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程论文

2022-05-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国际贸易课程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海关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过去在高职教师观念上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有了知识,就有能力。

第一篇:国际贸易课程论文

“国际商法”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及其教学反思

[摘要]文章阐述了国家商法课程定位的模糊性,以及案例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例如理性、科学确立国家商法的课程定位。

[关键词]国际贸易 国际商法 课程定位 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李晓毅(1975- ),女,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法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重庆 400013)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商事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局势发生重大变迁,国际贸易冲突和贸易纠纷日益增多,这就需要培养掌握更多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以及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国际商法作为培养和提升国际贸易人才管理能力和贸易纠纷应对能力的学科也日益受到重视。各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大多都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在教学改革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国际商法教学模式,先后提出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其目的在于提高国际贸易人才的实务操作能力。但由于课程定位的不确定性,国际商法教学改革至今还流于形式或探讨中,成效并不显著。

一、国际商法课程定位的模糊性

一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决定着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学时科学设置。国际商法课程性质的归属,一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有的学校将其定为专业基础课,有的学校将其定为专业平台课,有的学校将定为专业选修课,这种定位困惑直接导致了整个课程设置处于混乱状态。

1.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设置的非科学性。国际商法属于法学类课程,理论程度深,知识专业化,体系庞大,理解和掌握国际商法知识需要一定的法学知识背景。很多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来代替了国际商法课程的先期课程。但是,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律内容属于普及性知识,无法达到国际商法课程对先期法学课程的专业性要求。同时,忽略了知识的渐进性、持续性,随意安排国际商法授课时间,从而加大了国际商法授课和学习的难度。同时,国际商法缺乏后续实践类课程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训练。

2.教学学时的非充分性。国际商法调整对象尚未统一,从当前国际关系发展来看,国际商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国际商事主体法;二是国际商事行为法;三是国际商事救济法。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内容重点在国际商事行为法和国际商事救济法,具体表现为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保险法、票据法和国际贸易支付制度、国际代理制度、国际产品质量法以及商事仲裁。这七大知识模块与国际贸易操作程序相呼应,都是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现在实行的32个教学学时难于进行完整的、系统性教学,同时也加大了案例教学运用难度,成为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的原因之一。

3.教学大纲的非特色性。国际经贸专业国际商法的教学目的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呼应的,但教学内容与案例教学方式设计未能体现出贸易专业的特色,在分层教学中偏向于理论教学,弱化案例教学的指导和设计。而且,教学大纲对授课教材和参考教材缺乏研究,所选教材产生三个误区:一是倾向于法学专业教材;二是随意选择经管类国际商法教材,忽略各自特有专业方向的特有需求性;三是教学内容理论色彩浓厚。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形式化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和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教育情况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①。近几年,案例教学也成为国际商法教学倡导的主要方式。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分析,案例教学的实施状况并不令人满意。

1.对案例教学内涵的肤浅理解。现在很多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应用中将其片面理解为课堂小案例的穿插讲解和多媒体演示,这在国际商法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种小案例穿插讲解知识仍未摆脱传统教学式“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记”的阴影。

2.案例选择缺乏针对性和新颖性。为方便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大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都建立了国际商法案例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案例库从抽取相对应的案例运用于授课中。现行国际商法案例库的建立多倾向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经典案例。这种国外经典案例对于法学专业学生研究国际商法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缺乏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法律历史的了解和掌握,很难理解国外经典案例的法律价值,而且国际商法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归属于实务性课程,国外年代久远的案例对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意义较弱;同时,国际贸易的变迁促使国际贸易制度在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案例库的滞后性与新的国际贸易纠纷和国际贸易制度严重脱节,不符合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新颖性要求。

3.课堂实施的形式化。案例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授课中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在国际商法案例教学课堂实施远远未达到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流于形式化。首先,课前准备严重不足,直接将案例带入课堂。面对陌生、复杂、专业性较强的案例,学生抵触性较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主导性的案例教学无奈转变成了传统式的教师满堂灌。其次,组织手段的单一化。现在大多数国际商法教师在授课中很注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本身很灵活,信息量大。但这种通过观看实际案例解决过程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间接经验,很难给学生带来亲身经历的感受。最后,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的脱节。由于主客观原因,大多数教师很难具备“双师型”素质,工作重心仍是专业理论研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评析和总结仍是以理论为主导,难以给予学生更多的直接经验。

三、关于“国际商法”课程定位以及教学的几点思考

1.理性、科学确立“国际商法”的课程定位。国际商法作为一门法学类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开设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法律问题的应对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其课程定位应属于专业平台课中的拓展课类别。首先,扩展授课学时。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国际商事行为制度、国际贸易支付制度和国际商事纠纷救济制度,知识点覆盖了国际商事领域里国际公约、国际条约、商事习惯以及两大法系代表国的特别法。科学的教学学时分配应当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知识体系的完整;二是案例教学方式的充分开展。教学大纲根据章节内容的重点科学分配教学学时,而不能一概而论。其次,合理建构先期课程和后期课程。经济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等先期课程的设置为学生学习国际商法提供充分的法学知识背景和贸易基础知识;国际商事仲裁模拟和国际贸易合同案例模拟等后期实践课程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次,注重教学大纲的针对性。国际商法属于法学类课程,为区别于法学的理论性,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的教学大纲应当具有独有特色性,因此,科学的国际商法教学大纲应当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课程性质。国际商法课程为拓展性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的“了解、掌握和理解”三个层次中要突出国际贸易操作环节的重要性。第二,教学方式的实施。教学大纲应当在重点教学内容部分体现出案例教学手段和设计。第三,专业方向。根据各自专业方向的需求增加或删减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实现专业的特色性。最后,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国际商法考核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国际商法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现在国际商法考核方式存在两种:一是传统试卷考查和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论述题和简单的案例分析题);二是单纯的案例分析题。前者根本没有体现出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的课程性质,后者加大了学生的考核难度,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门专业平台课,国际商法考核方式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通过平时课堂案例讨论、分析、书面报告等进行考核,可占总分的50%,甚至更多;一部分通过期末试卷和两道或三道综合性案例进行考核(注意,案例一定要包含整个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可占总分的50%或更少些。

2.优化“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模式。首先,案例选择方面。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国际商法案例选择应当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代表性。国际商法知识体系很庞大,而授课课时很有限,案例教学无法运用于每个知识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案例,引起学生模拟、分析、讨论和解决法律问题的兴趣。二是新颖性。国际商法案例总是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商法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国际商法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应尽量反映现代国际贸易中所出现的国际商法新问题,避免给学生造成法律误区。其次,案例准备阶段。相较于其他法律案例,国际商法案例较为复杂。案例中所涉当事人、经济关系、法律问题等都具有国际性,覆盖的知识很广。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前让学生知晓案例,阅读、查询资料、课前讨论和思考,了解案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先行进入案例分析,充分给予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最后,课堂实施阶段。这是案例教学最为重要的步骤。在这个阶段,国际商法案例教学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宗旨。基于课前的案例准备,教师在课堂中就学生为主导,在生生讨论、师生讨论中,以案例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商法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对国际商法进行深度思考。第二,手段的多样化。案例教学的手段可以多样化,如多媒体、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根据课时的安排,教师可在每个章节中选择两到三个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仍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情景模拟手段更能展示国际商法的魅力,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但是情景模拟教学占用学时较多,不适合在每个章节进行,可选择在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代理制度和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进行。同时,加强与国际贸易实务领域的精英人士和律师的联系,精英进讲堂,以他们的实战经验丰富案例教学。第三,明确案例教学的目标。国际商法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课堂实施案例教学应当把握好两点: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与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案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尽量避免提供案例分析的标准答案,以适应现实中国际贸易纠纷在诉讼判决或仲裁裁决中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第四,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中要体现理论知识的连贯性、渐进性以及系统性,并非是单纯的就案例分析案例。因此从案例选择、案例内容的设置、案例分析过程要体现出一个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过程,保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从而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注释]

①冷旭.对案例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0(12):32.

[参考文献]

[1]刘衡.案例教学在国际商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6).

[2]赵水民,张洁,郭晓莉.亲验式教学实用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作者:李晓毅

第二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海关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过去在高职教师观念上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有了知识,就有能力。”事实上,知识与能力之间不但不等同,而且有一道深沟,这道沟只能用“实训”来填平。因为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靠训练。所以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进行设计改革,加强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

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有以下几项原则: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为了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项目化教学对课程进行改革,并提出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我们对各专业所需培养的能力与教学内容进行能力与知识点的分析与归纳,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和海关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群,采用倒推的方法,即毕业生就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就进行什么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构建以工作流程为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的教学整体设计方案框架,形成项目课程的框架结构、各项目和模块的能力培养目标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如下:国际贸易专业和海关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各贸易公司、报关、报检、货运代理公司等工作岗位,我们就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分几大项目,如合同的磋商、货物运输、货物保险、报关、报检等环节,采用“项目引导、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方式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要求进行自主性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

一、对课程单元设计进行改革

我们根据高职学生及国际贸易专业与海关管理专业的行业特点,坚持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单元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从而达到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改变过去单元备课的方式,试图对本课程进行单元设计的改革。通过课程单元设计,进一步明确课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并将课程目标体现在每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在教学实施中,通过案例引入,问题驱动,正反实例,讨论消化,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我们进行国际货物运输这一个单元的设计。

能力目标:能利用课本上的知识,对指定航线和港口进行运输的合理安排,进行运费的计算和成本的核算。

课程的引入:从将货物在大连港运到纽约港的实际问题开始,以一个案例进行货物运输方式相关问题的講解进行案例讨论,完成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劣比较,提出运输的任务,计算运费的方法,FOB和CFR贸易术语的变换。

完成本次课程任务:查阅教材上的知识,合适的运输方式、航线、装运港和目的港再进行案例训练;网上查询从大连港出发去纽约的航线、航次、港口和运费标准等;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系统的知识。引出不同的运输方式、不同的船舶运营方式的优缺点、运费的计算和不同贸易术语变换的方法。

系统知识的引出,归纳上升(运输方式的种类、运输条款的制定、运费的计算等)。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或由教师自己完成。

提出新任务,进行设计讨论。对细节技巧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组查找从宁波港到鹿特丹港运输货物的资料,使学生达到明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主要航线和港口的知识目标。布置作业查询货物出口鹿特丹的航线、船期、航次、运费标准,再进行总结点评归纳。

二、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

新的课程教学设计体现了新的高职课程教学理念。突出了课程的能力目标,选择了符合要求的项目任务,开展了精心设计的项目实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学生始终兴奋参与。其中的核心是“能力目标、项目载体、能力实训”三个重要原则。

1.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报关员、报检员、货运代理员、物流员、跟单员等职业岗位需求为根据,首先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能力目标——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做报关员、报检员、货运代理员、物流员、跟单员。具体包括:(1)通过课程的整体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2)能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各个工作岗位实训,通过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执行、完成各项工作。(3)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对将要从事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实训能够清楚的知道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标准要求,如在货运代理过程中应该先进行运输再办理保险。(4)通过整个课程设计的完成,要培养学生在遇到各种问题如何处理的能力。

2.内容改造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技术的快速变化、市场的快速变化、各地经济环境的巨大差异,同一名称的课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实施,取材和顺序都可能不同。因此,所有的课程都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这就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教材的改革,设计一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课程综合项目的设计,最考验任课教师的功力和水平,项目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败。职业教育教师在实践经验和能力上的缺陷,在课程项目设计上也表现得最清楚。能力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要用尽可能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

3.整体设计

目标明确。每个单元课程都要有明确目标,特别突出能力目标。

案例引入,问题驱动。教师举案例,不是为了引向“新概念、新知识”,而是为了引向任务、问题。

正反实例,操作示范。能力的形成必须有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通过对比才能真正形成做事的能力。目前的教学中,通常只有正面实例,而缺乏反面实例。对于相对复杂的操作,教师要做解决问题的操作示范。

实例模仿,改造拓宽。教师以实例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可以先模仿,然后将实例的功能进行提升,将实例的结构进行改造,由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讨论消化,归纳总结。事情做完之后,对其中使用的知识进行消化总结。注意,不是先学后用,而是尽可能先做,先完成任务。知识是完成任务的工具,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知识本身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为“做事”服务的工具。

理实一体,练习巩固。用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方式,完成项目和任务。能力与知识同时得到训练和巩固。

老师讲A,学生做B。老师演示的任务与学生完成的任务最好是不同的。避免学生仅仅对每个实例死记硬背。

作者:赵 岩

第三篇:"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课程建构原理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摘 要:四川天一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能够接触到国际经济贸易并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在当下该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中有着相当大的价值与作用,对于能够实现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下该学院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存着一定的问题与误区,阻碍着该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按照“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来进行该课程的改革,最终能够对该学院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一带一路”;课程建构原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引言

世界的经济发展在不断的曲折中前进,在这个大环境之中,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希望能够对地区合作产生有益的积极影响。“一带一路”所涉及到的范围涵盖了亚欧非三座大陆,同时其中进行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以及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与想法顺应了当下许多的国家经济发展与争取更高的国际地位的要求。同时“一带一路”不断深入,这样一来给许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要求高校能够培养出适合当下发展形势的高素质人才,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则是能够与“一带一路”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适应在这个背景与环境之下的岗位需求,但是该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其最终的培养效果无法达到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的需要,因而本文探讨了基于课程构建原理下,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改革的方法,最终能够适应各企业的岗位需要,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

一、课程建构的概念

将建构原理作为课程的设置原理与基础,则课程的整体设计之中能够分为多种环节,这些环节为课程的生成、管理、组织、实施以及对于课程的最终评价等。在课程的生成之中主要是找到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涵盖着多方面的要素,包括:教学的具体模式、教材的选择与编撰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等;而课程管理与最终评价主要是为了能够保障教学质量,其中所涉及到的诸多要素,例如:课程的教学效果、管理以及评价等。课程的构建想要成功并能够达到较为良好的效果则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与研究,针对其课程构建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决,并对其进行改进,保障能够达成既定的目的[1]。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构建中存在的误区与制约因素

(一)课程设计理念无法在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中体现

1.教学内容无法体现课程设计理念

当下四川天一学院针对“一带一路”下对于物流管理的市场岗位需求以及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特征进行分析,将该课程的定位在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与能力,其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相当清晰,进一步展现出该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岗位针对性较强的特征。因而在该学院之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理论知识、技能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形成等。但是能够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之中发现,‘放宽基础教学、强化技能学习以及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并为能够完全的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之中。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学的理论课程内容无法应用到实践之中,实践环节与理论课程的学习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而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比例失调,往往实践课程的比例要远小于理论课程,这样一来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是针对外贸知识与业务流程的讲解与传授过重,而对于学生核心技能与专业素养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忽视现象,无法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最后是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下来,但是对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课程之中的方法教学有所忽视[2]。

2.教材建设与选择无法体现课程设计理念

从四川天一学院对于该课程的建设与选取来看,尽管该学院对于教材的时效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程度较为重视,但是仍然能够发现有些教材的内容质量不高,教材之中对于业务流程顺序较为注重,而业务环节之中的操作技能的编写却不突出,这样导致教师在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安排,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外贸实务经历,对于学生展开实践的过程中,无法有效进行指导。同时教材之中较难体现出国际贸易的特点与“一带一路”的相关背景[3]。

(二)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不足

课程的教学理念、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运用,必须要能够通过课程的组织与管理才能最终落实到位,因而教学模式的进行建设与明晰,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收集与整合,将教学的硬件环境、设施与软环境进行建设与完善,才能够保证课程、岗位以及证书相结合,教學、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当下四川天一学院《国际商贸实务》课程的教学资源与“双一流”院校相比仍然存在着缺少的现象。一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其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不高,基本上很少有教师真的来自于企业的一线工作者,大多都是从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基本上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而在该学院之中进行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来教师实操经验不足,讲解的内容更加偏向与理论课程,而并非进行核心技能与实操技能的训练,在进行实操训练的过程中也很难指导,导致学生无法对自身的错误实操技术进行有效的改正;二是在教学手段方面的运用上,该课程的教师很大程度上将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抛弃,而尝试了多种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进行教学手段的尝试过程中,没有完善的鼓励政策与经费支撑着教师继续开展教学手段的变革,而且在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还是利用学生的期末成绩与评教内容以及学校展开的教学监察等,在实操训练的过程无法进行全面评价。在针对学生的考核之中仍然是将理论性知识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同时将日常的出勤到课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4]。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课程建构原理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思路

一带一路的构建与畅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贸易自由化的水平,这样一来就对于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有了新的要求,促使让这些人才能够促进贸易新业态的发展以及新的模式的构建,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出来这些人才,但是存在着的问题与缺陷让该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这些要求,针对四川天一学院存在的问题,基于课程建构原理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对于人才的需求来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思路具体如下:

(一)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为了能够将该课程的课程设计与构建理念进行实现,就是要能够将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升。该课程需要学生自身能够充分将理论课程知识与业务的操作进行掌握,还需要对于学生在岗位之中的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在学校之中所学到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能力都能够应用在业务流程的完成、解决在进行外贸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发情况以及提升业务层次等多种方面。因此需要能够配备一只对于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充分熟悉同时具备着较高水平的实操经验的教师队伍,这样一来能够保障该课程的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具备了源头和根本性的保障。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需要将引进与培养进行结合。首先要能够引进在企业之中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员工在学校中开展讲座,并促使该课程的教师能够定期接受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员工的培训,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另外是与外贸企业开展合作,将教师派遣到企业之中进行业务锻炼与学习[5];再次是要能够和其他有着相同专业的院校开展交流与沟通,并派遣优秀的青年教师去往该课程开设水平较高的院校之中进行学习,进一步将教学教育资源的深度与广度提高;最后是要能够建设一支校外专家与课程教师共同联合合作的教学队伍,促使课程的构建从以教师为建设主体转变为校内外教师与专业人士联合共同建立[6]。

(二)选择和建设合适的教学教材

首先要能够选择科学、实用以及合理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该教材必须要能够将进出口业务流程都进行涵盖,同时要能够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术、实操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囊括,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该教材之中能够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实操能力。另外就是要将该课程的双语教材进行开发,能够在教材之中体现出国际贸易的特征。最后是要针对现有材料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的现象进行弥补,让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特征以及知识掌握,同时教师参与到企业之中开展深入锻炼,掌握最前沿的业务资料与真实的案例的基础上来进行撰写该课程的辅助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以及更加适合当下“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对其的具体需求[7]。

(三)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四川天一学院该课程的开展能够对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借鉴,但在借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与岗位职业的需求以及所涉及到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来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要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学生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以及岗位教学等进行充分结合,进一步将该课程能够从传统教学模式之中转变为校内外联合的教学新模式,从单一的课程理论知识传授进一步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要能够将教学方法改变并改善教学设备环境。首先教师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认知程度,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学习[8]。教师要在该课程的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能够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同时亲身示范、启发学生思维、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角色额模拟等,进一步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主动积极的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提出,加强其课堂学习的浸入感,进一步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进行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业务流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物进行扮演,并在这个扮演过程中掌握各种技巧与能力,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9]。

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人才培养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于该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所具备的技能水平、综合素养以及理论知识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四川天一学院该课程的开展尽管顺应了当下的时代发展潮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在课程构建理论之下的学院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及教材的选择等,这些措施能够为培养出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立力.项目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01):191+221.

[2]刘凡,刘红军.“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1):102-104.

[3]刘凡,刘红军.“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2):131-134.

[4]潘素昆.“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究[J].对外经贸,2019(03):122-125.

[5]李根.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01):225-226.

[6]刘丽.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6):150-152.

作者简介:

张露潆(1989-),女,汉族,四川绵竹人,讲师,本科,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方向;毛莉敏(197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講师,硕士,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方向。

(项目名称: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与设计研究—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省级,18SB0266)

作者:张露潆 毛莉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子商务专业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