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产业情况介绍

2022-07-28

第一篇:四大产业情况介绍

产业新城情况介绍

产业新城位于县东南部、渝武高速公路进入四川的第一出口处,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7平方公里。新城与重庆市合川区接壤,处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之内,距离重庆、四川交界处仅5公里、县城10公里、嘉陵江水运码头3公里、兰渝铁路万善客货综合站20公里,到两江新区不足1小时、南充高坪机场半小时、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小时,具备完善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交通网络体系。产业新城区位独特,具有培育西部中小城市的先天优势。

一、发展优势

(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台。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正式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增长极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涵盖广安在内的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位于“五带”中的渝广达发展带,具备打造临渝经济区的先决条件。

(二)“川渝合作示范区”确立。2007年以来,川渝两地先后签署《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互动框架协议》、《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广

- 12

规划建设中的园区主路网结构图

能源信息配套。率先在建立了水、电、气“三大要素保障小组”。现有的水厂日供能力达1万吨。建成110KV变电站1座,主变2台,容量为47500KVA;35KV变电站6座,变压器10台,容量为50150KVA;启动220KV变电站建设。天然气储量1800亿立方,年供气能力7300万立方,日出气量20万立方;园区规划建设配气站1个,配置DN159x6mm中压燃气干管。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三网”融合、3G、数字电视等新技术,推进园区宽带信息建设,信息化水平较高。

市政设施完善。新建15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垃圾渗滤液处理站1座,建成后年处理垃圾5.48万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占地面积1.3公顷,日处理污水不少于1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2015年将达到70%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100%。已建成道路2.15千米,敷设排水管网3.3千米,铺设供水管网1.6千米。

生活配套齐全。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场镇开发、风貌塑造”三大工程,场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场镇面积达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余人,是省级试点小城镇和广安市重点发展小城镇。商业金融、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建设公租房230套,场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三)资源集聚。土地资源。现征用土地1500亩,完成土石方180万方,整理土地1200亩,新报征土地950亩,为打造川渝合作基地优先配置了土地资源。金融资源。作为川渝合作打造的产业新城,正积极通过高起点规划和优质土地资源,撬动域外金融资本向配置。目前,正通过1000亩的优质江景资源吸引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投入巨资打造产业新城。人力资源。全县拥有富余劳动力20余万人,各类学校、培训机构224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1.5万人,每年可提供大量的技工人才。针对两大主导产业的需要,规划建设职业技术培训城,开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营销、会计等专业,为园区产业发展培育一般员工、

- 56亩,以配套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及富士康为主,建设为集成电路、笔记本电脑、手机配套的各类新型电子元器件、PCB板、汽车电子、LED封装及应用、通信装备制造业、太阳能电池等配套型生产企业。到2015年,引进入园企业20—30家,建成研发中心3—5个,培育进入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到2—3家,进入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百强的企业达1—2家,培育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公司1家以上。规划发展区用地3000亩,引进集成电路制造、平板显示器件、LED芯片制造、片式元器件等生产企业入驻。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现代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

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起步区产业布局规划图

(三)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打造村镇合作的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搭建制度化、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

(四)生产服务配套基地。整合资本、科研、设计创意、商务、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等六大类生产性服务,搭建生产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配套的高端房地产、生态休闲、商贸物流板块。

园区5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布局图

四、模式创新

(一)产城互动。以工业化催生城市化,以城市化支撑工业化。实现以城兴业、以业活城。通过在镇区发展各类生产型服务业,形成片区的生产型服务业基地;在物流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园区配套相应的高端房地产,实现城市建设和产

- 910 -

第二篇:安吉竹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作为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的安吉竹产业,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安吉的立竹量、商品竹年产量、竹业年产值、竹制品年出口额、竹业经济综合实力五个指标名列中国第一,位于中国十大竹乡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竹乡”。安吉因竹而美、因竹而名、因竹而强,竹产业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竹产业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原来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杆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四次跨越,达到全竹、高效利用。基本形成了以孝丰镇、经济开发区(递铺镇)、天荒坪镇三大区域所组成空间格局,以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竹纤维制品、竹质化学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机械、竹工艺品、竹笋食品等八大系列(3000余种品种)产品所组成的产品格局。无论竹林培育、竹产品加工还是竹旅游资源的开发,安吉都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2015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其中一产7.8亿元、二产130亿元、三产52.2亿元),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近5万人,为全县农民平均增收近8000元。

资源培育科技效果明显。安吉竹子资源丰富,面积达108万亩(已通过国际森林认证),蓄积量1.8亿支,县内年采伐量近3000万支,年消耗量1.5亿支。随着我县加大了竹子现代科技园建设力度,现已建成毛竹现代园区26个,总面积20余万亩;

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2家,合作社经营面积近20万亩。同时安吉与外省以多种形式合作发展竹产业,直接建立原料基地500万亩,带动全国3000万亩竹林资源的开发。

产品加工规模效应凸现。全县现有竹产品配套企业160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5家,省级林业骨干龙头企业2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1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70家,竹地板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并出口印度、越南及南非等10个国家。目前已经形成由原竹加工到产成品的一条完整的竹材加工产业链,产业循环利用率高达100%。安吉竹产品注册商标200余个,各类专利技术1000多个,并制定了重竹地板、竹凉席、竹工机械、竹炭等产品的行业或地方标准。竹产业已成为安吉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休闲经济呈现多元发展。在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商贸和休闲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竹艺商贸城从2007年开张以来,交易额逐年增长,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竹产品商贸活动平台。

近年来,竹林的生态景观功能日益凸现,以竹博园、大竹海等为主的竹海旅游和农家乐快速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安吉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休闲经济发展空间前景广阔。

第三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介绍

一、企业基本情况

安徽泾县三百里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注册资金500万元,集农业生态循环、畜禽养殖、销售、服务及农产品开发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位于宣城市泾县琴溪镇,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发展特种养殖、无公害畜产品、绿色肉食品的理想基地。现公司一期建设基地占地200余亩,拥有千余亩山林、茶叶及油茶基地,公司严格科学合理选址,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拥有现代化高标准育肥猪舍、保育舍、妊娠舍、隔离舍等,配备办公室、医药室、饲料加工间等生产辅助设施装备,有先进的养猪设施:饲料加工设备、母猪产仔栏、仔猪保育栏,另有机械清粪、消毒、采光等配套设备。

公司现有人员89人,技术人员20人,饲养人员50人,管理人员19人,拥有总资产1000余万元。为进一步推进“猪、沼、茶”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公司拥有技术专家、教授常年指导,使种猪的品质更优良。

二、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方式、带动的基地和农户基本情况及农户增收情况

通过几年的努力,本着“诚信、合作、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坚持“创新改良、科学养殖、独到经营”的发展原则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常年向社会提供优良野猪种猪13000多头,商品野猪12000余头。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与当地农户利益联结,特种野猪养殖、玉米种植、红薯种植等原料种植是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为本地区的重要产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

业发展,对发展当地经济具有推动作用,公司依托当地有利山区资源,结合大开发的有利形势,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及产品市场优势应运而生,激发当地不同群体参与本公司的积极性,涉及建筑、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收益群体面广,参与程度比较高,受到当地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2010年公司直接为当地合作农民人均增收3680元,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三、产业化经营模式

公司生产的优质野猪面向全国销售,并提供养殖技术、防疫、饲料配方等技术资料。特种野猪养殖属于国家的“星火计划”,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农业科技项目,目前是一个新兴的养殖亮点。野猪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养殖成本低,野猪肉售价较高,特种野猪养殖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项目灵活性、可操作性强。国内的一些大城市现在供不应求,显示了良好的养殖市场前景,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被国家列为863星火计划推广项目。

通过参观学习,公司进一步发挥深加工循环经济项目优势,可有效地带动笨区域的特种养殖行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特色养殖资源优势,对特种野猪肉进行深加工开发,对带动本地农业产业化及相关产业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加工后的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对我省特种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企业技术改良创新,提高深加工的附加值,科技示范作用显著。

2010年成功在国家工商局(商标管理局)注册了“娃娃拳”商标品牌。现已成功面市,经过两年的品牌运营,“娃娃拳”牌农产品已成功上架南京苏果连锁

超市的多家柜台,我们将通过品牌的运营将皖南特产逐一推向更高的市场,满足更多的消费群体。

“推出一流的特色肉食品”是公司始终不渝的目标,相信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中,三百里人一定会留下灿烂的一笔。

安徽泾县三百里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有限公司2012-8-5

第四篇:沈北新区手机产业园情况介绍

沈北新区手机产业园

(一)规划情况

沈北新区手机产业园位于沈北新区道义地区沈阳大学城内,与正在规划建设的沈阳新北站、道义中央商务区、华强文化产业园毗邻,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园区共分为研发区、生产加工区、配套加工区、生活配套区和物流区五个区域:

1.研发区。占地面积210亩,重点发展以手机开发平台、手机操作系统、手机多媒体应用软件、芯片设计、手机外观设计等为主的通信软件产品和核心技术开发。

2.生产加工区。占地面积4200亩,重点发展面向国内外高端市场、具备3G、手机电视、手机GPS、手机游戏等各类新兴多媒体功能的高端手机制造。

3.配套加工区。占地面积750亩,重点发展手机显示屏、手机电池、频率器件、摄像模组、手机芯片制造等相关终端配套产业。

4.生活配套区。占地面积740亩,重点发展宾馆、酒店、公寓、高管住宅、大型超市等现代化商业配套设施,满足企业高管、技术工人休闲、商务、生活需要。

5.物流区。占地面积280亩,重点发展手机交易、展示、物流配送、仓储等产业,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手机交易中心、展示中心、物流中心和保税库。

沈北新区手机产业园将利用5年左右时间,引进手机及配套企业300家以上,实现年产手机1亿部,形成集手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零部件配套、芯片制造、软件开发于一体的手机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000亿元,成为中国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

(二)发展优势

沈北新区发展手机产业具有五大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沈北新区地处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域,长大铁路、京哈客专,沈哈、沈环高速贯穿境内,正在规划建设沈阳地铁2号线、4号线、沈铁城际轻轨可直达新区,同时高铁沈阳新北站已经全面启动,将成为沈阳乃至东北地区交通新枢纽。半小时车程可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可抵达沈阳经济区七城市,2小时车程可直达北京。

2.生态环境优势。沈北新区生态环境优越,规划建设“五纵、五横、五区”的绿化骨架网络和大型生态空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水面积率达8%,现已形成“城在林中、绿在城中、人水亲和”的生态景观。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沈北新区闻名国内外的靓丽名片,是沈北新区最具吸引力的特色之一。

3.产业基础优势。沈北新区产业基础雄厚,现已初步形成农产品深加工及生物制药、光电信息及先进制造、文化创意、商贸服务四大主导产业,并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辽宁省通信产业基地。

4.科教人才优势。沈北新区是全省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沈阳大学城、职教城汇聚了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23所高校,在校师生20万人,年培养各类人才2万人,为手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5.审批服务优势。沈北新区组建了集审批、监督、服务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树立了“企业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金牌服务”,切实打造了企业家“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投资环境,现已经成为东北最佳投资区。

(三)建设情况

以手机为核心的光电信息及先进制造产业,是沈北新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几年来,在省、市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科学规划,强力招商,现已引进新邮通讯、晨讯科技、德信科技、中兴电子、敏像科技等16家重点手机制造企业以及一大批配套企业,合同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拥有手机生产设计发明专利133项。16家重点手机制造企业全部达产后,可拥有手机生产线35条,形成年生产能力3500万部、年产值150亿元。园区已经形成了以新邮通讯、晨讯科技、德信手机、爱国者、中科诺为代表的现代通信产业;以格维软件、先锋科技园、中心软件园、I-Park软件园为代表的软件产业。

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手机产业发展,沈北新区正全力打造五大发展平台:

1.手机生产平台。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手机配套企业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主要引进手机配套企业,逐步形成手机零部件半小时供应圈。由政府出资和企业投资建设的手机配套企业标准化厂房已开工25万平方米。

2.手机研发平台。以东北总部基地、CO蓝谷创意产业园等为载体的手机研发平台已经开工建设,重点引进以手机芯片设计、手机系统开发、手机应用软件开发为主的一大批研发类企业。

3.手机销售平台。以沈阳华强商业广场等为载体,着力打造30万平方米的手机批发中心和销售中心,重点引进国内外运营商和手机渠道商。现该平台即将全面开工建设。

4.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由辽宁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院和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建设的手机检测服务平台已经进驻沈阳手机产业园并将于10月底落成,将为手机入网检测、型号核准及3C认证提供全方位服务。

5.人才培养平台。引进国内知名手机专业培训机构,并积极与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装备制造学院等高校合作,围绕手机芯片设计、手机方案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第五篇:江宁区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上午好!

智能电网产业是江宁区“十二五”期间“2+2+2”产业体系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瞄准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趋势,按照“世界一流,国内第一”的发展定位,科学谋划,合力推进,建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2011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火炬江宁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并入围国家首批41个培育类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今年,已通过国家科技部智能电网产业化基地评审,等待授牌,还先后被省发改委授予江苏省智能电网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被省经信委认定为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础(智能电网产业)等称号,现正向工信部申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力打造出独具江宁特色的智能电网产业品牌形象。

一、发展思路明确,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2011年以来,我区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智能电网产业1000亿产值的宏伟目标,着力打造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中心、标准质量中心、产业研发制造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等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五大中心”,并明确了产业发展“十条路径”,实现了智能电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1.产业规模日渐显现。近年来,我区智能电网产业规

1模持续以近2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已聚集了国网电科院、南瑞继保、国电南自等为龙头的249家智能电网企业,其中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即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6家。今年1-8月,全区智能电网产业实现产值330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近20%,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已跃升为我区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

2.产业布局初步形成。我区依据自身产业发展现状,整合资源要素,在物理空间上明确了以江宁开发区为核心,以滨江开发区、东山街道配套产业园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东山街道以孵化平台建设为主,江宁开发区以研发和高端制造为重点,滨江开发区着力打造智能电网一次设备生产基地。目前,东山街道宁东智能电网孵化器一期载体建设已竣工,江宁开发区集聚了国网电科院、南瑞继保、国电南自等知名高端研发制造企业,滨江开发区环宇智能电网产业园等已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从孵化、研发到制造的完整产业格局。

3.产业载体支撑有力。由区政府规划建设的20万平方米宁东智能电网孵化器一期6.2万平方米工程已经竣工。总投资100亿元的国网智电网科研产业基地25万平方米大楼已主体封顶,将建设包括1个研究中心、8个研究所和10个研发实验室。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超16亿元的南瑞继保智能化电气装备产业园和总投资超30亿元,建筑面积达22万平米的国电南自智能电网产业园等载体项目正有序推进。规划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核电科技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

总投资超30亿的国家电网南方客服中心已落户滨江开发区。由省质监局和江宁合作共建的江苏省智能电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获批准建设。曙光云计算中心、中科院数据云东南节点暨江宁开发区云数据中心已正式揭牌,必将有力支撑江宁智能电网产业规模化发展。

4.产业领域全面覆盖。全区智能电网产业领域现已全面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和信息通讯各个领域,并培育壮大了一批知名企业。在发电环节,聚集了中电光伏、南高齿、环宇集团、科远股份等骨干企业;在输电环节,聚集了南瑞继保、国电南自等骨干企业;在变电环电,聚集了金智科技、西门子等骨干企业;在配电环节,集聚了光一科技、菲尼克斯等骨干企业;在用电环节,集聚了新联电子、金智远维等骨干企业,在调度环节,集聚了国网电科院等骨干企业,在信息通信环节,聚集了爱立信等骨干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覆盖面。

二、紧扣“五大中心”,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打造智能电网产业新高地

1.坚持示范带动,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智能电网博览馆已建成开馆,集中展示我区智能电网产业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为企业相互交流成功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江宁高新园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及纯电动公交车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省内首座集公交充换电和储能应用于一体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区住建局利用建设中的人才公寓,启动了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小区建设。中电电气

集团在高铁南京南站实施了全球最大的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等。应用示范项目的广泛开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发展平台。

2.坚持高端引领,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逐步增强。在当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我区国电南自、南瑞继保等智能电网龙头企业均实现了快速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国电南自实现产值17亿元;南瑞继保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32.2%;金智科技实现产值4.2亿元。龙头企业的快速增长,吸引和带动了南京佳盛机电等一批相关配套企业的入驻和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区智能电网产业稳步发展。

3.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全区智能电网产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

4.2%,科远股份、金智科技等企业均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现区内智能电网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7家,博士后工作站8家。培育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江苏省名牌和著名商标8个。多个高新技术项目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继电保护、电网安全稳定控制、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等技术上一直保持国际领先。“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江宁分中心”现已落户宁东智能电网孵化器。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了全区智能电网产业核心竞争力水平。

4.坚持人才支撑,着力打造产业人才培育中心。全区

智能电网产业共有从业人员2.76万人,其中高级技术人才超500人,涌现出了薛禹胜、沈国荣、潘垣、雷清泉和杨奇逊等众多知名院士和高级人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智能电网人才引进和培育为抓手,积极开展省“双创人才”和市“321计划人才”的申报工作,上半年,共有6名智能电网领域人才入选市“321计划”,并对12名高层次人才兑现扶持资金250万元。我们还依托区中等专业学校设立了智能电网职业技术培训教程,每年培养各类智能电网技术人才近1200人。

三、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切实保障智能电网产业“五大中心”建设

区委、区政府设立了多个专项资金,支持和促进产业平台建设和企业创新发展。2011年,区政府出台了《南京市江宁区促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大力推动全区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中心、标准质量中心、产业研发制造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今年,项目申报工作已经结束,我们正根据各单位申报情况,并结合“五大中心”建设的整体要求,拟对全区企业和相关单位在研发投入、应用示范项目、研发制造基地和标准质量检测中心等方面的建设给予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同时,区委、区政府还设立了人才专项资金,大力引进和扶持智能电网领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区创投集团与省高投合作设立了“智能电网创投引导基金”,规模总额达5亿元,并已储备了40多个意向投资的智

能电网企业,力求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场营销技巧心得下一篇:市场主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