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探究论文

2022-05-0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型水利工程探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工程,可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可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强化小型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并将之合理应用于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管理过程当中,可解决水资源紧张的现状,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与充足的水资源。

小型水利工程探究论文 篇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探究

摘 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防灾抗灾减灾等问题。通过农村水利设施,有效解决灌溉、排水、防洪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设施完好、功能齐全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探究

党的十九大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针对水利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更加坚实的水利基础。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为解决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渠道、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农村人口比例比过去有所减少,但农村人口仍占占人口基数的4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三农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谋划,夯实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而增加动力。

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逐步完善灌区骨干工程体系,加强量测水设施建设。做好配套节水改造任务,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巩固提升广大农户饮水安全问题和坡耕地水土流失、防灾减灾等综合治理问题。各类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形成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配合的综合防御体系,最大程度减轻了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据相关资料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是水利建设进度最快、水资源管理措施最严、水利改革攻坚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5年。”不难看出,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不断夯实全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为百姓造福。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合理规划、统筹发展。根据本地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使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益。习近平总书记道出的发展真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经济与环境两辆马车朝着一个方向推进,才能做到发展的稳中求进。”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发挥水利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问题。

农村水利工程包括农村生态环境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工业用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人类在遭受到无数次灾害造成的损失中,认识到防御水旱灾害是发展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汉书·沟洫志》写道:“若有渠溉、则盐卤下湿,填淤加肥,故种禾麦,更为粳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因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更好地应对恶劣地质条件和气候情况的最有效的工程设施,利用小型水利工程来防灾减灾抗灾,是最有效的途径。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采取专业管护,形成适合本地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管护模式,保证各工程设施在运行时发挥正常的功能和作用,使工程保持良性运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危害。

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针对各类工程设施的特点,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设施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户意愿,依靠农户力量,从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管护制度和实施细则,采用“村管片,组管线,人管点”的模式,落实管护责任,取得最佳的工程效益。在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管理过程中,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农村水利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农村社会的民生水利问题,从全市各乡镇的水情民情出发,坚持普惠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发展新格局。

水危机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水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应对水危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坚持绿色发展、构建节水型社会,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应对水危机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据调查,在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上,我国只有0.4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有0.8左右,农业节水是主攻方向。

近年来,通过加快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16提高到0.542,在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同时,实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在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方面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广大农户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的意识不断提高,这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力保证。农村水利工程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农村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多是公益性工程,具有投资大、规模小、收益少、效益缓释性等特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多为末端工程,使用季节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农村水利工程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有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提高了当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促进了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使美丽讷河、魅力讷河更加富有时代的气息。

结语:“穿山溉灌,民赖其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保证农业稳定持续的发展,提高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确保农村民生安全的基础,是保证农业生产、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石。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设施安全运行、良性运行,使工程设施能够长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国霞.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民营科技.2011(01).

[2]吕萌.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

[3]金宝龙.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与现状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06).

[4]胡家浩,汤尚颖.我国农村水利管理現状与健康发展的思路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6).

[5]付臣臣.大力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之我见[J].农民致富之友,2015(11).

作者:刘福安

小型水利工程探究论文 篇2:

小型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探究

【摘要】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工程,可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可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强化小型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并将之合理应用于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管理过程当中,可解决水资源紧张的现状,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与充足的水资源。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改进对策

农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农业发展中,小型水利工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作物产量,也可保障粮食的生产安全,同时也可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对小型水利工程中所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强化,分析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并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此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小型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1.1喷洒灌溉技术

此技术是灌溉工程中应用率较高的技术之一,该技术的应用需要动力机及水泵的辅助,通过压力使水资源自然喷洒至所需灌溉的农田,喷洒出的水滴较为细小,此种方法不仅可有效节约灌溉时间,还可使灌溉更加均匀,确保各个区域的农作物都可得到充足的水分灌溉。与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相比,此技术的灌溉水利用系统更高。根据类型的不同,可将喷洒灌溉技术分为三种,一是固定式喷灌,灌溉时需使用固定式的喷灌设备,由于其无法移动,因此灌溉范围较小。二是半固定式喷灌,与固定式相比,半固定式喷灌设备的喷头及喷头支管可以活动,灌溉时的灵活性更高,在土地流转后面积较大的农田灌溉中应用率较高。三是移动式喷灌,此种喷溉方式较为灵活,在农田环境较差或对山区农田进行灌溉时常使用此技术。

1.2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主要用于根系土壤区域农田的灌溉,其是经济作物灌溉的主要技术。此技术主要是利用压力管道将水资源输送至田间的支管内,以使其对作物的根部进行缓慢灌溉,可有效保证灌溉的均匀性,还可在土壤墒情分析仪的辅助下分析土壤的缺水情况,进而实现针对性的水量供给。滴管技术很早之前就已诞生,并且灌溉水资源利用系数比低压水管灌溉技术及喷洒灌溉技术更高,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可满足农作物的用水需求。同时,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同步进行水分以及肥料的同步施放,可提升管道系统的利用率,也可更加高效的进行施肥,减少肥料的损耗,进而使施肥效果得以显著提升。如果灌溉面积较小,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可节约灌溉占用空间,提高农作物的种植量,进而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基于此,在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应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具有较多优势,此技术既不受地质环境的影响,也可降低灌溉过程中的人工劳动量,可实现灌溉成本的有效控制。

1.3渠道防渗灌溉技术

在农田灌溉中渠道灌溉技术也较为常用,但实践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水分渗漏问题,同时该技术主要是采用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基于此,进行渠道灌溉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渗漏措施,以此提升渠道防渗技术,进而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2、小型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

2.1节水灌溉技术陈旧、节水意识不高

现阶段,国家对于水利工程予以了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强化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优化,并提高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与宣传力度。从最初的小农水重点县发展至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节水机制以及节水模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然而在小型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部分小型水利工程所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较为陈旧,低压管灌技术应用率较高,或采用渠道防渗技术进行灌溉。同时,农户的节水意识较为薄弱,对于节水的重要性了解不足。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并不合理,未能发挥出其实际功能。

2.2小型水利工程老化严重,维修不及时

地区经济不同,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也存在差异,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较早,经过多年的运行后部分工程出现了严重的老化现象,由于保养与维护不当导致部分水利工程无法正常使用。同时,小型水利工程应用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设备及配件的更换,导致部分设备的运行性能受到了影响,因此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效果难以得到有效展现。

2.3缺乏建设与管理资金

在国家对水利工程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量也不断增加。然而在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投入的资金比重较高,用于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资金并不多。基于此,部分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严重缺乏资金,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以及工程的维护与管理都受到影响,甚至会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的高效与持久发展。

3、推动小型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

水利工程有利于民生发展,并且技术性较强,因此应合理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此满足农业用水需求,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1科学制定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农田面积合理进行建设,以使地下水及地表水保持平衡。在项目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深入建设区域进行地下水及地表水含量的检测,以此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减少农田灌溉中的水资源以及电能资源的浪费。

3.2引入社会资金,提高节水资金投入

目前,各个地区的节水水利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并且国家对小型水利工程予以了一系列的政策及资金支持,这对水利工程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极为有利。同时,管理部门应提高对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不仅要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优化与改进,还应引入社会资本,为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结语:

小型水利工程属于较为系统的建设工程,其所涉及的建设内容较为广泛,在国家水利基础设施中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在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用水需求不断提高的当下,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不断显现,基于此,在小型水利工程中合理進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强化水利工程的服务能力,可使水利工程的发展更加智能化与现代化,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的应用与管理水平,实现智慧农业建设的目标,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推动水利工程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武.小型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5):304-305.

[2]王立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强化措施[J].水能经济,2018(006):242-242.

作者:苏海峰

小型水利工程探究论文 篇3:

阎良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究

摘 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阎良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目标,通过大量调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该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思路和产权管理模式,旨在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建后效益,努力构建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得起、用得好。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管理模式

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背景

长期以来,小型水利工程始终存在着重建轻管现象,一方面,国家大量投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群众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未能有效建立起来,使得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责任缺失,从而大量出现了重复投资、投资浪费、设施效益难以全面发挥等不良现象[1]。因此,彻底扭转小型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现象,需要从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管理权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当前,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进全社会改革工作的重要基础。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发展基本现状。阎良,是西安市的一个远郊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方向,距西安城区50公里,总面积244.4平方公里,辖两镇5个街办共计80个行政村,总人口28.4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201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 572元,远远高于2015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689元。全区耕地面积24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2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6万亩,农业发展以瓜果蔬菜等设施农业发展为龙头,目前已是全国最大的早春优质甜瓜基地、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市第一个10万亩设施农业板块基地。

小型水利工程现状。经2016年3月统计,截至2016年2月底,全区现有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农田灌溉机井?菖?菖眼、抽水泵站?菖?菖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菖?菖处、小型水源水库1处,呈现出点多、量大、面广的特点,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群众用水安全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全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主要由村组集体管理、农户自行管理两种,事实上部分工程已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管理模式的不同,宏观上经营性工程管理相对较好,而公益性工程管理相对较差。

存在的突出问题。纵观阎良区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中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一是产权界定不清晰。产权问题是制约工程建后效益长期发挥的首要问题。工程到底归谁所有?从单个工程设施投资上分析,有的工程全部由国家各级财政投资,有的工程投资组成中由中、省、市、区县财政投资绝大部分,群众仅仅缴纳了少量自筹;从建后管理上分析,有的是村组集体安排专人管理,有的是由群众个人管理,有的是由受益农户组成的协会组织管理等。诸如此类情况,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究竟是国家的、集体的,还是群众个人的,调查中大多数单位和群众都说不清,没有权威机构或人员予以明确界定设施产权。

二是管护责任主体不明确。小型水利设施绝大多数都位于田间地头或村外露天环境下,工程设施建成后必然要移交给当地村组、协会或群众进行管理使用。需要使用时农民群众只考虑使用,但因为管护不善、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渠道破损了、水泵烧坏了、管子漏水了等情况需要维修时,管理者没钱,甚至是不愿意出钱更换或维修,这样势必缩短各类设施使用寿命,工程效益就难以全面发挥,分析其实质就是工程设施的管护主体是谁并不明确。

三是管理经费不落实。多年来,阎良区有资金建但没有资金管的问题很普遍,這是该区小型水利工程多少年来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阎良区级财政始终没有安排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资金;另一方面,区级以上财政只是近年来安排有少量资金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但杯水车薪,资金缺口太大,现有维修养护资金远远解决不了该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实际需要。

三、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步骤

(一)基本思路

一是坚持权责明确,特别是以书证形式明晰所有权、确定管理权,保障使用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二是结合阎良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工程管理模式,促进设施管护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建立各类设施维修养护投入机制,重点解决好各类设施运行管护经费的落实难题。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奖惩分明、科学考核的工程管理监督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半年内全面完成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助推农村改革深入开展。对已完成改革任务且工程效益发挥正常的,原则上不做调整。

(二)实施步骤

1.对所有工程设施调查摸底,明晰工程建设信息及相关要素。按照逐乡镇、逐村组进行调查摸底的原则,对全区所有纳入改革范畴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造册,为产权制度改革夯实基础[2]。条件具备时,可以建立全区小型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既将前期建设的工程设施纳入管理,也可将后期建设的工程设施进行录入,实现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2.对所有登记在册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产权界定,经过媒体公示后予以确认。其中,包括无产权争议的和有产权争议的两种情况。

产权界定时,产权归属已明晰的工程,维持现有产权归属关系。产权归属不明晰的工程,产权界定坚持的原则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个人投资兴建的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二是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的工程,产权归投资者所有,或按投资者意愿确定产权归属;三是受益户共同出资兴建的工程,产权归受益户共同所有;四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为主的工程,产权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五是由中、省、市、区财政投资的部分,统称为国家投资。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工程,涉及公共安全的,原则上归区级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所有;对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可归区级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所有,也可划分投资各方股权,或者无偿划给村组集体组织所有,具体情况由区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水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产权界定后,由区水务部门负责将产权界定情况同时在区级媒体、乡镇政府及相关村组村委会公示栏进行为期10个工作日的公示,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具体操作办法是,各村组的,只在本村组村委会公示;各乡镇的,只在本乡镇政府公示栏公示;全区所有的,在区级媒体上进行公示。

对产权关系一时难以厘清的,由水务部门代表政府牵头,联系有争议各方进行重点协调,力求快速厘清产权关系,厘清确有难度时作为遗留问题滞后处理。

对产权已经界定清楚的所有工程设施颁发产权证,明确工程所有权。公示期结束后,由区人民政府或区水务部门向明晰产权的工程所有者颁发工程所有权证书,载明工程所有者姓名及所有者所占投资股份份额、工程核心设施构成、工程使用功能、使用范围和年限、所有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基本信息,工程的所有者,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

针对所有者无力承担安全管理责任的工程,可以考虑将工程收归政府所有,也可以妥善分割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由区水务部门代表政府直接指定管理单位和人员为工程设施经营者,进一步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

落实工程设施维修养护经费,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投资工程设施维修养护经费的同时,加强与区级财政部门协调,严格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一政策,保障区级财政投资中用于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经费投入基本满足需要,逐步建立起区级财政投资机制,这是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彻底扭转区级财政没有工程设施维修养护资金投入这一局面。二是按照“谁所有、谁负担”原则,管护经费原则上由工程产权所有者负责筹集,财政适当给予补助。对涉及有国家投资后所有权为集体拥有的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经费由财政投资予以解决;对所有权为个人的,完善“民办公助”“一事一议”,根据管护实效進行财政资金补助,具体补助标准与方式,由区财政与水务部门因地制宜予以确定。三是鼓励和动员社会机构或人员投入资金,满足公益性管护经费投入需要,其收益按照相应议定比例从经营效益中提成。

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务实培训。一是按照小型水利工程属性对全区各类设施进行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安排技术人员对不同类型设施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务实培训,培训基于基础常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相应考试。基础常识部分采取现场回答的形式,实际操作部分采取现场实战考核的形式,由考核组进行考核后加权打分,成绩合格者颁发培训结业证书。二是对取得培训结业证书的,由财政安排的维修养护经费优先倾斜支持,进一步鼓励群众参与培训,科学经营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设施管护制度。克服已往工程管护制度不够健全的现状,由区水务部门制定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护制度,由区人民政府发布执行,或由区水务部门发布执行,也可由区水务与财政部门联合发布执行。发布的范围为各乡镇及政府相关组成部门。在发布的同时,需要通过不同载体,形式多样地做好宣传工作,保障各项管护制度能够切实得到贯彻和落实,为各类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保驾护航。

作者:郑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师德论文下一篇:推广体系农业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