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先进事迹

2022-07-26

第一篇:企业领导先进事迹

企业优秀领导先进事迹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学理论,又用理论来指导企业营运,这是他与其他很多中青年企业家不同的地方,也使他经营的企业建立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他还是一个善于把握机遇,开拓意识非常强的人,誓志要把生意做到国际上去。莫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农学专业1982届校友,现任广东湛江食糖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隆元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廉江市华南糖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管理科学院创新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兼副所长。

一、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莫澎十分喜欢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识不够,越学越觉得知识重要。1982年7月从湛江农专毕业后,先后到湖南师范大学和澳大利亚读硕士研究生,后又到中央党校培训。他还是中山大学教授经理研究会在湛江吸收的第一位会员。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通过不断的学习,莫澎的理论基础越来越扎实。早在1984年12月,由于莫澎各方面表现突出,被湛江市选派到我国援助多哥共和国阿尼耶甘蔗糖业联合企业专家组,是全队中最年轻的援外人员,莫澎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随身带去一套工具书,工作之余不仅学英语,又学法语。通过带班学习,他的法语水平提高很快,竟能兼任起专家组的法语翻译。

二、注重调查,把握机遇

2003年,湛江糖业公司转为民营企业,莫澎出任董事长。他十分留意市场的变化发展态势。早在1996年,莫澎根据市场情况申请开发湛江的食糖批发市场(似期货市场),经省政府批准后开业。食糖批发市场一开,便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景象。当时有南宁、昆明、柳州客商到湛江来了解市场经营方式。湛江糖业批发市场是客户型的,与华东地区、东北地区都有业务联系。如何保持自己的批发市场有持续发展的后劲,莫澎经过市场调查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零星的收购保持不了货源的连续,必须要有自己的产糖基地。

在获得董事会通过后,莫澎逐步实现基地建设计划。首先通过公司办基地,引进和推广优质蔗种,树立示范点,然后办培训班,使农民掌握科学种蔗的知识和技能,从经济和技术上扶持困难农户。其次通过公司基地的带动使当地农户熟练掌握种植和管理甘蔗技术,并逐步把公司的基地转给种蔗专业户或农户,公司再开发新的基地。经过不懈努力,蔗源基地不断扩大,受益农户亦随之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莫澎管辖的三个公司年产值近2亿元,其中食糖就占1亿多元,上缴利税1千万元。200

3、2004年莫澎先后被评为廉江优秀民营企业家和湛江市优秀民营企业家。

三、敢担风险,勇于开创

在90年代中后期,湛江糖业处于低谷,企业负债累累。面对职工们的期待,莫澎勇敢地承担起组建民营企业的责任,建立了华南糖业公司。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他通过请银行减息、国家减折、发动职工集资和实施奖励机制等措施逐步把生产搞上去,并还清了1997年至1998年原国有企业所欠下的债务;同时,还逐步解决了原国营企业对员工的欠薪、社保和工人安置问题,农民白条也基本得到解决,调动了企业员工和蔗农的积极性。这一系列举动不仅支持了湛江的就业工作,而且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使湛糖成了全国名牌产品。

莫澎所经营的企业目前还属中型企业,但其管理队伍已取得了iso9000认证。他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他表示短期目标是把生产经营做好,培训队伍规范化;中远期目标则是要开拓营销服务,与云南、广西的商家探讨建立营销供销公司,定位在东南亚,把生意做到国际上去。

第二篇:公司企业领导先进事迹材料

XX年是××四局一公司的丰收年。该公司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截止到XX年9月份已完成××产值31亿元,创下公司成立以来××产值历史新纪录,企业营销额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公司管理体制、机制更加规范有序;XX年员工月工资比XX年增长了1%。这累累硕果浸透着该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总经理××的心血和汗水。

××,199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桥梁专业,来到××四局一公司后从一名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担任了项目副经理、经理,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XX年12月,××走马上任成为××四局一公司新的掌舵人,当时,金融危机正影响全球经济,国内大批企业不景气。××四局一公司则有一批工程接近尾声,新开杂烩网工程不多,企业营销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而企业人力、物力资源紧缺,又使得现场生产后劲不足,一系列的困难考验着××。p>在就职大会上,××掷地有声的向与会的全体员工立下誓言,一定会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带领公司的干部、员工,勇于拼搏,攻坚克难,实现强企富工的目标。

上任伊始,××面临的首道难题就是尽快多中标、中好标,让公司有米下锅。“思路决定出路”,他立即提出了坚持以铁路营销为龙头,实现多元化经营,区域滚动发展的营销指导思想,紧盯铁路建设市场,全力配合局营销部门做好铁路工程项目的营销工作,并抓好黑色路面、试车场等公司的传统优势市场。他还要求公司营销部门从投标细节入手,认真组织市场调研,苦练内功,对于投标过程中的每道环节严格把关。此外,他亲自带领着公司营销人员,与多个省份建设项目的投资单位联系沟通,向他们展示××四局一公司在建设大广高速公路、合宁铁路客运专线等国家级重点工程中所取得的辉煌业绩,让他们了解××四局一公司的企业实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截止到XX年9月,公司已先后在湖南、安徽等省成功承揽7项铁路、公路建设工程。

企业营销额的节节攀升,使××四局一公司XX年的生产任务提高到了3亿元以上,比XX年完成的年度××产值多出14亿余元,而公司的人力、物力并未增加,施工生产压力陡然上升。××每月都有十多天奔波在全国各地的四十余个项目部,紧盯在施工现场,随时解决各项目部出现的问题。今年6月中旬,××的儿子参加中考,此时,沪宁城际铁路、向莆铁路等项目正处于紧张的攻坚时期,他顾不上过问孩子的考前准备情况,也没有时间对孩子嘘寒问暖。让身体瘦弱的妻子独自一人扛起家庭的全部重担。妻子白天上班,晚上还要照顾孩子。当劳累了一天的妻子在电话里埋怨他是“甩手掌柜”时。××只能内疚的对妻说,等忙完了这阵,我马上回家。是啊!××也想在儿子最需要他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给他讲解功,照顾他的衣食住行,可是身肩企业腾飞的梦想和XX余名员工的期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能舍小家为大家。正是凭着这种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确保了公司各项目部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都得到业主的好评。

作为从基层走上来的领导干部,××是对现场施工生产了如指掌,他深知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的紧缺已成为了公司扩大施工生产规模的瓶颈。为此,××通过从高校引进高质量的毕业生、从中等院校引进中专和技工人员;和安徽省亳州市共建劳务基地引进所需的技工人员;从部分院校选拔人才进行顶岗等举措吸收了各类技术人才18名,保证了公司人力资源储备充足,并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还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购买了混凝土罐车、拌合站、扣等施工现场急需的施工机械和周转料,合理调配到各项目部,有效地推动了一线的施工生产。

如果说建筑企业是肌体,那么项目就是细胞,为了确保每一个细胞的健康,规范化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及时总结自己在项目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并分析多种项目管理模式,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组织了公司企划部等多个部门对于公司近年下发的施工过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物资机械管理、计量及劳务管理、党务及其它项目管理文和岗位职责效能结构图、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分八章五十二个细目汇编成册。并制定了首办制、督办制、精办制等制度,保证了各项管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半年过去了,公司所属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工作均处于可控状态,为公司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勇于拼搏的掌舵人天道乃酬勤,爱拼才会赢。短短的半年时间内××用自己的勇气与才智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引领着一公司这艘巨轮,成功的克服了一波又一波的风浪,行驶在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航道上。我们坚信,在他的指引下××四局一公司未来之路将更加灿烂辉煌!

第三篇: 企业领导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xxxx化工(xx)有限公司于2004年由美国xx公司和中国xx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总投资约6950万美元,落户在xx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星火工业园,是中国首家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的世界级气相二氧化硅生产企业,产品广泛运用于包括汽车、风力发电机叶片、汽车面板、船体、绝缘子以及化学机械研磨用浆体、太阳能面板胶粘剂及激光打印墨盒等领域,远销亚太、欧洲及美洲地区。

xx于2004年始,作为xx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方

代表加入xxxx化工(xx)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职。任职期间,与各级政府、组织进行了友好的沟通,对内与合作伙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倡导了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热心公益事业,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积极推进企业的安全、节能环保生产,并多次被xx省、xx市委、市政府、永修县委县各级政府授予了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规模奖、

企业贡献奖、 xx市百优项目、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等各种荣誉称号。

十年风雨同舟,合资公司的建立与成长离不开宋总的努力与贡献,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协助项目顺利完工,建绿色循环经济圈

合资公司一期项目于2004年开始建设,建设初期,遇到很多困难,作为中方代表的宋总总能一一协助解决,帮助一期项目顺利完工并在2006年成功开车,就此突出的表现于2007年获得xx总部samuel w. bodman奖。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于2006年4月建成投产后,主要以xx星火有机硅厂生产中的副产物一甲基三氯硅烷和多晶硅行业的副产四氯化硅作原料,变废为宝,利用世界领先的技术生产出纳米级气相二氧化硅产品,同时又将生产中产生的氯化氢返回至xx星火有机硅厂作为合成氯甲烷的原料,形成了氯、硅、氢的三重循环,其中氯的循环利用率高达99.9%,建立了硅工业和气相二氧化硅工业资源相互利用的硅产业链,真正做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循环利用,成为xx地区的绿色循环经济典范。

二、倡导积极的企业文化,热心公益事业

倡导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经常性开展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宋总每次总能起到先锋带头的作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包括每周定期羽毛球活动、旅游、晚会等,让员工在紧张工作的同时能适时放松,锻炼身体。

带领公司职工定期参与慈善活动,包括每年资助当地70名贫困学生、前往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看望xx希望小学学生,资助学校各种器材及设施、向永修县三中捐赠人民币十五万元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增设电脑教室等,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勇于创新,节能环保资源再利用

2011年3月二期扩建后,公司投资1530万元成功率先应用了闪蒸技术,利用工艺反应所放出的热能并将水转化为蒸汽,不但解决了工厂自身蒸汽的使用,还对外供给,每年可节省相当于10000吨的标准煤,同时可减少26000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xx打造节能环保型绿色工厂的又一创新。该项目建成后,我们不但节约了用来冷却反应热设备的电能,还增加了热能的回收利用,属于典型的余热回收环保节能项目。

四、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作为合资公司的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宋总总是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执行生产,并在公司建立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包括: (1)加强了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公司要求工程师、主管以上员工定期的现场巡查,以及8小时工作时间外的巡查、在项目施工期间专门配备安全生产监督员负责生产现场的监督管理,每日深入各个生产车间和施工工地,巡回检查监督现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和杜绝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不断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坚持每天早上5分钟的安全早会,让所有入场作业人员在第一时间考虑到安全风险,作业前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同时公司不仅确保公司每位员工完成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也要求并提供在工厂作业的每位承包商、访客也要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3)确保安全、健康、环保方面资金的投入。公司确保在设备改造、技术提升方面、劳动防护用品的资金投入,同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健康体检等。

(4)确保自我安全的同时,将xx的安全理念与周边企业、员工家属等一起分享。周边企业或外省市企业来我厂参观学习时,宋总犹如安全大使一样总能很精彩的将xx的安全文化传播给大家。今年5月xx即将举办第一届开放日活动,届时将邀请广大市民一起参与进来,让社会民众一起正确理解化工,并正视如何安全的做好化工,共同为我们的社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正是由于各方面的努力,xxxx化工(xx)有限公司迄今已实现9年无可记录安全和环境事故。安全环保上的理念、投入和管理也使得公司成为xx省安全环保的样板企业。

第四篇: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月,主要从事省属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建设、煤炭流通经营及全省天然气开发利用。多年来,集团公司肩负保障全省能源供应安全的重大使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总要求,紧密结合浙能实际,热情创业、激情创新,建立了“大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实

现了企业规模与效益的双提升,促进了企业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集团公司主要经济指标翻倍增长,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截至6月底,集团公司总资产从成立之初的145亿元增长到921.53亿元,净资产从105亿元增长到428亿元,分别位居省属国有企业第二和第一;发电装机容量从376万千瓦扩张到1881.5万千瓦,位居国内地方发电企业前茅,年发电量占全省近一半;公司利润总额累计264.2亿元,上交国家税收累计276亿元。集团公司业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全国具有一定影响、规模最大的地方能源企业之一。

近年来,集团公司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省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省‘五大百亿’工程考核优秀单位”、“省诚信示范企业”、“省节能减排十大标杆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适时调整战略,明晰企业科学发展之路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企业战略与时俱进的调整。多年来,浙能集团顺时应势,先后提出了“以投资为主体,以实业为基础,以电力为主业,多业共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三个翻一番,两个确保”的奋斗目标、“和谐浙能”的基本方略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为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起到了战略引领和思想保障的重大作用。

初,浙能集团进入“生存关键期”、“转型关键期”与“稳定关键期”。公司领导班子深入分析判断全球经济发展趋缓,国家宏观调控加强,一次能源稀网缺性、二次能源竞争性加剧的总体形势,对企业发展战略及时作出调整,断然提出了做强做大浙能集团的“大能源战略”:

依据国家能源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对能源战略的一系列部署,在继续坚持以电为主的基础上,加快拓展其他能源产业和能源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在发展取向上,高度重视一次能源的资源开发与保障,实现能源产业链的两头延伸;

——在发展内涵上,加大技术改造与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换代与绿色能源建设;

——在发展空间上,实施迈出省界、走出国门战略,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逐步形成以电为主、多业发展的大能源产业格局。

“大能源战略”的提出,明晰了浙能集团新时期科学发展之路,成为了企业1万多名员工创业创新的重要指南,为整个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后,浙能集团按照省委战略部署和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企业发展战略体系,赋予了“大能源战略”新的内涵,提出要协调发展“三大产业”——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能源服务业,深入实施“三化管理”——规范化、集约化、精细化,大力推进“三项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经营创新,努力实现“三个转换”——从能源加工型企业向能源综合型企业转换,从实业型企业向产融结合型企业转换,从传统型企业向现代型企业转换。,集团公司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剖析自我、科学研判形势,鉴于一次能源稀缺性日益突出、二次能源进入微利时代,鉴于纯生产型企业发展思路的的狭隘性和发展空间的局限性,鉴于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能源企业与社会发展的紧密性,又提出了“综合型的能源供应商”这一企业发展的新定位,进一步开拓了企业发展思路,明确了企业发展方向。

浙能集团的发展战略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在调整中不断完善,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加切合浙能发展实际,对集团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网员工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地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

二、坚持艰苦创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多年来,浙能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大能源战略”的实施,不畏困难、艰苦创业,在稳固电力主业的基础上,上发展一次能源,下开拓能源服务业,努力延伸能源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国有企业在我省能源领域的主导能力和控制能力。

(一)发展壮大电力主业,控股装机容量翻倍增长,电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电力是浙能集团的核心产业,是浙能集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浙能集团抢抓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新能源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电力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果,60万千瓦级机组超过了煤机总容量的一半。集团公司重兵布阵、全面推进,不仅实现了嘉电二期、长电二期、温电

三期、兰电一期、台电五期等一大批电源项目的提前投产,还多个项目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其中,兰溪电厂为我省最大的内陆电厂,我省首座自主开发、自主管理、自主建设的60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全脱硫电厂;嘉兴电厂为我国最大火力发电基地之一。随着乐电一期的建成投产,集团60万千瓦机组增至15台,已占煤机总容量的57.12%,电力主业综

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跨出省界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合作,建成了和安徽的第一个能源合作项目,当年就为集团新增利润6亿元。

——电源项目审批取得重大突破,百万机组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核准。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集团首个超超临界机组项目乐电二期、集团首个百万机组项目嘉电三期、我省最大的热电联产项目绍兴滨海电厂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核准,为电力主业加快升级换代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嘉电三期的核准更是标志着集团公司发电装备将迈上新的台阶。

——电力产业转型取得重大进展,新能源建设、“上大压小”、供热改造喜结硕果。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积极投资开发核电、水电、风电等,浙能洞头风力发电有限公司18台风力发电机组建成投运,滩坑水电站——我省单机容量最大的常规水电站投入商业运营,慈溪风电二期取得了省发改委出具的“路条”,参股的秦山核电规模不断扩大、三门核电正式开工建设,整个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解决老电厂的生存与出路问题,大力实施“上大压小”,台州第二电厂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已有突破性进展;积极开发供热、供冷、供热水“三联供”,钱清电厂、长兴电厂、台州电厂、镇海电厂、萧山电厂等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供热改造,扩大供热范围。

(二)发展壮大一次能源产业,煤、气、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团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是一个资源小省。为破除一次能源资源对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浙能集团以掌控一次能源为重点,实行“以市场换资源,以投资保资源”,积极推进煤、油、气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

——投资开发煤炭,电煤供应链体系基本建立,集团系统电煤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集团公司组建成立了煤炭及运输分公司,探索和实施煤炭专业化管理,加大了煤炭开发管理力度。在内蒙、新疆、陕西、山西等地拓展煤矿项目开发,在国内外谋求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参建安徽顾北煤矿、山西麻家梁煤矿,从源头提高了煤炭资源掌控能力。投资收购大同南郊煤站,重组控股富兴海运公司,建设舟山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开通运营兰溪电厂铁路自备列等,进一步提高了电煤保障和供应能力。浙能集团基本形成了融投资开发、采购、存储、运输于一体的电煤供应链体系,为减少电煤价格波动对电力主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发挥了重大作用。

——投资开发天然气,实现了我省天然气产业零的突破,建、输、购、销一体化的天然气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管道天然气,经过几年努力,克服了创世界纪录的钱塘江定向穿越等重重困难,实现了我省天然气产业零的突破,总长度332公里的湖杭甬天然气管线全线贯通,杭州、湖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居民家庭用上了天然气。目前,杭嘉线输气管道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lng配套管线工程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开发西二气的天然气南方公司筹建组也已成立,为我省进一步扩大天然气供应范围,增强天然气供应能力打下了基础。大力培育天然气下游市场,收购、控股、组建了上虞天然气公司、义乌市天然气有限公司等,与台州市签订合作开发天然气项目《框架协议》,初步形成了天然气建、输、购、销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投资开发油品,实现了集团系统用油的集中采购,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集团公司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制定了油产业发展规划,专门组建成立了石油新能源公司,加强对油的投资开发建设。立足浙能积极开拓油品市场,实现了对集团系统用油的集中采购,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积极落实油资源,与中石油、中海油等就能源供应和储备达成了多项共识。

(三)发展壮大能源服务业,核心板块竞争优势日益凸现,整体创利水平大幅提升。

发展能源服务业是释放能源产业链潜能,提高集团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做强做大能源产业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浙能集团依托主业资源优势,积极投资开发能源配套服务产业,在规模、实力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打造“大物流”,通过整理利用系统内部和上海物流基地等物流资源,以创建省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物流试点企业为契机,拓宽“长三角”区域内物资贸易、仓储、配送、服务等物流业务;以建设长兴捷通码头、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为切入点,构筑贯通南太湖流域的物流网络;以保障全省能源供应安全为目标,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中转码头——舟山煤炭中转码头;为进军海运领域,与海航集团等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共识。

——打造“大建材”,与中国建材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启动了火电厂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保、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天达建材股份制改制,争取尽快实现建材板块ipo上市。

——打造“大环保”,充分发挥长期在服务电力主业中培育的专业优势,积极开拓脱硫、脱硝、城市中水回用、废水治理、噪音治理等市场业务,打响了天地脱硫、东发污水处理等服务品牌。

——发展金融产业,灵活运用票据、委托贷款、理财产品、短期融资券等,保证了企业资金供给,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3月2日,47亿元“09浙能债”成功发行,创我省国有企业债券市场融资规模之最,成为新世纪我国发行规模最大的地方企业债券。

浙能集团能源服务业在整合与拓展中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环保建材、物流、电力工程建设、房地产、宾馆服务以及燃料供应、检修、财务金融、信息科技等业务格局。截至底,集团能源服务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了98.5亿元,净资产近50亿元,年产值达74.1亿元,已经成为集团公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力量。

三、坚持改革创新,企业管理不断迈上新水平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浙能集团从本企业实际出发,根据形势变化和“大能源战略”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大力推进企业管理规范化、集约化、精细化,努力构建精干高效科学的管理组织架构,使整个集团公司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管理效益连年上升。

(一)创新管理模式,着力优化集团管控模式,企业精干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基本建立。

浙能集团立足浙能实际,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力构建与“大能源战略”相匹配、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架构,在强化管控、提高效率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建立“两条主线、两三层面”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更加顺畅高效。浙能集团直接管理的企业就达30多家,业务涉及电力、天然气、石油、煤炭、金融、环保、房地产等诸多行业。集团公司剖析企业构架、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明确集团与各类控股企业、各隶属单位的权力、职责、义务,基本形成了“两条主线、两三层面”的管理模式,为企业高效有序运转,提高管理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行梯度管理,实施分类指导,所属单位创业能动性大大增强。为确保集团和子公司共同利益最大化和各自的良性发展,根据各子公司的业务特点、股权机构、市场竞争状况等,大力推行多元化管理模式并存的梯度管理。对20多家发电企业,实施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型管理,推行集约化经营;对其他领域的企业,尤其是一些市场竞争性强、发展空间大的企业,推行战略型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所属单位的发展潜力。

——打破传统管理架构,尝试板块式管理,一次能源投资开发力量得到加强。随着“大能源战略”的深入实施,企业发展对组织管理体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集团公司积极应对,努力构建扁平化、专业化、板块化的组织管理架构,进行了板块式管理模式的试点,组建成立了煤炭及运输分公司,整合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大大推动了一次能源的投资开发。

(二)创新管理机制,突出考核激励机制建设,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集团公司结合产业特点和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制定并实施了以经营责任制为中心,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两翼的三维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并实施了基于业绩的集团所属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分配管理办法,促进了领导人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了企业全面发展。根据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重建集团本部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为先导,积极推进集团系统“三项责任制”改革,使企业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三)创新管理方式,重点推行集约化管理,集团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集团公司以财务公司、富兴公司、兴源公司等企业和机构为平台,积极整合系统各种资源,全面推进集约化经营管理,着力发挥公司区域优势和集团规模优势,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

——在资金方面,成立了国内首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和首家国有控股的财务公司,充分利用其金融服务功能,加强资金计划和平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财务成本,强化了资金运营中的风险控制。至底,浙能财务公司归集资金64.35亿元,归集率达90.53%,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物资方面,组建了兴源公司,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通过物资招标采购、物流管理的集约化,降低了物资采购成本;通过电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集约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效益。

——在电煤方面,集团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利用所属富兴燃料公司统一和优化煤炭采购、流通管理等,从整体上大大降低了发电燃料成本,提升了燃料供给的保障能力。

——在信息、新闻和行政服务等方面,集团公司也都成立了“中心”机构,促进了要素专业配置,强化了服务能力,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创新管理手段,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发电机组可靠性、经济性主要指标一直保持全国领先。

集团公司坚持以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为基本要求,创新管理手段,强化安全生产,通过“三标一体”整合性贯标、危险源预测预控和安全性评价、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发电设备远程集中诊断系统,应用锅炉微有点火、等离子点火、机组调频改造等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提升了发电机组的安全性、可控性和经济性。各发电机组可靠性指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常规火电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93.76%,等效强迫停运率达0.59%,连续五年低于1%。截止底,钱清电厂等4家单位连续安全天数已超过3000天,集团公司连续6年获省政府安全考核优秀。北仑二期三号机组、嘉兴二期五号机组等8台机组荣获“全国火力发电可靠性金牌机组”称号,获奖机组比例连续两年高居全国发电集团首位。在机组负荷率连续下降、大量老机组脱硫改造、煤耗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全年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从的334.5克/千瓦时降至的329.4克/千瓦时,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

四、坚持和谐发展,企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大能源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浙能的实践。浙能集团在深入实施“大能源战略”的过程中,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业发展与人民利益相统

一、与社会发展相融合、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力以赴抢建电源,力顶重压实施“绿色能源计划”,义不容辞建设德政工程、扶贫项目,保障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为企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迎战“电荒”、抢建电源,缓解了用电紧张,促进了主业转型升级。前些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电力供给跟不上发展步伐,尤其是处在经济前沿的,电力紧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浙能集团义不容辞,加快电力建设步伐,一大批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纷纷提前建成投产,极大地缓解了我省电力负荷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扭转缺电的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加速了集团公司电力主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了集团系统的发电装机结构,提升了电力主业的竞争力。

倡导和谐、创建“绿企”,丰富了企业发展内涵,提升了企业社会形象。浙能集团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自主创新型企业为目标,在全系统广泛开展绿色企业、花园式工厂创建活动,美化了企业环境,提升了企业发展质量和形象,目前已拥有钱清电厂、温州电厂、萧山电厂、长兴电厂、兰溪电厂和北仑电厂等多家“绿色电厂”。

环保为先、坚决减排,集团脱硫机组容量已占95%,脱硫任务连年提前完成。浙能集团顶着发电成本大增的压力,投入巨资对发电机组进行脱硫改造。8月25日,随着嘉兴发电公司2号机组脱硫装置正式投运,浙能集团控股管理电厂脱硫机组容量达到了1508万千瓦,已占燃煤机组总容量的95%以上。在连续两年提前完成省政府下的脱硫任务后,浙能集团于今年上半年又一次提前完成了全年减排目标,实现二氧化硫过程减排量约4.5万吨。集团公司还大力实施污水治理、消声降噪、烟气脱硝等技术,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研究利用国际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实现了镇海天然气发电二氧化碳减排交易净收益370万。集团被评为省“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节能减排十大标杆企业。

多管齐下、节能降耗,系统煤耗、油耗连年下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丰收。浙能集团坚持节能与发展并重、降耗与生产并举,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引入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大力实施以大代小、供热改造、循环用水、海水淡化、优化燃烧等举措,进一步节约了能源资源消耗,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集团公司在装机容量增加、脱硫力度加大的情况下,系统发电煤耗、点火助燃油耗依然连年下降,为我省建设“绿色”作出了积极贡献,连年被评为全省节能工作先进集体。

以人为本、克服万难,建成了滩坑水电站,胜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付的扶贫重任。浙能集团坚持“以德立人,以能立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紧密联系,关爱社会、奉献社会,以大爱回报桑梓。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克服种种困难,投入巨资,建成了我省重大帮扶致富项目、也是浙南地区人民盼望了几十年的德政民心工程——滩坑水电站工程,带动了5万余名库区移民下山脱贫。走和谐创业、科学发展之路,为浙能集团带来了发展机遇,赢得了政府支持和社会赞誉,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五、坚持党建保障,软实力极大地助推硬实力建设

浙能集团创业创新的历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程;是历经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阻,实施“大能源战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历程;是肩负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确保能源供给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历程。多年来,浙能集团之所以能始终坚持艰苦创业、锐意创新,归根结底,是与集团党委多年来形成和倡导的党建“五大工程”分不开的:

——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个支撑企业战略深入实施的“大党建格局”。浙能集团党委紧紧围绕“大能源战略”的深入实施,全面推进企业党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整合和加强党建工作力量,创新和丰富党建工作载体,进一步延伸了党建工作触角,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初步形成了“大党建”工作格局。在“大党建”工作格局下,国企党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对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确保大局稳定起到了鸣锣开道、凝心聚力、保驾护航的重大作用,以生动实践证明了“党建也是生产力”。

——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支“忠、勤、精、廉”的领导人员队伍。浙能集团以实施领导班子“四好工程”为载体,加强对领导人员的培养锻炼和管理,通过调整、交流、提拔、轮岗等,进一步优化领导人员队伍结构,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通过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思想素质、政策水平和治企能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忠、勤、精、廉”的领导人员队伍。广大领导人员牢记责任与使命,面对危机和挑战,战略谋划,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积极推进,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

——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批务实创新、保障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浙能集团以实施党支部“堡垒工程”为载体,在集团系统170多个基层党支部中广泛开展以“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基础建设好、思想工作好、发挥作用好”为主要目标的“五好”党支部争创活动,通过抓“规范”、抓“亮点”、抓“闭环”,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工作创新,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广大基层党支部在企业发展中宣传引导,调动职工积极性,凝聚发展力量;在企业改革中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稳定职工队伍;在企业危难时刻,利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应对、力克时艰,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支敢为人先、带头示范,特别能战斗的党员队伍。浙能集团以实施党员“亮化工程”为载体,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和民主管理,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党员责任区”、“党员1+帮带”、“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修养。广大党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带头模范,关键时刻敢为人先、冲锋在前,特别是在企业迎峰度夏、防汛抗台、抗冰救灾、抢修保电等非常任务中,不畏艰险、英勇奋战,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保障企业生产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支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人才队伍。浙能集团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整合和利用系统内外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关键人才、急需人才的考核评聘办法,建立人才库、专家库,开展各种竞赛比武活动等,促进了广大员工学业务、钻技术,挖掘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业务骨干,壮大了人才队伍。广大人才骨干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献计献策,尽献智慧;在生产建设中独当一面,奋发有为;在技术攻关中,担当重任,克难攻坚;在行业大赛中,争金夺银,赢得荣誉,为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个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和谐文化氛围。浙能集团以实施企业“文化工程”为载体,全方位推进企业文化的磨合和整合,建立了具有浙能特色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和标识系统,培育了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人企共进的家园文化、敬业奉献的闪光文化、亲近自然的环保文化、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依法治企的市场文化,形成了推动“大能源战略”深入实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广大员工受到了正确引导和激励,企业战略决策化为了广大员工的统一认识和自觉行动,企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步伐更加稳健,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导向、激励、辐射和凝聚功能。

——浙能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道筑在人心、立在事前的“防腐墙”。浙能集团始终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和内控制度,着力抓好对“基建项目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废旧物资处理、大型维修项目、关联交易、产权转让、干部选拔任用”七大领域的监管,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广泛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大力推行企业与地方检察机关联合预防职务违法违纪,进一步健全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筑了一道严密的防腐墙,对确保企业人财物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浙能集团成立以来,在总额近800亿元的控股项目投资中,没有发现一起重大违法违纪违规案件。

第五篇:国营企业优秀领导事迹材料

原湘潭电缆厂破产后,企业困难重重,职工人心不稳。由华菱集团、湘钢、上海迪策科技、湘潭市经济建设投资公司、湘潭电化等5家国有企业适时发起成立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以1.35亿元收购了湘潭电缆厂的主体资产,正式接管这个破产后长期处于困境的老牌国企。丁伟平临危受命出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组建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着手探讨利用国企的优势组建国有股份公司并救活破产国企之路。时隔两年多,华菱线缆悄无声息地叩开了市场的门扉。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利税700多万元,员工年收入从8000元增长到18700元,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人均销售收入160万元,利税3200万元。

临危受命:五大问题催新模式

湘钢作出任命丁伟平为华菱线缆总经理的决定时,他还在欧洲考察。那时,是20xx年5月30日。丁伟平仍然清楚的记得!

得到消息,丁伟平内心很犹豫:虽然自己有在湘钢使几个企业扭亏为盈的经验,但毕竟只是湘钢的二级厂,要独自担当华菱线缆的重任,能行吗?作为一个被党培养多年的企业党员干部,面对组织的信任,丁伟平义无返顾,决定挑起这副重担,带领5名副手上任了。

走马上任后,丁伟平带领副手先后赶赴全国各地,在同行业中展开为期三个月的调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原定的租贷经营资产的模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并向华菱湘钢决策层提出五点疑惑:

一、在职工身份没有置换前,谁上岗,谁不上岗,公司难以作主。怎么办?

二、租贷经营,设备和技术改造搞不搞?

三、原企业的债权债务如何理清?

四、企业产生效益后,如何长远发展?

五、3500万资金对线缆企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企业能不能转起来?

丁伟平和他的一班人在反复斟酌与详细论证的基础上,又适时提出了收购经营的新模式。这个新模式的提出,为当时矛盾重重、困难重重的破产大型国企改制提供了一种良方。并很快得到决策层的认可和支持。

时任湘潭市委书记陈润儿是这样评价这次资产并购的:“既保证了国有资产没有被分块出租,同时又保证了国有资产没有流失,这次收购经营是湘潭市国企改制最成功的,是理清资产关系最好的范例。”

锐意改革:“三把火”推动新机制

新官上任“三把火”!

丁伟平这“三把火”烧的就是新机制的推出,用职工们的话说就是“令人始不料及”。

首先是改革人事制度。在这场改革中,丁伟平承受了极大的压力,领导的电话,朋友的托情,为的是把人往企业送,往往一个岗位,有

七、八个领导、朋友来打招呼。如果按照领导的职务大小、朋友的亲疏来照顾,都要得罪人,而企业又不能重蹈传统国企人浮于事的覆辙,思来想去,丁伟平决定一个都不照顾,一律凭考试上岗。公司实现了产权和职工身份的完全置换,在原湘缆职工中择优录用了430人,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出”的机制。

在机构设置上推行“扁平化”管理。机关设五个部,部长由经理层兼任。公司一旦决策,直接落实到位,各项工作没有扯皮现象。整个机关包括经理层仅21人,二级分厂只有一个厂长,两个主办,机构之精简,人员之精干,这是传统国家企业所无法企及的。

第二是创新分配机制。丁伟平认为,在企业的分配机制创新上,传统国企和民营企业都没有突破。在国企,指标每年上涨,工资按比例上浮,与效益没有多大关系。干好了则给你封顶,给你加指标,鞭打快牛;在民企,老板定工资随意性大,与效益也没多大关系。

华菱线缆的分配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按效益分配已成为分配机制的主要形式,公司重点突出了销售人员、技术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的利益,形成了新的分配机制,技术人员按技能定薪,按开发新产品的利益分成对于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按照第一年所创利润的20%实行效益提成奖励;销售人员大包干提成;中层管理人员实行模拟年薪、绩效考核;一般管理人员按月绩效评分,奖罚兑现。

公司对二级长实行模拟子公司运作。采购、销售和财务由公司集中管理,各厂负责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具体考核办法是各厂独立核算,单位不亏损,自己养活自己,人平工资700元。赢利,实行二八分成,上不封顶,若亏损则扣减至湘潭市基本保障工资380元。各单位按照岗位差异、员工技能和效益情况对员工进行分配,从严管理。分配机制的形成促进了公司生产经营,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20xx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8700元。预计今年人均年收入可突破2万元。

第三是创新经营机制。针对电缆行业供远大于求的状况,丁伟平和他的班子坚持以销定产,以销售价锁定铜、铝材的价格,生产制造以销价反推成本来实施,确保了单单赢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管理格言集锦下一篇:企业扶贫开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