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智能培养的心得与反思

2022-09-12

2003年4月, 我国也开启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并从体系结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等方面对学生智能培养给予了明确的要求与定位。这不仅为地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也为学生智能培养提供了有利契机。

1 高中地理中加强智能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和基本理念看, 这次课改对学生智能赋予了新的内涵, 非常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要求对学生智能的培养, 要贯穿在新课改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1.1 智能培养是现代社会的客观需要

进入21世纪, 一个信息网络化、科技高新化、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新的时代是信息时代, 是知识经济时代, 是知识创新、知识爆炸时代, 是全新的学习时代。知识是学不完的, 知识本身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重要的是掌握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 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开发各种能力。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非常全面, 因而对教育的冲击也是多方面的, 教育必须把培养高智力的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校课程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各方面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基础教育课程中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进行改革, 不适合学生培养与发展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要淘汰。培养学生不是做接受现有知识的容器, 而是要具备独立获得各种必要知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具备终身学习和不断自我更新的意识, 以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1.2 智能培养是个人未来发展的需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资源的配置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 科学发展使得学科知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结合, 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既要博又要专。也就是说, 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从微观角度看, 人才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人才竞争的实质则是智能的竞争。在较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的智能是求职与生存的必要因素。现在选用人才时, 已改变了过去只看重文凭的做法, 不仅看文凭, 更看重智能, 并以各种模拟和试用形式来考察人才的智能。这表明, 智能在竞争中起着决定作用。在取得职位后, 一个人作用的发挥, 更加取决于各种智能的综合运用。所以, 判断人才的质量, 要看人才的综合智能。只有具备相当智能, 才会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1.3 智能培养是高考备考的重中之重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 特别是2006年的高考命题, 总体上具有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为主、取材和设题时代性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强调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二, 重视地理图表的解读, 凸现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其三, 重视区域性和综合性, 强化阐述地理事物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等。因此, 从高考备考来看, 教学中智能的培养应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2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智能培养的心得与反思

经过几年的摸索、探讨与实践, 笔者认为地理新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 对于不同的教材使用者, 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 讲多深、讲多少, 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 有的只有几句, 许多知识点到为止, 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 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 统一要求, 集体讨论 (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 ;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 同时紧密结合实际, 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2 加强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 教材中图表、文字等背景材料大幅度增加。这对学生处理资料的能力、分析思维的能力、地理学科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其中有不少内容需要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不同渠道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这是培养学生智能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 (1) 在学习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时,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本地的人口资料, 探究本地人口发展和人口迁移的特点。 (2) 观察月相的同时要求学生搜集与月相有关的古诗词, 并用相关知识解读古诗词中的月相。如:欧阳修《生查子》中写道“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其中的月亮是什么月相?在夜晚什么时间段可以看到?面对新形势的挑战, 老师必须充分应用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 变以“教”为中心的方式为以“学”为中心的方式, 要把“形成学习意识”、“学会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行为。

2.3 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高中地理“难学”这一点,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 把课程标准分解, 开始要求放低一点,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 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2) 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 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 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 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 使之融入课堂教学,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 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 并从体验中去探究、领悟、学习。如我校结合高中地理学科本身特点, 对《黄河污染对沿河工业经济的影响》等大型课题进行研究, 成果丰富, 教育效果明显。

2.4 建立个性化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评价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指挥棒”, 是新课改能否贯彻实施的关键, 更是能否真正把学生智能培养放在首位的关键所在。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习结果, 也要关注学习过程;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培养多元智能”的个性化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多元智能。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并收到了显著成效:开卷、闭卷结合的书面考核;撰写地理调查报告或地理小论文作为章节测试或阶段性检测;编辑地理手抄报、地理科普知识宣传材料, 设计环境公益广告, 作为学段测评的部分指标;课堂参与程度、口试作为章节检测的参照性评价等。

总之, 智能培养也不是孤立进行的, 而是受制于很多因素, 必须以存量地理知识为依托, 以思维品质为突破口, 同时, 要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教师, 作为学生智能培养和新课改的中坚力量, 学生智能培养仍任重而道远。

摘要:在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 地理课程因其学科特殊性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呼唤有智慧的教育, 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已成为这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此, 笔者依据自身的工作实际就这一议题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以期有助于其他同行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智能培养,反思

参考文献

[1] 梅桃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 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 王成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下一篇:科技档案管理的价值与质量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