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代表发言稿

2022-08-04

无论是我们在校园生活,还是参与社会工作中,公共场所中有效的表达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而优秀的表达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基于一份优秀的发言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文学社代表发言稿》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文学社代表发言稿

滴水文学社社员暨首届社代会代表名单

滴水文学社校内社员名单 龙美光张璇杨志坚陈启明何晶珊王少泉邓琳 王昀陈孟石璐刘艳芳乔德富林佳刘亚楠 张佳唐冬梅普艳杰曾晶方璐张钰旋阮涛 王庆玉黄玉红熊云川刀璟琨王文娟张妮妮马双勇 王润梅熊雪华王滨周晓蓉徐小鸣李海南赵蓉 白文超李丹赵智超矣莹李佶云陶梦捷张锟丽施月先肖文佳施君君李崇花陈浩月朱樱蕾杨玉才 贾胜尧茶海光李子扬岑抒颖刘艳波徐秀梅李钰霞 李靖联杨勇杨金花杨金冷柄林王林海陶志杰 海燕玉妨吕文英林晓洁哏入琨袁妍李英梅 陈晶晶玉芳芳李莉朗宝英沈有刚陆陈成段云梅 张玉翠晏华翠毛文慧夏芸罗玉珍杨甘张莹 罗雪秀曹学花李霞陶蕊杨珏龙聪余海娇 和凤仙张明贤何文文陶敏谢秋晨柴书婷周亚楠 俸志强杨小华杨畅赵波柳宗才杨虎智杨锋 郭威雷久鸣梅玲尹燕勤郭惠群李纯罗汝斌何高鸿李彦池王雪毛润斌龙春雷卢玉平郭梦秋

注:

1、以上代表须于3月14日、15日下午第二节下课后及时达到新教学楼三楼报告厅。

2、欲加入文学社的同学可列席本届社代会,听取社代会报告并参加讨论。

3、特邀代表另行通知。

开创校园学术性文学社团新篇章 ——在云南民族中学滴水文学社首届社代会上的报告

(2001年3月14日) ●社长龙美光

各位代表,各位领导、来宾:

在经过近月的准备后,滴水文学社首届社员代表大会终于在今天如期举行,我代表第一届文学社班子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云南民族中学滴水文学社作为我校的首个学术性校级校园学生文学社团,它的发展历程值得回顾。

1999年9月,在顾问李暾校长和相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滴水文学社正式宣告成立。 文学社成立之初,人员匮乏,校第十届校运会开幕时,为充实队伍,临时在各班抽调了近90名同学组成记者站,后又缩编为35人。经过1年多的努力,滴水文学社已拥有近200名爱好写作的小记者。并且,滴水文学社已开始向各地州县市吸收校外社员,已有部分校外社员与滴水文学社取得联系。

作为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有实力和影响的文学社,滴水文学社的办社目的十分明确:为爱好文学和文艺(包括美术、书法、摄影等)的同学提供展现才能的阵地,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名气,为校园文化建设作贡献。

创办社刊是实现办社目的的有效形式。1999年11月,滴水文学社主办的社刊兼校刊《滴水》正式创办。校刊创办之初,走过了2期手抄的历史,从第3期起正式转为打印。目前,校刊正向规范、丰富、可读的方向发展,并要保持其文艺性、学术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文学社的心理素质教育功能、审美素质教育功能、实践素质教育功能和创新素质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意识,进一步增强文学社的宣传作用、示范作用和积极的鼓动作用,为创设校园学术氛围作出表率。截至今年2月底,文学社共推出校刊16期,估计已发表师生作品数万字,其中有部分稿件陆续被报刊转载。

滴水文学社成立以来,先后与《民族少年报》及其前身《云南教育报(中学生)》、《云南经济日报·习作周刊》和《学生广角》杂志联合开展各种活动,活动成果在以上各报和《昆明日报·教育周刊》发表,引起了一定社会效果。1年多来,文学社社员在全国各地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图片等近150件(则、篇、次),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最大力量。《春城晚报》、《云南经济日报》、《滇池晨报》、《学习方法报》等省内外报刊对文学社的成绩在相关版面显著位置给予了报道。滴水文学社在全省及全国的校园文学社团中崭露头角。因此,文学社已于2000年11月加盟全国中学文学社团研究会。

由于滴水文学社办社成绩突出,先后已有近10名作家、10余名领导为滴水文学社题词或评刊,积极地、高度地对其给予良好赞誉。

回顾过去,滴水文学社在缓慢而有序地稳步行进着;展望未来,我们依然信心百倍。“创业难,则守业更难”。我们要通过此次社代会,制定首个章程,确定发展方向,完善管理体制,使滴水文学社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大背景之下,在云南民族中学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独具民族特色,独具文化氛围,独具学术氛围。同时使更多有热情、有才能的特长同学在文学社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通过组建编辑部、记者站、通讯社、外联部、写作评论部等方式,切实加强文学社管理体制,实施优胜劣汰,加强团结、加紧各项改革,开启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努力出效果、出效益、出特色。

“少年当立志,滴水自穿石”,这是李暾校长对全体社员给予的厚望,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滴水文学社办得更好、更实在!

第二篇: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摘要 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是世界文化遗产流传数千年最为珍贵的宝藏。作为古典文学的源泉,希腊神话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与诗人,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学特性和影响力,在不断深入英美文学各层面中,为英美文学注入了新元素和新活力,使英语语言更为丰富。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希腊神话及希腊神话的古典文学的特性,并侧重全面分析在英美文学发展中希腊神话的古典文学起到的作用,阐述了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希腊神话 古典文学 英美文学 文学特性 影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学领域中,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由于故事中所应用的语言和思想都融入了英美文学各层次,不仅是古典文学的代表作,而且还是英美文学主要起源之一。在世界各艺术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丰富故事素材和思维方式,例如,绘画艺术、雕刻艺术、诗、文学作品等著名作者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时常将神话故事直接引用或潜意识地引入到作品的人物性格与情节中。除此之外,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对西方文化和英美文学作品也有着深远影响。例如,许多英语词汇都来自希腊神话故事:music,titanic,atlas,sphinx等。

一 希腊神话及古典文学的特性

1 希腊神话的特性

在希腊神话中,神的人格化是最为突出的特性,神与人同一形象、同一性格展现着人本主义思想。希腊人通过人的外貌体态塑造了“神”完美的表现,与人相比,神更美、更智慧、更能永生,除了拥有人的外形外,神还拥有人的各种美好情感和丑陋习性。同时展现出希腊人对自我意识、自身美、自身精神的认可与追求。神话故事中,神拥有超越普通人的超能力,拥有人的七情六欲,尽管与人一样散发着世俗性、人本性,但是神与人一样,永远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会被感情所困扰,也会被利益冲破头脑违背道德犯下过错。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希腊人通过借助神,实际表达着对人自身力量与智慧,以及自我价值的追求与赞同。例如,在希腊神话故事中所描述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着健硕的身材、英俊的面貌、勇于冒险的精神,展现了希腊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类战争时,依然乐观自信、保持自由意识与欲望的前提下,人始终高于社会与自然,突出了人本意识的特性。

2 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特性

希腊神话作为古典最初的文学,有其独特的艺术吸引力。人们通过幻想将自然和社会无意识进行艺术处理,作为希腊艺术的题材完成古典文学的创作。

首先,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与格调。浪漫主义元素是希腊神话故事创作的核心。例如,在希腊神话创作的奥林匹斯神系中,其十二位主神形象个性鲜明,都拥有人的七情六欲。有的主神是充满友善形象,有的主神却是充满恨、斗争的形象,他们是共同人类生活真实图像的再现。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主要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夸张、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手法为主,丰富地描绘着每一个“神”的独特形象。例如:最高统治者宙斯残暴、花心;女战神雅典娜美丽、智慧;天后赫拉善妒、狠毒;海神波塞冬心胸狭窄、报复心重等。与其他不同宗教的神相比,虽然希腊神话中所描述的神在世俗生活上非常相似,但是希腊神话中的神是贵族的象征,他们沉醉与享乐、非常任性,具有较强的报复心、虚荣心、嫉妒心,甚至注重权力与金钱、贪图美色。其次,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在故事情节上更具哲理性和唯美度。例如,许多故事的创建涉及神的创造和血统、人类起源、神的日常生活情感与道德故事等。甚至在这些生动、委婉的故事中,充满仇恨与暴力、正直与善良、宽容与妥协,具有非常高的文学艺术水准。最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具有和谐统一的审美特性。在希腊神话文学中,希腊人以最高热情展现着热爱生活的美和对艺术追求的美,并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融合了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世俗和神圣、幻想和现实等为一体的统一,展现了和谐统一的审美特性。

二 在英美文学发展中希腊神话的古典文学作用

由于希腊神话的古典文学与英美文学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本源,因此,在英美文学发展中,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丰富的创作手法和内容、采用大量希腊神话典故与词汇、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神话主题四个方面。

第一,在英美文学创作中,希腊神话起到丰富创作手法与内容的作用。例如,在16世纪至17世纪文艺复兴期间,英国许多著名文学作家所创作出的作品,以宣泄个人情感为主,常伴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莎士比亚、马洛、斯宾塞等。17世纪至18世纪末作为新古典主义时期,常被称为理性的时代。浪漫主义文学代表者有拜伦和雪莱等。作为19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者们逐渐通过理性态度对现实生活进行审视。而在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家所创作的现代文学作品主要以描绘人内心世界和淡化理性为主。如海明威和康拉德、庞德和福克纳等,他们通过明显的狄俄尼索斯风格,进行文学作品手法和内容的创作。

第三,在英美文学创作中,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为塑造英美文学作品人物形象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古希腊喜剧《俄狄浦斯王》中,故事中海蒙是克瑞翁国王的儿子,也是安提戈涅的未婚夫,他以忠诚男人形象的代表出现,而奥狄浦斯的两个儿子波吕尼刻斯和厄忒俄克勒斯则相互残杀,当他们的舅父克瑞翁国王按照波吕尼刻斯的遗嘱下令将厄忒俄克勒斯暴尸街头时,作为妹妹的安提戈涅却执意将哥哥安葬,导致被关进墓穴,当克瑞翁国王的儿子海蒙获知自己妻子处于生死危难之际,他极力劝阻自己的父亲,却未成功,赶到墓穴发现未婚妻已经死去,伤心欲绝的海蒙在痛斥父亲的罪行后,自杀于未婚妻的墓穴旁。目前,现代英美文学作品中,像海蒙这样忠贞的形象也常常被描摹。例如,现代英美文学《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盖茨比与希斯克里夫等。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使他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所以,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经常能够触碰到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故事中人物塑造的类似形象。 第四,在英美文学创作中,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主题是现代英美文学创作的关键。希腊神话主题以紧扣人性为主,一般包括人的贪婪、妒忌、友谊,以及命运等主题,而人的命运在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中引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中,曾经有位算命者在帕里斯出生之前预言帕里斯的出生会给特洛伊带来灾难,因此,造成帕里斯被遗弃,由一位牧羊人收养,在帕里斯长大后,登上特洛伊王位、抢走海伦,并发动了特洛伊战争。在英美文学中,命运这一主题依然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例如,英美文学命运代表作者哈代,他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和《远离尘嚣》中描绘了两位主人公虽然努力对抗斗争,但是依然无法逃脱死亡和摆脱命运的束缚。

三 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1 对英美文学发展造成的影响

作为人类文学发展的源泉,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故事,后来不断分别在现在著名作家,如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等的作品中。而对希腊神话最初的尝试是赫西奥德以诗歌叙事形式创作的《神谱》中均有体现。随后,在亚历山大时代逐渐产生了一批对民间创作有浓厚兴趣的编译和描述神话的优秀作家。此外,从现代许多伟大革命工作者的论著中,也常能找寻到希腊神话的阴影。

2 对英美文学创作思维方式造成的影响

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人们所敬拜和赞美的,并不是没有什么不能做,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的万能者,而是独具个性的神。希腊神话中所创造的每一位神与英雄的形象往往故事背后蕴含着深刻哲理,不断闪耀着光辉思想。例如,尤利乌斯深入特洛伊军营,将国王瑞索斯杀害,让阿伽门农与阿喀琉斯再度和好如初等故事。这种以个性为主的写作风格对英美文学有着深入影响。又如,在欧洲文学创作中,人们对现实主义生活的热爱、追求以人为本、注重个人权力、乐观进取、个人情感宣泄等思想,从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中,都能够追寻到他们的来源。

3 对英美文学创作灵感造成的影响

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主要注重人本精神,通过感人的故事、高深的思想歌颂爱情、赞扬与邪恶对抗,刻画出一个个英雄人物故事来吸引更多读者,成为英美文学创作中主要灵感的来源,因此,越来越多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开始以希腊神话为创作的素材,创作出了大量可以流传后世的佳作。例如,在英美文学中有许多与夜莺有关的诗歌《夜莺》、《夜莺颂》、《菲洛米拉》等,这些诗歌都取自神话菲洛米拉变化成夜莺故事带来的灵感。

4 对英美文学人文精神造成的影响

从英美文学的人文精神方面来看,希腊神话对欧美人生观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产生于人类原始时代。由于自然界中有许多自然现象人类无法进行解释,因此,人类往往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感觉作为中心,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不断幻想各种神话传说,人们追求神与人同一形象、同一性格的生活,形成自己世界观,通过个性鲜明的神,展现着神与世俗生活、与人本位意识相接近。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健壮、勇敢、英俊、超乎常人能力的英雄是能够与神抗衡的力量。同时是对人类英雄与命运抗争的一种赞美,他们乐观自行、敢于奋斗拼搏的精神,以及英雄豪迈的气质值得人们尊崇。即使抗争会失败,但是他们为亲情、爱情、荣誉做出了有价值的牺牲,极具艺术的感染力,是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因此,这种自我意识的人本主义思想对英美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英美文学发展中,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以人为中心,充分认可人生价值,使其达到人文主义思潮的顶峰。例如,莎士比亚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著名爱情文学作品《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通过采用古希腊特洛伊战争所发生的故事,对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爱情故事的描述,折射出时代人性价值观的转变。这些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全部都是从希腊神话中获得的丰富故事来源,而创作出的经典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是英美文学中的主要源泉之一,希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内容、以及语言等,都对英美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丰富了英美文学的创作手法和内容及思想,而且丰富了英美文学的创作灵感和故事来源,因此,文艺复兴以来,许多英美文学学者对希腊神话的古典文学更为关注。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英美文学作品更具独特魅力与韵味。

参考文献:

[1] 顾銮斋:《〈西方文化艺术之源――希腊神话〉评介》,《东岳论丛》,2011年第6期。

[2] 高黎明:《从语源学的角度看希腊罗马神话对英美文化的影响》,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 杨建芳:《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分析》,《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4期。

[4] 王彬:《浅谈古希腊神话的文学特征及其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年第7期。

[5] 王永娟:《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主要影响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20期。

[6] 顾剑锋:《恒远的明星,永久的光芒――浅谈希腊神话中人文精神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程敏,女,1965―,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第三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

1、鲁迅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1、 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2、 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

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1、 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

2、 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

3、 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 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1、 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

1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2、 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

1、 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2、 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

3、 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1、 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

2、 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

1、 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

2、 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

思想上成就之一:

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

1、 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

2、 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

3、 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

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

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

2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

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

艺术成就:

1、 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赵太爷等。

2、 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

3、 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4、 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

《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

《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

《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

1、 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

2、 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

3、 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

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 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

3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的压迫是深重的。

2、 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

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敏捷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

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一:

1、“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

2、白描手法,采取“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征进行描写。如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态和眼睛、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孔乙己的长衫。

3、 挖掘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幻觉、潜意识等,深入揭示人物的灵魂。

4、 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个性化。

艺术特色二:艺术多姿多彩

1、 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诗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为主的作品。

2、 主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性格,但也不乏对人物心理、幻想等的描写和以心理刻画见长。

3、 基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常融进幽默夸张的悲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并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

4、 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

三.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

1、 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片段连缀而成;

2、 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

3、 顺序为主,也有倒叙;

4、 多为单线发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

5、 体式有日记体、随笔体、章回体、速写等多种;

五.以口语为基础,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语言,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

一.思想方面:

1、 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

4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

2、 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

3、 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鲁迅杂文以“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为主要思想内容,由此构成鲁迅杂文的两个思想特色:

一、批判性(战斗性)

1、 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中批判封建父权、夫权、妇女节烈观等等。

后期杂文增加了批判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都市等方面的内容。

2、 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对卑怯、保守等国民性作了深刻的剖析。

3、 社会批评的内容更为广泛,如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的罪行等都予以猛烈抨击。这种批判,具有战斗的现实意义。

二、深刻性

鲁迅的杂文对各种问题的论述,都极其深刻,富有辨证哲理。

如《灯下漫笔》中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这从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本质性论断,是何等的深刻。

《拿来主义》中批判封建闭关主义,论述国家民族应对世界采取开放态度,以及开放的意义和方法,见解精辟。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鲁迅后期杂文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一、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杂文广泛揭露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罪行。

二、对旧中国社会、文明进行了更广泛的批判,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半殖民地都市种种病态心理现象也予以深刻剖析。

三、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表现在:

1、 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相结合。批判现实时,深挖坏种祖坟,批判封建历史时,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如《病后杂谈》等。

2、 辨证分析各种问题。

3、 能运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如作者后期能运用阶级分析揭示国民性在不同阶级阶层身上的不同表现,以及国民劣根性形成的社会原因,并对比民族性优点作了开掘和发扬。

四、后期杂文表现出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纪念左联五烈士。

5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一、形象性

1、善于以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如《拿来主义》中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鸦片比喻精华、糟粕,形象的说明了对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

2、创造了类型形象,如叭儿狗、蚊子等类型形象,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喻、白描等方法创造出来,简练传神。类型形象具有典型力量。

二、抒情性

鲁迅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情文并茂,情感浓烈。

三、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

四、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其风格也多姿多彩。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三言两语,尖锐锋利。但多样而又统一,作为鲁迅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

五、语言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好用反语,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充满幽默感。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小说塑造了各类古人形象:

1、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如《补天》中的女娲,《奔月》中的后羿。

2、 历史是上“中国的脊梁”,如《理水》中的大禹,《非攻》中的墨子。

3、 复仇英雄形象,如《铸剑》中的复仇英雄眉间尺和宴之敖。

4、 讽刺性的人物,如《出关》的老子,《起死》中庄子。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1、“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如《铸剑》原文献只简略记叙复仇故事,鲁迅则着重于性格刻画,这是出自作家在文献基础上的想象和加工,从而创造了一个有性格发展过程的真实丰满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复仇者形象。

2、《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如《铸剑》是一浪漫主义之作,其中虽有现实主义的描写,但作为主要倾向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等手法,塑造了眉间尺和宴之敖两个复仇者形象。

3、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为主,但也掺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如《补天》中女娲腿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等。这些现实生活内容,暴露和讽刺了现实的种种黑暗面,增强了作品的战斗性。作者还常使这些人物说些现代语,如“时装表演”、“莎士比亚”等。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一、《野草》的较多篇什,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等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追求、牺牲精神。

6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如《秋夜》中枣树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

《这样的战士》中战斗显得英勇而悲怆。战士面对“无物之阵”这样的“绝望的抗战”反映了鲁迅的思想矛盾,也更体现了鲁迅的清醒执着,永不停息战斗的坚韧意志。

《过客》中反映了在人生长途中战斗、探索的艰苦和矛盾,但不停顿地向前走,对旧社会绝无留恋的态度。

二、《野草》重点在袒露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等痛苦而激烈的内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如《影的告别》中“彷徨于阴暗之间”的回环反复的语句,传达出内心斗争的深刻。

《希望》希望与绝望的激烈矛盾。

《墓碣文》自我解剖艰难痛苦。

三、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无聊的围观等病态心理以及黑暗丑恶的社会世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群众的冷漠麻木。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1、《野草》的多数篇什在艺术上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又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

例:人物如过客;自然景物如天空、枣树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故事也都具有象征性形象。

2、艺术构思奇特,写梦境的作品有9篇,创造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形象和境界:如影和人的告别。

3、《野草》的艺术境界奇幻、神秘,但表现的是现实性的内容。

4、《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1、 描叙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

2、 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副副世态图和风俗画。

3、 贯穿全书的,是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和对封建教育、道德、顽固派的批判。

4、 展示了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某些历史真实,揭示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艺术特色:

1、 十分注意人物刻画。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范爱农》中的范爱农。

2、 文体不很一致。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夹叙夹议,描述往事也批判现实穿插交织,有较多的杂文笔法。《藤野先生》《范爱农》重在写人。

3、 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一、作为叙事散文,十分注意人物刻画,尤其是写人散文。人物性格鲜明,如长妈妈朴质、愚昧,范爱农耿直古怪,藤野先生严谨认真。

二、刻画人物方法有:

1、 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如范爱农眼球白多黑少。

7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2、 如实描写,如写藤野先生衣着马虎等。

3、 饱含感情,常有凝练的抒情文字。

三、全书贯穿的人物形象是“我”——作者自己。“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家长制迫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出走,成为爱国青年等。既具有传记意义,又因注意性格刻画,“我”又是个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

§

2、 郭沫若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如:《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1、 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2、 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8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3、 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

1、 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3、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 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不足之处:

1、 他把形式的自由强调到绝端的地步,造成有的诗一泻无遗,有的诗过于散文化。

2、 有的诗用语造句属于生造,还夹入一些欧化语法。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基本思想是:

1、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鞭挞卖国求荣的民族罪人。

《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聂政是重义气的侠客,但他刺侠累的行为超出了“士为知己者死”而升华为雪家国“公仇”而舍身报国的崇高行为。

《屈原》中的屈原代表的是爱国的政治路线,以郑袖等为代表的卖国路线。剧中的屈原受尽迫害而始终坚持斗争。

3、 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鞭挞了暴君的黑暗暴政。

《虎符》写的是姬夫人舍身窃符,窃符后为不辱信陵君名声而自戕身亡。整个剧本贯穿着“把人当成人”的主题思想。

《高渐离》歌颂义士高渐离为刺暴君秦王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雄气概,宣扬了“除掉暴君”的思想。

9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1、 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如屈原

2、 经常使人物处于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格与道义的美。如聂嫈在扬弟英名与自取灭亡上的现实矛盾等。

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

1、 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

2、 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愤怒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

3、 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

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1、 作者大胆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如剧中将屈原坎坷的一生浓缩在一天里展开,创造了婵娟形象,以“淫乱宫廷”向屈原问罪等等,都参合着作家的大胆的艺术想象,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2、 根据历史可能性的原则舍弃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节而突出其精神,从而将人物理想化。如屈原潜到汉北以图再起。

3、 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大开大阖的戏剧冲突的结合,如《雷电颂》。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屈原》作为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其主题则是富有战斗性的。因此抗战时期的现实,和屈原时代的历史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表现在:

1、 剧作中屈原坚持齐楚联盟团结抗秦,反对强秦妥协的精神,具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现实意义。

2、 屈原的诅咒黑暗、呼唤光明的“雷电颂”,更是喊出了国统区人民的心声,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应和效果。

§

3、 茅盾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所作成:《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种矛盾和阶级分化。作者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个时期:幻灭、动摇、追求:

10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一、《幻灭》中,作者描写了一个抱着美好幻想的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主人公静女士从小在恬静的家庭中长大,把革命也看作是一件诗情画意的事,但现实的社会带给她精神世界的“幻灭”。“幻想破灭”成了她思想弊病。

从静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毫无准备的投入革命,革命动荡中必然就回出现个人主义的悲观幻灭心态。

二、《动摇》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汉政府”蜕变之前,湖北一个小县城的风波。主人公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软弱动摇,以致让人有机可趁。他对反动势力打击不够,立场也不分明。在对待爱情上也表现出“动摇”的本性。一方面是结发之妻的纯情包围;另一方面是时代女性的性感诱惑。

方罗兰是属于即保留着传统道德,同时又呼吸时代新鲜空气的知识分子,在两者的选择中,他永远处在矛盾和动摇中。

三、《追求》是描写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剧命运。在上海悲观、颓废等是他们流行的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现实的压迫,企图作一次新的挣扎和追求。

通过对张曼青的描写揭示教育救国梦的破灭;通过王仲昭揭示爱情至上主义的美梦破灭;通过史循揭示了“失败主义者“的失败;通过章秋柳揭示病态反抗者的悲哀。

《蚀》中的这些主人公,都难以摆脱精神上的枷锁,只能用这种病态的反抗来宣告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他们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根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所以才在黑暗中盲目地、消极地追求新的出路。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动摇》中对土豪劣绅胡国光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1、 政治上他是个投机革命的老奸巨滑的狐狸,玩弄反革命的手腕,善于伪装保护自己。他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笑里藏刀,一旦革命是时机成熟,他就会毫不手软地镇压革命。

2、 生活上,在剥削阶级荒淫堕落的本质上,他给自己罩上了一层温和的面纱。他的大度蒙蔽了一大批革命者,使他很快钻进革命堡垒的内部。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一、再现与表现

1、 作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描写视角(本意是客观的,本能又是主观的)。

2、 作品描写了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并相当逼真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动荡,革命运动的起伏,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的创作特征。

二、现实与象征相结合

1、 如《追求》本是想写成“又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炬,去追求光明了”的,然而结局却是“幻灭”,它超出了客观描写的本意,而趋于本能的表现。

2、 作者常以象征主义手法赋予物体、自然景物等以特定的内涵。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茅盾《子夜》的主要思想成就有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1、 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作品中描写的吴荪甫是上海工业界的巨头,他开办了规模很大的丝厂。作品还写出一些中小工业资本家,但他们的公司、工厂最后都以

11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经济破产结局。破产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权的压迫。各种压迫使得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再加上军阀大战,农村经济破产,更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吴荪甫等的失败结局,说明了实业救国道路是不行的,表现了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

2、 表现了30年代的时代特征。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等的压迫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起而反抗的时代特征。吴荪甫等使用各种手段压迫工人,使得无法生活,只得被迫罢工。

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小说中矛盾的焦点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资本主义列强的在中国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危及民族工业,而国民党政府也以苛捐杂税来排挤民族工业,买办资本家操纵中国的金融、公债市场破坏民族工业,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在这重重压迫下一步步走向破产结局。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

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

一、果敢、自信。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

动摇、悲观。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1、 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

2、 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子夜》里的赵伯韬是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

1、 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关系,后台的撑腰,他完全主宰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他的目的是消灭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王。在赵吴斗法中,他设下了个大陷阱,不遗余力地要把民族工业置于死地。

2、 作者还用他荒淫的生活方式来揭示他骄奢的性格特征,他玩弄各种女人,并以此为豪。在他带有兽行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一、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径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二、心理描写

12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1、 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2、 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

3、 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主要有两点:

1、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形象。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果敢、自信和动摇、悲观。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等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2、《子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子夜》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它描写了工厂生活和工人运动,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买办资产阶级的活动,金融、公债市场的风波,都市各阶层人物的面貌。它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标志着矛盾短篇小说成熟期的到来。这些小说融外来形式技巧于现实主义的再现创作方法之中,深刻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和农村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以及农民、小商人的悲剧命运。

1、《林家铺子》叙述的是“一·二八“前后江南小镇林家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小说以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为情节主线,以林小姐婚姻纠葛为副线,两线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整个作品的情节有起有伏,分层铺开,首尾照应。作品以林老板与黑麻子、卜局长之间的冲突为主要矛盾,又以若干小事件作为多头线索,展开纷繁的细节,使得情节发展有张有弛,而有井然有序。

3、《林家铺子》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它展示了“一·二八“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肆掠夺和欺压小商人以及农民的罪行,从而挖掘了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中下层百姓的悲惨命运之根源。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以三部曲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阶级矛盾的日益深化,农民迅速破产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定会走上反抗道路的历史必然。

1、《春蚕》通过描写30年代沪凇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的养蚕“丰收成灾“的悲惨事实,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国农民带来的民族灾难。由于转嫁危机与农民阶级形成的尖锐矛盾,同时勾勒了两代中国农民不同的思想与行为,预示着他们所走的不同道路。

老通宝是受封建旧意识毒害很深的老一代农民形象。

多多头却是一个正在觉醒之中的中国新一代农民的形象化身(从他对荷花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与众不同的思想)。他在勤劳这点上与老一代农民有着共同点,与老通宝相比,他显得豪爽、热情,更有独立见解。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2、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自然优美,在工细的笔墨中又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3、作品用极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养蚕的程序、礼仪等民俗风情,为烘托人物的心境作了殷实的铺垫。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白杨礼赞》、《风景谈》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写的散文名篇

思想上:歌颂北方敌后军民团结一致在艰难环境中不屈不扰抗敌斗争的崇高精神,歌颂延安人的新生活、新风貌,歌颂延安精神。

艺术上:

《白杨礼赞》借物咏怀,具有浓郁象征色彩,景物、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风景谈》吸取电影的艺术手法,由六个场景组成,注意光、影、色彩、音响的搭配,有极强的画面感。

§

4、 老舍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鲁迅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新的特色。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长篇中,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如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

《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

《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

《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地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

《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

1、 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

2、 “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

四、幽默的格调。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

14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喷出了无情的怒火。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造成祥子的悲剧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来说:

1、 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买自己的一辆车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他不可能以一己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 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尖锐的冲突。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强扭的瓜”。这个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强男的悲剧。

从主观上来说:

1、 个人奋斗的理想。祥子没有能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者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祥子的悲剧在于他的长期“执迷不悟“。

2、 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接踵而来的打击使祥子滋生了自暴自弃。他曾经全力反抗命运去最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干预他的生活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却最终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生亡而小福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泯灭。他的道德之柱彻底崩溃,终于自我放纵,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小说的思想:

1、 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2、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祥子走的是个人奋斗的道路,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在屡受打击后,个人奋斗就变为自暴自弃,从自私自利变为损人利己。小说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也揭示了悲剧的思想根源。说明祥子个人奋斗道路是走不通的。 分析祥子的形象

老舍的《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城市地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

1、 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他坚韧顽强的咬着牙,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2、 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可以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命运的安排却是他追求不可得,躲避的被强加。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作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抗争的生活姿态。

3、 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吃喝嫖赌,如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

15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形象的意义:

1、 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2、 祥子的又一典型意义是: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1、老舍的长篇小说《二马》思想上的重要特色是对国民性的剖析。作者把二马放在英国环境中考察,在中英民族性对照和老马、小马新旧两代人对比中,剖析中国民族性弱点。

老马是中国老派人物,人虽正派,但抱残守缺,他的人生哲学是“好歹活着吧”。他无所作为,一辈子未做过官却又是官迷,开口闭口以做官为上等。

小马则是感作感为,富有进取心,具有面向潮流走向开发的个性。

在中英民族性对照和新旧两代人对比中,小说对以老马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性弱点作了深刻批判。

2、小说也暴露了英国的种族歧视和偏见。

艺术上:《二马》标志着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通过对人物的不合时宜的可笑行为的描写引导读者在笑中反思。如老马在店铺中摆店主架子,开着店铺却瞧不起做买卖,重面子轻法律等。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寓言体小说《猫城记》写一个漂流到火星上“猫国”里的机师在猫国都城的所见所闻,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为一个行将没落的社会(当时的中国)写照。

1、 作品借猫人丑恶行径的描写,对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

2、 间接地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的腐败、无能。

3、 对革命力量进行了不正确的嘲讽。

4、 在对民族前途的瞻望上,又染有比较浓厚的悲观色彩。作品的基本倾向则是表达了对统治中国的国民党政权的无情抨击与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国民性的严厉批判。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和几个科员及其家庭风波的描写。

1、 暴露和批判了旧中国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科员们整天无所事事、勾心斗角。如一肚子坏水的科员小赵。作品虽然描写的是点滴小事,但暴露和批判了旧中国的社会制度。

2、 暴露和批判了因循守旧、凡庸的国民劣根性和生存哲学,对这种小市民性格和性格形成的社会生活环境等作了全面系统的挖掘。如主人公张大割就集中了北平市民社会的凡庸空气。

艺术上:《离婚》标志着老舍幽默艺术的成熟,语言含蓄而机智,幽默适度而有节制。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老舍的短篇佳作有《月牙儿》《微神》《断魂枪》

《月牙儿》写母女两代被迫为娼。小说结构精致玲珑,“月牙儿”贯穿全篇。“月牙儿”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还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加强了作品的诗的韵味。作品兼具散文诗之风,抒情味极浓。

16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微神》也写暗娼。主人公自尊而倔强,不受人怜,具有人性美,艺术上也具有诗情浓郁特点。

《断魂枪》写拳师,写时代巨变中名拳师沙子龙的复杂心态。理智上认识到时代的狂风已把过去的世界连同自己的事业吹走,感情上却对过去的世界有着无限的留恋。这一人物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

1、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

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结怨。

2、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有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

3、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也不能说是没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

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

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二、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通过以下方面来表现:

1、 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心理描写就补充了祥子不善言语的个性。

2、 以动作、情状写心理。

3、 从语言方面写心理。

4、 通过作者直接的剖析,托出祥子心理的变化。

5、 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祥子的心理。

6、 借助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

三、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1、 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写。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虎妞筹备婚礼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17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2、 “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祁老者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的长者:

1、 他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活。当侵略者点燃的战火烧到家门口的时候,他还一厢情愿地力图保住自家的安宁。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他似乎置若罔闻。

2、 他持有传统观念的偏见,瞧不起大杂院的普通人家。

3、 当战争初起时,他认不清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但随着残酷的战争现实击碎了他安度晚年的幻梦,他心中逐渐萌生了仇恨和反抗的种子,他怒斥侵略者的罪恶和卖国者的丑行。老一辈北平市民觉醒的过程,在祁老者身上得到了信服的反映。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祁瑞宣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新式教育,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

他是祁家的长房长孙,在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来自新与旧两方面的作用力。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受着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只得在不能两全的境地中优柔寡断,苦闷不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他的思想中爱国思想还是占主导面,但他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瑞宣从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的过程,是体现在他身上的国民精神弱点被逐渐清除的过程,是他不断摆脱传统文化影响的过程。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一、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

1、《四世同堂》从时间上来说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

2、从空间上说,它的笔触遍及北平的小胡同、大杂院等,简直就是一副沦陷了的北平社会的全景图。

二、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它以小羊圈胡同的祁家四代人为中心,间以多重矛盾,既有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又有维护民族尊严者与出卖民族利益者的矛盾,也有同一个家庭内部的上与下之间、正与邪之间的矛盾,但结构严谨、匀称、完整。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四世同堂》有一个鲜明的特色,这就是比较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

1、 小说中心的祁家,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祁老者引为自豪的“四世同堂”正是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想结构。老舍抓住了维系这个堡垒的内在文化纽结,把它置于小羊圈胡同的具体环境和广阔深邃的民族抗战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加以表现,对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了沉痛的反思。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2、 小说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企望在战火中焚毁国民性的劣根性,显示了改造与重塑“国民性”的努力。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老舍的宏篇巨著《四世同堂》由三部连续性的长篇《惶惑》《偷生》《饥荒》组成。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作品以祁家为中心,广泛地描写了北京市民阶层的各式人等。

小说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点:

1、是异族统治下灵肉遭受折磨的痛史。亡国奴的生活是惨痛的。物质极度匮乏,人民陷于饥饿之中,生命没有保障。

祁天佑安分守己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日寇枪杀;钱默吟老诗人被日寇抓住严刑拷打长期监禁;祁瑞宣作为教师面临着要他教日语的苦恼。

2、是憎恨侵略者、民族败类,也恨惶惑与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小说描写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刻画了一批汉奸形象。如大赤包、蓝东洋、冠小荷等。汉奸没有好下场,也是作家憎恨感情的体现。

3、是颂扬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激励人民奋起抗争的壮史。如通过爱国诗人钱默吟,他深明大义,重视民族气节;祁瑞宣和老三后来也一起抗日等,颂扬了民族气节和中华民族不甘沦为亡国奴的抵抗精神。

§

5、 巴金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灭亡》是巴金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

思想内容:作品通过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真切地反映出某些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

人物形象:杜大心是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革命者,他患有严重的肺病。肺病使他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过于强大的黑暗换金个又使他看不到人类的前途,最后白白牺牲了自己。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

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

1、 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2、 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都内心苦恼而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3、 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激流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其思想内容为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腐朽及其走向崩溃,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家》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以三个女性的悲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以觉明抗婚觉慧出走表现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高老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标志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

《春》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

《秋》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一方面一些年轻生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巴金小说的创作风格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1、1929-941年为早期:主观色彩浓厚,风格多样,热情是他作品中最稳定、最有价值的东西。

2、1942年后:热情有所收敛,风格由多样趋向统一,在客观写实的日常生活琐事中寄托人生理想,风格朴素自然。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这种风格演变有三个标志:

1、“家庭”涵义发生变化。早期“家庭”是黑暗的象征物。后期“家庭”是强权的对立物,作家珍惜的伦理组织。

2、作家塑造英雄形象的热情向塑造平凡的小人物转化;理想化、类型化的单纯性格转向生活化、立体感的复杂性格。

3、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本色越来越显示出来。 简析《家》的艺术特点

《家》是一部具有很浓的主观情感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

1、它再现了五四时期内地四川封建势力浓重但五四时代浪潮已冲击着古老土地的典型环境,作品中的祖孙间的矛盾冲突也正是当时典型的社会矛盾冲突,塑造了高老太爷、觉新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许多生活细节也具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2、作者极端憎恨就制度旧家庭,热情歌颂敢于反抗旧势力的新生力量。强烈的爱憎感情渗透于《家》中,使《家》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或通过作品中人物抒发对旧制度的愤懑;或通过人物的心灵描写来倾诉旧制度的黑暗,如鸣凤投湖前的心理描写。 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

《家》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

一、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

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是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

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冯乐三为妾,她最终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

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梅也是感情真纯。但封建伦理和迷信导致瑞珏难产而死。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这一切的悲剧都是由于封建家长制。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家长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

二、《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高家的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

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他和琴的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 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

三、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高家是官僚地主家庭,成都北门首富,书香门第。表面上很融洽,内里却极其腐朽。第二代克安、克定便是高家腐朽的败家子的代表。克定在外面吃喝嫖赌。克安和他狼狈为奸。这个大家庭经济上挥霍亏空,精神上腐朽分裂。高老太爷一死,克定等在灵堂前就把家分了个彻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崩溃解体了。

内部的腐败导致大家庭彻底崩溃,时代潮流冲击下产生的新生代进一步敲响了封建家庭的丧钟,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

觉新是一个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是一个清醒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懦夫。

1、 自愿的牺牲自己。因为受到过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的新空气的影响,他切身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受到的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太深,作为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使他自愿地挑起家庭的担子。他自愿为家庭牺牲自己,不敢反抗。

2、 他是一个自觉的懦夫,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甚至做帮凶。他牺牲了梅、瑞珏,还劝说觉民接受高老太爷定的冯家的亲事。

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自己和亲人的惨重代价。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命运,由此产生了绝望、悲观等心态。这一形象对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具有很大概括力。 简析《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 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人格化。

1、 高家的家长,依借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来统治这个大家庭。他是高家一切悲剧的元凶。他要抱承重孙,于是依封建婚姻制度而造成了梅和觉新的悲剧;把鸣凤送给冯乐三为妾;甚至在他死后还受到迷信保护造成瑞珏的悲剧。但他对儿孙也有温情的一面,这是表现了他实现“四世同堂”家庭形式的一种满足。

2、 高老太爷是封建末世的家长制代表人物,他是在理想幻灭极度失望后病死的。临死前他破天荒地答应取消觉民婚事要觉民觉慧不要走,是他为维护封建大家庭所做的最后的努力。他是带着幻灭感死去的。他的死具有象征意义,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

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

21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

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 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分析《寒夜》的思想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是通过三个小人物的感情纠葛和凄凉命运来展示这一主题的。

小说描写一个走向崩溃的家,是一个新文化运动中的新型家庭模式:

汪文宣和妻子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他们大学毕业,追求爱情与理想的统一,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勇气。由于贫困与疾病的折磨,特别是在长期仰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中讨生活,他们的理想都发生了巨大扭曲。

汪文宣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公务员,懦弱、多病。曾树生则凭着美色当了资本家银行的“花瓶”。这种贫困以及心理的沉重负担给家庭带严重危机。加之汪文宣的母亲的加入,婆媳不和使原有潜在的感情矛盾进一步复杂化,终于陷入无以自拔的悲剧。最终,曾树生随人而去,汪文宣在吐血中身亡。 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

《寒夜》在艺术上达到了巴金所追求的无技巧的境界,风格朴素自然,是巴金最优秀、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

1、 抗战时重庆的典型环境和这环境中产生的最普通的小人物悲剧性格和命运,揭示出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2、 情节发展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推进;结构布局,一切象现实生活本身一样流动。

3、 人物平凡,具有复杂性格和复杂感情。

4、 大量的客观生活细节和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支撑了小说的框架,这使得作品逼近生活,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简析《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

《寒夜》的主人公汪文宣是个为了生活在图书公司整天埋首做校对工作的小公务员。菲薄的工资、贫困的生活,、庸俗势力的社会、仰人鼻息的环境,使汪文宣曾树生年轻有为的性格发生扭曲。汪文宣善良而懦弱无能,虽勤劳做事但仍受歧视,因正派不善巴结而心情郁结。家庭少有欢乐,婆媳经常不和吵架,使得他左右为难。在单位受气,在家又两面受气,终于肺病发作死亡。

简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

曾树生是个个人主义者。

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整个家庭都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她感到了压抑,并本能地企图摆脱这种压抑,于是她面临着道德的抉择和感情的折磨。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完全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追求幸福。因而也谈不上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只是一个困境中企图拯救自己的妇女,她靠自己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价值意义。

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

22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

6、 沈从文

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1、 沈从文把创作看成是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在小说中表现真实地自我,自由地写自己所经历的题材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是他的“自叙传”。

2、 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是沈从文在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审美思想。这种创造思想是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思潮的积极影响。沈从文把表现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极,把它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的理想。他笔下的各种劳动者都表现出真、善、美的人性。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一种爱与美的新的宗教”。 分析评价《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

一、《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

1、 这里人性皆真、善、美。人人勤劳,为他人作奉献。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乡亲。船总顺顺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商客、妓女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加上美丽的自然环境,俨然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2、 集中表现“边城”世界人性美的,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个爱情悲剧,这个故事也同样建立在人性思想的基础之上。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而翠翠却是心属傩送。天保求婚未成,失望之下驾船外出而以外溺水而死。船总在大儿子死后,一时未答应傩送娶翠翠的要求,使傩送与其父发生争吵而远走他乡。这种种的“不巧”,使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终成“善”的悲剧。天保与傩送,对翠翠展开自由竞争,未伤同胞之情。作者所表现的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

二、浓厚的悲剧意识

以翠翠为中心人物的恋爱悲剧,其实并非完全是“谁也没有错”的悲剧。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与矛盾,是悲剧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苗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成婚。傩送以“马路”求婚,是苗族的习俗。他相信唱山歌能使翠翠心领神会。所谓“车路”,是汉族的婚俗观念。这种观念在作品中通过天保及其父得以表现。两种婚俗观念冲突的结果,使热恋中的翠翠与傩送生生分离。

三、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作者把一对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处理成悲剧,以次引起读者对“美”的毁灭的深沉思考。

茶峒地区历史上过着原始、自由自在的牧歌生活。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实行黑暗的统治。非人性、非人道的现实生活,为满目疮痍的现实所感发,呼唤着自由、美好的、“牧歌”式社会的回归,并以次对当时湘西封建宗法社会进行批判。这种建立在人性、人道主义思想上的批判,是独特的、理想主义的,也是苍白无力的。 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自然

23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即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

第一阶段:翠翠爱情萌生阶段。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

第二阶段:翠翠爱情的觉悟阶段。两年后又进城看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

第三阶段:翠翠对爱情执着的阶段。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

在爱情挫折中翠翠的性格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 简析《边城》中的老船夫形象

老船夫是“善”的化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的摆渡,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质朴憨厚、狭义心肠,不仅拘收过客的钱财,而且还善待乡亲。

2、 老船夫的“善”,主要通过对外孙女翠翠的呵护、关爱充分地表现出来。他是一位慈祥、仁爱,为孙女可以付出一切的爷爷。最大的心愿是翠翠能得到自由幸福的爱情。为此他遵循苗族婚恋习俗。他见天保对翠翠有意,便指出“马路”和“出路”求爱的途径,引来了天保家正式向他提亲,未料翠翠却把答应,好心办坏事。在明白翠翠心里有傩送之后,又为孙女与傩送的联姻劳碌奔波,受到船总的冷遇,他怕翠翠的自尊受到伤害,不讲实情,以至郁闷离世。

作者对老船夫的刻画是围绕着翠翠的婚事种种,特意“放大”了去表现一个平凡老人充满人情美、伦理美的宽大的胸襟,即一个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个体。 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1、作者擅长将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对翠翠的描写,作者静观、揣摩少女在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所表现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从而把羞涩、温柔的个性突现出来。

2、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傩送、天保两人钟情与翠翠为纬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又以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为明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为暗线。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

3、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来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4、《边城》的艺术风格,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诗情的载体,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作者还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情节结构方

24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副副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

《边城》的故事基本上建筑在梦幻的基础上。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一半是“梦”,一半是理想的“现实”,并非对当时社会的写真。人物与故事是当时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解了种种对立因素。作品的结尾采用了比较平和、并非绝望结局,结尾更与余味袅袅的牧歌的情韵。 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长河》是沈从文的一部长篇小说。

思想:作品思想上的突出之点,是敢于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揭露与批判。

1、 作者嘲讽批判蒋介石提倡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2、 小说通过吕家坪保安队长与滕长顺一家的矛盾,揭露与批判国民党地方势力的罪恶。同时,作者还写到苗民对国民党地方罪恶势力的反抗。

艺术特色:

《长河》依然写人性美与风俗美,尤其对橘林秋色、农家摘果等乡土风俗风情,写得绚丽多彩,诗意盎然,颇具乡土气息。从人性美的表现看,滕长顺和夭夭的身上,保留着《边城》中老船夫与翠翠的影子,作者试图通过这两个人物,表现湘西的自古不变的“常”,即人性永恒的美。

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

一、对湘西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关注、同情,揭露旧社会的黑暗。

如《丈夫》描写一个青年农民进城看望当船妓的妻子,目睹妻子被人蹂躏,自己被人凌辱,麻木的灵魂终于有了人的自尊和初步觉醒,带着妻子回乡下去了。小说揭示了在经济压迫下和金钱魔力下人性畸形,批判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二、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如《绅士的太太》流露了上流社会人物的假道学、假文明内质。

《八骏图》是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八位专家学者都是假正经假道学,他们奢谈文明而压制自己的人性形成性**。这是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阉寺性”问题的嘲讽和批判。

三、对湘西完美人性的表现与思考。短篇小说中,表现的是“优美、自然”的人性思想,而又以表现青年男女的性爱作为切入视角与中心话题。

如《柏子》写船夫柏子与妇人之间男欢女爱的故事。两人共同创造了食色和爱情的传奇,其中包含着人的自然性与人性本真的哲学思考。

四、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

沈从文的小说里有湘西人性世界和都市世界两个并存的世界,他用湘西人性世界反观和批判都市文明世界,而统一于完美人性的思考、表现和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作者追求的完美人性,是一种未被都市文明扭曲、纯朴自然的人性。 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形态和文体结构

沈从文创造了三种基本文体形态:

1、 描述湘西与都市下层人物日常生活与命运的写实故事。运用的温情的现实主义。

2、 根据民间、宗教故事创作的浪漫传奇。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

25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3、 嘲讽、抨击现代都市“上等人”所谓“文明”的讽刺小说。运用的批判现实主义。

文体结构:

在文体创造上沈从文追求文体结构的千变万化。

结构上是自然、流畅和千姿百态;文体上则使他的小说打破各种文体间的界限,产生了明显的边缘性:有些运用散文笔致,似抒情散文,有的带有童话色彩,似民间故事。 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色

1、《湘行散记》、《湘西》两本散文集,是文化的散文,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涉及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地域文化。但并非作纯客观的介绍,而是从中融入作者强烈的主观评价和鲜明的审美感情。

2、两本散文集表现了作者炽热的本土性。反复抒写着他的一颗“湘西”之心,他书写湘西的历史与现实,因她是作者心中永存的一方热土。同时,作者还揭露与批判了贪官污吏的腐败。

3、鲜明的本族性。湘西民族问题,一直是作者的内衷隐痛,因此他很自觉地在散文中流露出其民族倾向,反复贯串着这样的思想:为苗族人民仗义执言,洗雪强加在他们头上“苗蛮土匪”的罪名和耻辱。

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

《湘行散记》、《湘西》在艺术上有着显著的特色:

1、 作者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作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与事,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资料加以穿插。

2、 沈从文的散文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形成小说的情节性有情境氛围。

3、 作者的抒情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a) 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 b) 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 c) 涉及敏感的政治性问题时,作者则采用曲笔。

§

7、 曹禺

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1937年曹禺写的三幕剧《原野》是作者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思想:

1、 它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2、 仇虎受了旧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认为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非理性的复仇观念,使他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之所以走上个人复仇的道路,是农民小生产的意识决定的。

艺术:

1、 作品渲染仇虎内心的恐惧与内心的谴责,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如他逃进森林时,产生的种种幻觉和内心的恐惧。

2、 现代主义手法,如森林的阴森。

26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

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表现在:

1、 如《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

2、 地点集中:故事在周公馆展开;

3、 人物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为明线;周、侍暗线,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

人物性格鲜明:

《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蘩漪、陈白露、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

语言的个性化表现在:

1、 人物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

2、 《北京人》里的含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就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的发展;

3、 《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词,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

简析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

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 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意义

《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周朴园对家庭的家长制专制统治及其恶果表现出来。周朴园使周家成为一个黑暗王国,把聪明的蘩漪压制的性情抑郁乖戾,使周萍很他又怕他,导致蘩漪和周萍乱伦。

二、通过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导致侍萍不幸的一生表现出来。《雷雨》中复杂的血缘关系也由此决定,最后造成三死两疯的悲剧结局,这是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恶果。 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

《雷雨》中的周朴园是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雷雨》悲剧的罪魁元凶。

1、 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家中一切人的个性、尊严和自由思想,使公馆成为能窒息人的黑暗王国,他就是黑暗王国中的专制魔王。这最突出的表现于他和蘩漪的关系中。蘩漪是有个性、有思想、追求幸福的女性,在周公馆这个黑暗牢笼十八年,形成她抑

27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郁乖戾的个性。第一幕中的吃药一场,作者采用“大写特写”的戏剧手法,突出表现周朴园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正是周朴园的这种性格造成了蘩漪与周萍的乱伦关系,摧毁了周冲向往自由平等的美丽幻想。蘩漪、周萍、周冲的悲剧,都是周朴园的封建专制造成的。

2、 第二条线索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三十年前周朴园为了要和有钱小姐结婚,把刚生了孩子的侍萍赶出家门,造成了侍萍一生的不幸。在以为侍萍死后,又把侍萍作为他的第一夫人怀念,当侍萍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想用金钱来封侍萍的口和赎自己的罪,他的这种态度是对他的怀念的虚伪性最本质的揭露。

3、 他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的关系上充分表现了他的冷酷的性格。他故意淹死民工发昧心财,指使警察打死罢工的工人,使用利诱收买手段破坏工人运动。 分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

《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鲜明独特、复杂而富有深度的艺术形象。

她的性格是抑郁乖戾、热情强悍、极端而尖锐的一种悲剧性格。这是由于封建性的家庭和环境造成的。蘩漪聪明美丽,而周朴园要的是“服从”,他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蘩漪的个性尊严。她在周家被折磨了十八年,这是她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三年前,周萍的出现,燃起了她被压抑的热情。她需要爱、能爱,她不顾一切的爱上了周萍且把一切都交给了周萍。日子一长,周萍悔恨和蘩漪的关系,想摆脱和蘩漪的关系。这使蘩漪不能忍受父子两代的欺负,她要做困兽的搏斗,她要破坏周萍四凤的关系,她要拉住周萍。她的反抗是极端的,在《雷雨》中她最具有“雷雨”的性格。她以尖锐的语言揭露和控诉周朴园和周家的罪恶,撕破他们道德家的伪善面目;她和专横的周朴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正面交锋,是她推动剧情向高潮前进。

绝望的可怕的前途使蘩漪走向了最尖锐而极端的困兽之斗。

典型意义:

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激起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尊严、权利的深沉思考,把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使剧本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 简析《雷雨》中侍萍形象

侍萍是旧社会下层妇女

1、 她纯朴善良、顽强有骨气,在她一生的遭遇中,集中表现了下层妇女所受的深重苦难。周朴园对她始乱终弃,她投河自尽遇救。三十年来她顽强挣扎生存,嫁给了周家的下人鲁贵生了女儿四凤。她的心愿是女儿决不能重蹈自己的路。当重新遇周朴园后,有骨气的撕碎周朴园想赎罪的五千元支票,决定立即带四凤走。

2、 命运观念:当她知道周萍和四凤的关系后,决定让他们走,走的愈远愈好,并且永远不要回来。她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命运。 分析《日出》的思想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是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

28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二、描绘“不足”者的被受欺凌。“小东西”被卖进妓院;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平性。

剧本正是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

1、 陈白露是个性格复杂的艺术形象,她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方面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为此她和张乔治等都市群丑厮混,强颜欢笑,维持她习惯的享乐生活。这实际上是出卖色相、自甘堕落的生活。另一方面,她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生活,内心里厌恶张乔治等人,

2、 夜阑人静,会有一种没有归宿的感觉。但又不甘心漂泊无依的非独立的生活。她玩世不恭,游戏人间。她清醒的认识自己生活在黑暗中,但她沉溺太深无法自拔。

3、 有正义感不能自救却想救人,为拯救小东西甘冒风险,这里表现她敢做敢为的倔强性格。她念着“太阳升起但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觉”而自尽。她成为黑暗社会的殉葬品。 陈白露悲剧的意义在于揭露了金钱物欲世界对人性的异化、扭曲,使一个漂亮聪明的年轻女性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激起人们对金钱社会的憎恶。 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

1、《雷雨》是属于锁闭式结构。

时间集中,从第一幕到第四幕时间不到20小时;地点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厅;剧本巧妙地以明线、暗线交织布局,以幕前情节推动现在的剧情。

2、《日出》则是人像展览式的结构,“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让陈白露将一个个人物引出。每个角色都占有相等的轻重,交相陪衬,共同烘托一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结构联系的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一基本观念,用的是“横断面的描写”。 分析《北京人》的主题

《北京人》通过描写曾家的腐朽、没落来表现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是通过虚实结合手法写现在、过去、未来的“北京人”而得到表现的。

1、现在的北京人是实写。主要人物有封建家长曾皓,儿子曾文清、儿媳曾思懿。

曾皓自私、吝啬、怕死,总是表现自己衰老多病,他最关心的是他的寿材。

曾文清是封建家庭培育出来的废物,外表温文儒雅,但什么事都不想做不会做,还抽鸦片,性格是“爱不敢爱,恨不敢恨”。在妻子的逼迫下,他决心离家出去做事,但最终因找不到现代生活中的位置,而自杀了。

曾思懿自私、口蜜腹剑、笑里藏刀。她强送曾皓去医院为了怕曾皓死在家中房子卖不出去;逼迫曾文清离家却又说我没逼你做事;对愫芳视为眼中钉又装出同情的样子,谋划让愫芳做曾文清的小老婆好一辈子侍侯她。

这一群现代北京人空虚、怯懦、腐朽,随着封建家庭的败落,表现了埋葬旧生活的主题。

29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愫芳是剧中最感人的艺术形象。她出身名门,受封建士大夫文化熏陶,但父母早亡,只得寄人篱下。她爱曾文清,是精神上的苦恋者。她性格温柔文静,忍受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忍受着曾皓、曾思懿对她的精神折磨。她性格中最具美学价值的是:宁愿牺牲自己,但愿能使别人快乐的道德情操。她自愿留在曾家就是希望曾文清在外面成了“人”。最后她跟瑞贞一起出走,向过去告别,面向未来,表现了埋葬生活,走向新生活的主题。她们又是未来的北京人,未来是虚写。

2、过去的“北京人”:北京猿人模型。剧作以人类祖先“北京人”作对照反衬,批判了不肖子孙——现在的北京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寄寓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社会理想和追求。 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

《北京人》的戏剧冲突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曾思懿与曾皓之间。

曾思懿与曾皓的冲突是封建家庭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剧中共有3次冲突:

1、 曾思懿策划了一场中秋讨债的戏,目的是使曾皓被迫交出存折。

2、 曾思懿不顾众人反对,强要送曾皓去医院。名为救人,实是害怕曾皓死在家中,房子买不出去。

3、 寿材抵债。

曾思懿与曾皓之间揭示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封建家长的权威也荡然无存,这是封建制度末世的特征。

二、曾思懿与曾文清、愫芳之间的矛盾冲突,既是性格冲突,又夹杂着感情纠葛。

1、 曾思懿与曾文清是貌合神离的夫妻,但两人性格对立。两人冲突表现为曾思懿没有一天不给曾文清气受,曾文清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一再忍让。

2、 愫芳与曾文清精神上的相爱使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为复杂曲折。曾思懿总是对曾文清、愫芳笑里藏刀,给愫芳以精神折磨。她视愫芳为眼中钉,却又装出关心愫芳的样子,又盘算着让愫芳做曾文清的小老婆,好侍侯她一辈子。愫芳对她总是忍让,但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却有坚强的一面,并最后出走。 《北京人》中“棺材”的象征意义

《北京人》中曾皓的棺材,象征封建阶级的灭亡。棺材被爆发户杜家枪了去,有着封建主义早晚要进棺材的寓意。 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1、 在日常家庭生活画面中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在曾家内部日常家庭生活中表现人们勾心斗角的紧张气氛和尖锐冲突。

2、 对人物性格、心理的细腻刻画,把人物的兴趣、心态等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

3、 虚实结合、对照、象征等手法。实写现在的北京人,虚写过去和未来的“北京人”。以棺材为象征,表达封建阶级早晚要进棺材的寓意。

30

第四篇:文学社成立发言稿

阳光蓓蕾文学社成立发言稿(社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筹备,阳光蓓蕾文学社今天正式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阳光蓓蕾文学社,向所有关心文学社发展的领导、老师和同学表示诚挚的感谢!向百忙之中参加此次大会的领导、嘉宾致以最真诚的欢迎!对语文教研组老师在文学社成立过程中给予的热心支持和莫大帮助表示由衷的谢意!

、李校长等领导,今天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体现了县领导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对我们阳光蓓蕾文学社的热切关怀和支持。在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中,我深深感受到我们这个文学社团被寄予的深切希望,也坚定了我们把阳光蓓蕾办好、办强的决心和信心。

文学社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特色精英社团;展示 学子文采,彰显素质教育特色”为宗旨,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语文教学, 培养文学新人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成立阳光蓓蕾文学社,正是我校推行语文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 文学社成立后,它将有效结合我校阅览室、宣传栏、文化墙等有利环境,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育更多的文学新苗。我们将努力把阳光蓓蕾文学社办成学生群体中文学爱好者写作才华展示的星光大舞台,让更多的孩子在这里找回自信,找到自我。

本学年,阳光蓓蕾文学社的工作,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搭建最佳的成长平台

我们将以开展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写作能力为目标,建立课外阅读基地,开发习作发表园地,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互渗透,全面提高;我们将正确处理作文与做人,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写作等方面的关系;我们还将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校报和网络为阵地,广泛开展各项有益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文学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良性发展搭建最佳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形成自己的社团特色

我们的师资精良——我们的辅导老师多为本校热爱文学、充满朝气的年青教师;我们的活动丰富——我们力争以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展示文学社及其社员的作品,丰富校园文学,培育文学新人;我们让个性彰显——我们将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用心培养校园文学新人,并在校报《阳光少年》上开辟专栏发表社员精彩的作品。

三、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

我们将组织全体文学社成员认真学习“阳光蓓蕾”文学社的章程,邀请本校的辅导老师,以及金乡作协的部分作家给社员进行写作常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举办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文学知识交流等活动,以活跃文学气氛,丰富校内文学生活;组织社员参加校内外各类有影响力的与文学相关的比赛和交流会,如作文大赛等;组织社员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以增进会员间的团结与了解,并体验社会生活;做好校报的出刊以及发行工作,使其真正成为联系学校领导、老师、文学爱好者和普通同学的最佳纽带。

没有目标的路程充满黑暗,没有理想的人生是可悲的人生。我们坚信在校领导、老师和文学爱好者的支持下,再加上我们的不懈努力,这些目标就象一个广告词一样“一切皆有可能”。

最后,我作为长风文学社的社长,代表全体社员向大家承诺:我们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对待每一件工作,尽己所能为文学社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坚信长风文学社一定会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好,走向辉煌的巅峰!

谢谢大家!

第五篇:文学社成立大会发言稿

文学社成立大会发言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这样的季节里,农民伯伯们总是一边开心地忙着收获,一边小心地忙着播种。这个金秋,在校长室、团总支和语文组的齐心协力下,咱们的晨曦文学社也终于成立了!文学社的成立,就好比为全体社员共同播下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晨曦文学社向所有关心、支持它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晨曦”,顾名思义,早晨的太阳。用它给文学社命名,取“活力四射,精彩无限”之意。“坚定、自信、探索”,是我们的社训;“做最好的自己”,是我们的口号;“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是我们的办社宗旨。文学社成立后,它将有效结合我校阅览室、宣传栏、文化墙等有利环境,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育更多的文学新苗。我们将努力把晨曦文学社办成学生群体中文学爱好者写作才华展示的星光大舞台,让更多的孩子在这里找回自信,找到自我。本学年里,晨曦文学社的工作,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搭建最佳的成长平台我们将以开展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写作能力为目标,建立课外阅读基地,开发习作发表园地,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互渗透,全面提高;我们将正确处理作文与做人,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写作等方面的关系;我们还将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校报和网络为阵地,广泛开展各项有益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文学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良性发展搭建最佳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形成自己的社团特色我们的师资精良——我们的辅导老师多为本校热爱文学、充满朝气的年青教师;我们的活动丰富——我们力争以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展示文学社及其社员的作品,丰富校园文学,培育文学新人;我们让个性彰显——我们将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用心培养校园文学新人,并在校报《晨曦》上开辟专栏发表社员精彩的文章,还将努力向《乡土文学网》、《楚风月报》及其它相关报刊、媒介投稿。

三、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我们将组织全体文学社成员认真学习“晨曦”文学社的章程,邀请本校的辅导老师,以及兴化作协的部分作家给社员进行文学赏析、写作常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以便于社员们对文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举办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文学知识交流等活动,如“我的眼里只有你”、“我爱我的学校”、“走过四季都是情”等,条件成熟时结集出版,以活跃文学气氛,丰富校内文学生活;组织社员参加校内外各类有影响力的纯文学或文学相关的比赛和交流会,如“兴中杯”、“板桥杯”、“新概念作文大赛”等;组织社员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以增进会员间的团结与了解,并体验社会生活;及早落实校报的出刊以及发行工作,使其真正成为联系学校领导、老师、文学爱好者和普通同学的最佳纽带。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写到:“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她。”由此可见,人贵有梦。最后,我想说,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怀揣着一个小小的妙笔生花之梦。既然正在梦着,就让我们为了这个梦想,一起去认真阅读,一起去用心感悟,一起去尽情讴歌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学社成立大会发言稿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担任我校长风文学社的社长。红会校园内一朵美丽的奇葩——长风文学社悄然盛开,它不仅承载着全校同学和我们的期望,更多的是我们的梦想与青春的激情。今天,我们长风文学社42名成员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为着心中澎湃的激情而共聚一堂。犹然记起,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永恒,人生短暂”,也有人曾说“知识是浩瀚的海洋,我们只是在用勺子舀着大海里的水”。尽管如此,但我们仍愿用短暂的一生去触碰艺术圣殿的大门!哪怕只是靠近艺术圣殿一小步,因为那一小步,可能会为后来者减轻一点负累,会让他们少走许多弯路。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知道海纳文学社还只是一条涓涓细流,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我们也会变成大江大河,奔向浩瀚的海洋;总有一天,我们也会站在万山之巅,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长风文学社的成立,离不开各位领导、老师还有各方的支持与努力,在此我代表所有文学社成员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我作为长风文学社的社长,代表全体社员向大家承诺:我们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对待每一件工作,尽己所能为文学社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坚信长风文学社一定会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好,走向辉煌的巅峰! 文学社成立大会发言稿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

文学社成立大会发言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这样的季节里,农民伯伯们总是一边开心地忙着收获,一边小心地忙着播种。这个金秋,在校长室、团总支和语文组的齐心协力下,咱们的晨曦文学社也终于成立了!文学社的成立,就好比为全体社员共同播下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晨曦文学社向所有关心、支持它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晨曦”,顾名思义,早晨的太阳。用它给文学社命名,取“活力四射,精彩无限”之意。“坚定、自信、探索”,是我们的社训;“做最好的自己”,是我们的口号;“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是我们的办社宗旨。文学社成立后,它将有效结合我校阅览室、宣传栏、文化墙等有利环境,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育更多的文学新苗。我们将努力把晨曦文学社办成学生群体中文学爱好者写作才华展示的星光大舞台,让更多的孩子在这里找回自信,找到自我。本学年里,晨曦文学社的工作,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搭建最佳的成长平台我们将以开展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写作能力为目标,建立课外阅读基地,开发习作发表园地,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互渗透,全面提高;我们将正确处理作文与做人,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写作等方面的关系;我们还将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校报和网络为阵地,广泛开展各项有益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文学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良性发展搭建最佳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形成自己的社团特色我们的师资精良——我们的辅导老师多为本校热爱文学、充满朝气的年青教师;我们的活动丰富——我们力争以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展示文学社及其社员的作品,丰富校园文学,培育文学新人;我们让个性彰显——我们将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用心培养校园文学新人,并在校报《晨曦》上开辟专栏发表社员精彩的文章,还将努力向《乡土文学网》、《楚风月报》及其它相关报刊、媒介投稿。

三、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我们将组织全体文学社成员认真学习“晨曦”文学社的章程,邀请本校的辅导老师,以及兴化作协的部分作家给社员进行文学赏析、写作常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以便于社员们对文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举办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文学知识交流等活动,如“我的眼里只有你”、“我爱我的学校”、“走过四季都是情”等,条件成熟时结集出版,以活跃文学气氛,丰富校内文学生活;组织社员参加校内外各类有影响力的纯文学或文学相关的比赛和交流会,如“兴中杯”、“板桥杯”、“新概念作文大赛”等;组织社员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以增进会员间的团结与了解,并体验社会生活;及早落实校报的出刊以及发行工作,使其真正成为联系学校领导、老师、文学爱好者和普通同学的最佳纽带。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写到:“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她。”由此可见,人贵有梦。最后,我想说,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怀揣着一个小小的妙笔生花之梦。既然正在梦着,就让我们为了这个梦想,一起去认真阅读,一起去用心感悟,一起去尽情讴歌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学社成立大会发言稿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担任我校长风文学社的社长。红会校园内一朵美丽的奇葩——长风文学社悄然盛开,它不仅承载着全校同学和我们的期望,更多的是我们的梦想与青春的激情。今天,我们长风文学社42名成员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为着心中澎湃的激情而共聚一堂。犹然记起,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永恒,人生短暂”,也有人曾说“知识是浩瀚的海洋,我们只是在用勺子舀着大海里的水”。尽管如此,但我们仍愿用短暂的一生去触碰艺术圣殿的大门!哪怕只是靠近艺术圣殿一小步,因为那一小步,可能会为后来者减轻一点负累,会让他们少走许多弯路。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知道海纳文学社还只是一条涓涓细流,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我们也会变成大江大河,奔向浩瀚的海洋;总有一天,我们也会站在万山之巅,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长风文学社的成立,离不开各位领导、老师还有各方的支持与努力,在此我代表所有文学社成员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我作为长风文学社的社长,代表全体社员向大家承诺:我们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对待每一件工作,尽己所能为文学社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坚信长风文学社一定会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好,走向辉煌的巅峰! 文学社成立大会发言稿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

同学们:大家好!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筹备,阳光蓓蕾文学社今天正式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阳光蓓蕾文学社,向所有关心文学社发展的领导、老师和同学表示诚挚的感谢!向百忙之中参加此次大会的领导、嘉宾致以最真诚的欢迎!对语文教研组老师在文学社成立过程中给予的热心支持和莫大帮助表示由衷的谢意!、李校长等领导,今天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体现了县领导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对我们阳光蓓蕾文学社的热切关怀和支持。在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中,我深深感受到我们这个文学社团被寄予的深切希望,也坚定了我们把阳光蓓蕾办好、办强的决心和信心。文学社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特色精英社团;展示学子文采,彰显素质教育特色”为宗旨,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语文教学,培养文学新人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成立阳光蓓蕾文学社,正是我校推行语文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文学社成立后,它将有效结合我校阅览室、宣传栏、文化墙等有利环境,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育更多的文学新苗。我们将努力把阳光蓓蕾文学社办成学生群体中文学爱好者写作才华展示的星光大舞台,让更多的孩子在这里找回自信,找到自我。本学年,阳光蓓蕾文学社的工作,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搭建最佳的成长平台我们将以开展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写作能力为目标,建立课外阅读基地,开发习作发表园地,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互渗透,全面提高;我们将正确处理作文与做人,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写作等方面的关系;我们还将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校报和网络为阵地,广泛开展各项有益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文学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良性发展搭建最佳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形成自己的社团特色我们的师资精良——我们的辅导老师多为本校热爱文学、充满朝气的年青教师;我们的活动丰富——我们力争以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展示文学社及其社员的作品,丰富校园文学,培育文学新人;我们让个性彰显——我们将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用心培养校园文学新人,并在校报《阳光少年》上开辟专栏发表社员精彩的作品。

三、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我们将组织全体文学社成员认真学习“阳光蓓蕾”文学社的章程,邀请本校的辅导老师,以及金乡作协的部分作家给社员进行写作常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举办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文学知识交流等活动,以活跃文学气氛,丰富校内文学生活;组织社员参加校内外各类有影响力的与文学相关的比赛和交流会,如作文大赛等;组织社员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以增进会员间的团结与了解,并体验社会生活;做好校报的出刊以及发行工作,使其真正成为联系学校领导、老师、文学爱好者和普通同学的最佳纽带。没有目标的路程充满黑暗,没有理想的人生是可悲的人生。我们坚信在校领导、老师和文学爱好者的支持下,再加上我们的不懈努力,这些目标就象一个广告词一样“一切皆有可能”。最后,我作为长风文学社的社长,代表全体社员向大家承诺:我们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对待每一件工作,尽己所能为文学社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坚信长风文学社一定会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好,走向辉煌的巅峰!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下一篇:物业保安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