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核医学教学论文

2022-05-08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检验核医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师生角色转换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论述实施角色转换法的目的、可性性及具体方法,总结其取得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检验核医学教学论文 篇1:

研究性实验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 要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探索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开设研究性实验的作用和意义,为深化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指导和依據。

关键词 微生物 研究性实验 实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病原学检查不仅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此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1-3]本研究通过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开设研究性实验,为学生构建一个研究探讨(科研性)的实验教学平台。

1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现状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通常会在实验前将实验器材准备好,实验时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然后教师示教,学生再按部就班机械地模仿,最终得出的实验结果只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养成不思考的惰性。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变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转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改革的方法,已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受到众多国内外医学院校的认可和推崇,也在医学检验教育中得到了尝试和应用。[4-6]

2 研究性实验的实施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实验项目没有系统性,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强,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检测型和形态学为主,教学效果欠佳。结合培养目标,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研究性实验。本项目选择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9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49人为对照组,2班50人为实验组。从临床感染性疾病讨论开始,根据实验大纲和理论知识,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学生根据病人临床资料从标本采集开始,到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然后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最终确诊,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实验考核采取综合评定法。数据收集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 €眡)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机械重复性,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临床检验与实验教学综合起来,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把实验技能运用到了临床实践,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教学与临床的有机统一。

3 实施效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课程考试成绩(高等数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组胚和病理学成绩)等方面进行分析,经比较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高等数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组胚和病理学等课程成绩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 教学效果比较

研究性实验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机械重复性,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互动明显增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比较两组学生在课堂氛围、师生互动、学习热情、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3 实验成绩比较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开设研究性实验实验组学生的资料查阅、临床检验技能、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等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实验记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研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临床检验技能和实验报告书写等能力,但对记录能力的培养无明显影响。见表3。

4 评价与总结

创新始研究,理论源于实践。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将教师变成导师,在教学中采用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实验研究,使学生不仅能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也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理论源于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最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教学因其特殊性,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实验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具有理论课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开设研究性实验,首先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病例讨论,以临床检验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案确定后再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密切联系临床,为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实验时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以教师为主导则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7-9]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性和实践性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优化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10-12]研究性实验注重理论与实际、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医学检验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铁齐,孟长功.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融入研究性实验的设计[J].实验室科学,2015,18(5):137-139.

[2] 崔战利,刘永春,张鸿雁等.微生物学模块式自设计研究性实验的构建与教学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7.44(3):732-738.

[3] 陈敏,卢少然,肖勇等.研究性实验在化学开放实验教学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4):89-91.

[4] 邓锂强,梁一机.显微镜的研究性实验设计[J].实验室科学,2015.18(4):12-16.

[5] 张刚,冯江,边红枫等.基于生态学专业的研究性实验“公众参与调查”设计及教学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17(5):102-104.

[6] 朱然,王畅,张友九等.实验核医学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5):404-406,407.

[7] 张春晶,齐晓丹,李淑艳等.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71-73.

[8] 王海河,钟秀丽,纪书婷等.应用导向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8):631-633.

[9] 杜晶春,刘向辉,徐霞等.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3):3602-3603.

[10] 福泉,博晓真,沈晓玲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探索[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1):124-125.

[11] 原增艳,宋小锋,张俊丽等.微课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12):1852-1853.

[12] 张俊丽,段巨洪,杜纪英等.改革实验教学方式——提高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的教学质量[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5):2114-2114,2122.

作者:曾凡胜 谌蓉 李瑜 郭劲霞

检验核医学教学论文 篇2:

角色转换法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师生角色转换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论述实施角色转换法的目的、可性性及具体方法,总结其取得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角色转换;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的专业平台课程、食品检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我院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食品检验主岗位的职业能力,对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顶岗实习乃至毕业后从事相关食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其特点是内容丰富,知识、技能更新速度快,技能操作要求高。

采用传统的以“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思考和质疑的机会,缺乏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团队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对重要的技能项目教学进行“角色转换法”探索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培养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实施角色转换法的目的与可行性

在行为活动中,角色决定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固定角色,常使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的消极状态,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中心、以授课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见习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教师角色,教师则重温学生身份,从而使教与学两个主体换位,该教学法称之为角色转换教学法。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既是教学主人,又是教学环节的学习主体。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专业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通常于第二学年开设,学生经过第一学年大学学习生活实践,已经基本适应大学教学方法,完成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等课程学习,具备一定的物质分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各班级人数适当,便于分组,任课教师都是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较强的的专兼教师,教师和学生基本具备实施角色转换教学的基本条件。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实施角色转换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以往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2 角色转换教学法的实施及应用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设置“基本素质能力”和“专业核心技能”2个教学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设置12个典型检测项目,着重培养学食品检验岗位核心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课程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项目实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在课程教学时适当进行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角色转换。教师担任导演角色,安排工作任务,学生是演员,是课堂教学主角。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适当运用“角色转换法”进行进教学,给予学生充分展现和锻炼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1 成立学习小组,布置学习任务

根据班级人数及12个典型学习项目,教师指导班级学习委员把班级同学分成4个或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负责实施2~3个学习项目。每组选派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任小组长,负责项目统筹、协调、实施。

2.2 组织项目实施,培养综合素质

布置学习项目任务后,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通过阅读教材、浏览课程网站、查阅文献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项目的自我学习,然后集体研讨、备课。课堂上选派1~2名同学以PPT方式总结汇报,包括检测项目的意义、方法及国家标准,检测仪器与试剂,操作要点等。知识部分的学习,采用小组PPT汇报讲授、分组讨论、教师点评总结的方式进行。学生讲解时,教师与其他同学一起认真听讲,并与授课人做适当的听课交流,如点头示意、鼓掌等。PPT汇报结束后,其它学习小组集中问题及意见后派代表向汇报人提问或反馈,汇报小组成员对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如遇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教师对汇报人的授课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与需改进的地方,提出更好的建议和希望。

学习技能部分时,小组负责项目实施检测方法的相关准备工作,如仪器与试剂的准备、检测方案的研讨、预实验等。课堂上,首先由小组成员总结汇报项目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要点及预实验情况,同学们集中讨论,教师进行点评补充。由项目小组成员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共同完成项目实施。

2.3 开展项目考核,巩固专业知识

课后,汇报小组根据教师和同学的意见与建议,修改汇报内容及PPT,并将项目实施的数据进行总结反馈,完善后上交教师,教师将终篇通报给每个同学审查。通过这些措施,所有同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得到再次巩固和提高。项目结束后进行过程考核,采用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给每个小组打分,加权评定过程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实施角色转换教学法的成效

3.1 课程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角色转换教学法针对性强、学生预习充分,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虽然学习信息量有所增加,但学习训练效果明显提高,操作技能掌握比较扎实。操作考核后再点评使思路得到梳理,知识技能掌握得更扎实,技能水平明显提升,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通过率为100%,学习成绩的优秀率有较大幅度提升。

3.2 学生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角色转换教学法是学生展示锻炼自我的平台。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教学内容充实,备课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资料,并进行集体研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考习惯和总结归纳能力。

PPT汇报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技能、语言技巧和审美基础,对大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加强团队协作配合。在准备实验、预实验及指导同学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从教师角度观察问题,强化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并及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专业操作技能得到很好锻炼。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强化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3.3 教师专业水平大幅提升

角色转换教学法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学方法改革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研讨气氛浓厚,提出的问题相应增多,有的超出教材范围。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扩充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另外,采用研讨、点评式教学方式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及解决问题技巧,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研究,设法调动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总结提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散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

4 结语

角色转换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团队对其进行尝试与探索,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一定经验。但也存在问题及困惑,如部分学生停留在被动适应阶段,主体参与性不高;主讲、汇报学生教学经验有限,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较弱,时间把控不准;教室、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与课程实施准备需求冲突等。今后,将进一步深化角色转换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其他教学方法改革,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效玮,曾玉,冼少龙.师生角色互换法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103.

[2] 程薇,赵淑,英穆燕.师生身份转换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尝试[J].中医教育,2010,29(5):37-38.

[3] 周小东,刘彦华.换位教学法在检验核医学中的教学尝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0):1 492-1 495.

Key words: role transformation;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determin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effect

作者:黄秀锦

检验核医学教学论文 篇3:

全英文教学在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随着医学方面国际化交流的深入,全英文教学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重心。因此,很多医学高校中都开始推行全英文教学模式,核医学作为医学院重要的基础课程,发展全英文教学工作能够推动其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专业推行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从学生、教师、教材等方面,分析了研究生核医学推行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条件。通过在核医学教学中推行全英语教学工作,提高学生阅读英文原始资料、英语交流和写作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致力于推动核医学方面的专业化国际性高等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

全英文教学是目前国内医学教育领域发展较快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英语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英文经典文献与最新医学发展方向结合的原则,提高医学教学的工作效率,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国际先进经验接轨的程度。核医学专业作为一门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如何充分利用全英文教学方法,提高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教学质量,是推动我国核医学专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一、研究生核医学教学开展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际化交流进程的加速。我国对于高等教学的需求也在逐年提升。开展全英文教学已经成为和国外先进医学接轨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全英文教学。尤其是针对高学历的研究生,更应该首先考虑开展全英文教学,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全英文教学,选择合适的课程对于全英文教学工作而言至关重要。

核医学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性治疗以及放射性体外检测等内容。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核医学专业对于疾病的诊断和医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联系医学基础研究和医学临床诊断的桥梁。我国研究生的核医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影像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等几个部分。而核医学学习工作对于了解医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医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发现,都是通过英文形式进行发表,因此,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是学好核医学专业的重要前提。所以,导致有些院校开始针对核医学研究生教学开展了全英语教学[1]。

二、在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教学中运用全英文教学方法的原因

1.基础核医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基础核医学的研究方面,我国和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往往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系统性,甚至出现重复叙述国外研究现状的情况。因此,形成了有开创性、创新性的研究,主要多由发达国家研究完成的局面。此外由于我国的核心医学期刊没有国际公信度,因此,形成了核医学方面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外期刊之上。在研究生核医学教学中,基础核医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基础核医学的学习,理解临床核医学的基础,同时也掌握未来核医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就必須应用外国研究机构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此时,采用全英文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全英文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推动国外研究动态的引进。

2.核医学仪器设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目前的核医学设备制造行业,主要的制造商几乎都为国外大型集团公司,例如,GE、PHILIPS等,这些跨国企业的技术优势,推动了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其依靠质量、技术、服务方面的优势,占据了我国超过90%的市场份额。在这些设备中,技术构造、使用说明、配套设备都是英文形式进行描述的。而国内目前没有专业化的中文翻译机构,进行医学专业翻译工作,因此要想对仪器的正确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就必须对英文字手册、图表的内容进行充分理解。这就要求在核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设备方面的内容穿插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全英文教学的推行,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专有名词、设备构造图、配套手册内容。因此,医学仪器的发展也为研究生专业教育的全英文教学提出了要求,通过全英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核医学设备的内容[2]。

3.核医学学科的交叉性特点要求。要实现充分了解核医学的内涵,就要求具备较为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来作为依托。例如,利用物理学的知识理解放射生核素的衰变代谢规律;利用化学知识理解放射性核素的工作原理;利用超声医学、放射诊断学进行图像的诊断和鉴定工作。只有对多学科的内容进行充分融合,才能推动核医学学习的深入和发展。但是多个相关学科的研究前沿和最新动态大多来自于国外,且多为英文文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全英文教学的方式,将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核医学教学内容相结合,推动研究生学生掌握核医学专业知识的效率。

4.核医学的实践性特点。核医学和临床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分析心肌灌注的显像分析是,需要对冠心病的病理、病情、诊断方式鉴别方法,都需要较为全面的掌握。此外,核医学是一门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能够推动学生对核医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而国外对于患者就诊情况有着较为完善的存档,在国内的相关工作却往往很难实现。因此,通过全英文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核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3]。

三、全英文教学在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教学的应用措施

1.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采用不同的全英文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英文水平的具体情况,全英文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以下3种教学模式:(1)浸入型全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校使用全部的第二语言教学工作;(2)保持型全英文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校通过部分使用本族语言,逐渐使用全英文模式;(3)过渡型全英文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校全部使用本组语言入门,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模式。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全英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最合适的全英文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对于考过英语六级的学生,可以采用浸入型全英文教学方法;考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可以采用保持型全英文教学模式;未能考过四级的学生采用过渡型全英文教学模式。这样也有利于他们进行临床实践和课程实习,同样采用内容依托型的全英文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水平。通过因材施教的原则,实现国外先进研究动态和课堂的完美融合,方便学生对先进技术和前沿动态的了解。然后,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4]。

2.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能力。研究生核医学教学的全英文教学的实施,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中要求应用全英文进行知识的讲解,因此,除了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同时,由于要求是通过全英文进行授课,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众所周知,相同的授课内容,英文的备课量远远大于中文,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备课中,要求教师不仅对中文内容了然于胸,还应该熟悉案例实施过程中的专有名词和操作步骤的英文表达。在全英文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学生熟悉和常用的词汇的运用,方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适应全英文教学的授课方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发音,避免出現误导学生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和教学的质量。

3.选择恰当的教材。教材作为传播知识最好的载体和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对于全英文教学而言,选择合适的英文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使用效果不错的教材大都为英文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更符合英美国家的语言习惯,单词和语法的使用更加规范,不会出现“中式英语”的情况。而且对于核医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专业词汇的更新工作也较为及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核医学专业知识,还能够推动他们英语水平的有效提高[5]。但是对于核医学专业而言,很难找到一本和大纲完全符合的原版英文教材,这就要求相关专业认识加大这方面教材的编辑工作,为广大核医学研究生编写出一套专用的全英文教材。在教材编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专有词汇进行中文注释,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推动学生学习全英文教材的兴趣和热情。

结束语:

目前,许多高校都将全英语教学带入到医学教学之中,但是具体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工作还不完善,仍旧处在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阶段。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教学的全英文教学的开展,会受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教材要求、教师素质、学生情况等三个方面,分析全英文教学的推行方法,为七年制研究生医学教学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提升我国的核医学专业化人才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京霞,樊菁,崔亮,等.《外科学》全英文教学效果分析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4):335-337.

[2]李聪,钱隽,郑淑妍,等.药学专业本科生全英文授课模式的探讨[J].华西药学杂志,2013,28(6):656-658.

[3]王澎,谭建,董峰,等.对留学生进行《核医学》全英文教学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131-1132.

[4]孟召伟,董峰,谭建,等.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核医学教学的实践和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747-750.

[5]刘凯珊.病理学全英文教学中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0):1019-1021.

作者:邵国强 赵宇 罗瑞 张乐乐 刘任从 李少华 王峰 王自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职生职业道德论文下一篇:设计与素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