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人民币升值管理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货币资金人民币升值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2008年9月16日。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起点的金融危机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从美国开始第一块骨牌倒下,其影响迅速向外扩张,推向世界经济的每个角落……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众多知名企业都不能幸免,我国企业就更需要关注如何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文章从本次金融危机的特点、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应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货币资金人民币升值管理论文 篇1:

房地产:股市楼市冰火两重天

3月15日,“两会”结束的第一天,对高房价的讨伐尚未散去,温总理平抑房价的报告犹在耳边,北京房产市场上再度掀起地王风暴,一日惊现三“王”。

当天上午,中国远洋子公司以40.8亿元斩获大望京地块,合楼面价超2.75万元/平方米,创北京楼面价新高;紧接着,中信地产以52.4亿元拍得亦庄地块,创总地价新高;当天下午,中国兵器集团子公司以17.6亿元竞得蓟门桥项目,折合楼面价3万元/平方米。

两天后的3月17日,北京地王争夺战继续开演。北京朝阳大望京一块28.07万平方米的居住用地,经过82轮竞价后,保利地产以50.4亿元的价格将其斩获,折合楼面单价1.79万元/平方米,该价格仅次于两天前的大兴区亦庄地块,成为今年以来北京“二号地王”。

又是央企!三天惊现四地王,均清一色的“央企制造”,除中标公司之外,参与竞标者如中国烟草和中建二局也多为央企背景。这与国资委多次强调央企慎入房地产的呼吁大相径庭。据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测算,算上建安、财务、营销等基本成本,大望京1号地销售单价达到4.5万元/平方米,才可以有10%的利润。而当下北京该地块附近商品房售价约为3万元/平方米,这意味着,该区域房价未来涨幅可能达到50%。

另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是,北京前两月地产投资2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激增七成。一边宣称要打击和遏制房价,政策也密集出台,一边却地王频现,房价涨声一片,中国房产业到底将往哪个方向发展?

显然,在供给有限和需求无限的当下,房价已“不听政策使唤”,房企2010年也“并不差钱”,财大气粗的央企仍将继续受益。在地产股下挫房价上涨的当前,投资者是时候该考虑新的投资选择了。

“越限越高”的房价

从2008年的伤痕累累,到2009年的疯狂增利,中国房地产业起死复生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逆转之快,令人惊叹。2009年底,遏制房价上涨的呼声渐高,为平抑房价过快上涨,政府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台了系列政策。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以遏制炒房现象。“国四条”之后,新一轮政策调控拉开了序幕,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强市场监管,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并强调“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

此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监察部等五部委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财综〔2009〕74号),将开发商拿地首付款比例提高到五成,且分期缴纳全部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12月27日,温家宝对媒体公开表示,要运用好税收、差别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加以调控,稳定房地产的价格。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最强音,还数国务院办公厅今年1月10日下发的“国十一条”,涉及五大方面、十一项条款,内容直指高房价。随后,央行宣布从1月18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标志着金融监管力度明显加强。

继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政府再次明确,二套房贷实现无差别的首付四成的政策。如今银行已停止了个人房贷7折优惠的政策。市场监管力度明显加强。打击囤地、严控开发企业拿地资格、打击捂盘惜售等相关细节不断出台且执行力度明显加强。2009年大龙地产的顺义“地王”被无偿收回,1月底国土资源部又提出了清理整顿“小产权房”的要求,相关的监控力度明显加强。

然而,看似“下猛药”的政策,并未止住房价和地价上涨的缰绳。对北京房价最新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四环内期房均价首次突破3万元,达到每平方米31220元,四至五环路房价均价达到每平方米17254元,五至六环每平方米均价11776元,六环外住宅售价每平方米突破1万元,达到10409元。

邻近通州的河北燕郊房价最近也上演了“一夜暴涨”神话。由于两会传出北京地铁要延至河北,以及通州区将建新城的计划进一步确定,3月13日,《投资者报》目堵了燕郊抢房现场,许多北京人蜂拥而至,将该地有限的楼盘抢购一空。

燕郊房价也从去年每平方米均价五六千元蹿至七八千元,部分楼盘售价突破一万元,并出现捂盘待涨的势头。一位销售经理对《投资者报》直言:“我们涨价全拜北京和通州的利好政策所赐”。

与去年相比,今年在遏制声中上涨的房价更为迅猛。就连从拍地现场铩羽而归的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也对调控房价的前景深表疑虑,“总理说行就行,可惜市场不按温总理说的办”。他在微博上首次承认自己失败,并表示无法承受这样的天价,公司将转入二三线城市,“希望不是凭胆量,而是凭品牌取胜。”

不差钱的底气

据《投资者报》了解,此次在市场上赢得新“地王”称号的亦庄地块和大望京住宅用地原计划在3月8日进行现场竞价。但担心两会期间影响不好,同时为了给仍在观望的开发商更多考虑时间,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出公告将竞价时间延后一周。业内普遍表示,过高的地价可能会使北京市政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的计划落空。而房企无疑是房价上涨中最大的受益者。

截至3月13日,已有115家地产公司预告或年报公布了2009年业绩,占地产板块的一半以上,业绩平均增幅达到205%,全国及区域龙头业绩尤为抢眼。而已出年报公司的业绩进一步印证了房企的暴利。据Wind统计,截至3月15日,共有39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公布2009年年报,这些公司去年共实现净利润190.67亿元,同比增长46.48%。

房企现金流增长尤为显眼。39家地产公司2008年由于行业成交惨淡,经营性现金流量为-258.91亿元,但去年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至202.86亿元。39家公司去年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899亿元,同比增长86%。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产信息集团与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联合推出的“2009年度中国房地产榜”中,万科以其630亿元的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第一“双料王”遥遥领先,排在第二位的绿城一度被“轻视”,临近年底的时候大力冲刺,销售额高达510亿。保利地产则以430亿,超越中海跃居第三。至此,中国地产进入600亿时代。

现在看来,尽管打压政策仍在继续,但多数房企2010年仍“不差钱”。这主要源于地产企业手握重金,为今后囤足粮。

万科表示,公司在2009年在拿地上保持着相当谨慎的态度,并称目前万科的资金状况良好,截至报告期末持有货币资金 230亿元,较年初时增加15.1%。泛海建设2009年年末货币资金45.89亿元,占资产比重的20.18%,年末比年初大增193.49%。而保利地产去年也成功向中国保利集团等8家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3.32亿股,募集资金净额78.15亿元。公司期末账面货币资金152.3亿元,同比增长178.4%。此外,中华企业、万通地产、华远地产等公司的货币资金也均较去年有所增加。

事实上,大房企的现金储备与其对于2010年的判断有关。有公司在年报中明言,2009年地价、房价的快速上涨,引致部分城市出现楼市泡沫,就其影响而言,可能危及市场及经济的健康运行,到时开发企业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这也是不少房企储备现金以备后用的原因。

“凶猛”央企仍唱主角

虽说“4万亿政府投资没有一分钱投向房地产”,但央企却凭着财大气粗的优势,在拿地中是占尽先机,使得央企与民企展开的地王争夺战成为目前楼市一大特色。央企背景下的地产开发商拥有民营企业不可比拟的资金成本优势,其在土地市场一掷千金的豪派作风,令民营资本望而兴叹。

自去年5月15日,保利地产在北京密云拿得一块地,从而揭开央企背景的房地产商拿地序幕,接下来,央企的身影开始持续活跃于国内各大土地交易市场。与此同时,土地成交价格开始不断上升,成交地块溢价率也叠创新高。

去年拿地的央企不仅包括主业为地产的企业,如保利、中海、远洋、华润等,也包括主业非房地产开发的央企。这些来自钢铁、冶金、医药、农业、粮油、化工、电子等行业的央企,主业与地产关系不大,却不惜重金,进军自身并不擅长的房地产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房地产变成了很多央企躲避风险的投资方式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央企拿地今年仍在继续。3月15日的竞拍结果就说明了一切。在当日大望京1号地竞拍中,共有万科、保利、首开、中粮、合景泰富、中国烟草旗下中维在内的14家竞买人参与竞价,其中,央企、国企占半壁江山。手持25号牌的中维地产直到竞价30轮之后才开始应价,首次举牌就是33.8亿元。

近年关于阻止央企不务正业进军地产的呼声渐高,而2010年作为央企整合的大限之年,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今年1月份再次强调,央企要“突出主业、分离辅业”。然而,中国兵器装备公司的四大主业,军品、车辆、新能源、装备制造,均与地产不沾边,却偏偏能通过子公司豪掷17.6亿元,造就一个楼面价2.9万元/平方米的新地王。

财经评论员叶檀对此认为,央企介入房地产也是伪市场现象。根据公司治理学者Michael Jensen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央企管理层倾向于把净利润用于再投资而不是分红,因为分红会导致管理层可支配资源的下降。而房地产市场能够把权力、资源、收益与潜规则结合得天衣无缝。

不过,国资委也下了狠心。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公布了央企地产重组的进展情况: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但叶檀认为,这是否能遏制住央企的拿地势头,目前还无法判断。

加速抢滩二三线城市

今年初,就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楼市成交有所下降之时,全国二三线的城市的楼市却提前迎来了三月阳春。

这既与许多央企的强势竞争有关,导致许多原来老的房地产企业,包括一些民企,只能放弃在相对高价格的一线城市拿地,而转向二三线城市。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大房企主动进军二三线城市的措施有关。

就连平时注重在城中心开发的保利地产,去年下半年新增的1120万平方米土地建筑面积也主要位于二三线城市。公司在年报中表示,随着一线城市项目储备消耗,以及重点城市核心城市拿地成本及难度上升,未来的开发和销售重心将转向二三线城市。去年,保利地产在二线城市的销售额首次超过其在一线城市的业绩,在总销售额中,一线城市约占47%,二线城市占53%。

万科目前也已进入全国30多个城市市场。年报数据显示,除京沪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之外,杭州、苏州、天津、南京、佛山等二线城市对万科整体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做出了较大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万科在杭州、佛山、宁波、沈阳、珠海等二三线城市的盈利能力均高出公司平均水平。

除此之外,一些中型房企也日益看重二三线市场。广宇集团、卧龙地产、信达地产、荣盛发展、嘉凯城、中南建设等均为所在省市区域市场的龙头,又积极布局区内二三线城市,亦将明显受益于户籍新政及城镇化提速。值得关注的是世茂股份,在二线城市的占比达到了26%,而在三线城市的占比则更是高达66%。

天相投顾报告认为,房地产商大规模转战二三线城市,最普遍的原因是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的激烈竞争。其次是一线城市成交量在萎缩。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陈啸天认为,2009年国内十大城市下半年成交量,相比上半年下降30%左右,但全国全年成交9.4亿平方米,其中下半年成交量6亿平方米,大幅高于上半年,数字说明,在一线城市缩量的同时,二三线城市仍在放量增长。

买房不如买地产股

在房产政策不断打压,成交量有所下降,但房价依然高涨的不确定情况下,2010年房地产的业绩增长已是共识,在此背景下,《投资者报》认为,投资者也许可以在高房价和低房地产股之间作出新的选择。

受政策调控影响,以及对未来地产泡沫破灭的担心,地产板块进入了近八个月的调整期,到目前为止,该板块累计跌幅达30%~40%。

中金报告认为,当前地产板块股值已经反应了进一步政策调控以及房价下跌的预期,未来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随着两会后行业政策将告一段落,政策的明朗、4月份成交量的回升以及人民币升值会带来地产板块的反弹,建议买入地产股。

事实上,地产行业泡沫主要是供给有限而货币供应量太高,未来供给释放需要时间而流动性仍充裕的情况下,泡沫的挤压是循序渐进的,行业不会出现大幅调整,另一方面,地产公司资金压力很小,过严的政策将抑制供给在先,而且2010年公司盈利确定性较强。

中金报告进一步分析认为,目前大多数房地产股价已反应了2010年房价跌幅15%~20%,这是比较悲观的预期,2010年经济发展和利率水平要优于2008年,房价调整幅度不会达到2008年10%~15%的水平;历史上看,2008年最低迷期间地产公司估值折让40%~50%,目前离这一水平还差20%~30%,“我们认为难以回到2008年水平,主要是2008年地产公司面临破产压力,而目前地产公司资金很充裕,估值下降空间有限,地产板块估值基本见底。”

国信证券研究所方焱表示,今年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财政,都离不开房地产的拉动和贡献,调控将不以伤害房地产发展为底线,两会之后政策将趋稳,未来几个月仍将继续执行“国十一条”精神,不会有新的调控政策出台。“两会对房价相关的表述相对温和,也未提到物业税”。

在方焱看来,中央今年的政策重心将是增加土地供应和增加保障性住房,通过调整全社会的住房供应结构,并对国人住房消费观念予以引导,来缓解目前楼市供不应求的状态,以求短期内达到降低房价上涨速度,维持房价平稳的目的。而基金在调整中纷纷减持,目前普遍低配,或将成为下一步做多地产股的主要力量。

作者:赖智慧

货币资金人民币升值管理论文 篇2:

全球金融危机下企业如何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摘要:2008年9月16日。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起点的金融危机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从美国开始第一块骨牌倒下,其影响迅速向外扩张,推向世界经济的每个角落……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众多知名企业都不能幸免,我国企业就更需要关注如何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文章从本次金融危机的特点、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应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寻找内部会计控制的途径,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应对金融危机,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金融危机 内部会计 控制

2008年9月15日,随着美国金融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1980年以来资本主义体系内在矛盾的积累如岩浆一般爆发,四处喷溅,迅速向世界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传播。我国作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这场危机必然会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2008年10月15日,全球最大玩具企业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位于东莞的两家工厂宣布倒闭,表明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开始冲击。笔者就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途径,使企业在危机中生存、发展。

一、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特点

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从次贷危机发展到金融危机。该危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经济危机影响的范围广。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很多企业遭到重创,如著名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008年9月16日晚宣布,已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陷于破产边缘的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美国政府届时将持有该集团近80%股份,正式接管这家全球最大的保险巨头。由于美国是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到目前还未有停止的趋势。

2、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且破坏性非常大。由于影响危機的因素积累时间长,且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强。金融危机正如多米诺骨牌效应,第一块骨牌倒下后,我们很难预见从第一块骨牌到最后一块骨牌的传递过程会有多久。但根据目前情况看,危机持续的时间会很长,不会短于两年。

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使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全面衰退。七国集团无一幸免。据预测,2009年七国经济增长将为-0.4%,是战后首次整体负增长,衰退程度接近上世纪80年代那一次。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欧洲形势比美国严峻。欧元区四大经济体同步衰退,使欧元区前景十分暗淡。有关机构将其2009年经济增长预测调降至-0.6%。英国政府承认经济将陷入“一场严重、持久的深度衰退,形势是1991年以来最严峻的”。日本官方最近正式宣布,其经济时隔七年出现连续负增长,已经陷入衰退。其他各个国家也遭受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出口困难,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经济危机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还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我国出口增长速度逐月回落,2008年11月出现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增长率降到-2.2%。部分出口企业倒闭,目前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据调查。2009年一季度的出口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大多数企业预计今年一季度出口将持平或下降。预计出口持平及下降的企业数占被调查企业的86.8%,仅有个别企业预计出口将增长。

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中国正在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挑战转化为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动力。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为强大的后盾和更大的回旋余地。经过分析,我国不同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不同,呈现以下特点:

1、外向型企业受到强烈冲击。外向型企业是指以原材料进口、产品外销为主要特点,该类企业更容易受到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影响,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所受冲击也更为显著。外向型企业分成两类,其中一类企业是在“三来一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依靠出口,缺乏自主的技术和产品。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部分企业出现了停产甚至倒闭情况。另一类则是顺应行业发展规律主动参与国际细化分工的企业。一般而言,这类企业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尽管目前开工不足,采取减少工时的应急措施,只要没有流动资金问题,仍然可继续在国际专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2、外向型以外的企业出口也受到明显影响。国有企业由于长期经营自主品牌。注重扩大内需市场,所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如2008年1-10月份,957家国有控股电子信息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05.7亿元,同比增长16.8%,比2007年同期增速提高11.3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609.4亿,同比增长14.3%,比2007年同期增速提高12.4个百分点。虽然国有企业整体发展尚未受到明显影响,但是其出口增幅已出现显著下滑。1-10月份国有企业出口328.4亿美元,增幅19.66%,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85个百分点。

3、企业面临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出口产品下降、资金短缺等压力。很多企业存在原材料价格大幅动荡的情况,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经营风险增加。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带来的汇率失衡问题挤压企业利润。如上海、青岛、大连等地一些出口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2008年利润因汇率变动被吞噬了6%-10%,企业出口订单减少,外贸需求萎缩。国外市场需求量的减少,使企业无法提价,甚至被迫压低价格。因而无法转嫁由于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增加、出口退税降低等因素所提高的生产成本。一些外向型企业利润空间微薄,甚至面临亏损。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持续走高。

三、企业应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面对金融危机,虽然我国政府迅速采取了紧急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但作为企业个体,更应该审时度势,分析本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加强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1、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2001年6月财政部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两个规范。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从管理结构上可以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方面,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层次,而内部管理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层次,这两个方面相互依托,纵横交织,相互制

约,形成有效运行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网络。

2、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管理水平起到保障作用。企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表象上看是由于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致,但究其原因,企业发展的根基是由于企业具有较好的会计控制水平,因为会计控制是指与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直接相关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所及时产生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各环节所进行的指挥、调节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如果内部会计控制“失控”,企业搜集到的基础信息不够及时、不够完整,在“地基不牢”的信息基础上对企业进行管理,必然导致错误的决策,所以,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管理水平起到保障作用。

(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途径

企业是内部控制的组织实施单位,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企业只有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才能保证规范的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虽然强调对资产安全性等问题的关注,使用的方法也多以会计手段为主,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控制,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1、建立会计岗位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内部牵制就是指把会计工作中不相容的职务分开,所谓不相容的职务就是指如果放在一起由同一个人来执行就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务。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内部牵制制度包括适当授权、不相容职责分离、凭证和记录、岗位轮换等环节组成,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还须有复核和会计主管审批环节;出纳不监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收入和支出账目的登记工作、银行调节余额表的编制;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在内部牵制中,还应实行岗位轮换制,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个岗位员工的履职时间。关键岗位轮换频率应适当高些,次要岗位轮换频率可适当低些。岗位轮换可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揭示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管理上的缺陷。

2、执行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根据国家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企业应该制定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应当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2)针对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确保各项资产的完整和安全。(3)关于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政策。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投资风险;应当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招投标、质量管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防范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4)合理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减少采购风险。(5)加强对筹资活动的会计控制。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筹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6)加强对销售环节的管理。在制定商品或劳务等的定价原则、信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等销售政策时。充分发挥会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加强合同订立、商品发出和账款回收的会计控制,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7)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8)单位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建立科學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基础。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一要抓好关键人,如各被授权部门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二要把握住关键环节,如审批项目、资金调度、交接工作、电脑操作密码等;三要控制住关键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验收和保管等。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应该严格执行制度,企业内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使企业发现制度的不足,不断完善,达到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3、切实加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由于会计产生的信息量大,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奠定基础,需要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但很多企业由于对计算机内部控制不重视、缺乏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等原因,导致计算机方面的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应该加强对电子信息技术控制。企业应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4、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我国当前审计监督体系之中三大审计之一,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企业既定的方针政策执行,是否按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报表是否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等。内部审计在履行审计职能、监督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各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帮助企业堵塞漏洞;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评价,改善经营管理,为管理当局提供专业服务,为决策出谋划策,降低企业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企业应从内部人手,发挥会计的“控制”作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才能在危机中挺立过来,进入经济繁荣期。

责编:吕尚

作者:李明杰

货币资金人民币升值管理论文 篇3:

特步国际:“高危”存货

特步国际以“资金换毛利”的手法只能痛快一时,高额存货对核心竞争力的伤害、在预付款项上所存在的减值风险等,随时都将危及真实业绩。李宁与中国动向的中期盈利预警,可谓前车之鉴。

特步国际(01368.HK)2011年上半年业绩逆市增长,更多依靠的是“以资金换毛利”模式,即依靠自身充裕的货币资金,借助大宗、提前、预付款等方式的采购,从而获得供应商的更多折扣。

然而,其他同行业公司并未效仿这种慷慨散财的做法。

高额存货不仅影响特步国际的周转率,更与其自身经营模式产生内在冲突,伤及公司产品创新与存货控制,进而影响其核心竞争力。

并且,巨额存货与预付款上所存在的减值风险,很可能成为悬在公司业绩增长之上的利剑。

其实,不论是李宁(02331.HK)与中国动向(03818.HK)的大幅度盈利预减,还是特步国际的存货与预付款大增,在反映自身商业模式脆弱性的同时,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行业困局。

更进一步值得投资者警惕的是,A股上市公司中亦不乏类似香港体育股的经营模式,并且存货与应收款大增以及业绩下滑的情况亦存在于其他一些传统产业,激烈竞争、品牌分散、无力传导通胀影响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共同的关键词。

逆势增长

在李宁与中国动向接连发布2011年中报业绩大幅下滑的预警之后,另一只香港上市的体育股——特步国际却逆市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上半年营业收入25.70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特步品牌收入24.52亿元,同比增长29%;整体毛利率40.9%,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股东应占溢利4.66亿元,同比增长25%。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特步国际介绍说,受惠于特步品牌的四个主要竞争优势,包括品牌建设、创新产品、渠道建设及管理实力,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实现了强劲增长。不过,这些原则性的话语与其说是分析业绩增长的原因,不如说是概括公司的商业模式,即包括香港体育股在内的品牌连锁服饰企业的“微笑曲线”两端。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在行业普遍面临原材料、房租及人工上涨的困境之下,特步国际2011年上半年业绩增长更多依靠的是“以资金换毛利”模式。

2011年上半年,特步品牌鞋履产品收入增长28.7%至11亿元,占特步品牌收入42.9%。据介绍,收入增加主要由于鞋履产品销量增加16.4%至1110万双,并且平均批发售价上升10.6%至94.8元。其中,平均批发售价增加主要是由于零售价上升,公司上半年给予分销商的折扣仍为建议零售价的60%。为了控制成本上涨,公司采取必要措施,如增加存货购买量及向供应商支付更多预付款等。因此,公司成功降低了销售成本,并提升毛利率0.8个百分点至41.1%。特步品牌服装产品的收入、利润及毛利率增长原因的介绍与此类似。

与特步品牌产品的收入及毛利率增长冰火两重天,特步国际经营的其他品牌收入在2011年上半年的业绩就不尽如人意了。特步国际的其他品牌收入主要来自获许销售的产品,上半年其他品牌收入1.18亿元,同比减少15.3%;毛利率下降至41.8%,上年同期为44.4%。据介绍,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承受成本压力及高档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平均售价下降所致。

其实,对于特步品牌产品而言,与其他品牌一样面临着成本与竞争压力,为何能够风景独好呢?我们认为,原因就在于前述“公司采取必要措施,如增加存货购买量及向供应商支付更多预付款等”,亦即由于自有品牌生产与采购系掌握在公司手中,从而为“资金换毛利”运作创造了条件。至于这种运作,简单而言,就是依靠自身充裕的货币资金,借助大宗、提前、预付款等方式的采购,获得供应商的更多折扣,进而减轻成本压力。

慷慨散财

2011年什么最重要?资金!

在上半年货币政策紧缩背景下,经过连续提准、加息及窗口指导,国内市场资金骤然紧张。据媒体报道,民间借贷利率已高得离谱,甚至一些上市公司及银行也加入到了高利放贷或者变相放高利贷的行列。

于是,特步国际以资金换毛利,从而减轻成本上涨压力也就变得可行了。只是,这种运作规模之大令人吃惊。

中报显示,特步国际2011年6月末存货8.87亿元,同比增长4.24亿元或91.77%,其中成品由期初的0.84亿元突增至4.74亿元,增加4倍;向供应商垫款4.17亿元,同比增长1.89亿元或83.20%。两项占款合计13.04亿元,占特步国际总资产、净资产与当期净利润的比重分别高达27%、36%与279%。存货与供应商垫款的巨增导致特步国际经营现金流恶化,2011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净流出3.3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净流入2.30亿元。

本来,特步国际在资金管理上还算精细。2011年上半年特步国际已付股息2.18亿元,与此金额接近,特步国际上半年亦增加2.16亿元短期银行借款。据介绍,公司已获银行融资额度5亿港元,由4.75亿元人民币定期存款作抵押,上半年提取等值2.16亿元的银行贷款,利率按“香港银行同业拆息+1.5”。若按一年期利息0.70%估算,特步国际该笔银行借款利率为2.2%,而目前国内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5%,最近一次加息前利率为3.25%。

于是,以人民币定期存款作抵押取得港币银行借款并支持股息后,特步国际不仅可以赚取超过1个百分点的息差,更可以从未来可能的人民币升值中获益。然而,这种资金运作上的小利得、小智慧与巨额存货占款及供应商垫款的大慷慨反差之大,更显得后者的诡异。

其实,过去、现在乃至将来,资金之于企业的重要性无庸多言。所以,特步国际以资金换得购货折扣从而维持或提升毛利的做法,从另一面更显出成本上涨及行业竞争之甚。然而,考查其他商业模式的同行业上市公司,似乎难以得出类似结论,并且其他同行亦未效仿这种慷慨散财的做法。

以同样近期发布中报的匹克体育(01968.HK)为例。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4.23亿元,同比增长22.1%。匹克体育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对策主要是提价。据介绍,鞋类产品平均单位售价由2010年上半年的80.5元上升7.2%至86.3元,服装产品的平均单位售价由2010年上半年的43.4元上升14.1%至49.5元,售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于2011年上半年上调了鞋类及服装产品的售价,以应对因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公司执行提高产品毛利率的策略。

经营冲突

就特步国际而言,高额存货不仅影响其周转率,更与其自身的经营模式产生内在冲突。

2011年上半年,特步国际整体营运资金周转天数为66天,而上年同期仅为27天。其中,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81天,而上年同期仅为46天。特步国际在中报中介绍,公司已成功降低销售成本总额及提升了整体毛利率,于销售成本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时增加购买存货,成功推行了成本控制方法,而毛利率上升的得益已抵偿了增加存货的成本。

我们不知道特步国际如何计算这种“增加存货的成本”,是否充分考虑了货币资金的时间成本、存货的减值等因素。不过,大幅增加的存货周转天数已经显示了公司经营效率的恶化趋势,并且也开始改变原有商业模式中的快速周转的特点。

当然,匹克体育的存货周转率也同样呈下降态势,只是程度并非特步国际之甚,并且亦非主动为之。据介绍,匹克体育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由上年度的38天增加至2011年上半年的50天,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地区的天气情况与分销商的最初预测差异较大,致使这些分销商于6月要求公司延迟发送货品。当然,如果是因天气原因延迟发货,匹克体育似乎需要考虑实际发货后是否过季以及是否需要计提减值的问题了。

其实,经营效率恶化只是表露在外的影响,高额存货其实更伤及特步国际的产品创新与存货控制,进而影响公司核心竞争力。

特步国际在中报里介绍产品创新时言及,每季均会推出多种新颖产品,于2011年上半年推出的鞋类及服装产品分别超过2000种及2700种的设计款式。在中报的另一处“供应链管理”部分里,特步国际介绍,公司自设生产设施,因此能够迅速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及潮流走势;上半年按销售量计约54%鞋履及11%服装产品为公司所生产。

可见,特步国际所在的领域具有潮流、应季等产品特点,这也是公司每年推出大量款式,以及设计研发的重要性所在。然而,在期末有近5亿元的成品需要销售消化的情况下,公司下半年如何继续推出大量款式,如何根据新潮流补充新的存货,将成为难题。如果设计研发及适应新潮流的存货补充因目前的高存货而被迫放缓的话,不仅浪费了相应的设计研发资源,亦将影响其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据特步国际介绍,严谨的零售链管理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约4800家(占特步品牌零售店总数约65%)特步品牌零售店采用实时监控分销资源规划系统,令公司能够更有效、快速及准确地掌握零售店铺的存货量,藉以规划及密切监控市场情况,同时优化存货管理。无疑,主动为之的高存货不仅弱化了这种存货管理的总量控制与提升周转率方面的功能,亦掣肘其对市场情况变化的反应速度与力度。

减值黑洞

如果说巨额存货弱化特步国际核心竞争力稍显抽象的话,那么存货与预付款项上所存在的减值风险则显得更加实在,很可能成为悬在公司业绩增长之上的利剑。

根据中报介绍,特步国际至6月末并无任何存货拨备。然而,如果消费者需求改变、时尚潮流转向、公司研发新品取得进展、原材料价格下跌及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等任何一个事件发展,都将导致特步国际目前的高额存货贬值。

其实,前述的近5亿元存货成品只是特步国际的显性账内存货,而已经批发给零售商的实质上成为公司的隐性账外存货。我们按特步国际上半年品牌收入24.52亿元,以及公司平均应收贸易款项及票据周转天数58天(2010年为57天)来估算,特步国际零售渠道的账外存货超过8亿元。

尽管这种已批发出去的渠道存货从法律意义上非特步国际所有,但一旦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大规模滞销情况,为了维护渠道的稳定及未来公司发展,很可能被迫由公司进行回购,进而发生直接损失。同时,这种滞销及回购的发生无疑将使得并加速自身账内存货的滞销与贬值。

数往知来。体育服饰行业的这种账外存货上所存在的风险,在较早前发布中期盈利预警的李宁与中国动向身上显露无遗。

中国动向预期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45%,股东应占净利率由2010年同期的37%下降至17%—19%。据介绍,收入及净利润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为减轻经销商积累的存货,减少向其销售导致总销售下降;二是为回购经销商所持的过剩存货,计划非经常拨备净额2.2亿元。

李宁的情况与中国动向类似,销售收入预计同比减少5%,原因是2011年加大渠道改革力度,为加快零售端存货清理速度,决定回收一部分经销商存货,另由于期货订单较去年持平,现货补单比较少,李宁牌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下降。

可见,作为体育服饰行业,其特殊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一旦市场出现不景气,其经销商处的账外存货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账外存货滞销产生公司回购存货压力;公司回购存货后不仅需相应计提减值,并且使得账内存货亦有较大的减值压力;为减轻经销商存货压力而不得不放缓销售,或者实行更大的折扣政策,从而导致收入下降或毛利率下降;为了推动销售,不得不增加广告宣传等方面投入,从而增加销售费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这时,昔日的“微笑曲线”已难再笑。

当然,特步国际们也可以选择对经销商处的账外存货不进行回购,正如某机构在匹克体育的研究报告中所称:“公司管理层不认同回购货品政策,表示匹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从分销商手里回购货品。”不过,这种态度显得有些不现实,因为毕竟公司将来要与经销商共同发展,现在市场出了问题还是需要一起来扛的。同时,这种态度也不太真实,因为毕竟在经销商那里存在巨额的应收账款。

就特步国际而言,期末应收贸易款项高达9.13亿元,比年初增加1.86亿元,其中逾期少于三个月的为1.15亿元,逾期三至九个月的为0.36亿元。据介绍,至期末公司无任何呆账拨备。于是,如果再进一步将应收款项及其中可能的呆账因素考虑在内,上述连锁的负面影响就更严重了。

当然,这种可能的连锁负面影响肯定是特步国际所不愿见到的。据介绍,公司于2010年11月29日宣布已向台湾证券交易所及台湾中央银行申请台湾存托凭证的发售及上市,由于目前金融市况不稳定,且无急切需要筹集营运资金,董事会决定推迟台湾存托凭证上市的计划。

其实,不论是李宁与中国动向的大幅度盈利预减,还是特步国际的存货与预付款大增,在反映自身商业模式脆弱性同时,亦在一定程度折射出行业困局。受国际及个别本土体育品牌于国内迅速发展的感召,一些本土品牌亦相继崛起,并在北京奥运会前后赴港上市获得巨额资金,进而在渠道零售、广告宣传等方面迅速扩张。然而,在行业内生的激烈市场竞争之下,又恰逢通胀压力导致原材料、人工及房租快速上涨,这时采取种种措施阻止业绩下滑也就符合逻辑了。

当然,A股上市公司中亦不乏类似香港体育股的经营模式。更放大来去考量,这种业绩下滑的情况亦存在于其他一些竞争激烈、品牌分散、无力传导通胀影响的行业之中。或者,都只是目前国内一些传统产业的缩影吧。

作者:钟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融资模式创新互联网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