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论文

2022-04-15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非常关键。考虑到灌区工程的特征与技术方法,信息化技术可以精确的测量水位,完善水资源管理,能够适应灌区的用水需要,从而获取均衡效益。本文简单分析了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深入探讨了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仅供参考。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论文 篇1:

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灌区节水水平研究

摘要:灌区节水评价是灌区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途径,对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支撑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灌区节水水平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灌区的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状况、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多个指标,实用简便,能较好地评价灌区的节水水平。模型中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隶属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运用模型对某灌区的节水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可为灌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节水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属性层次模型;节水水平评价;灌区

灌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与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稳固国家经济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节水评价是灌区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灌区节水评价,有助于建立起更合理的灌区设施和体制,对灌区的实践活动进行调控。通过节水挖潜,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是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开展灌区节水水平评价,对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支撑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在灌区节水灌溉效益和节水改造效益评价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工作,葛书龙建立了灌区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灰关联度分析法对评估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姚崇仁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的评價指标体系;罗金耀等提出了定性、定量指标结合的模糊多目标决策评价理论与模型;侯维东等提出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的评价指标体系:周明耀等依据递阶层次结构和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灌溉管理评价方法:姚杰等采用综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方崇等提出了蚁群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和TOPSIS模型。各种评价方法和模型主要针对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和节水改造效益,笔者考虑灌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土地资源状况、灌区工程条件、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水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属性层次模型对灌区节水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对节水水平影响较大的因素,从而为灌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节水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曹永梅 李君 李廉俊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论文 篇2: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非常关键。考虑到灌区工程的特征与技术方法,信息化技术可以精确的测量水位,完善水资源管理,能够适应灌区的用水需要,从而获取均衡效益。本文简单分析了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深入探讨了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仅供参考。

关键词:灌区;节水;信息化技术;运用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开始广泛运用水利信息化技术在通信行业、计算机行业中。信息化技术可以辅助防洪减灾、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等全面管理工作,还能够为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提供指导,有利于提高水工程的管理质量。现代化水利工作的中心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 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1.1 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有利于提高机组优化水平,提升装置的运行效率,完善水资源管理工作,同时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保证级间流量的科学分配,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减少亩次灌溉用水,增加灌溉水利用系数。比如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保证有效、精确的测量水位,具有直观性。遥测水位计的使用就可以达到这效果。型号XD-2206-JB是一种导压式一体化水位测量仪表,采用锂电池供电、现地无线射频通讯、GPRS远程数据传输,能够实现水位测量、水位较准、水位记录等功能,并且具有体积小、防水、防淤堵、冬季可运行、便于操作等特点。能够适应灌区的用水需要,从而获取均衡效益,保证灌区水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

1.2 完善管理工作,更新工作观念

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完善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如下:(1)在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体系中会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来快速搜集信息、完善水资源分配,并且实时的监督与控制。这样可以确保及时了解水情,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供水能力,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达到量化管理的目标。水户灌溉的效益达到平衡,消费过程透明化,计算结果精确;同时,管理工作开始具备公开化的性质,灌溉的用水量、水价、相关的管理制度都开始实现公开化,这样不仅可以监督人们节约用水,增强用水的主动性,还能够避免发生水事纠纷。(2)在信号化系统中对局域网的运用,为灌区人员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掌握新型技术,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个,更新工作观念,同时也能够推动新型技术的研究与运用。

1.3 节约灌区的成本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通过创建网络监控系统,可以全面管理与储存数据信息,并且实现资源的共享,节约办公成本。并且,也可以降低在管理方面的成本,增加人力资源的集成度,这样可以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

2 灌溉节水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

节水灌溉,科学用水是以正确的灌溉用水信息为依据,因此,灌溉用水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先进的水利信息化技术,实现灌区管理上的自动化,其核心为节水灌溉的有效实施,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四部分。

2.1 数据采集。主要建成以河、渠水位测量,田间墒情采集、雨水利用及雨量观测,计量供水为主的信息采集系统。

2.2 泵站、闸门控制。对重要部门的重要部位实现有人值守的计算机远程控制及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控制。

2.3 水量调度管理等应用系统。包括灌区需配水计算及模拟、水量调度、决策支持。

2.4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会商等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突出建设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建成以计算机应用技术、集成化控制技术、测量自控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于一身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系统首先依据用水量需求数据采集,由数据总线传至灌区用水信息数据中心并根据预置好的程序和策略进行预处理,依据相关规程,作出用水信息管理决策,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科学灌溉的目的。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监测系统信息组网设计;灌区用水数据采集及传输;数据采集总线路径规划和设计;中心数据机房设计;水位、田间监测要素观测设计;供配电系统设计;监控系统数据采集传输设计;节水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等。

在对闸门的控制上可以使用手动闸门遥测终端进行控制,一体化手动闸门遥测终端XD-2400用于野外手动闸门的闸前、闸后及闸位的测量采集,并且计算出过闸瞬时流量、累计流量。最终通过GPRS传输模式将信息传输至上位机系统保存及分析。其中在对水位的测量上,采用液位变送器,通过模数电路的转换产生相应的水位。闸位测量是通过无线闸位尺记录闸门的变化位移。

3 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套完善的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下设两个子系统。分别是用水信息收集系统与用水决策支持系统。这套系统可以促进快速决策,自动管理水资源等工作,从儿童达到灌溉节水的目的。它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在灌区的管理工作中,对于用水户信息与渠系数据的管理能够达到动态化的目标。

3.2 可以有效的明确灌区配水方案,达到动态化的目标。

3.3 在灌溉方案、工程进度、水费收取等方面也可以达到动态化的目标。

3.4 灌区需水量的运算、用水量的收集、以及各类信息的整合达到动态化的目标。

3.5 在灌区中运行的地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工作中达到动态化的目标。

3.6 在灌区中不同部门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水户准确计算灌溉量数据,实现计量到户、统计到人。

3.7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最新的灌溉技术、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查询当前较为普及的灌溉产品、总结并积累灌区管理的先进经验等。

3.8 实现办公自动化。使灌区管理工作正统化、高效化、节约化。

此外,为实现灌区渠系量水、动态配水以及水费征收等用水管理信息自动化,首先需要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分析采集到的土壤、气象、作物需用水状况等信息,结合灌区蓄水、配水、输水能力等方面,制定作物灌溉制度和用水计划。在实施灌溉的过程中,管理系统还应该根据采集到的各项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用水计划。进而实现对灌区水源及土壤分布、作物需水量、渠系配水结构等进行合理配置,优化调度。由于许多灌区设施安装在野外,地理环境、气象环境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尤其对防雨、防雷、防冰、防沙等环节尤为多加考量。所以,设备需要简洁、实用、抗破坏等特性。例如,对大量偏远测流点,需实现水位的采集与存储,考虑环境的限制(主要包括交通和能源等方面),记录仪表需具备无电工作状态,以便完成长时间对灌溉用水计量统计的工作;对有电力供应的重要闸口,需实现渠道过流量的实时传送,根据实际部署,多利用网络技术、VPN技术、加密防病毒技术等,使系统具备实时、安全、开放、可靠、易扩展等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灌区中开始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但是在不少步骤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相关人员应该遵循有效投资与由浅入深的工作原则,重视灌溉挂历与工程管理工作,同时明确工作方案。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考虑到经济发展的特点,所运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还很简单。因此,灌区节水灌溉工程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节水灌溉为中心,推动灌区的发展,以信息化为指导方向,采取科学、有效的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1]刘红坤,薛挺松,陆晨,高祥.农田水利信息管理技术及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1).

[2]迪力木拉提·努尔.农田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5(9).

[3]卡米力江·依马木.灌溉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6).

作者:杨茂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论文 篇3:

某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水量平衡

摘 要随着水资源的短缺,提高农用水效率已迫在眉睫,灌区节水改造是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这一。本文以实例分析了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水量平衡关系。

关键词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水量平衡

1基本情况

某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总长度达34.48 km,共有干渠8条,47.08 km,支渠40条,约100 km,斗渠235条,约446 km,农渠4 003条,约2 519.4 km,采取一、二级站集中供水、三级站分散扬水的建设方案。灌区枢纽工程现已完成中型泵站4座,其中一级泵站安装10台机组,二级泵站安装3台机组。

根据当地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项目区地下属于变质岩贫水区,地下水仅能满足人畜饮用,发展农业灌溉只能依靠灌区工程提引乌苏里江水。建设高标准的防渗输水干渠,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节约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兴建某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需要,更是灌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势在

必行。

2项目区建设内容及投资

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渠开挖干渠12.585 km,支架开挖4 km,引渠开挖4.5 km,干斗开挖20 km,排水沟开挖30 km,修复及疏通排水沟

60 km;干渠砼板衬砌12.585 km,支渠砼板衬砌4 km,引渠衬砌4.5 km,干斗衬砌20 km;提水站9应,交通桥4座,生产桥27座,涵管3l座,5T节制闸16座,2T分水闸29座,倒虹吸ll座,渡槽1处,砌石明渠600 m,暗渠1 km,一级引渠渠首工程、杨庄沙河水源和渠首工程以及管理工程建设,测水量水设施及仪器购置。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2 385.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00万元,地方水利部门第集资金785.6万元。

3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节水配套改造建设顶目区属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水系,自东向西、由北向南分别流入黑龙江和松花江。地下水文地质单元属于平原变质岩区,其地下水为浅层水,存储于风化层和个风化层之中,开采条件很差,仅可供当地农村人畜饮用。区域内现有部分大口井和拦蓄水工程,总拦蓄水量320万m3,每年汛期蓄水较多,干旱时只能勉强提供点种用水和浇“救命水”。因此,在水资源平衡中不考虑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该区域农业灌溉水源唯有依靠引乌苏里江水。

4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项目区供需水平衡

4.1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

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 536万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416万m3,地表水拦蓄能力320万m3,引水量1 800万m3,由于地下水无集中开采价值,只能提供人畜饮水,农活用水完全依靠引水,因此,地表水、地下水不参加平衡分析。

4.2现状农灌需水量

本灌区当前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大豆、蔬菜及其他小杂粮也少量种植,复种指数为1.75,粮经比例8:2。项目区灌溉总面积7.53万亩。现状灌溉形式主要以大田漫灌为主,畦长、畦宽超标,并且疏于管理。

1)灌溉水利用系数。项目区土壤土质属于中等透水性壤土,主要骨干渠道进行防渗砌护,故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

2)综合灌溉定额计算。

综合灌溉定额M=Σam

4.3项目区现状供需水平衡

本项目区内无大型工业及副业项目,用水量很少,水资源平衡不再计算工业及副业需水,地下水仅用于人畜吃水和生活用水。因此,水平衡仅分析引水与农灌用水平衡,经分析计算、成果如表1所示。

5项目建成后或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项目两年完成。干、支渠全部实现防渗化处理,由此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区分别按有项目和无项目,在50%与75%两个不同保证率下进行供需平衡分析。

5.1需水预测

工程全部完成后,可以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7.53万亩。项目区目前粮经比例为8:2,项目实施后,农业基础条件改善,结构调整速度很快,粮经比例达到6:4,由此可以预见,需水量将有大幅度增长。

本次需水预测按照项目区农业粮经比例,由目前8:2调整到5:5进行分析,新增加经济作物2.26万亩,需水量将有大幅度增长。如仍采用目前灌溉方式(无项目),在50%与75%两个不同保证率上,作物年综合灌溉定额分别为240 m3/亩、320 m3/亩,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807.2万m3、2 409.6万m3。

项目区农业粮经比例调整为5:5后,实施项目建设(有项目)采用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粮食作物灌溉面积3.8万亩,拱棚蔬菜畦灌面积

0.5万亩,大田蔬菜渠灌面积2万亩,其他经济作物面积1.23万亩。在50%与75%两个保证率下,年灌溉定额将大幅下降,各类粮经作物,在不同灌溉形式下的灌溉定额从需水量如表2所示。

5.2可供水量

由于该地地处变质岩区,地下贫水,地下水只能满足人畜饮用。地表水虽然铰为丰富,但考虑到项目区内旱季没有水可拦蓄,只有部分大

(上接第94页)

口井汛期有水用不着,旱季用水没有水。因地表水、地下水不参加供需水平衡分析,供水量仍然是可引水量,为l 800万m3。

6小结

通过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大大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供水保证率,解决春旱缺水,减少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提高作物单产,提高灌区人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同时,灌区的节水不仅可用于林、草和灌区周边的天然植被灌溉,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实现灌区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贾树宝.引沁灌区节水改造规划中水量平衡分析研究[J].灌溉排水,2000,19.

[2]丛日颖,刘磊.灌区渠道防渗的节水技术[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02.

作者:彭龙 张永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有效性教学下初中物理论文下一篇:打榔舞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