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论文

2022-04-2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当代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正发挥着明显的主导作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渗透和包围着,人和环境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此种情况下,以人与环境为核心的校园景观设计,从内容和方法上必须根据现代人们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索新的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论文 篇1: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

摘要:校园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区域。校园特色文化景观所具有的载体功能,正是校园特色文化的充分表现。通过其整体风貌、空间环境、建筑风格、人文特色等形式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文化景观,是校园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校园;文化景观;景观特征;设计手法

1 校园文化与文化景观

1.1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发展历史中积累出的具有抽象意义的活动模式,无论是其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最终都是通过实体环境反馈给人们的,而校园空间作为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构成,其所具有的功能,将直接形象的反映校园本身的物质文化,并通过空间设计手法,将其精神文化在空间内有所体现。

1.2 文化景观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校园文化就是从建校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精神理念、行为习惯、特色传统、代表人物,以及校园内师生整体呈现出的活动模式。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积累沉淀下来的,被师生们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每所学校的学风校风、宣扬的思想观念,及其师生体现出的普遍精神风貌与信仰追求,都是学校精神文化本质所在。

2 校园文化景观的特征

2.1 象征性

景观要素在整个景观设计中,常常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尤其在中国,民族“文化符号”最常表现在古代建筑的装饰上, 装饰的作用除了为建筑进行艺术加工,以协调建筑性格和美感外,还有意象特征,充分运用我国传统的象征、寓意和祈望手法,将民族的哲理、伦理思想和审美意识结合起来,用形声或形意的方式来表达[1]。

2.2 教育性

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来自书本和课堂,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校园环境本身也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3 独特性

每所大学的发展历程、教学模式、地理位置、学科特色等都不尽相同,一所大学经历时间的积淀,所形成的学校特点也是这所大学独一无二的文化特点,而校园文化景观,同样应体现这种独特性。好的文化景观,理应鲜明地体现一所大学的特色,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则应当成为一所大学的标志。如武汉大学的樱花,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博雅塔。景观与大学相互衬托。

2.4 历史性

每一所大学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知名人士、逸闻趣事以及与校园有关的历史事件,校园景观很大一部分是為纪念某些人物或某些事件而设计建设的。这些纪念设施明确地记录下学校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给后来学子清晰的记忆线索,并引发师生对学校更深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2.5 参与性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内的一切景观、建筑等都是为学生的行为活动所提供的。可使用的功能性景观,以及能让学生参与景观模式其中的景观,都会让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这体现了景观自身应有的价值。如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内的稻田景观,春种秋收的季节,学校会组织学生亲力亲为,参与到播种与收获的劳动中,体会劳作的快乐,也是一种与大自然接触的心灵教育,这都是景观参与性的体现。

3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3.1 建筑风格的统一

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当前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对于校园景观设计来说,同样如此,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不能只片面考虑单一因素,应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建筑设计因素,才能真正达到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才能令整个校园的景观有完整性[2]。

3.2 图腾符号的创立

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在学校迁到新校区时,设计者将具有老校鲜明符号标志性的校门保留,在新校区的正门以雕塑的手法,设计出了老校门景观,这让原本只存在使用功能的门柱成为该校具有鲜明特色与历史意义的标志性景观,进而形成图腾符号,体现在建筑学院的院徽上。

4 结语

当今世界是一个国际化与全球化的世界,在这种大背景下,使得教育在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实现与突破上显得弥足珍贵。从微观上来看,景观的优秀表达,将增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丰富性与多样性的景观环境之中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心灵体验,这些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都有着良好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唐凤鸣.湘南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价值[J].美术学报,2006,(02).

[2]科纳[美].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丁俊.中学校园景观规划中关于观念与方法的探析[J].山西建筑,2006.

作者简介:孟妍,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刘纾,硕士,景观设计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

作者: 孟妍 刘纾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论文 篇2:

从环境心理想到的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摘 要: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当代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正发挥着明显的主导作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渗透和包围着,人和环境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此种情况下,以人与环境为核心的校园景观设计,从内容和方法上必须根据现代人们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索新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环境心理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理念

一、信息社会的环境心理特征

从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势上看,信息社会的环境应包含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拥有高新技术能够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才,这类人才具有推动社会的发展并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二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的不断普及,促使着社会社会环境正逐渐向高度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虚拟化的人造环境发展;三是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距离远近已经不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障碍。网络电话、微信视频、手机等的出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次数和效率。四是由于各種环境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发达的通讯设备以更快捷的速度给人们提供着各种刺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个人空间、人际距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环境心理的角度上看,一个社会时代的环境因素对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个时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在农业时代,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往往表现为比较保守、做事效率低下、比较悠闲散漫的特征;而在工业时代,人的行为往往表现为生活工作节奏比较快、工作效率比较高,思想比较开放等特征;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行为表现出效率更高更快、信息共享、生活工作节奏更快、思想更加开放等特征。因而,人们在心理情绪上常常表现出焦虑和恐惧,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被剥夺了。因此,环境景观设计就应当把减少人的疲劳和压力,最大限度地寻回人们的心理“诗意”和“个人空间”加以考虑,为信息社会的环境设计增添更多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景观。从高等院校的人群来看,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特点,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社会活动的参与的愿望以及个体在集体中的存在感与归属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空间,通过对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感情和提高集体精神。教师对环境同样存在需求,主要体现在课间与课后休息时间上的需求;校园内与学生和其他同事的交流需求;以及教师自我进修与培训的需求。在学校校园里面可以设置可提供休息和交流的空间,比如在学校楼道设置长椅或者休息交流室等。

二、信息社会环境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念

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校园景观要具备两种属性,第一种属性是自然属性,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形态内具有一定的可感觉因素,是较为独立的并易于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第二种属性是社会属性,这些景物必须拥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观赏作用以及改善环境和使用的功能,可以通过景观的内涵,将人们的心理反应,比如通过一定事物促使人联想起来的意境,能够使人产生一定的景观效应。所以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一些人文因素和特色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原则。高校在办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往往会积淀一定的校园文化,要用景观的作用将这些文化表达出来,保持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使校园环境形成整体的美感。二是特色性原则。就是高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成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放入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校园景观呈现出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的气质。三是朴实性原则。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因此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也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文化,设计一些能体现本校园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景观在设计上要富有深刻的内涵这对于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景观设计不应过分追求华丽,而应以素雅为美,体现出朴实、恬静、超然物外的文化氛围。四是艺术性原则。根据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如各种建筑群体、专业特色主题文化以及办学宗旨等,站在艺术审美的高度,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警句、雕塑、山、石、水、草、树、木等,创作出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的景观形象,充分体现校园人文文化。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校园景观设计除了应坚持上述四个基本原则之外,还应遵循以下五个思维模式。“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热点。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化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剥夺,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存在。在以“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进行景观设计时,第一是要把当地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给予的启示融入到设计之中;第二是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尽量避免对自然条件的影响;第三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第四是尽量保护不可再生的资源;第五是大量应用绿色科技、绿色能源等技术,保护生态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种景观元素进行的设计,是一种多目标的设计,为人类的需要,也为动植物的需要,为生存的需要,也为审美的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环境整体优化。

“人性化设计思维”模式就是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不仅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迁就人们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和景观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与融合,以展示对人的物理层次的关怀。其次是在设计细节方面,要使景观体现对人的心理层次的关怀,要让人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此景情有独钟。要让人触景生情,还要使“情”升为“意”,使“景”升为“境”,即“境界”,达到情景交融,成为感情上的升华和结晶,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设计思维”模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技术支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考虑把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工艺等高科技产品放入到景观的设计之中,以满足人们追求时尚追求科学的心理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要重视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作用,将院系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人文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

“以环境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就是要求从长远的观念出发,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来进行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充分利用环保绿色材料、节能新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把握好空间利用的效率和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间的浪费,使有限的空间充分发挥其功能,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增加空间利用的弹性,使空间的功能具有可变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设计风格,都应坚持和遵循上述四个基本原则及五个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的设计才能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

(注:具体设计方法请看下篇《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景观设计案例实训》,李田、杨宁、苗苹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2]《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应用研究》李理 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6

作者简介:黄小珊,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系教师,主攻方向:美术学、艺术设计。

作者:黄小珊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论文 篇3: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漫谈

学校作为师生活动和休息的场所,对校园景观的配置要求较高。校园文化景观的选择和设计,是评判校园景观效果的重要指标。为此,笔者着眼营造最美、最具文化内涵、最适宜师生观赏和休憩的文化环境,为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初级中学设计了几处文化景观小品,创造了优美的景观效果。

一、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原则

1.功能性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示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休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圆桌、圆凳,为师生的休息、交流提供方便。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

3.文化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

4.可持续性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化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5.多样化原则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

6.与自然融合原则

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强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互相融合、人与自然环境的亲和。设计中应关注建筑空间的通透、停留休憩空间的布局、绿色景观空间的贯通等,使宜人的环境渗透到全部校园生活。

二、文化景观小品介绍

1.杏坛古韵

该小品设计于教学大楼前广场西侧,是师生由校门至教学大楼的必经之地。其主题源于教育家孔子首次举办讲坛时,地点在一个杏树林中,后人遂将这个杏林中的孔子讲坛称之为“杏坛”。之后,“杏坛”便成了传道授业的代名词。

小品形式是在此孤植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杏树,旁建一小坛,坛上摆置《四书》《五经》等书本模型,即表明此处为教育之地,授业之场所。在此杏树西侧的草地中种植几株小桃树和小李树,寓意“桃李满天下”。

2.槐荫书韵

该小品设置于由校门到旗台的通道一侧。此小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原理设计。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宅造园的主要理论依据,风水学认为居住环境中种植的植物与人的关系较为密切,种植植物有吉凶之分,槐是吉植物,有“中门有槐,富跚三世”的断语。

小品形式是在大门到旗台的通道一侧,植一行国槐,槐树下置一长方形文化石,石上书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初级中学校训。槐荫浓浓,书韵幽幽,学生一边进入学校,一边享受槐荫带来的清凉,享受书韵的优美,视觉得到享受,心灵受到洗礼。

3.柳岸舞韵

该小品设置于学校操场一侧水渠边。其主题源于:古有展禽,身形惠惠。因其院中有一大柳树,古人称其为“柳下惠”,其为人正直,心胸坦荡。“柳下惠”则是道德的代言词。

小品的表现手法是在操场一边的水渠边植一行柳树,柳林下置一学生进行运动的雕塑。柳枝在微风中轻轻起舞,学生在树下奔跑锻炼,寓意青年学子的青春活力和为人正直的道德情操。

4.竹露琴韵

该小品设置于学生公寓楼前。其主题源于孟浩然五言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诗句:“竹露滴清响”。“竹未出土先有节,到凌空处也虚心”,竹自古被誉为君子。

该小品的表现方式是在公寓楼前植一方茂密的小竹林,竹林旁置数个供学生休息和弹琴唱歌用的石凳。学生一边享受竹韵的美,一边受到竹之君子的熏陶,视觉得到享受,心灵受到洗礼。

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初级中学校园文化景观小品的设计,从植物的选择到造型的配置,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克服了当前校园绿化不注重文化的问题,创造了绿化与文化的交融。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初级中学)

作者:赵永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园林材料运用管理论文下一篇:课堂评价激发奋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