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激流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我愿意是激流范文

我愿意是激流教案

武功职业教育中心

单招二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我愿意是激流

(一) 编写人:孙敏

丁伯霞

编写时间: 审核人:

使用时间:

【教材分析】《我愿意是激流》是中等职业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学习这首诗歌重在诗歌欣赏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 抓意象,品情感;抓语言,欣赏技巧;

2、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熟读诗歌,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正确理解诗歌中所涉及的意象。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课前预习 : 熟读课文 三. 导入新课

爱情,是最能激荡人心灵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在你们心目中,爱情是什么?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来说明。 请学生回答。

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爱情令人痛苦。爱情啊,你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先听听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回答吧!

四、进入新课

(一)检查预习

炽烈( ) 攀援( ) 炫耀( ) ...慰藉( ) 雾霭( ) 虹霓( ) ... 红硕( ) 霹雳( ) ..

(二)基础知识了解 简介作者: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出生于贫困的屠户家庭。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被喻为匈牙利的“抒情之王”。著名长诗有《使徒》《亚诺什勇士》《农村的大锤》等。他的诗歌充满革命激情,风格清新,语言通俗,富有民歌味。其作品不仅对匈牙利民族文学发展影响很大,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留下光辉的一页。

(三)、诗歌欣赏

1、 分组朗读诗歌,听录音。(班分男女角色逐段朗诵)

2、 全班朗读全文,初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

(四)理解分析

1、诗歌是用意象来说话的。这首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1)同学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2)师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2、诗中意象可以概括为几类?

(1)同学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2)师明确: 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3、只要一组意象就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为什么诗人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1)同学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2)师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4、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小结: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5、五处对照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情观是以什么为核心的? 小结: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是诗情的倾诉,是画意的泼墨,是至美的追求,是真爱的憧憬。

6、这种具有巨大反差性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有什么作用?

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感得到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五、当堂检测

阅读《我愿意是急流》,模仿诗句的形式,再造两组诗段,内容是:

我愿意是……

只要我的母亲……

我愿意是 ……

只要我的祖国……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继续朗读诗歌,达到朗读成诵的效果。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急流、小河

(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情有重重艰险、坎坷) 第二节:荒林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情遭受磨难、打击

)

第三节:废墟

(静默中毁灭荒凉———— 不怕爱情遭受毁灭、遗弃

) 第四节:草屋

(饱受风雨打击————— 不怕处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

(漂泊苍凉孤独—————不怕浪迹天涯、东游西荡 )

九、教后记

武功职业教育中心

单招二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我愿意是激流

(二) 编写人:孙敏

丁伯霞

编写时间: 审核人:

使用时间:

【教材分析】《我愿意是激流》是中等职业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学习这首诗歌重在诗歌欣赏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诗歌中涉及的意象。

2、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联系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我愿意是激流》,了解了诗歌的写作意象,今天我们将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来理解这首诗。

三、讲授新课

(一)预习检测。

《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题。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眷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案: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

(二)探究讨论:

比较阅读舒婷《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激流》

(1)学生讨论; (2)师总结:

(一)朗读《致橡树》、《我愿意是激流》

(二)回顾《致橡树》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凌霄花是指现实生活中那种攀附他人的一种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是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仅仅是一味的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橡树、木棉的关系是: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

(三)比较两诗的异同

1、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和象征,构筑一个抒情网络,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意象更有感染力,诗歌更有韵味。

2、不同的爱情观:从国度、时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考虑 ,它们矛盾吗,为什么?

《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有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则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时代更替

四、讨论:通过学习,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爱情观。

(1)学生讨论; (2)师总结:

1、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就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

五、当堂检测

对《我愿意是激流》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急流 ”“荒林”“废墟”“草屋”“云朵”, 荒凉冷落,喻自己;“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美好欢快,喻爱人。诗人在对比和比喻中告诉我们:不管自己的命运多么坎坷、险恶,只要是为了爱人,就会感到幸福。

B. 诗中比喻自己有着独特的新意:“小河”的百折千回,“废墟”的付出、牺牲,“草屋 ”的孤独处境,“云朵”的浪迹天涯。这一切都含蓄地体现出主人公刚毅不屈的性格和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追求。 C. 诗中比喻爱人也值得回味:“小鱼”的活泼自由,“小鸟”的欢乐天真,“常春藤”的永不枯衰,“炉火”的温暖,而珊湖似的夕阳“不但美丽迷人,还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憧憬。”

D. 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排比手法,即用一连串丰富多彩的比喻,来表达同一中心意思。每一个比喻,都同对比结合运用,从而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歌风格。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1、有人说,这是爱情诗,也有人说这是政治抒情诗。你认为呢?如果是政治抒情诗,那么诗中的“我”和“我的爱人”又代表了什么?

2、关于裴多菲的死是个谜。九十年代初,有人去西伯利亚考证。有人说,他在该战役中被俄国人俘虏,流放到西伯利亚。并与当地邮差的女儿结了婚,现在还留有后代,他死于1856年5月。于是有人说,裴多菲既未忠于爱情,更未为自由献身,他的言与行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八、板书设计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对爱情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时代更替

九、教后记

第二篇:《我愿意是激流》教案设计

自读重点: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自读程序:

一、听朗诵录音

诵读提示:这首诗情真意切,情味盎然,洋溢着诗人的强烈感情。作者借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表现形式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诵读时既要注意诗中的缠绵的倾诉,又要读出诗人坚定美好的信念。

二、写作背景

裴多菲是19世纪匈牙利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7月在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这首诗的创作,可以看作爱情的表达。当然,这首诗也可以有多种解读。

三、学生自行研讨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四、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我愿意”“只要”。

2、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3、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例如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次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巢”“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的生活的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等。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4、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5、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6、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a、思想的多义性:可以把本诗看作一首爱情诗,它抒发了对爱人的深挚恋情,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也可以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委婉地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诗中的“我”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战士们;诗中的“爱人”,既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到其他意义。

b、意象的独创性排列:这首诗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使诗情变化,呈现出多层次、多侧面,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

第三篇:“我愿意是激流”在《人到中年》

13汉语言师范二班 13105012050 欧楚君

摘要:“我愿意是激流…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的游来游去”这是裴多菲的一首小诗,谌容在其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引用了它。本文以为,“我愿意是激流”在《人到中年》起到推动故事情节,映衬、折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烘托了悲剧的气氛与基调,而且通过其小诗分析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年知识分子的社会形态。 关键词:小诗,融合,中年知识分子

我愿意是激流,„„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林间做窝、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只要我的爱人,是青春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我觉得裴多菲的小诗与谌容的《人到中年》两者结合的非常巧妙而富有韵味。它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推动,丰满人物的形象,烘托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可谓是诗化了小说,诗歌与小说水乳交融,天衣无缝。

一、激流中的浮沉

《人到中年》讲述了到中年的眼科大夫陆文婷,因承受工作和家庭两方面压力的“超负荷运转”而使得自己“疲劳,断裂”濒临死亡的悲剧故事。小说开头说的是陆文婷半回忆半昏迷的状态,是因为心机梗塞躺病床上,听到爱人为她念着“我愿意是激流„”回想起与傅家杰的相识相爱过程。可以说,这个故事从发生、发展到高潮,都与“我愿意是激流„„”这首小诗的蕴意相一致。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小诗是小说故事情节的浓缩。构成陆文婷悲剧故事的的重要情节,就是陆文婷、傅家杰相互认识、共同生活,以及几近生离死别。在故事的开端部分,是“我愿意是激流„„”这首小诗开启了陆文婷、傅家杰这两位年轻人的爱情之门。可是美好是短暂的,随着两个孩子的降临,十二平方米的房间,低微的工资,紧张的工作,都使得她们像在激流中的一茎瘦草,任由激流打压飘零。傅家杰在冶金研究所里专攻金属力学,是当时的知识型人才。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使得她只能做“家庭妇男”,还试图去招聘男保姆,个人建立是“本人大学毕业”精通两门外国语,擅长烹调煮、缝纫洗涤、兼做男女精细各种杂活。体格健壮、性情温和、勤劳勇敢、任劳任怨。最后一条,报酬面议。多么幽默讽刺啊。傅家杰人到中年后,“头顶秃了,头发白了,额头的皱纹多深了啊”,简直就是一片残垣断壁,一片“废墟”;而在他“荒凉的废墟上攀援上升的常春藤———陆文婷,也在断裂”。陆文婷在一个上午为她的病人做完三个手术后,病倒了,她的生命像是已经耗尽最后一滴油的灯芯,只剩下微弱的光和热了。当傅家杰感到陆文婷放弃了生的希望时候,他反了疯似的为陆文婷念诗,他要留住她,像当年用诗歌打开了文婷的心房,今天要再次用着美丽的诗句唤起她最美好的回忆,唤起对生的希望和勇气吧。当家杰半跪在她床前,含泪着念诗。可她却“不能„„游了”,“飞不动了”,也“攀不动了!”当她终于说出“给圆圆„„,买一双白球鞋„„”,“给佳佳,扎,扎小辫儿„„”后便“闭上嘴,好像已经用尽了力气,再也开不口了。”故事进入高潮,也戛然而止。可以说,作者是以这首小诗开始对陆文婷悲剧故事的讲述,又以这首小说结束对其悲剧故事的讲述的。小诗的蕴意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推进,是一个互相注解,互相融合的过程。 《人到中年》成功塑造了陆文婷的形象她是瘦弱的“坚强”者,在事业和家庭上事业总是优先的,初到医院后,“把自己全身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兢兢业业地在医学的大山上攀登。”倾尽所有的心血在眼科的手术上,“眼睛放出异样的智慧的光芒”。在文革中,依然执着钻研业务,成为医院眼科的支柱之一,她是病人的好大夫,“每治好一只眼睛”给予她巨大的慰藉和快乐。在医治焦副部长用手术针工具的苛刻,对待王小嫚的哭闹、害怕,她像个妈妈一样去呵护,对待乡下来的张老汉也是真心实意的,体现手术台上医患之间的和谐。“眼科大夫的威望全在刀上,一把刀能给人以光明,一把刀也能陷入与黑暗,像陆文婷这样的大夫,虽然无权无职,无名无位,然而,她手中救人的刀就是无声的权威。”陆文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党培养的一个新型知识分子形象,把全部精力和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但也是不称职的母亲和妻子。当佳佳生病了,只能交给院子里的大妈照顾,圆圆回来来不及给孩子做饭,只能让孩子买个饼充饥,而且在狭小的空间里,小小的三屉桌,丈夫只能在她研究完自己的文献之后才能再用。刘学荛说:“陆放翁的名言:“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年骨干的甘苦有谁知道?他们外有业务重担,内有家务重担,他们所以发挥着骨干作用,不仅在于他们的经验,还在于他们忍受着生活的煎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包括他们的爱人和孩子也忍受了痛苦,作出了牺牲。”“我愿意是激流„”笨哦拿来塑造陆文婷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感人肺腑,也使小说弥漫着温馨、浪漫的诗的色彩和情调。

二、在激流中挣扎

“我愿意是激流,„„„„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冰冻的北海湖面,漫天飞舞的片片雪花,融化了陆文婷 “那宁静甚至是刻板的生活”。她和傅家杰“并肩滑翔着,旋转着,嬉笑着,那是多么快乐的日子!”“我愿意是废墟,只要我的爱人,是青春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缘上升。”他们追求着,奋斗着,愿意为对方、为事业付出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陆文婷的生活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她是母亲,要抚养、教育孩子;她是妻子,要照顾丈夫,尽职家务;她是医生,要为千千万万个病人解除痛苦。“不论酷暑和严寒,陆文婷往返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放下手术刀拿起切菜刀,脱下白大褂系上蓝围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分秒必争的战斗。”战斗中,她因应接一个又一个的病人往往来不及给丈夫和孩子做上一餐热饭,挤不出时间去给儿子买一双小白球鞋,甚至连给可爱的女儿扎上一根小辫儿也不可能。她深深地忏悔:“我有家,可我的心思不在家里。不论我干什么家务事,缠在我脑子里的都是病人的眼睛,走到哪儿,都好像有几百双眼睛跟着我,真的,我只想我的病人,我没有尽到做妻子的责任,也没有尽做到母亲的责任„„”一个对事业孜孜以求,对病人极端热情和负责的人的如此忏悔,必然更加削弱她的身体,蚀耗她的精力。事业和家庭,病人和孩子和丈夫,她都要,都要向他们挥洒爱的阳光爱情的雨露。为此,肉体瘦弱的陆文婷怎么能够不“断裂”,怎么能够不成“废墟”呢!丈夫和孩子不能失去妻子和母亲,病人不能没有热情负责的好大夫。千呼万唤,只有“我愿意是激流”这美丽的诗句才“好似惊动了她”,生的欲望和勇气依然强烈。她乐意做浪花中的小鱼,荒林中的小鸟,废墟上的常春藤,但却“不能„„游了„„”,“飞不动了„„”,也“攀不上去了„„”。也许,冥冥中,生和死在抗争,责任和忏悔在搏斗,当她终于艰难地说出“给圆圆„„,买一双白球鞋”,“给佳佳,扎,扎小辫儿„„”的时候,让人顿感撕心裂肺般疼痛。晶莹透明的心灵,纯洁善良的爱情,我活着就是要奉献他人的至真情怀,即使在陆文婷濒临死亡的当儿,也没有消失。美丽的诗句在催促着她,她还要像快乐的小鱼那样在浪花中游泳,她还要像自由的小鸟那样在树林间做窝,她还要像青春的常春藤那样亲密地攀缘上升„„

显然,“我愿意是激流”所显示的意象,是对陆文婷勤恳工作、无私奉献精神的映照和折射。诗歌的第一节是激流和小鱼的意象。激流为小鱼而存在,快乐的浪花是献给我的所爱。第二节是荒林和小鸟的意象。只因小鸟在林间做窝、唱歌,荒林也会青春长在。我活着,就是为了我之所爱。第三节是废墟和常春藤的意象。废墟是为遗忘的角落,但如果为常春藤所攀援,我愿让自己留下大漠的荒凉,为你换取永恒的绿乡。这三组意象就如一曲乐章,所弹奏的主题是———为了我之所爱,我愿作无私的奉献。陆文婷为了她之所爱———工作、事业和家庭,向祖国、社会、人民和亲人奉献出了自己的爱,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人到中年》在艺术上给人以如诗如歌的感觉,笔力苍劲,内涵深厚。“我愿意是激流”如同小说的主题歌,旋律优美,气氛哀怨,而且积极向上。

三、激流中的勇进反思

中年人是国家的骨干,他们已经超负荷运转。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新奏响时,一个忙得甚至要在研究室住,一个因三个手术累垮,一个已经随爱人孩子飞离祖国的土地。这不仅是人的悲剧,也是特定时间段内国家、民族的悲剧。细细品味,我们不能发现,作者最终的意向,不仅让人们正视中年只是分子的问题,还要求我们透过中年的问题,进一步思考一些更具社会普遍性问题。“陆文婷,还有傅家杰、姜亚芬、刘学尧们的“疲劳”和“断裂”难道仅仅是身体上的某种病变吗?他们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到了不惑和知天命的中年,不也同样面临着可怕的疲劳与断裂吗?看了《人到中年》,我们难道仅仅对“马列主义老太太”感到厌恶?秦波那样的人,难道只是激起我们些微的不快,而不触发我们对某种高调话语的怀疑和反思吗?秦波们该不该对我们社会外在和内在的“疲劳”和“断裂”负责呢?在诸如祖国、民族、时代、社会、人民这些宏伟的概念底下,个体、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绝对可靠的价值定位?” 【1】

四、结语

《人到中年》精致美丽,深沉幽怨。每每读它,都能引起心灵的震荡,惊叹作者文笔的美丽,惊叹陆文婷形象的纯美„„也总觉得“我愿意是激流„„”在《人到中年》中推进了故事情节,映衬、折射了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渲染、烘托了悲剧的气氛和情调,并且,二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

参考文献

[1]摘自郜元宝:《{人到中年)摘评》,《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3期

第四篇:我愿意是急流

一、教学课题:《我愿意是急流》

二、 三维教学目标:

1、三个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与人生经历不可分割的关系;

(2)体会本诗的每组意象,并通过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两个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欣赏本诗反复咏唱的艺术美与音乐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

3、三个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经历与作品的关系,懂得名誉、成就、理想,是靠苦难、意志和努力得来的,没有足够的自我准备实力是不可以轻易踏进爱情之河的,否则会苦不堪言;

(2)从爱情的无私奉献与不遗余力精神延伸到对友情、亲情的体验上,启发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诗歌意象与诗人思想的表达,了解人间三种至情——亲情、友情、和爱情。

四、教学过程

铃响前播放《爱情故事》

(一)导入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二) 关于作者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生于多瑙河畔上的一个小城——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屠户,母亲是一名农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少年时期有过一段流浪艺人的生活。1849年,在一场卫国战争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他的诗歌有大致有三种主题:(1)表现人民疾苦,如《农村的大锤》;(2)抒发爱国之情,如《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3)表达爱情,如《致尤丽娅》《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 1846年,他爱上一个伯爵家的美丽姑娘——尤丽娅,由于家境的悬殊,遭到对方家庭的强烈反对。为此,他写了不少动人诗篇,有“马扎尔的抒情诗王”的美誉。“《我愿意是急流》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播放名家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 要求:(1)标注生字词。

(2)从朗诵的节奏、停顿、重音方面体会美感。

(四)关于意象 “意”是意愿、想法,“象”是可见的事物,事物的特点与人的意愿相结合就形成了意象,也就是情感的外化。

(五)小组讨论三个问题(背景音乐《单调流水声》每组发一张问题纸签) (1)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 (博喻和对比)

1 所谓博喻,又叫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2)这首诗的意象是成对出现的,这也有情侣成分的象征,那么,意象有几对?请找出来,并说出两组意象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

(3)根据意象确定诗歌基调(柔美、苍凉与坚定),并在分析基调过程中总结出诗人的爱情观(汉乐府民歌: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誓言)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

“爱人” 急流/小河-----------小鱼 荒 林-----------小鸟

废 墟-----------常春藤 草 屋-----------火焰 云朵/破旗-----------夕阳

(六)范读(配乐《化蝶》指导朗诵特效)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

在我的稠密的

饱受风雨的打击„„山里的小河,

树枝间做窠,鸣叫。

只要我的爱人

在崎岖的路上

是可爱的火焰,

岩石上经过„„

我愿意是废墟,

在我的炉子里,

只要我的爱人

在峻峭的山岩上,

愉快地缓缓闪现。

是一条小鱼,

这静默的毁灭

在我的浪花中

并不使我懊丧„„

我愿意是云朵,

快乐地游来游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灰色的破旗,

是青青的常春藤,

在广漠的空中,

我愿意是荒林,

沿着我的荒凉的额,

懒懒地飘来荡去„„在河流的两岸,

亲密地攀援上升。

只要我的爱人

对一阵阵的狂风,

是珊瑚似的夕阳,

勇敢地作战„„

我愿意是草屋,

傍着我苍白的脸,

只要我的爱人

在深深的山谷底,

显出鲜艳的辉煌。 是一只小鸟,

草屋的顶上

(七)变式延伸,进行重构。(引出亲情友情)

反例:(1)曹植与曹丕(2)萧何与韩信 一学生讲动人故事

(八)有序替换“爱人”为“友情、亲情”相关词语,如:朋友、爸爸、姐姐等。 要求:回忆曾经感动你的故事,脑海中要浮现出一个最值得自己感恩的具体形象。

(九)接续、呼告形式联合诵读。

(十)小结(含诗歌鉴赏的两个主要方面:意象和基调)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

“爱人”/亲人/友人

急流/小河-----------小鱼 荒 林-----------小鸟

废 墟-----------常春藤 草 屋-----------火焰 云朵/破旗-----------夕阳

(十一)练习反馈。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十二)作业(可三选一)

(1)分类搜索整理关于亲情、友情、爱情三种主题的经典内容,或文学作品,或影片, 3 或名言,每种主题11个。

(2)把诗中“爱人”替换成朋友、妈妈、哥哥等词后是否有不恰当之处?请修改有关不合适的用词,重新命题创作一首诗。

(3)以“我爱的人”为主题写一篇500字的感恩短文。

(十三)结束语

爱情是美妙的,但春天不是收获的季节,不然秋收的果实一定充满着酸涩与苦楚!不要忽略了帮助我们成长的亲人和朋友,怀揣感恩,我们将快乐每一天!

第五篇:《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自读重点:

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自读程序:

一、听朗诵录音。

诵读提示:这首诗情真意切,情味盎然,洋溢着诗人的强烈感情。作者借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表现形式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诵读时既要注意诗中的缠绵的倾诉,又要读出诗人坚定美好的信念。

二、写作背景

裴多菲是19世纪匈牙利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7月在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这首诗的创作,可以看作爱情的表达。当然,这首诗也可以有多种解读。

三、学生自行研讨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三、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我愿意”“只要”。

2、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3、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例如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次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巢”“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的生活的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等。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4、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5、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6、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a、思想的多义性:可以把本诗看作一首爱情诗,它抒发了对爱人的深挚恋情,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也可以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委婉地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诗中的“我”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战士们;诗中的“爱人”,既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到其他意义。

b、意象的独创性排列:这首诗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使诗情变化,呈现出多层次、多侧面,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用心去感受范文下一篇:五星酒店排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