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稿件的判断

2022-10-29

第一篇:网络新闻稿件的判断

新闻稿件的价值判断

一、新 闻 价 值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余家庆《新闻学辞典》 )

二、新 闻 价 值 要 素

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有下列要素:时效性 、公效性、重要性 、接近性 、显著性 、趣味性、社会安全性。新闻价值对采访、制作、编辑等新闻业务有直接的作用。

1.时效性

新闻价值与时效成正比,事情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内容越新,新闻价值越高。我们常讲“由头”,主要指新闻时效性。好的记者为抢时效、增加新闻价值而不惜代价,不择手段。(例:过去,外国有记者在高楼上把稿子放鞋里往下扔,有人在电报房里占位子发稿子。新闻单位对当日稿、昨日稿子定比例等。)但我们有些记者、编辑不注重时效,不讲究方法、技巧,业务基础差,“不久前”、“日前”、“近年来”、“今年以来”屡见于新闻导语中,作为新闻由头。

在时效性的判断方面,要区分三种情况:

1)新闻中涉及的事实本身的发生或变动是突发性的或者跃进性的。对于这类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事实本身的变化时渐进的,即表现为一个过程,例如一个活动的开展,一种现象的发展等。对于这样的事实,时效性似乎表现不强烈。但如果能想办法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就可以实现时效性。例如,我国生育形势,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以一个人口问题决定的发布为契机,来反映这一问题的最新进展,显示出很强的时效性。

3)有些新闻所涉及的事件是过去发生的,但是是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可通过使用“由头”的办法加以弥补,即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来源。

2.公效性 公效性应作为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公效性,就是公众效益,也就是所说的“社会需求”。判断一条新闻有无价值,价值大小,要看它的受传者的面、量及受效的大小。一条新闻有10万个受众与一万个受众的价值哪一个价值大?一条新闻使100万受众得到了某种需求与使1万个受众得到某种需求的哪个价值大?毫无疑问是前者。所以我们在判断一条新闻价值时,要反复考虑,这条新闻为什么要发?发了能产生什么作用?会带来什么结果?江泽民从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的高度来看新闻工作重要性。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做“先进文化传播者、和谐社会建设者、科学发展促进者、群众需求服务者”,他们都是强调“党”、“人民”、“群众”,这就是立场、党性、大局,也是我们衡量新闻价值,取舍新闻的标准。

3.重要性

新闻的重要性是由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现象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所决定的。判断一条新闻的重要性,主要依据:第一,事实影响人的多少;第二,事实对人和社会影响时间的长短;第三,事实影响空间范围的大小;第四,事实影响人们实际利益的程度

(1)人物重要。(例:邓小平南巡讲话。他不是一般的退休老人,不同一般人去旅游休闲。一次出巡,一次谈话。)

(2)事件重要。(例:9·11,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十七大、尼克松访华。) (3)背景重要。在特定的背景下,看似小事情实际关系大问题,(例:当年我国乒乓球队访美,到“乒乓”外交。)

(4)时间重要。今年4月7日台湾发生了蒋介石故居遭焚烧的事情全世界不少媒体争相报道。大家都认为不是一般火灾,因为失火的时间太重要了。《国际先趋报》记者刘俊发是这样报道的。“7号早上8点多,有人打电话告诉我的,我非常难过很生气,觉得很遗憾。由于在时间上是在蒋介石先生忌辰(4月5日)后两天,让人很自然联想到,这是民进党‘去蒋化’动作的一部分。‘去蒋化’已经煽起了仇火,仇恨的烈火,一触即发。”

4.接近性

新闻内容与受众在利害上、地理上、心理上的关系越接近,其新闻价值就越高。一般来说,本地发生的事情,总是会比外地发生的事情更吸引人,这种距离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即人们对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低点、事件等要素熟悉与关切的程度。有时候地理距离虽然遥远,但心理距离却可能是很近的。(例如,如果一个人有亲人在美国学习,那么美国对他来说,可能比中国的某一个省更具有接近性。)

5.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新闻事实的知名度,这一知名度与新闻中所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时间等因素所具有的知名度相关,越是知名的人物,他所从事的活动也就越是具有显著性。(例:小平从几起几落,到复出、退休、去世。每一次都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他不是名义上的“一把手”但实际上是第二代核心,他退休了,人们也十分关注他这位世界东方的退休老人、总设计师。这是他对中国、对世界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本拉登的风吹草动引起人们关注,是他制造9·11后他的令人发指的名气。近几天,邯郸农业银行这个中国再普通不过的单位,在全国妇孺皆知,为什么?因为出了5100万元盗窃大案,任晓峰、马向景监守自盗。一个多月盗窃这么多钱,银行浑然不知,这是事件显赫,影响显著)。

还有领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一个幽默,都能成为报道的重要材料,因为他们的地位、作用显著,而普通人则不行。布什在白宫接待外国元首,你可以说他隆重、对来访者重视;在他家农场平房里便装接待,你可以说他随和、轻松、对来访者关系非常„„。审判四人帮,四人表现各不同,在记者笔下,都成新闻。

6.趣味性

这是满足人们视觉、听觉需求,提高受众兴趣的重要方面。这里讲趣味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新闻信息轻松、有意思,能调节人的情绪;二是指新闻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例如热爱、同情等。事件本身能打动人或令人关注,这条新闻本身就有趣味,能打动人心,牵住人心。比如矿井坍塌,遇难人员生死就会始终牵挂人心。有些事情虽然重大,但很严肃,要写出趣味来,就要靠记者妙笔生花。比如“东京审判”,他是写细微,写审判方与被审判方的情感变化,反映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看看曹操的《求贤令》吧,语言之优美,哲理之深刻,“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其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至今是历代用人之必遵必宠之言。看一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新闻吧,其势如暴风骤雨,摧枯拉朽,人民谁不振奋!看一看毛主席1949年为新华社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檄文吧!农夫和蛇的故事警醒人们“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直至彻底解放全中国!

除了以上六点公认的新闻价值要素外,国外一些学者还提到了其他的判断标准,如:

冲突性:包含了矛盾与冲突,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有用性:新闻中所包含的对读者生活有用的信息

娱乐性:可以使读者感到轻松愉快的报道具有娱乐的价值

激励性:讲述人们如何战胜困难的故事,可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特殊兴趣:关于科学、宗教等主题,以及有关少数民族、大学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报道,常常也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趋向性:会影响读者生活的问题的发展趋向的专题,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新闻价值判断概括如下: 及时——

稿件发表的时间与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 新意——

稿件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重要——

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接近——

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在地理上与读者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

新闻报道的内容越能在心理上激发读者的兴趣,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

新闻中的人物、地点、事件越著名,新闻价值越大

二、社 会 效 果 分 析 针对报纸的基本读者群进行分析 结合新闻发生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对稿件内容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分析

三、新 闻 敏 感 性 1.新闻敏感特点:

快捷——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并对其价值作出判断

准确——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

灵活——能随时根据所观察的事物的变化调整思路,打破成见,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敏锐地推断出事物的潜在重大变化 2.如何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

对社会的长期观察: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新闻敏感就是捕捉变化的能力,对社会保持长期不懈的观察,才能洞察到此时与彼时的差异

对社会热点的把握:社会热点能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些重要变化,能够发现社会热点所在,就有可能发现与之相关的新闻,也有可能以此为参照对稿件的新闻价值做出恰当判断

相关信息的积累:尽可能掌握相关领域的信息,信息可供比较,帮助新闻工作者判断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信息业可以提供背景,往往能够帮助解释新发生的事件。在信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新闻工作者还可以理解它的更深层含义,并预测出事物的未来走向。

相关知识的积累:信息只能提供基本的事实,而知识可以提供对事实的解释。

第二篇:新闻稿件的处理

(一)播报新闻稿件的态度把握

播报的态度,就是指在播报一篇新闻稿件时所持的主观倾向性,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十几级的还是消极的等。新闻报道强调的是客观真实性,但在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必然要对新闻机构的宣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媒体在选择进行报道的事实的时候,就必定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作为新闻报道指导思想,不同的选择标准就会有不同的新闻报道。新闻稿件的作者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所以稿件的内容也是用叙述事实来体现作者的意见的,将主观寓于客观,具有内在的倾向性。但是,从受众的角度,他们收看收听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些新鲜的信息,而不愿意听播音员说教,所以,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新闻事实叙述清楚,让受众自己去理解,去感受,也就是说要注意态度的分寸控制。 怎样有分寸的把握播报态度呢?可从下面两方面来把握: 1, 利用内在语来控制语气

也就是说将我们的倾向性隐藏在客观事实背后,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众,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内在语就是文字语言未能或不便表露的语句本质和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播报时,应抓住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努力挖掘语言背后更深一层的意思。

2, 联系背景材料来理解分析,避免态度的过河欠

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所处的历史条件,都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新闻背景对稿件的具体有烘托.深化的作用,有利于读播者找准播报的着眼点以及感情态度的分寸把握,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下面我们来分析体会一下。

在2004年初,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使得许多的国家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种禽场,养殖户等受到较大的影响,人们的正常饮食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在播报与此相关消息时,既要引起人们对此事件的一定关注,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要特别注意感情分寸的控制,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本报讯昨天

(二)导语部分的处理

新闻稿件的导语,是指每一条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是第一个自然段,揭示了新闻的要点,突出新闻的精华。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受众收听或收看新闻的全部内容,提起受众想了解新闻内容的兴趣。所以,对新闻导语部分的处理要得当,以免造成受众的流失。对新闻稿件导语的处理,要注意的是重音的处理以及语势的起伏。语句的重音切忌太多,因为太多的重音选择反而没有了重点,一定要精选重音,找准声音的着力点,使整个语句的走势有起伏变化,引起听众.观众的兴趣,切忌语势僵直。

(三)对主体部分的处理新闻的主体部分

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是对导语中所提出的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做进一步的阐述,使观众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完整具体的认识。因此,要处理好主体内部的层次和主次,才能把主题部分叙述清楚,让听众.观众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达到宣传的目的。

1.对主体内部层次的处理

要注意层次内部的集中,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语气要“抱团”,加强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少停多连。另外,还要注意,层次间语气的转换和衔接,避免平直无变化。

2.对主体部分主次的处理

要注意运用对疏密变化的调节来区分主次,对不重要的内容往往加快速度放平语势,在清楚表达的前提下一带而过;对重要的内容,就要放慢速度扬起语势,加重语气,说透说清,给受众造成一种“反差”以引起他们的关注。

(四)新闻稿件中具体情节的处理

对具体情节的处理,一定要把握“感而不入”的境界。在播报新闻的时候,我们在把握住新闻稿件新鲜点的基础上,要切身地去感受,有了真实的感受而形成播讲的愿望,才能播讲清楚。但是,作为一篇消息播出,重要的是对事实的叙述报道与信息的传递,因此,必须注意新闻的节奏感,并且与消息类新闻的整体相协调。所以,要做到“感而不入”,也就是说,要有真切的感受,但不要陷进去,否则将会影响到对稿件的整体把握。

(五)对新闻稿件中长句子的处理

新闻稿件中也存在着长句子。一般来讲,新闻稿件的句式应该是简短精悍的,但有的时候,为了叙述的连贯性或者表达的明确性等原因,长句子也会出现在新闻稿件中,这就要求我们有声语言的表达要将句子的语法关系、逻辑联系表达清楚准确,使语句的目的鲜明,使听众、观众能一听就明白。

首先,要在搞清楚语句的意思和语法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停与连,以免造成语意的含混。为了使长句子的语意清楚又连贯,常常是停声不停气,也就是说。采用一种似停非停似连非连的方法,以语流 曲线的细微变化来表现语句关系 null其次,要精选重音,以免由于重音过多而使听众、观众的注意力分散而不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也可以避免因重音过多而破坏了新闻节奏的明快感,还可以节省气息,使语流通畅自如。最后,要注意语势的承上启下,加大语流的起伏变化。突出语句目的。

(六)对新闻稿件中数字的处理

大多的新闻稿件都会包含数字在其中,且每一个数字都有它所代表的含义,作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将数字放在稿件中的,必定有他的目的。那么,在播读这些数字的时候,就要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把其所代表的内涵表现出来。对数字的处理,读准读清是基本的要求。给数字着色,这是处理新闻稿件中数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要根据新闻事实来赋予数字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不同的色彩,对听众、观众起到提示的作用,便于受众了解数字真正的含义,引起他们的思考。还要注意对数字着色要有选择。在一篇新闻稿件中如果有多处出现了数字,就要精选有价值的、最直观的数字来给予着色,这样才不会使整条新闻变得杂乱、累赘,使有声语言的表达简洁明快。

(七)播报速度的把握

在当前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需要越来越强烈,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人们对信息的量的要求,促使了新闻播音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清楚明快。最初新闻的播音速度在每分钟180字到200字之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播音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达到250字到300字之间,甚至有些已经超过了300字。如此速度不但超越了听众收听反应的极限,而且使播音员在播读稿件的时候对稿件的内容没有感觉,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

新闻播报的提速一定要“有度”。即播报速度的加快不能超过让人说清楚听清楚的极限。收听新闻的观众对听到的内容要有所反应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速度太快,不仅让听的人反应不过来,同时也会使播报者的语音与思维脱节。一味的“快”“赶”,平均压缩音节,没有度的任意提速,都会降低语音的清晰度,语流僵直,气息上提,处于“见字出声”的被动状态,造成播报的新闻内容肤浅不清楚。因此播报速度的“有度”提速就要:

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在对整体内容的把握下少停多连。由于文字语言的表达和有声语言的表达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停连”就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新闻稿件播报中的停连要符合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要让人听懂。用语气的转折和起伏来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由于受众是靠线性传播来接收信息的,声音稍纵即逝,所以只有加强对比,引起受众的注意才能让听众听清楚稿件的内容。利用语流的疏密变化,加大层次间以及语句内部的主次对比,也就是说,舒展主要的,带过次要的。但“带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快速读过,而是要在整体的控制下相对的“带过”。

第三篇:新闻稿件的撰写格式

关于新闻稿件撰写的格式及要求

全院各单位及全体师生:

为进一步规范新闻稿件的撰写格式,使校党委宣传部能够更多地选用我院稿件,从而更好地促进我院的宣传工作,现制订有关要求如下:

一、发布新闻稿件的基本标准

我院网站发布新闻稿件坚持以下基本标准:

1.真实性:稿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的原则,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学习实践活动的事实;

2.政治性: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师生员工;

3.时效性:充分考虑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做到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及时快速地投递新闻稿件;

4.重要性:充分考虑所投递新闻报道的影响范围、影响深度,力求发布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新闻;

5.内涵性:切合学校和本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言之有物,传达信息丰富,叙述事实清晰,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6.严肃性:符合新闻稿件的基本写作格式,具有新闻语言风格,结构清晰、合理,语言规范、简练,表述准确、流畅,讲究遣词造句。

二、稿件格式要求

1. 页面设置 (1) 纸型:A4;

(2) 页边距:上下各2.54厘米,左右各2.8厘米。 2. 标题

(1) 字体: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2) 字数:尽量不超过15个汉字,需要时可以加副标题; (3) 标题与正文之间空一行。 3. 正文

(1) 字体:宋体、小四号字、两端对齐; (2) 每段的段首空2个汉字;

(3) 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加粗,序号为“

一、”,居左,空2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4) 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序号为“(一)”或“1.”。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否则标题后应加句号;

(5) 三级标题以下:宋体、小四号字,序号为“(1)”和“①”。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否则标题后应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4. 行间距

全文行间距均为1.5倍。 5. 署名

(1) 字体:楷体,小四号字,姓名加粗,例如(工商管理学院 张海军文;李中华图)或(工商管理学院 张海军);

(2) 紧随正文的最后一段,不要另起一行。 6. 附件

(1) 如果附件,请以WORD或EXCEL格式的文档连同稿件一并提交; (2) 所有照片(JPG格式)均应以附件的形式连同稿件一并提交,不可将其插入在WORD文档中。

7. 落款及日期

除正式文件及通知以外,其它新闻稿件均不附落款单位和日期。 8. 其它

除非必要,标题及全文均应以“我院”而非“工商管理学院”的口吻行文。

工商管理学院 2009年3月30日

第四篇:新闻的判断与选择

第三讲 新闻的判断与选择

记者作为一个社会人,在采访和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能否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准确地发现和判断新闻,是衡量一个记者是否优秀的重要尺度之一。记者发现和判断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悟性,业界将其称为新闻敏感性,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是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要准确地发现和判断新闻,前提是要了解判断和选择新闻的标准。这也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课题。

新闻的判断和选择,总的来讲,主要依据三个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二是政治标准,三是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客观事实只有既具备新闻价值,又具备宣传价值,又符合媒体自身特点,才能最后成为可供媒体传播的新闻。

一、新闻价值标准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价值”的概念大约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它是美国社会新闻商品化的产物,是在美国社会新闻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但是西方的新闻学者并没有给“新闻价值”规定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在大量新闻传播实践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

我国学者关于新闻价值的概念主要有四种学说:客观说、主观说、

1

效果说和综合说。

客观说:新闻价值是指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或各种素质的总和。

主观说:新闻价值是传播者用以衡量事实成否成为新闻的标准。

效果说: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后最终所取得的社会效果。

综合说是将以上的学说糅合在一起。

我比较认同的是客观说。余家庆主编的《新闻学辞典》采用的也是这一学说。它关于新闻价值的解释是: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二)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我国新闻学术界对于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进行过很长时间的研究,认为新闻价值包括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五个要素。

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或价值大小,可以通过这几个要素来判断。

1.时新性

这是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根据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只有新鲜的事实,才有可能具有新闻价值。“世界上最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就是昨天的新闻”——这是在传媒界广泛流传的一条真理。

也有的教科书将新闻价值的这一要素称为时效性,我认为是有失

2

偏颇的。时新性包括两层意思,即内容新、时间新,时效性指的只是时间新。

⑴内容新。你传播的新闻事实是鲜为人知的、新奇的。有人说记者,“惟恐天下不乱,惟恐政治平淡,惟恐国民懒散,惟恐没有灾难,惟恐名人圈子不出倒霉蛋。”此话虽然不无贬义,但也指出了记者的职业特性。内容新,说白了就是内容具有反常性。如前段时间爆出的北京大学的一个保安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的新闻,内容就具有反常性。

西方新闻界有学者提出了著名的“尖叫原理”,就是你报道的新闻要反常理,看了能让人发出尖叫声。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西方记者普遍认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他们往往通过煽情的故事以及炒作名人和丑闻,抓住受众的眼球。“尖叫原理”对我国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也有一定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⑵时间新。 也就是时效性。一条新闻,报道的时间距离事实发生(变动)的时间越近,就越有新闻价值。有些获奖新闻,就是以快取胜的。如消息《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报道的是我国射击选手许海峰获第23届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第一块金牌的事。这一成绩是1984年7月29日上午11时10分创造的,新华社记者发稿比路透社、美联社快了15-20分钟,因此荣获全国好新闻特等奖。另一则获奖消息《金浦机场今天下午爆炸》,报道的是1986年9月14日下午3点12分汉城金浦机场候机楼一楼发生爆炸的情

3

况,当时我国记者第一个赶到现场,目击被炸毁情境,仅用48分钟就发出了这条消息,比世界其他媒体都要快。

当然,新闻的时效性除了受采编人员素质、编采技术水平以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外,与媒体自身的新闻周期也有一定的关系。以报纸为例,日报(早报)昨日新闻,24小时;晚报当日新闻(12小时);周报(本周新闻,一周,比如《视听之友》。

新闻周期长这一特点,使周报在拼抢时效性上具有先天不足,所以在新闻的选题上,更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对事件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 有些重要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但事实发生的时间过去已久或跨度较大,要把事实报道出来,就得旧闻新作,这就需要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由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解释是:可作为借口的事。新闻由头的概念,并不是“新闻”与“由头”的释义的简单相加,它是指重要事实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引子。

新闻由头通常可以是一次会议、演讲、活动、展览开幕、法律或政策的颁布、通过或否决,等等。大多数会议的召开,会议本身不应该成为新闻报道的重心,但可作为报道另一条公众更为关注事件或发展的新闻由头,是为了说明为什么要今天报道这件事情。

如我采写的一篇消息:《万里长城三分之一湮灭》。

本报讯(记者宋丽叶)由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人为破坏,象征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万里长城目前已有三分之一不复存在。8月3日,

4

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率“长城绿色工程万里行”考察团在秦皇岛宣传时透露的这一信息,颇令人震惊。

这篇消息就是以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率“长城绿色工程万里行”考察团在秦皇岛宣传这一活动为由头,报道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信息——万里长城目前已有三分之一不复存在。

此外,社会发展趋势性报道、社会问题报道等解释性或趋势性新闻报道,也需要一个时效性较强的新闻由头。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昨日获悉”不能作为新闻由头。因为新闻由头应该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是客观存在的,而“记者昨日获悉”所传达的却是记者获悉事实的时间,而非事实发生的时间。记者必须回到事实中去,密切关注事实新的变化,从中去寻找新的由头。

2.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事实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意义也是多方面的,如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对读者的教育意义、认识意义、娱乐意义等等。一般来说,新闻事实与受众及其现实生活的关系(包括广度与深度)越密切,这条新闻事实的重要性就越突出,新闻价值就越大。重要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衡量:

A对人的影响程度和受影响的人的数量的多少; B对社会影响时间的长短、影响空间的大小。 3.显著性

这是指新闻事实具有不同一般、超出一般的性质。显著性通常表现在人物或地点或事件著名。

5

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名气越大,新闻价值越大。这种名人包括政要、富豪、明星(杨澜来燕山大学演讲)、专家、学者(哈佛神学院院长辞职)等等。

虽然美国宪法说,人生而平等,但是新闻报道中,美国总统的曝光率远远超过其他普通人。山区办小水电的事情,早已不是新闻,但在威虎山区办起小水电的报道,却由于“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引人关注。

关于显著性,西方新闻界曾流行这样一个“新闻数学公式”: 1.平常人+平常事=0 譬如以游泳为例。平常人下水游泳,即平常人加上平常事,算不上有价值的新闻。

2.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 同样是游泳,如果游泳者的身份比较特殊,如毛泽东、邓小平畅游长江,就构成了有价值的新闻。

3.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 这意味着普通人也能成为新闻人物。例如,我报道过的山海关一位小学教师,到冰河中救人。

另外,我再附加一个:不平常人+不平常事=大新闻。 比如奥巴马访华。 4.接近性

这是指受众因为和事实有某种关联而产生的亲近感。现在,传媒界出现了一种向着区域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其重要原因就是受接近性这个新闻价值要素的影响。又比如我曾经供职的燕赵都市报,继在唐秦地区创立冀东版后,目前又要在保定、沧州、衡水一带地区创立冀中版。

6

接近性主要包括地理、职业、年龄和心理上的接近等。 地理上的接近:读者一般最关心的总是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本地发生的事情对他的影响更加直接。这就是为什么有了全国性的报纸和电台、电视台,还要有各级地方报台的原因之一。

职业上的接近:受众的职业习惯、职业感情,使得他们对有关本行业的新闻报道尤感兴趣。农民和农村干部,必然会更加注意农业报道;有关企业改革的新闻,则更容易引起工厂职工的注意。这几年各种行业报纸兴旺发展,也就是为了满足不同职业、专业读者对新闻的不同需求。

年龄上的接近:读者的年龄层次不同,在追求、爱好、要求上,也是不大相同的。人们对自己同一年龄层次所发生的事情,自然就更加关心。《中国青年报》和其他青年报刊,大量报道的是青年人的活动和青年人关心的事情。《中国少年报》和其他少年报刊,《中国老年报》和其他老年报刊,也都是分别围绕少年、老年的年龄层次去采访新闻的。

心理上的接近:心理属于人的内心世界,心理上的接近,主要是在感情上接近,也包括好奇心理的接近。这就要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要能够同广大受众的喜怒哀乐共鸣,能够适应受众的需要和兴趣。上述地理、职业、年龄上的接近,往往都和心理上的接近相联系。

心理上接近,往往能产生一种特有的魅力和吸引力,以至突破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虽然这个比赛远在万里之遥,但是,我国的受众却非常关注,

7

因为那一届我国派出了庞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这次世界体育盛会。又如,上海市的蔬菜供应问题,虽然对外地的一般读者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但是对远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不少读者,却有新闻价值,因为那里有好几万上海支边青年,他们自然关心上海的情况。

再比如,中国人在获悉日本核辐射事件新闻时,最关注的是这件事对中国有多大的影响;

又比如911事件,不同国家的人获悉这一新闻时感受也截然不同。美国人把911比作六十年前的珍珠港事件,俄国人把911比作德国法西斯二战期间的闪电战,日本人则说,“911在人类历史中投下了比原子弹更具破坏性的后果„„” 5.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或足以动人情感的素质。它主要是从事实对读者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来判断其价值的。

新闻事实中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奇异现象和人情味。各种奇异的现象是有趣味的。因为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奇特现象或异常变动,都会对人产生一种吸引力,引起人们的兴趣。我们采写的新闻中的趣味性,应该满足读者心理上的健康的合理的需要,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增长知识、培养他们心中美好的感情,调节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比如,1997年,抚宁洋河大桥曾发生“蛾满为患”奇事。成千上万只蛾子聚集在桥面上,使过往车辆无法行驶。我在报道这个奇异

8

的现象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引用了有关专家的看法,揭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使《抚宁洋河大桥出现“蛾满为患”奇事》这条的新闻,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获得了全国晚报好新闻奖。

各种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情也是有趣味性的。我们的新闻报道要让读者喜闻乐见,就不能不重视新闻中的人情味这个重要因素。实际上只要在正确人生观的指导下,那些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天灾人祸,那些人生历程中的种种曲折、坎坷、磨难,那些人际间的交往、友情、爱情,以及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文化娱乐、风俗民情等等,往往都会成为富有人情味的报道内容。浙江金华以捡破烂为生的张洪斌夫妇收养二十多个弃儿的报道,一经出现于当地传媒,全国即有15家报刊转载,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我至今还记得张洪斌夫妇的一句话:“我们连破烂都要拣,更别说这些活生生的孩子了„„”正是这种淳朴、圣洁的人间真情,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很短时间内,数以千计的信件和捐款,从全国各地既往报社,寄往张洪斌所在的五里亭。这个报道为什么能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冲击波?

刚才我们讲了新闻价值的几个要素:重要性、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一个事实对这几项因素包含的越多,其新闻价值就越高,越值得报道。

二、政治标准

这是记者选择新闻事实的又一个标准。新闻政策是政治标准的具体体现。

9

1.新闻政策

新闻政策,就是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它包括党和政府就新闻宣传工作作出的决定、决议、指示,党中央领导同志和宣传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讲话、专文、批示等。

这是首先从政治上来衡量新闻事实,判断某个事实在政治上的利害关系怎样。我们刊播的新闻,必须符合政治标准,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政治标准,那就是大的原则性的问题。

在我国,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应该包括:

1.坚持党性和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比如前段时间的薄熙来事件,

2.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以及有关条例。比如蓝印户口。 3.合乎风俗人情、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如《关于切实把握民族宗教宣传正确导向的通知 》规定 ,广播影视民族宗教宣传要特别注意的7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对容易引发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反感的问题,要慎重把握。如伊斯兰教视猪为不洁之物并禁食猪肉。 4.维护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

江泽民同志对此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既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宣传价值

10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新闻宣传思想会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这种新闻宣传思想最终体现在宣传的社会效果上,就是宣传价值。

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不同时期的宣传思想,决定不同的宣传价值。

新闻的宣传价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一致性——这是指新闻报道与党的政策、主张和中心工作保持一致。在一个时期,党和政府实行一定的政策,都有一个中心工作或工作的侧重点。自然,党的政策和中心工作就是全党的大事,是一个时期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记者采写的新闻,只能有利于党的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党的中心工作的完成,促进党和政府的工作计划的实现,而决不能干扰、妨碍党的政策和中心工作。

前苏联著名记者鲍里斯·波列伏依曾经在《永志不忘》一书里,谈过他的记者生涯中的一件事情。那是卫国战争期间,在采访库尔斯克战役的过程中,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位“无脚飞行员”。就在他采访的当天,这位“无脚飞行员”击落了两架敌机。经过深入采访,波列伏依掌握到大量生动感人的材料,并很快写出了一片特写。正巧,当时有位记者要回莫斯科,波列伏依便托他将稿件带回《真理报》编辑部。几天以后,这位飞行员荣获了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而“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特写却没有发表。这是为什么呢?《真理报》主编的批语是:“这篇特点‘很有意思,但现在发表不适时’。”主编进一步向波列伏依解释说;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

11

为了转移视线,戈培尔(当时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现在大肆叫嚷,说什么俄国军队已一蹶不振,俄国人已奄奄一息,已经将最后的预备队投入战场,老人、小孩、未治愈的伤员,统统被投入战场。在敌人这样的鼓噪下,我们发表介绍“无脚飞行员”事迹,显然是“不适时”的。波列伏依听了这些情况,也认识到确实是“不适时”。

上面这种“不适时”的思考,就是一种政治上的权衡。就这篇介绍“无脚飞行员”事迹的特写来说,无疑是颇具新闻价值的;对于正在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苏联人民,这样的报道将会起到极大的鼓舞、激励作用。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必须考虑报道之后的效果,要权衡政治上的利与弊。如果当时不作这种政治上的权衡,轻易地发表了这片特写,那就必然给德国法西斯提供舆论上的“炮弹”,以致造成对苏联人民非常不利的后果。

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新闻事实既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又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时期的新闻宣传思想,往往也体现在典型性的报道上。例如1994年我在电台曾经采写的见义勇为英雄王占山的报道,之所以能够受到市委的重视,就是因为契合了市委在当时那一个时期所要着重强调的一种思想、一种精神。

针对性——我们的新闻宣传思想,既是根据党的政策和中心工作制定的,也是根据社会实际和群众的思想实际制定的。记者选择的新闻事实,越是能够回答社会生活中的出现的问题,越是能够触及读者的思想实际,就越是能够表达新闻宣传思想的实质。

12

时宜性——新闻要讲实效性这是肯定的,不过,新闻的时效性也要从政治上考虑,要讲究时宜。这也就是为什么新闻有抢有压,该抢则抢、该压则压。

所谓时宜性,是指新闻要适合时势的需要。这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报道时机,争取获得更大的宣传效益;再一种是出于宣传策略上的考虑,即如何使新闻报道对自己有利的问题。前面我们谈到的波列伏依采写的关于“无脚飞行员”的报道,也正是由于不合时宜而未予发表。波列伏依后来以这位“无脚飞行员”为原型,创作了一部著名的小说,名叫《真正的人》。

三、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我国的媒体,都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新闻报道的政治方向和基本原则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个新闻传播机构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着不同的受众对象、报道侧重点或地方特点,并且承担着不尽相同的工作任务,这样,在具体的工作原则与编辑方针上,各个新闻机构又有一些不同的规定和做法。

这里,我们仅以几家报纸为例,看看对于同一个新闻事实不同媒体的不同处理方式。198年在印度举行的“尼赫鲁杯”足球邀请赛中,中国足球队以1:0战胜了阿根廷队。这是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战胜世界强队,因此在报道这场比赛时,《足球》报第一版上套红刊登长篇通讯,并且配发了评论;《体育报》也在第一版上作了重点报道;《人民日报》则发了一条短新闻;《健康报》却只字未作报道。

13

为什么几家报纸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它们的编辑方针不同。对于《足球》报来说,它是专门报道足球运动和足球界的其他各种活动的,读者对象又是足球爱好者、足球运动员等。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比赛中战胜世界强队,这在我国足球界无疑是一件大事,读者也很希望详细了解这场比赛的幕前幕后的情况,因此,《足球》报理所当然地把这场比赛的胜利作为一条重大的新闻来报道。对于《体育报》来说,它要报道各类各项的体育运动,而足球只是其中的一项,虽然足球是比较的重要的一项,但它只是全局中的一个部分。这样,《体育报》就作为比较重要的新闻发表了。至于《健康报》,它是面向医疗卫生战线的,其基本编辑方针是为提高读者的健康水平服务,一场足球比赛的情况,和它没有多少直接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各个新闻传播机构的编辑方针不同,它们选择新闻的具体标准也是不同的。各媒体记者采写新闻,只有紧紧把握自己的新闻传播机构的编辑方针,才能做到产品对路。

四、新闻选择标准的运用

记者明确和掌握新闻选择标准的目的,在于运用它来正确而有效地选择新闻事实,从而采写出既具有新闻价值,又具有宣传价值的新闻来。这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性的一步。

实践表明:如果一条新闻能够达到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和谐统一,即实现“双重价值”,那就能够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1.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

14

新闻价值的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这些要素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新闻产生增值的效果,而不是各个要素的价值简单相加的关系。我们在判断某个事实的新闻价值时,不应当孤立地看待每个要素的作用,而要综合地看待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然,一个事实包含的新闻价值要素越多越好。可以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大小,是随着新闻价值要素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新闻价值要素的减少而减少的。 2.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由于新闻政策标准的内涵通常体现在多方面,我们要判断某个事实是否符合新闻政策,就要从多方面联系起来进行权衡。全面权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新闻不断筛选的过程。

首先,要看是否对党和人民有利,这是最基本的一步,事关重大。只有符合政治标准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如果某个事实不符合政治标准,即使它的新闻价值再大,那也不能报道。

再者,要看是否能体现当前新闻宣传思想,看看在发表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记者要做到这一步,既要对新闻宣传思想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又要对社会状态和受众心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只有社会效果是积极的,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新闻;相反,如果对社会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这样的事实即不能成为新闻。

3.要看是否合乎自身的编辑方针。编辑方针与办报宗旨密切关联,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报纸,要着眼各自的读者对象,按不同的编辑方针取舍新闻。这关系到宣传效果,是不可忽视的。

15

4.要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关系

如前所述,某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不能成为新闻,一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它是否具有宣传价值。这就是说,通过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必须兼备,缺一不可。如果某个事实没有什么新闻价值,那就根本不成其为新闻;如果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符合新闻政策,那也仍然不能公开报道。因此,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既是互相依存的,又是彼此制约的。

在我们国家,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新闻政策的根本作用,是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因此,从总体来说,我们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基本一致的,新闻政策有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不过,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就是某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却不符合新闻政策。遇到这种发生矛盾的情况,那就必须服从新闻政策。因为我们的新闻政策是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的。如果公开报道了违背新闻政策的新闻,那就只会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只会对国家不利。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记者,也是不愿意看到出现这种状况的。

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一种倾向是只看到新闻价值,不考虑新闻政策。这种倾向主要是因政策观念淡薄而造成的。前些年,我国的河蚌育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些记者着眼于大好形势,比较集中地报道了珍珠丰收的消息。应当说,珍珠丰收是叫人高兴的好事,是有新闻价值的。但是,一些外商根据这些珍珠丰收的报

16

道,就推测我国会急于出口,于是在珍珠贸易谈判中就大大压低价格,弄得我国外贸部门相当被动,结果,使得国家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类似这样的教训还有不少。

另一种倾向是只强调新闻政策,不讲究新闻价值。造成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是,对新闻工作的规律性缺乏认识。比如,有些单纯为了配合中心工作的报道,有些解释现行政策的报道,以及工作经验的介绍等,非常一般化,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只是为了宣传上的需要。

第五篇:会议类新闻稿件的写作

会议类新闻通稿在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

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座谈会”这是会议的全称,漏掉一个字都不行。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是如此,新闻中就应该这样体现,这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而举办的地点则要写清楚明白,这要写明、写全。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但有时候,领导的排序不仅要按照级别,也要考虑到领导的资历问题。例如,同样是副区长,为什么有的副区长一定要放在前面,而有的放在后面,这是因为各位副区长的资历不同,有的副区长职称较高,有的副区长任期较久,甚至有的副区长比较年长,这些都是领导排序需要注意的问题。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就能把领导的讲话的精髓囊括了。比如领导的致辞,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其次是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最后是对与会的人员提出一些希望。再比如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

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

6、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全场掌声不断”等。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首先是对全区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则是对个人的意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流下半年工作计划下一篇:物流企业创新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