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篇

2022-11-12

第一篇: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篇

小学语文经典文化诵读交流

经典诵读教学总结

金康园小学 李莉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们班就在学校倡导的特色语文活动中,开展了阅读古代经典书籍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经典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我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经典著作的熏染,汲取古代经典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 ,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经典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要充分利用每天早自习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诵读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个章节等等。我们从一年级就制定了相应的诵读学习计划。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古诗一百首》《笠翁对韵》五年级《笠翁对韵》、宋词。六年级《论语》经典语句,初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低年级起步阶段,学生的诵读耗时长,效果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诵读的效率会越来越高。

5、成立读书小组。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背诵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6、组织经典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举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不仅以加小红花的形式给予表扬,而且还要颁发“诵读明星”的奖状。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经典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7、将经典诵读列入期末家长座谈会的展示内容之一,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8、开展假期经典诵读活动

我班每逢假期都会布置孩子们背诵古代经典的作业。这项作业主要以复习为主。上学期的寒假作业就以复习《笠翁对韵》为主。家长负责检查,督促。

9、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人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我们班开展古代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长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背诵,这给了人们学语文的自信心。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师领读、生领读、组长检查、加盖小红花、家长签名),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三字经》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说,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所重视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融会在古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襟怀、操守等优秀的人文精神,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第二篇: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研究

摘 要: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从小浸润于经典古诗文中,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其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对于传统文化中所展示的民族精神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经典诵读;教学;研究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小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理解的障碍

小学生正是处于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年龄阶段,一般而言,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愿意尝试新鲜的东西,但缺乏耐性的性格特征又让小学生对单调重复的诵读产生枯燥乏味的抵触心理。其次,自身知识储备有限,缺少对传统经典文化的理解都是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对小学经典诵读教学认识不清

在开展小学经典诵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了经典诵读的教学效果。许多小学教师对于经典文本理解不足,缺乏对相关知识背景的掌握,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经典的认知,其次,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删繁就简,将那些难以理解的文章任意剔除,致使许多优秀经典的作品被排除在教学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内容多样的学习材料,会对他们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方法机械,多流于形式也直接影响着小学经典诵读的教学质量。

(三)相关经典诵读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小学经典诵读教学评价体系在制度上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缺乏。学校与老师对于小学经典诵读的不重视使得经典诵读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形式。学校对于语文经典诵读教育的评价内容单一,缺少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成效的全面、客观的了解。教育评价方式的不灵活,不全面导致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针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的应对策略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与老师对话和交流。同时,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参与其中,成为课堂主体,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经典诵读的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典诵读教学亦是日此。所以,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丰富诵读的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奖惩机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经典教学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更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诵读内容,从而达到提高经典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专业认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他们的引领者。由于经典诵读的内容及其丰富,文化含量较高,教学的方式也相对灵活,因此教师引领对于学生诵读经典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定期开展对于教师的教学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使得教师能在语文课堂上更好的传授知识,增强学生对于传统经典诵读的理解,提高学的质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教材,将教材中静态的知识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加强生对经典文化的感知,促进学生对于传统经典文化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直观,更生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增强自身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驾轻就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的

(三)完善相关教学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具有考察、改进、甄别、激励、导向等多样的功能。为了实现小学诵读教学目标,有效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成效,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有必要完善相关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在完善相关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开发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多元的评价主体。另外,逐步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相关监督管理制度以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对于经典诵读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总结

?魍澄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优秀民族精神需要得到传承与发展。经典诵读作为一种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精髓的方式,有利于培养新一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未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红.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5(27):38.

[2]李伟.论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才智,2015(24):86.

第三篇: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导读:《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平罗县通伏小学语文课题组课题类型:小学课题负责人:马雪,开题时间:2017年3月6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小学

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学生进入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平罗县通伏小学语文课题组 课题类型:小学课题 负责人:马雪 开题时间:2017年3月6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从小多读些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更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在悄悄地雕琢着无数童稚的心灵。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下一代的全面素质,继往开来,激活传统,努力探索有特色的、成功的教育路子,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很深远的理论意义。“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教育应倍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最近几年来,我县各个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书香校园”,打造读书氛围。伴随着优秀诗文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学

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

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学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

倍”。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对于培养“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经典教材都是文言文,经典诵读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文的滋养,奠定雄厚的文言文基础。

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即祖先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真会使他们牢记终生,也受益终生。

3、课题研究的目的何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始,以经典诵读为结合点,将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

研究意义:此课题的提出是直面整个语文教学的不足,它的研究将涉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涉及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最受益的将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教师也能在这一研究中找到语文教学的归宿。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目标

(一)主要内容

1、研究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着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2、研究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3、以经典文章、优秀诗文、格言警句、成语等为教材,研究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与

一、二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研究法、辅以访谈调查法、观察法。

1、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再指导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2、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读专栏”,设固定栏目版块,每月一期,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楼墙面上分别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举办特色活动图片展,师生作品展等,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3、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学生必须熟背《唐诗宋词》及优秀书籍。

(三)研究途径

1、听,即听录音。

2、看,即通过开辟“古诗角”“经典壁”,以及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

3、读,每天读10分钟,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文,由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文。

4、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进行经典诗文摘记等

5、讲,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6、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诸如“经典诵读”、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书画等比赛,还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我读经典,我读古诗文”比赛等活动

(四)研究目标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以经典诗文,自幼陶冶儿童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其诚信精

神。

2、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力,让儿童在一生记忆力最佳年龄6—13岁,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吸取最具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使儿童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并能学以致用,口语、习作水平明显提升。

3、开朗,自信乐观,乐于交往,有优秀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4、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诵读经典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7.4——2017.8)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7.9——2018. 12) 对实验内容进行具体研究论证并分阶段及时总结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3、汇总阶段(2019.1—2019.3)

全面总结实验工作,统计好实验数据,搜集整理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编写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字词能力评价工具。准备实验的鉴定、验收。

四、课题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 组 长:高彦红 副组长:马雪 组员:郝春燕 宋月萍 张彦 马登俊 何占峰 戸鹏凤 张合庭 李晓红 何学军 石文岐 王韶红

高彦红:具体组织课题的开展;负责定期召集课题组会议,确定会议议题。 马雪:负责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方案的设计、编写,负责主要文件的文字编辑等工作。

郝春燕 宋月萍 张彦 马登俊

(小学低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何占峰 马雪 戸鹏凤 张合庭 (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李晓红 何学军 王韶红 石文岐 (小学高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第四篇: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摘 要: 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作用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品质,还需要继续深入执行,融合国学的经典韵味。

关键词: 国学 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表示的是在儿童人生记忆最好的时候,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背诵的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作用突出。我国从古代蒙学教育开始,对经典诵读就十分重视,如今经典诵读对儿童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没有被学校和家长接受,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这是本次探讨的价值所在。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作用。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的前几分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几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国学故事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育良好,教师要为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性强的国学小故事,描述各种国学经典,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学习,消除因为反复诵读而出现的无聊情绪。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生动的国学典故,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2.国学经典的诵读方式

2.1范读引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融合,范读引领是一种方式。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不能用诵读现代文的方式诵读,如果缺乏正确的范读引领,学生就无法准确地掌握诵读节奏,更别说语感的积累沉淀了。例如在诵读《老子》时,其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然已经有标点断句,但是小学生诵读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会像读三字经一样三字三字一读。但是这句话中的“非常”和日常生活中的“非常”不一样,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示的声音延长,“?”表示的是前一个字加重语气,每个分句都是采取的先抑后扬,是一种假设性的预期。范读之后,文言文的内在精髓就出来了,句子大概的意思也更容易明白。

2.2诵读积累

国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方式便是诵读,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方式,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尤其是文言经典,当中包含的韵味都是靠“读”出来的,教师为学生示范了正确的范读后,可以组织学生对诵读段落所表达的大致意思进行谈论,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反复诵读。学校每周专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程”,每天早晨空出十分钟的早读时间专门进行经典诵读,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诵读时间。诵读活动中可以由教师领读,也可以挑选几位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或者专门放名家诵读音频。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诵读的作品有《三字经》、《千字文》等,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四书》、《五经》、《大学》、《中庸》等。

2.3运用摘录

正所谓“不动笔墨非读书”,国学经典中存在大量传颂千古的名句,例如《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春秋》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等等。在这样的句子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名句内容摘抄在笔记本上,不但作为诵读材料积累,这些句子彰显的道理也能在平常写作和与人交际中使用,帮助学生把一些典籍中学习到的名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3.结语

国学经典属于古代贤哲思想与智慧的集合,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不但能够丰富国学涵养,而且能够提高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诵读有千奇百种的形式,可是学生人格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让国学的种子在每位学生的心中绽开一朵“文明之花”,培养中华民族未来栋梁,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承担的重大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品质,还需要继续深入执行,融合国学的经典韵味。

第五篇:《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平罗县通伏小学语文课题组 课题类型:小学课题 负责人:马雪

开题时间:2017年3月6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从小多读些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更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在悄悄地雕琢着无数童稚的心灵。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下一代的全面素质,继往开来,激活传统,努力探索有特色的、成功的教育路子,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很深远的理论意义。“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教育应倍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最近几年来,我县各个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书香校园”,打造读书氛围。伴随着优秀诗文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学

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

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学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倍”。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对于培养“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经典教材都是文言文,经典诵读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文的滋养,奠定雄厚的文言文基础。

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即祖先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真会使他们牢记终生,也受益终生。

3、课题研究的目的何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始,以经典诵读为结合点,将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

研究意义:此课题的提出是直面整个语文教学的不足,它的研究将涉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涉及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最受益的将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教师也能在这一研究中找到语文教学的归宿。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目标

(一)主要内容

1、研究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着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2、研究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3、以经典文章、优秀诗文、格言警句、成语等为教材,研究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与

一、二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研究法、辅以访谈调查法、观察法。

1、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再指导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2、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读专栏”,设固定栏目版块,每月一期,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楼墙面上分别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举办特色活动图片展,师生作品展等,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3、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学生必须熟背《唐诗宋词》及优秀书籍。

(三)研究途径

1、听,即听录音。

2、看,即通过开辟“古诗角”“经典壁”,以及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

3、读,每天读10分钟,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文,由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文。

4、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进行经典诗文摘记等

5、讲,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6、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诸如“经典诵读”、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书画等比赛,还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我读经典,我读古诗文”比赛等活动

(四)研究目标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以经典诗文,自幼陶冶儿童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其诚信精神。

2、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力,让儿童在一生记忆力最佳年龄6—13岁,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吸取最具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使儿童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并能学以致用,口语、习作水平明显提升。

3、开朗,自信乐观,乐于交往,有优秀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4、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诵读经典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7.4——2017.8)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7.9——2018. 12)

对实验内容进行具体研究论证并分阶段及时总结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3、汇总阶段(2019.1—2019.3)

全面总结实验工作,统计好实验数据,搜集整理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编写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字词能力评价工具。准备实验的鉴定、验收。

四、课题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 组 长:高彦红 副组长:马雪

组员:郝春燕 宋月萍 张彦 马登俊 何占峰 戸鹏凤

张合庭 李晓红 何学军 石文岐 王韶红

高彦红:具体组织课题的开展;负责定期召集课题组会议,确定会议议题。 马雪:负责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方案的设计、编写,负责主要文件的文字编辑等工作。

郝春燕 宋月萍 张彦 马登俊

(小学低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何占峰 马雪 戸鹏凤 张合庭

(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李晓红 何学军 王韶红 石文岐

(小学高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习杨善洲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运动会班级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