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改革再出发心得

2023-01-27

第一篇:共青团改革再出发心得

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30年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再出发

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先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物权的性质,再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今天起至12日在某召开。据悉,完善土地制度改革、还富于民将成为会议的热点,而围绕土地制度的相关政策调整将成为本轮农村改革的关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和“平等保护物权”。我们认为,通过赋予农村建设用地完整的土地流转权,和给予农民宅基地及其房屋所有人以完整的物权,来使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使农民能够分享土地级差收益的成果,对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意义。

近两年来,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小岗村试验土地自愿流转,全村1800亩耕地已有600余亩实现流转,每亩土地收益上升了5倍、10倍,甚至20倍,然而,30年前秘密在“分田到户”协议上摁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现在又成了土地集中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倡导者的老农严俊昌心里并不踏实,他担心眼下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是在缺少制度安排和不规范的情况下形成的,一旦发生经济纠纷,租赁户和被租赁户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

现行的《土地管理法》禁止集体建设用地出租、转让的条款已完全滞后于农村土地市场的现实其根源在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流转权的不完整同时也没有赋予农民宅基地及其房屋所有人以完整的物权。而在现行制度之下,农村土地进入市场须先转为国有土地,农民所获的征地补偿仅与其土地农作有关,土地征收、转用过程中的级差收益被政府拿走,而农民也只有微乎其微的5%-10%。农民修建的小产权房无法得到政府承认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是不完整的。就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来说,它并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所有权的规定。从处分权能上来看,村集体的处分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村集体无权直接转让其土地,农村土地只有被国家征收后才能出让和转让,也无法把土地作为抵押标的。由于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基本上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这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也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曾表示,目前中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跟市场经济完全接轨的土地管理制度,其中之一就是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因此我们必须先稳定和完善作为该经营体制基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村承包经营权以物权的性质即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财产权。

再则就是需要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为此,我们要注意完善法律条文,促进土地流转;大力培养农村土地市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有效发挥政府和村集体的职能;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转让早已走上轨道,而农民集体土地的依法转让还远没有起步,这种不平衡状态,既影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也是导致城乡收入分配不公的一个重要根源。让地权所有者参与市场交易,试办土地交易所无疑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通过此种办法最终实现我国所有土地同制、同权、同价。

小岗村严俊昌的担心说明我国土地管理法规与政策亟待改进,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必须对农村土地流转予以法制上的保障。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小岗村考察时,公开承诺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表示现行的土地政策将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后有所调整。但调整的前提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这可以说是给出租流转土地的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二篇:改革再出发 筑梦新

改革再出发 筑梦新。。。。。。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当代中国踏上了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历史的跃升,需要坚强有力的支点。如何运用好改革这一关键招,以改革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是各级政府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悟深悟透,共奏最强音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政策是最好的机遇。我们必须学懂学透,悟深悟透,才不会迷失方向,错失良机。

1、要有足够的认识高度。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足6年,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大致35年,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改革,成为躲不开、绕不过的新课题,停顿和倒退都没有出路。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我们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需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机制和办法来解决。

2、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现阶段改革的真正难点在于简政放权。在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的今天,没有革自己命的决心和勇气,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就难以闯过改革深水区。去年以来,国务院、省政府向市州下放多项审批权限,并将进一步加大向县市区下放工作力度。要把下放的权力事项用足、用活、用够,使之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3、要有足够的行动自觉。要把改革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政府及其部门是改革的主战场,要按照中央、省、市的全面部署,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研究、调度、组织,提高改革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要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的难题。改革的动力不足,仍然是制约苏仙发展的最大障碍。要继续在科学发展快车道上加力提速,务必要用改革的措施解决矛盾,用改革的方法激发活力,用改革的成果造福人民。

二、转型转变,牵住“牛鼻子”

推进政府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善于牵住“牛鼻子”,由关键领域改革的“一子落”,激发改革棋局的“全盘活”。

1、着力转变思想观念。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按照四化两型、三量齐升、五位一体建设的要求,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二要牢固树立法治行政理念。坚持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管钱,以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推进政府各项改革。三要牢固树立民生民本理念。更加注重体现人文关怀,更加关注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推进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倾斜。

2、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在向社会、市场、企业放权基础上,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督,加强各项公共服务提供,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切实做到简政、放权、提速、减负、让利。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真正提供好各种服务。

3、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健全公共服务和教育四件大事,促进落后地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要重点推进郴州大道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建立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建立产业退出、产能淘汰和新兴产业替代机制,构建以促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创新体系。要大力破解土地管理、产业布局、户籍等方面的体制性瓶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善做善成,当好操盘手

推进政府改革,光有立场和态度不行,关键在干。要敢于承担改革的使命和责任,坚持真改、大改、实改。

1、在全市试点改革上先人一步。改革要按照“先行先试、非禁即试”和“注重前瞻、走在前列”的要求,勇趟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苏仙区作为郴州改革开放的主战场,对这些改革试点要大胆地闯,率先突破,为全市探索经验。

2、在发挥比较优势上先人一步。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清理取消各部门、各单位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服务及管理事项。二要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三要深化投融资改革。切实抓好国有资产归集管理,加快国有资产摸底、登记、移交。改变“以土地换设施”等模式,推广运用外地成功融资方式。

3、在群众最期盼的领域上先人一步。更加注重生态、民生、安全。加快环境整治、加快创建全国水文明城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深化医疗、养老、教育等体制机制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加注重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突出抓好信访维稳、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正风正纪,打造新环境

改革要有厚实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法制政府、清廉政府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1、走好群众路线除四风。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改革推向前进。坚持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坚持示范推动,从自身做起,善做善成,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风”,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利器”,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突出问题找出来,不回避、不推诿、不敷衍。

2、抓实作风建设保清廉。要按照“好作风建设年”的目标和要求,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要严明工作纪律,凡区委、区政府做出的重大部署,各级各部门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等影响全区改革发展大局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直至党政一把手的责任。

3、建好四型机关树形象。要优化政务环境,深入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活动。要解决突出问题,重点整治一批混日子、跑门子、乱班子的干部,宣传表彰一批有思想、有锐气、有担当、有韧劲的干部。要厉行节约,严格执行办公用房、车辆配备等方面的规定,严格控制差旅、会议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确保行政经费“零增长”、“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践行群众路线 切实转变作风。

第三篇:从改革开放前沿再出发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 万庆良

2013-2-22 5:55:06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2月22日 06 版)“五箭齐发”推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瞄准小政府、强政府,理顺行政体制;优环境、强企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社会、好社会,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功能、优布局,改革城市建设体制;大开放、广合作,创新区域合作机制。

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动员令,总书记离京视察第一站就到广东,宣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广州作为省会城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可支配资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能够创造经济总量连续24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的成绩,办法千条万条,最关键一条就是勇立改革开放前沿,义无反顾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瞻望未来30年,广州发展要继续走在全国大城市前列,必须坚定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

当前一个时期,广州正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为抓手,以建设人民满意理想城市为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批准南沙新区为国家级新区的重大机遇,“五箭齐发”推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瞄准“小政府、强政府”,理顺行政体制。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在南沙新区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健全社会信用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快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瞄准“优环境、强企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培育壮大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瞄准“大社会、好社会”,创新社

会管理体制。创新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机制,总结推广公众监督咨询委员会制度,推进政民互动、协同善治,促进城市包容发展。瞄准“强功能、优布局”,改革城市建设体制。推进“三规合一”和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打造“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城乡空间布局,建设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质的生态城市。特别要瞄准“大开放、广合作”,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提升开放水平,带动改革深化。以南沙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大平台为载体,深化穗港澳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广州从改革开放前沿再出发,既十分紧要而急迫,更需要非凡勇气和智慧。我们将秉持敢为人先、敢想会干的精神,坚持统筹谋划、全面深化、重点突破、试点先行,一往无前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为全国释放改革开放最大红利闯关探路。

第四篇:学习贯彻《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改革开放再出发心得体会

学习 贯彻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改革开放再出发心得 体会

一座城市的发展,再次牵动世人的目光!在深圳成立经济特区40 周年之际,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 年)》。从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有力措施,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这在深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全新探索。

南海之滨从不为人知的小渔村,到跃居经济总量亚洲前五的现代化大都市,40 年来深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从改革层面来看,敲响土地拍卖第一锤、第一次打破“大锅饭”、率先启动商事制度改革、首创“前海模式”……一批批“深圳创新”走向全国;从开放角度来看,第一家外资银行落户深圳、创办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在开放潮流中,深圳始终勇立潮头。深圳建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深圳考察调研,多次就深圳建设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批示。2019 年 8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行示范区的重大决策。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深圳的新的历史使命,也是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起点。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如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为全国制度建设做出重要示范?如何续写深圳建设发展的新辉煌?需要深圳在新起点上继续奋勇当先、勇于攻坚克难,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

对深圳而言,当务之急是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将建设发展的蓝图变成现实。这次中办国办印发的方案,从“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方面,明确了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可以说是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路线图、施工图。一方面要对标对表方案要求,细化实施细则,抓住时间节点,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落实。另一方面要立足深圳区位优势,最大限度利用好中央给与的政策支持,继续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深圳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面临的任务更重、标准更高、难度也更大。

40 年来,深圳凭借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创造了发展史上的奇迹。今天,实现建设示范区的目标,依然需

要继承和发扬特区精神,以“杀出一条血路”的豪迈气魄,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蹚出一条新路,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站在 40 年的时间节点上,今日之深圳积累下雄厚的物质基础,具备了充足的治理经验和治理能力,形成了对改革开放规律的科学认识,拥有更加充足的底气和信心实现既定目标。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行,再出发的深圳必将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年体会:新改革从农村再出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XX年10月12在北京闭幕,会议发表了公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30年前,中国改革与开放的第一步发轫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大胆尝试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不但发展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而且成了当时“解放思想”的一次垂范。当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中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30年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次,人们的目光又将投向农村。

从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改革已经初步适应思想解放与制度突破的历史需要,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并继续得到正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源于制度性的弊端,而且源于中国人千百年的观念,还来源于日益紧密的全球化趋势。三者相叠加,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策中,解决矛盾、保障改革深化的意图十分明显。

三中全会申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会因此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农村改革成败事关中国改革成败。中国农村关系着全中国的粮食安全、土地政策,农村还是最庞大的劳动力基础。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不仅代表了本民族的文明程度,也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而要在2020年实现全国居民收入比XX年翻一番,关键还是看农民收入这块“短板”能否提高。

而今,农村无疑成为中国最需要改革的领域。一旦获得新政,农村的发展势头将锐不可当。过去30年,以出台10份“一号文件”为标志,中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接下来,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正如全会强调指出的,要“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这对从整体上消除农村贫困,意义重大。

事实上,通过30年来农村改革的不断尝试,改革的最终方向已经明确,那就是:不是“取”,而是“予”。即此全会强调的: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等。

改革越进入“深水区”,越需要勇气和智慧。当年的小岗村改革之所以在中国改革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就在于他们的“首创精神”。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就是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事实上,在中国广阔的田野上,有着农民丰富的创新能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尊重他们的创造,保障农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改革才能取得强大的动力。

30年不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轮回,对中国来说,一场转型既是盛大的典礼,又是艰难的生产。但是,三十年的时间却能让我们逐渐接近问题的核心。因此,30年后,我们再次关注农村,并从这里开始新一轮改革的攻坚。而最终的获益者,将不分城乡,不论地域,属于中国的每一个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个人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下一篇:国企党建特色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