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2022-09-14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力度。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进行情感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要通过不同形式引导学生体验美好情感,端正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新课改形势下,该怎样把情感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1确立以体验生活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增强情感教育的针对性

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 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 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 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 是和人自身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内化一个人的思想情感。 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人体验的过程。 因此,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它应该是“学生人生中一段生 命经历”,充满个人体验。 有一名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体验去诠释课文,评析文章的意蕴,再以真我的语言去演绎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这样的语文课堂———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才能情趣浓浓,探究不断,入深至微,使学生的心灵得以交流、撞击、放飞,得到生命的满足,找到生命的意义,才是学生精神的家园。

2充分钻研语文教材,挖掘隐形情感内涵

教材中的情感内容不可能像文化知识那样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这就要求我们深挖教材中的思想性,从深层上挖掘。 语文教学中,形象的东西比较多,这些形象中往往倾注了作家深刻的思想和浓厚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教师应挖掘每篇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深入钻研,如含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操的课文:《詹天佑》、 季羡林的 《我的母亲》等,这些课文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利用这些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课文,如《中彩那天》、《诚实与信任》的主题是教育学生做人要讲信用,感受到“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会使情感教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课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 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对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的欣赏中油然而生发热爱、向往和追求的欲望,是提高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师要根据课文题材,体裁、思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 《山中访友 》一文 ,它是一篇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 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让学生领悟了大自然的美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当然,美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美;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坚韧美;蔺相如宽以待人,顾全大局的胸怀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美;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爱憎美 。 去理解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美、风格美、语言美;去理解品味亲人朋友之间的真情美等等,使学生思接千里,放眼未来,想美的事,说美的话,做美的人,在美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成为真正的“四有”人才。

4不断完善教师人格,升华情感功能

教师的一举一动皆视为表率,一言一行都当楷模,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所以,教师人格因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 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自身人格的重要性, 要不断提升自我人格修养,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在一次的语文课上,有个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并且不正确,笔者就走到他身边:“你的意思我知道,就是声音有些小,我重复一遍你的意思, 让同学们都能听见,看符不符合你的意思。 ”然后就按照笔者的意思大声说了一篇,问这个学生重复的对不对,他点点头,随后笔者就让他大声重复了一遍,并鼓励他说的很棒,以后回答问题就应这样。 如只是简单的批评:“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没吃饭吗?” 或者“不对,长脑子了吗?”等诸如此类的话,那他的思想、人格都受到损伤。 在特殊的场合,如学生有错误、违纪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用情于意料之外,运用爱的行为纠正学生的错误,引起学生情感的震动和觉醒,创设“和蔼、宽容”的教学情境,升华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情境、教师人格等因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情感内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体育产业链的体育产业园区发展研究——以济南市为例下一篇:谈高职教学体系改革下的过程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