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经济下行趋势中国经济论文

2022-04-1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走出经济下行趋势中国经济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宏观政策的主基调,中国宏观管理思路的重大变化,将构筑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2016年,全球经济要彻底走出此轮困局,必须致力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走出经济下行趋势中国经济论文 篇1:

限贷松绑难扭房市颓势

深圳,前海湾地铁站外的洼地蓄满积水,一名工人正探头向外张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每平米楼面地价均超2万元。CFP供图

2014年9月30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房地产信贷政策进行调整。房地产限贷政策的放松,意味着政府“微刺激”力度加码,将促使一部分房地产改善型需求入市。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已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状态,投机投资型需求正逐步退场。在宏观经济下行、内需疲软乏力的大背景下,若非央行采取全面降息、降准等强刺激手段,房地产下行趋势难以根本扭转。

放开限购背景

一是宏观经济增长压力较大。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再次增大。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4%,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3%,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8.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16.1%)均比上半年回落,反映了中国内需疲弱导致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使“稳增长”政策继续加码的预期强化。

二是地方政府救市政策成效不明显。2014年以来各主要城市陆续放开限购政策,目前只有北上广深和三亚5个城市仍实施限购。但限购政策放开之后,房地产销量回落、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的趋势并没有逆转。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6%,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8.9%,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10.8%。9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下跌0.92%,连续第5个月下跌,跌幅扩大0.33个百分点。从涨跌城市个数看,79个城市环比下跌,较上月增加5个。

在上述双重压力之下,为化解房地产高库存,防止房价断崖式下跌,改善市场预期,央行终于在时隔近4年之后,正式发文对房地产信贷政策进行松绑。

房贷新政内容

首先,房地产贷款发放标准由“认房又认贷”调整为“认贷不认房”,首套房认定放松,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在重申首套房首付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0.7倍的基础上,“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同时,在“已取消或未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对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信用状况等因素审慎把握并具体确定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水平”。这就意味着此前“二套房首付比例须为60%、房贷利率1.1倍”和“第三套房贷款暂停”的政策已失效,居民“已还清贷款的二套房”和“在未限购城市已还清贷款的三套房”均可享有首付比例30%、贷款利率0.7折的优惠。

其次,针对外地人的限贷政策取消。“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当地城镇化发展规划,向符合政策条件的非本地居民发放住房贷款”。这意味着此前央行“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规定失效。

第三,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发行期限较长的专项金融债券,定向投放房贷。中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还处在起步阶段,于2005年开始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2007年因美国住房市场危机爆发而暂停发售,在2014年7月又重新推出。通过鼓励开展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业务的创新,既可以盘活银行的存量信贷资产,又放宽了开发商融资渠道,扩大了房贷投放额度。

第四,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将保障房贷款期限上限从15年延长至25年,将地方政府主导的棚改、公共租赁和普通商品房建设纳入开发性金融覆盖范围”。保障房建设具有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利润相对较低的特点,这也是导致其面临资金缺口难题的原因。通过延长贷款期限,拓宽开发性金融覆盖范围,进一步改进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

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说明了中央既要遏制投机投资型需求,又要坚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房地产政策思路。因此,此次房贷新政反映了政府“微刺激”政策加码,是宏观经济的一次定向微调。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从需求端来看,房贷新政将提高居民购买力,刺激改善型需求入市,缓和房价下行趋势,稳定房地产销售。具体来看,限贷松绑将加速部分有换房计划的购房者进程。这部分置换型购房者如果还清贷款且名下无房,再买普通住房的话,将可享受首套房待遇,不仅首付减少到三成,还可能享受7折利率优惠,资金压力明显减少。以还清贷款后再购二套房,需要贷款100万元为例测算,在等额本息还款、基准利率6.55%、20年贷款期限的情况下,若按以前的二套房认定,贷款利率须上浮1.1倍,还款总额为189万,每月还贷7876元;若按新的贷款政策以首套房认定,则贷款利率下调0.7倍,还款总额为153万,每月还贷6372元。即居民将节约36万,每月还贷减少1504元。

加之2014年以来各地在公积金贷款、税收政策等方面也陆续出台优惠措施,鼓励首套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需求释放。如,北京市调整普通住房价格标准(北京五环到六环普通住宅新价格标准:单价31680元/平方米,总价374万元。六环外:单价23760元/平方米,总价281万元。符合任一标准都可享税收优惠),并对个人销售购买满5年的普通住房,免5.5%营业税。个人购90平米内普通住房,属家庭唯一住房,按1%税率收契税。按此政策,北京市90%购房家庭可享税收优惠,以此支持普通家庭购买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因此,此次政策调整将使刚需型、改善型购房群体从中明显受益。

从供给端来看,房贷新政将拓宽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渠道,也将缓解企业的资金链压力。2014年以来销售减少、价格下跌使得房地产开发商的定金和预收款大幅下滑。此外随着对“影子银行”金融监管的强化,房地产开发商难以再通过信托、委托等渠道获得融资,资金链压力凸显。随着允许一定资质的地产商发债,有助于缓解企业经营现金流压力,增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供给能力,避免楼市出现急跌和深跌的风险,实现平稳着陆。

此外,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施不对称降息,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进一步刺激了改善型需求入市。本次降息力度空前,对于购房者来说,叠加之前的取消限购、限贷政策影响,推动部分观望者积极入市。对于房企而言,由于融资成本下降,有利于缓解目前依然比较紧张的资金链压力,房地产企业拿地积极性提升。中国城市住宅价格指数显示,到2014年12月,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房价已有所上升,在销售数据上,一线城市四季度成交量较三季度环比也上升了66%,回暖趋势明显。

根据历史经验,2006年、2008年政府先后两次出台类似救市政策,并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明显反弹,销售面积和价格双升,之后走出新一轮的上涨周期。但与以往不同,笔者认为,当前政策取向是修正此前过紧政策,不宜理解为全面放松,未来定向稳增长仍是主基调。

本次调整政策或使地产销售出现改善,但至多平缓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周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其下行趋势。理由如下:一是目前中国存量住房空置率已经达到15%,高于美国10%的水平。而且近几个月住房空置率保持上升的趋势,空置超过一年以上的房屋比重已经超过40%,空置超过2年以上的房屋比重也有22.8%,据测算本轮去库存周期将持续1-2年时间。二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中央不再会以大规模刺激政策强推GDP发展速度,而国务院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推出还将加快房地产税推出的步伐,改变人们对于房市的未来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部分持有多套房产的业主加快出售房产,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三是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02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4.9%,且未来人口老龄化快速推进,将减缓对新屋需求,促使房价回落。四是利率市场化后,高收益、高流动性的替代资产增加,降低了房地产投资的吸引力。近年来,货币基金、券商资管计划、信托和银行理财等居民可选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进一步降低了居民购房投资意愿。

数据显示,2014年12月百城均价同比下降2.69%,自5月以来连续8个月环比下跌,接近九成的城市房价跌回了一年前。但其中,北、上、广、深等十大城市住宅均价同比仅下降0.61%,跌幅显著低于百城整体水平。

综上,短期内限购取消、信贷松绑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各地楼市价格趋稳,销售扩大将成为趋势。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内需疲软乏力以及政策趋于理性的大背景下,投机投资型需求正逐步退场,若非央行再采取货币量化宽松的强刺激手段,房地产下行趋势难以根本扭转。

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由于2014年内信贷额度有限,此次政策调整短期难以产生明显影响,但未来将有利于房贷业务规模调整,促使商业银行加大房贷投放,并推动房贷利率逐步下行。由于央行限贷放松政策从2014年四季度(10月8日)后才正式执行,此时临近年末,贷款额度紧张,以及全年利润目标的实现压力,加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执行存在时滞,2014年内此次政策调整难以对商业银行产生明显影响。

但从未来业务发展角度看,随着房地产销售量的回升,2015年商业银行将加大对个人住房贷款等优质业务和优质房地产企业客户的拼抢力度。与此同时,部份地方性银行从服从地方政府需要角度出发,会以低利率(执行利率下限)为房贷市场提供资金支持,拉低市场平均利率,从而倒逼大中型商业银行调整利率水平。而发行专项金融债和MBS等手段的推出,可以缓解商业银行资金期限错配风险,定向降低按揭贷款资金成本,增加商业银行营销按揭贷款动力,进一步推动房贷利率逐步从高点回落。

因此,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此次限贷松绑政策,并结合房地产优质项目储备、合理确定房贷利率、提升个贷审批效率、加大房贷风险管理等因素,出台具体执行细则,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中建投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秦维维

走出经济下行趋势中国经济论文 篇2:

2016:宏调思路嬗变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宏观政策的主基调,中国宏观管理思路的重大变化,将构筑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

2016年,全球经济要彻底走出此轮困局,必须致力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将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并加快构建新型宏观调控的政策框架——“改革开放创新+财政货币政策”,核心是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预计随着增长新动力的不断显现,2016年中国经济有望结束下行趋势,逐步企稳,实现6.7%左右的经济增速,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进一步。

货币宽松,财政发力,企业环境改善

2015年全球经济在曲折艰难中前行,对货币宽松等需求管理政策的过度依赖,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升级都加剧了经济复苏的脆弱性。中国经济增长告别“7时代”,全年增长6.9%,消费、投资与出口均出现下滑,居民消费价格保持低位,工业领域通缩压力加大。但经济结构加速优化调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就业状况良好。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总体上看,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随着增长新动力的不断显现,有望结束下行、逐步企稳。预计宏观调控将着力从供给、需求两端强化“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改革开放创新+财政货币政策”共同发力。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深化和落实改革开放”、“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尽快实现国际竞争力及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民生持续改善的“新增长”、“新发展”之关键。在中国经济暂别“7时代”的背景下,“十三五”规划必将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新未来。

1.经济筑底企稳,增长新动力逐步显现。2016年中国经济随着增长新动力的不断显现,有望结束下行态势逐步企稳。2012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经济增长面临“三期叠加”的压力,GDP增速连续11个季度呈下行趋势;到2016年,这种下行压力必然存在一定的惯性。但从积极因素来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逐步提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深入推进,内需和供给潜力巨大。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逐步形成,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加快孕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释放更多制度红利,创新驱动力日益增强。就业形势稳定,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减缓,基建投资继续加快,“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累积效应、合力作用持续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下降、适应市场自我调整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明确了新的目标要求、发展理念和重大的举措,也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和激发社会活力。综合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具备中高速发展的条件和潜力。预计2016年GDP增长将由下行趋势转为企稳趋势,全年有望实现6.7%的增长。

从供给侧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新型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发展”放在新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未来“双创”将重点服务于新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个领域。其中,服务业领域通过创新植入互联网基因已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在不断涌现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甚至不少创新企业已开始倒逼制度改革(如专车等)。预计2016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将同比增长5.7%左右,其中新型制造业增速将明显快于整体工业水平,服务业将增长8.6%左右。

从需求侧看,消费升级和“聪明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需求的源泉,未来居民消费由传统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向对美丽环境、文化娱乐、高等教育的高端需求升级,蕴含着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同时,针对这些新需求的有效供给则需要鼓励“聪明投资”,把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结构性导向与“让市场充分起作用”的配置机制和多元化主体合作制约下的审慎务实、高明聪慧的项目科学决策融为一体。预计2016年全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将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9.5%左右。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一路一带”战略与自贸试验区扩大试点,将全面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开放倒逼改革。“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促进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论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来看,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都比较旺盛。预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沿线地区基建需求量将增加到每年1.05万亿美元。此外,“一带一路”还将在能源合作、通商文化、信息产业和自贸区建设方面对中国及沿线国家经济起到拉动作用。预计2016年中国出口将同比增长5%左右,进口将同比下降5%左右。

2.价格企稳,货币宽松,财政发力,企业微观环境逐步改善。从价格因素来看,2016年中国面临的通缩压力将所有缓解。一方面,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将开始在低位企稳,从而减少中国的输入性价格下行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整体经济的筑底企稳以及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的显现,企业的下游需求有望出现好转。预计2016年PPI全年同比下降2%左右,较2015年下降幅度减小,CPI全年增长1.7%左右,略高于2015年。

货币政策仍将在稳健的基调下保持适度宽松。一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需要以相对宽裕的流动性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社会总需求仍然偏弱,需要在需求侧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三是需要为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提供有利的利率环境,同时降低存量债务的压力,防范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四是美联储加息后为应对资本外流,需要提供充沛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预计2016年货币政策仍将在稳健的基调下保持适度宽松,为“稳增长”保驾护航。预计2016年仍有一次降息和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M2同比增速在13%左右,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不太可能降至1%以下。

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作用。一是财政赤字将更加积极支持“稳增长”,预计2016年将安排公共财政赤字1.8万亿左右,预算赤字率由今年的2.3%增加到2.5%左右。二是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存量作用,同时实施好结构性减税政策。三是大力推进规范PPP,塑造政府重法治、工作透明、讲信用的环境,推进PPP融资支持基金尽早运作。四是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任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在价格回稳,货币、财政政策双发力的有利环境下,预计2016年实体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有所改善,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将有所缓解,企业将切实享受到政府简政放权、为企业减压减负带来的实惠,并助力实体经济企稳回升。

3.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宏观政策的主基调。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理念。而中央“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表述,标志着中国宏观管理思路的重大变化,将会构筑起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宏观政策的主基调,并为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扭转经济下行趋势的政策重点,将转向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启动“十三五”规划,并加快构建新型宏观调控政策框架——“改革开放创新+财政货币政策”,以实现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核心是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生态、民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从具体措施看:

一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促进制度供给。放开价格管制,为市场和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价格信号。加快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优化平等竞争的法律环境,完善企业破产退出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市场调节功能。

二是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及其素质。在全面放开二胎的情况下注重劳动力质量提升与结构改善,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力资本红利”,在劳动力要素上实现供给升级。

三是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尽快修改国有和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相关规定,助推投资项目落地。探索“股田制”等土地制度的变革实践,并借鉴国际经验优化农业发展模式,以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而带动农村和农民现代化。

四是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增加金融供给。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基准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探索建立不同规模、多元化的经营机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五是加快推进国企改革。规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混合所有制发展,抓紧处置僵尸企业,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六是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大对工业基础设施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重点示范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七是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双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扩大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处置权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八是加强节能环保,建设美丽中国。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投入力度,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促进环境友好技术及产品的推广,支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促进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2016全球经济走势分化

2016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第八个年头,世界经济仍深受危机拖累,复苏之路艰难曲折,全球经济已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尽管除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仍在进行大规模需求刺激,但政策效力开始递减。供给侧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尚未形成带动经济走出低迷的主导力量,低增长、低通胀和高失业、高负债仍困扰着全球经济复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盘整期,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和宏观政策呈分化趋势。全球经济继续呈现深度结构调整特征;货币政策不同步与债务问题将普遍困扰各国;全球贸易规则重塑和地缘政治冲击仍将影响复苏进程。

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但加息进程将极为缓慢。美国经济在危机之后经历了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得以从危机中率先复苏。然而,其复苏将不断受到全球整体经济环境的拖累。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长期来看,美国经济脱离全球基本环境而“一枝独秀”的格局难以持续。假设美国经济进入高速轨道,美元汇率的上升将严重打击其出口,并阻碍本土制造业的回归,从而放缓复苏脚步。因此,即使美联储进入加息进程,预计其进程也将极为缓慢。从整体看,预计美国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2.7%,略高于2015年。

欧元区仍在低增长区间徘徊。欧元区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原因在于其经济结构调整并不充分,复苏主要受益于美国经济增长的外需刺激以及QE政策的内需刺激。2016年英国经济增长可能有所放缓,因此英国央行的加息决定也将推迟。预计2016年英国经济增长2.2%,较2015年有所回落。

日本经济仍将在微弱复苏与衰退中徘徊。目前来看,安倍要实现宏伟目标仍需跨越三道坎:一是巨大的财政压力,二是外部环境承压,三是结构性改革短期难以见效问题。预计2016年日本经济将微弱增长1.0%,略好于2015年。

“金砖国家”继续分化。印度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随着美联储的加息,也将面临一定资本流出压力,预计2016年印度经济增长7.0%,略低于2015年的增速。俄罗斯与巴西的经济衰退将有望缓和,国际能源价格的下降空间有限,2015年或将是俄罗斯与巴西最糟的年份,预计俄罗斯经济2016年收缩0.5%,好于2015年。

(作者单位为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作者:黄剑辉 应习文

走出经济下行趋势中国经济论文 篇3:

我们时常在牛市中途下车

回顾过往一些案例,往往有很深刻的启发和教训。比如某些投资者2014年底部重仓的招行、福耀玻璃等白马股均在2015年股灾期间卖掉了,尽管对近一倍的收益颇为得意,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因为恐惧而卖出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2021年,面对低估值的优质周期股龙头,人们可能又会重复上次的错误。“买入”看上去相对简单,而什么时候卖出才是关键。不能因为市场的波动,而改变了对潜在价值的基本判断能力。

最近央行调整大额存单的定价机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从长端利率的实际下行来看,降息的效果将会在股市中显现。但是不能把利率下行看成是股市上涨的核心影响因素,更大层面的原因是来自于以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边际效应递减。所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驅动因素。而这个因素可能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并推动科技创新和境内外风险资本的广泛参与来实现。

尽管有些观点认为,中国股市过去10年之所以表现一般,主要是利率上行导致的。笔者觉得这个结论其实值得商榷。一方面,过去10年中国利率下行趋势是确定性的,这从国债收益率和上证指数等指数市盈率估值中枢不断下行可以验证;另一方面,信贷供应的大幅飙升也表明中国货币环境在过去10年其实是非常宽松的,不存在所谓的利率上行的问题。反而需要警惕的是,宽松货币政策和杠杆率提升导致产业空心化和房地产泡沫,并形成灰犀牛的风险。过去10年股市之所以表现一般,主要原因不在于利率的传导,而在过去10年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房地产市场和土地财政。

自2018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为主导,提升直接融资,股市也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房地产行业的生命周期已经从成长期进入到了成熟期,未来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将会从传统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变成壮大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驱动。

其次,中国经济已经从过去靠信贷驱动转变为资本市场驱动的发展阶段。考虑到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的确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及注册制和诸多股市基础制度的形成及完善,中国股市有望走出一波超级牛市。

最后,在双循环阶段,随着人工、土地及资本成本的逐步提升及对潜在GDP增长的贡献度边际递减,继续靠招商引资吸引外商投资从而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当前通过打造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有吸引长线外资(需要警惕热钱)流入,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推动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和研发,从而实现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所以,A股未来20年走出超级牛市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这个与利率下行驱动资产价格上涨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否则无法解释为何过去10年利率下行推动了房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却无法推动上证指数的大幅上涨。当然,未来2-3年上证指数仍会处于长期牛市启动前的休整期。2021年下半年美股泡沫的风险释放会对A股核心资产构成外部风险。但周期性行业的上涨将会对冲核心资产下跌对A股的负面影响,上证指数在未来2年更多表现为区间震荡。

作者:胡语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保险合同约定保险人合法性论文下一篇:混凝土冲击寿命的统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