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必要性的探讨

2022-09-14

1 国家课程体系的改革

中国的国情是地域辽阔、多民族、多人口, 且地区和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巨大。我国现有的课程体系的基础都是来源于新中国刚成立时采用的统一的课程模式。但是, 社会不断地进步发展, 中央集权制的课程管理模式越发成为各地区、民族学生成长发展的障碍[1]。为了保障学校和学生人身的发展, 促进课程体系的发展,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施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家三级课程体系改革的构建也逐渐开始, “校本课程开发”也随之被课程理论界重视。

2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新一轮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只给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没有体育教材内容, 要求教师依据标准、设计内容, 跟以前国家统一课程体系有很大区别[2]。新课标提出了全新的以功能为纲, 按体育运动的功能来划分学习领域的结构体系, 不再明确地给体育老师规定学习内容, 不再强调运动技术的规范性, 各个学校、体育老师根据自己学校和班级学生的实情, 综合考虑自己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兴趣进行选择、开发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现今课程的实施者是最了解学生身心需求的体育教师, 教师的角色由以往被动地课程执行者变成现今的课程主宰者, 教师有权选择“教什么”[3]。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环境条件, 开发适合学生感兴趣的、终身易于从事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终身热爱。因为, 新课标将体育课程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依据的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特征和体育课程学习的特点。它是按照相互不同的五个学习领域, 设置与之相应的水平目标, 不详细确定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由各个学校自行选择。这充分考虑到了有着众多人口和民族的中国, 有着经济文化发展区域性差异较大的实情, 所以在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确定方面要有可充分的变通, 以便利于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使课程更符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个体性差异, 充分满足不同体育运动水平层次的学校和学生的需要, 以便更有效地面向每一名学生, 基本确保全体学生都受益。这样的课程结构体系出台扩大了各个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空间, 奠定了学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基础, 使得在全国范围类的开发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变得既可行又很必要。

3 我国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评价的需要

面对新课标实施以来, 以前的被体育教学大纲统的过死的学校转变成在实施课程的环节有了较大的灵活性主体单位。大量的校本课程研究正在进行中, 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空间逐步在扩大, 专家、学者以及在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体育教师们都关注着新课标实施的成效[4]。但与此同时, 学校不仅要负责课程的设计、实施, 同时还要负责对课程的评价。课程的开发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资源和依据, 其质量之优劣直接决定着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然而, 现今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是进行在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环节上, 相反, 对新课标背景下的课程评价和教育评价的研究却是很少[5]。随着《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试行) 》的推行, 各地区体育校本课程在不断的开发,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课程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然也就出现了一些相关研究, 提出了许多相关的课程评价理念、原则、方法和技术。

通过翻阅相关文献资料, 作者发现, 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甚少, 如台湾学者杨龙立所著作的《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 我国学者崔允漷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王斌华的《校本课程论》等。而校本课程评价的研究, 更是甚少, 如台湾学者郭昭佑、陈美如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评鉴指标建构初探》, 以及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行政硕士郭金婵的毕业论文《以ISO9001:2000建构学校本位课程之研究~以高雄市前镇区民权国民小学为例》等。鉴于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书籍, 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普通新课程的评价指导》和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普通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学与评价指导》。前者整体讨论了高中教学阶段课程体系开发和评价指标的实施策略, 及所开设学科 (语文、英语、数学、思想...) 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手段方法;后者则详细地阐述了课程的教学和评价的基础理论。它们都不是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专著研究, 只能算是对当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提出了一些借鉴思想。

4 结语

综上所述, 当前缺少有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文献研究, 且还有待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强研究。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研究并不成体系、不标准、可操作化的程度较低。一些研究仅仅停留于介绍评价理念、评价模式, 有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叙述则比较宽泛, 不系统, 评价指标不详细。这样的理论对于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负责评价工作的体育老师们太过抽象。作者通过与一些学校的体育科组长、体育教师的谈话, 发现评价是目前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难以具体操作的问题, 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难以找到可供参考的方法手段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因此, 关于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成为越来越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以对于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是相当必要的。

摘要:自从《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实施以来, 其五个领域目标设计都是符合学生身体、心理、社会三维的教学内容, 各个学校多数都是在实践中摸索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 且收获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最重要的评价环节的研究却总是滞后, 学校过于传统的采用较单一的评价方式: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较少注重形成性的过程评价, 忽略了学生成就水平的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访问等方法, 探讨有关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必要性。

关键词: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3] 季浏等.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4]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5]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分制下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实践下一篇:浅谈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内业资料的整理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