗心的同学挑不出来,我们就搞流水作业,甲、乙、丙、丁换着批同一篇作文,甲发现错别字为 5 个,乙发现 6 个,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 100 字的说明,若丙发现错别字为 7 个,那么甲、乙就要同时被追究责任,各追加 100 字说明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时,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④有几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画上横线,写出病因,再在后面的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以上 5 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再过渡到后 5 条。⑥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⑦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⑧看文章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结尾是否照应。⑨看表达方式。⑩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 以上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修改评 7

价作文的十个方面,我在指导七年级新生修改作文时常用此法,感觉还是非常实用的。

四、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操作程序

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范文修改,学习迁移,形成修改能力。学生开始修改作文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要 进行示范批改。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制作幻灯片进行集体修改,或者印发一篇学生作文,学生和老师一起修改。在修改中,学习修改方法。也可以教师初步阅读学生作文,找出一两篇带有普遍性的、典型的作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然后逐句逐段地分析、讲评、增删,这种点评具体、直观、仔细,也能通过示范评改,让学生学会如何评改作文。

(二)学生自我修改。学生按照学到的方法,从整体到部分地进行初次修改,检查自己的毛病。

(三)互批互改。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小组交换读改活动 (把学生分为三个人一组,每组里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学生),或者是同桌互改活动。在学生互批作文时,教师一定要提出具体详细的要求:1.要尽量发掘和吸取别人作文的优点,不得随意挖苦和嘲笑。2.重点修改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3.修改文理不通的语句。4.删去对表现主题无关的句子和段落。5.调整和重新安排不妥当的段落层次。6.修改和补充结构不完整的地方,并且还要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7.在旁批的基础上,最后写出总批,签上评者姓名和批改日期。在互批互改活动中,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听者。这里生生互动,既是行为互动,又是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和合作。有对写作成功者的赞许,也有对还需努力者的帮助。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四)组长批改。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开始学习修改时,也可以选派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为组长,承担已经自改或互改后的本组同学的作文修改任务。组长除了修改,还要写出简要的评语。我要求他们:评语最少要提两条优点,一条修改意见。

(五)教师批改。经学生修改后交 8

上来的作文,老师不是就不过问了。我要再审阅一遍,对学生本人修改的作文以及组长的批改再作一番审视、评价、量化打分,对写作以及评改进行总结,并根据作文评改记录进行作文讲评。教师挑出 本次习作的佳作,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或由习作者本人在全班朗读,大 家共同欣赏,评论,取长补短。这样,既减轻了老师批改作文的负担,又训练了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提升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何乐而不为?我经常采用此办法,感觉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六)面批面改。在教师批改过程中,对问题作文还要面批面改,教师要求学生“念”。一路念下去,学生便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疏漏之处,主动修改。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这儿的意思说清楚了没有?”、“这个词用得是否恰当?”等,和学生共同探讨时要导在学生习作的关键处、疑难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修改的方法,提高修改的能力。当面评点应注意两点:①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后,由学生自行修改,自行选择修改方法、修改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修改的自主性。②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就一篇修改得一般水平的作文来说,如果是出自一个优秀生之手,则认为“不够好”,但如果出自一个后进生之手,则认为“不错”。同样一篇作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修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总之,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是繁杂艰辛的,但收效却是显著的。具体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提高了学生们作文的主动意识,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变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取到转为主动参与,避免了过去那种只看分数和评语后就了事的现象。二是促使学生评改别人作文时,开动脑筋,积极思索,增加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文时,往往都会去忙着查字典,找同学商量,或请教老师,无形之中,增强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自己的阅读和评价能力。这样,同学们批改和评议别人作文的过程,也就成了自己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三是学生们可以在 9

相互批改和评议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既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评价和欣赏能力,又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可以从别人的作文中吸取更多的词汇量,采纳不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并且在给别人改病句的同时,也减少了自己写出来的病句。总而言之,互评作文能够真正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能否认,自主修改作文也会有弊端,特别是学生自立能力不强的班级。所以我们就要从小训练,一点点地训练。基础较差的,我们就可以以好带次,逐步提高他们的作文修改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既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修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要我们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是会和我们一起搬掉作文修改这座大山的。

以上是我搜集的一些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和我的一些点滴积累、具体做法,希望它能带给大家些许的帮助。谢谢大家!

第五篇: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邾城四小 郑志华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 “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现代作家何其芳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过工夫。”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最苦的差事莫过于批改作文,传统的习作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面对老师改得“满纸通红”的文章只是瞥一眼罢了。可见,学生在此是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这种批改作文的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习作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作文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习作修改活动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水平。”由此可见,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的责任在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做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激发修改兴趣,培养自改意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具有鲜明的指向性,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机,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取得成功的先导因素。所以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须从激发自改动机,培养学生自改意识做起。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讲一些修改文章的趣闻轶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做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也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作家、诗人、名人或身边的人主动修改文章的例子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修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逐步明确“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让学生改变过去作文一经脱稿就不在过目的陋习,把修改作文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传授修改方法,掌握自改要领

告诉学生修改作文应从主旨、内容、语言、结构、文创意等方面入手。中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习作,评改的内容应以“语言”,与“文面”为侧重点。指导学生学改文章,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做好示范批改,并写好评语。其次,让学生掌握统一的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的范围和要求,还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地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教师可把有代表性的文章用大屏幕出示,逐句地评改,并说明这样改的理由,让学生掌握修改方法,知道如何下手改,改哪些方面等。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明确修改重点,重视评价激励 在习作的批改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体会习作批改的成功与快乐。学生习作后教师把学生的习作大体浏览一遍,根据习作要求,概括出习作的主题优点,存在的共性问题来具体细化修改重点。如评改“语言”这一重点时,可细化到作者的语言、人物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等,甚至小到一个词语的运用。一个阶段可突出一个修改重点。每次修改后,教师应在最快的时间内组织评价。对待学生的批改,教师应以淘金的眼光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学生修改得精当的地方,应用肯定的符号给予表扬,也可以作为范例讲评。

四、讲评结合,提高自改能力

作文讲评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作文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文章,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位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设了条件。因此,作文讲评课上制定的目标切忌面面俱到,多而复杂。目标可围绕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而定,也可按学生习作中的通病而定。如以“关爱”为话题写一篇师生或学生间的故事的习作,许多学生选取得事例不够典型,在讲评课上以此位目标,先由教师分析范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果不典型,那该选取怎样的事例,为什么。经过反复评议,让学生明白典型的事件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为学生以后自改作文打下基础。

五、开展多样活动,巩固修改成果

教师应灵活采用示范法、读改法、评改法、符号法、面批面改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说明文、想象作文以教师讲评为主,一般的记叙文,就让学生自己修改,可以同桌改、小组改,改完后写上自己的意见。

文章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病、段落、情节改美,使文章生动感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作文的任务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习作修改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师生间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自改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做好农机管理工作下一篇:如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