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论文

2022-04-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对联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必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新要求,但也不能刻意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性德育教育,本文重点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对联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论文 篇1:

浅谈技校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摘 要:本文根据技校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谈几种实施德育的方法,如从课文特点出发,寻找重点,找准德育着眼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融情入理;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等。

关键词:语文 德育 渗透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其独特的德育功能。就语文教材的特点而言,课文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凭借,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美文,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教师在钻研课文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德育因素,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淳朴、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等优良品质。根据技校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技校语文实施德育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从课文特点出发,寻找重点,找准德育着眼点

从课文的特点出发,寻找重点,探求主线,发掘激情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具体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深刻体会学科知识的思想性。在寻找重点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准德育的着眼点,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应轻易放弃,哪怕一个标点有时也会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德育的重点,起到补充和强化的作用。

例如《信客》是当代作家余秋雨的一篇散文,文中写到一种从事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信客常年跋涉,非常辛苦;但是他却的收入却非常微薄,生活贫穷;在常年跋涉过程中,又经常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但是,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信客终于不再坚持下去的时候,人们想起他的好处,常送去关怀和温暖,就是那位发财的同乡后来也向他道歉,并请他接受代办本乡邮政的事务。人们推举信客当老师,后来他还当了小学校长。他死时,人们纷纷赶来吊唁。然而正是信客这种特殊的职业造就了他特殊的品格和素质——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恪尽职守、洁身自好。信客身上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给人们以启示。在讲这篇课文时,教师就要抓住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恪尽职守、洁身自好”这些优良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融情入理,强化德育

情感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融情入理就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使自己进入课文情境,并用体验到的感情去诱发学生感情,激发学生探寻作品真谛的强烈愿望,进而领悟文中所蕴含的德育。

如教《一碗清汤荞麦面》,当然要努力学习主人公面对艰难困苦毫不屈服的精神,同时要保持主动进取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但这只是“入门”而已,我们还应沿着作品的思路引导学生发掘更深层次的内容。这时,只要你稍加点拨,学生就可以进一步理解母亲对儿子的无私奉献和无私的爱。情感的不断加温,理性的逐渐上升,两者相辅相成,就使学生达到感情上的升华,理性上的飞跃。

三、注重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

坚持每天课前请学生讲一则名人名言,教师也可以适时补充。名人名言流传久远,言简意赅,启人心智,往往比长篇大论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安排语文活动课。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课前几分钟讲诗歌讲故事、课本剧表演、书法讲座、书画展览、办手抄报、征集对联、写作比赛、即兴演讲、辩论赛等,尽量选择现实性、针对性强的话题。

四、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资源。语文教师的德育素养,除与其他学科教师有共同之处,更有它特殊的内涵,包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崇高思想境界追求的激情,以及对教学内容中人生真谛的切身体验等。教师只有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他的教学才会处处热情洋溢,时时感染学生。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撒阳光到学生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只有被书中情所打动、所激发,才能产生真情实意,才能波动学生的心弦,点燃他们对真理追求的炽热感情,发挥德育的功能。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语文处处有德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与实践,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具有健康人格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任海芬.德育教育渗透初探[J].吉林教育,2010(1).

[2]周立群.语文德育新理念[J].教坛纵横2001(16).

[3]牛新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2011(4).

[4]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赵欣艳

对联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论文 篇2:

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必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新要求,但也不能刻意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性德育教育,本文重点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德育教育 农村 初中语文 方法

引言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偏僻的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经济,造成农村的初中教育比较落后,落后的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不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必须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注重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全面加强对农村学生的素质建设。

1 德育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性分析

德育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以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德育教育也能够促进语文教学,学习语文要学习挖掘文章内涵,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而这种共鸣恰恰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这时就需要德育教育发挥帮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主旨的作用。

2 德育教育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方法

2.1 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德育活动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而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参与德育活动。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例如在讲解到黄继光、董存瑞的英雄事迹的相关课文时,现在的和平年代已经淡化的学生为祖国的和平无私奉献的思想观念,这时就要组织学生去慰问烈士家属,听烈士那些为祖国统一流汗流血的故事,回学校之后,以班会的形式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最真实的例子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怀。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看望空巢老人,以分组的形式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与老人谈心,给老人送去精神的慰藉,以实际教学教育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2.2 寻找德育渗透点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寻找德育教育的渗透点,通过设计导语将学生带入德育教学的情境,可以运用寓言故事、对联等引发学生的思考[1]。以提问题的方式作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进行启发式教育。也可以从情感角度,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抒发情感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寻找到合适的渗透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积极的效果。

2.3 语文课外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学习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内文章的内涵,帮助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农村学生的经济条件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为学生搜集资料,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这是鲁迅笔下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他失去了尊严,被人嘲笑[2]。鲁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反映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篇文章时,要结合课外学习为学生讲述鲁迅当时生活的社会现状和他的个人经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旧社会下广大读书人的命运,感受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2.4 重视学生的个体性,进行个体化德育渗透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也一样,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配合德育教学,主动去思考感悟。当今的初中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如果教师运用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方法,必然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时,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性,进行个体化德育渗透。例如班级中会有单亲的孩子,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引导,但如果不注重引导方法,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伤害,教师可以时常与这类学生进行交流,从身边琐事到社会见闻,慢慢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与学生共同讨论语文课文中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角色的优点和缺点,让他们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不足,在语文交流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2.5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字是表达情感的最直接手段,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这一阶段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的作文就是学生自身情感的最真实写照[3]。情感恰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源泉,注重情感教育就是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篇充满国家和民族使命感的文章或电影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通过布置读后感或观后感的作文,给他们创造一个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机会,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讲完这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读后感,在写作中深化他们坚持的信念,这种方法也不失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德育教育。

2.6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阅读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德行为的途径之一,所以需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塑造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每周以分组联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本周读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同学,讲述向同学们推荐的理由,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种课外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也能够在情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实施德育教育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不能因传授知识而忽视德育教学,使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实施德育教育成为一个口号,教师要努力探索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效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德育教育水平,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芳.试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4(12):64-64.

[2]黄海燕.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0):321-321,322.

[3]殷国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之探索[J].教育界,2013(32):24-24.

作者:蔡荣平

对联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内容,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小学阶段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通过借助于小学语文,实现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学,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相关策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指出,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实际,首先进行六大解放。分别是:头脑解放,使其能想;双手解放,使其能干;眼睛解放,使其能看;嘴巴解放,使其能谈;空间解放,使其能拓;时间解放,使其能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也应当遵循这六点。传统文化是基于课本教学之外的可以实现学生多元解放的有效手段,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并逐渐融入到教学当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

著名社会学者泰勒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基于历史延伸的传承性文化,其包含:知识、艺术、信仰、法律、道德、艺术、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有整体性、复合性。从这一角度出发,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经过综合实践,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需要涉及的传统文化,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以知识体系构建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诸多的见闻知识和德行知识,包括对天地自然规律的思路、对鸟兽虫鱼的认知,对人类道德的感悟等,这些是构筑中国古典知识体系的核心,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大有裨益。

二是以艺术表达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主要是技艺的学习和培养,比如,礼、乐、射、御、书、数的培养,这些技能以及所衍生的艺术文化,有许多可以陶冶情操的内容,比如,书法、礼仪等,在小学语文中,可以适当的融入。

三是以组织习惯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一般是以家族为核心,进行组织性聚集,所以,形成了许多以家族为核心的民俗、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可以让学生了解有趣的历史,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传统文化的学习都是必要的,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从根源上获得一种身份认同,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的融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其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内在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和阅读为主。而汉字则主要源于古人对自然的模拟,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铭文中,均有鲜明的证据。通过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式加强对汉字源流的学习和认知,学生可以更为深入的理解汉字。此外,汉语语法中的很多习惯,也源自于古代汉语,比如,倒装、定语修饰语等,通过经典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法技能认知。

第二个方面,其符合小学语文德育培养的要求。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加强学生的道德塑造。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道德文化,比如,孝顺、礼貌、忠义、爱国等,通过让学生借助于《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基于识字过程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十分适合和恰当的,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师可以将《千字文》、《声律启蒙》等国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还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朗读配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学习,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在教写生字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正确的掌握笔顺、字形特点,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融入书法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美感感知。比如,通过组织书法比赛,借助于一定的奖励,让同学们互相评比,找到互相之间的不足。

此外,为了有效的解决对汉字结构和读音的认识不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汉字,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发展历史,讲述如何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发展过来的,每个阶段自己长得什么样子,如此一来,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的印象。

(二)基于古诗词学习融入传统文化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较多内涵丰富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本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韵律感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借助于这一载体,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比如,在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给学生布置课题“搜集唐朝与爱国相关的有趣诗词故事”、“搜集杜甫的著名爱国诗词,并结合其活动轨迹,分析诗词形成的背景”、“探究古人的爱国与现代爱国存在的重要区别”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古典文献,搜集资料,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演讲,通过分享、演讲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诗词,更加深刻的体验传统文化中诗词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诗词,让学生学习古代的谱曲、演唱技巧,形成一种审美认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三)基于阅读写作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形成非常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典籍,有很多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兴趣的内容,可以充分的利用。

比如,教師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翻译《孟子》、《论语》、《左转》、《山海经》、《世说新语》等古典名著中的一些简短的小故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编剧,通过相声、小品、歌舞、话剧等形式演绎出来。如此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编剧与写作能力。

(四)基于语文实践融入传统文化

现代教育要求让学生走出去,开展“大语文”教学,这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机会,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并应用于日常的写作、学习当中,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对语文的宏观认知。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布置社会实践项目,和学生一起到实践基地、科技艺术馆等真实地感受传统文化,同时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感受,形成一种语文思维。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编织、刺绣、剪纸、陶艺、民族表演当中,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乐趣,同时撰写活动报告、学后感等,并将小学语文课本中与这些民俗活动有关的内容找出来,再次阅读。再比如,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教师可以组织传统文化写作训练营、传统文化朗读训练营等,让学生自己搜集与这些节日相关的故事、诗词、歌舞等,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描述出来。

(五)基于课堂活动融入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许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文,通过在这些课文学习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交互式白板、多媒体等呈现出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通过一定的课堂活动,感受所描述的传统文化,完成传统文化教育。

比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现场带上花灯,或者是组织学生制作花灯,让学生猜灯谜,还可以带上笔墨,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对联,如此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再比如,学习《欢乐的泼水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场景,体验泼水节活动,搜集与泼水节有关的习俗,通过小组活动,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演绎或者是展示,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可以挖掘的传统文化素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进去,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形成正確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品格,培养优秀的礼仪习惯。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这也是新课改将传统文化内容提高到30%比例的重要原因。对此,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改变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全方位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从识字、阅读写作、古诗词学习、语文实践、课堂活动五个方面出发,阐述了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希望可以为传统文化融入性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研究[D].喀什大学,2020.

[2]杨顺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书法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64.

[3]张安涛.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策略之浅析[J].才智,2020,(16):62.

[4]李建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育融合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8):67-68.

[5]王兴旺.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才智,2020,(15):108.

[6]杨迎新.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92,94.

作者:汪胜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合作学习模式下生物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