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经济效益分析

2022-08-21

第一篇:变电站经济效益分析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管理与经济运行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使得变电站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不仅保证了电力系统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同时也节省了变电站的运行成本。文章首先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然后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经济运行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经济运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工工作量,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同样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仍需解决,必须要加强对变电站的管理工作,从而减少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问题。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就是利用微处理器技术对变电站内的电力系统进行综合的模拟量和状态量的控制和处理,从而保证变电站内各个电力系统之间能够进行协调的配合,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交流采样的方式对信息进行串行和通信,不但能够提高信息总体的容量,也能够保证信息传送的速度和准确度,从而改变了直流变送器信息容量小、传送信息速度慢和准确度低的特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采用的微处理器技术,通过危机保护和监控对信息的保护,不但可以设置调度端的远距离修改,也可以下发一个保护的定值,同时,微处理器技术能够通过CT、PT传送多种计算形式,增加了计算量的同时,也提升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因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是通过模拟量和状态量进行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控制,就表示对数据的采集工作、对数据的处理工作以及整个控制操作的过程都更为准确和科学,也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最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具有实时自检功能,能够及时的发现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变电系统装置的故障和缺陷,保证变电站内的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极大的方便了变电站的维修工作。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经济运行

2.1 调控准确度提高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这一模式下,一般工作都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在调控工作方面,计算机的操作相比于人工操作来说,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能够减少在调控过程中的失误现象,从而减少失误率,计算机运行调控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工调控的负担,降低了人工费用。

2.2 二次接线更加简单方便

在二次接线方面,变电站进行自动化管理能够使接线更加方便和简单,所需要的空间相比来说变小,节省了变电站的空间,同时也节约了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从而节省变电站的经济成本,提高变电站的市场竞争力。

2.3 自检工作有效延长了变电站系统的持久性

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对自身的电力系统进行诊断和预警工作,自我诊断有效的减少了在变电站人工检修过程中人工查找故障,以及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麻烦和困难,使变电站的电力系统更加持久的运行,减少了在维修和不持久等方面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支出。

3 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措施

3.1 明确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分工

首先必须要明确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分工问题,就要将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负责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监视和抄表记录等工作,一般由调控人员进行分配和实施,另一部分是对变电站的运行进行维护和巡视,主要针对变电站的安全措施的管理和对事故的管理,一般在现场进行工作,从而有效的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进行明确的分工,保证各个部分各司其事,各尽所能。

3.2 加强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技术的维护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内容是我国对变电站运行工作中的问题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包含着多年变电站运行过程的经验和总结,所以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内容进行实施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变电站的安全有效运行,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人身安全。一般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要遵循两票三制的原则,两票三制原则主要包含工作票、操作票、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以及工作间断转移和中介制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及时的发现问题,快速的研究出应对的解决方案,从而解决变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变电站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

3.3 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环节。首先,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包括操作队员、运行人员、电气检修人员以及通信自动化人员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之间的分工,使其权责明确。其次,要建立设备专责制度,对所有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变电设备,都要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及时对运行情况填制记录表。最后,实行运行值班制度和交接班的制度,避免了变电站工作人员持续工作情况的出现,同时,在进行交接班工作的时候应该认真的对交接情况做好记录。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能够使变电站管理规范化,避免不安全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变电站安全的运行。

3.4 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现阶段的变电站中,综合自动化管理中的设备维护主要依靠的是厂家进行维护的方式,在变电站的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一旦变电站中的设备出现问题,就必须要通知设备所在厂家前来维修,不仅使变电站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及时,也给变电站平稳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这就要求变电站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成立一个专业化的维修团队,不断的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一旦变电站中的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的通过专业队伍进行维修,节省了由厂家维修的时间,有效的保证了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另外,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专业人士的责任明确制度,保证其权责明确,杜绝出现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的现象的发生。

3.5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化管理

加强对变电站运行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加强爱国爱站等方面的教育和宣传,加强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责任感。加强民主化管理,让每个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变电站的管理和治理的过程中来,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积极的提出对变电站进行有益的建议和意见。积极的和工作人员进行意见的交流,对工作人员遇到的困难热心的解决,从而塑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

4 结束语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必要表现形式,在不断完善的自动化技术条件的支持下,保证变电站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制度,不断的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其维护和维修,全面的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东正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54.

[2]王晓东.浅论变电站综合管理自动化[J].科技信息,2012(13):133.

[3]尹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运行管理[J].民营科技,2011(5):185.

第二篇:装配式钢结构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技术经济比较

摘 要:从变电站建设规模、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布置形式及综合楼的结构形式、造价等方面,对装配式钢结构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进行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

关键词:变电站;技术方案;绿色;造价对比

中图分类号:tm633 文献标识码:a随着城市建设及电网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变电站建设模式逐步转变,并有了发展的契机。根据变电站建设中的节能、环保、抗震、标准化的要求,通过研究及应用,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凭借其优越的特性,逐渐成为变电站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一、钢结构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技术方案差异分析

以优化110kv变电站建筑物建设作为研究内容,以装配式建筑作为研究方向,选用钢结构作为研究载体,充分体现了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韧性好、安装机械化程度高、低碳环保可重复利用。按钢结构多层布置形式(户内gis)做方案,并与普通混凝土结构从建设规模、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布置形式及综合楼结构形式及造价、项目建设过程、绿色、运行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最适合变电站的钢结构建设模式。列举南网标准设计g2a方案与钢结构多层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分别从等方面进行比较,详见表1。

(1)电气部分差异

①主要差异体现在10kv并联电容器容量的选择、主变压器的布置,主变与gis间隔之间采用电缆连接,压缩gis间隔布置,充分利用gis配电装置室空间。②接地全暗敷、预制式电缆竖井、力缆采用电缆线夹悬吊安装。③由于墙体采用厚捷彩板装饰板配100型隔墙龙骨+6层12厚耐火纸面石膏板+岩棉,后期无法进行动力线路、照明线路、插座、灯具等安装,因此在综合楼主结构系统及围护系统生产前提前考虑电气管线敷设。变电站内所有配电箱及插座采用暗敷于建筑墙体内,动力、照明电缆线路水平方向采用槽盒沿墙明敷,垂直方向穿pvc管沿主结构系统敷设。④钢结构多层布置方案在标准设计的基础上调整了平面布置,主变旋转90°布置,将gis设备移到了首层,方便gis设备吊装及110kv电缆进线;电容器室设置在二层。

(2)土建部分差异

传统变电站采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填充墙的建筑形式,由于受力构件需现场搅拌混凝土浇筑成型,存在着施工现场噪声大、粉尘多且施工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建筑材料不可回收利用,工人劳动强度大,质量控制难等弊端,愈来愈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标准化、简约化、预制模块化已成为变电站建设的新目标,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①综合楼地上部分采用钢结构,柱子选用工字型钢柱,梁为工字型钢梁。梁柱间用腹板高强螺栓连接,翼缘现场焊接。钢梁、柱表面均喷涂红色醇酸底漆、白色防火防腐面漆,钢柱外包防火板,满足钢结构防腐防火要求。地下部分采用混凝土结构,底板、侧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采用混凝土内藏工字型钢柱。楼面采用楼承钢板组合楼盖,屋面采用轻钢结构坡屋面,室内楼梯采用钢结构楼梯,内外墙采用组合式墙板,防火墙两侧各设双层防火石膏板,满足变电站防火要求。②站区设综合楼一座,半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其中,半地下一层布置消防水池、电缆层,地上一层布置主变室、10kv配电装置室、110kvgis室、蓄电池室等,地上二层布置主控室、电容器室等。与标准设计建筑面积一致,将gis设备等大体量设备从原6.5m层下放至1.5m层,可降低建筑物重心,减轻地震反应,并且降低综合楼总高度,紧凑布置。③标准设计方案中屋面被划分为3块,每块的标高都不一致,建筑外立面被分割得较为零碎。钢结构方案通过调整功能房间布置,统一了整栋建筑物的屋顶标高,并采用坡屋面的形式,结合钢结构的特点,全面展示现代化工业建筑大气、厚重的风采。④变电站围墙按通透式围墙设计,主体采用装配式方管钢柱配铁艺围墙,与周边环境相呼应。⑤所有钢构件、墙体、屋面均采用厂家成品、现场安装。可减少现场湿作业工程量60%,减少建筑垃圾量80%,缩短施工工期50%。⑥绿色环保和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充分体现了电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⑦施工实现标准化作业,易于质量控制,并有效减少现场作业工期。

(2)主要差异经济比较

由上述可以看出,钢结构多层布置与传统变电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综合楼结构部分,因此仅对该部分进行经济比较,见表2。

由表1可看出,采用钢结构方案,综合楼建筑工程造价比常规钢筋混凝土方案增加256万元,约增加22.8%。增加部分相对于整个变电站的投资而言,仅占总投资的约4%。综上所述,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在使用功能、材料性能、受力特点、设计、施工工艺和工期、环保节能以及综合经济方面都有优势。

二、钢结构应用于变电站中的特殊性

与其他钢结构建筑物不同,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转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力设施,决定了变电站要设置大量埋件来安装设备,要有大量线缆、埋管穿梭于各个设备间,要有很多设备开洞等来满足今后设备的安装、运行要求。因此,设计图纸要全面,预埋件、穿管、配电箱等位置要准确。需要设计院与厂家密切配合,有效沟通来达成一致。

结语

预制装配式建造模式需要现代预制件、钢构件工厂作支撑,需要对传统土建工程招标及标段划分作调整,需要对采购方式与施工组织重新定义。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建设,通过工厂生产预制、现场装配安装两大阶段缩短土建施工周期,减少工程建设人员,简化检修维护工作。通过探索实践,完善出设计、加工、施工、管理、定额等标准,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建筑周期和工程造价。其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集约化施工,使变电站建设走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精细化建造的道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技术、产品和实施经验一定会很快地成熟起来,必将成为变电站建设的重要选择方案之一。

第三篇: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与分析

农村变电站的现状及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城乡电网技术改造的大力推进和实施,是电力工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建设变电所最多的时期。大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在变电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电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变电所,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甚大。因此,搞好在岗变电运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

一、 农电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1、“两改一同价”与“十五”建设取得的成绩

实施“两改一同价”以来,农村电网建设大大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逐年提升。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改一同价”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农村电价过高问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1) 农村电网更加坚强。通过农电系统科技规划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电系统布局,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电网损耗,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电网结构不尽合理,网架薄弱,多数县级电网为单电源供电,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的不合理局面。农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安全性、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水平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 电网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电系统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显著效果。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占有率达95.5%以上,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占有率达到60%以上;无人值班的35 kV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49.5%;35 kV及以上小型化变电所占有率达25.6%;基本淘汰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过励磁变压器、铝线圈变压器、多油开关、阀型避雷器、电磁型保护装置。

(3) 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县级调度自动化技术和配网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十五”期末,农电系统613个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其中通过实用化验收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达538个;完成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26个;完成调配合一自动化系统建设25个。

(4) 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技术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系统、用电营销管理系统、线损理论计算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得到了广泛使用;生产管理系统、负荷预测系统、远程集中抄表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得到了应用。

(5) 农电系统线损率、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指标逐年改善。通过大规模的农电系统建设与改造,不断采取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措施,农电系统线损率指标得到不断地改善。农电系统的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的调控手段和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和提高,变电所内电容器补偿容量占主变压器容量的比例达到15.2%;安全性评价、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各类电压监测仪及供电可靠性管理软件得到推广普及,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6) 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电系统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十五”期末农电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占农电系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7.47%,比“九五”期末提高6.19个百分点。

2、 存在问题

同时,农电系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农网科技发展的长效投资机制没有形成,限制了农网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农电事业在社会发展、电力事业中的特殊性,世界各国都给予了特殊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但

在我国还缺乏在政策上的持续支持和健全的机制体制保障。

(2) 农网科技进步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网系统、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没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针对农网系统生产运行和建设运营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较少,一些难点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 现有的农网科技队伍,还不能满足农网科研开发、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由于农网的行业特点,其对科技人员的数量和专业面要求都很宽广,科技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农电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4) 农村电网相关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不够健全。淘汰、制定、修改农电相关标准的工作任务相当大,目前投入的人力、物力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

(5) 农村电网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规约,重复开发、孤岛运行,造成资源浪费。

(6) 安全生产和农村安全用电缺乏先进有效的控制手段。农网安全管理基础不牢固,人员设备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村电网改造不彻底,加之农村用电点多线长面广,设施安全可靠性较城网差距较大;农村电力资产维护界限不够明晰,属用户产权的用电设施安全可靠性不高,加大了企业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引发出一系列延伸服务带来的安全责任和服务责任;窃电、外力破坏和盗窃电力设施等违法案件屡禁不止,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威胁着电网安全。

(7) 农电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用电安全、质量、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农村用电服务的方便性、规范性都还有差距。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农电服务中的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农电电网的建议

1、 电网建设

(1) 研究适合于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农村经济和用电负荷发展特点,在电压等级组合、变电所布局、供电范围、变压器容量配置和网络接线等方面进行充分优化论证的农网建设方案。

(2) 研究适合农网负荷变化特点的主、配变容量选择和变压器负载率、主干线电流密度、供电半径的合理配置方案。

(3) 研究建立农网中低压配电网络指标评价体系。

(4) 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农村电网规划软件和管理系统。

(5) 推广应用农网10 kV及以下工程和35~110 kV(66 kV)变电所典型设计;推广应用10~110 kV(66 kV)组合式箱式变电所。(6) 推广使用变电所户外组合电器、小型化的一次电气设备;研究开发35kV以上电压等级和10 kV大容量调容变压器;推广使用S11型及以上的节能型变压器,积极推广应用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推广应用外露带电体绝缘化的配电变压器;积极推广使用配电变压器用新型熔断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推广应用复合绝缘材料制造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子。

(7) 制定集保护、控制、计量、无功补偿、防雷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配电柜选用标准。

2、 自动化建设

(1) 研究适合于农网特点的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功能完备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方案,特别是FTU模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积极开展农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应用试点,在城区、重要城镇、工业园区等区域努力实现配网自动化的馈线自动化(DA)功能,努力实施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配电网监控功能和就地控制功能,因地制宜扩展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

(2) 积极推广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图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等技术。

(3) 积极采用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

运行安全。

(4) 推广应用变电所遥视系统,有效解决变电所现场可视化及环境监控问题。

(5) 积极探索农村电网经济适用的通信技术,重点解决农村电网偏远变电所、配网自动化、低压集中抄表中的通信问题。在自动化系统推广公共通信网络的应用模式,完善公共通信网络在自动化系统应用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3、 信息化建设

(1)研究企业管理的数据信息流,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农网管理中的应用,制定农网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规范和实用化标准。

(3)积极应用国内外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做好农村电力信息安全工作。

总之,在变电站改造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危险因素的分析,制订严格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确保在改造期间变电站安全运行。

第四篇:变电站的噪声分析与治理方案

于香英,张惠敏,杜月桥

天津市电力公司技术中心(天津, 300022)

【摘要】通过对某市电网变电站噪声水平现状的监测,结合噪声特性和变电站的布局,对城区内的变电站环境噪声治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变电站;噪声;治理

The Analysis of Electricity Substation and Control YU Xiang-ying, ZHANG Hui-min, DU Yue-qiao The Technology Center of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Tianjin, 300022)

【Abstract】Based on monitoring the noise level from the Electricity Substation of one Grid Corporation, the analysis of its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layout of substations is described, accordingly the main measures for typical station is given.

【Key words】Electricity Substation;Noise;Control 引言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工业和居民用电量增长很快。特别是夏季的用电高峰期间,变电站的负荷率都很高,噪声很大。尤其是居民密集区的变电站的噪声引起的居民投诉颇多。且变电站噪声影响引起的纠纷、上告事件逐步增多,污染缴费也会逐步开展。所以,如何解决变电站的噪声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已经势在必行。

1. 电力变电站的噪声分析

某市电力公司输变电系统共分5个等级,500KV、220KV、110KV、35KV及10KV配变电站。变电站的类型多种多样,有露天站、室内站、半室内站。220KV 变电站深入市区,其中以35KV变电站及线路构成了城区供电的主网架。位于

一、二类地区的35KV变电站有78座。为加强变电站噪声的监督监测,天津市电力公司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公司现有的坐落于

一、二类地区的35KV及以上所有变电站进行夜间厂界环境噪声(变电站围墙外1米处)测试,并对110KV及以上所有变电站全部进行电磁环境监测。本次共测试176个变电站。从测试结果来看,所有监测的变压器本体噪声水平全都符合标准,但变压器本体噪声水平相差较大。一部分老变压器、封闭型的变压器,特别是强制风冷的风扇及电机噪音偏大;一部分变压器风扇及其电机噪声较大 。风冷变压器噪声值大多在70 dB (A)以上 ,最高达到 88 dB(A)。开风扇与不开风扇噪声水平相差约8分贝。另外,即使是国产的同一型号不同生产厂家的变压器噪声水平相差有6分贝。

由于以往对变压器噪声水平及变电站的隔声性能几乎没有明确要求,使目前几乎所有的老变电站的噪声水平不太理想。尤其位于城区内的

一、二类地区的变电站的厂界夜间噪声范围在45-70分贝之间。离设备区近的地方,噪声明显增大。变电站外的噪声值与变压器的距离和相对位臵有很大的关系,与变压器仅一墙之隔时,站外噪音声级就很高,且衰减很慢。

2. 噪声治理方案

2.1 噪声源

变电站一般有变压器、开关室、控制室等组成。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来源是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电磁噪声,远大于母线的电晕噪声。有的变电站还有冷却机产生的气流噪声和机械噪声。铁心硅钢片的磁致伸缩现象是产生变压器噪声的主要原因。机械噪声则是设备振动、冷却装臵引起的。冷却装臵包括冷却风扇、油泵等。当变压器加电投入运行时,变压器油泵也要投入运行。油泵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辐射噪声。当外界环境气温较高时,为了加强冷却效果,冷却风扇也要投入运行,同时产生振动,辐射噪声。

2.2 噪声特性

根据文献,电力变压器的噪声属于中低频噪声,对噪声值贡献最大的频率是250HZ和500HZ;风冷机械噪声属于中高频噪声,对噪声值贡献最大的频率为1KHZ和2KHZ。变压器的噪声是不稳定的,空载或运行功率低时,噪声水平相对较低,满负荷运行时一般噪声级水平较高。从噪声的控制角度看,噪声的频率越低,治理难度越大,因为低频噪声的波长长,随距离衰减率低,也不易被吸收。

2.3 噪声的传播途径

露天站的变压器噪声一般无构筑物阻挡,噪声对边界和居民的影响属于直线传播,衰减量小。衰减量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厂界的大小。室内站是变压器安装在变压器室内,变压器声音传至墙壁时发生反射,和直达声混合向外传播,声音相互叠加。室内变压器的噪声主要通过通风百叶窗对外传播,所以对门口方向的敏感点影响较大。通风百叶窗外1米处的噪声与室内相比有6-10分贝的衰减。半室内布臵是变压器在室外布臵,只是在变压器之间加一隔声墙,其他方向开放。这样,变压器之间干扰小,且封闭侧的噪声衰减程度大,开放侧无建筑物的阻挡,声波直线传播。

2.4 治理方案

噪声污染构成包括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个要素。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存在,才构成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的危害。因此,在任何一个要素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都能取得实际效果。变电站噪声治理主要从噪声源和传播途径两方面进行。降低变压器本身的噪声(噪声源)是最有效、最彻底的主动控制,但难度很大;所以现在的研究大都是被动控制,既在声源的传播途径上采取隔声、吸声、消声、隔振等技术降低变电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对噪声源的控制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根据监测结果,即使是同一电压、功率等级的变压器在运行中的噪声水平相差近10个分贝。所以应选择同一型号的低噪声水平的厂家的变压器。因为硅钢片的磁致伸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铁心片加工和装配工艺方法的不同,导致同一规格的硅钢片制造的水平会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对于不同厂家的变压器噪声水平应加强了解,加强监督变压器的制作过程和材料选择,为新变电站的设计和老变电站的改造提供技术依据。另外可以采用降低冷却装臵及风机的噪声手段。冷却装臵噪声大小不一,引起的变压器噪声的变化不等。一般相差在3-10分贝左右。所以冷却器的选择在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充分考虑噪声指标。应尽可能采用噪声水平相对交底的自冷式散热器替代风冷散热器或强迫油循环风冷却器。若配有风机时,应尽量选择低噪音风机,且应在风机的出入口处安装消音器。

针对检测结果和变电站的布局,下面重点介绍两种比较有效治理方法:

对于厂界稍微大一点的露天变电站的噪声治理,可以采用隔声屏技术。根据周围监测的环境噪声水平和敏感点的分布情况,采用相应形式的隔声屏,全封闭,半封闭、某一角度隔离等。然后检测噪声特性、水平和敏感点位臵以及需要散发的热量来计算隔声屏的形式、高度、长度、厚度、结构和材质。隔声屏通常能有效降低噪声水平为10-15分贝,较适用于中高频的噪声治理。也就是说如果噪声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冷却装臵及风机等,此方法比较有效,成本中等。

但由于城区内变电站距离周围居民住宅较近,尤其是居民区的中小变电站的厂界基本都比较小,最小的接近1米。加之变压器发出的低频噪声衰减的慢,采用隔声治理效果相对较差,环境噪声水平很难达到

一、二类地区的《天津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夜间标准45-50分贝。所以对变压器的外部消声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据了解目前还没有对低频噪声有高吸声系数的材料,所以吸声的降噪效果很有限。针对

一、二类地区的厂界区域较小的噪声不合格的变电站,建议应用一种新方法,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适用于频率低且频谱简单的噪声的治理。有源降噪技术以其体积小、成本低、 的有效低频降噪效果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声场的线形叠加原理:频率相同、同向传播的两列声波会在空间中产生相加或相消的干涉现象。当振幅相等时,对于初级声源而言,就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得到很大的声衰减。由于相位的补偿在低频时有较高的精度,所以该方法对降低低频噪声声强是比较有效的。 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如图 1所示:依据声音的传播原理,实时检测声波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传递给分析处理控制器,再由控制器控制按声场布臵的次级声源(扬声器)发出波长(或频率)和能量与噪声源(变压器)的波长相同、相位相反(相差180度)的声波来抵消初级声波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由误差信号调节器、传感器和电子控制装臵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控制器通过专门设计的声音和振动调节器产生数字信号。麦克风(误差信号调节器)位于扬声器的前方,其发出的信号em为为变压器传播的噪声水平及扬声器通过控制器信号发出的反相位的声波共同作用的结果信号。为抵消此信号em,控制器根据em值发出相应的信号um给扬声器.当控制效果理想时,em为零, 目的是尽可能达到有效降低下游的噪声水平。

总起来说,噪声控制的衰减水平取决于干扰的声波频率、扬声器的布臵方位、密度以及距离变压器的距离。该系统具有优良的低频屏蔽性能,在120 Hz下可降噪15~30dB,250 Hz下可降噪10~15dB,400~480Hz下可降噪6~8dB。控制系统的安装个数取决于是否全方位的还是某些敏感点的噪声治理。针对处于居民区的中小型变电站,可以考虑在某一敏感点(离居民楼最近的方向),安装控制器,进行噪声治理,成本相对经济。该系统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国外的大型变压器上,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安装如下图2。

3. 结束语

变电站的噪声治理应根据噪声特性、变电站类型及其所处位臵、噪声水平、周围敏感点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要从声源和传播途径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通过此次变电站环境噪声水平的监督监测,掌握了大量有效数据,对于以后新建变电站在规划选址、设备选型和布局等各个阶段设计提供技术依据。在解决大部分市区内的小厂界的变电站的噪声问题可以重点考虑隔声技术和有源噪声控制法。下一步可以重点拿一个典型站进行具体治理,跟踪监测。根据治理效果进行总结推广。

参考文献

⑴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⑵GB 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⑶关宏,王庭拂,等.10KV和35KV变配电站的噪声影响和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5:38-43. ⑷陈秋,李振海.变电站噪声防治与方案研究.电力环境保护2006,22(3),46-51. ⑸虞兴邦,姜在秀,韩海.变压器的噪声机器降低.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10:35-38. ⑹P. Micheau, E. Leboucher, A. Berry.Implementation of decentralized active control of power transformer noise. 1er Forum Européen sur les matériaux et dispositifs insonorisants, CETIM, Senlis, juillet 2001.

第五篇:变电站运行值班员案例分析

7月31日15时14分,220kV×× I线6

18、×× Ⅱ线616型号为EPAC3000的距离保护Z5动作出口跳闸。当时,保护检修人员在进行××变220kV故障录波屏改造工作,7月30日完成了电流回路的过渡工作,7月31日进行屏顶小母线过渡,用二次线对小母线进行跨接过渡之后,工作负责人没有复核故障录波屏Ⅱ(50P)屏顶小母线下引电缆Z-120(50P故障录波屏Ⅱ一66P 220kV、110kV母线充电保护屏)的具体回路,开始拆除屏顶小母线,在拆除“-KM”小母线后,监护人员发现保护装置发PT断线信号,同时,×× I线618EPAC3000保护、×× Ⅱ线616EPAC3000保护动作跳闸,现场作业人员立即停止工作,并开始查找原因。调取跳闸报文显示Ua、Ub、Uc(PT二次电压)都为零。在确保一次设备无故障后,16时28分恢复×× I线送电,17时21分恢复××Ⅱ线送电。

暴露问题:

(1)EPAC3000保护装置存在重大隐患:在三相失压时,不能向国产微机保护一样,闭锁保护装置,防止保护误动,其距离Z5段定义为退出,但实际不能通过软压板、控制字等手段可靠退出。若是存在电压小母线快分开关跳闸、隔离开关辅助接点接触不到位、电压切换重动继电器用直流小母线快分开关跳闸等任一因素发生,均会导致线路跳闸。

(2)回路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隐患,××变电压切换回路的设计都放在辅助继电器屏上,通过重动继电器进行各间隔电压回路的分配,且无自保持功能,只要直流消失,各间隔电压回路将消失,将导致误动保护的概率增大。

(3)现场作业人员对回路不熟悉,前期勘察不仔细,导致危险点分析不到位,未采取完善的控制措施。

防止对策:

(1)制订整改方案立即对×× I线、×× Ⅱ线配置的EPAC3000距离保护装置进行整改,彻底消除三相电压回路同时失压后保护装置误动的隐患。

(2)改进和完善电压切换回路,防止电压切换回路的直流消失时引起保护装置交流电压消失,导致保护误动。

(3)规范管理,做好前期勘察工作,进一步完善作业指导书编写,确保危险点分析、事故预想和控制措施考虑充分,符合现场实际,实行到位。

6月27日晚,雷雨大风天气,22时51分,330kV×× I线发生C相瞬时性接地故障,同期××变1号、2号主变压器CST-141B微机差动保护动作,高压侧3

310、3320、3321开关未跳闸,致使110kVI、II段母线失压,造成由××供电的6座110kV变电站失压,甩负荷78MW。28日0时53分,所有失电110kV变电站恢复供电。

330kV×变电站由于盐涨影响,新建330kV××变电站替代330kV×变电站,一期工程建设330kV部分,两台主变压器和110kV设备暂时留在×变电站。××通过两条新建330kV联络线带×变两台主变压器和110kV及35kV系统运行。

×主变压器两套差动保护采用北京四方公司的CST-141B和CST-143B微机差动保护装置(2000年前产品)。在×变电站没有改造以前,330kV是3/2接线,1号、2号主变压器差动保护按3卷4侧模式整定,投运后运行一直正常。2007年4—5月份×主变压器高压侧设备在××变电站新建后,为满足主变压器保护和测控要求,在1号、2号主变压器高压侧(×变电站内)各加装了1组TA,根据四方公司提供的CST-141B及CST-143B装置技术说明书要求,主变压器保护整定由三卷四侧模式调整为三卷三侧模式。改造后的CST-141B主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不能适应三卷三侧模式,出现了整定模式与内部逻辑判断不一致问题,致使CST-141B主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误动作;同时许继厂生产的WGQ-871远跳装置存在100ms的固有延时,不符合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快速动作跳闸要求,致使3

310、3320、3321开关未能跳闸,造成事故扩大。

暴露问题:

(1)继电保护工作人员过分依赖厂家,对厂家的产品和说明书没有主动提出疑问。

(2)施工单位的高压试验人员在5月29日对3312开关气体压力继电器进行缺陷处理时不彻底,且未向运行人员说明情况,致使3312开关气体压力降低闭锁重合闸的缺陷一直存在到事故前。

(3)运行单位对××330kV开关气体继电器存在的缺陷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对施工单位的缺陷处理结果没有深究,使缺陷未能得到及时消除。

(4)3311开关操作箱三跳和永跳继电器动作功率偏低,不满足十八项反措的要求,抗直流干扰能力低,易误动。

防止对策:

(1)在引进新保护装置时,对保护人员提前进行培训,以利于定值计算和验收工作的有效开展。

(2)施工企业要明确规定在施工调试阶段发现的任何问题都要通过正常渠道反馈意见,防止一线员工自作主张。

(3)由生产部牵头组织技术人员对综自站后台机的信息进行分类,提交综自厂家实施。

(4)新变电站验收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按照验收规范结合国网公司制定的十八项反措计划,编制验收大纲,便于及时发现基建过程中存在的隐性问题。

(5)送变工程公司立即对××变电站的330kV开关气体继电器压力接点进行检查,如确定气体继电器存在缺陷,应尽快联系厂家进行更换。

××供电局10kV开闭所因误调度,造成带地线合闸刀的恶性误操作事故

专业:

调度运行

出处:

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第四册 调度专业 创建单位: 国家电网公司

10kV××开闭所事故前运行方式:10kV 601号运行(开闭所主供电源),10kV I段母线运行,611号、614号运行、612号开关停用;lOkV 612线路侧挂地线1组,6121号闸刀在分位,110kV ××变电站10kV ××线带612线负荷。

3月21日,××供电局调通中心调度室值班员××依据设备检修申请票(2005-03-137),于9时36分下令在10kV××开闭所10kV612号开关出线电缆侧挂地线1组,许可612号开关柜自动化改造工作可以进行。中午时分当值副班××在准备(2005-03-137)的复电票时,由于对应恢复的方式不明确,打电话询问方式专责过程中,方式专责××明确答复了恢复方式,同时又交代了当天需要进行方式倒换的其他10kV线路。导致当值副班××理解发生歧义,在填写倒换10kV线路典型运行方式的调度指令票时,错误将尚处于检修的1OkV612线填写进操作任务,当值正班××审核也未发现错误,15时20分调度下令配网操作队合上612线1号杆闸刀,造成带地线合闸的恶性误操作事故。110kV××变电站10kV 628号开关保护动作跳闸,15时54分调度下令拉开612线1号杆闸刀,10kV628号开关送电正常。

暴露问题:

(1)当值调度员严重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调规》,未严格审查检修工作票内容,工作中失去监护。

(2)调度员安全意识淡薄,思想认识错误。

(3)调度体系管理混乱,方式专责对方式票批注不严谨。

(4)配网中心管理不到位,导致配网线路倒闸操作与具有变电性质的开闭所倒闸操作之间脱节,操作未统一协调、安排。

防止对策:

(1)3月28日前组织调通中心全体职工学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调规》。供电局全面停产整顿学习,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3月22日开始由调通中心方式专责下达给调度室的任务必须以书面的形式通知。

(3)强化配网管理的指导原则,优化配网管理流程,完成对配网操作队与调度联系管理制度的修订。3月28日开始,严格执行配网操作队由一人接受调度命令的规定。

XX公司220kV变电站运行人员事故处理时,带负荷拉刀闸,

导致人身灼伤事故

事故类型: 触电 编号: 72

故类型:

专业:

变电

出处:

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第四册 调度专业 创建单位: 国家电网公司

误操

1.事故前变电站运行方式:1号、2号主变压器运行,220kVIM接25A、251运行,220kVⅡM接25B、作 252运行,25M开关为母联运行,旁路母线冷备用;110kVIM接15A、1

53、1

55、1

57、159运行、ⅡM接15B、1

52、1

56、158运行,15M为母联运行,151接ⅡM热备用;95A带10kVIM各馈线运行;95B带10kVⅡM各馈线运行(906接于该段母线运行);900开关为热备用,1号、2号站用变压器分列运行。

2月24日12时34分47秒,220kV××变电站10kV 906(接于10kVⅡ段母线)线路故障,906线路保护过流Ⅱ段、过流Ⅲ段动作,开关拒动。12时34分49秒××变电站2号主变压器10kV侧电抗器过流保护动作跳2号主变压器三侧断路器,5秒钟后(12时34分54秒)10kV母分备自投动作合900断路器成功(现场检查906线路上跌落物烧熔,故障消失)。1号、2号站用变发生缺相故障。

值班长洪××指挥全站人员处理事故,站长陈××作为操作监护人与副值班工刘××处理906开关柜故障。洪××、陈××先检查后台监控机显示器:906开关在合位,显示线路无电流。12时44分在监控台上遥控操作断906开关不成功,陈××和刘××到开关

室现场操作“电动紧急分闸按钮”后,现场开关位置指示仍处于合闸位置;12时50分回到主控室汇报,陈××再次检查监控机显示该开关仍在合位,显示线路无电流;值班长洪××派操作人员去隔离故障间隔,陈××、刘××带上“手动紧急分闸按钮”专用操作工具准备出发时,变电部主任吴××赶到现场,三人一同进入开关室。13时10分操作人员用专用工具操作“手动紧急分闸按钮”,开关跳闸,906开关位置指示处于分闸位置,13时18分由刘××操作断9062隔离开关时,发生弧光短路,电弧将操作人刘××、监护人陈××及变电部主任吴××灼伤。经××市第一医院诊断,吴××烧伤面积72%(其中Ⅲ度44%);刘××烧伤面积65%(其中Ⅲ度33%);陈××烧伤面积Ⅱ度10%。

事故后现场检查发现:906开关分闸线圈烧坏,操作机构A、B相拐臂与绝缘拉杆连接处松脱,906开关C相主触头已断开,A、B相仍在接通状态。综自系统逆变电源由于受故障冲击,综自设备瞬时失去交流电源,监控后台机通信中断,监控后台机上不能实时刷新900开关备自投动作后的数据。

暴露问题:

(1)906断路器在线路故障时拒动是造成2号主变压器三侧越级跳闸的直接原因。

(2)906断路器操动机构的A、B两相拐臂与绝缘拉杆连接松脱造成A、B两相虚分,在断开9062刀闸时产生弧光短路;由于906柜压力释放通道设计不合理,下柜前门强度不足,弧光短路时被电弧气浪冲开,造成现场人员被电弧灼伤。开关柜的上述问题是人员被电弧灼伤的直接原因。

(3)综自系统受故障冲击后运行异常,不能准确指示线路电流,给运行人员判断造成假象,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4)运行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危险点分析不够,运行技术不过硬,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对已呈缺陷状态的设备的处理未能采取更谨慎的处理方式。

(5)该开关设备最近一次在2002年4月7日小修各项目合格,虽然没有超周期检修,但未能确保检修周期内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防止对策:

(1)对同类型开关开展专项普查,立即停用与故障开关同型号、同产家的开关。

(2)对与故障开关同型号、同产家的开关已运行5年以上的,安排厂家协助大修改造,确保断路器可靠分合闸,确保防爆能力符合要求。

(3)检查所有类似故障开关柜的防爆措施,确保在柜内发生短路产生电弧时,能把气流从柜体背面或顶部排出,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对达不到要求的,请厂家结合检修整改。

(4)检查各类运行中的中置柜正面柜门是否关牢,其门上观察窗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的立即整改。

(5)高压开关设备的选型必须选用通过内部燃弧试验的产品。

(6)检查综自系统的逆变装置电源,确保逆变装置优先采用站内直流系统电源,站用交流输入作为备用,避免事故发生时交流电源异常对逆变装置及综自设备的冲击,进而导致死机、瘫痪等故障的发生。

(7)运行人员在操作过程特别是故障处理前都应认真做好危险点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8)结合“爱心活动”、“平安工程”,加强生产人员危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及业务培训。

编××局配电事故抢修班在抢修工作中,误碰带电设备,发

号:

生触电事故

75

专业:

配电

出处:

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第四册 调度专业 创建单位: 国家电网公司

7月1日9时20分,××局配电事故抢修班接到××市×学校的报修电话:该校生活用10kV配电变压器跌落保险三相均脱落。9时30分左右,抢修班人员张×、崔×到达现场,经初步检查发现,变压器高压桩头有放电痕迹,地面上有被电弧烧死的老鼠一只,判断为老鼠引起的高压三相短路。经卸下熔断器、更换熔丝后,重新装设熔断器欲恢复供电,张×先将C相熔断器用令克棒挂上后,在挂A相熔断器时,因设备锈蚀等原因,熔断器A相未能用令克棒挂上,张×即爬上变压器支架,欲直接用手装设熔断器,此时因C相熔断器未取下,张×在攀爬过程中,左手抓握变压器A相高压桩头时,触电从变压器支架上跌落地面,左手、腹部、双膝关节处被电击伤。

暴露问题:

(1)严重习惯性违章。

(2)抢修人员在工作时对工作地点的不安全点认识不清。

(3)思想麻痹,工作中未监护到位。

(4)安全基础不够牢固,安全管理中有漏洞;反事故不够牢固。

防止对策:

(1)更换××变520开关TA变比和2号主变中压侧套管TA变比,从600/5提高至1200/5。

(2)调整××变2号主变差速断的定值至7倍。

(3)完善110kV其他变电站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4)××变改为双主变并列运行。

事故类型: 触电、高处坠落 编号: 76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因遗漏工作申请,发生恶性误调度

事故

专业:

调度运行

出处:

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第四册 调度专业 创建单位: 国家电网公司

事故类型: 误操作 编号: 74

由于××工业新区新建两条公路,要求220kV2248线相应进行拆旧建新的工程(工程总计新建25基铁塔及相应线路)。5月31日起为满足公路施工要求,2248线路停电。在2248线路停电期间,××电厂突然针对2248线路 厂内部分设备提出了工作申请,并经网调批准同意。

6月3日网调调度员仅根据××电厂的工作申请单,对2248线进行了复役操作拟票,遗漏了2248线路施工的工作申请单。有关调度员在审核2248复役操作票时,也未经仔细核对和检查,即将操作票内容分别预发给××电厂和220kV××变电站。

下午15时30分××电厂汇报2248线工作结束,具备复役条件。调度员还是未能仔细进行核对和检查,且疏忽了调度模拟屏上2248线路“有人工作”的警示标志。在2248线路热备用后,17时03分发令合2248线路××侧开关,导致2248线路××侧开关带线路工作接地线合闸,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暴露问题:

(1)调度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

(2)调度人员按照线路停服役管理规定,未认真工作申请停服役申请单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调度人员思想麻痹,送电前未认真审核现场所有工作已结束。

防止对策:

(1)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个人安全意识意识和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学习调度工作申请票相关规定。

8月18日上午6时27分,××供电所1OkV152线因雷击造成单相接地,×局县调通知××供电所安排人员事故巡线。该所安全员方××安排两组人员巡线:一组由王×(死者)负责带领2名职工、2名民工到1OkV152线富石支线巡线;另一组由宋××负责到1OkV152线主线上巡线。王×小组巡线至富石支线××电站(并网小水电)时,根据线路故障情况判断认为故障点可能在富石支线××电站变压器上,打算对该变压器进行绝缘测试。9时30分左右,王×进入该落地变压器的院子内,2名职工和2名民工跟随其后10余米处。随后,王×在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验电笔、操作棒和接地线放在现场的汽车上),就去拆变压器的高压端子,造成触电。其他人员听到王×喊了一声:“有电”,立即赶到院内时,发现王×已倒在地上,失去知觉。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对王×就地进行急救,并迅速派人到当地乡卫生所请来医生共同施救,同时马上电告县局领导。县局领导接到电话后马上派出两艘摩托艇和县医院医生一起赶赴出事地。王×在两位医生的护送下,于12时左右被送到县第一医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王×于2005年8月18日下午14时30分左右死亡。

暴露问题:

(1)巡线工作小组负责人王×的安全意识极为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执行《安规》中明确的“事故巡线应始终认为线路带电”的规定,在事故巡线中未将事故线路视为带电。

(2)现场工作人员违章作业严重,首先现场无票工作,其次未等工作人员到齐并进行“二交一查”后即盲目开始工作,更为严重的是在现场作业竟未采取“停电、验电、挂接地线”等安全技术措施。

(3)用户设备管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放置落地式变压器的院子没有防止人员随意进入的永久性固定大门,安全措施不完善。用户电工在现场未严格执行工作许可制度,未制止王×违章作业。

(4)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对于用户产权的设备运行维护权限概念不强。由用户设备缺陷引起电力部门管辖设备运行异常时,应督促用户自行处理或受委托后进行处理。在没有得到用户委托前,电力部门不得擅自对用户设备进行任何工作。

防止对策:

(1)开展安全整顿,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提高安全意识,深入排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2)增强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坚决与习惯性违章作斗争,加大对安全违章的考核惩处力度,杜绝无票、无人监护工作,停电工作规范停电、验电、挂接地线等技术措施,配足安全工器具,正确规范使用安全工器具。

(3)重视安全教育培训,结合供电所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规程制度培训。

7月底,××开发有限公司李××到×电力局×供电营业所申请办理×镇×村板栗冰库用电,×供电营业所受理申请后,由该所职工柳×(兼局设计室成员)进行项目设计,柳×于8月6日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和预算,且通知用户前来签订设计合同(合同至今尚未签订,设计资料也未交付)。8月11日,用户李×在供电营业所兰×带领下到×电力有限公司×分公司要求尽快进行工程建设,并交了2.5万元工程预付款给×分公司(未签订施工合同),×分公司同意先发部分施工材料。×供电营业所在既未拿到设计资料和×分公司的委托施工协议、施工联系单,也未编制施工方案和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情况下组织进行了工程施工。

8月21日开始,由×供电营业所电管员兰×(工作负责人)、黄×、谢×、高×、专职电工厉×、许×、刘×及民工李×、刘×、吴×组成的施工队伍对该工程进行施工,8月23日在6号杆洞开挖深度严重不够(实际埋深65cm,要求埋深170cm)的情况下未向供电营业所汇报而擅自立了杆(10m拔梢杆)。9月9日上午完成8~10号(终端杆)耐张段放、紧线工作,下午14时10分开始进行5~8号耐张段放、紧线工作,具体分工是厉×(死者)负责6号杆、刘×负责7号杆的护线定位绑扎工作,高×和3个民工负责放拉线,谢×负责5号杆耐张挂头工作,黄×负责8号杆紧线工作。当放完5~8号耐张段的第一根导线(截面35mm2)尚未开始紧线时,15时左右,6号杆因埋深严重不足发生倒杆,正在杆上的厉×随杆向公路侧(面向大号侧右边)倒下,扒在已倒的6号杆上。事故发生后,现场施工人员随即赶到,将厉×的保险带与副带解下,将伤者抬至公路旁;一边拦下公路段的车,将伤者于15时35分送至××县人民医院,医院立即组织抢救。因伤者心血管破裂内出血过多,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无效后,于18时10分死亡。

暴露问题:

(1)6号杆倒杆直接原因是杆子埋深仅65cm,严重不足引起(而且表面覆土松软)。在调查过程中,施工人员均表示知道规范、规定要求,明知实际埋深远少于规定要求,仍然强行立杆、登杆,反映了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极其淡薄,并埋下了事故祸根。

(2)工作负责人兰×,在明知杆坑埋深不够情况下,强行立杆,立杆后又未对杆子进行加固补强处理。严重违章指挥,是导致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死者厉×安全意识极其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明知杆子埋深严重不足,未提出异议和拒绝作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4)×公司、×分公司管理意识不到位。供电所作为×分公司承担具体施工的队伍,没有任务单,人员借用手续未办理。在这样混乱的管理模式下,供电所人员混岗,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5)严重违反施工作业票制度和现场勘测制度。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1张立杆和1张紧线施工作业票。

(6)×供电营业所柳×在明知道水泥杆埋深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签发施工作业票,未履行自身安全职责。

(7)×供电营业所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对现场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质量把关。

(8)工程的组织流程严重不规范。从工程的申请办理—项目设计—工程的接收—任务的安排等环节的相关合同、协议没有签订,图纸没有交付。

(9)工程的安全技术保证体系没落实。施工方案没有编制,安全技术交底没有进行。在不具备施工条件下进行施工。

防止对策:

(1)必须全面、认真、细致地对“9.9”倒杆人身死亡事故进行分析、讨论,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要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反事故斗争”、“基建安全月”以及×市电力系统的“反人身伤害专项活动”,按照××电业局《关于规范供电所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认真查找本单位存在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立即组织整改,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特别对在建和运行中的杆塔基础、拉线埋深进行全面检查、整改,确保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2)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对危险因素的辨析力。重新组织一次全员《安规》和岗位技能考试,对考试不合格者要补考、重考,直至合格。特别是要加强对电管员、专职电工的安全、技术业务培训,在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文化低,吸收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差,切实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和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才能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对不具备作业人员基本条件的坚决予以辞退。供电所应加强对下属电工的管理,真正将其纳入统一的安全管理范畴。

(3)加强安全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规定。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认真落实现场勘测制度和现场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加大现场安全稽查与考核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章行为,以“三铁”手段反“三违”,确保施工现场作业安全。

加快推进现场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以规范和标准来约束员工的行为,确保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4)××局、××局要彻底梳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关系,制定清晰的安全工作职责,对当前供电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承担两种工作任务的模式必须重新慎重思考并作出彻底的调整。

(5)进一步规范工程的运转程序,对不合格的运转程序,立即组织整改、规范。根据《安规》对原有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改完善。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和《安全生产职责规范》来修订完善本单位的《安全生产 工作奖惩规定实施细则》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6)各单位要立即将本通报传达到每个职工,结合本单位、班组实际,查自身情况,认真组织分析讨论,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避免职工再次受到伤害。单位领导应在各自管理范围深入推进反事故斗争活动,发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采取扎实有效的事故防范措施确保各类现场职工的生命安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办公楼装修施工合同下一篇:变电站设备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