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手机的奴隶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不做手机的奴隶范文

不做信息化的奴隶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曾经,它是天涯海角。而现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答案却成了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虽然这仅仅是一句戏言,但却真实的折射出我们平日里的生活姿态,早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手机在哪里,晚上睡觉之前还是在玩手机,我希望在此刻大家思考一下,到底是我们控制了手机,还是手机控制着我们?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信息化的发展正在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就比如,信息技术为我们拓展了交往的机会,并且努力激发着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又因其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人们思维的敏捷性,除此之外,它还充分地帮助我们发挥自主性和独立性。原本这都是值得我们利用的资源,但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因为抵不住手机的诱惑,我们成了所谓的低头族,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低下头来玩手机,我们不愿意听课,没有时间去陪父母,没有机会和朋友畅聊,我们将学业,友情,亲情冷落,却一直都对着手机傻笑。

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小说,深陷在电脑游戏的怀抱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舍弃了时间,只为换回那一丝在游戏中获得的快感。慢慢的,我们变得贪图安逸,变得邋遢,变得颓废,有时候我们居然连下床吃个饭都嫌麻烦,原本踏实平和的心开始一点一点的腐烂,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到那个为了梦想奋斗的自己!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大学生活吗?

百年前的中国,人们躺在床上吸食着鸦片,在吞云吐雾间,毁了自己,也差点毁了中国;百年后的中国,人们躺在床上沉迷于手机,堕落在电脑的诱惑中,正是这惊人的相似,正在慢慢的,一点一点消磨着我们的意志,一点一点将我们刻苦耐劳的品质磨去!

可我们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啊。就像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到的“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承担起复兴中国的伟大梦想!我们所要做的,难道就是每天抱着一块会发光的砖头痴痴傻笑,就是在各种空间朋友圈里自我陶醉吗?,难道就是每天呼朋唤友在拉着窗帘的阴暗房间里敲击键盘?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仅仅就是这些虚无的东西吗?究竟是信息化的弊端太大,还是人类的惰性、欲望太强而忽略了信息化带给我们的宝贵资源?

我想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利用好信息化时代为我们所创造的条件,我们应该庆幸,庆幸生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庆幸这个时代带给了我们最庞大的信息资源,还有那正在走向透明的知情权,以及随之衍生扩散而来的人际社交网络。而我是公安情报专业的学生,信息是我在专业学习中接触到的最多的一个词语。我们未来很多的工作都要借助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无疑是十分庞大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利用好信息化带给我们的资源,更有底气更加热情地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踏踏实实去学习,是用知识,用素质,是用文化去承担起中国的复兴之梦!

在这个最应该奋斗的年代里,在我们最美好最宝贵的青春里,不做信息化的奴隶,我们是未来的主人!

第二篇:读《芝麻开门的秘密》有感:不做金钱的奴隶

不做金钱的奴隶

——读《芝麻开门的秘密》有感

高雅静

昨天下午的阅读课上,看着每个孩子都在安静的看书,我也从图书角找了一本书《芝麻开门的秘密》,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书名很吸引我。上学的时候读过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芝麻开门这四个字就是打开宝藏之门的钥匙。我就想难道这本书跟那个故事有关系?翻开书迫不及待的读起来。

书中讲的是一个叫米兰的小姑娘聪明善良,因为看到电视上报道一个非洲小男孩背着满满一车袋咖啡豆走了十几公里,才得到三欧元的工钱。她非常同情那个小男孩,觉得汉森家族咖啡连锁店那么有钱,居然还剥削这样一个小男孩,所以她不许妈妈去汉森家族的咖啡店去买咖啡,妈妈说难道不买便宜的去别处买贵的?米兰说就买贵的。爸爸说:"问题关键在于,就算我们家不买了,也并不等于那个非洲小孩的生活从此变得幸福了。那些卖的贵的咖啡也是非洲小孩背下山的。你买贵的,那你就让人家剥削的更厉害。"米兰找不到反驳的话,但是她还是觉得不公平。更没有想到的是剥削小男孩的汉森家族的人竟然跟米兰坐到一个教室来上课了。尽管米兰对新来的同学有好感,但是因为她是汉森家族的人,她就觉得她不好,故意躲着她。米兰心里很困惑,想找爱丽丝聊聊,爱丽丝是作者精心塑造出来的一位大人和孩子都可能需要的,能够牵引孩子从容走向世界的人。

她向米兰深入浅出的介绍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谈到了金钱的魔力。钱能买到很多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好的教育,荣誉,别人的尊敬,内心的安宁。世界上所有的富人都相信用金钱可以买到一切。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财神与爱神》就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纽约肥皂大王安东尼.洛克沃尔的儿子理查德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却一直没有机会表白。在这个姑娘准备离开美国的当天,理查德获得了一个陪同她去剧院的机会。理查德告诉父亲,去剧院路上只有六分多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没办法表白,也根本不会有什么结果。有些事情即使有钱也办不到。他爸爸说:我始终相信钱能通鬼神。我查遍了百科全书,已经查到字母Y,还没有发现金钱办不到的事。我绝对相信金钱能对付世界上的一切,你说说有什么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理查德说爸爸我们拿钱连一分钟都买不到。就在理查德去剧院路上,马车在一个路口遇到了严重的交通堵塞,一堵就是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理查德收获了爱情。故事的结局很意外,第二天安东尼的手下向他汇报,制造这次交通堵塞花了5300美元。看来钱的魔力确实很大,那么有钱的人就一定幸福吗?

在小亚细亚有一个君主,叫弥达斯。因为帮助酒神得到了一个愿望,是任何一个愿望。弥达斯不假思索的说希望凡是自己手指接触的东西都变成黄金。酒神有点担心但还是满足了他的心愿。弥达斯折下一根枝条,树枝变成了金的,捡起一块石头,也马上变成了金子。但是没想到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弥达斯洗手的时候,他盆里的水成了金水,想吃饭的时候,拿起面包,面包也变成了金子。就连他最喜欢的葡萄酒也变成了金子。最可悲的是他最心爱的小女儿来见弥达斯,他忍不住抚摸她,结果也变成了金人。他这才意识到他的愿望有多么愚蠢,他绝望的用手拍自己的额头,抓自己的头发,结果额头跟头发也变成了金的。他终于对自己的这个贪婪的愿望后悔了。

最开始的金钱只是人们为了商品交换发明出来的一种工具。可是现在它变得复杂起来。经济学家认为,没有金钱,经济就不能发展。道德学家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它能够摧毁人类最重要的友情跟亲情。政治家把金钱看成一种权力。哲学家认为,金钱是一种让人憎恨同时又让人喜爱的东西。社会学家认为,金钱是一个经济怪物,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因为金钱往往和成功结合在一起,它在鼓励人们奋斗的时候,也让人变得贪婪。它可以让最丑陋的人变成最美丽的人,也可以让善良的人变得邪恶,也可以让最亲爱的人变成仇敌。它成了世界上真正的主人,而人类已经变成金钱的奴隶。拜倒在它的脚下,乖乖的服从指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欢乐和悲伤都已经被金钱主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能打败金钱,那就是——爱!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爱,是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真正的爱,也是金钱的魔法在这个世界上唯一战胜不了的东西。一个人可以用金钱买漂亮的房子,但是他买不到一个人的爱,也没办法买到。我们可以让金钱统治世界,但是我们不能让它统治我们的心灵。心里有爱的人,他知道挣钱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是生活的目标。他会努力去挣钱,去积累财富。当他拥有很多财富后,他更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他会用他的钱去做让别人快乐的事情。就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无论谁想独自拥有金银财宝都会被杀死,只有当阿里巴巴把所有的财宝分给村里的人时,故事才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当金钱闪烁着爱心和美德光辉的时候,它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只有在这个时候,人才是金钱的主人!

第三篇:金钱的奴隶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一个人如果没有钱,那么他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 ,但是,有了钱就能拥有一切吗?拥有幸福?,拥有快乐?拥有的只是物质的享受。

金钱使葛朗台有了贪欲,扼杀了他的感情,他的家庭也因此失去了幸福,

小说从侧面剖析人们的感情、欲望,各种行为的动因,又像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那样观察研究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权力和财富的分配、法律的奥秘,宗教的效用……

时代的洪流可以置人于浪尖,亦可推人置水底.金钱取代门第成为权力的象征,财富的多寡成为划分等级的新标准.于是对金钱的贪欲潜入人们的灵魂.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由此产生。 由于对社会形成了这一总体认识, 巴尔扎克得以从种种貌似分散,个别,偶然的现象中,把握住了以拜金主义为核心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历史内容;人们不再信仰上帝,而崇拜“金钱”了.对财富的追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的进步.又使人性产生异化,正是对金钱的贪欲,扼杀了人们的感情,断送了多少家庭的幸福,酿成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惨剧……

这位前箍铁匠具备第一代资产阶级的一切特点,没多少文化,却极精于盘算。他的土地经营得法,每笔买卖都琢磨得周到细致,投机事业从没有失败过一回。酒桶市价比酒还贵时,他老是有酒桶出售。别人一百法郎就脱手的酒,他要每桶涨到两百法郎才抛出来。作者十分形象地写道:

说到理财,葛朗白先生兼有老虎和巨蟒的本领。他会蹲在那里,长时间窥伺着猎物,然后扑上去,张开钱袋的大口,吞进大堆的金币,然后安安静静地躺下,像吃饱的蛇一样,冷酷而不动声色, 徐徐消化吃到肚里的东西。

葛朗台胸有城府,说话不多,动作更少。他心狠手辣,玩弄世人于鼓掌之上。索漠城中,人人都曾被他钢铁般的利爪干净利索地抓过。人们看见他,没有一个不觉得又钦佩又害怕.所以葛朗台先生自然成为众人膜拜的对象。

葛朗台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则, 一文也不带进坟墓, 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 可以说一无所获。葛朗台从不欠人家什么,当然不让别人欠他,他从不到别人家去,不搞吃请,他决不动别人的东西。意思是绝对尊重财产私有权。然而他毫无顾忌地无偿占有旁人的劳动,毫无顾忌地把私人的白杨种到河边公家的土地上。他认为手生来是捞钱的,让钱从自己的手指缝漏出去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欧也妮把私蓄送给堂兄弟自然是“罪大恶极”的

了。不e2说葛朗白不爱他的女儿,可是金子是天底下最宝贵的东西呀!和女儿的健康、太太酌性命相比,葛朗台并不愿意太太生病,因为请医生要花钱,他更不希望太太去世,因

为担心女儿耍继承母亲的遗产。要不是因为这点担心,葛朗台老头大约还不肯与女儿和解.

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可怜的女儿守着他的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捕围猎的对象!

葛朗台正是所谓的金钱的奴隶,他在行为上占有了金子,金子却在精神上占有了他。他太执迷于追求和占有金子,已达到了无视亲情与爱情的地步,把世间任何事都看作交易。他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自我,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第四篇:为奴隶的母亲

《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有些研究者指出−“小说在深刻揭示社会问题时抛弃了一般常用的选择题材的方法”,“而是抓住了病态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典当妻子。这种题材,使得作品新颖、出奇。”五有的评论认为小说“虽没有直接反映当时风起云涌的农村阶级斗争,但它接触和描绘了农村中苦难深重的一隅,具有强烈的控诉意义”。有的文章把这篇作品与许杰的《赌徒吉顺》进行比较,说“典妻”只是赌徒吉顺的心理3活动,并未成为事实,作品只从侧面揭露“典妻”制度的罪恶。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第一次将被出典的妇女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从而正面地集中地暴露„典妻‟所造成的悲剧。”4有的文章把它与罗淑的《生人妻》进行比较,认为“罗淑生前似乎深入地研究过《为奴隶的母亲》,”并认为《生人妻》是在柔石作品的影响下写出来的

正确的主题,要通过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来体现。这篇作品取材、构思颇具匠心,有触到之处。作者在繁纷而又严酷的社会现实中,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典妻”这样一个典型事例,是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形象地再现了在我国封建社会及其变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广大劳动妇女,处于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束缚之下的悲惨生活,艺术地勾画了一幅妇女受医几至窒息的图景,激起人们内心无比仇恨的烈火。从这个角度讲,《为奴隶灼母亲同鲁迅先生为石祝福》有异曲同工之吵。这篇小说基调是低沉为。它没有写出春宝琅的反抗约一面,曾经受到某些评论者的责难,我则不以为然,试想在四面严如铁桶为社会里,怎能不给人以压抑之感%基调愈是低沉,压抑感愈是强烈,正是那种社会的真实马照,我以为这正是作者深邃思想的真实表露,正是作者体察风土人情独到、细茁之祈主,也是作者主构思作品时匠心的真帝所在。如果春宝娘被写成一个抗击旧势力为英雄,那反到是败笔了。这一点,对我们反映现实的文艺创作,也不无可取之处,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人物嘴写水平的高下,这对于短篇小说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这篇小说的作者,在人物描写上成功地熟练地运用了外形描写、行动描写、

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四种手法,深刘、细一贰地为我们塑造了春宝窿、皮贩、秀才、秀才娘子、沈家婆这一系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

第五篇:从《为奴隶的母亲》

文学院097班李祝连学号:2090432104

《为奴隶的母亲》 中的悲剧人物---生命的无奈和生存的执着

【摘要】: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的悲剧美学特征和美学意义的作品。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对悲剧给予如下的概括:“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和伟大人物的灭亡”。这就是说,构成悲剧,必须是合理的、正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物,陷于不幸、痛苦或灭亡。这些悲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民真的、善的、美的品德、愿望和要求,他们或为正义、为真理、为人民利益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或为个人的幸福和生存权利而艰难地挣扎,

【关键词】:为奴隶的母亲、春宝娘、典妻、悲剧命运、典者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讲述的是一个悲凉的典妻故事。小说中刻画了一具被压迫、被摧残、被蹂躏的贫苦妇女--春宝娘的形象。因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忍痛撇下5岁的儿子春宝,被丈夫典到邻村一个地主秀才家当生儿子的工具,生下了和秀才的儿子秋宝。当地主的目的达到之后,她又被迫和儿子秋宝分离。但当她回到依然难改恶习的丈夫身边时,她发现,当初典身换回的一百元大洋丝毫没有改变家里的贫穷状况,等待她的惟有漫漫长夜里的无尽啜泣。

这个家,人难留,那个家,情难舍。

三年前,满怀屈辱与不舍而去的女人;三年后,又痛苦而彷徨地回来。 亲生的两个孩子天各一方,一个是穷人家的孩子,一个是大户人家的少爷。 这是我看完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的感受。

“典妻”这种“习俗”,据说在浙东农村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别的地方大概也会存在。这种习俗的背后最明显不过地存在着贫富悬殊的阶级地位所带来的人的不平等,这里既有封建经济和宗法关系下的野蛮残忍,又有商品交换情况下的冷酷与坞。在这里,“典妻”体现出封建宗法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子嗣承续观念,又是商品交换关系里,把人作为商品来典当的行为,”典妻“是这二者罪恶结合的产物。作品中暴露阶级压迫与掠夺的罪恶,暴露剥削者的残酷与野蛮,反映妇女被凌辱的社会地位。作品似乎在告诉人们:妇女的苦难,除了社会的原因之外,她自己对孩子的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她之所以不得从奴隶状态中解脱,反而越陷越深,原因之一就是为子女所累,而丝毫没想到要拯救自己。

第一个悲剧是“为奴隶的母亲”,她的身上有着无法言说的悲剧命运。她没有姓名,没有尊严,苟且地活着,她生活在沉重的命运压迫之下,就像世间的一切渺小虫蚁一样,逆来顺受,在痛苦中煎熬,心中存在着一丝看似无望的希望,这是支撑她生存下去的信念。然而,上天对她是残酷的,连这点点仅存的希望也随着现实一点一点的破灭,她的生活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她那近乎

欲诉无言,忍辱受屈的深沉痛苦表现在那默默地而习以为常的情势之中,从而升腾出血泪的控诉,具有内在深沉的感情冲击力量。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剥削制度的冷酷无情和封建道德的虚伪堕落,有力地揭示了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所遭受的沉重苦难。

首先,从阶级分析来看,她是一个统治阶级压迫的奴隶。她之来到这个世界上,似乎就只是为了做一个奴隶的母亲,她这一生有过两次做母亲的机会,每次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她的肉体上和精神上造成深重的磨难和痛苦。她原来的丈夫本来是个劳动能手,“然而境况总是不佳,债是年年积起来了,他大约是因为境况的不佳,烟也吸了,酒也喝了,钱也赌起来了,”不仅染上了黄疸病,连脾气也变得凶狠起来,这样,在家中同样受着岁月煎熬的她,还不得不受着丈夫的折磨,这种折磨归根结底也是封建社会和剥削制度通过“夫权”施加给她的。至于她被典的事实,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在富裕的秀才家里,她一面做着佣人的工作,一面从“人”的地位降为生孩子气“工具”生下的孩子只能叫她“婶婶”,而把丧失了生育能力的秀才的大妻叫做“妈妈”,这就是说,她不只剥削了体力,也被剥夺了母爱的感情。后来,自己生养的两个儿子,一个永别了,一个陌生了,她那炽热的母爱被命运无情地摧残了、剥夺了,伴随着她余生的将是对春宝的无限负疚和对秋宝的无尽思念。她以被侮辱为代价换来的依然是没有尽头的奴隶生活疾病和贫困仍然像暗夜包围着她。承受的屈辱有多个层次,一是来自这场交易加给的屈辱,她从人降为物;二是来自周围的人的异样的目光,这些目光在同情、感叹,但是事不关己的同情感叹;三是来自秀才家的娘子包含嫉妒的有意羞辱。但是这些都是来自外部的屈辱,它们是外在性的。更深耻辱来自于她自身:“她实在是愿意永远在这个新的家里住下去,她想,春宝他爸不是一个长寿的人,他的病一定要在三五年之内带他到不可知的异国里去.于是,她便要求他的第二个丈夫,将春宝领过来,这样,春宝也在她底眼前。”秀才是施加羞辱的权力结构的一部分,但是这又有什么呢?生存的艰难已经让她无法顾及日后生存可能面临的悲惨,因为即使秀才愿意对她好,她在秀才家的地位也不外是泄欲和生育工具以及日常生活的佣人位置,难道真的会有爱情出现在他们之间?但是,成为秀才的第二个妻子成了她最大的愿望。这种来自人性自我保护本能层次的计划最后也落空。我们并不是要高高在上地指责她不该有这种幻想,如果阅读是一种自我生存体验与叙事者呈现的世界的融合过程的话,那么在柔石这里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柔石展示了人性中让人沉沦的无名力量。

《为奴隶的母亲》把典妻陋习放在比较高的文化层次加以体现,作者表现这野蛮习俗的发生不仅是由于穷人生活的压迫,而是有深刻的经济和文化的根源,即封建宗嗣和封建伦理。被典者是一个悲剧,而典者是另一个悲剧。文中的典者是一个50岁的知书达礼的,文质彬彬的秀才。他“温柔和善”,对妻子“结婚了三十年,没打过她一掌,简直连指甲都没有弹到她的皮肤上过”,他还有些“惧内”,对大妻的唠叨,只能听之任之。他典妻不是为了享齐人之福,

如果是为了享齐人之福,他完全可以纳妾。他有纳妾的财力:家有两百多亩田,有房产,还能雇长工,他也有纳妾的理由:男子年过四十而无男性后裔,按规定是可以纳妾的。可是他没有。他典妻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他饱读诗书,他明白,如果他膝下无子嗣,他就对不起祖宗,他就是宗族的罪人。因为惧内,所以他选择了典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典者也是传宗接代的一种工具。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悲剧?文中说到,在春宝娘生下秋宝之后,“有时在夜里,人家谈着话,他却独自拿了一盏灯,在灯下,读起《诗经》来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看来,传宗接代的任务的完成比“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还要快乐。后来,秋宝一天天长大,春宝娘要离开了,秀才因为爱子的关系,向他大妻提出要买春宝娘,可是遭到大妻的拒绝“你要买她,那先给我药死罢!”。文中接下说到,秀才听到这句话,当时非常生气,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反而笑脸地,从中可以看出,在那个封建时代,做为一个知识分子,连孩子的亲生母亲都没权决定,这对于秀才的生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文中的悲剧人物还有老妇人,她的悲剧不是一般封建妇女的悲剧,作者没有把她写成一个逆来顺受的农村妇女。她是一个封建强势的象征,在家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她骂秀才“老东西”,并包办着家里的大大小小,她可以阻止秀才纳妾,但是,她也可以很殷勤的张罗秀才的典妻之事,在春宝娘生下秋宝后,她深知那个时代的“母凭子贵”,所以她就要赶春宝娘走。她骂烧饭的,她也像是在骂自己,她不能生育,她已经犯了旧社会的“七出”之条,她感到委屈,她只有以泄愤的方式来表达。她自己已经没有了“自我”,她还要秋宝失去亲生母亲的疼爱,让秋宝,让秋宝娘,不能在一起,可见,这个老妇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做出这样无耻的事,她的人生,她的一切,就是为了维系自己在家里的地位,她的人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生活的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为奴隶的母亲》通过对悲剧人物的刻画,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对生命的无奈和对生存的渴望。并且揭示了落后的封建制度对农村劳动妇女的残害,同时揭示了这种典妻制度的罪恶的根源是封建宗嗣和封建伦理的不合理存在。千百年的封建陋习对劳苦大众的身心迫害活生生的摆在人们面前,更是让民众对这种残无人道的封建制度的深恶痛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报账员培训方案范文下一篇:播种爱收获信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