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职业意识论文

2022-05-0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班主任职业意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

班主任职业意识论文 篇1:

如何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摘 要: 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质尤为重要。没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追求、充满信心的人,才能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才会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职业意识的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二者应该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职业目标,培养出更多基层第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的高素养职业人才。

关键词: 职业意识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 就业培养

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大学生徘徊在就业大门之外,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这种双方尴尬的窘境主要源于学校没有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养职业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按照社会市场的需要、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培养基层第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的高素养职业人才。可惜的是当前有许多高职院校存在学生的“素质”与“技能”脱节的困境。高职院校究竟如何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学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应该深入探讨与着力解决的问题。

1.高校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内涵

1.1职业意识的内涵

职业意识是人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职业人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所形成的职业认识、理解、情感与态度,是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的综合,是职业人对自己从事职业的一种自觉自主的认识,是构成职业思想的主体。职业意识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是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和愿望,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态度和择业方式。一般认为,职业意识由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定位、职业风险和职业调适五个要素构成。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职业的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是职业意识中最核心的部分。职业理想反映人们的追求和上进心,并为生活理想的实践提供方向和动力。职业定位是个体对自己现时价值的衡量和定位,主要体现在对地域、职位和择业标准的选择上。任何职业都是有风险的,尽管所有人都希望尽快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但其中必定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即“职业风险”。当个体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各种问题时,会相应采取具体行动调适,这就是职业调适。高校学生正处于职业准备阶段,良好的职业意识是他们完成学业和毕业后就业的思想基础。

1.2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对职业素养涵义的理解,不同人有不同观点。有人把它等同于“职业素质”,认为是一个从业人员在职业行为中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的综合;有人认为职业素养就是“职场礼仪”,所以很多职业素养方面的书籍,讲的大多是职场礼仪知识;有人则把它具体为“职业技能”;有人认为职业素养偏重于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方面的隐形素养,等等。这几种认识和理解大都带有片面性,“素养”不同于“素质”,素质是静态的,“素养”则是动态的过程,是经过后天的教化和培养,以及长期的练习、锻炼所得。

职业素养,通常是指职业岗位对个体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体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即个体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道德操守、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设计与创造的情感、规范、能力及其水平等。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样具有丰富内涵,指高校学生通过校企文化熏染、技能训练及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岗位需要所形成的技能知识、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心理状态。职业技能可以通过短期学习、培训等获得,并在实践运用中逐渐熟练而成为专家。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夯实高职学生的职业基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从而有利于提高就业能力。

2.当前高校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职业意识教育缺乏系统性,对职业意识教育认识不足,观念落后。一些职业院校没有把高职学生三个学年的职业意识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往往只注重第三学年,尤其是毕业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而忽视前期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职业知识教育,这样就会使职业指导工作苍白无力,有临时抱佛脚之嫌。

其次,职业教育重视“一个点”,忽视“一条路”。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是“一个点”和“一条路”的区别。就业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以求完成毕业生就业率指标,这种做法带有目的性和功利性。职业指导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设定职业目标和实现职业目标,是终身职业指导。有一些职业院校只重视就业指导这个点,相对忽视职业指导这条路。简而言之,则是没有把握好侧重点。

最后职业意识教育措施不力。职业意识教育缺乏全程化设计,没有将职业意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只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职业意识的训练;只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忽视了职业意识教育的基础作用,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模糊,毕业生的职业化程度不高。

2.2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考报考人数下降,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逐年上升,高等教育从精英迈向大众化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明显下降,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再像以往那样浓,学生不再以学习为自己的第一要务,而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更缺乏远大的职业理想。部分学生在校不思进取,经常迟到、旷课,不将班主任的教育放在心上,无视校规,整天上网、聊天、玩游戏,尤其上课不再认真听讲,都是低头玩手机,学不到对他们真正有用的东西。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出现适应不了单位严格的劳动纪律、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现象。缺少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只讲工资待遇,稍有不如意就频频辞职跳槽。

职业素养由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由麦克利兰的“素质冰山”模型可知,显性的职业素养只占职业素养的八分之一,包含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外在表现,这一小部分是人们看得见的外在表现;隐性的职业素养占职业素养的八分之七,包含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内在表现,这一大部分却是人们看不见的。正是这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当前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恰恰相反,由于显性素质的培养易于通过教学过程提高,更容易看到成果,很多高职院校把大部分教育资源用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但对于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起关键作用的隐性素养相对忽视,缺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即使各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也在通过多种培养途径进行实践探索,如增加课程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指导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水平仍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的粗放考核体系难以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全面考核,无法系统地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各项奖惩挂钩,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毫无约束。

3.增强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措施

3.1加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3.1.1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走出职业意识教育的认识误区。

必须增强对职业意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所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对职业意识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该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的方向与力度。要在学校形成职业意识教育全员化、职业化的共识与氛围,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职业意识教育,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充分认识职业意识教育的全程性、连续性和职前性,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转变。

3.1.2职业意识教育必须全程化、系统化。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长期沉淀的结果,职业意识教育必然是一种养成教育,必须将其作为系统工程在各个学年中全面推进,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职业意识教育体系,并纳入教学计划中。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不断让学生在实践中,用职业行为履行职业责任,用职业责任规范职业行为,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对未来职业有着直接而又深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随着感性认识的积淀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就会实现飞跃,逐渐理性化,从而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职业角色。

3.1.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职业意识培养的积极作用。

第二课堂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自我发展区”。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社会活动、团体活动、勤工俭学活动、主题班会和校园网络等形式,拓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把职业认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中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真正成为自己未来的主宰。

3.2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3.2.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和习惯是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助人成功,坏的习惯使人受挫。许多坏习惯,小的会影响发展,大的可能导致人生失败。如何不让坏的习惯影响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就要平常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养成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化的行为习惯。

3.2.2培养良好的职场礼仪。

不管是求职面试礼仪、办公室礼仪还是商务交往礼仪,都是平常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所以,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大学时光,锻炼和培养与同学、老师交往的礼仪,在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和上级相处的礼仪,为将来走上岗位奠定基础。

3.2.3树立责任和合作意识。

责任和合作意识是职场中企业单位对员工的基本要求。责任,即要做到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保证及时实现工作目标;合作,即要有团队精神,懂得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企业单位的目标任务,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作为职业人,这两种意识关系到个人和企业单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与否,关系其效率和效益的高低,也是为人做事最基本的要求。

3.3职业意识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应相互融合

职业意识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应该融合,没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追求、充满信心的人,才能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才会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职业意识的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二者应该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培养出更多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谭卫华,陈沙麦,陈少平.大学生职业意识探析[J].福州学报,2001,(2).

[2]周以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8).

[3]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8(3).

[4]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1).

[5]董睿.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

[6]付晓容.浅谈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5):164-165.

[7]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79-80.

[8]胡文静.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三条途径[J].江西教育科研,2007(9):87-88.

作者:冯筱娣

班主任职业意识论文 篇2:

谈职业学校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

摘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培养目标,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将相应的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中,让学生从入学伊始到实习毕业能逐步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能具备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的职业素养,并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专业特长的培养,从而实现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目标——培养具有完善人格和实用技能的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设计;班级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岗位和部门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蓝领和灰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素质和内涵的要求已经不同于过去,它不仅要求技工具备相关的技术技能、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职业操守、终身不懈的学习能力和爱岗敬业的创造力以及勇于拼搏的干劲。但是近年来,由于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大量成绩中等以上的初中生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就读,致使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每况愈下。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有效的学习方法。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弱。面对这样一批心理生理都尚未成熟、在中学可能被作为“差生”对待的年轻人,告别初中阶段的学习,进入职业学校后,培养目标和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容易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和生活上的诸多不适应。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生活环境,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利用多种途径和德育资源,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树立坚定的职业意识,使学生尽快形成爱校、爱专业、懂就业、快成才的良好学习氛围和职业意识。

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班主任应抓住新生入校的有利时机,开展培养职业意识的系列教育。如参观校园,开放所有实习、实验、教学场所,向学生介绍学校的专业机构,展示办学实力;向学生形象地介绍我国职教史、本校校史和教学成果;聘请历届毕业生中的成功创业典型回校现身说法,介绍个人成才经历和接受职业教育的意义;分专业组织参观实习现场和企业生产现场,使学生切实了解和接受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站在理性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成才的可能性,增强学习专业的自豪感和职业的光荣感。应告诉学生,社会对职教毕业生需求有较大上升的趋势,正说明社会需要本来是有层次的,说明社会对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实用人才的需要是现实的。在现在相当部分的社会职业工作的技能复杂性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益求精,分工越来越细化、专门化,不但“隔行如隔山”,而且相当一部分工作技能,如果不专门学、专门练,不成为“熟手”乃至能手,就适应不了工作需要、竞争需要。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正在把塑造“能力人”,作为新的追求。因此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技术工人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有些领域还急需具有专门技术的人才,职业的技能教育对社会职业工作正在表现出的越来越高的特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作为职业中专的学生我们不应自卑,我们同样是国

家需要的人才,同样有获得成功人生的机会,同样可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的职校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分析,认为自己来到职业学校就是一种失败,自己没有优势了。所谓的知己,就是让学生对自身条件进行分析,学生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于使自己的个性与职业相匹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人职匹配,这既是求职者择业时应予考虑的,也是将来用人单位甄选人才时十分重视的。作为旁观者的老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能树立起“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自信心。一位专家说过,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扬长补短,择业阶段要学会扬长避短,就业阶段要以长带短。可见学生在校期间的自我剖析是很有必要的。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和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设计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和本人实际,制定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有分析发展条件、确定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四个环节组成,均着眼于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参加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融为一体,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过程,是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调整自我,提高自我、适应职业岗位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觉性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社会、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的过程。班主任是学生成才和发展的领路人,而职业生涯设计是开创自我人生发展的一种良策。班主任应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开展制度化的班级管理

在德育的常规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不可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如何对他人负责,如何对家庭负责,如何对社会负责,甚至如何对自己负责。有调查显示,职业学校的学生30%都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30%的学生不愿意做值日,40%的学生对老师交给的任务不愿意完成,20%的学生在家不帮助父母做家务。而职业学校的学生走出校园就要承担社会责任,如果在学校就没有职业责任,相信社会交给他们的任务也不能完成。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过:“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责任意识的机会很多。

1.从值日工作做起,开展劳动礼仪周活动

这可以从学生学校的劳动礼仪周抓起。值周时,学生会面对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对任何一项工作,教师都要严格要求,对学生的付出要给予肯定。再次可以让学生参加学校的各个社团,在社团活动中认识工作的重要性。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拖地都不会,这是因为教师未对他们提出明确的劳动目标。在提目标时,教师要注意因人而异,目标有高有低。另外,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还要进行监督,直至看他把任务完成并完成好为止。

2.结合专业特点,借鉴企业制度制定班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现代社会,没有规则意识的人将无法在社会立足,班主任应让让学生一起制定班规,其次是行为跟进,要与学生说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次是开展相关的活动,以使规则深入人心。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要让学生服从这种管理模式,并形成一种自然的行为习惯。在制定班纪班规时可借鉴相关企业的管理制度,比如说许多企业运用的“5S”现场管理制度,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3.培养一定的服从和协作的意识

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培养了良好的服从和协作意识,到了社会才能更好地执行上级交给的任务。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企业要任用会执行和协作精神的人,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不能认真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不能团结协作,到了企业就不能完成企业交给他的任务,随之而来的就是被企业的淘汰。

4.布置任务实地体验,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消息,企业老板到人才市场招聘汽车修理工,却是空手而归,原因是没有适合自己企业的技能人才。企业实际是需要一个具有高级技能证的汽车修理的人才,而面试的人中都是简单的汽车修理工。因此来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必须要掌握几种技能才能被社会接纳。作为班主任,笔者曾经布置过这样的假期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招聘会进行体验,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技能学习。

总之,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对职校生要进行全面有效的职业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个性与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学校能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确立职业目标,从而很好的适应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并能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培养完善的人格,同时又能调动自身的专业学习兴趣,形成专业技能特长,从而具备完善的职业素养。也更能使他们自觉地、本能地根据社会需要而全方位地发挥才能和提高自己,从而步上良性的职业及人生旅程。

作者:裴志明

班主任职业意识论文 篇3:

探索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

摘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很准确,直接面向市场。为了提高职校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在校期间,有目的性地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本论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大家共同探索职业院校学生如何有效培养职业意识。

关键词:隐性能力;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从哪里可以得到体现?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那种不能(很快)被机器取代的能力。这其中包括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学生的显性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养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但难以较全面地解决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学生的隐性能力,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其内涵的外露是可追寻的。培养学生的隐性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作为职业教育一线工作者,本论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班主任教育管理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

1 职业意识的概念界定

从本质上来说,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的反映。但是意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实践。职业意识是人脑对职业的反映,是人们对职业岗位的认同、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总和。它来自具体的职业实践,它是每一个人从事某一工作岗位最基本也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思想指导,它贯穿于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全部历程。

2 职业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下的学生,必须接受有效的职业意识培养,这是一个社会职业者的必备条件。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需求和定位,结合学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你身边是否经常会听到这样类似的抱怨: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怎么就是教不会呢?怎么就换个形式,就不知怎样操作了呢?事实真是如此吗?你真的教会这些孩子了吗?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拓宽基础面,教会他们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让学生通过有意识地实践,真正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的境界。

4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具体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层面是规则的知识;第二层面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第三层面是遵守规则要成为人的内在需要。规则意识可以在班级日常的具体性事务中得以灌输和培养,比如让学生参与班规的制订和具体实施,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养成对各类规章的遵守意识。当然前提是,这个规则必须做到深入人心,讓学生愿意为这种管理模式献计献策,并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反馈、总结的过程,使其很自然地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5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比如,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报名参加校内的各类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与学生的喜好贴近,学生会在这些活动中慢慢学会承担后果和责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近大自然,加强与社会这个大群体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存在的价值感,还可以在具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其专业的职业责任意识和能力。

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以自我为中心颇多,往往缺乏承担责任的那份执着和勇气。我们教师要想其所想,引导学生自觉明确和认定自己的职业责任,质量观念要固于这个意识培养中。

6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独木不成林,任何事情的完成都不可能完全凭一己之力完成,团队的重要性在任何场合都是勿庸置疑的。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内资源,比如通过班集体建设,引导学生寻找集体归属感,强化学生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班集体活动,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活动时间里体险团队精神。当然若有条件,学校还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一些紧密合作型企业去参观学习,去了解体会企业的文化底蕴,去了解企业的工作规程、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团结共事的重要性,从而埋下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的种子。

没有正确的职业意识,就不可能有牢固的专业思想,职业意识的培养是前提,是基础。我们教师要在专业的学习情境、学校社团的具体活动和日常德育教育等活动中,帮助引导学生多了解自己专业所对应的各类职业的要求和特点,以便能寻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从而为自己热爱的职业勤奋学习,早做准备。

参考文献

[1]赵卫琴,浅谈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8).

[2]叶欢月.浅谈技工院校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劳动保障世界,2019,(17):51.

作者:张彩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可持续基础教育论文下一篇:水文站安全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