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铁供电类专业现代“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2-09-11

1 现代“师徒制”是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核心, 培养标准来源于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和岗位需求, 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及发展的内在属性, 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高职教育的培养标准要着眼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市场变化、人才定位等因素办学。

2 高职教学模式具备实施“师徒制”的物质基础

实现“师徒制”的物质基础和有力保证就是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 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及校外, 校内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是对学生进行岗位专业技能培养与鉴定的实践单位;校外实训基地是容纳学生入职进厂体验真正职场环境和完成职业人转变的实践单位。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技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技能、职业素质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师又是师傅, 再利用现代教育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取代传统师徒制, 结合行业发展及专业实际将现代“师徒制”落地生根。

3 现代“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在高铁供电技术专业的创新实践

我院已经与哈尔滨铁路局全面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共同制定实习计划,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企业根据岗位需求, 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培养体系, 还对每门课程进行了把脉, 重新审核了课程标准及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方案中尤其凸显学生能力培养内容, 细化工作任务, 通过工作任务提高能力锻炼。

3.1 校企系统安排, 建立特色指导模式

构建“师徒制”指导模式。每年哈尔滨铁路局会提供典型工程工地作为实践实习场地, 学校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课程涉及的岗位上报至铁路局, 再由铁路局安排实践地点和内容, 期间部分老师也担任着前往工区指导实习学生的任务。教师通过亲身参与实施有亲身体验, 引发思考, 进行“师徒制”相关研究, 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校内和校外双向交替完成。因此, 教师是带着两项任务进行指导工作的, 学生的岗位技能成长和教师个人岗位技能的提高, 包括交通企业文化、岗位人文素质、职业能力理论以及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等方面内容。

3.2 明确阶段培养, 细化岗位培养能力

运用四个阶段教学目标及培养手段, 进行“铁道供电专业师徒制”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研究, 让学生切身体验从学生到徒弟再到职业人的转变过程。

第一个阶段培养方法是以案例教学渗透基础知识的传授, 提取具体的工作任务, 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一, “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强调学习兴趣和职业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普通电力设备使用维护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认识实践中带动动手能力, 在集中地实践周和实践课中, 强化岗位意识, 认识企业岗位技能要求, 在岗位实践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跟随现场师傅来获得岗位工作的技能和经验, 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通过现场的真实工作任务进行职业岗位技能强化训练, 主要采用的是针对实际工程案例对专业侧重点进行研究, 提取出必要的岗位综合技能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形成真正的职业岗位能力。

第四个阶段, 也就是最后一个学期, 学生进入实习单位, 踏入社会, 进行职场, 取得工作报酬,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 完成从学生到职业技术人的角色转变。

3.3 创造企业环境, 激发学生实习兴趣

进行多元化实践考核制, 对实践表现和实践成果进行记录是考核亮点。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引导学生较快速进入工作环境, 保证实践环境的真实性, 营造工作环境与工作氛围, 企业的工作现场。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的真正作用。让每一位指导人员都具备真正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充分挖掘创造企业师傅 (教师) 指导机会, 创造“手把手”的良好师徒关系。引入合理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改变传统只看分数的评价模式, 注重工作成果评价, 工作过程评价, 引入企业评价、项目组评价, 从学生角度去激发实践兴趣。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要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实践教学标准, 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借鉴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师徒制”的优点, 在校企全面合作的平台之上, 突出岗位技能创新培养, 探索高速铁路供电专业“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实习效果。

关键词:高铁供电专业,岗位技能,现代“师徒制”,实践教学,校企融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多重网络环境中的ISA防火墙技术应用探析下一篇:新形势下二级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