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悸;胸痹;中医药疗法缓慢性心率失常是以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一类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散见于多种病症。

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论文 篇1:

基于文献挖掘的中药外用辅助治疗高血压用药规律及分析

摘要 目的:总结中药用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规律及方法。方法:以“中药外治”和“高血压”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整理文献记载的治疗方法,建立数据库,归纳总结外治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联合用药情况、高频药物及用法用量、外用频次、疗程、时间、部位、注意事项等内容。结果:共筛选出389篇临床外治高血压的文献;治疗方法以联合用药为主,单纯疗法较少,分别占比84.31%,15.68%;用药频数、用法用量、疗程、单次用药时间、用药部位、注意事项等均因给药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结论:中药外治高血压常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耳穴贴压、足浴方式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共同治疗,外治方法作为辅助手段,疗效确切,应用广泛。

关键词 高血压;中药外治;规律分析;数据挖掘;辅助治疗;穴位贴敷;足浴;耳穴贴压;临床应用

高血压的发病受基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长期高血压将会引起人体的心、脑、肾、眼等器官的病变,引起多种并发症,同时易引发其他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由某些特定的疾病引起[1]或与遗传因素、体质量超重、过量烟酒、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2]。而中医上没有高血压的说法,综合其主要症状来看高血压属于中医上讲的“头晕”“眩晕”的范畴,中医认为引起眩晕的原因有肝肾阴虚、肝肾不足、肝阳上亢以及气滞血瘀等。

在国内外疾病谱研究中发现高血压是目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并在诸多老年病中发病致死率最高[3],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寻找高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迫在眉睫[4-5]。目前现代医学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局限于利尿药、β受体阻断剂等,并且需要终身服药,不易根治。中医方面通过分析其病因病机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也有很多种方式,并且优势明显[6],李燕萍等人使用小柴胡汤口服治疗高血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唐善慈等人使用中药穴位贴敷的的方法治疗高血压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7-8]。高血压作为目前难治的疾病之一,通过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而外治是目前研究及應用较少的手段,中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大大降低了口服药物的一些缺点,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并可降低不良反应。通过各种外用中药辅助治疗各种疾病已在临床上去的一定的疗效,目前中药外治高血压临床运用越来越多,并已取得较好的疗效[9-11]。

此文主要通过检索文献总结中药外用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规律,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撑并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高级检索”的“专业检索”中填入:FT=‘中医’*‘临床’*‘外治’*‘高血压’,时间范围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共检索4 122篇文献。筛选出389篇文献。

1.2 纳入标准 明确为“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文献,研究对象≥30例,且明确提供治疗手段、处方组成的文献。

1.3 排除标准 1)方剂组成不完整及加减方的文献;2)重复使用同一方剂的文献仅纳入一篇;3)动物实验类文献;4)综述类文献;5)剔除硕博论文、会议、报纸等;6)仅通过内治方法治疗高血压疾病。

1.4 数据分析 将选出文献中治疗方法、联合用药情况、中药组方、给药频数、外用疗程、时间、部位等信息分别录入Excel 2013表格,建立中药外治高血压的数据库,以便后续进行相关统计。将“耳穴压豆”“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均统一为“耳穴贴压”纳入统计,川牛膝、怀牛膝均录为牛膝等。

2 结果

2.1 中医外治高血压治疗方法结果统计 在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9篇中,单纯疗法高血压的有61篇,联合用药有328篇,分别占比84.31%,15.68%。单纯疗法以穴位贴敷、足浴疗法为主,分别占比49.18%,18.03%。联合用药疗法以中药内服联合耳穴用药和联合穴位贴敷为主,分别占比48.78%,34.15%。见图1。

2.2 中药外治高血压常用药物分析 从治疗方法统计出的结果来看,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足浴、耳穴疗法是治疗高血压病较为常用的方式且均为采用中药组方的形式进行治疗,共计324个处方,占比83.29%。电疗、针刺放血、刮痧、推拿等方法不使用中药进行治疗高血压,共计65篇文献,占比16.70%。统计各治疗方式高频中药占各治疗方式的比例。见表1。

2.3 中药外治高血压给药频次统计分析 按照给药方式的分类对高血压临床外用的频率进行统计,以期总结治疗高血压不同给药方式的给药规律。结果:未明确说明给药频数75次,占比19.28%;明确说明频数314次,占比80.72%。根据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给药方式给药频数有所区别。足浴、中药贴敷以1次/d最多,耳穴贴压以3~5次/d最多。仅统计使用频率较高的3种治疗方法,其三者治疗频次明确说明269次,占比85.66%。见表2。

2.4 中药外治高血压疗程统计分析 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分类对治疗高血压疗程进行统计,以期总结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高血压周期长短规律。结果:其中未明确说明给药疗程151次,占比38.81%;明确说明给药疗程频数238次,占比61.18%。仅统计使用较多的方法的疗程,结果以14~30 d为主。中药穴位贴敷以30 d为主;足浴以14 d为主;耳穴贴压以14 d为主。见表3。

2.5 中药外治高血压给药时间统计结果 在纳入范围的文献中,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给药时间也有所差异,其中明确说明给药时间的文献254篇,占比65.29%,未明确说明给药时间的文献135篇,占比34.70%,统计中药贴敷、足浴的给药时间,详情见图2。耳穴贴压百分之90%以按压3~5 min/次为主;中药穴位贴敷以6~8 h/次为主;足浴以30 min/次为主。

2.6 中药外治高血压给药部位统计结果 在纳入范围的文献中,中药穴位贴敷和耳穴贴压均选取穴位作为给药部位,现做如下统计。穴位贴敷以涌泉穴为主,耳穴贴压以降压沟、皮质下、神门为主。统计出现频数>1的穴位。见图3。

3 注意事项

在治疗期间应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配合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合理作息等,饮食以米、面为主,多食用山楂、山药、薏苡仁,减少盐的摄入,忌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食物,起居有常[12]。穴位贴敷时以贴敷后局部皮肤发红、起小水泡为佳。如有一定的皮肤瘙痒,不用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如水泡较大,可局部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排出水,再用无菌纱布包扎,或用神灯局部照射。如瘙痒严重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个别的患者其他部位有水泡或瘙痒可口服抗过敏药;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禁用;配置敷贴药湿度要适当,过干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过湿会泄露影响疗效[13]。耳穴贴压时应用拇指和食指指腹前后按压,以痛、麻、胀为度[14]。

4 讨论

高血压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头部胀痛、头痛、疲倦、心律失常、心悸耳鸣等。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治疗病程较长,且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健康。高血压常被成为“无声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并且血管壁长期承受着高于正常的压力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且目前没有方法可彻底治愈高血压病,仅可通过药物等手段进行控制病情发展。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多采用口服中西药的方式,患者易产生依赖。中医外治法疗效确切,方法丰富,目前临床上已采用外治的方法辅助治疗各类疾病,外治法治疗可口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可随症加减以达到最好的疗效[15-16]。中药外治对于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治疗目前已有许多临床案例得以印证[17-18]。目前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主要的病因病机是以遗传因素、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原因造成[19],在中医上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尤以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已有年轻化的趋势。中医认为肝气郁结,精气血亏虚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20],目前进行的流行病调查数据中显示:情绪易激动人群、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的人群是高血壓病的易发人群,与中医认为的肝阳上亢的辨证分型相印证。中药外治联合其他多种方式共同治疗高血压,可用于缓解高血压病带来的各类症状。通过总结近年来文献记载的中药外用辅助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以期总结治疗经验。

总结纳入文献的治疗方法发现中药贴敷、耳穴贴压、足浴的使用频次最高,且其联合给药也是治疗高血压较为常用的方式。治疗方法均为为经皮给药,可以避免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简便廉洁,易于使用及更换。外用中药对高血压病进行治疗常作为辅助手段,单独使用单一外治手段频率较少,常配合中西药物口服或多种外之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目的,可见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多种诊疗方式联合使用进行高血压的治疗。

通过分析3种最常用治疗方式的常用药物可以发现,穴位贴敷常用吴茱萸,并且经常单独使用,吴茱萸为传统温里药,入肝经,可引肝气下降,从而达到疏肝解郁的作用[21];耳穴贴压常用药物为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耳贴用药均为王不留行,目前使用王不留行治疗各种疾病均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对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也有一定的进展[22-24];足浴中最常用的药物是牛膝,牛膝养肾益肝,且已有文献表明牛膝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一定的疗效[25]。

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足浴、耳穴贴压的给药时间根据给药的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中药穴位贴敷一般给药时间较长为6~8 h,一般为贴敷一夜,每日早晨换药。穴位贴敷的主要部位主要集中在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常用穴位,可引气下行,为足底要冲之穴,增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能[26],使用吴茱萸等引气下行的中药于涌泉穴可缓解患者的病情。足浴集中在30 min,给药频次来看集中在1次/d,足部乃人体的第二心脏,全身各处在足部均有对应反射区,足浴可使气血通畅,引血下行,进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27];耳穴贴压每日1换或者隔日1换,需患者自行按压3~5 min,每日频次集中在3~5次。耳穴的选取的主穴主要为降压沟、皮质下、神门,降压沟主要可以平肝降逆,降血压,皮质下可升清利窍、益心安神;神门可镇静安神、降压止痛,在选择耳穴贴压作主要治疗方式时常選取这3个为主穴,再根据患者的自身病症特点配穴[28]。

在治疗高血压时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烟酒再配以适量运动,合理制定压力管理策略等。在使用中药外治时应注意判断穴位贴敷的程度,并且在首次为患者贴敷时应注意皮肤过敏现象,及时处理贴敷部位皮肤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法。耳穴贴压一般为患者自行按压治疗,注意其按压力度及频次。

中药外治法作既可以降低内服药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及对肝肾的损伤,又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临床疗效。其为治疗方法多样,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在临床上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29]。通过总结中药外用辅助治疗高血压的方法、药物、疗程、时间、部位以及注意事项,找寻其治疗规律,以期为临床中应用中药外用方法治疗高血压时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伟.继发性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的诊断和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7(21):22,24.

[2]张小旭,孔祥英.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5):121-122.

[3]陶丽丽,马晓昌.从高血压指南看中医“治未病”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4859-4862.

[4]George KM,Folsom AR,Steffen LM,et al.Differences in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Risk among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Minnesota Heart Survey:1985-2015 vs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Cohort:1987-2015[J].Ethn Dis,2019,29(1):47-52.

[5]沈玉兰,徐姝娟,孙盼盼,等.急诊内科老年患者疾病谱分析[J].医学信息,2019,32(16):110-112.

[6]刘金涛,张腾.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作用机制及优势述评[J].中医杂志,2015,56(1):77-82.

[7]李燕萍,吴山永,胡艳艳,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少阳证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5):741-742.

[8]李文进,夏秋敏,李保玺,等.吴茱萸贴敷太冲、涌泉穴辅助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4):234-236.

[9]唐善慈.穴位贴敷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7(16):193-194.

[10]吴川丽,林娴,薛兰霞.耳穴压豆联合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2):287-288.

[11]路亚娥,侯杰军,智冰清,等.定眩止痛贴治疗老年性高血压(阴虚火旺型)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9,14(9):2469-2473.

[12]刘腾腾,沈翠珍.中药穴位敷贴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中医证候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1):48-49,84.

[13]刘兴颖,聂茸.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J].实用中医内科学,2009,23(12):120-121.

[14]刘茜茜.耳穴埋籽治疗高血压眩晕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9(5):112-113.

[15]余国辉,平懋华,郭霞,等.中医外治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9):170-171.

[16]张敬灿.痛风清解汤及中药膏外用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J].世界中医药,2019,14(9):2367-2370,2374.

[17]何盼,杨庆有.中医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9):177-180.

[18]王新忠.探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1):141-142.

[19]田立夫,陈颖.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优势[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7(27):182.

[20]汪磊,尤可.从虚、痰、瘀论治老年高血压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647-1649.

[21]郭月蓉,林美兰,林明珠,等.吴茱萸穴位貼敷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8,33(1):147-149.

[22]刘燕.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1):127-128.

[23]黄燕芳,刘雪芳,陈芳.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在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3):219-221.

[24]李子全.耳穴压豆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46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7):152.

[25]田硕,苗明三.牛膝的化学、药理及应用特点探讨[J].中医学报,2014,29(8):1186-1188.

[26]孙静文,王朝阳,温又霖,等.药物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3):1116-1120.

[27]彭静,陈静薇,唐聪,等.“晨梳头,夜沐足”疗法在心血管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1):43-44+47.

[28]马子霖,黄嘉滢,程天翊,等.中医耳穴疗法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7(13):1995-1998.

[29]彭孟凡,田硕,刘保松,等.中西药外治机制和特点分析[J].中医学报,2018,33(12):2323-2328.

(2020-01-10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

作者:任珍 白明 苗明三

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论文 篇2: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悸;胸痹;中医药疗法

缓慢性心率失常是以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一类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散见于多种病症。近年来,临床医学对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已从临床电生理深入到离子通道和基因水平,多项新技术被推广应用[1],在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药物治疗上发展缓慢,临床仍然依靠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虽有明确的提升心率作用,但始终存在不良反应多的严重缺陷,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这些药物在纠正原有心律失常的同时,又会诱发新的心律失常,不能长期服用。起搏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其远期疗效尚存在疑虑。Rodrigue等[2]研究表明,永久性起搏器并不增加病窦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同时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中医学中本病属“心悸、胸痹、迟脉、厥脱”等范畴,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痰阻及气阴两虚证候,不仅表现出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征象,且常伴有面色恍白,腰膝酸软,畏寒等心肾阳虚特点,脉象多见迟脉,并见沉、细、结脉等。其病位在心,多虚实夹杂为患。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是在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立足于对病机证候的认识,循证选方,从整体上纠正机体病理状态。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们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和治疗方面作了很多有益尝试及研究。笔者现就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近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石不当等。目前对于本病病机的认识尚不统一,但大多学者认为心肾阳虚是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元阳衰微,阴寒内盛。古今医家辨证施治,著书立说,又各侧重虚、瘀、痰、热等方面。王晶[3]在总结其师张任城的学术思想时提到,张氏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位在心,根本在肾,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肾阳虚,兼夹气虚,阴虚,瘀血等。心主血脉,心阳的重要作用是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命门相火,总司一身之阳气,肾阳为诸阳之本,心中阳气得肾中真火之助,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主血脉的功能。心肾阳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心跳的快慢,血脉的盈亏和脉象的虚实。梁君昭[4]认为本病虽以阳虚瘀阻为主,涉及心脾肾脏,但病位实质在心之络脉,“久病入络”、“久虚入络”、“久瘀入络”。病程日久,由“经脉继及络脉”,络脉易滞易瘀,日久化浊生毒,便形成脏络并病,滞、瘀、浊、毒互结的病象,故治疗时应注重脏络同治,瘀浊毒结并祛。刘淑娟等[5]结合黄春林教授的临床经验,认为肾阳虚弱乃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和中心环节。肾中真阳不足则心阳式微,不能温运血脉而呈迟、结之脉,气滞、瘀血、痰浊均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病理产物。

2 组方用药

2.1 古方化裁 金卓祥[6]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尽管多属于中医的阴证、虚证,但痰浊瘀血阻滞心脉亦是其常见病机,多虚实夹杂为患,故倡导打破治疗必用大温大补的传统观念,另辟蹊径,尝试从心胆相关论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患者26例,总有效率为65%。王金锁[7]认为枳实薤白桂枝汤有调节迷走神经张力、使心脏的窦房结兴奋性升高的作用,并以此方加减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5例,总有效率为97.7%,疗效明显优于西药654-2药片。

2.2 自拟方加减 张秀娟等[8]认为应针对心脏本身的受损情况而针对用药,自拟参附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2例,以人参、附子、五味子、红花、川芎、桂枝、阿胶、薤白、丹参、菖蒲、龙骨、玄参、干姜、麦冬为剂,总有效率达96%,疗效满意。王维慧[9]重用益气温阳之品,自拟益气通阳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5例,药用生黄芪、党参、桂枝、甘松、炙甘草、白术、丹参,总有效率为86.7%,共达温阳复脉、益气养心、活血通络之功,证明益气通阳汤确为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2.3 中成药治疗 方利华[10]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60例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症状普遍缓解,平均心率、最慢心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不良影响,提示用药安全可靠。王瑞华等[11]应用起搏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1例,总有效率为90.5%,疗效确切。韩伟等[12]发现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显著提高心率,改善症状,治疗4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总有效率达90%,疗效明显优于心宝对照组。

2.4 针灸治疗 徐连登等[13]以吴茱萸敷贴内关、心俞穴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总有效率为86.7%,同时口服心宝丸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证实了用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具有与服用心宝丸相似的功效,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经济投入较少的治疗方法。高镇五等[14]用针灸内关、列缺、膻中、足三里穴的方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38例,心气虚型则上列穴位每次取1~2穴,心阳虚型加素髎或大椎,气阴两虚型加神门或安眠或三阴交,心脉痹阻型加三阴交或膈俞。施针灸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81%。

2.5 针剂治疗 尹维东[15]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125例,疗效满意。认为参麦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强心、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改善血液流变性等。并指出该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是双向的,既能够抗快速心律失常,又能够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中药制剂。刘仲[16]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有效率为78.1%。指出该药通过保护缺血缺氧心肌,扩张血管,调整血压血流,使窦房结功能恢复正常。

2.6 中西医结合治疗 付娅舒[17]给予60例患者生脉注射液及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个疗程(14 d)后,总有效率为85%。治疗全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生脉注射液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特别是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型患者疗效显著。索志荣等[18]共观察符合方案患者134例,其中治疗组68例,予中药宁心宝与西药心先安注射液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6%,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舒氟美(茶碱缓释片)治疗的对照组,临床观察表明,此中西药联用方法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李静等[19]观察老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32例,其中治疗组68例,予步长稳心颗粒及茶碱缓释片治疗,总有效率达85.2%。对照组60例以单纯茶碱缓释片治疗,总有效率为65.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步长稳心颗粒与西药联用,疗效确切,并可减少西药所致的新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用药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2.7 单味中药的药理实验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抗自由基损伤、改善细胞钙平衡和能量代谢、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栓形成[20]。研究证实,黄芪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增加心肌细胞膜上β受体的数目,增强心肌收缩,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21]。三七活血化瘀通络,可明显改善微循环,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及治疗心肌缺血缺氧诱发的缓慢型心律失常。丹参能加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抗血栓形成,并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22]。附子有效成分之一的去甲乌药碱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能加快心率,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使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窦房结恢复时缩短,改善和加快窦房及房室传导,并改善窦房结的血液供应,提高内源性窦房结的功能,增加心排血量[23]。目前,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深入发展,但用于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时,还需注重具体证候的需要,只有药证结合,才可发挥中药独有功效,使疗效更加确切显著。

3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在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以及安全用药等方面,均有上好的表现,充分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我国中医药界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形成机理和辨证分型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对疗效的判定和评定标准不一致,对本病的研究也多局限于临床观察,实验研究还远远不够。面对这些问题,要求中医工作者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和研究,既保持中医辨证施治的传统和特色,也接纳和汲取其他种类医学的有效诊治方法及精华,以此来适应时代的需要,发展壮大我国中医药事业。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5.

[2]Rodrigue RD, Schocken D D. Update on sick sinussyn drome[J].Geriatrics,1990,45(1):26.

[3]王晶.张任城主任医师治疗心动过缓的经验[J].陕西中医,2005,26(2):143~144.

[4]梁君昭.从脏络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证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学报,2008,36(6):23~25.

[5]刘淑娟,尹克春,周文斌,等.温补肾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9,30(7):1167~1168.

[6]金卓祥.黄连温胆汤治疗复杂性缓慢性心律失常2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69.

[7]王金锁.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5例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86.

[8]张秀娟,王钢柱,王敏.参附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7,(10):4~5.

[9]王维慧.益气通阳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3):29.

[10]方利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60例[J].陕西中医.2010,31(2):135~136.

[11]王瑞华,孙兰军,赵英强.起搏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心气阳虚证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8,25(1):10~14.

[12]韩伟,耿乃志.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0,(4):11.

[13]徐连登,张宇霞,郑艳华.内关、心俞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3):192~194.

[14]高镇五,虞孝贞,沈爱学,等.针灸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4,(04):20.

[15]尹维东.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125例[J].实用中医杂志,2005,21(9):529.

[16]刘仲,南重泰,王文焱,等.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1,(3):12.

[17]付娅舒.生脉注射液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0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21):153.

[18]索志荣,刘效诊.中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0):4427~4428.

[19]李静,李长青,郑萍.步长稳心颗粒与茶碱缓释片联用治疗老年窦性心动过缓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36(1):92~93.

[20]荆丰德.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702~2704.

[21]石瑞如,刘艳红,何路明,等.黄芪对老年大鼠脑受体、心肌β受体等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1):27~30.

[22]王筠默,姜名瑛,沈映君,等.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8~59.

[23]蔡永敏,王黎,任玉让,等.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12~420.

(收稿日期:2011-01-27)

作者:盛蕊李亚平

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论文 篇3:

冠心病防治的探讨

关键词 冠心病 探析 防治 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本病分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现主要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疾病。

心绞痛及其防治

针对心绞痛的防治原则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日和给予有效的降血脂治疗,可促使粥样斑块稳定,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发作时的治疗:⑴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⑵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缓解期的治疗:宜尽量避免各种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如调节饮食、禁忌烟酒、减轻精神负担等;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被认为作用持久的药物。⑴β受休阻滞剂: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目前,常用对心脏有选择性的制剂是美托洛尔25~100mg,2次/日,缓释片95~190mg,1次/日;阿替洛尔125~25mg,1次/日;比索洛尔25~5mg,1次/日。⑵硝酸酯制剂:①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片剂或胶囊口服3次/日,5~20mg/次,服半小时起作用,持续3~5小时,缓释制剂药效可维持12小时,可用20rng,2次/日。②5-单硝酸异山梨酯:是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几乎100%。2次/日,20~40mg/次。③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服用长效片剂,硝酸甘油持续而缓缓释放,口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可达8~12小时,可每8小时服1次,25mg/次。用2%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含5~10mg)涂或贴在胸前或上臂皮肤而缓慢吸收,适于预防夜间心绞痛发作。(3)钙通道阻滞剂:常用制剂有:①维拉帕米40~80mg,3次/日或缓释剂240rng/日,②硝苯地平,控释剂(拜新同)30mg,1次/日,不良反应较少;同类制剂有尼索地平10~40mg,1次/日;氨氯地平5~10mg,1次/日。③地尔硫草30~60mg,3次/日,其缓释制剂90mg,1次/日,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失眠等。(4)曲美他嗪: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代谢,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而治疗心肌缺血,20mg,3次/日,饭后服。(5)中医中药治疗:目前以“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和“祛痰通络”法最为常用。此外,针刺或穴位按摩治疗也可能有一定疗效。(6)其他治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也可考虑应用。

外科手术治疗:①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狭窄>50%;②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70%;③冠状动脉3支病变伴左心室射血分数<50%等。

运动锻炼疗法。

心肌梗死及其治疗

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强调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监护和一般治疗:①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②监测:在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除颤仪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监测人员必须极端负责,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保证患者的安静和休息。③吸氧。④护理: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活动,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3次/日步行100~150m。⑤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⑥阿司匹林:急性且无禁忌证每日嚼服肠溶阿司匹林150~300mg,连服3日。

解除疼痛:①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注意防止呼吸功能的抑制。②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

再灌注:心肌起病3~6小时最多在12小时内进行,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①介入治疗。②溶栓疗法:如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本法治疗。

及时消除心律失常:消除心律失常以免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①发生心室颤动或持续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②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10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滴注1~3ml/分。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可用胺碘酮治疗。③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选用维拉帕米、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等,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④对缓性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1mg肌内或静脉注射。

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以应用吗啡和利尿剂为主,亦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左心室的负荷,或用多巴酚丁胺10μg/(kg·分)静脉滴注或用短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从小剂量开始等治疗。

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治疗措施与左心室梗死略有不同。右心室心肌梗死引起右心衰竭伴低血压而无左心衰竭的表现时,宜扩张血容量。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静脉滴注输液,直到低血压得到纠治或肺毛细血管压达15~18mmHg。如输液1~2L低血压未能纠正可用正性肌力药以多巴酚丁胺为优。不宜用利尿药。伴有房室传导师阻滞者可予以临时起搏。

通过分析总结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都是冠心病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都有各自的適应证,相互之间是互补的,是不可替代的。最为重要的仍然是注重三级预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才是最根本的防治手段。

参考文献

1 马建林,李天发.冠心病防治问答:冠心病合理治疗答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9-31.

2 周玉杰,汤楚中,胡大一.冠心病规范化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3 刘坤申.冠心病防治之路:一把打开冠心病防治之门的钥匙.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作者:热比古.托呼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论文下一篇:应对能力提升的网络舆情论文

热门文章

穴位养生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