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的变化范文

2022-06-25

第一篇:我的家乡的变化范文

感受我的家乡的发展变化

常说科教兴国,那就先说教育吧。教育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在我们农村几乎家家都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子女的一生,读书是跳出农村,摆脱贫困的唯一方法,也是我们在将来求生存的有效途径。

现在我们这的小学已经不如我们那时的多了,通过竞争,合并了一部分,还有的倒闭了,因为小时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初中,我们那时就不多,就两所,现在还是两所。我们那时升学率很低,有时还为零,很难考取高中,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升学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成材的越来越多,以前村里大学生很少几乎没有,现在多了。这是一种变化,内在实力的变化。教育制度不断进步,大中专教育已经从精英式教育转向了普通的民众,大学已经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

人民生活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自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们的吃饭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人们已经不再追求吃的饱,而是追求吃的好,吃的健康,绿色食品,健康食品风行。

穿衣已经摆脱了绿、蓝、灰,军装、中山装到五颜六色的时尚休闲服装。我们有了世界级的品牌服装。大家的穿已经从趋同、一致变为追求自由,彰扬个性,表现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我们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我们了。

娱乐方面,从当时的小喇叭,收音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到如今各家都装了有线电视,彩色电视机,各色音响设备。各种社区的合唱团,秧歌队,舞蹈队兴起,晨练的队伍在扩大,打太极拳,散步,跑步丰富多彩。人民体育休闲也很丰富,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体育也逐步的走出象牙塔。还有现在每逢节日,文化宫还找一批人排练歌舞,真正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出行方面,以前主要是靠步行,有些人家有自行车,看看现在满大街的永久牌、飞鸽牌电动自行车,各种各样的摩托车,还有家里已经有了汽车。还有现在县城里早就有了公交车,到县城里的每个地方只需花几快钱。可以说在这方面我们有了很大的完善与发展。

道路方面,这也就更不用了,俗话说:要想富,先铺路。这路是很关键的问题。有了那么多的车在路上行,关键是汽车,这路当然要好了。我们小的时候那路全是土路,下雨就没有办法出门,道路泥泞。而现在条条水泥路交错相接,又修了几条新的马路,交通便捷多了。据说今年还要修3条水泥路,有一条是经过我们家后的,可以说到那是不管到哪里路都好走了。总的来说道路在我的家乡有了很大的改变,雨天照样上街,上网,出去玩。

通讯方面,以前通讯是单位和特权者的事情,人们日常的联络时书信和电报。现在电报和书信的业务大大萎缩,几乎绝大多数人家都拥有电话,还有的是现在有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有手机,电话干脆断了,就用手机。人们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通过手机上网,看视频,拍照片和视频,听收音机,放音乐。当然,也有些烦恼,一是有骚扰电话,还有强制性的垃圾广告。有时,你无法拥有自己的休闲时间,晚上睡觉时手机关机,睡觉正香甜时来了电话,闹得你睡意全无。

网络、电脑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家这就可以收发电子邮件,这可以方便的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目前通过网络和博客我们就可以完成相关信息的查阅和发布,可以看网络视频,玩网络游戏,在虚拟的世界里几乎可以完成许多现实是世界的事情,网上购物,网上订餐,订房,定旅游线路。网上博客的出现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发布源,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过去人人羡慕的作家。 现代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有些是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不过与任何事物一样,发展中的中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信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的好,与那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结论:

通过对会议精神的学习与理解,我感受到了家乡发展变化的巨大。在我和家乡人民看来家乡在道路方面,出行方面,通讯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正在完善。仔细想想家乡的发展变化,无不呈现在眼前。这些发展变化正是在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这正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

致谢:

感谢家乡可爱人民给我的支持。感谢党的英明领导使我的家乡有了巨大的发展,而这发展现在也正在进

我的家乡,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整个城市充满了绿的气息。

长长的马路中央一条条绿化带里一棵棵绿叶繁茂的树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它们像一个个士兵一样庄严的立着。翠绿的枝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它们绿得那样新鲜耀眼。微风拂过叶子漾起阵阵绿波,好看极了。树旁的花草、蜜蜂、蝴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共同组成一道慈溪亮丽的风景线。

春天,家门前的小河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像面镜子。活泼可爱的小鱼在水里嬉戏,好像在跟玩捉迷藏。一旁的小草绿油油的,舒展着那幼嫩的绿叶。一棵棵苍天大树挺立在屋后,像一名士兵神气十足地站在那。在一棵百年古树下,孩子们正在玩耍。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插秧,为了秋天的丰收而准备。

夏天,路边的石榴花开了,池塘里的荷花也争着开放了。当火红的太阳升起,荷花和露珠被映得火红火红。一阵风拂过,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一丝丝微笑。

秋天,一块块,里面集结着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的稻谷,金黄金黄的,农民伯伯正高兴地收割稻子。山上更是热闹非凡,瞧!苹果林,苹果林火红火红的,越过苹果林来到橘子林,橘子金黄金黄的,红枣、葡萄……一片丰收的景象。

冬天,寒风刺骨。大地上覆盖了层层积雪,但我的家乡依然美丽。雪花还在不停地下着,我不禁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回首往事,垃圾拥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里游泳,让人看了就想躲,真脏啊。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铺上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净啊,冰晶般闪耀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爱我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乡。

春天,柳树姐姐脱掉了白连衣裙,换上了绿婚装。调皮的小草弟弟探出了小脑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洁白的面颊。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播种。我们小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小鸟仿佛被吸引住了,也放声歌唱。在那美丽的乡村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声。

夏天,溪水哗哗的流着。我们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嬉戏。大人们在树阴下谈天说地。知了在叫着,好象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小鸟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愉快飞翔。在那美丽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秋天,枫树姐姐飘落着红叶,仿佛在迎接丰收的一年。小花准备去和它的哥哥姐姐们告别了。农民伯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帮助农民伯伯干活儿。小鸟成群结队地在和这里的一切告别。在那充满欢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告别声。

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我们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那冬青树在风雪中傲然屹立。动物们大多都冬眠了。在这僻静的冬天里,留下了冬姐姐的足迹。

我爱我的家乡。

第二篇:我看家乡的变化

家乡,是我们亲切的港湾,是我们热爱的土地,是我们生活的记忆。或许是因为学业太忙的缘故吧,最近,我渐渐的发现家乡——这个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长辈们讲,以前的家乡只是仅限于局域发展,很多地方是一片荒芜,也没有连接两岸的桥梁,人们渡江都需要靠渡船,十分不方便。后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宽阔的马路整洁而平坦,道路两旁,绿茵茵的草坪像绿地儿红花的大绒毯。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棵棵大树葱郁挺拔。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人们买上了汽车,办起了工厂,通过互联网了解了许多知识,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就举一些最近发生的事吧。我的家乡原本是人们交通通行的主要力量,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买起了私家车,渐渐的,仅有两个车道的富春江二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了。桥上总是显得拥挤忙乱。不过在今天,这一切早已成为过去式,自去年十一月起,家乡进行封闭施工,到了今年八月份一座崭新的二桥已经建造完毕了。它现在有了四个车道,还有了专门的行人道,这大大减小了交通压力。人民医院是人们看病的主要场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去医院检查身体,原本建在江北的医院已显得太简陋了,于是在江南新建了一座人民医院,面积大了好几倍,楼房更加大了,环境更加舒适了,医疗设施也更完善了。还有市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满地脏物,发出阵阵恶臭了,它变得整洁干净,还有专人在检查产品的安全与质量,使人们能够更加放心地购买。

啊!我可爱的家乡,你的迅速发展是多么令我自豪!你的昨天已成为历史,你的今天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你的明天必将像一条藤飞的巨龙!

第三篇: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①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②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从1990年至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6.31增至2210.34,增长了3.2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增长了6.2倍、5.1倍,③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最贫困的农户(占4%)中,有一半属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的卫生费用为587.2元,其中用于农村的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一些传染病(如肝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病(血吸虫病,碘缺乏等)又死灰复燃。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新农村建设还存在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农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不少土地被荒废了,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当然我们的意思不是说年轻人就应该留在家种田,在外面能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件好事,毕竟在外面机会多一点。但是钱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一位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在外面工作的人要多往家打电话,有机会常回家看看,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毕竟会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继续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加大大型排涝泵站技术改造力度,配套建设田间工程。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农业综合开发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稳定完善政策,培育后续产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山区综合开发。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强荒漠化治理,积极实施石漠化地区和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集中式供水,提倡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从2006

年起,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尽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加强小水电开发规划和管理,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给予支持。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逐步把农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

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可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凡符合目录的项目,可给予资金、实物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要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治理。

通过调查,给了我们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是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就不能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从未到过中国的学者却天天大谈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一样,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些许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当今社会生活,就不能企鹅是发现平时日常中存在的问题,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给我们的调查改革提供正确的方向。做了新农村实践调查报告,我更加相信我国的改革方向和措施,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四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家乡的变化

在这个暑假, 我对我的家乡——黄冈进行了社会调查,采取了网络查询加亲身深入社会实践的两强结合法,对三十年来家乡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究,深深地感受了我家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那茁壮、快速地成长的过程。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拜访了村中的一些老一辈人和有关领导,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我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我的家乡是一个贫瘠的村庄,村里人住的是土房土屋,而且是很多人住在一起。由于房子的空间本就不大,很多人住在一起更是让人觉得很不方便,很多时候一家人都是睡在同一个房间,根本没有个人的房间。但现在就不同了,我们村里,楼房基本随处可见,一家人不用挤在一间房间里睡觉,而是有自己个人的房间,这样有利于个人的隐私,也让人觉得方便。毕竟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全家挤在一间房间里睡觉是满别扭的。这样的变化让老一辈的人感到欣慰,在他们看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才算是真正落户生根。

在穿的方面,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的确良(一种化纤面料),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喇叭裤也因此流行一时。当然,那时候最普通的还是类似于中山装的的褂子。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当时,虽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衣服的质量也不高,常常是开了线,撕裂了布,洗一洗,鲜艳的颜色也掉了下来。人们的生活好了,在衣服方面也就更不用愁了,甚至出现了衣服泛滥的情况,看看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一橱子衣服?

在吃的方面,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在住的方面,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种代步工具。从最早到的步行,到马车,牛车,再到汽车,火车,无不体现一种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妈妈在上大学的时候,从济宁坐车到青岛,过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而现在,仅仅需要4至5个小时。于是,国家开始兴修铁路。1996年9月1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网。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出行的方便快捷,只是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在教育方面,现在真正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经济不发达,教育自然也就不能跟上,学校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师资水平也差。一个班有四十多个人,教室里只有4盏日光灯,一块木头黑板,剩下只有课桌椅了。操场都是用土铺成的,跑道是用煤渣儿铺成的。跑步时,不小心摔倒后,两个膝盖准会摔破。操场晴天还可以用,要是下了雨,操场就变成了水塘,一两个星期都没法用。现在,我们的校园里不仅有明亮的教室,还有宽阔平坦的塑胶操场和植物园。教室里除了桌椅、黑板外还有16盏日光灯,一台空调,四台电扇,新安装的多媒体电脑。为教师的教课带来极大的方便。

在精神方面,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进步,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这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不敢想象的。固然目前农村里的人们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样以出国旅游来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踩高跷、扭秧歌等,这些娱乐方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娱乐生活。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改革开放整体突破,经济实力增长迅速,城乡面貌变化巨大,民生改善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开创了全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我们作为祖国的骨干力量,应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开创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构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的增加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通过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民生,通过多办实事惠及民生,努力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我们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生活将更加美好。 虽然这次调查的时间不长,但是让我了解到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家乡的变化新颜取得了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变化和辉煌的成就。我们坚信未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带领下,瑶琼村将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第五篇:建国60年来我看家乡的变化

财经学院 财政0811 陈玉瑾 2008410005

我的家乡位于重庆市南部,是一座山地环绕的秀丽的小城市,虽然这里没有北京宏伟,没有上海繁华,但是它就像一只小麻雀,小是小,可五脏六腑俱全。这里营运着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场等,为我们提供方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富足快乐,善良美丽。我很自豪我成长在这里——我的家乡——南川。

家乡南川有1359年的县治历史,1994年撤县建市,1997年成为重庆市的地区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撤市设区。幅员面积2601.92平方公里。辖3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区政府驻东城街道。2007年末总人口65.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21万人,非农业人口9.86万人。

为了更加了解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同时借着暑期长假的这段时间,我组织了几个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结成了一个4人调研团队,开始了我们对家乡60年来变化的大观察和总结。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自己更加了解家乡,也许将来为自己贡献家乡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在调研的过程中能够锻炼我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锻炼我的思考方式、说话的技巧、处事的经验,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胆量。

2009年8月1日我们的小组正式开始了调研活动,选择这样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日子也是希望大家有军人一样的品格,坚强,有毅力,不畏挫折,不怕吃苦。

一. 准备过程

小组4人在一起讨论了2个小时,制定出了一个详细的调研策划方案如下:

(一) 锁定调研地方。经过仔细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后,我们确定了2个主要的研究对象,分别是水江镇、金佛山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地方呢?它们分别代表了工农业城镇的发展、旅游城镇的发展。

(二)向所研究的城镇政府了解一下当地的概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数量,资源优势,道路交通等方面。

(三)访问居民。这一项主要访问的对象主要是针对60岁以上的老人,请他们谈谈这建国60年来他们自己生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及自己的感受。

(四)去镇政府了解一下该镇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和发展目标。 (五) 对这次调研的总结和经验交流。

二. 调研过程。

我们小组4个人的第一站是来到了水江镇,大概离我们居住隆化镇有20分钟左右的车程。首先我们4人直接去了水江镇的政府。而后到了那里我们又分为两两一组,分别到我们事先打听好的10户准备拜访的居民家里访问。

在到政府里咨询工作的过程中,政府官员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很是热情也很配合我们的工作。详细的向我们介绍了水江镇的概况以及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准确的数据,并且向我们简要谈了谈近年来的规划打算,于是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这项工作。

水江镇原名龙见场,相传修石拱桥时,淘石水中,现“水江石”三字,水江因此而得名,历来是南川三大名镇之一。与石墙镇、铁村乡、骑龙乡、中桥乡、鱼泉乡以及武隆县平桥镇、鸭江镇、白马镇等乡镇毗邻。全镇幅员面积233.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58亩,林地面积189548亩,森林覆盖率为51.7%。境内有河流1条,小二型水库3座。镇政府所在地距城区26公里。全镇辖8个居委、9个村,56个农业社、48个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16140户,总人口50076人,常年外出务工12255人。下设2个基层党委、18个党总支、1个临时党总支和68个党支部,全镇党员1855人,流动党员207人。镇机关行政事业编制人

员80人,其中:行政编制45人,机关工人编制3人,事业编制32人。镇党委共有委员11名,35岁以下2名,平均年龄41岁,女同志3人。主要产业发展情况:中药材2500亩;蔬菜2056亩;种养殖大户17户;引进工业项目5个,总投资1.7亿元。此外,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固农强工兴城市,全力服务大项目,加快统筹创和谐,率先辐射共同富。预期目标:实现镇域经济总量53450万元,城镇化率达到40.7%,财政收入4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大发展。二是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着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是编制完善南川工业园区水江组团规划,基本完成工业园区水江组团基础设施建设。四是高标准管理、高规格建设,加快推进水江小城市建设。五是全力服务大项目。

从政府出来后,我们接着展开了居民访问工作,虽然在居民访问这个环节上并没有像想像的那么简单,有少数居民过保守,不愿意透露过多,但总体来说,绝大部分的居民很乐意接受访问并且很愿意讲一些过去的事情跟我们听。

从访问中我们了解到,水江镇在60-年前还是一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零零散散的居住这少数农民,在这里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由于太过于偏远和荒芜这里在解放前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的侵害。即使这样但农民的日子只是靠天吃饭。解放后这里也是陆陆续续的有人迁进来,在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中,有不少的知识青年来到了这里,开辟土地,让这里发展了不少。可是发展的飞跃阶段还是1978年改个开放后,大约是1990年左右,这里经过政府的领导,特别是有一个大型国营厂宁江机械厂入驻以后,这里的荒土上建起了一幢幢居民房,也开起了一家家便利商店。居民们很多都不再靠天吃饭了,而是进入了这家国营厂,当起了工人,有的这在厂里或周边开起了各种各样的商店。如今虽然这个国营企业搬离了这里但是经过政府积极的引导和开拓,又一家新的投资10亿的铝矿厂在这里建成了。现在居民的生活富足。几十年前,这里的人们个个都是文盲,现在几乎个个都是大学生;几十年前,这里的人们几乎没有进城一次,而今只要你愿意,20分钟就可进城。十几年前,这里根本没有一条水泥路,而今通向重庆市的柏油路直直的穿过。总之居民的一切都比过去好上几倍。在访问的居民们个个谈及到建国的60年里都露出了满意幸福的笑容。

在水江调研了2天后,我们基本上完成了预先安排的计划,随后我们奔赴到了另一个目的地——金佛山。

来到金佛山,我们这次像前面那样先去拜访当地的负责人,也没有去访问当地居民,而是自己先旅游了一下。我们的这个旅游有个特殊的使命就是沿途观察一下金佛山景区的设施服务,问卷调查一下多次来过这里的游客的感受。

通过自己的徒步实践过程,我们发现这里的基础设施比以前更多更新更完善了,尤其是旅游的承载量和景点的服务质量上有很大的改进。再说游客,每年来旅游的人次大大增加,而且外地游客已经成了客源的主力,并且还有不少外国游客慕名而来的。来过数次的游客对这里的变化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交通更加方便了。

经过一天的旅游后,第二天我们就找到了这里相关的负责人,要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这里的大致状况。

金佛山位于重庆东南部南川市境内,属大娄山山脉。金佛山又名金山,古称九梯山,由金佛、箐坝、柏枝三山108峰组成。总面积1300平方公里,风景区规划面积441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522平方公里。主峰风吹岭海拔2251米,是大娄山脉最高峰,金佛山就如高昂的龙头雄居在这条山系的北端。金佛山素为蜀中四大名山之一而文明遐迩。“金佛何崔嵬,飘渺云霞间”是对它最美好的写照。每当夏秋晚晴,落日斜辉把层层山崖映染得金碧辉煌,如一尊尊金身大佛闪射出万道霞光,异常壮观而美丽,“金佛山”也因此而得名。

金佛山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古老的时代,缓冲了第四纪冰川的袭击。较为完整的保持了古老而又不同地质年代的原始自然生态,融山、水、

石、林、泉、洞为一体,集雄、奇、幽、险、秀于一身,被国内外专家评定为极有开发价值的自然风景区。它以其独特原始的自然风貌,品种繁多的珍稀动植物,雄险怪奇的岩体造型,神秘而幽深的洞宫地府,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和珍贵的文物古迹而荣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本阶段,度假市场将成为主力市场,休闲养身市场为辅助市场,自然观光为机会市场,同时由于景区打造日趋成熟,以及营造良好的度假环境,将对游览线路、景区功能进行划分,将不同的游客进行疏导,满足高、中、低不同游客的不同消费需要。

而后我们照例去了10户当地居民的家里作访问,当地居民热情好客,还拿出当地最有名的特产方竹笋来招呼我们。据他们讲,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竹笋,这也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听老年人说,金佛山在60年前只不过是一座海拔比较高的山峰而已,山上居住着少数苗族人家,过着打猎为生的土著生活。在解放后,尤其是在1995年以后,经过南川政府的认真考察和慎重的研究结合金佛山上的丰富的宝贵资源决定要把金佛山建成有当地特色的优秀景点。随后旅游成为了当地的支柱,尤其是专线公路修通后,大大增加了客流量。居民们自己盖起了旅游房,农家乐,这样他们不再打猎,同时专心的种植着特产方竹笋。种植、加工、包装等专业化一体化,并销售到全国各地。每年为居民创造超过2亿的收入。从前人们是拉着平车上山下坡去送货,如今家家小车,方便自如。

3天后,我们的调研全部完工。我们返回了隆化镇。 三 总结

经过我们小组的为期一周的调研后,我们的收获很大很大。也是我更加了解了家乡的变化,了解了祖国建国以来的巨大发展。家乡南川在建国后的6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农民不仅关心农业产量剧增,也开始重视农业结构的合理化。工业的频频进入,为城镇居民增加了不少就业岗位。还有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家乡融入了重庆1小时的经济圈,南川中学也为各地大学输送着高素质的人才。我相信家乡的明天会更好。

除此之外通过这次调研,我学到也得到了很多。首先,做每件事情都应该有个计划安排。但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因此我们也应随机应变。其次,要有耐心和毅力,没有办成功的事情不能着急,要急中生智,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最后,就是要真诚的对待他人,在一个团队里,只有你对别人付出了真心,别人才可能同样真心待你。这样一个团队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力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丧尽天良近义词范文下一篇:我的宿舍我的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