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1教学设计

2022-07-01

第一篇:解方程1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解方程(1)》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解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

1、例

2、例3及练习十五第

1、

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 +3 =6+8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6.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 =18 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 =18 3x ÷3=18÷3 x =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

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0-x =9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方程左边=20-x 20-x +x =9+x =20-11 20=9+x =9 9+x =20 =方程右边 9+x -9=20-9 x =ll 8.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

1、2题。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

1、2题。学生自主计算解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作业: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

1、

2、7题。

第二篇:解方程1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1)》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方程吗?等式的性质呢?

二、互动新授

(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并展示课前自习的结果。小组之间可互相猜疑,并提问。教师不必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只需引导各小组充分进行交流。

(二)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并用等式表示: x+3=9(教师板书)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还可以根据什么方法来解这个方程?学生展示汇报

4.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5.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6.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 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 +3

=6+8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三、练习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1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展示检验(自主学习单)

板书设计 解方程(1)

x +3=9

解:x +3-3=9-3

x =6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第三篇:解方程教案二_1

解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熟悉利用灯市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 (2)通过具体的离子,归纳移项法则

(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能判别解的合理性。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归纳、总结、反思的过程,感受方程与代数式的不同,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选用合理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 发展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方程的意识及,训练学生的方程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的基础,有重要实际应用的意义。解方程的运算及方程思想的实际应用,关键在于正确地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意义和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移项法则.难点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有关方程的资料(方程小史)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介绍有关方程的资料:方程小史

古埃及是数学的发源地致意,早在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人就在纸草书(纸草是生长在尼罗河流域的一种水草,古埃及人将它的茎叶压成薄片用来写字)上写下了含有未知数的问题。12世纪前后,我们数学家用“开元术”来解题,即先要“立天元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14世纪初,我们数学家朱世杰创立了“四元术”(四元指天、地、人、物,相当于四个未知数,如x,y,z,w)。这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飞跃。

2.提出问题:解方程:5x-2=8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求解,再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分析。 方法1: 解: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 也就是

5x=8+2 合并同类项,得5x=10 所以,x=2 4.理性归纳、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独立发现移项法则。)

比较方程5x=8+2与原方程5x-2=8,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 5x-2=8 →

5x=8+2 即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教学建议:关于移项法则,不应只强调记忆,更应强调理解。学生开始时也许仍习惯于利用逆运算而不利用移项法则来求解方程,对此教师不宜强求,可借助例题、练习题使相互逐步体会到移项的优越性)

方法2;

解:移项,得

5x=8+2 合并同类项,得5x=10 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x=2 5.运用反思、拓展创新

[例1] 解下列方程:(1) 2x+6=1

(2) 3x+3=2x+7

教学建议: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求解方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 [例2] 解方程:x12

4教学建议:①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中的解法,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②在移项时,学生常会犯一些错误,如移项忘记变号等.这时,教士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必要时,可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两种方法解例1例2中的方程,并将两者加以对照,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移项法则的理解,并自觉地改正错误

[练一练] 109页 随堂练习 6.小结回顾: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师强调:移项法则 7.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5.3 1 , 2 选做题: 习题5.3 3

第四篇:21.2.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配方法(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的转化思想

2.会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对形如(x+m)²=n(n≥0)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2.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²+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迁移知识到形如a(ex+f)²+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情感态度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2.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²=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²=n的方程,将知识迁移到形如(x+m)²=n(n≥0)的方程。 教学设计: 活动1:情景引入 活动2:温故知新

1.x²=16,则x=__________ 2.a+1有平方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若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则其边长是__________ 4.X²-8x+____=(x-___)² 5.a²+2ab+____=(a+____ )² 6.a²-2ab+____=(a-____ )² 7.x²-4x+____=(x-____ )² 8.x²+5x+____=(x+____ )² 活动3:探索新知

1.x²=25,则x的值_________、_________ 2.(x+1)²=16,则x的值有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2x+1)²=8则x=_______、__________ 4.(5x)²-4=6则x的值是_________ 活动4:尝试训练

(1)x2=4

(2)2x2=32

(3)2x2=82.

(4(x+1)2=0

(5)2(x-1)2=0

(6)(2x+1)2=0

(7)(2x-1)2=1 (8) (2x+1)2=3

(9) (x+1)2-144=0

活动5:总结提高

归纳:如果方程能化成x²=n(n≥0)或(ax+b)²=n(n≥0)的形式,那么可得x=±或ax+b= ±n 活动6:练习、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21.2.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

一、情景引入

二、自主探究 1.温故知新 2.自主探究 3.合作学习

三、归纳总结

四、练习、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第五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山前小学——陈晓露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

2、通过探究极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为简单的方程。

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原理解方程时,使方程左边只剩一个X。以及利用加减法解方程。

【教学准备】

自制天平道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回顾旧知。

1、创设情景“听说画”。

读一段思考材料:有一个天平,左边有一个苹果,2个梨子,右边有4个梨子。如果两边同时去掉2个梨子,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师 :今天我们就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课题 :解方程。

设计意图 :在一开始利用这段难度很低的思考题活跃了课堂气氛,顺气自然引出本课的课题,并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 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示例题1。

(1) 提出问题。

师:能否用方程解答这个问题?

请生列出程 :

x + 3 = 9 (教师板书 )

师 :盒子里有几个球?

相信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一定非常的简单,不过我们现在来探索如何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

(2) 探究解法。

师 :我们来研究解决这个方程的放法。请同学们看图。

(出示自制的天平道具 :讲解用

■表示X ,■表示一个球。)

师 :为了求X代表几个球,哪种方法最好?

请同学们操作并思考:

① 你打算怎么样让天平保持平衡? ② 哪种让天平保持平衡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看出X代表几个球?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展示他们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从天平两边同时去掉三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 ,就可以看出X代表6个球。 (在道具上操作)

师 :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2,z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吗?减去1呢?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减去其他数呢?

(再次强调为了可以很容易地看出X代表几,最好的方法是使左边只剩X。)

小结: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师:能不能把这个变换过程在方程上表示出来?试一试。

交流学生的做法。

教师板演:

x + 3 = 9

解:

x + 3 -3 = 9 -3

x = 6

(3) 规范书写格式、指导验算。

请学生看课本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师 :书写解方程的过程要注意写什么?

教师板书规范书写格式,强调解方程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注意等号对齐。

请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再书写一遍,同桌间相互检查。

师 :怎么样检验x=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

指名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通过学习大家已经知道如何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解方程了,也知道怎么验算,那我们现在就来练练吧。

出示练习题:

x + 5 = 15

(4)探究利用加减法解方程。

师 :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方法解方程吗?

请生动手操作并思考。

总结:利用加减法的关系,x在这个算是中是一个加数,它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

请生板演,板演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最后请学生集体口头验算。

师 :你们喜欢那种方法?请选你喜欢的方法解方程。

三 强化认知,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完成课本第59页做一做第

1、2题。 全班练习,指名板演,交流方法,

2、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3、x – 3 = 6

请学生思考该怎么解方程 。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师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设计这节课之前曾经和学校的一位老师讨论过思路,在她的帮助下才完成了这份教案, 上完课后真的有很多感想。这堂课我上的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在整个过程太强硬的按着教案来上。这课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和加减法这两种方法解方程,其实我把重心放在了后者——加减法,我认为这种方法在今后解方程过程中更实用。在一开始是提出问题,打算引出天平方法,但是班级里有一位很聪明孩子在一开始就直接说出了加减法的方法,其实在那时候我可以先讲加减法,再探究天平法。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上课缺少了灵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的。上完这节课后,学生的验算巩固地特别好,但是方程的书写方面还有少数存在问题,还有关于天平法减去或者加上多少的问题才更容易求解,在今后都要重新巩固加强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业项目指挥部下一篇:剪纸教学计划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