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与路径选择研究

2022-12-31

一、引言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 师资力量方面也相对不足, 此外, 还存在思政教育建设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心态、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认知、文化认同以及就业问题等等方面存在教育力度不够的教育现象, 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阻碍。另外,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问题, 还关系着国家认同感与民族团结的问题, 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的特殊性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沉淀已然发展为56个民族, 其中多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化, 其中包括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服饰特点、饮食特点、社会认知、思想观念等等。这种民族差异化来源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中也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 作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他们的民族差异化特点, 尊重他们的民族文化及风俗, 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变化情况, 与他们多进行思想方面的沟通, 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指引他们相对正确的价值取向。此外,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民族众多, 多民族文化上的融合与冲突、思想观念上的抵触和碰撞、社会认知上的差异与矛盾、心理特征上的变化和发展以及饮食习惯上的差异化等, 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的工作开展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另外该地区的高校学生还十分重视毕业后的就业机会的公平、薪资待遇的公平等问题。因此, 该地区思政教育的特殊性也是其它非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所没有的性质特点[1]。

三、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忽视学生民族情结问题, 发表不当评价和言论

民族情结是世界所有民族人员所共同拥有的情怀和情感, 它是人之常情, 也是一种根系文化。在远古时代, 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以部落群居的方式而存在, 部落群居的生活方式衍生出了父系氏族文化和母系氏族文化, 之后再通过经年累月的发展, 渐渐地, 多数游牧部落开始向农耕文化转变, 从而形成形形色色的民族及其文化。虽然从整体方向上我们都隶属于炎黄子孙, 但是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充分尊重这种民族之间存在的差异化。在日常的高校生活中, 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有比较重的民族情结, 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也颇感自豪, 无论是服装习惯还是饮食习惯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然而部分高校思政教师, 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忽视少数民族学生拥有浓厚的民族情结问题, 以致于在与学生交流思想的时候对其民族文化、风俗习惯、饮食特点、服装特征等方面进行不当的评价和议论, 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同时忽略了学生的直接感受, 以致于学生产生抵触愤怒的情绪, 甚至可能引发民族矛盾, 从而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民族团结。

(二) 高校学生思想认识不足, 个别学生存在错误的思想观念

现今,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中, 个别学生还存在着相对偏激的思想观念, 他们在社会认知上存在着相对错误的观点, 以致于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人或事都抱有非常浓厚的个人成见, 对于和谐人际关系方面也相对意识淡薄, 对于学习态度也是极不端正, 最终导致个人的思想品德出现问题。而学生偏激的思想观念多数来自于思想认识不足以及个人学识涵养不够, 毕竟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生长于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区域,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以致于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偏低、社会经验不足、社会认知水平偏低、发展意识薄弱等, 极个别学生还会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 从而发展为问题青年, 这对高校的思政教育而言是一种极为不利的教育现状。

(三) 学生个性化性格特征过于明显, 部分学生忽视和谐的人际关系

由于民族地区的差异、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差异, 民族高校的学生个性化性格特征相对明显。学生富有个性不是什么坏事, 然而这种个人秉性如果过于突出明显, 并将其带入到学习中和人际交往中, 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不仅会使学生个人无法专心的学习, 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与生活。此外, 过于个性化的表现会影响个人良好性格的形成, 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思想的错误行径,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人文精神是不相符的, 有的还会引发社会的不和谐。

此外, 相对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的教育与学习离不开和谐的教育环境与和谐人际关系, 包括师生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然而部分高校学生因为个性化性格特征过于明显, 以致于出现不合群的行为, 还经常将教师视作是监督自己的人, 从而无法与教师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反之, 部分高校的思政教师忽略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致于错失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思想的机会, 最终无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同时也实现不了高效的思政教育效果。

(四)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学生缺失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 以致于教育资源和条件相对缺乏、师资力量偏小、教育基础设施不足、文化氛围不浓, 从而导致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落后、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学习能力偏低等。此外, 经济发展落后的社会氛围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经济意识和现实思考, 个别学生缺失职业生涯规划, 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心态不端正以及学习目标不明确, 从而使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 最终完成不了个人学业。此外, 学习上的被动和阻碍以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还会引发学生人生观念上的转变, 从而走向消极的不利局面。消极的人生观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尤其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然而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上, 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上所关注的力度相对偏小, 以致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困难重重[2]。

三、研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一) 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差异, 鼓励学生课堂演说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中, 存在着较多的少数民族学生,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自民族的文化和性格特点以及风俗习惯。校园文化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 也是一种多元化的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地方, 既容许个性化的文化存在, 也容许综合性的文化存在。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文化差异性, 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以及行为习惯, 赞扬拥有深厚的民族情结的少数民族学生, 鼓励他们到课堂讲台上去进行各自的民族文化风俗、行为习惯、风土人情、饮食特点、服饰特征、艺术作品、风景名胜等方面演说, 以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演讲胆量,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师资力量的偏小等等从而导致文化基础相对不高, 以致于引发个别学生在对待各种人事时会产生相对错误的思想观念, 从而导致学生错误的分析判断以及发生错误的社会行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源泉。学校培育人才说到底还是服务于社会, 如果学生的认知能力低下, 则会大大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行为和社会行为,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整个的人生。另外, 认知能力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分析判断能力, 学生面对整个复杂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难免会经不住各种诱惑从而发生思想上的偏差, 以致于发生错误的行为。然而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能够十分冷静的分析判断事件的内在性质与后果, 从而有效的避免错误行为的发生, 最终步入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的轨道。因此我们的高校思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应充分重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而切实有效的改变学生偏激的思想观念[3], 同时还可以以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为依据, 有针对性地为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积极开展心理问题排查和干预, 帮助这些学生正确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危机, 防止一些大学生由于没有正确引导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二) 结合社会案例教育, 构建和谐同学关系网

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受民族文化和地方风俗以及环境熏染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相对明显的个性化性格特征, 这种过于明显的个性化性格特征如果把它带到学校的学习中以及日常生活中, 都是十分不利的。个性化的性格特征由于锋芒毕露比较容易引起或多或少的误会和矛盾, 从而给学生自己带来学习与生活上的烦恼, 从而影响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涯, 甚至是未来的生活。因此, 我们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思政教育时应当充分结合社会案例来解说这种个性化性格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讲究贴近社会生活, 分析人物故事, 详尽故事情节, 探析人物性格, 点出故事结果, 从而总结经验教训, 用相对深刻的经验教训纠正学生的思想观念, 以消除过于明显的个性化性格特征, 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学校这一个大家庭中。此外, 思政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设备, 构建相对和谐的班级同学QQ群、微信群或者其它社交网络软件的同学群, 以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文化交流和融洽关系等, 对于思想状况出现偏差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对其进行相对正确的引导和纠正, 从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思政觉悟能力。

(三) 帮助学生创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促进积极心态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因为地域经济的落后而导致地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落后, 而教育的落后通常会引发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外在条件的落后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思想观念的落后,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隐患, 要通过努力, 改变这种不良的教育现状, 思政教师的教学离不开合理化的教学计划, 优秀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合理化的学习计划, 而一个能坚持不懈的走好人生未来之路的优秀学生则离不开合理化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一种前瞻性的计划, 还是一种对未来人生之路的展望, 这种展望是一种相对理想化的模拟设置, 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 还能间接的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从而使学生能够持之以恒的学习以及面对学习上的任何困难。因此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用不容忽视, 而高效思政教师更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思想状况、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制定出合理化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并且监督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和落实, 纠正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和问题, 从而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 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政觉悟能力和思政教学的教学效果[4]。

四、结语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仍保持着相对高速的势头, 而国家对于繁荣与稳定问题也作出了多年的努力, 其中包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与发展。面对多元化的民族生源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风俗的高等院校, 思政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多元化背后的民族差异化表现, 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风土人情、服装饮食等差异化内容, 并进行合理的评价与赞扬, 以形成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 从而建立相对融洽的师生关系, 最终形成相对和谐的教育环境, 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思政觉悟能力和思政教育的教育效果。

摘要: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人员与汉民族人士存在着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差异、饮食差异等等, 因此充分尊重他们的文化风俗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本文旨在关怀少数民族地区人员的身心健康发展, 以研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的特殊性与路径选择, 并提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少数民族,路径

参考文献

[1] 黄鹤, 路日亮.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18 (10) :200-203.

[2] 黄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2) :88-93.

[3] 马青, 张文博.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基于SWOT分析视角[J].传承, 2015 (10) :61-63.

[4] 迪丽娜尔·阿不力孜.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效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6) :172-173+17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极简主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基于Kingview组态软件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