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期末考试试题

2023-03-30

第一篇:社会保障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保障期末考试

社保可转移,农民工退保为何“涛声依旧”? 新规出台,农民工为什么还要退保?

(一)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各区域不统一,关系转接困难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区域统筹与农民工跨省区流动存在尖锐矛盾,很难转移或保持养老保险关系。许多地方只有市、县一级社保机构,镇一级的社保机构尚未健全。农民工回到户籍地既无法续保也不能享受相应待遇。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各区域不统一,关系转接困难是导致许多农民工流动后会选择退保的主要原因。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过长

农民工在同一个地区很难累计打工 15 年之久。有调查显示,农民工在餐饮、工厂等企业的平均工作周期是 4~6年,从事建筑等纯体力工作的农民工,在一个地方的平均工作周期为 2~3 年。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目前仅有 20%~30%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满3年以上,因此,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15 年缴费年限成为难以逾越的门槛。

(三)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金额过高

目前,农民工大都在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工作,劳动报酬一般都明显低于城镇职工。他们支付基本生活费、子女上学、赡养老人等费用后,往往所剩无几,养老保险成了农民工不小的负担,因而参加社会保险的能力十分有限。

(四)农民工就业不稳定导致参保困难。

农民工打工有两个显著特点:季节性和流动性。相当部分的农民工就业有明显的季节性,“候鸟式”的就业特征,农忙时在家忙农活,农闲时外出打工。流动性,据调查统计,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跨省区流动的占72.8%,务工3年换过两个以上单位的占67.2%。而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累计缴费15年”才能享受养老保险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的现实,极度不适应农民工的就业方式和就业特征,使广大农民工被迫远离养老保险。

(五)农民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淡薄。

农民工进城就业多以家族或裙带关系形成,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不懂法,缺少对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了解,依法维权的意识淡薄。常常因为嫌麻烦,怕花钱和缺少依法维权的信心,对不签劳动合同,克扣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侵权行为,往往持克制,忍耐和善良期待的态度,这也是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民工中推行不力的原因之一。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民工群体之间存在极度不适应关系,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为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该如何改革?

(一)明确政府在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责任

1.开辟筹集渠道。可以从农村土地征收中提取部分比例的资金用于养老保险。土地是农民和农民工的传统保障载体,当农民离开土地而成为农民工后,仍有必要从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中寻

求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可以有这样的设想:首先,对完全市民化的农民工,实行承包土地有偿转让制度,将其转让收入全部或大部分纳入农民工社会保险基金,并折算为本人一定年限的个人账户积累额。这既可以增加农民工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又可以促进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其次,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时,按规定获得的土地补偿费和劳动力安置费,应当提取一定比例进入农民工社会保险基金,并将其中一部分进入作为被安置对象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

2.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对雇佣农民工的企业单位,可按其缴纳的保险费额度,减免一定期限(3~5年) 和比例( 缴费额的3%) 的税收。同时,通过间接的财政支持,建立对农民工和企业单位的缴费激励机制,可以对农民工个人账户进行部分补贴。这样既可以激励企业为农民工交养老保险又可使企业和农民工直接感受到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提高企业和农民工缴费的积极性,从而充分体现政府作为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责任主体的作用。

(二)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衔接

1.建立全国统筹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应建立便于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机制,如实行全国联网,发放全国流通的养老保险卡,从而使农民工不再因为流动而经历“退保”、“参保”等繁琐程序。农民工不论转移到哪里,都可以凭保险卡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缴纳养老保险费及

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业务。农民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暂未就业时,养老保险关系予以保留,封存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基金按规定计息。继续就业的,可续缴或补缴。取消农民工退保的政策,农民工一旦参加养老保险,只能异地转移养老保险关系。

2.加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制度转换。农民工养老保险要保留城乡对接的“通道”,可以方便地实现转换。从这个角度讲,农民工养老保险可当作是城市养老保险体系、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之间的过渡模式。

(三)建立多档次缴费率和基金积累式的个人账户

1.建立多档次缴费率。农民工个人可以针对自己的即期收入参照不同的缴费率进行缴费。当其收入较高时,可以按较高比例缴费;收入较低时,可以按较低比例缴费。退休时可以把农民工个人缴费加权平均,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领取养老保险金。从企业角度来看,可根据农民工的流动性及参加工作时间长短来将他们分为几类,分别确定不同的缴费率,建立差别缴费率。农民工流动性小的缴费率高,流动性大的缴费率低。另外,由于农民工群体年龄都较小,工作时期会很长,所以应适当延长缴费期,进而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以保证他们的老年生活。不同缴费率的情况下,缴费年限越长,替代率越高,农民工老年生活水平就会越高。

2.建立基金积累式的个人账户。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不设统筹基金。个人账户按工资的一定比例

缴费。论文发表按同期银行存款或投资收益计息。实行个人账户基金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透明度,让农民工看得见、摸得着,可增强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信任,调动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农民工养老保险,不承担城镇养老保险的历史欠债,独立于现行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之外,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样便于在全国范围内转移。

(四)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步伐,使农民工养老保险实现依法管理

1.加快保障农民工基本劳动权力的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现阶段应加快与农民工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劳动保护等相关的《劳动合同法》、《工资法》等法律的出台与实施,使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我国劳动力市场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在劳资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下,劳动者必须依靠法律的武器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我国现阶段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低“硬度”使维权工作缺乏力度,10年前颁布的《劳动法》,面对当前市场经济和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的劳动关系,有些已很难适应当前的需要,其存在的不少漏洞和操作性不强,以及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条款等问题,使该部法律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问题上显得软弱无力。而如果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力无法保障,其它权力则更无从谈起,因此,第一步应是加快保障劳动者基本劳动权力的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

2.加快《社会保险法》、《职工养老保险法》的立法工作。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至今尚未颁布《社会保险法》,制约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加快社会保险制度立法,已成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和迫切要求。一是大小并举,全面推进,既要加快社会保障基本法的立法,也要重视和强化地方性法规的建设。二是先起步,再完善。过于求全,求细,求严,不利于尽早出台,甚至可能长期“扯”下去。但是,也不能脱离实际,粗制滥造。可借鉴国外社会保障立法的经验,以普遍性,平等性,基本生活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三是突出重点,由点到面,目前最紧迫的是制定和颁布《社会保险法》。围绕《社会保险法》,再出台一系列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例如覆盖社会所有工薪劳动者的养老保险法,其中可以设专章规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尊重农民工的差异性。

第二篇:社会学期末考试

1、社会学: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含义):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3、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社会的特征(1)社会由人群组成(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人类社会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4、社会的类型:宏观社会的类型: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具体社会的类型: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家庭,家族。

2、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如邻里,村落,城镇,社区。

3、以业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如各种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教育卫生组织,宗教组织等。

4、因兴趣形成的各种非正式全体等。马克思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征为基础讲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5、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尺度的方面及其成果。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为了改造自然和社会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任何文化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多样的。

6、文化的结构:

1、文化特质:也称文化元素,是指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最小文化单位。

2、文化丛:是指若干功能上相互整合的文化特质群。

3、文化模式。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是指互有关联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结丛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它构成了某个民族或地区的特定的生活方式或制度的基础。

7、文化特质:也称文化元素,是指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最小文化单位。

8、文化的功能:

一、认同功能

二、规范功能

三、整合功能

四、涵化功能

9、文化的类型: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主文化(主流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亚文化(副文化、支流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是在一个文化系统中处在次要位置上的文化。反文化:是一种从根本上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这是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对文化做的区分。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所谓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一般说来,评比性文化都是比较容易鉴别其价值的文化。文化中心主义:完全用自己的文化作为准则来评判其他文化;民族中心主义又称我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的文化评价衡量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越的一种倾向。文化相对主义:用客观的方式来看待一种文化,在准确描述和合理解释的基础上理解一种文化。文化相对主义又称文化相对论,是指不主观武断地用一种文化标准去衡量和评判另一种文化。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它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也发生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地区之间。文化震惊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善恶之分,但对它的处理不当就可能发生盲目排外或盲目崇拜。边际文化——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在文化模式的边缘地带,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大大减弱,外来文化的影响较中心文化增强,边际文化也常出现两种文化的混合。

11、文化的特征

1、超生理性(习得性)

2、社会性(共享性)

3、复合性

4、象征性5传递性

6、整合性

12、社会化的涵义:社会主义者认为一切产业应从个人所有转变为社会全体所有,由社会公共团体管理之,亦成为社会化。

13、社会化的内容:一般内容

1、学习和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

2、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

3、确立培养自我观念和人生目标;

4、促进个性的形成;

5、培养社会角色。基本内容

1、政治社会化: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2、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

3、性别角色社会化。

4、再社会化

14、社会化涵义:社会主义者认为一切产业应从个人所有转变为社会全体所有,由社会公共团体管理之,亦成为社会化。

15、人的社会化:个人学习他所生活其中的那个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把这些知识技能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16、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1)从个人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作为生物体的个人不是自足的体系,不可能自给自足,无论是人在幼年时期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必须通过群体来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人要参与群体,同群体成员合作就必须了解群体的文化,价值和规范,而不是群体依就于生物性的个体,因此,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社会化。(2)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取向,这种取向反应在社会的参与者对未来期望的向往和为其建构基础的努力之中。一个社会要延续就必然要求其新加入的成员了解已有的文化遗产,认同社会的主导价值,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这就是对新加入成员的社会化。一个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其成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是成员社会化的过程。

17、人的社会化的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人的婴幼儿时期属于完全依赖期,青少年时期属于部分依赖期,这段时间,基本生活能力和谋生能力都比较欠缺,必须依赖他人,这种依赖性使群体和新的社会成员实施社会成为可能,即老的社会成员可以利用新的成员的依赖性向其传授满足其需要的技能,知识和规范。(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配之以适当的社会条件可以使人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和规范,这样,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开发,就可以不断学习社会知识,增强自己的社会性。(3)人有语言能力,可以通过接受文化教育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方式学习语言,所以人们能够借助这些语言更有效的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

18、社会化的实施机构:

1、家庭

2、学校

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播媒介

19、青少年社会化常见的问题:

1、心理上的断乳

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社会的迅速变迁

5、代沟。原因:

1、家庭教育:过分的溺爱,造成的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畸形,为所欲为。任意的打骂,使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与父母的沟通。

2、学校教育:应试教育下,法律、心理、道德等知识教育匮乏,以及小部分素质较差教师。

20、初级社会化:从出生大致到二十岁左右,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基本社会规范,学会承担基本社会角色等。

21、继续社会化: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

22、再社会化: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重新建立新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服刑人员的改造、出国(文化震惊之后)、服兵役等。

23、政治社会化: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24、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

25、社会化的功能:对于个体而言: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对社会而言: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行;有助于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即某种社会通过种种方法,力图促使它的每个成员发展为符合该社会要求的人。

26、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7、社会互动的类型:

1、不同主体间的互动

2、人际互动:发生在具体的个人间;直接的、面对面的;目标、手段明确;行动和反应及时;感情的作用。

3、群体互动(比较正式)

28、集体行为: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

29、集体行为发生的条件:环境条件、结构性压力、诱发因素、宣传鼓动者、普遍情绪的产生、社会控制能力。

30、集体行为的发展阶段:拥挤、集体激动。

31、集体行为的特征:群体性、非组织性、突发性。典型:恐慌、谣言、流行

32、由感情冲动而采取的行为有三种发展前途:

1、发泄感情,减轻内心紧张,即告结束;

2、找到新的行为规范,并被社会接纳,使之制度化,集体行为也告结束;

3、使集体行为转化为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运动。

33、社会角色含义: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34、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共享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

35、社会角色的分类:

1、从角色的获得方式上,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2、从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来区分,规定性角色 和开放性角色

3、从社会角色所追求的目标上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35、社会角色的扮演含义:一个人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并按着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

36、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

1、了解角色期望

2、角色认同(接受权利和义务,责任)

3、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

37、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常见的问题:

1、角色混淆: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原因:角色认知不清;情景分辨不清。

2、角色紧张: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某些角色而出现的疲于应付的现象。

3、角色冲突: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冲突:婆媳矛盾。

4、角色失败:个人未能和无法成功地扮演某种角色的现象。未能按照社会的预期进行表演;

原来的角色关系破裂。

5、半途退出角色;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

38、社会群体: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39、社会群体的特征:

1、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2、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3、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4、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40、社会群体的类型:

1、大群体与小群体

2、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3、内群体与外群体

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6、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41、初级群体(首属群体),指成员能直接进行亲密行动,并以感情为纽带联系起来,具有强烈群体认同感的社会群体。

42、初级全体的特征

1、规模小

2、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

3、人际关系亲密

4、非正式控制。

43、初级群体的功能:

1、个人社会化的场所

2、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3、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

4、维护社会秩序

5、负功能(个人与社会)

44、现代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的表现及影响:表现:

1、某些功能外移

2、内部的成员关系趋于松散

3、名存实亡。影响:正负影响:个人自由、依靠正式分工及控制手段

45、社会组织的含义:广义: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族、秘密团体等。狭义: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社会学研究)功能主义的观点:为了实现目标,人们需要经常性、有规律的合作。理性主义的观点:减少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46、社会组织的特点:

1、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群体。

2、特定的、明确的组织目标。

3、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成员关系不亲密,成员的可替代性。

4、普遍化的行动规范。

5、一个开放的系统

4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成员(按一定程序)

2、目标

3、规范:稳定的规则和规章制度,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4、权威:合法化的权力。(权威依附于职位)

5、物质条件

48、社会组织的结构:社会组织各个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组织的正式结构: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所设置的,并由组织规章正式规定的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组织的非正式结构:(1)非正式群体:血缘、地缘、故旧关系建立的关系、工作关系衍生出来的关系(2)正、负功能

49、社会组织结构的类型:

1、直线职能式结构

2、事业部组织形式

3、矩阵组织形式

50、社会组织的组织目标:含义: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分类:分类:主要、次要目标,平衡性、改进性目标,显、隐目标。

51、社会组织目标的功能:

1、组织存在的合法化根据

2、区分不同性质组织的标准

3、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基础

4、衡量组织成员和活动成效的标尺

52、科层制:又叫官僚制,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特点:

1、明确分工

2、明确职权等级

3、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4、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分离

5、量人用才

6、权力依附于职位。功能:科

层制在保证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管理方式,能人结构,紧密地连接与配合,事本主义原则共同保障了科层组织的有效运转,从而有效的达到既定目标。负功能:

1、严格的纪律,繁琐的规则使组织成员只按照规章办事,形成“官僚主义人格”他们有时候忘记组织的目标,甚至把规则当作目标从而发生目标置换现象。

2、由于组织按照专才选人员,所以当那些专家遇到规则未能涉及的问题是可能束手无策,从而产生“训练出来的无能”的现在。

3、组织中严格的分层及权利的明确划分使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变得繁琐,在下级遇到新的情况时会因层层向上请示而可能殆误时机。

4、事本主义原则把组织成员限制在工作范围内,缺乏感情沟通,久而久之会影响其积极性。

53、中国的单位组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实行的、以企业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并对其成员进行全面管理的制度,执行这种制度的企业事业组织成为单位组织。单位组织特点:

1、功能合一

2、组织资源的非流动性

3、成员对组织有很强的依赖性

4、行政等级性。单位组织的功能:正功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人力、物力等的有效动员(总体性社会),福利待遇,对成员的有效管理。负功能:过分强调其行政的特征(社会生活的政治化、行政化)组织负担沉重,效率低下。

54、社会分化的含义: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类型:

1、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

2、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和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

55、社会阶层:社会学把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总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统称为社会阶层。理论:

1、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阶级的含义:经济地位,阶级产生条件,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消除私有制、社会不平等。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

56、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方法:主观法、声誉法:裁判、客观法。分层标准: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力、居住区位、家庭背景等。

57、社会分层的理论:

1、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分层标准: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和声望(社会标准)。阶级:经济因素,货币量的差别。实现自身意志,无视他人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声望:主观判断。

2、其他分层理论:索罗金的多远分层论:社会的各个领域可以形成无数的多样层序排列,大致可以按职业经济政治三个方面来分类整序。伦斯基的分层理论:采取何种形式的分层和社会的经济生产方式有关。

3、 我国现阶段分层结构研究的基本观点:“层化论”“碎片论”“断裂论”

58、社会流动的含义: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类型:

1、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2、个人、群体流动

3、同代流动、代际流动

59、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1、社会因素:(1)社会结构(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刚性社会结构与弹性社会结构)工业发展与经济结构:(3)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多上层的位置

(3)人口的变动:城市化发展,农村人进入城市;移民的进入,当地人的社会地位上升

2、个人因素:

1、受教育程度

2、努力程度

3、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父母的职业、价值观、期望等

4、婚姻:配偶或配偶家庭的社会地位

5、个人的特殊才能:音乐、体育、美术等。

60、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社会背景: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发生在上世纪 50 年代,表现为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结构的重建,原有的强势阶层成为改造的对象,甚至被消灭了,而原来的弱势阶层成建制地向上流动,成为社会主导阶层。第二次社会转型开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源于改革开放,也表现为对原有的社会结构进行改造和建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但社会阶层结构得到重新建构,新的社会流动机制得以确立,而且社会地位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被认为是很高的社会地位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却有可能被认为是很低的,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

第一次是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六年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这种重塑实际上意味着原有阶级阶层关系和位序结构的彻底颠覆。 第二次是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五年多维二元身份体系的建构,赋予社会成员以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身份,不同身份的人有着明显不同的利益、福利和社会地位,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的政治、社会地位随政治运动发生显著沉浮。 第三次是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七年社会流动的失序,政治运动对社会产生了全方位影响。第四次是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一年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不仅原来的阶层发生了分化,新的阶层也开始出现。第五次是一九九二年以来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成型,形成了一种由十个主要基于职业的社会阶层组成的新阶层结构,在该结构中,不同阶层所处的等级位序也初步被确立起来。课本158—160

61、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的含义: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62、社区的特点:农村社区:

1、自给性强

2、简朴

3、比较保守

4、同质性高

5、生活节奏自然化。城市社区:

1、人口规模大,密度高

2、城市居民异质性高

3、社区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感情色彩薄弱

4、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较明显的区分。

63、社区的构成要素:

1、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

2、有一定的地域。

3、有各方面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商业、服务业、文化、教育等设施。

4、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5、每一个社区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属的社区有一种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

64、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65、社区参与:既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摄取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也是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过程。社区参与最重要的是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的客体是社区的各种事务,社区参与的动机是公共参与精神,社区参与的目标取向是社区发展和人的发展。

66、社区参与的意义:

1、与社会管理,实现公民权力

2、民主管理社区,实现社区发展

3、聚集民智民力,促进城市和谐

4、培养市民精神,开发社区居民创造力5丰富社区生活,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第三篇:社会工作导论(期末试题)

1.下列哪项活动是开创了社会个案工作的滥觞?( C )

A.睦邻组织运动 B.慈善组织会社 C.汤因比馆 D.汉堡制 2.《社会诊断》一书是谁的著作?( C )

A.弗莱克斯纳 B.比斯台克 C.里士满 D.泰彻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类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亲密还是孤独”的矛盾时期是( C )。 A.少年期 B.青年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4.比斯台克关于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C )。

A.社会的功能和社会的权利 B.人的潜能、人的权利、人的基本需要 C.个人的责 任和对社会的责任 D.人的自我抉择权利和社会责任

5.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类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不同层次,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C)。 A.各种需要同时并存 B.较高的需要层次出现后将取代较低的需要层次 C.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D.低层次需要是生来就有的,高层次需要是后天学习的 6.下面不属于个案工作的技巧的有( D )。

A.会谈 B.建立关系 C.收集资料 D.组织活动

7.一群戒毒者除了要面对来自自身的具有个别性的困扰外,他们也有很多共同的需要,例如获得家人的信任、提高对工作的兴趣、学习新的技能、抗拒外界的引诱等。此时,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你认为应该采用( B )方法帮助他们。

A.个案工作 B.小组工作 C.社区工作 D.社会工作研究 8.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尊重”是( C )。

A.一种传统礼节 B.同情服务对象 C.理解并设法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实践过程 D.不干涉服务对象的生活

9.一般来说,在个案工作中转介的理由是(A )。

A.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 B.服务对象生活在本机构的服务区域之内 C.服务对象不愿意接受服务 D.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关系不好

10.为服务对象寻找有关的服务,如为弱智儿童寻找特殊学校,协助其接受文化教育,这种社区照顾的角色属于( C )。

A.治疗者 B.辅导者 C.经纪人 D.倡议者

12.( D )是社会工作间接的实务方法,是将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 A.社会工作 B.个案工作 C.社区工作 D.社会工作行政 14.中国实行的是以( A )为主、与其他形式相结合的养老形式。

A.家庭养老

B.单位养老

C.社会养老

D.社区养老 15.以老人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实务是( A ) A.老年社会工作

B.儿童社会工作

C.家庭社会工作

D.妇女社会工作 16.社会工作者小工在总结上一工作时,列出了自己承担的几项主要工作,其中属于社会工作中发挥维持社会秩序功能的活动是( C )。

A.举办社区运动会

B.建立居民科普宣传小组

C.组织社区巡逻

D.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

17.从社会工作的起源看,社会工作最初的服务是( B )。 A.促进就业

B.救助贫困者

C.心理辅导

D.社区照顾

18.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这一过程称为(C )。 A.结案

B.转介

C.接案

D.转案

19.在社会工作过程中,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这项工作被称为( C )。 A.分析

B.推论

C.评估

D.预估

20.被称为介入行动"蓝图",是发展有效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的过程以及决策行动过程的社会工作环节就是( C )。

A.接案的决定

B.问题的预估

C.制订服务计划

D.实施介入行动

21.一对关系紧张的父子前来求助,希望改善父子间的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父子关系"很可能成为社会工作的( A )。

A.目的

B.目标

C.任务

D.计划 22.“确立基本信任还是不信任”的时期是( B)。 A.青年期 B.婴儿期 C.儿童阶段 D.成年早期

23.一名社会工作者早晨起来发现三岁的女儿发高烧,病情严重。但她丈夫出差在外,眼前也没有合适的人可以照看女儿,而她自己已经提前约了服务对象当天上午要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面谈。她应该怎么办?是履行母亲职责,照顾女儿,还是履行工作责任,去见服对象?社会工作者面对的这种社会工作伦理难题属于( D )。

A.保密问题 B.情理法问题 C.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 D.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 24.关于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一社会发展假设,下列描述中完整的、准确的是( D)。 A.婴儿期、成年早期、成年晚期 B.幼儿期、成年期

C.婴儿期、儿童期、成年期 D.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早期、儿童中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25.社会工作的宗旨是( D)。

A.专业人士提供服务 B.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 C.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D.助人自助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A)。

A.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 B.社会工作实践的方法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个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2、(C)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A.共产主义

B.科学发展观

C.人道主义

D.宗教思想

3、社会工作对于“服务”的理解是(B)。

A.社会工作者的谋生手段

B.社会工作者应当超越个人利益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

C.本职工作以外的志愿活动

D.类似于宗教的慈善活动

4、社会工作者应该认识到(D)是重要的变革工具。

A.计算机

B.行政程序

C.宗教

D.人类关系和群体内部关系

5、“接纳”是指(A)。

A.对所有的服务对象都应提供服务

B.对那些年老体弱者提供服务

C.对社会边缘人士提供服务

D.同意服务对象的思想和行为

7、“个别化原则”的含义是(C)。

A.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保持个性

B.社会工作者追求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C.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特征

D.与我国社会主流价值格格不入的

8、服务对象的“自决权”意味着(B)。

A.社会工作者不对服务对象的行为进行任何干涉B.服务对象在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C.社会工作者完全可以出于善意代替服务对象进行重要决策

D.所有服务对象都必须自我决策

9、“保密”原则意味着(C)。

A.任何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都不能向第三方透露服务对象的隐私资料

B.社会工作者不能向第三方透露服务对象的所有资料

C.通常未经服务对象允许,社会工作者不能向第三方透露服务对象的隐私资料

D.社会工作服务只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

10、“不批判”原则是指(D)。

A.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错误行为不进行公开批判

B.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听之任之

C.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进行鼓励和表扬

D.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不进行指责,也不强迫他们接受其他价值观

第四篇:2013秋《社会福利与保障》期末复习试题

2013秋《社会福利与保障》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这属于社会保障中的( B)。

A. 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 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 2.德国实行的社会保障模式属于( C)。

A.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B. 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C. 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D.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3. “兼爱”是我国古代( C)的社会福利思想。 A. 儒家 B.道家 C. 墨家 D.法家 4.下列不属于社会优抚特点的是( D )。 A.优抚对象的特定性 B.保障待遇的政治性 C.优抚内容的综合性 D.保障待遇的稳定性 5.不属于社会保障基金特点的是( D )。 A.互济性 B.强制性 C.储备性 D. 营利性 6.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7.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最早是在(B )建立。 A.中国 B.前苏联 C.英国 D.德国

8.英国1601年颁发的( B )是西方最早的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A.《国民救助法》 B.《伊丽莎白济贫法》 C.《补充救助法》 D.《国民保险法》

9.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水平应满足保障对象的( A ). A. 基本生活需要 B. 原有生活水平不变 C. 全面生活需要 D.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1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作者是18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 )。 A.马尔萨斯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威廉·配第 11.( C)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A.社会优抚 B.社会救助 C.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

12.1935年由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障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原则的国家是( B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瑞典 13.国际上确定贫困线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一个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其生活水平状况的测定方法是( D )。

A.生活形态法 B.国际贫困标准法 C.市场菜篮法 D.恩格尔系数法

14.永久性全部残废的给付一般采用年金制,其金额一般为本人过去收入的(C )。 A.33%—50% B.60%—70% C.66%—75% D.70%—80% 15.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是(D )。 A.全体农村居民 B.全体城镇居民 C.全体劳动者 D.全体社会成员

16.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者,被认为是( A)。 A.生活贫困 B.小康水平 C.勉强度日 D.富裕

17.常见的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有现收现付制、基金制以及( C)。 A.个人积累制 B.国家积累制 C.部分基金制 D.预期收付制 18.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 D)。

A.救助型 B.自助型 C.福利型 D.保险型

19.( A)倡导一种原始的共产主义,要求平均分配财富。

A.托马斯·闵采尔 B.马丁·路德 C.托马斯·莫尔 D.让·梅叶 20.1993年我国率先出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是(A )。 A.上海 B.北京 C.深圳 D.广州

21.按照社会保障基金功能分类,住房保障基金属于( C )

A.社会救助基金 B.社会保险基金 C.社会福利基金 D.社会优抚基金

22.在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各项依据中,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最低支出和(D )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A.居民个人贫困程度 B.居民收入状况 C.经济发展状况 D.财政承受能力

23.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的是(D )。 A.法国 B.德国 C.瑞典 D.英国 24.生育保险实行( C)的原则。

A.产前享受 B.产后享受 C.产前产后都享受 D.产假期间享受 25.属于荣誉性的社会保障措施的是( A)。

A.社会优抚 B.社会保险 C.社会救助 D.社会福利 26.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B )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思想。 A.庇古 B.穆勒 C.贝弗里奇 D.亚当·斯密

27.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首要原则是(C )。

A.收益性原则 B.流动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社会效益原则

28. 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补助金的标准,这属于社会保障中的( C )。 A. 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 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 29. 以下不属于基金制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缺点的是( D)。 A、基金贬值风险较大 B、基金营运风险存在

C、互济性较弱 D、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挑战

30.世界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方式归结为三大类:缴税制.缴费制和储蓄制,其中实行储蓄制的国家是(D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新加坡 31.首次使用“社会保障”一词的国家是( A)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中国

32.1935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 C ) A.《社会保障法议案》 B.《失业保险法》 C.《社会保障法》 D.《国民保险法》

33.构成我国住房保障主体的是经济适用房和( B)。 A.商品房 B. 廉租房 C.自建房 D.社会房 34.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首要原则是( B) A.收益性原则 B.安全性原则 C.流动性原则 D.社会效益原则

35.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保障对象范围较小,主要是(A ) A.“三无人员” B.城市劳动者 C. 农村务工人员 D.国企职工

36.德国议会在1883年通过的( C)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的诞生。 A.《失业保险法》 B.《工伤保险法》

C.《疾病保险法》 D.《老年和残疾人保险法》 37.社会福利的保障对象是(B )

A.社会劳动者 B.全体社会成员

C.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D.有特殊身份的人口群 38.属于工伤保险原则的是( C )。

A.有过失补偿原则 B.雇主责任补偿原则 C.无责任补偿原则 D.雇主过失补偿原则

39.优抚工作的目标是使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准(A )。 A. 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B. 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C. 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D. 没有具体目标

40.我国传统福利制度已经朝着( A)的改革方向迈进 A.社会化 B.组织化 C.法制化 D.现代化 41.全面反映柏拉图的社会思想的作品是(C )

A.《法律篇》 B.《政治家》 C.《理想国》 D.《乌托邦》

42. 从人口学角度论证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贫困与社会福利思想的是( B)。 A.威廉·配第 B. 马尔萨斯 C. 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43.社会保障管理的首要环节是( B)

A. 设置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B. 制定社会保障基本法律法规 C. 制定社会保障计划 D.落实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44.( C)根据一个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来测定其生活水平状况。 A.弹性系数 B.基尼系数 C.恩格尔系数 D.可决系数 45. 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局限性是( C )。 A、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B、制度建立困难 C、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 D、保险费给付不及时 46.( A)是凯恩斯就业理论和经济学说的核心,也被认为是凯恩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所在。 A.有效需求理论 B.经济危机理论 C.非自愿失业理论 D.政府干预理论

47.以下不属于世界各国主要社会保障管理模式的是( D) A. 集中管理 B.分散管理 C.集散结合 D.集散分离 48.以下不属于加尔布雷思新制度学派理论的核心的是(D ) A.权力转移论 B.生产者主权论 C.二元体系论 D.新资本主义论

49.若恩格尔系数介于50—59%之间,属于(C ) A.生活贫困型家庭 B.小康家庭 C.温饱型家庭 D.富裕家庭

50.《贝弗里奇报告》中制定了一个以( B)为核心的社会保障计划。 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险 C.社会救济 D.社会优抚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目标是( ABC )。

A.满足公民基本生活需要 B.实现社会稳定 C.实现社会公平

D.提高公民物质生活水平 E.满足公民享受需要 2.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是(ABCD )。 A.失业者必须符合劳动年龄条件 B.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

C.失业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期条件 D.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E.失业者必须提出申请

3.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营运,除了安全性.社会效益原则外,还包括以下原则( ABCD)。 A.收益性原则 B.分散投资原则 C.多样化原则 D.流动性原则 E.低风险原则 4.社会保障法的特征包括(ACDE )。

A.社会性 B.稳定性 C.独立性 D.系统性 E.法定性 5.社会救助体系是由( ABDE)几大部分组成的。

A.贫困救助 B.灾害救助 C.疾病救助 D.法律援助 E.社会互助 6.安置制度所包括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ABDE)。 A.退伍义务兵 B.复员军人 C.军属 D.转业志愿兵 E.军队离退休干部 7.社会保险的特点包括(ACDE )。

A.强制性 B.补偿性 C.普遍性 D.互助互济性 E.非营利性 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 )。

A.圣西门 B.傅立叶 C.欧文 D.康帕内拉 E.马布利 9.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BCD )。 A.政事不分 B.责权不明确 C.企业社会负担过重 D.法制不健全 E.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10.民间募集社会保障基金比较常见的方式有(ABCDE )。 A.发行福利彩票 B.募捐 C.建立补充性保险 D.服务收费 E.国际援助 11.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是( ABC)。

A.动态性 B.刚性 C.适度性 D.基本保障性 E.稳定性 12.我国长期实行( ABD)的就业政策。

A.高就业 B.高福利 C.高工资 D.低工资 E.低福利 13.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体系包括(ABCE )。 A.未成年人福利 B.老年人福利 C.残疾人福利 D.住房福利政策 E.劳动者福利

14.制约社会保障水平的因素包括(ABCDE )。

A.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社会结构 C. 历史因素 D. 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E.人文因素

15.以下属于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的是(ABCDE )。 A.反对计划经济 B.主张自由市场 C.主张实行自由货币 D.提出社会自由观 E.提出机会平等观

16.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金主要由雇主和雇员承担,实施该项制度的国家有( ABD) A.新加坡 B.马来西亚 C.瑞典 D.印度尼西亚 E.英国 17.按照社会福利的保障对象分类可分为(ABDE ) A.老年人福利 B.残疾人福利 C.住房福利 D.未成年人福利 E.劳动者福利

18.中国古代的福利思想特征包括(ABE )

A.社会福利官方化 B.民间福利家族化 C.福利系统开放化 D.个人福利家庭化 E.福利系统封闭化 19.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原则是(ABCE )

A.效率原则 B.公平原则 C.稳定性原则 D.收大于支原则 E.收支平衡原则 20.社会优抚资金的来源( ABC )。

A.财政拨款 B.社会募集 C.个人缴纳 D. 投资收益 E.银行利息

21.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方法( AB)

A.实证分析 B.理论分析 C.政治分析 D.福利分析 E.经济分析

22.社会救助制度与其他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较,其特殊性表现在(ACDE ) A.义务的单向性 B.目的的明确性 C.目标的低层次性 D.手段的多样性 E.对象的限制性

23.莫泰基提出的常用的确定贫困线的方法有(ABCD )

A.市场菜篮法 B.生活形态法 C.恩格尔系数法 D.国际贫困线标准法 E.基尼系数法

24.从社会保障的运行来看,社会保障法的主体主要包括(ABCDE ) A.国家或政府 B.社会保障实施与营运机构 C.企业.社会团体

D.社会成员 E.官方机构

25.生育保险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ABC)

A.产假 B.生育津贴 C.医疗服务 D.社会服务 E.医疗保健

三、判断题

1. 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责任主体是企业。( F )

2. “民本、仁爱、大同”是我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福利思想。( T) 3. 提出“最低工资理论”社会福利思想的是威廉配第。(T)

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社会救助费用来源于国家税收,个人不缴纳保险费。 T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项目齐全,一般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标准也比较高。F 4.社会保障水平常常用社会保障支出或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来反映。 F 5.永久性全部残废的给付一般采用年金制,其金额一般为本人过去收入的66%—75%。 T 6.公共选择学派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问题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哈耶克。 F 7.我国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目前定位在“低保障.低水平”原则上。 T 8.社会保障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T 9.社会优抚的对象是为社会做出特殊贡献的那些人。 T 10.社会保险制度强调权利和义务严格对等,所以社会保险不具有互济性。 F 11.财政和社会捐赠资助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的两个主要渠道。 T 12.福利国家思想把国家视为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T

13.权利转移论.生产者主权论.二元体系论和新资本主义论,被认为是加尔布雷思新制度学派理论的核心。 F 14.1991年,北京借鉴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率先试行住房公积金政策。 F 15.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自于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没有国家财政的投入。( F )

16.目前福利国家的改革目标已经基本明朗:逐步降低财政和经济负担,使社会福利政策更符合处于社会边缘的最贫穷人们的利益。T 17.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各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目标.对象。F 18.我国住房保障改革的目标是以最低住房保障制度为起点,建立起低起点.多层次的商品化兼福利政策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 T 19.分散管理模式最典型、运作最成功的是美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F 20.托马斯·莫尔是第一个描述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羊吃人”的现象,并对之给予严厉谴责的思想家。T

21.社会福利活动经由许多政府计划所管理。中央一般只负责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具体的管理与服务则主要由州与地方政府基层机构承担。 T 22.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可以根据公共服务的类型选择适当的社会组织进行生产,即将公共服务类型与社会组织类型进行理性组合。 F

23.农村养老是我国养老问题的真正重点和难点所在。( T )

24.社会保障基金可以进行股票投资。 ( T)

25.西斯蒙第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来探讨社会生产过程,他指责李嘉图为了生产而生产,而不是为消费而生产的观点。 F 26.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F 27.社会优抚包括抚恤.优待.养老.就业安置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项目。 T 28.贝弗里奇在《贝弗里奇报告》中指定了一个以社会福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计划。 F 29.被保险人只要符合规定的年龄和工龄两个条件,就有资格领取养老金。F 30.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最早见于《礼记·礼运》。T 31.社会优抚的资金完全不需要由优抚对象缴纳。( F ) 32.残疾人特殊教育是面向残疾人的一项社会福利事业。( T )

33.国家对社会优抚对象所实施的保障标准比较低,待遇低于一般的社会保障标准。( F) 34.在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各项依据中,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最低支出和财政承受能力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T )

35.由政府.单位或雇主.个人等多方分担养老保险责任,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主流趋势( T)。 36.社会互助是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社会救济制度。 ( F ) 37.法律援助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T) 38.工伤保险实行个人不缴费原则。(T )

39.提出“最低工资理论”的古典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的是威廉·配第( T )。 40. 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原则是与物价挂钩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T ) 41.马丁路德倡导一种原始的共产主义,要求平均分配财富。( F) 42. 扶贫是我国特有的一项保障制度。 ( T )

43.西斯蒙第主张实行立法并建立劳动保险制度,以此来保护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幸福。(T ) 44.庇古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思想。( F)

45.社会保障管理过程的核心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T )

46.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所以社会保障水平应该越高越好。(F ) 47.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F)

48.在当前,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是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着最主要得社会保障管理责任。(F ) 49.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 T)

50.养老保险可以解除人的老年风险,同时还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 T)

四、简答题(共计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性质和目的不同。商业保险是一种企业行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社会保险是国家的以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社会政策。(2)实施手段和对象不同。国家和政府用强制手段来确保参保对象参加社会保险,而商业保险遵循自愿原则。(3)法律依据不同。商业保险以商业合同法为依据,社会保险以相应的社会保险法为依据。(4)实施的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的实施主体是国家,商业保险实施的主体是企业团体。(5)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6)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财务安排不同。社会保险采用的是需求约束的“固定支付”机制。商业保险采用的以支定收的“固定交费”的供给约束制,按风险系数缴纳。 2.简述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类型。

(1)家庭养老模式,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当前传统的养老模式,也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即老人与其子女同吃同住,经济上由子女负担,生活上由子女照顾,精神上由子女慰藉的一种养老模式。二是随着子女的外出,出现了货币化的趋势。实行“自费供养”模式,老人的生活费用由子女或亲属来负责,老人的生活由社区照顾。(2)集体包揽模式。这是指乡镇企业或村民委员会向已满一定年龄的农村老人按照一定标准发放养老金,个人不用缴纳费用也不用进行养老储蓄,由国家在税收上给予优惠的模式。(3)补充养老模式。主要是对农村的乡村干部和民办教师实行的退休补贴制度。补贴里有国家对贫困地区给予的适当的养老救助。社区将对这些特殊群体给予一定的援助,即所在村从集体提留的公积金或公益金拿出一部分来予以补助,有的地区也有乡镇企业对其进行补充,各地的补助标准是有差别的。(4)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这是保障农村居民年老丧失劳动时获得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权利的制度。(5)个人储蓄模式。这是农民在年老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后,按照同保险公司的约定,由保险公司一次给付或分期给付养老金制度。

3.简述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

(1)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原则(2)与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的原则(3)全体公民普遍适用的原则(4)积极救助,协助自立,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5)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原则.(6)坚持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原则。(7)社会救助标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8)依法救助,保障权利的原则。 4.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

社会保障基金对于维持社会安定和经济的正确运行及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1)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2)调节收入差距。(3)保障劳动再生产。(4)促进经济发展。(5)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5.简述医疗保险的特点? 医疗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1)保障对象的全民性(2)医疗保险涉及面广,具有复杂性。(3)医疗保险属于短期性、经常性的保险。(4)其他保险项目是以现金支付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生活保障,而医疗保险则一般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包括为社会成员提供免费、低费或部分收费服务。 6.试述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措施。 (1)加快社会保障立法。(2)完善和强化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3)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4)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立法。 7.简述社会保障水平超度的不良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超度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而且超度水平越高,这种影响也越大。社会保障水平超度是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超过国民经济承受水平,从而超过了社会保障应有的适度水平。不良影响有:(1)社会保障支出过快增长,加上人口老龄化总体趋势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往往导致社会保障的财务危机,危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存与发展。(2)国家往往在社会保障政策中扮演“最后出场”的角色,因而社会保障支付危机必然带来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影响政府的信誉,并最终将负担转嫁给下一代承担。(3)过高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作为消费性支出,对于资本积累产生挤出效应,造成社会经济的投资不足。(4)社会保障水平超度引起雇主缴纳社会保障税收增加,这些增加的人工成本在不能完全转嫁给消费者承担时,必然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5)社会保障水平超度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过高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和过高的社会保险福利水平会造成部分人自愿失业或提前退休,坐享社会保障待遇,这既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又损害了社会公平。 8.简述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 (1)住房公积金的制度不完善使其保障功能变差。(2)经济适用房建设与政策制定的初衷有较大偏差。(3)廉租房制度保障对象相对狭窄,建设资金短缺,建设规模有限,实施进度缓慢,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9.简述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

(1)集中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2)依法管理的原则。(3)社会化管理的原则。(4)属地化管理的原则。(5)政事分开的原则。(6)公正、公开与效率的原则。 10.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内涵及其优缺点?

现收现付制的本质是“代际赡养”是下一代人供款养活上一代人的制度,属代际间收入再分配。现收现付的优点:(1)制度易建,给付及时。(2)无通货膨胀之忧。(3)再分配功能较强。局限性:(1)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2)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收入替代率具有刚性。(3)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可能诱发代际之间的矛盾。 11.简述中国古代的福利思想特征。

(1)社会福利官方化。大多数福利行为都是由官方兴办的,很少有私人兴办的福利事业。这种情况不仅是因为兴办福利事业无利可图,而且与儒家的思想文化有莫大的关联。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政府欢迎士绅举办一些慈善活动,但这些活动仅限于在灾年开展。(2)民间福利家族化。中国是一个家本位的国度,人们遇到困难首先是向家人、家族求助,于是家族就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同时,养老事业

也是一家为先,为了照顾好老人的日常生活,政府规定,家里有较大年龄的老人,可以减免征役。(3)福利系统封闭化。自汉朝以来,统治者几乎全部是儒学思想的继承者,在自我--家庭--国家的链条中,始终没有社团这个概念,因为在那种背景下,古代福利系统也就不可能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会福利事业。 12.简述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应当遵循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这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首要原则。社会保障基金不能在风险较大的领域投资,否则不仅无法得到预期的收益,而且会危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安全性原则为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实施较其他投资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2)收益性原则。收益性原则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能够产生较高的收益,取得良好的回报。社会保障基金要向收益高的领域投资,在符合安全原则的前提下追求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的最大化。(3)流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指社会保障基金能够保持正常的融通、变现、和周转,投资能及时回收,并满足支付的需要。(4)分散投资与多样化原则。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应注意稳妥与安全,可采类别分散和区域分散两种分散投资的形式。投资对象和投资金额切忌过分集中,应采取投资组合的方式,以免意外风险给社会保障基金造成重大损失。(5)社会效益原则。社会保险基金投资除了要考虑投资的微观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和宏观经济效益。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必须有利于社会的需求和宏观经济的发展。(6)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还必须遵循合法性的原则,即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资金运用的法规和政策。

13.简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保障立法经历的几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大体可以分为创立、停滞、修补和改革四个阶段。 (1)创立时期(1950-1965)。这一时期的立法实践主要是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颁布了一些基本立法。所有这些法规规章,是当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低层次性与分散性。(2)停滞破坏时期(1966-1977)。“十年**”期间社会保障制度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各项管理机构被撤销,当时负责职工社会保险事务的工会被停止活动,负责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劳动部、民政部、卫生部、人事部门等长期处于瘫痪状态,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无人管理。(3)修补时期(1978-1989)。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国的社会经济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在这一时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段的立法实践基本上是对传统制度的修正或完善,并开始尝试着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等。(4)改革完善阶段(1990年至今)。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也必须相应进行重大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家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分别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这些立法都充实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论述题(共计20分)

1.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福利有广狭义之分,如果是指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就是社会保障。如果把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相提并论,社会福利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共同点:(1)它们均有多种多样的丰富内涵,二者都是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理论的核心概念;(2)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既是一种政府行为、一种价值观念、一个核心概念和一个学术领域,又是一种制度安排,一种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3)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概念和制度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二者的互动关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在不同社会文化处境下有所不同;(4)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都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制度性安排;(5)从广义角度看,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不共同点: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是比社会保障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范畴,应该说是社会福利是一项浩大的的社会工程和一种复杂的社会福利制度,其中涵盖社会保障。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保障对象不同。(2)保障标准不同。(3)资金来源不同。(4)分配原则不同。(5)经营主体不同。(6)保障提供的物质内容不尽相同。 2.论述社会保险的特征及作用。

社会保险的概念已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保险资金来源的多样性、权利义务对等性、社会保险的储备性、与补偿性,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特征:(1)强制性。社会保险是法律规定并有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并按规定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2)互助互济性。社会保险基金在规定较大统筹范围内调剂使用,发挥长期互济的功能。(3)普遍性。社会保险是为分散劳动者风险、为劳动者提供帮助而设立的,因此覆盖范围应该是全体劳动者。(4)非盈利性。社会保险实行非盈利性原则。 社会保险的作用:(1)社会保险为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伤、残提供了某些经济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为社会再生产的连续进行创造了条件。(2)为社会成员提供经济保障,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社会减震器”的作用。(3)通过对收入的再分配,调整了各类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社会保险筹资除少数国家实行现收现付方式外,大部分国家都采取收大于支的基金方式,社会保险结余基金成为政府投资的一个重要来源。 3.论述社会保障法的功能及立法原则? 社会保障法的功能:(1)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和保障。(2)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保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3)确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的顺利进行。(4)可推进和深化我国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社会保障法的立法原则,就是在社会保障法立法过程中以及国家制定、颁布的具体项目法中,体现出的对社会保障法这个部门法的任务和作用起指导作用的基本规范及其内容。立法原则包括:(1)人本位原则,即保障人权,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2)普遍性和区别性相结合的原则。(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结合的原则。(5)与本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4.社会保障基金的三种缴纳方式并比较其异同?

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同缴费模式,缴税制、缴费制和储蓄制三者的运行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三种缴纳模式共同之处表现在:(1)三种筹资模式都有严密的法律体系作后盾,确保社会保障收入、支出、运营的规范性;(2)都有严密的、分工明确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和体系,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

有序运行;(3)社会保险资金来源多渠道,强调企业和个人义务;(4)社会保障范围力求辐射到全社会的每一位公民;(5)为减轻法定社会保险负担,政府对发展补充保险从政策或法律上予以规定或支持;(6)财政直接或间接参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治理和运营等。 三种筹资模式的不同之处则主要体现在:(1)社会保障水平有所不同。缴税制国家通常强调政府只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缴费制国家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更高;强制储蓄制国家以个人自我保障为主,保障水平与个人帐户积累程度直接相关,具有很强的激励机制。(2)具体管理方法和模式有所差异。实行缴税制的国家,保险项目及其税率设置一般较为简单、明了,税款缴纳和保险金支付都遵循统一的章法,社会保障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部门分工明确,治理比较集中。而实行缴费制的国家,保险项目设置都比较复杂,每一项目都有相对独立的一套缴费办法,社会保障管理多由社会承担,制度复杂, 治理分散。实行储蓄制的国家,保险项目按帐户设置,一目了然,基金的收付和管理由政府高度集中,但帐户运作比较复杂,难度较大。(3)三种筹资模式与政府财政的紧密程度大不一样。由企业和雇员缴费形式筹集保险资金的国家,其社会保障资金由政府或国会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治理和运营,不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足部分由财政专款补助。因此,财政部门一般不直接参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治理和运营,充其量对社会保障收支运行进行监督,当社会保障收不抵支时,财政只能被动地掏钱。储蓄制具有雇主和雇员缴费形式的一些共同特点,但与缴费制又有很大的区别,它将社会保障金融化,加强了与参加者个人利益的挂钩,个人帐户资金所有权归雇员个人,政府仅有部分使用权和调剂权。因而,在性质上更接近商业保险,财政不参与社会保险的收支与管理。而实行缴税制的国家,社会保障税收入直接构成政府财政收入,成为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收支平衡状况直接影响政府财政的综合平衡,因此,严格组织和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及其运营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5.论述我国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根本任务应当是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创建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所谓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指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对传统福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的基础上初见确立起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它的特征即社会化。目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目标模式应当是:以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依据,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走社会化、多层次化的社会福利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包括以下四层含义:(1)社会福利制度的结构需要向项目完整、功能全面、服务系统的方向发展。其中,社区服务应当成为整个福利制度的基础,社会化福利则构成整个福利制度的主体,而职工福利则在恢复其本来面目的条件下充当着社会福利的补充角色(2)确立社会福利制度应当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福利制度应当侧重于满足社会成员较高水平或较高层次的生活服务需求,包括服务需求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等。(3)社会福利应当尽快走向社会化。无论是官方直接举办的民政福利事业,还是单位举办的职工福利事业,均应尽快走出板块状的自我封闭状态,对整个社会开放,并采取社会化的手段筹集资金,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促进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4) 社会福利应当坚持多层次化。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对福利的需求是不同的,福利项目的设置与水平结构等应当体现出多层次性,政府可以并且应当主导福利事业的发展,却又不能包办福利事业的发展。新型社会福利制度应当将社区福利、民办福利等纳入其中,并继续维持家庭的福利功能,鼓励企业在自主决策、自主设计的原则下建设新型的职工福利,同时,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对福利的不同需求。

6.论述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1)旧《济贫法》一共由六个部分组成,其规定的救济对象有三种:一是有劳动能力的贫民;二是无劳动能力的贫民;三是无依无靠 的孤儿。其提出的主要救济措施是:其一,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 其二,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他们建立收容场所; 其三,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建立贫民习艺所;其四,提倡父母对子 女的社会责任;其五,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2)旧《济贫法》对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其一, 它以法律形式将制度福利化,明确了政府在济贫事业中的主导作用,为各国社会福利的发展提供了参照的样本;其二,政府通过征税救济穷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富的再分配,成为福利制度形成的标志; 其三,强调穷人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救济,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其四,规定了家庭和社区救济穷人的责任,为后来的一些社会福利思 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第五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考试题

2014年春季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考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6分)

1、、在中国古代,以运送丝织品为主要的商路被世人称为它后来成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代名词。

2、生物圈2号是美国建造的一个模拟地球的这个实验最终失败了, 它说明。

3、。

4、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居住了17年,根据他的口述而笔录成书的《马可•波罗行纪》,介绍了他在中国等地的见闻,盛赞中国的富庶和文明。他被称为

5、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6、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

7、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于2001年,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

8、人们用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9、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是刘长春,第一个夺得奥运冠军的运动员 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年。

10、第29届北京奥运会提出并遵循、

主题,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2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了这次盛会, 中国运动员共夺得了100枚奖牌,其中金牌达到51枚。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日本在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

12、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要有适合生活的

13、国际红十字会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

让•亨利•杜南,每年的是世界红十字日。

14、我国环境标志是由和十个环组成的。中心表示中心表示人类赖以生成的环境,外围十个环表示公众参与。其寓意为“,”。

15、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控制人口。80年代提倡的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中国少生了3亿人,使世界60亿人口推迟了4年,为控制世界人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6、学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我懂得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例如,学了《知法守法义务》这课,现在我春节乘车从乡下回城里,再也不偷偷携带烟花爆竹了。这样做,是对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

A、中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

B、中国、美国、俄国、英国、法国

C、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

D、中国、英国、俄国、德国、法国

2、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A、酸雨B、沙尘暴C、臭氧层D、紫外线

3、电影《珍珠港》是源于()战争期间的一段真实记录。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第三次世界大战

4、 “WTO”是()。

A、绿色和平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5、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是()。

①联合国总部②国际红十字会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④博鳌亚洲论坛⑤国际绿色和平组织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④

6、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

A、舞动的北京B、福娃C、海宝D、大熊猫

7、对战争的认识不对的是()。

A、战争使许多人家破人亡

B、战争使生态环境恶化

C、战争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D、战争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精神创伤

E、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必须坚决反对

F、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8、影响地球母亲健康的首要因素是()。

A、生态环境的破坏B、人口越来越多

C、自然灾害不断发生D、经常爆发战争和冲突

9、地震发生时,行为不对的是()。

①如果来得及,迅速跑到空旷的场所

②就近抱头暂避在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面

③暂避在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

④用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弯着腰逃跑

⑤从高楼上往下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

10、广交会是中国目前()。

①历史最长②层次最高③规模最大

④商品最全⑤到会客商不多⑥成交效果最好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

11、湿地的作用是()。

①维持生物多样性②调蓄洪水③降解污染④吸收太阳光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12、下列事例能够说明正视历史、热爱和平的是()。

①德国总理在柏林集会上强调奥斯维辛是德国和欧洲文明史上最惨痛的一页②日本领导人连年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

③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

④日本老兵揭露日本当年的残暴行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3、为了养活越来越多人口,地球母亲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有()。①粮食危机②水资源供应充足③住房拥挤

④生活垃圾增多⑤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A、①②③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渴望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心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

2.1939---1945年,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3.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政治组织。()

4.“诺贝尔奖”是根据法国科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

5.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承受不起人类不加节制的消费。()

6.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战争已远离而去,世界非常太平。()

7.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之一。()

8.宋庆龄是一位伟大的和平使命使者,她为维护世界和平,为加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为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我会连线

1、根据不同国际组织的特点、任务,完成连线。(5分)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的组织世界经贸组织

协调和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组织联合国组织

弘扬人道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奥林匹克委员会 举办世界体育盛会,促进世界和平的组织绿色和平组织

以保护海洋环境为中心,反对核试验等的组织 红十字会

2、把世界重大节日与时间连起来。(5分)

国际和平日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9月16日

世界环境日9月21日

世界保护臭氧层日3月22日

世界水日6月5日

五、读一读下面的材料,谈一谈你的体会或感悟。(每小题3分,共9分)

1、材料之一:

一位80岁的普通美国人,一生要消费约2亿升水,200万升汽油,1千吨钢材和1000棵树的木材。

这个材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之二:

过去,我们把肥皂叫“洋胰子”,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轮船叫“洋船”,什么东西都挂一个“洋”字。

这个材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之三:

一张光盘只需要1元钱,把它制成一张电影VCD,就能卖到几十元,把它制成一张视窗操作系统安装盘能卖到几百元,把它制成一张管理系统光盘能卖到几千元。

这个材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说一说你的行动(每小题5分,共15分)

1、热爱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少年儿童要以实际行动来呼唤和平,让和平永驻人间。请你和自己喜欢的两种形式来表达我们爱好和平的心声!

2、保护地球母亲是我们共同责任。请你设计一个保护地球的行动计划。

3、“洪水猛于虎”,当受到洪水威胁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七、我来写一写(请你认真思考回顾,然后动笔写一写。(8分)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周六20:30---21:30举行,至今已经是第4年。中国有数十个城市加入这项活动。这些城市的部分标志性建筑物、团体和个人在当晚20:30---21:30熄灭灯光,表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愿。亲爱的同学,你会怎样做来支持全球遏制气候变暖的行动呢?你可以向全校师生发出一个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号召,写条小标语,也可以把你平时的好做法一一写下来!

附:

2014年春季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

1、“丝绸之路”。

2、生态环境系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3、郑和。

4、“东西方文化的使者”。

5、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美国纽约。

7、国际会议组织。

8、和平鸽;和平女神雕像。

9、许海峰;2008。

10、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1、宣告结束。

12、土地、空气、温度、水。

13、志愿者组织;5月8日。

14、青山、绿水、太阳;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15、“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16、我们的生命、对公共安全。

二、

1、B

2、A

3、B

4、B

5、D

6、A

7、E

8、B

9、D

10、C

11、B

12、D

13、C

三、

1、√

2、×

3、√

4、×

5、√

6、×

7、√

8、√

四、

1、根据不同国际组织的特点、任务,完成连线。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的组织(联合国组织)

协调和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组织(世界经贸组织)

弘扬人道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红十字会)

举办世界体育盛会,促进世界和平的组织(奥林匹克委员会 )

以保护海洋环境为中心,反对核试验等的组织(绿色和平组织)

2、把世界重大节日与时间连起来。

国际和平日(9月21日)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世界环境日(6月5日)

世界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

世界水日(3月22日)

五、

1、答:说明了如果把美国的生活方式输入到世界各国,是一种全球性的自杀。

2、答:说明了旧中国因为工业落后,经济上严重依赖进口的历史。

3、答:说明了商品的科技含量越高,价格就越高,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六、

1、答:①参加“爱和平”主题的系列活动;

②手捧千纸鹤祈祷和平;

③画一幅祈盼和平的宣传画;等。

2、答:①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②节省使用自然资源。

③爱护每一块绿地。

④尽量利用公共交通,步行上学或购物。等。

3、答:①坐在自制的救生排上逃生;

②爬到高处,大声呼救;

③发现电线倾倒,远离避险;等。

七、

答:标语:保护地球环境,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不要让地球流泪!救救我们的母亲!

做法:

1、多植树种草;

2、节约用水用电;

3、不用一次性用品;

4、循环利用物品;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会扶贫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扫黄打非职责分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