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信息技术论文

2022-05-0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国际贸易信息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具体课程性质和教学特点的有效整合。在综述现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基础上,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性质和教学特点,提出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3种有效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信息技术论文 篇1:

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0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稳居世界第三。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Internet已成为对外贸易交流的主要平台,EDI(电子数据交换)成为国际贸易新手段。贸易伙伴可以通过Internet或EDI查询发布商品信息,进行订单磋商与签订,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和银行结算等事宜。目前,我国已经通过EDI实现了进出口企业、海关、商检、运输部门、银行及国家进出口管制部门间的联网,贸易无纸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部门领导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应如何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为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节约社会培养成本,以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为切入点,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国际贸易教学与实训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在教学实践中学院取得了成效,尝到了甜头,但更多的是思考。

教学实践

1.课堂教学多媒体化

学院建有73个多媒体教室,为实现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充分利用学院优越的教学条件,所有专业课都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建立了多媒体课件库,教师间可共享教学资源,以不断完善其教学过程。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安排有小组学习活动。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定活动主题,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共同讨论,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由小组推选代表在课堂上演示、汇报活动成果,教师及学生共同评选出优秀小组加以鼓励,学生参与积极性极高。通过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学生沟通合作能力。

2.教学仿真化

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省教育厅、学院共同投资1400万元建设的共享型国家级流通现代化实训基地,集现代化、信息化、仿真化于一体,下设八个实训中心。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依托贸易金融实训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可供300人同时进行仿真实训。实训室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按照空间结构与外贸工作现场相一致的原则,真实再现职业氛围,主要进行进出口合同磋商与签订、外贸单证制作、报关、报检、货代、进出口流程、进出口贸易角色扮演等实训,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国际贸易实训的无纸化操作。

另外,在上述教学环境下既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性化”与“协作型”教学结合起来。

个性化教学。在实训教学设计中,实训指导教师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如出口流程实训,教师先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提出要求并作出示范,按实际出口交易的基本运作过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以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以及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仿真模拟来组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出口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文件传输全部通过网络进行,与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零距离贴近。此外,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与指导教师进行个性化的交流,指导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每个学生作出个性化的指导,“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得到体现,从而使教学的效果得到实质性提高。

协作型教学。通过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掌握了进出口各运作节点的基本任务与技能后,再进行协作型教学。例如,进出口贸易角色扮演实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参与虚拟贸易的小组都将按照实训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通过角色扮演,他们将了解出口商、进口商、银行、外贸运输部门、保险公司、商检、海关、政府管理机构等部门的日常工作,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进出口相关部门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在模拟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进出口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交易过程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准时、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每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合作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个性化”与“协作型”教学相结合。教学组织中,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采用并列与流程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角色扮演实训时,由于某一个角色在工作时,其他小组处于等待状态,可以安排这些小组的学生自己扮演所有的角色,两项任务同时进行。

通过创建虚拟工作环境模拟实训,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真正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3.自主学习网络化

由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及职业生涯规划也各有不同,这使得课内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利用校园网,将模拟实训内容挂到服务器上,每个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校园内任意地点通过任何一台终端机访问服务器,进行自主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按需施教,不论是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等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多媒体课件的整体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每门专业课程都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但有些课件制作粗糙、智能性差、交互性不强,有些课件只是文字的简单罗列,大多数的课件是静态的,缺乏视频课件,不能很好地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2.软件更新速度慢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不断更新。但软件商考虑开发成本等原因,软件的更新速度慢,学院自身又没有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些情况使实际业务操作的改进不能在相应的教学实训系统中得到体现,实训系统与企业实务不能很好地保持同步。

3.网络自主学习形式单一,教育资源共享不够

目前,挂到校园服务器上的网络课程仅限于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内容为模拟操作、在线答疑、日常测试等,而且只有校园网内网才能访问,还没有讲授型网络课程。今后应该开发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更加个性化、情境化、综合化,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4.软硬件环境建设不同步

目前的仿真模拟、网络化学习,更多的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侧重网络与教学软件的应用。对如何创建适当的情境和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设计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协作型的学习活动、研究型的学习活动、综合型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以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没有充分凸显。

对策与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培训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业务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能恰当设计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即对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学、如何考进行科学设计,构建既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又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培训可以采取以老带新及到企业挂职锻炼方式进行。其次是技术培训,主要培训教师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恰当地使用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可聘请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

2.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全真模拟

目前在实训中心开展的实训还停留在仿真层面。学院建有“热淘网”,学生可在网上进行实际的电子商务操作。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计划在“热淘网”上开辟一个类似于“阿里巴巴”的网络空间,供学生进行全真模拟操作。

3.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为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合作自主开发与引进并举的方式,整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库、课程标准库、多媒体课件库、网络课程库、试题库、案例库等模块。与其他高职院校进行课程互选、资料库共享;还可通过网络,使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能够通过资源共享系统使用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活动的开展,形成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展示和推广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果。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探索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目标。人才培养水平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建设转向内涵建设。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将更加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整个教学系统和谐有序地运转,实现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戈雪梅

国际贸易信息技术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

摘要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具体课程性质和教学特点的有效整合。在综述现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基础上,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性质和教学特点,提出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3种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

Research on Modes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s Curriculum//Huang Xueji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s; teaching mode

Author’s addres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China 400065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具体课程性质和教学特点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综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实现,对此国内外很多专家也进行了探讨。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根据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将“整合”模式分为3类,可简称为3L。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Learn about IT)。目前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信息检索课程内容,把检索语文、数学资料作为学生练习。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工具(Learn from IT)。在这种方式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情境——探究”模式。3)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Learn with IT),即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根据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和“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1]。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从教学模式的层次高低进行划分:“探究性教学模式”适用于各个学科每一个知识点的常规教学;“专题研究性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仿真实验教学模式”适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验教学[2]。

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宁、余胜泉对“整合”模式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一级分类中将“整合”进程分为3个阶段:1)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3)全方位的课程整合。二级分类则根据每个阶段学生参与学习程度的不同、信息技术发挥功能的不同,将3个阶段进一步细化为10个层次[3]。

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在“四阶段”分类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五阶段”分类,可看成是“整合”模式所从属的5种类型:1)计算机素养的培养:2)计算机辅助教育;3)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4)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5)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4]。

美国教育技术专家Ferdi Serim提出“整合”的3类方法:传统方式(Traditional Approaches),强调基础性知识;进步方式(Progressive Approaches),强调意义建构过程;转型方式(Transformative Approaches),强调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5]。

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以上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为我国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拓了思路,为广大新课程的执行者提供了实践的方法。但这些模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不能也不可能用—种模式去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而应针对具体的课程,根据其教学的具体目的、条件及学生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组合。

国际贸易实务是经济学的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经贸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国际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其内容包括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最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并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的细节,具备比较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实际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学习方式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课堂听课方式之下,特别是在目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要扮演好帮助者的角色,教学模式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为学生学习创设知识建构的情景。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能主动地进行发散式、实践性学习,真正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模式思考

3.1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课堂讲授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教学形式仍是在同一时间对整个班级群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不过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不但可以用板书、板画、挂图、投影等向全班学生传授教学信息,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来传递。该种模式需要教师备课时研究教学内容,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是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各种教学素材,制作有关教学内容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是从共享的资源网、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资源库里挑选适当的课件进行处理;课堂上教师利用计算机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课件展示个案情景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进行意义构建并自我评价;最后教师总结整个教学内容。该种模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教师:研究教学内容­——设计电子教案——创设情境——展示教学信息——教学总结

学生:进入情境——思考问题——接受情境

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如国际贸易术语、商品的品质、数量、价格、包装、运输、保险、支付等交易条件基本内容的介绍等。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各项内容全面形象地呈现于课堂,因而它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课堂呆板陈旧的状况,而且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自身的不足。首先,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缺乏自主性;其次,过于关注学生群体,而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多媒体的介入虽然会使课堂生动活泼,但有时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多媒体把各种原由抽象得出的结论诠释为直观的过程,客观上可能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多媒体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的使用,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适量,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势必是教师照着幻灯片宣科,学生也失去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2 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创设问题,以问题的出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整合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首先由教师就特定课程知识提出探究主题或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主题进行探索,教师在目标制定、角色分工、计划完善、资源提供、作品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最后要求学生形成最终作品并进行展示。该模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教师:研究教学内容­——设计电子教案——情境资源展示——提出问题并分配任务——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监控辅导——内容总结

学生:接受任务和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创建作品——作品展示和评价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等多门课程的知识,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满足这个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如在讲解合同形式时要求学生查阅“电子合同是否有效”;讲解价格条款时提出“人民币是否自由兑换”等问题。这是一种简单的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自主获取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对一些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调研、设计和讨论。如在讲解贸易准备阶段时,可以先将学生分组、分角色,再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国际市场调研,最后每组形成具体的国际市场调研报告和进出口经营方案;在讲解贸易磋商环节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和出口商角色,并能利用网络,通过E-mail、QQ等工具进行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并签订合同。

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其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要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组织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安排上注意学生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相适应,从易到难,逐步加大,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在资源处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可以通过分组,组织小组间竞争、辩论,最后整理、完善研究成果,撰写报告,并把报告在全班展开讨论,获得更大资源的有效共享。

3.3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指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以多媒体信息为传输媒介,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人机交互为主导、人与人交互(指学生与学生间交互、学生与教师间交互等)为辅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很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方式。这一模式的实现需要教师事先创建专题学习网站或选择专业教学软件,组织学习素材资源,创设探究学习情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学习,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最后借助测评工具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并及时发现问题,获取反馈信息。该模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创建专题学习网站或选择专业教学软件——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和监控——总结评价

学生:进入专题学习网——接受专题性学习资源——借助网上学习工具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网上自我评价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正确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方针和政策,而且需要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法律知识。最终使学生对整个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业务操作。该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交易流程和各项业务环节的操作技能。如在讲解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支付等内容时,让学生通过专题学习网查最新的运费表、船期表、保险费率等。课程结束时,可以借助专业的教学软件(如国际贸易单证学习、国际贸易交易平台)安排1~2周的模拟交易和单证制作试验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外贸真实信息环境下查阅各种相关知识的资料,并提交到教学平台,以加强学生对交易流程和操作环节有更清楚的认识。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作用,避免了学生在网上的“信息过量”和“信息迷航”,使学生在既开放又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在研究、设计、开发或选用教学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在指导学生进入具体的教学网站和学习网页后,教师要讲述操作要领及所用到的一些工具,布置任务然后让学生自行操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就弥补了课堂上教师不能满足所有学生不同需求以及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不足。学生在学校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在资源库里查找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总结

以上3种模式是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也比较常见的信息技术整合模式,下面将它们作一个横向的比较(表1),将更有利于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选择构建课程整合的模式。

这3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在日常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取长补短,有机地结合运用。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笔者以为:在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融合过程中,应以第一种教学模式为基础,在理论教学环节重视第二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第三种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自主学习新知识并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应用新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4):22-28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信息界,2006(4):47-56

[3]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9-13

[4]朱广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与实践:访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J].中国电化教育,2003(3):5-8

[5]Serim F. Technology Across the Curriculum[EB/OL].http://www.infotoday.com/MMSchools/nov01/dcon0111.htm

作者:黄学锦

国际贸易信息技术论文 篇3:

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探究

摘要:国际物流指的是多个国家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是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当前,国际物流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好与坏。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也为国际贸易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以及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进而对两者未来协同发展深入研究。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环境;有利条件;協同发展

1 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国际贸易指的是多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主体是不同的国家,实现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进行的贸易活动。而货物从一个国家生产出来之后,由消费国购买,从而实现了商品货物的流通,形成了国际贸易行为。

第一,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的基础。由于存在国际贸易活动,就会引起国际物流行为,因为如果想要让货物产品从一个国家移到另一个国家,就需要有物流运输。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定会促进国际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国际物流行业也同样是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并且也是国际贸易未来发展的有力保证。要想实现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就需要发展与其相适应的国际物流,并且国际物流行业的高效运行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国际贸易促进物流国际化发展。由于物流行业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宽泛,例如运输、仓库存储等,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行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而国际贸易活动也带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实现国际贸易发展,就必须要发展国际物流行业,要打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缩小国际物流运行成本,进而获得最大的国际贸易利益。国际贸易的发展决定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程度,而具有科学化、效率化的国际物流也对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促进紧张。如今新时期的国际物流发展都注重降低了国际贸易之间的交易费用与运输成本,不断扩大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第三,国际贸易对现代物流提出的新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因此国际贸易也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物流行业提高质量、效率与安全。对于质量方面,如今国际贸易行业结构不断变化,许多高级货物取代了传统的初级产品,因此对物流运输质量提出了要求的变化。对于效率方面,由于物流行业具有多重环节,因此要统一整合物流环节,提高物流行业的运输效率。对于安全方面,由于国际物流要面对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受到自然、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2 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

第一,降低了国际贸易运输难度,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由于全球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因此许多科学技术应用到物流领域,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货物的交易,而不同国家的物流行业发展水平也相差较远,所以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物流形式,有些国家由于自身经济发展落后,难以适应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技术,因此国际物流的发展解决了这种难题。

国际物流是采用统一的标准与工具、设备、条形码技术等,对传统的物流技术进行改革,这种物流技术的发展让国际贸易更加便捷,不但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提高了当代国际贸易的效率。而国际物流提供了服务也在发展中完善,推动了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物流运输形式多元化与信息系统建立,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国际物流信息缩短了世界各国家的距离,并且增强了国家之间的联系。让产品货物流通周期变短,运输速度加快。而现代物流运输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形式,增加了国际贸易数量,尤其是现代物流运输具有安全、灵活等特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3 结语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是相互依存的,并且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条件,而国际物流的完善又是实现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具有相互的反馈作用,但是国际贸易对于国际物流行业产生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国际物流对于国际贸易的作用,在新时期西方国家与东南亚国家是全球贸易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促进了国际物流行业发展,我国需要调整新时期的物流策略,发展物流技术,进而为我国贸易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征. 现代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08) .

[2]雷权勇. 基于国际贸易的江苏沿海港口物流竞争力研究[J].中国商贸,2011,(23) .

[3]熊美珍. 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业促进我国外贸发展的策略建议[J].中国商贸,2011,(18) .

[4]任燕. 我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12) .

[5]杨长春. 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01) .

作者:赵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双语教学软件工程论文下一篇: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