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2022-08-01

第一篇: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初探

近些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我县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不但要科学整合全县教师资源、有计划地吸收新教师,而且要下大力量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增加教师培训投入,从而促使现有教师队伍总体水平迅速提高。

一、师资队伍现状

我县现有公办学校在编教职工1833名,其中专任教师1730名,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3.6%、99.7%。

二、存在的问题

1、真正能胜任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在数量上严重不足。 我县绝大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机会极少,县内培训质量偏低,使得他们在教育观念、教育艺术、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上均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能胜任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并不多。

2、教师资源不足和教师资源浪费并存。

一方面是缺乏政、史、地、生紧缺科目教师和优秀教师,各党政部门从学校借调人员的现象也不是偶然、学校内部管理和工作人员比例偏高(个别教职工总数不足60名的学校,校级和中层领导以及工人的人数竟超过30人)。另一方面是教师分布不合

1 理。有个别学生不足200人的联区,教职工总数竟达50多人。

3、后备教师资源基本素质偏低。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很难吸引名校优秀本科生到我县任教。同时近年除高中补充过十几名教师外,其它学校缺少新鲜血液,年龄结构老化,这就使得我县教师资源总体水平明显偏低,培养价值不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

1、实行师训、干训、教研、电教、家长培训五位一体,实现优质资源的科学整合,是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培训质量的前提。其中教师进修学校是主要的教师培训机构,以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非学历培训为工作重点,教研室是主要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指导机构,电教仪器室具有帮助全县学校配备现代教育设备的职责,如何科学地促使这几个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将对提高我县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很有益处。

2、制定并切实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教研,是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培训质量的政策保障。我县教育系统内部少有竞争,再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和管理观念的影响,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将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与考核、晋级挂钩,显得很有必要。

3、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是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培训质量的经济保障。教师培训经费主要来源于向教师个人收取,维持日常工作还能过得去,但要发展培训机构,购置基础设施的话,就明显不足。更何况公办学校教师培训的受益者并非教师本人,因而无论培训是否切实有效,向教师本人收取培训费都是极不合理的。因此,增加财政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

4、加强校长培训,是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培训质量的组织保障。我县很少有校长是全日制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不具备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度审视当今教育实践的能力,因而对教师是重使用、轻培训。因此,通过培训校长,使其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全面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二)科学整合全县教师资源,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1、改革现有的工资和人事制度,建立教师合理流动的“绿色通道”。将现有工资结构改变为基础工资和奖励工资两种,与教师的绩、能、勤、效挂钩,通过奖惩办法促使教师自觉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严格执行人事制度改革,将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解聘和清退。建立教师流动服务站,打开教师流动的“绿色通道”,让合适教师到合适的学校去 。

2、通过行政手段,至上而下地科学优化各级各类学校。与机构改革和布局调整相结合,先根据工作需要,优化县科教局和 3 教师进修学校。接着优化县直学校,通过吸收县城周围的学生扩大县直学校办学规模。第三优化各联区中心学校。第四是优化整合农村学校,按片集中供学。这样最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师资源不足的现象,随学校和学生的减少就得到了解决。

(三)有计划地吸收新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辅助手段。 教师队伍存在着新老交替的问题,因而应在科学预测受教育人口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吸收新教师。加强选拔和引进,全面实施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全员聘用制度,公开面向社会招聘中小学教师。

(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手段。

一是逐步建立起新聘教师到边远学校任教制度、村小教学服务期制度、校长任期交流制度、示范学校对口帮扶制度、骨干教师和城镇学校教师支教助学制度,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二是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行月津贴,对先进教育教学工作者给予奖励。同时,大幅度提高教师地方补贴,积极落实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资金,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对农村薄弱学校,在资金投入、政策制定、师资配备、项目支撑等方面对给予倾斜;优化教育教学条件,为农村教师创造优良工作环境。

第二篇:民警队伍建设措施

6月28日全省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全省劳教系统迅速行动,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组织学习厅长重要讲话,结合队伍建设实际,提出具体贯彻意见,努力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队伍。

一、深刻领会,统一思想认识。各单位专题召开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和党委会,及时传达学习赵厅长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和重要抓手。深刻认识加强新时期劳教民警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要求,以提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革命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广大民警的教育改造能力、规范执法能力、依法履职能力,努力把思想统一到这一总体要求上,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劳教和戒毒工作的转型发展。

二、落实职责,深入贯彻落实。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职”,一手抓分管业务,一手抓队伍管理,切实把队伍建设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同时,政工纪检部门作为抓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部门,先行一步吃透、把握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省局政工纪检部门召开专题学习会,在认真学习《队伍建设工作经验汇编》和赵厅长重要讲话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系统队伍建设中好的经验,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供省局党委决策参考。温州市劳教所认真分析场所队伍现状及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提出“七个抓”(抓思想、抓安全、抓制度、抓设施、抓教育、抓现场、抓队伍)的具体措施,深入推进“看门管人”基本职责落实,尽职尽责保平安。

三、把握重点,狠抓队伍建设。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建设是队伍建设的核心,围绕2011年思想政治工作意见,继续抓好省局《2009-2011年民警职业化培训行动计划》的落实,研究制定“十二五”民警队伍职业化建设规划,探索试点民警职业化分类和职业化资格、培训、晋升考核等工作;建立“浙江省劳教、戒毒工作专家库”,选派民警到扬州大学医学院参加戒毒知识培训班,不断提升队伍职业素质能力和浙江劳教、戒毒工作科学发展水平。健全全省劳教系统警情动态分析季报制度,逐步形成民警队伍定期分析和调查反馈常态机制。坚持从严治警,认真开展警务督察,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打造一支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民警队伍。

第三篇:加强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是提高学习目标,增强自身素质。学校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组织教师博览群书,并要求教师在读书时有目的、有方向、有思考,做到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课堂教学育人能力。

二是提高工作能力,增强教育本领。学校采取“走出去学习”“坐下来交流”的办法,凡是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进行“二次教研—外出学习汇报”系列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开阔了教师的眼界。立足校本教研,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要求教师从教学管理、教学方法、课堂行为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是提高制约能力,增强工作实效。学校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完善的评价机制来规范师德师风,坚决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行为。推行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教师间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全力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提高师德水平,增强师表形象。学校通过抓好师德建设主题活动,加强师德建设力度,强师德,铸师魂,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四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用人制度,现就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中小学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建立竞争上岗机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在我校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和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实行教职工聘用制,建立竞争上岗机制

(一)实行教职工聘用制。改革固定用工制度,将现行的国家固定用工制度逐步改革为在编制范围内的单位用工制度。推行教师聘用制,改革学校用人制度,建立教师队伍的公平竞争机制、有序流动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实行聘用制,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的公开平等的用人机制。

(二)建立竞争上岗机制。实行聘用制要按规定的程序实行竞争上岗,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我校根据岗位需要,公布空缺岗位、岗位职数、岗位职责、聘任条件和聘任的有关事项。应聘人员按照条件要求自愿申请应聘相应的岗位。

我校组织考核考察,以公平、平等、竞争的方式双向选择,按应聘人员的实绩和工作能力,实行竞争上岗。可以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

落聘待岗教师可以转到职员或工人岗位工作,可以接受外校聘用,也可以安排到边远校、农村校、缺编校工作,还可以经集中培训后竞争上岗或调出系统。

学校可根据人事部发布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辞退有关人员。

(三)建立和完善教师流动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搞好内部调剂,发挥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效能。充分发挥职称、评优等人事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推动教师合理流动,促进中学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从超编校向缺编校流动、从示范校向基础薄弱校流动、从城镇向农村流动,也可以组织教师在本区县内跨校任课,让任课量不足的教师到缺编校兼课。要充分发挥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作用,为我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服务。要为落聘待岗的人员提供培训和再上岗机会,促进人员合理流动。

(四)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教职工的工资待遇要随岗而定,教师按聘任的职务和实绩、职员和工人按岗位和实绩取酬。

三、提高素质,优化队伍

(一)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第三次全面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精神,今后在学校任教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掌握教师资格标准,把住入口关,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面向社会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招聘优秀人才从教,实现教师补充来源的多元化,形成高素质的教师储备队伍,为实施教师聘用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奠定良好基础。

严格按需求和教师资格条件控制外系统人员调入,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调入。从2000年起,从调入人员(包括由外系统、外省市调入的专业技术人员、职员、工人和新分配、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实行聘用制和试用期制度。在试用期间,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存放在教育系统或区县政府人才交流中心,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正式聘用,办理相关手续。

(二)努力提高学历层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水平的达到5%-7%。从2000年起,我校补充师资,吸收大专毕业学历的教师;以本科学历的教师为主;有适量的研究生。

(三)造就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坚持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制定有关特级教师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集中有限资源,实行倾斜政策,形成促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氛围。加大实施“三名工程”(名教师、名校长、名专家)的力度,选出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和校长,进行重点培训和培养。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管理,控制总量

(一)搞好师资需求规划,严格按需求培养和配备师资,规划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依据普教工作发展的要求,考虑学制的改革、生源的变化、现有师资状况、队伍减员及新课程计划调整等诸因素,测算出分学段、学科的师资需求情况,制定相应规划,确定师资补充任务,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二)搞好编制核定工作。搞好核编工作,做到定岗、定编、定员。

凡评聘教师职务的副校长和校职能机构负责人要履行教学职责,每周兼课时数按评聘教师职务的政策规定执行。

(三)继续搞好学校布局调整。通过布局调整,减少人员编制浪费,提高学校规模效益和人员效益。

五、加强领导,稳步推进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转换机制,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科教兴国和教育强市的大业,关系到普教战线的安定团结、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我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组成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再推广。要大力争取区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以及区县人事、财政等部门的积极支持,稳妥有序地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创造有利于改革的氛围和社会环境,取得全社会支持和理解。广大教职工要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意义、目的、措施和办法,增强改革的信心。要重视发挥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监督管理作用。在制定或实施改革方案时,要注意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在实施聘用(聘任)、解聘、待岗等具体做法上,要增加透明度,要有严格的政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程序,保证我校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

一、充分认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我国中等教育结构历史性的变化,有效拓宽了青年求学成才的道路,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国家颁布了《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和一系列法规、规章,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扩大,人员结构逐步改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基本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有职教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生活工作条件总体上有所改善;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步深入,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教师队伍建设有力地保障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由于社会观念和历史的原因,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学历达标率低,实践教学能力弱仍是突出问题;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师资培养培训支撑体系有待健全,培训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和学校主管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未能将其纳入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因此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和政策、经费支持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更加繁重的任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教育资源配置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教学改革和培养模式的变化,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加紧迫的任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社会对人才高质量、多样化的需求,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观念转变、知识更新、能力提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我校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贯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信心,锐意改革,扎实工作,勇于创新,努力开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加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深化改革,依法治教,理顺体制,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目标是:

--教师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和完善《教师法》配套法规,初步形成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依法管理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总量与人员效益同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教师队伍的数量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需要。在保证我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校平均生师比达适当比例。

--教师队伍的结构趋于合理,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努力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到2005年,我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基本达到规定的合格学历标准,实习指导教师全部达到规定合格学历标准,并逐步提高学历层次。“双师型”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一定比例。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专任教师的比例,中等专业学校(含成人中专)达到25%,职业高中达到20%,技工学校达到15%;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比例一般应不少于10%。大部分教师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和重点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制度建设。 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教师遴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流动调配、考核奖惩、工资待遇、申诉与仲裁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实现政府依法治教、学校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

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与职责。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贯彻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要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

进一步加强我校骨干教师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努力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我校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00〕9号),在我校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较完备、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基地网络,为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各基地要以培养培训项目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办成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科研的中心。我校要加强对职教师资基地的统筹领导和管理,做好重大政策和重要工作的协调工作,并参照中央财政的做法对基地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继续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教学理论研究,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在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方面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

多渠道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源问题。

要努力办好职教师资基地,使之成为培养我校教师的主渠道。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建立的职教师资基地要继续办好职教师资班,改革招生和培养办法,扩大招生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规划发展规模,进行专业建设,在保证长线专业学生培养的同时,加强短线专业学生的培养,积极探索并设置中等职业学校所急需而目前普通高校尚没有的专业,切实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专业课师资力量。依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的职教师资基地要努力办成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主要来源地。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

从企业和事业单位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中,聘用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要加快我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学历达标进程。要依托职教师资基地及其他有权举办成人专升本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积极开办成人专升本职教师资班,支持并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所教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尽快使中等职业学校学历尚未达标的专业课教师达到任职学历要求;文化课教师的学历进修,按照普通中学教师学历进修的规定执行。按照《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把好中等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入口关,不符合学历标准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队伍。对于学历不达标且不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我校可根据本地实际将其调整出教师队伍。

要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新任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在职教师要进行适应岗位要求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要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进行培训,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培训。鼓励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实际自主参加相关的培训。切实保障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

要特别重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广泛发动并积极鼓励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让中老年教师的高尚品德和精湛教艺在广大青年教师身上发扬光大。对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青年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逐步建立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习的制度。要强化对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训练,提高“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要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逐步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学校也可以从学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举办者自筹。

改革学校用人制度,依法完善教师聘任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通过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优化教师队伍。凡在中等职业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要将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同时将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员补充进来。

学校要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核定的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内,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师职务岗位,加强聘任和聘后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改善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比例,改变学校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偏低的状况。学校教师职务制度要坚持聘任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教师聘任制。学校与教师要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定聘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确立双方受法律保护的契约关系。要理顺评审与聘任的关系,实行评聘结合,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逐步实现教师职务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实行告诫制度,对聘任期内不能履行聘任合同的人员首先进行告诫,要求限期改正,告诫期满仍不能达到合同要求的予以解聘。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岗位需要和本人具备的条件,按规定,经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织评审通过,可以兼任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各地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加强对教师履职考核,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制度。应根据教师的岗位要求,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积极探索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办法。要坚持公开、客观、全面的原则,严格对聘任教师的日常考查和年终全面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分配、奖惩和聘任的重要依据。

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人事争议调解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积极稳妥地处理教师人事争议,依法保障教师和学校双方的合法权益。可成立由教职工代表、学校主管部门代表、学校管理人员代表等组成的人事争议调解小组,依据有关规定行使调解职能。

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

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努力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尽可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完善教师职务等级工资制,逐步建立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性质和岗位特点,体现教师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的工资保障和激励机制的工资制度,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津贴制度,制定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倾斜的政策,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可给予优厚的工资待遇。根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要积极探索教师按属地化原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改革办法。要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探索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安置未聘教师的机制,引导和协助待聘教师转岗再就业,积极推动校际、区域之间教师的合理流动,建立人员流动服务体系。继续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继续开展表彰奖励优秀教师的活动。

四、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明确职责,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要从战略高度充分重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要贯彻落实《教师法》和《职业教育法》,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同普通中小学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地做好相关工作。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制定本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或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中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专门作出安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地方职业教育工作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评估的重要依据,加强督导检查。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的重要职责,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基本任务抓紧抓实抓好。要根据本意见和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对本校教师队伍建设作出安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落实。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是建立人事管理、继续教育片协作组制度,共享培训资源,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交流人事管理、继续教育的经验,实现对人事管理、继续教育“区→片→校”的三级管理。

二是通过三种形式解决工学矛盾。促进学用结合、研修一体;改进学习方式,通过个体自学、以师带教、网络交互等形式自由灵活地开展学习;建立校本培训周(日)制度,协调教学、教研等部门,从时间上保证校本培训的开展。

三是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分类进行考核,通过评审、述职和群众评议进行。 四是定期召开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报告制度,并做好推广与交流。

五是抓好“一个重点,两项工程”,即把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建设好“基础工程”和“名师工程”。

六是加强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竞争机制,通过满工作量聘任制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

七是进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正向的奖励制度,体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的思想,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八是加强与教育科研机构、名校及兄弟学校的联系与合作,从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不断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第五篇:“五项措施”抓村干队伍建设

钟山区荷城街道办事处在抓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加强思想建设。要求在职村(社区)干部强化学习意识,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增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本领。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增强村干部组织纪律观念,树立村干部良好形象。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对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人员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严格进行考核,对作风漂浮、业绩不突出,多数群众不满意或群众意见大,考核不合格的就地免职。四是加强廉政建设。针对群众反映村干部较为集中的问题,组织村干部集中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心谈话活动,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五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各村(社区)必须配备3名以上后备干部,同时要求其中至少有一名学历在高中以上,使两委班子后继有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三走团日活动总结下一篇:述职报告公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