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论文

2022-04-3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对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推进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关键词】金融城镇化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革,最终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战略性步骤。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论文 篇1:

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及着力点

【摘 要】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稳定经济增长,扩大有效需求的现实选择。它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对我国未来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只有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才能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这当中,如何运用好金融行业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城镇化;着力点

目前,我国的发展战略已经步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金融的支持不仅要高速度,而且还要高质量。金融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必须要定位准,找好着力点。

一、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着力点

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本物质保障,也是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资金最集中的地方。例如:建公路、排污水等。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物品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会福利、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因此当地政府要为城镇配备完善的,并且有先导作用的基础设施。根据这些投资项目的收益高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分三类:首先是,可以通过设施使用时的收费来实现盈利的;其次是,即便收费,也无法覆盖成本;最后是,纯公益性的项目。

新型城镇化建设周期性长,资金占用额比较大,仅仅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当把目标放大金融机构上。

2.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中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城镇化建设的初期,物资的需求多数来源于农业,所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与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农业现代化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这个特点,不但合适银行,也合适证券和保险这类的金融机构。

3.非农化建设

非农化是集农民职业非农化和农民身份市民化的两者统一。虽然,农民变成一个城镇居民是一个高兴的时刻,但这一转变的背后就是失去了土地,这样一来,农民就要接受自谋出路的风险,这样一为,针对农民进城再就业、乡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再就业或是创业都需要资金的配合,才能做到稳定经济和国民安定,这时金融机构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二、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

我国人多地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不近相同,各省各市和地区的城镇化覆盖率和城镇基础设施存量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速度快,而中西部发展相对落后,各地城市发展明显不同。同样的,金融资源的分布也有着很大的地区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中西部则为48%和44%,显而易见,中西部城镇进度很慢,而我国行政级别在县以下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也十分有限,全国现在还有约3000多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这样多数农村居民是没有办法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的。不仅如此,由于中西部城镇发展缓慢,这类地区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十分不完善。

2.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

金融作为一种少有的资源,要经过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发挥作用。但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整体生态环境并不是很好。首先,目前我国农村行政和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家相比,还是处在半传统、半封闭的状态。地方政府的行政方式与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组织运营的独立性,同时也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自由发挥的充分性。其次,在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识水平层次也低,对农村地区诚信意识相对薄弱,农民对合同基本上不了解,从而导致了民间金融经常发生纠纷,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极大的阻碍了金融支持在农村的发展。

3.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金融机构的产品主要是以担保抵押为主,这部分贷款占到了绝大多数。最近几年,在新型化的城镇建设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行业和领域,其中有我们常见的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土地流转、农民进城创业等,这些经济活动都需要由特定的金融工具为服务,但目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远远满足不了城镇化建设的多样化的资金需要。

三、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建义

1.优化金融体系的布局

由于金融机构分布的不均,严重制约了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网点的建设,帮助和引导不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分支不多的问题,并且利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利用政策性金融与小微金融提升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资源聚集的能力。

2.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现在,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是资金短缺,想要用发展城市建设的资金去促进农村的建设,无疑是拆东墙补西墙。因此,只有依靠农村金融的合理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健康阻碍了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所以就要加大支农和惠农的力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等这样才能让金融支持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3.加大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金融机构要突破传统信贷模式,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业量身制定融资方案。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层次。首先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和创业对资金的需求;其次,是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等领域的支持。

四、结论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城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贵风等,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第5期.

[2]陈振华,我国农村政策金融的发展及其功能分析[J],农业考古,2011年第3期.

作者:刘文琴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论文 篇2:

关于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文对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推进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金融 城镇化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革,最终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战略性步骤。因此,怎样建立健全的资金融资渠道,适应现代化城镇建设所需,是摆在当前建设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思考与研究。

一、金融支持城镇化的路径分析

(一)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离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仍较少,农业机械化率不高,人力、畜力的应用比例过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比较低,对外依存度有增无减。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应当立足“三农”,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从普及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机具入手,建立以信贷投放为主导的金融支持模式。

(二)金融支持城镇发展工业化

城镇化是以工业发展为前提的。经过多年奋斗,我国已从农业大国变成当今的“世界工厂”,工业产业发展迅速。然而我国的城镇化率依旧偏低,和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发展中的大规模重复建设,重规模而不重质量,高污染产业投入过多,往往是前期重速度,后期重治理,工业的发展长期依赖于房地产业的发展,而相对忽视了高科技产业的作用。因此,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科技工业,着眼于低碳产业的发展,立足长远。

(三)金融支持应向特殊群体倾斜

农民工进城务工、大学生创业,成了中国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带来了就业、住房、基本社保和市民准入资格等问题。我国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违背了“聚集”这一城镇化规律,通过干预人口聚集阻碍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形成了城市人口的“等级划分”。进城的农民工不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子女要出高价才能上学,病无所保,老无所养,无法获得市民待遇。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应当向那些为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农民工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倾斜。

(四)金融支持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投资项目的收益高低,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通过收取设施使用费来实现盈利;二是收取的使用费不足以实现盈利;三是纯粹的公益性质,没有收益。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具有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的特点,决定了单纯依靠商业银行融资难以实现,而且与商业银行的逐利本质不相符。因此,国家将设施建设的融资目标应更多地转向政策性银行,适当给予政策扶持,在同等竞标条件下,实行优先权。

(五)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化调整

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事实上是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原来以种田为生的农民进城务工,变成了企业的工人,变成了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这种变化也使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造成产业结构的转变,这种转变同时促进了劳动力为主的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密集性,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密度层面上来看,都使得城市人口有所增加,有效促进了当前我国城市经济自身的发展。

二、在当前的情况之下采取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手段不足分析

(一)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多表现为供给与需求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从而降低了金融在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应有的效率及功能。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在一些基础性设施的翻新建设与新建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刚性资金需求,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项目自身的非盈利性同我国广大商业性银行所秉持的经济性理念相互违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建设。二是我国自身的金融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较低,特别是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不成熟性,导致我国金融市场在自身发展与健全的过程当中,效率还较低,从而制约着权益性投融资渠道的增长,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当中不同融资形式市场化前提之下的形式配置,影响金融交通发挥。

(二)金融机构定位缺失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银行主要表现为国有四大商业性银行、信用社以及分布较广的邮政储蓄等几个构成部分,其对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限。一是在我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着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提供支持,但长期以来,政策性银行存在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融资渠道单一以及业务上面的单一性等,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严重制约着这些金融机构自身作用及功能的有效发挥。二是1997年以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将县及以下相关网点进行摒弃,从而减少了相关区域获取服务的有效途径,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不足,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金融一直处于空缺地位。

(三)金融信贷支持不足

一是虽然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各类较为繁多,然而,金融资金大部分都集中于大城市,相对而言,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在自身建设的过程当中资金严重短缺,这种现象相当常见,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作用较为弱化。二是由于我国广大金融机构自身的审慎经营以及在支农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性等,因而造成在投放贷款的过程当中,往往集中于企业或者其他私营机构,而对一些基础性建设或是农户的比例则较少,“三农”扶持俨然成了一句口号,无法将信贷创新产品落到实处。

(四)金融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贷款的过程当中,由于出现一些不良贷款及逾期记录,这部分群体已入银行贷款黑名单,如有不良记录存在的,无法获取相应的贷款支持。这就对广大农民提出了要求,必须用自身行动来重新取得良好信用記录,全面改善金融体系环境。二是对于部分金融机构而言,还无法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存取,且仍以传统贷款为主,反而一些新型的方式还未全面推广,比如咨询、结算等,创新能力有限,制约着金融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三、在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具体措施

(一)有效发挥我国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是加大当前中央财政自身的转移支付手段,努力构建同当前城镇化建设发展相一致的区域财政体系,确保在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科学的转移支付体系。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二是遵循多予少取——放活制度,逐渐将政府资金制度化,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的发展。三是可以对城镇现有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设施等存量资产考虑通过经营管理权出租、拍卖、开发升值等途径和形式回收资金、增加城镇建设投入;可以引导和利用民间资金对城镇化建设、产业的发展进行投资。

(二)完善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对一些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作用较大的机构,给予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等方面的倾斜,并对这些机构在开力新业务、市场准入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充分发挥金融机制的激励功能。二是加大网点结构调整力度,具体而言,可以在一个已然具备市场规模的中小集镇设立网点,特别是在县城与当前的一些新兴工业园区内,更理应如此。而对于网点无法进行覆盖的区域,可以由附近的相关金融机构长期驻点,以提供流动性的资金服务。

(三)健全金融信贷保障体系

一是基层央行应指导各商业银行在城镇化建设中落实组织机构、资金和人员,切实把城镇化建设列入信贷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的重点。同时,对于支农再贷款的范围及数量都可适当扩大,方便为广大金融机构支持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政策性条件。二是从相关金融监管层面来看,必须出台相应政策,对国有大中型金融机构在中小城镇区域的具体贷款比作出硬性规定,确保最终实现取之于农,而用之于农,加强中小城镇金融机构的回哺性,最终实现金融良性循环与发展。三是创新金融产品,金融部门要根据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创新信贷品种,如积极开办购建房、购买农机具、特定产业扶持、大宗耐用消费品以及子女上学等消费性贷款,努力满足城镇建设对信贷资金的需要。此外,还可加大对农地金融探索的力度,也就是说,农户本身以及其他取得土地经营资格权的业主,以自身土地经营权作为银行贷款抵押,方便其用于生产,切实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现状。

(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我们知道,作为我国农村信用建设最为直接的受益及参与者,涉农金融机构理应在广大农村开展一系列的金融知识宣传以及相关普及工作,深入全面开展我国农村主体信用经济评价,并积极建立各种科学的、系统的评价体系与评分标准,再者,还可不断加强农民金融信用记录的电子化建设,方便对农户信用进行实时监查的同时也可关心那些切实需要贷款的农户。二是可以适当加快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机制建设力度,实现广大金融机构差异化竞争,明确自身金融市场定位。三是针对区域网点建设以及相关的自助设备要加强力度,尤其是在一些人口集中、出城务工较多的区域,可以增加ATM机等投放力度,大力推廣一些非现金直接支付的金融工具,尽快实现农村金融现代化,缩小与城市间的差异,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编辑:唐荣波)

作者:周敏慧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论文 篇3:

浅谈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城镇化可以有效促进资源、人口的集聚,解决我国经济由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转变,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政策、法律、制度、财政、金融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土地制度、环境和耕地保护政策、城市管理等多部门的工作。金融作为配置资源的平台对城镇化的建设有积极地推动作用。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是一种互动机制,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等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通过生产要素集聚,扩大市场规模,促使市场主导型资本形成机制的建立,从而相应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如何运用好现代金融促进城镇化的建设值得我们研究。

一、现阶段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

1.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缺乏战略性

部分金融服务部门或机构对支持城镇化战略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甚至没有把金融行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主动和有效地运用金融杠杆引导和调控城镇化战略。在城镇化战略方面,主要是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金融发展战略与城镇化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认清世界金融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金融战略还没有被提到应有的高度。

2.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城镇化战略存在矛盾

金融业逐利性和城镇化建设的社会性存在矛盾,城市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普遍具有超前性、社会性、公益性等公共产品属性,以及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沉淀成本高、需求弹性小等特点,这种特征与商业金融主要追求短期盈利的要求并不符合。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金融政策界定小清楚,服务范为宽泛化,政策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功能完善支持力度不够,相反,却一味地追逐利润最人化,在信贷投向上出现商业化的趋势,在一些传统服务领域与商业银行频频发生冲突,依靠政策州金融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日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功能相对弱化了,不利于城镇化。

3.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结构功能不够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兴金融机构相继建立,金融组织结构趋于多元化。但金融机构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有金融机构比重过大,缺乏非国有金融机构:全国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比重过大,缺乏区域性金融机构;大型金融机构比重过大,缺乏中小型金融机构;银行机构比重过大,缺乏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金融信息网络建设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些金融机构服务手段还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咨询、结算、代理等中间业务发展缓慢,金融创新能力不强,从支持城镇化的方式看,过于倚重传统的银行信贷手段,从城镇化建设融资的结构看,直接融资比重较低,而间接融资居主导地位,难以满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4.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巨大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认为中国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在10万元左右。2011年,我国的城镇人口达到6.91亿人,城镇化率为51.27%。按照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再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估计将转移农村人口1.2亿。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单一依靠财政资金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往往是推动城镇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然而由于缺少专门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从而制约了它们的壮大与发展,进而影响城镇经济和城镇化进程。

二、关于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1.充分认识城镇化战略的重大意义

金融改革与发展既要考虑自身利益的需要,又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以城镇化建设为依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城镇的规模效应和综合实力、井以此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从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金融要发挥重要的先导作用、调控作用和支撑作用,从而推动经济金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2.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信贷融资管理体系

金融机构应该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开发而向小城镇、乡镇建设项目的灵活多样的信贷管理模式;改变目前信贷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局而,制定配套的信贷政策,出台相应的信贷操作办法,适当放宽贷款审批权限,对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明显且发展前景广阔的城镇和乡镇给予支持;选择有一定经营规模、抵抗风险能力强、效益较好的城建项目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充分发挥其引导的作用,以带动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3.完善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运行的制度基础

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结构金融有很多复杂的产品模式,但长期以来,资产证券化是结构金融的基础与核心模式。由于很多经营性的城建基础设施具有稳定的现金流特征,成为优良的可证券化资产,在我国资本市场还较为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资产证券化解决城市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发展潜力很大。将基础设施资产进行证券化,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分散金融风险。

4.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

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在这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应是各级政府,政府可以建立基层财税体制,稳定城镇建设的财政投入渠道;可以制定优惠政策、优化经济环境、提升社会信用环境,吸引外资;可以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机制,招商引资;还可以在土地开发上做文章;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筹集城镇建设资金;也可以通过推行市政债券等方式,鼓励民间投资于城镇化建设等。

参考文献

[1]郭新双.“十二五”时期金融支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J].中国投资,2010(7).

[2]郭新明.金融支持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政策思考[J].西安金融,2004(9).

[3]伍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05(2).

[4]黄勇,谢朝华.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J].理论探索,2008(3).

[5]刘莉亚.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探讨[J].河北金融,2007(1).

[6]范立夫.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0(7).

[7]梁欣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5).

[8]汪小亚.中国城镇城市化与金融支持[J].财贸经济,2002(8).

作者:方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青年辅导员师德师风论文下一篇:电缆感信号影响分析论文

热门文章

金融支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