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为主线,活动为主体的分组教学

2023-02-25

在学校领导的倡导下, 我校开展了以问题为主线、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一学期以来的示范、试验教学, 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阶段性成果。本人也积极投身于这次教学改革中, 有不少的体会和想法, 也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认知学习认为, 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特别注重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小组学习明显优于众体教学, 小组学习是使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 小组学习过程本身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锻炼, 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主要途径。小组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开展小组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就是以问题为主线、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教学。

1 合理组建学习讨论小组, 创建良好的探究氛围

合作学习理论的提出, 是建立在未来社会合作的基础上, 而不仅是竞争, 它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因此在中学阶段有目的、有意识开展合作学习, 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思维是受他们的先天气质以及神经类型影响的。但它和人们的性格一样, 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可塑性和可修饰性。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影响, 合作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还是比较陌生和不适应的。所以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进行合作学习, 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操作中, 我把全班46个学生按5人分成了9个学习小组, 并且注意学生基础层次的搭配, 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诱发学生学习、指导学习活动向一定教学目标进行, 维持和增加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在开展课堂讨论之前, 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 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 特别是不要怕说错, 要形成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的讨论氛围, 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讨论气氛。这就要求教师既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 同时对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有深刻的理解, 知识面要广, 特别是要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 不断学习, 多角度、多方位吸收知识, 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深入研究教材, 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

教材是教育部编写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 其内容选择、顺序安排、难度要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 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 组织探讨活动, 以培养学习的研究能力。同时, 还要结合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实例。使我们的教学能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在进行《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的教学中, 根据教学要求, 我把每一节的内容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若干个小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看书、观察实验等找出问题的答案。对于故障现象的分析, 则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得出各自的答案, 并通过评比、实验验证等方式对其答案进行公正的评价。最后要求学生扩充到其他机型中去,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 故意出错, 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 故意弄出错误, 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 并及时予以纠正, 这对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比如在学习《电气安全技术》课程中电气灭火时, 我故意说“用黄沙去灭旋转着的电动机火灾”, 让学生判断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并讨论应该用什么方法才正确。最后分析常见的电气火灾的正确灭火方法。通过这样的讨论,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而且从教师身上获得了自信和成功。此时我借机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讨论并得出不同的电气火灾, 所使用的灭火剂是不同的。选择灭火剂时应该考虑是否有毒、是否带电、是否留下残余物等。一节课下来, 效果决不会比教师单人的讲解差, 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多的是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4 抛出课题, 开展讨论活动

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里的过程, 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构建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因此, 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布置讨论一些实践性的题目, 或者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扩展的题目, 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 把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教学前, 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 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 这对学生进行意义构建和能力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讨论的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课堂讨论的参与率还不够高, 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还低, 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 等待其他同学的回答, 没有进入到讨论中。小组讨论时, 有时小组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 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而没有组织全体小组参与讨论的意识, 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 甚至发生争执。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及时加以引导。如果引导得好, 对于加强信息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否则只会成为部分学生表演的舞台, 其他学生就会失去锻炼机会。

针对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关注并积极改进, 在教学中大胆运用, 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 注重方法训练, 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构建, 相信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教学改革一直以来是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又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了以小组学习的形式, 开展问题为主线, 活动为主体的分组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关键词:小组学习,教学,分组教学,探索活动

参考文献

[1] 徐洪祥, 赵学山.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操作考核[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5.

[2] 朱伟华, 李俊毅, 张晓静.谈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 2005, 1.

[3] 颜闽秀.论高校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创新[J].中国冶金教育, 2005, 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33例胃癌术后死亡原因分析下一篇:湖南省“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