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资源社会共享论文

2022-04-25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档案资源社会共享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协同机制可促进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目标实现,协同机制主要包括管理协同、资源协同、技术协同、利益协同和主体协同。

档案资源社会共享论文 篇1:

美国高校图档共享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从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出发,分析其特点和优势,以指导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的共建共享,使图书、档案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实现其价值。

关键词:美国图书馆;美国档案馆;高校图书馆;高校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6.03.018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机构都在致力于资源的共建共享。分散的资源管理服务模式不仅造成图书馆、档案馆资源的重复建设,而且不利于图档间资源的充分共享利用。因此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之间需要加强交流,而且要与校外的图书馆、档案馆以及一些信息机构加强合作,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图档间资源共建共享,才能发挥图书馆、档案馆资源的整体效益。作为当今公认的世界领先科技强国,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建设同样有一套颇为成熟、完善的运作模式,其高校的图书馆、档案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已相当成熟。本文以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为例,探讨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特点,为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参考。

一、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

资源共建共享实践

(一)美国高校图档间资源共建共享发展历程

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有利的发展环境。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起步较早,发展水平领先世界。早在1933年,美国就出现了最早的高校图书馆联盟——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 Triangle Research Library Network,简称TRLN )[1]。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化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美国高校图书馆联盟进入黄金时期,并形成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以高校图书馆为中心的资源共享网络。由于美国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的独特性,其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管理的最大特色即图书、档案资源管理服务一体化。在美国,许多相关机构中档案、图书、资料管理职能都隶属于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即图书馆,大多高校的档案馆都是图书馆下属机构,由图书馆统一负责收集、管理、利用,而且高校档案馆的命名,并非都以档案馆命名,有的以“图书馆”命名,例如密歇根大学档案馆隶属于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其名为本特利历史图书馆,而耶鲁大学档案管理机构则命名为手稿与历史文件室,同样隶属于耶鲁大学图书馆。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图书档案资源采用统一的著录标准、管理流程和检索机制,当然档案在保管利用方面仍需保证其独特的规范和要求[2]。除了高校内部图书馆与档案馆一体化管理外,各高校还通过虚拟网络将各大高校及外界协会等机构的图书、档案馆藏资源整合共享,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校图档间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校外的图书馆、档案馆共建共享主要是通过联盟的形式。本文通过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些实践情况,为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借鉴。

(二)美国高校图档间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举例

目前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联盟比较典型的主要有科罗拉多研究图书馆联盟(Colorado Alliance of Research Libraries,简称CARL),南俄勒冈大学汉农图书馆的南俄勒冈数字档案项目(Southern Oregon Digital Archives,简称SODA),佛罗里达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资料出版项目(Publication of Archival Library &Museum Material,简称PALMM)等,这几个联盟项目,将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通过不同的方式结合,实现图档间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其中科罗拉多研究图书馆联盟,成立于1974年,由位于怀俄明州和科罗拉多州的13个主要的图书馆组成,包括科西科罗拉多大学图书馆、丹佛大学图书馆、怀俄明大学图书馆和一些公共图书馆等,同时也涵盖了各成员高校的档案馆。该联盟的宗旨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开发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提供相适应的解决方案。科罗拉多研究图书馆联盟为这些高校图书馆内的图书、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一站式的检索平台科罗拉多研究图书馆联盟网站https://www.coalliance.org.。促进各成员机构的图书、档案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是该联盟的根本目的所在。SODA项目是南俄勒冈大学汉农图书馆的一个特色项目,包括南俄勒冈历史档案库、生物档案库和土著居民档案库3个部分,最初由美国的博物馆与图书馆协会(IMLS)资助建立,从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开始创建生物档案和土著居民档案这两个项目,从2005年开始建立数字历史档案库,汉农图书馆与南俄勒冈历史协会(LSTA)、杰克逊郡图书馆服务等建立合作,创建南俄勒冈历史档案库。该库于2006年开始提供利用南俄勒冈大学汉农图书馆网站http://soda.sou.edu.。该库集合了汉农图书馆、南俄勒冈历史协会的丰富的图书、

档案馆藏资源,共同开发利用。佛罗里达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资料出版项目由佛罗里达公立大学图书馆共同倡议发起,旨在为单独或合作的数字图书馆项目提供支持,提供数字资源利用服务。该联盟的合作伙伴可以是单独的州立大学、综合类大学,也可以是大学与非大学的联合。数字计划常委会(The Digital Initiatives Standing Committee ,简称DISC)是主要管理机构,参与项目的日常事务,负责解决项目的一般问题。PALMM的馆藏资源都列在项目网站上,该项目根据各合作伙伴的馆藏特色,提供很多有意义的主题项目佛罗里达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资料出版项目网站http://palmm.fcla.edu.。

二、美国高校图档间资源共建共享的特点

美国高校图档间资源共建共享有自身的特点,在运作模式、合作模式、保管模式以及服务模式4个方面摸索出独具美国特色的模式,这些模式对于我国图档间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中运作模式是保障,合作模式是路径,保管模式是前提,服务模式是关键。

(一) 运作模式:政府或其他机构的指导与支持

美国高校的图书馆、档案馆的共建共享联盟多为非营利组织,单靠自身力量难以维持连续性的服务,需要政府机构或其他资助机构的资金支持。例如美国的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就是一个旨在为美国图书馆、博物馆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的组织,在可申请项目通知(Notices of Funding Opportunities)中就有劳拉·布什21世纪图书馆员计划、美国原住民图书馆服务:培训补助金等项目,为图书馆提供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和政策指导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网站https://www.imls.gov/grants/manageyouraward.。奥巴马总统曾在2010年为IMLS 向国会申请了2011 财年的经费,金额为2.6亿美元,以支持博物馆与图书馆开展合作及知识共享项目,向社区提供更多急需的服务。因此政府与其他机构的指导与支持是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推动力[3]。

(二)合作模式:注重联合与协作

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主要表现为同类型机构区域联盟,或是跨机构的联合协作。各机构彼此合作,结成同盟,接受同盟的指导,并在其指导下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科罗拉多研究图书馆联盟是旨在建立经济高效的图书馆联盟,由13个主要的图书馆、其下属的档案馆和一些公共图书馆联合而成,各馆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该联盟的商业事务由董事会管理,董事会由联盟的主要成员机构代表组成,定制联盟发展策略,负责管理和监督组织的财务等日常事务,维护各成员机构的利益。该联盟还为其成员提供联合采购项目,其成员机构可以享受购买电子资源、设备以及一些技术的优惠,并且定期集中成员机构馆员培训,互相交流经验,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创新协作使成员机构之间可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三)保管模式:图书、档案资源无缝整合

与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不同,美国的图书、档案资源在管理上界线较为模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特色明显。例如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于1994年完成了一项庞大的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库三者自动化联网计划, 使全州18个最重要的图书、档案、情报部门连成一个信息网络, 读者或用户可以在网内查到所有馆藏信息[4]。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需求在求便求快、路径依赖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同时用户的需求又表现出多元化、不确定、知识化和复杂性的特征[5]。因此美国图书档案资源的无缝整合、共建共享更符合网络化、信息化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加强高校图书馆、档案馆之间的协作,可以使信息资源打破不同性质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优势互补,将图书馆、档案馆的资源作为整体开发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四)服务模式: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的共享服务更加全方位、个性化,不论是资源共享联盟,还是图书馆、档案馆自身内部的共享服务,都以用户为中心,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科罗拉多研究图书馆联盟还创建了一些特殊工程,专门针对成员机构工作的常见问题知识库,以及对成员机构提供针对管理员的员工工具包网站等等,提高各成员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以更好地合作共享。另外,美国高校档案馆、图书馆还注重在不同程度上利用“博客”“维基”“推特”等社交媒体软件,实现档案馆、图书馆与用户的直接交流,使用户更好地利用图书、档案信息资源。

三、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

资源共建共享的启示

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也在不断发展,在北京、天津、香港等一些城市也建立了高校图书馆联盟,推动了图档间资源的共建共享,为高校师生以及一些社会用户提供了便利,但并未包括档案馆,而且在协作、运行、服务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而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为我们提供了得以借鉴的经验。

(一)建立区域联盟,共享馆藏资源

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建立资源共享联盟,在成员馆中形成馆藏共享,能使各馆资源得到更大限度的利用,更有效地服务用户。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可以与本地区或相近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合作,建立资源共享联盟,创建各高校馆藏共享的平台,将各馆馆藏共享,而且可以整合各馆馆藏信息,制作用户感兴趣或实用性较强的主题项目库,提供深层次利用服务。通过合作联盟,各成员馆之间可以互相交流馆藏管理和服务利用经验,取长补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而且可以集中进行馆员培训,共同学习提高。学习美国高校联盟管理经验,由各校负责人组织董事会,共同商讨联盟发展策略,解决各馆面临问题,推动高校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二)与政府、企业合作,获取资金支持

高校图书馆、档案馆作为非盈利机构,它的顺利运行,需要资金的保障。资金不足是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的薄弱一环。我国可以学习美国高校资源共建共享的经验。政府必须加大对高校资源共建共享的资金投入,为资源共享提供所需要的设备、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除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外,还可以创建一些专门针对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的基金,或与一些盈利性的有信息需求的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资金,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互利互惠,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推动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更好地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在寻求广泛资金支持的同时,各高校可通过建立联盟,获得规模效益。联合采购电子资源、设备和技术等,不仅可以资源共享,还可以节约资金。

(三)建立统一的标准,解决异构问题

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的资源共建共享需要一个一站式的统一的平台,而异构数据库的信息格式标准的兼容转化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的图书馆、档案馆的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数据类型繁多,各馆数据库信息特点不同、标准不一,给共享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实行标准先行的的原则,可以由各图书馆、档案馆的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小组,制定图书、档案信息的数据格式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等,并维护和监督这些标准的实施和完善。正如美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之间的联盟组织,内部成员馆之间的资源共享,都是建立在统一兼容的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并采用物联网技术、数据整合技术以及Web3.0新技术,深入整合图书、档案资源,使这些馆藏真正发挥其价值,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四) 创新服务方式,推动资源共享

利用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的现代化优势,加强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创新资源服务方式,使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真正服务于师生的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的信息需求。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利用社交媒体软件直接与用户交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便捷式服务,从信息提供向信息咨询、信息推介过渡,根据用户需求,整合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全面资源,提供全面、高质的信息服务。总之,我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应该转变传统服务观念,用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使图书馆、档案馆的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共享。

[参 考 文 献]

[1]司姣姣.国内外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7):381.

[2]李海军,王瑾,吴先年.美国档案管理体制及信息化工程建设[J].兰台世界,2007(7):4.

[3]肖希明,郑燃.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32.

[4]赵益民.图书情报档案事业一体化整合模式构建[J].图书情报研究,2010(1):30.

[5]赵红颖.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

【责任编辑 王雅坤】

Key words: American library; archives of America; university library; university archives;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作者:曹琴仙 郭笑红

档案资源社会共享论文 篇2:

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协同机制研究

摘 要: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协同机制可促进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目标实现,协同机制主要包括管理协同、资源协同、技术协同、利益协同和主体协同。

关键词: 共建共享;档案;协同机制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档案服务利用的重要途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搭建全国开放档案平台,并与政府公开信息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共享”[1],由于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由档案部门单独开展区域内档案共享难度较大,因此多地提出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下文简称档案共建共享)的理念,浙江省在全省各地大力推进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现有档案管理体制下,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分散保管在跨行业系统各单位中,建立档案共建共享协同机制可保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节约工作成本,最终实现区域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有效的区域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

1 管理协同

1.1 建立协同法规制度。档案共建共享的法规制度是规范各单位协同开展档案信息建设和共享的基本依据,随着档案整合和共享工作的深入推进,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建设也在逐渐建立和完善,2014年7月23日,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馆室一体化、馆际一体化建设,提升档案共建共享水平”[2],海宁市两办发文《关于开展档案共建共享利用工作的通知》,档案局向各单位发出《关于整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函》对区域档案共建共享的具体工作进行规范。上述政策和规章是对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导向性及指导性文件,今后仍需档案部门努力将相关措施上升到法规制度层面,提升其强制性。同时,为确保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应进一步加强档案共建共享相关法规制度的研究,对各参与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共享交换、信息安全及个人隐私保护等做出具体规定,为档案共建共享协同开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1.2 成立协同管理机构。当前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由各行业系统单位自行管理,在推进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中,各地主要采取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模式,由于未建立协同管理机构,仅凭档案部门自身的力量开展区域各单位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存有困难,如海宁市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中,“针对部分单位档案门类多、数据库庞大,对纳入工作有畏难情绪的情况,局领导亲自上门做好协调工作”[3],而建立协同的管理机构可以更合理有效地推进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可由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牵头,会同民政、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组建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协同管理的领导机构、执行机构和咨询机构,实现区域内各单位档案信息的建设与共享传递,在具体工作中承担下述职责:制定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对区域各部门的档案信息的筛选、清洗和规范,确定共建共享的档案信息范围;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业务规范、数据目录交换体系等;建立和完善区域档案共建共享的系统平台;统筹协调各参与主体的工作和利益;加强各单位的监督、评估、绩效考核;组织各参与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等。

2 资源协同

2.1 信息资源的协同整合机制。要实现区域档案共建共享的目标,需要将区域内跨行业系统各单位档案全面共享,但当前档案信息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日常业务系统中,由各保管主体负责开展,“信息孤岛”效应明显。部分地区档案共建共享主要是整合区域内综合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如湖州市建设“湖州市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将下辖三县两区及市本级6家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整合,实现“资源自建、信息共享、异地查档、跨馆出证”的目标[4], 因此并未充分实现区域内相关档案资源的整合,同时档案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利用效果,当前综合档案馆的馆藏内容结构也决定了现有的档案共建共享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有效利用档案的需求。因此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一方面在综合档案馆资源整合基础上,应扩大档案资源范围,加强行业系统档案数据的融合,此外,应重点将档案内容建设纳入共建共享体系,以关注民生为导向,将分散在各系统行业的涉民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起满足民众需求的区域档案共建共享资源体系。

2.2 人力资源协同建设机制。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参与单位多、档案类型多样化、技术要求高,这些都对人力资源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建立满足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各类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及不同岗位要求的专业型人才队伍,重点加强高级管理型、信息技术型、协调沟通型和具体操作型等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信息环境在不断发展变化,为促使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各类业务工作培训班、不同档案部门之间的学习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档案共建共享知识的学习,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如海宁市在建设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中对不同行业系统、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业务层次的人员多次举办专题培训,对共建共享工作的重要性、平台建设和使用情况、具体业务操作进行培训讲解,培训工作提升了相关人员对档案共建共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凝聚力,为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2.3 财政资源协同配置机制。档案共建共享是跨行业系统的综合工程,区域档案共建共享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档案信息硬件设备购置、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培训、软件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等,单纯依靠档案部门的财政力量是不够的,各地政府应当成为共建工作资金投入的主体,要设立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专项财政资金,并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如湖州市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工程项目由湖州市发改委立项,核定工程总概算为712.32万元,用于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制度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互联网、政务外网和专网等应用支撑环境及数字档案资源接收、管理、保存和利用平台等[5]。同时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地合作设立共建共享的共建项目,争取共建专项资金的投入。

3 技术协同

3.1 搭建档案共建共享协同平台。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应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网络技术,对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平台,集成各单位不同类型的档案平台和数据、促使不同的档案部门统一平台操作、档案各项具体业务基于平台开展,最终实现跨系统行业档案的深度整合共享,档案共建共享平台应实现以下功能的协同:

(1)平台、数据及应用协同。平台应以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服务利用的档案基础业务为依据,以方便社会各方面有效利用为目标,设计包含各类档案信息平台、数据库及服务利用的一站式档案共建共享平台的整体架构。如丽水市档案共建共享平台包括四层结构: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基础平台层,馆藏档案和室藏档案2个大数据仓库,智慧管理、智慧发布、智慧监管3个智慧操作系统,云档案共享中心、物联档案超市、智囊档案、民生档案4个智慧应用体系架构[6]。

(2)管理和运行协同。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各单位的职能应分工明确,共同维护平台的运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平台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工作,如平台的软硬件构建、操作培训、业务指导和运营维护等工作;各单位负责将本部门共建共享档案的整理编目、将相关档案信息资源提交上传到平台的应用系统,利用平台智能化管理档案,根据权限从平台获取相应的各类档案资源。

(3)业务功能协同。档案共建共享平台在实现档案的收、管、用等基础业务的基础上,各单位通过平台应实现档案办公自动化、开展实时业务交流等,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平台开展档案管理文件发布、网上年检、网上移交等工作,可对基层单位进行在线监督指导和业务监管,解答基层部门提出的各类问题。

3.2 建设档案共建共享协同标准规范。统一的标准是区域内跨行业系统档案信息共享和协同的基础,区域内档案资源由条块分割的跨行业系统各单位建设和管理,数据库结构、信息标准及运行机制等差异较大,异构信息系统造成各行业系统的档案信息兼容性很低。为实现跨行业系统各类档案信息共享,首先应加大现有档案信息标准执行力度,如《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数字档案管理与技术规范》等。同时应推动档案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建设,如档案信息平台体系建设规范、档案数据标准及规范、档案数据交换与共享资源目录规范、开发信息中间件等。通过标准建设实现各部门独立的档案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档案数据、系统及网络的整合。

4 利益协同

4.1 约束与冲突协调机制。约束机制是利益协同机制的基础,是用来规范各单位行动的相关约束规范,通过约束机制对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中各单位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确保参与主体的行为有助于实现档案共建共享的目标,同时也保证了参与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其他参与主体的利益,因此约束带有强制性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约束机制的目的主要是发挥正向激励功能,而不是限制多元主体的发展。同时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参与主体复杂,涉及多个行业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在系统、技术、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发生冲突,此时需要建立冲突协调机制,通过统一思想、建立沟通渠道、合理的利益分配等方式进行协调,保证共建共享工作的稳定推进。

4.2 利益协同分配和激励机制。区域档案整合共享工作中,档案的内容构成、服务方式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可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时各参与单位在共建共享工作中因投入、垄断信息共享服务等致使原有利益结构被打破,原来利益可能会出现增加、不变和减少三种情况,只有在利益增加的条件下,参与单位才有可能具有工作的积极性,其他两种情况相关单位不会有动力开展共建共享工作,这就需要将利益在各参与主体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补偿。应综合考虑各单位的投入成本、贡献度、承担的风险及绩效等因素对所得利益制订分配补偿方案。同时适当的利益激励机制也可调动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可对各参与单位和工作人员采取物质或精神奖励等方式调动各参与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协同,如浙江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大力推进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实现含国土、民政、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公安、文物等41个省级部门和单位的251类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了全省地理空间数据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2016年1月18日,获“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7]。

5 主体协同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区域内档案工作具有指导职能,是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组织者;区域内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和企事业档案馆集中管理着丰富的档案信息,是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重要的参与者;跨行业系统的许多单位尚未设立档案馆,档案资源由档案室等类似职能部门自行管理,他们也是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重要参与单位。此外,应将市场力量和民众纳入档案共建共享的参与主体中,建立社会各方参与的主体协同机制。

5.1 市场机制有其自身的优势,在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可充分利用市场中的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经验,提升档案共建共享的效率,节约投入成本,并真正体现社会共建、均等共享的内涵。可在以下领域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如档案共建共享平台的开发、运行管理及后期维护;系统运行中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网络技术的研发;特色档案数据库建设及智慧型应用系统开发;档案保管单位内纸质档案数字化项目外包;以商业购买的方式直接在信息市场上获取部分档案数据等。

5.2 民众是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应当是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在档案共建共享的内容选择、平台建设、监督评估等各方面工作中都应当注重民众作用的发挥,民众的意见不仅是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起点,同时民众能方便、及时、全面、安全获取档案服务更是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最终归宿。如嘉兴市档案局馆始终坚持“公众参与、共建共享”,开展了“行进中的历史记忆”“档案连着你我他”“让百姓走进档案馆”等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档案事务,提升了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效果[8]。

*本文系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智慧城市背景下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2014-X-4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EB/OL].[2014-05-02].http://www.saac.gov.cn/.

[2]抢抓新机遇 开创新局面——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J].浙江档案.2014(7).

[3]海宁市档案局三举措扎实推进档案共建共享利用工作.[EB/OL].[2015-12-20].http://news.haining.gov.cn/

bmdt/201505/t20150504_430304.htm.

[4]湖州市建成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EB/OL].[2015-10-20]. http://cs.zjol.com.cn/system

/2015/04/16/020606504.shtml.

[5] 我委已批复湖州市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工程项目.[EB/OL].[2015-12-20]. http://fgw. huzhou.gov.cn/

index.php?controller=Show&action=Index&id=7731.

[6]朱悦华,王正媛.服务至上:科技挑起智慧档案[J].中国档案.2014(9).

[7]浙江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喜获“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EB/OL].[2016-01-18]. http://www.zjch.gov.cn

/art/2016/1/18/art_55_69615.html.

[8]浙江嘉兴:让老百姓享有更多更好的档案服务.http://www.tjdag.gov.cn/tjdag/wwwroot/root/template/main/zwxx/zhxx_article.shtml?navid=&id=14774.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档案馆

来稿日期:2016-02-17

作者:吴加琪

档案资源社会共享论文 篇3: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与探索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的品质,以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效促进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在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区域研究》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们积极组织开展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究与实践。在课题研究中,向着为中小学师生提供适用、够用、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两年来我们努力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共建共享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流程。

充分认识教育资源共建共事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办学资源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客观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努力缩小并逐步消除这些差距,进一步推进区域内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让全市人民分享教育发展的成果,是江阴市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代要求。实现区域内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作为江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职能部门,我们找到的突破口是:探索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的优势,实现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从教育资源层面缩小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以促进区域内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当前,各地解决教育资源匮乏的主要途径,一是购买,二是自制。对这两种解决方案,我们前期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商品资源库、存在与我市教材不配套、更新不及时、使用不灵活,购买成本较高等诸多问题,所以单纯成套购买商品资源,一线教师不欢迎,应用成效不明显。同时,如果让各校教师都来自制教育资源,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师各自为战,重复建设,人力物力浪费严重;二是自制资源技术标准不统一,质量不高,不易二次开发,无法有效共享;三是各校之间教师水平、设备条件存在差异,采用这种模式容易造成薄弱学校的资源更加稀缺的情况。

鉴于对以上两种资源来源的分析,我们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在江阴区域范围内,依托城域网搭建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全市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共建共享一个丰富、优质、适合本地教学需要的资源库。这样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区域范围内所有学校均享有均衡、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校际资源拥有水平的均衡,从而为促进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积极完善教育资源共建共事平台建设

要实现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共建共享,基础平台的建设是关键。近年来,我们以“江阴教学资源库”为核心,以“学科教研网站”和“江阴教育博客群”为支撑,初步建成了“一体两翼”的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平台。

1.中心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2007年,我们启动了“江阴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整个项目由“中心平台+中心资源库十分布式校级资源库”三部分组成。计划经过3~5年的努力,通过搭建平台、组建队伍、建立机制,力求形成有教育专家指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技术支持、教研室等相关科室协同配合、全市师生广泛参与的资源建设模式。重在發挥本市名校名师的力量,按新课标,分学科章节进行开发、整合和优化,建成一个动态发展、覆盖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的教育资源库。

中心平台和中心资源库均建在教育城域网信息资源中心。中心平台具备强大地资源管理功能,用户根据不同账号的权限,可以方便的上传、审核、检索、浏览和使用各类资源。中心资源库的教育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江阴自建的市级共享资源库,按教材章节或课时设置栏目,提供与现行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所需的八类资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视频动画、成品课件、同步练习)。目前,各学科栏目框架已全部搭建完成,资源正在不断充实之中。二是我们根据论证筛选,就不少学科具有通用性的基础素材,采购了部分商品化资源库,涉及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多种教材,总量达300G,将其纳入中心资源库。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们在全市各校均建设了分布式校级资源库。校级资源库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域网网络带宽的瓶颈,教师可以直接从本校服务器上快速应用市级中心库资源和校本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低兼顾各校的教学特色和管理机制,形成更具个性化的校本资源。校级资源库统一采用与中心资源库相同的管理平台和数据结构,两者之间可以无缝衔接,资源可以方便地双向批量流动。

2.学科教研网站群的建设

在建设中心教学资源库的同时,为更好地创新资源建、管、用的模式,我们和教研室通力合作,成功搭建了覆盖中小学各学科的21个学科教研网站群。各学科教研网站均设有“资源中心”专栏,中心教学资源库如有新增资源,便会自动在相应学科网站的“资源中心”栏目中显示资源名称及链接。同时,各学科的教研信息和成果均通过学科教研网站发布。这样市级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研信息,通过网络可以实时、准确地传递给江阴的每一位一线教师。目前,网站发布的教研信息、资源已达55000多条,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访问量已达1700万人次。

3.江阴教育博客群的建设

为更好地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性,我们引入了博客平台,使其成为一线教师“草根化”资源积累和共享的基地,更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市已有1800多名教师成为了“江阴教育博客群”的骨干分子,并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教师博客。博客为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思考和发展的新平台,他们基于博客发布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在这里交流、共享知识和思想。利用博客提供的简单易用的多种文档归类和检索查询功能,使其可以很好地成为教师的知识管理工具,这既是教师的个人业绩档案,更成为区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事的基本思路

两年来,在我市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索中,我们逐步确立了“一个目标、两条途径,三项机制”的基本思路。

一个目标;就是以“共建共享”作为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最终目标。市级资源库建设要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动员全体师生参与,特别要注重发挥名校名师的作用,建成系统性的、符合区域教育实际的优质教育资源库。然后借助网络实时、高速传输的优势,让中心资源库为全市师生共享,使资源的应用效益最大化。

两条途径:为尽快建成全市统一的优质中心教育资源库,不断满足师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我们采取了“统筹自制”与“市场购买”两方面齐头并进的方法来建设中心教育资源库。一是统筹自制。我们有组织、有计划地调动本市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形成“统筹规划一教师自制一中心筛选一用户改进

一持续完善”的流程,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建共享。二是市场购买。我们将持续关注国内的商品化优质教育资源库,适时购买引进,并将其纳入市级资源平台,实现统一检索,为师生提供丰富而优质的各类教育资源素材。

三项机制: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实施,管理是保障,我市逐步完善了更新机制、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三项机制。

(1)更新机制。在资源库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来自本地一线教师的资源最受教师欢迎,因为它的针对性强,更新及时。因此在市级教育资源建设中,我们力求将资源库建成“开放、共建、共享”的动态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上传资源,也可在应用中对现有资源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全体师生既是资源享受者,也是资源建设者,更是资源评价者,资源库也就变成了动态的,鲜活的“库”,资源库中存在的始终是最优秀、最实用、最受欢迎的资源。

(2)联动机制。为使资源应用效益最大化,在开发资源管理平台时,我们采用先进数据库技术,将学科教研网站群和中心资源库无缝对接,教学资源初步实现了资源库管理系统与学科网站系统的联动管理模式。资源库管理系统提供大容量数据管理,学科教研网站提供友好的学科应用界面,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综合的教育资源服务,实现每节课、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都有优质、教学针对性强的资源可参考,最大限度地便利了师生的使用。

(3)激励机制。在教育资源建设中,激励机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激发参与者建设资源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预设目标努力前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区域教育资源有效共建共享的核心机制。我市在进行教育资源建设时就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资源建设应用考核制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年度上传资源考核指标”、“年度优秀资源评優奖励”等一系列制度,用以激励各方面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

努力追求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持续发展

两年多的资源共建共享实践,资源库平台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成,资源也在逐步充实之中,资源共建共享的美好前景已初步显现。但如何进一步做大、做优,切实提升资源共建共享的应用效益,保证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们重点要思考的。下阶段拟在以下几方面作进—步的探索实践。

1.进一步加强平台管理,促进合作共建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是一个周期长且规模大的系统建设工程,将涉及教科研、教育技术、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教师评价、教育督导等各个层面,需要发挥各部门的整合作用,进一步优化完善市级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落实资源建设经费投入机制、责任考核机制、评优奖励机制等管理措施,才能使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2.进一步严格资源评审,实现动态发展  市级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应进一步在“完善平台架构”和“组建评审队伍”两个层面做工作,及时对上传到平台的教育资源进行审核、筛选、优化、整合,力求实现开放互动、动态发展效果,将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呈现给广大师生。在这个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广大师生的能动性,在平台中强化资源评价功能,让广大师生在应用中鉴别资源,推荐优秀资源,从而有效地丰富资源内容,提高资源品质,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心资源库的品质。

3.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提高使用效益

要积极依托市级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展新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课题研究,借助科研力量、专家智慧、先进经验,结合教育前沿理论发展,指导学校开展资源应用研究,引领资源建设发展,提高资源应用效益。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在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整合力量、完善管理,努力将区域教育资源库建成一个互动的、智能的、开放的优质资源库,力求为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刘 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做好企业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我国企业国际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