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数学备考策略

2023-06-30

第一篇:2018高三数学备考策略

2011年高三数学备考策略

2010年起广东省开始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模式,其中高考数学试题要求体现符合新教材的理念:强化素养淡化专精;强化能力淡化知识;强化通性淡化技巧;强化思维淡化计算;强化应用淡化理论。下面是对数学备考的一些思考和分析,及对华师附中高三数学备考模式的介绍。

一、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评价与未来展望

1、2010高考数学试题的评价

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从理念的落实上看,还是不错的。平均分文科81.64,理科94.25,难度系数达到了0.5~0.6,各方面评价好,特别是对文科数学评价颇高,可谓“皆大欢喜”!

但理科数学存在两个明显问题:一是知识结构考查欠公平,数列与函数、导数这几大重点块在大题中竟然没考,无形中导致了数学科内部的“偏科”;二是区分度不好,中间偏上段人数过于集中,拉不开距离,不利于选拔。

2、2011高考数学试题的展望

在今年的《2010年高考命题工作总结》会上,考试院数学科专家一开始就谈文数平均分很好,理数平均分偏高,而在大家讨论完,最后结束语上又说2011年高考数学命题,将保持原有(2010年)难度,他特别强调“维持”两个字。

我的解读是2011年高考,文科数学会比今年略往上靠,而理科数学肯定会比今年往下靠。并尽量加大120±10区间的区分度。而在试题考查的知识结构上,会考虑适当平衡,但对近年考的较多的部分,不排除弱化的可能。(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仅作参考!)

二、华师附中的高三数学备考模式

目前各地区高三数学复习备考有两种常见模式 :

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基础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轮“模拟训练”。(它是 多年来全国各地总结出来的成功复习经验。其优点是循序渐进,系统性强,对学生提高数学 思维能力更有利。)

高考题型循环训练法 :依高考题型,用近年高考与模拟题或自编试题,反复进行训练、讲 评、拓展、总结。(它通过一年的复习,学生对高考题型、方法非常熟悉,应试策略、技巧 相对干练,是学生提高高考有效分的捷径。)

华师附中高考数学备考模式(合二为一)-- “金字塔阶梯递进”复习法

- 1

省级研讨会:每年省考试院组织各地区教研员召开的本高考命题总结及下一年高考命题 展望会议,我校都派备课组长参加。

市级研讨会:每年广州市的每次高三教研会,我校都有参加(有时派代表)。

民间沙龙:还在90年代末,我参加了省内几所重点中学的几位高考研究发烧友组织的“互助组”。近年又参加了麦曦主任组织的“高三数学沙龙”。

备课组研讨:这是关键所在。我们的做法是分工主讲,集体研讨。

第二部分:学

A、多媒体“预设---生成”自然整合课堂学生听课策略

1.每节课,要求学生都准备好两个本子: 一是“记录本”,二是“限时训练本”;

2.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知识结构及基本方法导图,要学生摘要记在“记录本”上。方法是:将每张纸的正面作堂上“速记”,反面课后“整理”;

3.对于课件上的题基,要学生按老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做在“限时训练本”上。 4.课堂上重点是注意听,积极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老师的点评,最后自己要总结题型及解题思路方法。

B、 高三数学复习资料的选择与使用:

第三部分:考

A、2011届高三,年级准备全年进行七次大考:

第一学期举行四次月考:第1次月考(9月17~18日) ,第2次月考(11月5~6日),第3次月考(12月17~18日) ,第4次月考(四校联考)(1月25~26日) 第二学期举行三次大考:第5次广州市一模(3月20日左右) ,第6次广州市二模(4月20日

- 3

三、2011年华师附中高考数学备考策略

A、第一学期复习安排

第1次月考(9月17~18日):集合、简易逻辑与函数,导数、定积分及其应用,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不等式。

第2次月考(11月5~6日) :平面向量 ,数列,平面解析几何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 30%第1次月考内容。

第3次月考(12月17~18日) :立体几何,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及随即变量的分布列,算法与框图, 推理与证明,几何证明选讲+50%以前月考内容。

第4次月考(四校联考)(1月25~26日)复数、不等式选讲,优化设计第二轮用书专题1~9(全部高考理科数学内容)。 B、第二学期复习安排

第一阶段(第二学期开学~3月20日):进行专题复习(用资料《优化设计》二轮用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思想方法”过关,迎接广州市一模考试。)

第二阶段(3月25日~4月20日):进行综合强化训练,通过对《自编资料》的练、改、评,同时回归课本,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和数学综合能力,使“思维直觉”过关,迎接广州市二模考试。

第三阶段(4月25日~5月20日):进行高考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中档题、压轴题解题方法训练,使“应试策略”过关,迎接学校三模考试。

第四阶段(5月25日~6月6日):开展查漏补缺和知能梳理,进行应试策略指导和心理辅导,

- 5

讲得多≠掌握多; 难度大≠能力强; 技巧多≠分数高;

时间多≠效益高; 训练多≠掌握牢; 考分低≠能力差。

2、课堂上注意:三放三不放

一放:放手学生练习; 二放:学生板演讨论; 三放:课堂师生交流 一不放:基础训练落实;二不放:认知冲突出现;三不放:即时生成问题

3、让老师“轻松”起来,让学生“忙碌”起来. 高三老师做一定量的试卷批改和答疑是必需的,但也不能过度,否则没有充足时间去认真备课和研究高考方向、命题趋势,以及调查学生所需、研究各方信息、精选试题。这是“懵懂”的!因此老师一定要把握一个度,让自己站在最佳位置,当好“导演”,使自己“轻松”起来,让学生“忙碌”起来。

注意三个方面: (1)在课堂内

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解题“示范”与让学生“暴露问题”相结合,不能满堂灌,因为高考毕竟是学生考,不是老师考,学生才是主角。

告诉学生在课堂上要优化思维,优化书写与表达,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展示得分点,使自己在卷面上不至于因老师阅卷太快未发现得分点而失分。 (2)在课堂外

老师在课后,除了改卷和答疑外,一定要精心备课,提高效率,要研究高考命题方向,关注各地高考信息及模拟试题,不断提炼、精编课内所用例题,了解班里学生的需求,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

告诉学生在课后,要“巩固现有基础,积极扩大战果,消除知识盲区,力争颗粒归仓”。此外,除了自己个人努力外,要注意“巧借东风”,其一,借老师的思维------经常去问老师问题,看老师是怎么思考的;其次,借同学的智慧。 (3)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层次 层次一:考点、题基; 层次二:提炼、题干; 层次三:直觉、思路. 总之,只要高三同学紧跟我们,扎扎实施,一步一个脚印,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 7 -

第二篇:2018年高三历史备考策略:高考历史答题术语

2018年高考常考考点及答题术语

一、原因类

0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维护,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②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时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③社会:广大人民渴望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④理论:法家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汉武帝以来,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为其长期存在提供理论基础⑤地理: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力的政权进行管理

0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Ⅰ:有利①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②农民自身:农民不同程度的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③政府扶植: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政策

Ⅱ:不利①经济:小农经济规模小,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顽固的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②政治: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③灾害:严重自然灾害

03.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

①发展动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②技术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新技术难以向社会推广,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保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③劳动者: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④统治者: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发明

04.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①经济: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②政治:明清统治者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③文化:文化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和创新④对外: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

05.中国自然经济经济解体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前提条件: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③内部根源: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的有力进攻④客观因素: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06.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Ⅰ:从世界潮流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斗争形式,以实现近代化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显然违背了这一潮流

Ⅱ:从运动自身看:①经济:农民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的阶级力量,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具

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②思想: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③政治: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和社会制度④组织: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

07.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

Ⅰ:兴起的原因: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④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特别是三民主义的提出⑤组织:革命团体,特别是同盟会的成立⑥军事:在孙中山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Ⅱ:失败的原因①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源)②政治: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③思想: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④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即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⑤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⑥组织:缺少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

08.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缓和的原因

①中国: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应对苏联威胁;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②美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 ;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经济受西欧日本挑战;美国经济发展进去滞胀状态 ③根本原因:国家利益需要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

09.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①地理: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山多地狭、耕地较少②经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比较发达③阶级:工商业阶层实力增强④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能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追求民主权利⑤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发⑥外部:借鉴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10.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Ⅰ:必要性: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②社会根源:西方人渴望获得黄金,掀起了疯狂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Ⅱ:可能性:一主观条件:①政治: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②宗教: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③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二客观条件:①内部:地理知识进步,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②外部:中国的指南针传播到西方并应用于航海

11.二战以来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①生产关系: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战争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促使国家职能发生转变,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经验教训: 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④科技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不断调整

⑤社会因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调整

二、影响类

1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①积极:(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安全。

②消极:(主要)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13.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①积极:在一定时期内(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巩固了新兴资产阶级政权②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从长远角度看这既不利于农业发展,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的发展规律,失去了其进步性,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14.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进步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后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学术思想更是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15.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Ⅰ:消极(居于主要地位,具有主观色彩):①政治: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③社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④对外:国门大开,被迫开放

Ⅱ:积极(居于次要地位,具有客观色彩):①政治: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民族、民主革命开始②经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③思想:出现了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④社会: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④对外:有利于加强中外交流

16.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①消极: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中国近代日益贫穷落后的根源②积极:殖民者把西方先进的文明带到中国,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客观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7.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①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的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局限性:既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走向失败

18.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

①外交环境:促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热潮,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

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②经济建设: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③祖国统一:为外部势力从台湾撤退和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提供了条件④教育与生活:随着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交流,同时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19.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②对亚非拉:西欧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是导致亚非拉落后的历史根源③对全球: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打破了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20.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①对法国: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②对欧美: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③对亚洲:启蒙思想家的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④对资产阶级时代: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⑤对世界:形成了强大的思想潮流,影响深远

2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①从近代化史观看: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从文明史观看:是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宰割和奴役的产物,使亚非拉国家变成了发达国家的附庸;但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人类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③从整体史观看:其形成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列强间展开激烈争夺,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2.三次工业革命影响

Ⅰ: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生产力:蒸汽时代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社会关系: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④国际关系: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

Ⅱ: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生产力:电气时代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社会关系: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④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Ⅲ:第三次科技革命:①生产力:信息时代②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③社会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福利国家兴起④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明显

1

三、评价类

23.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Ⅰ:积极:①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②经济: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③社会: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Ⅱ:消极:①政治:易形成暴政和导致腐败现象②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③思想: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进步 (2)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①从皇权与相权关系来看: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这既削弱了相权,又加强了皇权②从三省间关系来看:三省之间互为补充,分工明确,这既分工合作、牵制监督,又提高了办事效率③从影响来看: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24.全面评价科举制

①积极:它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公正的选官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又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垄断,又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消极:这一制度发展到明清,出现了八股取士,走向了极端和反动,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5.从近代化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①经济: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中国近代化之路②对外: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③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顽固派的保守思想④教育:通过创办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冲击了封建传统教育,培养了一批可用人才⑤军事:创办了军事企业、新式军队,筹划了海防,有利于提高国防能力

26.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①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一: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二: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三: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四: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五:社会: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有爱风气兴起) ③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

④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27.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①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和发展,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③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

28.如何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Ⅰ:积极:①政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②文化:促进了古代西方奴隶制文明的繁荣③世界: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Ⅱ:局限:实质是奴隶主维护统治的工具

29.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Ⅰ:积极:①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政治: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③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④经济: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⑤深远: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示范作用

Ⅱ:局限:①人权: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②实质:明确财产划分标准,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③深远:允许黑人奴隶制存在,为以后美国内战埋下隐患

30.运用多种史观评价罗斯福新政

①近代史观: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手段,调整美国经济模式,缓和严重经济危机,探索出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②社会史观: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以工代赈)和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遏制法西斯势力在美国崛起,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③从生态史观看:通过减少耕地面积、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④整体史观: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标志着世界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生产关系的调整,反映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

31.如何评价两极格局

①积极: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②消极: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两极对峙,导致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

四、认识类

32.如何认识古中国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与中央集权关系

①选官制度的作用:官员由中央任免,有利于实现国家大一统,有利于抑制地方割据势力,保证中央权威;同时制度化的远官标准,对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提供高素质的官员队伍起到重要作用②监察制度的作用:古代监察制度有利于澄清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同时有利于纠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和维护政令的畅通③与中央集权的关系: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保证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常运转

33.比较认识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化

Ⅰ:中国:①特点:实用性、集体、等级、治理等②趋向:专制③形式: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的工具④对文明影响:有利于保障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使文明的进一步延续 Ⅱ:古希腊、罗马:①特点:理性、个性、平等、主宰等②趋向:民主法制③形式:以法律为保证,以维护奴隶主专制统治④对文明的影响:缺乏强有力的权威,易导致分崩离析,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总结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局限性

34.如何认清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①从范围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纺织行业②从表现看: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③从程度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个别行业,是十分微弱的④从地位看: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5.如何认识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

①背景: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②主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③体系:从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的儒学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④影响: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加固,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36.多角度地认识三民主义

①从时代背景看:其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②从纲领内容看:其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政权,建立共和国③从民生意识看:其借鉴欧美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④从民主政治看:其倡导民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⑤从时代发展看:其与时俱进,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

37.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①一个方向和主题: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②双重性质: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③三个阶段:器物阶段、制度阶段再到思想文化阶段④四个阶级:参与阶层广泛、内容多样。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各个阶层面对民族危机

和社会危机,都提出了自己改造社会的新方案和新思想⑤五大运动: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38.如何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性质: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②权力分配: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③国王的地位: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39.如何认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

①从联邦制来看: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自治权,这样既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又避免了过度集权的弊端,既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②从三权分立体制来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掌握,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以防专制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③从两党制来看:两党通过选举不仅控制国会,还左右着总统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0.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

Ⅰ:特点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Ⅱ:评价:①积极:斯大林模式的实质是对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崭新道路。它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并且在二战前后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消极:其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根本问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随着苏联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日渐突出,为日后苏东剧变埋下隐患。

41.全面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Ⅰ:原因:①根本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②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③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得到普遍认可④障碍消除:两极格局的结束,多极化趋势到来的 Ⅱ: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多Ⅲ: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Ⅳ:评价:①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但加剧了全球竞争中利益失衡②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③对发展中国家:为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但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第三篇: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今天是 “一模”成绩分析会,根据会议要求要交流高三复习备考策略。对于我们七中来讲,现在是两块牌子,生源的构成既有以高等艺术院校为升学目标的艺术高中班,又有以普通高等院校为升学目标的普通高中班,所以在备考策略的安排上针对不同的升学目标各有所侧重,同时在教学管理和备课组两个层面的策略安排上也有所不同。下面我想主要从教学管理层面来交流下我校普通高中班高考备考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很难说得上是策略,权当请教专家,敬请各位指正。

1、三年整体规划,明确奋斗目标。

在我看来,每一届高考成绩的好坏,实际上不完全取决于高三这一年或者说一模后的这几个月,而是高中三年整体的规划加上高三的阶段性部署。我校把高考备考策略整体规划为高一求“严”,高二求“放”,高三求“紧”,做到突出重点,环环相扣;三年一贯,一以贯之。高三求“紧”,就是要求“紧中有严、紧中有放、紧中有序”,既要让学生紧起来、静下心来,又要让学生动起来、放开手脚。当然前提是要求老师们先紧起来、动起来、静下心来。针对我们三类学校的教学实际,我们今年把高三升学目标定位为“立足本科,冲击重点,不放弃专科”。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支撑这一目标和思路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自信和希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研究高考动向,制定复习计划。

一是组织各备课组认真研读《浙江省2010普通高考考试说明》,重视对样卷和高考卷的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要求和高考命题方向。同时,加强高考信息的采集,如《考试》《教学月刊》《高中数理化》等杂志和杭嘉湖一些学校模拟试卷的收集。组织高三老师与与高三年级学生一道参加温州市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让老师真切地感受高考试题趋势,更好掌握学情,准确反思教学得失。除了参加市直十校联盟外,上学期组织高三老师赴龙港开展校际高三联谊活动,交流

高三复习备考计划。下周将组织高三部分老师赴杭州参加2010新课程高考备考信息报告会,了解高考信息,探讨复习对策,掌握高考动向。

二是认真研究制订高三备考复习计划。高三各备课组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对高三复习工作作出详细、合理的安排。学校对高三备考复习计划明确提出总体要求,一轮复习到上学期末结束,强调扎实,要求细分知识点和章节,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二轮复习从一模开始到二模结束,强调系统,要求专题突破,建构知识体系,基础、能力、方法、训练并重;三轮复习从二模之后到高考前夕,强调提高,要求注重查漏补缺,强化应试技巧,加强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

3、着眼教学常规,聚焦常态课堂。

高三要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认为关键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工夫。我们学校特别强调教学常规的落实,把教学常规的规范作为教师专业基本功来改进,把有效备课作为有效教学的前提,把常态化有效课堂置于教学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抓有效备课、有效作业、有效考试、有效辅导和有效课堂,整体建构有效教学链条,提高高三复习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主要开展五项活动、明确五项要求。

五项活动(1)开展全员开课、全员听课活动。营造关注课堂、研究课堂的氛围,促进常态课的有效和高效。(2)开展课堂调研活动。组织行政和骨干教师对高三课堂教学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帮助教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开展期中教学检查活动。加强对备课、课堂、作业等环节的过程监控。(4)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活动。重视考试管理,考前抓命题,考中抓监考,考后抓诊断性分析,诊断教和学的情况,重视学生学业的个案分析、跟踪对比分析。下周我们将举行一模质量分析会。(5)开展学期教学工作考核。按照“从起点看提高,从基础看发展,从过程看变化”的思

路,修订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并与学期考核挂钩,使之成为激发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

五项要求(1)课堂教学上要求建立讲练常规,以学为主体、以教为主导、以练为主线,让学生动脑、动笔、动口,努力摒弃“满堂灌”现象。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努力做到起点低、容量大、气氛活、达成度高,保持一定的紧张度。(2)在作业和试卷方面,我们倡导“让教师跳进题海,让学生走出题海”,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都要做一遍。要求教师案头多几本教学参考书,教案绝不允许照搬原有备课笔记,强调筛选、重整试卷和讲稿,精选例题和学生作业,作业和试卷必做、必收、必改、必反馈。(3)重视对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的研究,突出预习、精讲、测试、讲评、再练等环节,杜绝发试卷、对答案,抄冷饭、满堂灌的简单模式,向预习要底数,向讲课要效率,向选题要质量,向讲评要水平,向再练要进步。(4)高三教师实行坐班制,加强对学生的作业面批和个别辅导以及答疑活动。各学科每周安排专门时间,强化综合训练,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应试水平。(5)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打击、变相体罚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绪体验,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自信和希望。

4、注重精神鼓励,激发学习斗志。

其实,在我看来,检验我们高三工作的成效重要指标是看学生精神状况和学习投入情况。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层面,加强各种指导和鼓劲工作,营造紧而活、紧而放的浓厚学习氛围,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向上的动力。

(1)帮助学生认清目标、准确定位。根据学生阶段性检测的情况,不定期划定并公布高考“预上线”和“预踩线”学生名单。同时,举行高考誓师大会、学生表彰奖励大会和高三家长会议。接下来还要开展学生高考冲刺动员会、学生表彰奖励大会,给尖子生鼓劲,给后进生加油,给学生以信心、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2)加强学业帮扶和行规管理工作。学校重视“扶优辅差”工作,加强对“预上线”学生、“预踩线”学生的帮扶以及学科“短腿”学生的辅导工作,加强数学、英语等薄弱学科的辅导力度。为尖子生开设自选模块课程,鼓励向更高层次努力。重视行规管理,强调课堂的抬头率和自修课的埋头率、午休静校的到位率。 (3)关注学生的压力和精神状态。注重教室、走廊等环境布置,张贴激励性标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10分钟晨读活动,以提振学生的精神状态。开设自学整理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重视考前心理辅导,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开展午间静校,开足体育课程,动员学生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确保学生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午间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

当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感到高考的复习备考只有做到在战略上把握方向,在战术上一丝不苟,从高一抓起,从最后一名抓起,从基础、过程、细节抓起,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实现高中三年教育的良性循环,从而最终赢得高考的胜利。

第四篇: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一、重视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第一,是研究高考考试说明,特别是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文综试卷。

众所周知,高考说明是高三复习备考的指南针。认真研究、揣摩高考考试说明,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命题的原则、特点和走向,了解高考对知识、能力、热点的考查方式和考查重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如果在分析研究当年高考试题的同时,也回顾当初我们的复习备考情况,两相对照,还可帮助我们发现过去复习备考中的缺失,从而改进现在的做法。

我们知道,这些年的高考试卷总的走势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进”。因此,从纵向的角度看,对近几年的广东高考题特别是2010和2011年的高考题,既要分析研究其中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东西,甚至是规律性的东西;又要分析研究其中的变化,并寻找其变化的依据、方向和趋势。从横向的角度,则应该研究高考试卷的五个方面:①涉及的考点,特别是其中的常考点;②涉及的能力点;③涉及的热点;④题型及对前述三个方面的考查方式;⑤主观试题答案的形成、组织和表述。我们学校在制定高三政治总体复习计划时,首先针对2011年的高考说明以及2010和2011年的高考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根据去年备考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做了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备考的针对性,争取做到复习有针对,复习有效率,复习出成绩! 二,研究学情和教法。

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情况不良,层次差别很明显,接受知识的态度以及能力差别很大,对于整个高考备考来说,研究学情是非常难的事情,但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研究学情,既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不同的学习阶段中,知识上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能力上存在的弱点和缺失、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和障碍;也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后者似乎更重要。研究前者固然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但如果能在研究后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也许将产生四两拔千斤的效用,更大程度上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至于教法的研究,我们学校实行每周公开课制度,公开课有五个步骤,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教师说课、集体评课、

教学反思。在公开课的演示中,整个高三备课组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以及对高考考点的深入了解,也通过公开课的演示,让同事对自己的教法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个人的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实行师徒结对活动,由学科骨干、高级教师和科组长与新上高三的年轻教师结对,老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对年轻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徒弟每周都必须听师傅至少两节课,以此来提高徒弟的教学水平,也对老教师个人提出新的见解。

三、重视基础,把握复习备考的根本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以知识为载体。高考无论怎么改革、怎么突出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学教学实际,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脱离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事实证明,文综考试中综合能力的考查正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及教学目标为依据。而且,知识越基础,其运用的范围和适应性越广,在考查综合能力时涉及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必须强化主干知识,夯实基础。这是争取高考胜利的基本前提。

但是,强调主干知识并不意味着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要通过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提炼和构建有机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主旨,做到“准、全、活、精”。

所谓“准”,就是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身的意义和规定性,能区分相近相似,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必要时能准确地再现、再认知识。所谓“全”,就是既能从微观上对知识点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分析;又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宏观上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能抓住教材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督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图,形成对知识的全面了解,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了解。所谓“话”,就是学活用活,既能在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随时提取,灵活重组;又能对知识进行迁移、转化或提炼概括,用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相对来说,学生在活学活用这点上,能力就相对差一点,但这也是提升学生解读材料,提取知识信息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帮助学生来理解材料,以及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答相关的问题。我们在备考中非常注意这方面的讲解,通

常会联系一些时政材料,或者找到一些最新的热点材料,让学生来共同分析,共同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题目,在考试的试题中,也会涉及到相关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在掌握考点的同时,力争做到活学活用。所谓“精”,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平均用力,而要突出重点。这既包括近年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或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也包括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为此,在复习备考特别是第一轮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纵横比较和练习讲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二是通过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整理教材主线,帮助学生编织知识网络;三是在研究高考考题、说明和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知识重点,正确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来说,高考常考或重要知识与热点结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重点知识与新热点结合的问题不宜讲得太深太广。四是通过渗透热点、科学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四、重视落实,加强复习备考的实效

复习备考,贵在落实,落实才能真正出成效。那么,需要怎样去落实呢? 第一,要循序渐进。“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复习中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对学生要求太多太高,使之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从第一轮复习到第三轮复习应统筹兼顾而又各有侧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让学生明白每一阶段复习的主要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其自我观照,及时跟进。 第二,要抓好常规。即要求学生平时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预习、复习和完成练习,制定好计划,建立错题集等。

第三,要讲练结合。从掌握知识,到知识内化为能力,能力升华为素质,光靠讲是做不到的,每一步都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练习,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训练出来的。必要的练习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一般而言,高三复习备考中,除每节课课堂上要有针对性的练习之外,每一课书复习结束后也需做一次系统的练习。此外,还可通过月考、周考和适应性综合性训练来进行练习。但不可搞题海战术。当然,无论那一种形式的练习,选题都须尽量科学规范、合理适度,并针对疑点、突出重点、折射热点;讲评必须及时精炼,有的放矢,多讲方法和过程,多点拨少包办。

第四,要加强辅导。这主要包括学法指导、考法指导、心理辅导。采取的形式,既应有集中辅导,更要有个别辅导;既要渗透在平时的上课、值班的过程中,也要抽出一定的专门时间进行辅导。不仅要辅导其学习,还要关心其生活、心理;辅导的内容,不仅要帮助其提高学习水平,还要帮助其改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总之,要通过老师的辅导,让更多的学生在高考前达到自己应有的学科水平高度,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使政治学科的弱者不弱,强者更强。

五、重视信息,认清复习备考的走向

我们知道,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对于高考复习备考,信息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将可以引领我们穿过复习备考的迷雾,似拨云见日般让人豁然开朗。而在这个方面,我们应注意两点。

第一要尽量扩大信息面。信息包括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种高考信息和其他地方复习备考的动态及相关资料,这些都应该尽量地去了解、关注,我们会适时的放映一些有关广东、国内、国际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对时政材料有了更深的体会。当然还要分析高考考试说明,及时了解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特别是其中的变化,这有助于我们把握备考的重点,明确备考的方向。在2012高考说明还没有下发的时候,可以根据2011届的高考说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第二要注意对信息的取舍和整合。比如,在

四、五份里,对纷至沓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高考信息,便要善加甄别、科学取舍。对来自各地的模拟题或信息题,不能照搬照用,而有必要研究它们的共性,即它们的聚焦点是什么;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寻找焦点之中的盲点,即热点中的冷点,进而发掘冷点中有可能进入命题者视野的东西,即冷点中的热点。另外,还需研究它们各自的个性,即每套试卷的特色,特别是在选材、角度、命题形式上的创新,并加以借鉴。这样,既有取舍,又有整合,更有推陈出新,信息资源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复习才会更有成效。

六、重视协作,形成复习备考的合力

学科间客观上存在的内在联系和交融、文科综合考试的特点和要求,必然要求政、史、地三科在整个复习备考中加强合作。而且越接近高考,这种合作就越

有必要,越要加强,也越重要。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也可以采取联合讲座形式,联合辅导弱科对象;还可以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但是,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必须统一组考,集体阅卷,形成复习备考的合力。

第五篇:高三生物备考复习策略--周中

2013-2014学新高三入学测试分析中的教学亮点和备考措施

周口店中学高海英

2013-2014学新高三入学测试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通过实验分析呈现知识,坐标图、结构图的考查体现了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试题难易适中,比会考难度略大,与高考相比,综合性降低了一些,符合新高三入学学生的认知特点。

试卷涉及了必修

一、必修二和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考查的比较全面,比例适中。 我校学生审题缺乏仔细,将有些知识点混淆,答题不严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

成绩与很多兄弟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校及格率19.15%(房山区39.74%),平均分73.28(房山区83.18),优秀率数据丢失不显示。

建议:选择题

7、

11、

13、14等题涉及的面较广,个别试题(22题)不严谨。生物变异涉及的知识少。

教学亮点:

1、与生活密切相联系针对本届学生的基础较弱和认知情况,我制定了暑期上课的复习计划。三本书平均每周复习一本,但还是没有复习完。课上,我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即学以致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找规律,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光合作用过程用“

一、

二、

三、四”概括,即一个场所—叶绿体,两个阶段光反应和碳反应,三种能量: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四种物质变化:水光洁解、ATP-形成、CO2固定、CO2还原。

3、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生活现象的呈现、实验分析、识图作答等都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通过对实验和生活现象的分析、结构图的分析,推出结论。

4、谐音记忆法。是巧记知识点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兴趣高,还不容易忘记。提高了识记的效率。

5、注重练习,咬文嚼字。读懂题是解题的关键,有些学生很粗心,一看似曾相识不加思索就下笔写,造Љ题错误。因此,训练学生读题时要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的抠,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6、强调和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点容易混淆,存在知识误区,要给学生格外强调。如跨越生物膜层数与细胞膜层数,细胞呼吸与有氧呼吸,把酵母菌当做原核生物,将无氧视作种子、果蔬贮存的最佳点,误认为线粒体产生的ATP远多于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就避免了很多错误的出现。

弱项跟进措施:

1、规范审题—抓关键词

2、进行纠错演练,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编制或精选习题,强化学生对错误知识的纠正和正确知识的理解。

3、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高三生物复习方案

周口店中学高海英

基本复习思路:二轮复习法

一轮复习目的:解读考试说明,以教材为本整合知识点,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

一轮复习时间:暑假两周至2014年4月。必修

一、必修

2、3,选修三和选修一的部分内容。

1.加强研究,瞄准高考改革的方向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新课标、教材、高考考试说明,吃透《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意图,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瞄准高考考核的方向。

2.注重基础,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石

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打牢基础,适当拓展。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课本中双基AB层次达到90%,我们把这些基础知识打扎实,就能很好的解决中低档题。因此,复习内容要细而全,将《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上的知识点要全部讲到、讲透,不能有任何遗漏,包括三册书的小字阅读材料和旁栏。三册书的选学内容,如果与必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要求了解,尤其是了解与必修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点和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必修内容的理解。重点突出复习考纲要求的核心知识。在第一轮复习中只是紧紧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对三册书上有关联的知识点作适当的联系,不求快求深。通过一轮复习不仅要学生知道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涵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将图、曲线等形式转化成文字表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复习是我们还要将课本基础知识与相关的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浅层次的联系。在复习过程中,选取质量好的试题,边复习边检测,以加强巩固。

3.强化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的网络

指导学生归类和区分相近的核心概念。如原生质、原生质层、原生质体等;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结构、功能、生理过程的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4.加强实验的复习

强化课本中探究经典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实验的基础知识,为实验设计和分析打好基础。 在2013年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中,实验现象、实验设计及简要说明、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的题目所占比例增大,说明实验在生物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在实验训练中,要特别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设计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5.注重学以致用

生物科学既是实验性科学,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测试强调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考察解决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关问题的能力。所以生物后期复习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加强高初中生物相近内容的衔接。复习中把初中内容和高中内容看作一个整体,全面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7.复习中应注意生物专业术语的使用,提高自己包括生物绘图在内的书面表达能力。 将高三选修三和选修一的知识融入到一轮复习之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8.重视评讲,提升应试能力

重点是抓好以下三种能力的培养:

①审题能力。一是造成审题错误的原因:读题粗心大意,思维定势的影响,“内部语言传递”过程中的过分跳跃。二是培养审题能力的途径:自己审题,然后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三是审题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把握,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②分析综合能力。主要学会各种生物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

③表述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表述答案。

讲评试卷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出现的共同问题和得分率较低的问题要逐题展开讲解,并配之以适当的练习矫正和巩固,讲练结合,力争使学生的错误得到迅速纠正。同时向讲评试卷要效率,对整个试卷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归类分析,引申出其它的命题形式,注意学生发展思维的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挂,多题归类。 组织学生自我评价试卷,要求学生逐题分析每道题考什么内容,相关的知识还有哪些,用什么方法解题效果较好,还可以怎么观察。找出失分点和失分原因,明确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制定自我补救措施。

(二)二轮复习:紧扣基础,专项训练;整合知识,完善知识网络;强化方法、提升能力。二轮复习时间:2014.4—5月。

第二轮复习

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基础,强化主干知识,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自主建立起知识体系。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一是,按照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对不同章节的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整理成表格等形式。二是,利用绘概念图的方法,将有关内容全部按照它们的逻辑性联系在一起。三是,通过提出与之有关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二轮复习过程中,主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一是,在复习每章节时,将该节教材中标明的实验和教材中隐含的实验改成实验设计。二是,进行实验专题训练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的技巧。三是,强化训练,让学生进行较多的实验设计训练,在做中学,加强识图、识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加强分析问题、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几乎都是通过分析,然后选择应用哪一种基础知识进行解答。所以,在二轮复习中,我们通过针对性地选择简答题,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与试题之间建立起桥梁,学习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具体题的能力。本轮复习,主要是教师大量翻阅资料,自己组题,尽量避免用成题。具体做法是,将每本练习册中相关章节的高质量的题筛选出来,汇总到一起,再加上已做过的

题中的易错题,共同组成一份题。使学生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分析能力等有一个明显提升。

高考前一周:考前复习,以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为主要目标,精讲串讲,提高应试技巧。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2013.9.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2016年经典励志语录二下一篇:中国感动人物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