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论文

2022-05-0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榜样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

榜样教育论文 篇1:

以榜样教育为载体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稳健发展,教育模式及育人思想不断优化,为教师科学树立教育目标,以端正姿态涌入新课改浪潮,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其中将榜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属于新型教学方法,为拓宽教师育人思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略给予支持。该文以榜样教育为载体,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榜样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方法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学生接纳我国政治理念,肩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使命,提高我国优质人才核心素养,助其科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意义。基于此,我国高校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引下,持续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情况,旨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有些高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较少、影响力不大、缺乏学生共鸣等消极现象,究其内因源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创新,阻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学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榜样教育活动,渗透榜样理念,运用榜样案例,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于此,探索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  探索以榜样教育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实施价值

1.1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抽象,理论知识相对较多,加之思政知识极具理性化,与学生生活、情感及自觉体悟无法有机融合在一起,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基于此,以榜样教育为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行为参照模板,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并将榜样视为标杆,继而助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

1.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自“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推行以来,教育教学任务逐渐发生转变,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需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自主思考、协作互助等核心素养,教师除教育学生具备社会实践基本能力外,还需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榜样,在榜样力量感染下锻造优秀品格,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在人文精神、传统文化供养下,铸造中华文明之魂,习承我国优秀文化,积极承担复兴中华伟大历史使命,在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1.3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创新犹如一脉活泉,将其引入教育事业,可赋予教育事业无限活力,助其不断发展并拓宽教育领域,将更多利于教育事业的资源纳入其中,基于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开展榜样教育,是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充实思政教育内容,优化其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及可行方法,用以扩宽教师育人思路,助其探索发现教育新方向,有效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良性发展[1]。

2  探索以榜样教育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实施要点

通过探索以榜样教育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实施价值可知,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政“思变”是必然趋势,如此方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良性发展。怎样实施教育新方法,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为此教师需秉持创新实践精神,探索该教育新方法实施要点,以此为由构建以榜样教育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2.1 契合性

榜样教育可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被榜样的思想所感染,继而理解思政教育内容,为此,作为服务于思想政治教程的榜样教育需具备“契合性”,确保榜样教育内涵与思政知识相符,将榜样教育视为深入解读思想政治知识的载体,成为思政教育的延展,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目的。

2.2 生本性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引下,学生已然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个性化学习因素,均是教师调整育人方法,优化教育体系,充实教学内容的依据,基于此教师需紧抓“生本性”要点,确保榜样教育与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相吻合,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被榜样教育所吸引,受榜样教育影响,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2.3 创新性

新时期对教师提出教育实践新要求,“创新”作为教师必备育人能力,需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进程中,赋予教育教学实践灵动性、丰富性、高效性,在为学生构建优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同时,赋予榜样教育多变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对榜样教育有所期待,达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目的[2]。

3  探索以榜样教育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实施方略

在学生身心成长历程中,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界无形力量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有责任用富有正能量的榜样教育,给予学生正面引导,抵消侵扰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步入身心健康成长正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基于此,为充分发挥榜样教育育人能效,教师需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确保榜样教育有的放矢,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综合质量。

3.1 树立榜样教育目标

第一,从教材出发树立榜样教育目标。教材是一切教育行为出发点,是保障榜样教育与思政内容富有契合性的基础,为此教师需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材,探寻榜样教育突破口,并创新榜样教育表现形式,例如教师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时,可以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句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流传出来的理念为基准,同时融合《我为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科尔施著)相关内容,将关于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本人的开放性思考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剖析马克思,在他的身上看到理性的光辉与不懈探索的力量,继而受马克思感染并接受其思想,达到榜样教育目的。第二,课标。课程标准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风向标,为此教师需以此为由进行榜样教育,确保教育行为契合新时期育人需求,提高榜样教育质量,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时,可以抗日战争时期为国家兴亡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为榜样,讲述其奋勇杀敌、无谓牺牲的英雄事迹,同时教师还可邀请立功获勋的将领到学校开展讲座活动,为学生讲述爱国情怀的传承,感受新时期军魂的魅力,在引导学生理解思政教育内容基础上,培养其拥军护军、敬党爱国、复兴中华等核心素养,凸显榜样教育新方法践行价值[3]。

3.2 创新榜样教育方法

教师可以将思想先进、能力突出、成绩卓越的高年级学长、学姐视为学生们的榜样,借助这群学生成长进程中的真实经历鼓舞、感染、影响学生,发挥榜样教育力量,为此学校可以在校内刊物、板报区刊登校内“风云人物”的经典事迹,渲染浓郁的榜样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来自身边的正能量,潜移默化纠正不良习惯,摒弃消极思想,在榜样人物带动下锐意进取,发挥榜样引导作用。

教师可借助先进教学技术,构建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例如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在课堂思政教育过程中播放榜样人物视频、图集、音频等网络化教育资源,丰富榜样教育途径,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等内容基础上,创设“榜样教育小剧场”,以协作表演形式“再现”榜样事迹,切身体会榜样的思想情操,赋予榜样教育感染力,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性格喜好,从学生喜爱的榜样着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面向学生宣讲江一燕多年下乡支教、周迅“给小孩”公益活动、李连杰“壹基金”、孙俪“关爱流浪动物、用领养代替买卖”等真实榜样案例,感受来自明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晰复兴中华人人有责,有些学生会说“如果我有钱也是明星,也做公益、做慈善”,当教师感受到学生的负面情绪时不应急于指正,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我身边的公益慈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着手,投身到公益慈善的队伍中,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例如,教师可以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组织“跳蚤市场”,将收入捐给弱势群体,引导学生向自己的榜样靠拢,继而锻造学生优秀品格,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3.3 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榜样教育新方法无法一言以蔽之,其教育成效受各类因素影响,为此教师需秉持自省精神,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明晰榜样教育新方法利弊,采取教育措施规避教育弊端,提高榜样教育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既定育人周期内榜样教育活动成果予以总结,通过分析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情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落实情况,探析榜样教育新方法实施优势、劣势,以此为由优化配置榜样教育资源,调整自身育人状态,推动以榜样教育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稳健发展[4]。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使思政教育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新需求,教师需抓住创新性、生本性、契合性要点,通过树立榜样教育目标,创新榜样教育方法,做好教学反思等工作,凸显榜样教育价值,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季秀雯.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1):73-75.

[2] 曹丹.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3] 弓玉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榜样教育模式分析[J].科技展望,2016(7):334.

[4] 梁艳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榜样教育方法解读[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4):98-100.

①基金项目:高职学生典型引路工程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C2012110)。

作者简介:吴颉(1989,2—),女,湖北黄冈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网络思政教育。

作者:吴颉

榜样教育论文 篇2:

榜样教育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而榜样示范法,就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等特点,因此在榜样教育中通过坚持科学选树、尊重学生主体体验、完善制度体系等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可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象化,助推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关键词:榜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1]而榜樣示范法,就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等特点[2]。它使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停留在理论宣传层面,而是更多的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而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一、榜样教育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一)榜样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的作用而习得的,并提出观察学习是“传递价值、态度以及思想和行为模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3]因此选择高校中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对其进行激励与宣传,充分发挥其事迹的可模仿性、与学生生活的接近性,引导这一群体成为学生的“注意”对象,对宣传对象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的必然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从自身的需要与社会主义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以及怎样满足人的需要的角度,对社会价值的构成、标准、性质与评价的基本态度与总体看法[4]。它源于现实生活,也作用于现实生活,而挖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的过程,其实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融进现实生活的过程,榜样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示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拥有更易被理解与模仿的特点。

二、高校榜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榜样选择远离学生生活

高校在选树榜样时,以社会道德的普遍认同为标准,倾向于选取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贡献具有较高社会影响的人物,而这一类别榜样往往远离校园生活已久,其事迹可以为学生树立较好的人生标杆,但由于其过高成就与完美形象,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距离感甚至自卑感。当学生评估自身与所树立的榜样在已具有条件中的巨大差异时,就会放弃模仿或是产生排斥心理。同时榜样选树的远离学生生活还体现于榜样类型的单一,在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影响下,高校内一味加大对“德、智”领域榜样的选拔,忽视“体、美、劳”领域,使得榜样并不能完全覆盖学生的兴趣与生活,进而不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价值追求。

(二)榜样宣传感染力不足

榜样教育是希望受教育者能够认同榜样所展现的一种价值观念,并可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信念的形成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只有当接受主体的认识与其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时,才能产生信念”[5]高校在进行榜样宣传时,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传达形式,以文件、宣传栏、讲座等形式进行单向灌输,缺少受教育者的参与互动,受教育者多数情况下非自愿的参与到此类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和榜样之间产生共鸣。此外在宣传过程中,宣传内容过于模板化,其事迹“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缺少特色与亮点,各类“先锋”、各类“标兵”的选拔层出不穷,庞大的榜样群体却未挖掘到其自身具有感染力的事迹,使得榜样教育广度有了,深度不足。

(三)榜样教育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在榜样宣传时,为使榜样更具有代表意义,宣传者往往加大对榜样的精神境界、思想觉悟的宣传,但由于在学生群体选拔榜样的特殊性,使得受教育群体可能比评选者对于榜样有着更长更亲密的接触,部分榜样在被树立后,并不能严格自我要求,有的甚至借助榜样光环寻求各种便利,使得形象出现崩塌。这类榜样的出现往往会为榜样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各类榜样评选在学生心理成为流程化、功利化的过程。甚至引导部分学生为了追求成为榜样所带来的更多资源,而积极表现出评选者所期待的行为表象,表现出对于价值观的虚假认同,从而造成榜样教育的恶性循环。

三、榜样教育结合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一)坚持科学选树,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吸引力

高校榜样教育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选拔标准,坚持长期动态的选拔,同时还应注意榜样的选择应具有多样性,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标准指定上,高校所树立的榜样应当覆盖于价值观形成过程的多种角度,不唯成绩论,充分挖掘学生群体中表现出爱国守法、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自强自立等多样优秀道德事迹,让来自不同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学生均能找到与自身思想、行为、心理相近的榜样。在选拔时机上,应充分贯穿新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在新生入校时就通过基本调查、入学谈话等方式挖掘具有教育意义的事迹,将榜样教育覆盖至新生入学教育、就业观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等多种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针对教育上,应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思想水平差异,面对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等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群体树立应有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社会先进榜样,如“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学生,也应挖掘这一群体的亮点,树立身边的平凡榜样,将培养目标制定于寻找奋斗方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二)尊重主体体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力

在榜样教育中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依然要遵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采用平等互动式宣传引导方式,拒绝单向灌输式教育,要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挥出榜样的引领价值。一是理论的教育应充分与环境结合,利用好校园各类文化墙、网站建设,榜样的宣传方式、语言要注重时代感,可以和短视频等相结合,在不断提升现代化的宣传吸引力同时,给于学生主体自主选择了解哪一类榜样的权力,减少讲座等强制学生参与的形式。二是榜样作用的发挥应充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类红色教育场所促进学生与英雄榜样的情感共鸣,借助情景还原舞台剧的形式生动还原各类榜样真实事迹,雷锋纪念日、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点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校园各类模范的带动引领作用,让榜样们身体力行带动学生加入到各类实践中,加强榜样形象的树立、加强学生对榜样的认可,同时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力行的转化。

(三)完善制度体系,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规范化

“制度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服务程序或行动准则,它既能强制保障特定成员去执行某政策,也能促进实现目标”[6]首先要注重落实激励制度,对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方向达到一定示范意义的学生给于充分的认可和鼓励,甚至可以除了精神奖励外制定适当的物质奖励政策。由一定外部动力推进形成学生价值观念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靠拢的内部动力。如大学生面对重大灾情积极加入急难险重的志愿者队伍、面对突发状况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等行为,都应从制度上建立一定榜样激励举措。二是要完善先进榜样的长期培养。“继承优良传统,吸收时代内涵,与时俱进。没有永远的榜样,只有不断前进的榜样。”[7]榜样教育工作不应止步于选拔先进榜样和宣传先进榜样,还应考虑如何长期培养保证榜样的先进性。要长期关注先进榜样的生活状态,定期考察,日常指导。如建立“党员宿舍”、“先进学风班级”等引起群体共同监督,制定榜样回访制度,给于榜样心理关心与外部督促。同时加强榜样群体的重点教育,定期组织政治学习、学业帮助,促进榜样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N].人民日报,2014-05-26.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2.

[3]班杜拉,林颖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

[4]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5.

[5]刘云章,李树青,郑益生,等.德育接受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209.

[6]李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47.

[7]李班,侯培玲.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6):107.

作者:金小荷

榜样教育论文 篇3:

榜样教育法在大学生“双创”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摘 要: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育者发现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榜样教育法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已久并卓有成效的方法。如果运用恰当的方式,将榜样教育法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也同样能够发挥促进与激励的作用,使双创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榜样;创新创业;作用

当代中国,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推崇创业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高等教育的努力[1]。高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形成了一些典型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业能力是双创教育的根本目标,然而部分大学生目前还不能正确对待双创教育,参与教育活动时被动、积极性不高,有些同学甚至带有一定功利性,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作为入党或提高综合评价的资本。如何端正大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识、加深其对创新创业深刻内涵的理解、教育其将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技能来学习已经成文高校双创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探索的主要是如何以榜样教育法解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一、榜样的积极作用

网络上对“榜样教育法”的定义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任务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榜样具有示范价值和激励价值,榜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关于榜样的具体——现象——具体的过程,即首先具有教育意义的榜样人物,对榜样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抽象,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和榜样所内含的主导精神,将这些事例和精神再度具体化,向受教育者进行传导[2]。榜样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是被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它符合青少年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榜样能给青年人以奋进的力量、成长的动力,帮助青年确立最初的生活指向,更好地进行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过程[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榜样教育在其他教育中也具有同样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榜样教育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1.榜样教育法可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我们国家根据当今时代发展形势及需要提出来的,自2006年至今经过各高校的不断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定模式,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如何解决学生参与双创教育积极性、主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方农业本科高校,学校也采取了许多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如开设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工作、本科生导师制等。但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虽然学校也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引导,但更多的学生对于课程还是以获得学分为主要目的,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依赖老师,缺少自己的思考,有些人甚至不愿意参加到研究工作中。根据前人研究,青少年模仿性强、可塑性大[4],榜样具有示范作用,且如果榜样示范活动与学习者的行动构筑了一个生活世界,且两者的价值目标具有趋同性,榜样教育法将取得巨大成效[5]。因此寻找大学生身边创新创业、成功的典型,并作为榜样,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宣传,更贴近大学生的心灵,容易产生共鸣,可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双创教育的意义,看到积极参与后将实现的价值,从而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2.榜样教育法可增强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自信心。根据笔者的了解,部分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梦想,但是却缺少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心。一是我国多年来灌输式的教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自认为此方面的能力不足、信心不足;二是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影响学生创业的信心。虽然自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落实政策和让学生掌握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部分学生对创业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认识,部分学生的家长、亲戚等社会支持系统思想还比较保守,多指引学生到事业单位一类的稳定单位就业,造成学生对创业的自信心不足。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信心,榜样教育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具体强于抽象,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6]。以创新创业成功的鲜活榜样作为典型,以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自信心。

三、榜样教育法的实施

1.选准教育榜样。根据前人研究,虽然榜样教育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当前,榜样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其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其困境之一就是学校容易选择“高、大、上”的典型作为榜样,而这种榜样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值得景仰,但难以引起共鸣,其成功的轨迹难以被复制或者模仿,造成榜样教育弱化或失效。因此在榜样的选择上,除了应该遵循层次性、真实性、培育性和时代性的原则[7],还应遵循临近性的原则。一是专业背景的临近性,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专业背景相近的榜样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模仿价值;二是时代的临近性,以创业典范为例,笔者认为,与其选择离开校园多年后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如选择创业成功的在校生或毕业3—5年内的校友,他们也许还未取得完全的成功,没有值得炫耀的光辉业绩,但是却具有与在校大学生相近的社会环境背景、包括认知和思维,更贴近于在校大学生,容易获得认同。三是轨迹的可模仿性,所选取榜样的成功应该主要取决于榜样个人的努力,而非依靠其他助力,对于大部分普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模仿意义。

2.创新教育方法。对榜样的宣传教育具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比如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人物访谈、事迹报告会、新闻等,都是经实践证明的可取得良好效果的方法。但我们也应同时意识到,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传播方式被大学生普遍接受,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8]。因此在运用好传统方式的同时,我们更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尤其运用微博、微信等90后大学生高度关注的信息工具,实施创新创业榜样教育。

3.建立长效机制。以往的榜样教育,常常以“一次性”教育为主,请榜样做一次经验交流会、为榜样做一次事迹宣传等等,这样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激情,但往往时过境迁,就激情消退,并不能真正去实践。榜样教育的组织者一是应建立长效交流机制,架起榜样与学习者之间的长期沟通的桥梁,使榜样对学习者做到时时指引。比如,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联络会的作用,也可以建立创新创业社团,聘请“榜样”担任顾问;二是可以建立实践平台,例如将榜样创办的企业发展为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等,为学习者提供机会到创业成功典型的企业参观、实习,近距离感受榜样的魅力,学习企业运营经验。

总之,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搞好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层面必须要倡导和探索的,但是发挥被教育主体——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极其重要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作用也是直接而高效的,以恰当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榜样教育,将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2]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17-22.

[3]何东平,刘方生.论新时期的榜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4).

[4]林沉.教师角色榜样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5]李基礼.榜样教育法内存机制及实践反思——以北京大学实践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9):102-105.

[6]郭立场.榜样认同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64-67.

[7]吴兴霞.浅议大学生榜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7.

[8]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54-56.

作者:初振东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态与环境论文下一篇:师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