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课堂,高效课堂

2022-09-14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 师生间充满了和谐, 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 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充满了和谐, 教师才不会把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 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创设一个使学生能感到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每天都步入“绿色课堂”的新境界呢?我想, 只有打破传统教学的预设与封闭,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引导下, 大胆地“放手”, 巧妙地“搀扶”, 我们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让绿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乐园。

1 大胆地“放”, 放而不滥——为“绿色课堂”快乐引路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 “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开学前一天, 我布置的预习作业就是让学生熟背第一课, 在此基础上, 我准备一节课上完《老师, 您好!》。

导课, 从九月十号教师节入手, 请学生说说, 你想将自己的祝福献给曾经教过你的哪位老师, 为什么?你想祝福他什么呢? (学生回忆教师对他成长的帮助, 在心理上与课文内容、课文情感激起共鸣, 为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课文情感做好铺垫。)

接着请学生读课文, 看看课文中哪句话, 能表达老师的“好”, 就大声地读出来, 我们要把这句话, 或者这一节献给你心中最爱的老师。 (学生将自己的情感, 注入到课文中去, 使课文如同为他写的,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更加深了对教师的情感。)

然后请学生读, 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句。在学生讲述原因中, 自然将自己生活经验和诗文的内容联系起来, 这样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诗意。

接着在类似于赛读中, 将情感的涌动推上高潮。

而后, 请学生说说, 本诗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并请学生帮助解答, 同时联系自己经验, 体会情感。此时学生已经将诗意、诗情与自己的情感相通了, 再整体读的时候, 自然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最后, 我入情入境地说:学到这里, 你觉得老师像什么?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动:老师像太阳, 照亮大地, 温暖我们;老师像月亮,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老师像帆船, 带领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老师像大树, 为我们遮阴, 为我们挡雨;老师像树根, 我们像树叶, 源源不断地给我们输送营养;老师像妈妈, 她爱我, 我爱她……

此时此刻, 我只想说——我的课堂, 我的精彩!

2 巧妙的“扶”, 扶而有度——为“绿色课堂”铺架云梯

第七册习作二是请学生发掘自己的一项特长, 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大家。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习作的材料来源于自己, 身边的素材应该是随手拈来, 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依托。于是, 我决定试一试我不指导, 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第一轮习作本收上来, 不少孩子两句就写完了。如“我很会踢足球, 曾经参加过足球队”、“我会画画, 美术老师给我打了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 我仔细思索:学生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写这类习作的素材, 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面对这样贫瘠的叙述, 我决定试一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例文, 然后小组讨论的办法再次作文。这次收上来的习作明显在篇幅上增加了, 但是几乎是千人一面, 有画画遇到困难克服的;有妈妈买菜提不动, 而帮助提的……这就是典型的模仿。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有自己的话说呢?我进行第三次习作。

首先,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 然后请他就一件能显示自己特长的事来具体谈谈。这时候学生叙述过程中还是抱住例文不放。于是我们进入例文, 看看例文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通过读发现, 例文《我真棒》中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 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 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 同时和学生一同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 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 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 我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 作为指导例子, 请学生在小组中说说片断, 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 描述清楚动作, 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学生在小组中叙述得精彩层出。

思索:我们常常谈到的授之以“渔”, 不授之以鱼。到底什么是渔?我想这篇习作告诉我们, 学生生活中积累其实不少, 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积累生动地表达出来, 于是就开始一味地模仿, 反而失去了自我, 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在自己身上大量地复制。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呢?我想, 绝对不是再挖掘生活, 而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 将习作的入门方法指点给孩子们, 让学生领悟到习作表达的方式, 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的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鱼, 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鱼。

3 扶放结合, 注入活力——为“绿色课堂”增光添彩

只要教师善于倾听, 善于欣赏, 善于引领, 充满活力的课堂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 因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辩论交流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在诵读表演中展示才华、张扬个性;在积累运用中学习“做人之道”……

例如:《田园诗情》课文中的最后一段“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是文本的关键一段。“真正”二字令人产生疑惑, 什么是真正的?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呢?“真正的”这个词, 是要引领学生步入荷兰深处, 步入美景深处, 步入真正的荷兰的。于是开课, 学生朗读课文后, 我请他们说说, 你认为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可以引用书上的句子来说明。不少学生就引用了课文的第一句话“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这句话是全文的一个总起, 同时也是全文的整体概括。但是文中并不是分成这三个方面介绍的, 如何由这句话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荷兰呢?请学生再读课文, 这个“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有什么吸引你的呢?学生都谈到景色迷人, 诗情画意。于是我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段落, 体会景色迷人中独特的静谧, 诗情画意中独有的宁静和谐, 并配有优美的ppt展示。学生在读到夜晚的荷兰时, 就逐步体会到真正的荷兰是“静”的, “和谐美好”的。这份静来自于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在教学中就紧紧扣住了这一主题。本文如一首田园诗, 我觉得不用过多的讲解, 而是创设情境, 半扶半放, 引导学生读, 在读中品味, 在读中感动, 在读中深化。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 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 自主互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在课堂中和学生一同成长!只有把握好“扶”与“放”的度, 才能相应生辉, 为绿色课堂增光添彩。

语文教学千古事, 得失成败寸心知。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没有正确答案, 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让我们继续不懈探索, 努力构建与新课标合拍的“绿色课堂”, 让学生在“绿色课堂”中健康成长。

摘要: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引导下, 大胆地“放手”, 巧妙地“搀扶”, 我们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让绿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和谐,绿色,高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正问题在竞技体育中的体现下一篇:试论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