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不同大小肝癌中的诊断意义

2022-09-13

肝癌CT多期增强时, 不同扫描时相其强化出现差异, 影响对病灶显示和强化特征[1]。本研究将收集的250例不同大小肝癌病例进行分组研究其增强扫描特点, 探讨影响各期强化的因素, 加深肝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的研究, 为相关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手术和病理活检证实肝癌共250例, 男175例, 年龄18~86岁, 平均年龄43.6岁;女75例, 年龄42~85岁, 平均年龄52.4岁。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生产的多层螺旋CT机。对比剂为Omnipaque (含碘300mL) , 对比剂用量100mL, 应用高压注射, 注射速度3mL/s, 注射对比剂后25~30s开始动脉期扫描, 65~70s后门静脉期扫描, 180s后行实质期扫描。扫描层厚及间距5mm, 螺距1.5∶1, 扫描条件120KV、200~250mA, 矩阵512×512。扫描前常规肠道准备, 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下缘。对各期显示病灶目测最强化区域及同层正常肝实质进行CT值测量, 并测量相应平扫区CT值, 计算强化值, 分析肿瘤类型、肿瘤多期CT影像特点。用SPSS 13.0软件包, 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ANOVA) , 以a=0.05为检验水准, 设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注:动脉期小肝癌与其它2组肝癌病灶强化测量值比较, 组间两两比较P=0.000;门静脉期3组间肿瘤强化比较P=0.001;两两比较:小肝癌与3~8cm大结节强化测量值比较, P=0.008;3~8cm大结节与>8cm巨块病灶强化后测量值比较, P=0.000

注:动脉期强化值分组与大小分组间比较:χ2=4.576, P=0.335, 行X列表分割比较, 各组间P>0.05;χ2=73.348, P=0.000;强化面积分组与大小分组间比较:χ2=22.901, P=0.000;门脉期强化值分组与大小分组比较:χ2=0.523, P=0.974, 门脉期强化面积分组与大小分组比较:χ2=3.694, P=0.399;延迟后是否见强化比较:χ2=3.694, P=0.399

2 结果

250例患者中, 病灶最大径介于0.5~12.6cm之间, 其中最大径<3.0cm病灶为52例, 3~8.0cm为153例, >8.0cm为45例。250例中小肝癌52例 (20.8%) , 非小肝癌149例 (79.2%) 。

各组间资料比较分别见表1, 表2, 表3。

3 讨论

一般认为多层螺旋CT增强有2个动脉期的时间窗显示病灶更能发挥其优势, 选择最佳的动脉期扫描的时间窗对富血供小肝癌的检出和定性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文献报道[2]动脉早期肝动脉明显强化, 极轻微的门静脉强化, 而且没有肝静脉及肝实质的强化;而动脉晚期表现为门静脉明显强化, 轻微的肝实质强化而没有肝静脉的强化;门静脉期表现为在动脉早期及晚期未强化的肝静脉被强化。严重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液供应由门脉为主逐步转变为以肝动脉供血为主, 肝脏总灌注减低、反映动脉相对血流量的肝动脉分数增加, 平均传输时间延长。有研究认为[3]病灶能否显示, 取决于病灶与正常肝实质之间的密度差, 而不一定是病灶强化的峰值时间。部分病灶在门静脉期呈等密度, 这可能与少数肝癌有门静脉供血、肝脂肪变及门静脉期用固定的延迟扫描有关。从本研究结果可见, 小肝癌动脉期强化较其它2组高, 而巨块肝癌强化程度降低,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动脉期肝实质强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时间窗选择差异不明显, 另一方面支持了肝癌大小影响强化程度, 小肝癌门脉期降幅大, 大肿瘤由于强化的不均匀性, 差异大, 部分可能有动静脉瘘, 门静脉期3组间有差异。

肝脏为双重性血供, 肝动脉占20%~25%, 门静脉占75%~80%, 而肝细胞癌主要由肝内动脉供血, 在增强动脉期, 肝细胞癌CT值迅速上升到峰值, 超过肝实质, 出现高密度强化征象, 病灶峰值停留很短的时间迅速下降, 而肝实质CT值上升, 两者密度接近, 出现等密度交叉, 此后病灶CT值缓慢下降, 而肝实质在门脉期到达它的峰值, 病灶相对变成低密度, 决定了典型肝细胞癌各期表现为动脉期呈高密度, 门脉期、延迟期呈高、低密度, 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型。多层CT动脉期强化值高低差异分组与病灶大小分组间比较P=0.335>0.05, 小肝癌与其它2组比较χ2=73.348, P=0.000, 非小肝癌2组间比较无差异, 表明肝癌病灶增大, 对血液供应需求增加, 当肿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 动脉期强化程度减低。本组结果显示肿瘤层面越大, 强化的不均匀性明显, P=0.000<0.05。门脉期强化面积在小肝癌病灶与动脉期比较变化不明显, 而在大肝癌中强化多样, 呈双期混杂强化, 其程度也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 250例中, 动脉期轻度强化89例 (35.60%) , 以大肝癌及巨块为主;中度强化129例 (51.60%) , 以小肝癌、大肝癌为主;显著强化32例 (12.80%) , 各组均较少;组间比较差别不明显。绝大多数病例强化面积呈部分或大部分强化, 完全强化相对较少, 而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及范围明显变化, 在延迟扫描中84.80%的病灶相对肝实质不强化, CT增强在动脉期还能显示肿瘤的异常血管, 门静脉期在造影剂的对比下, 门脉内的充盈缺损显示清楚, 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出现门脉癌栓的机率增加。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不同大小肝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250例肝癌患者, 经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 按大小分为3组比较增强后的影像特征。结果 250例中符合小肝癌52例 (20.8%) , 中等大小肝癌153例 (占61.2%) , 巨块型肝癌45例 (占18%) 。结论 大多数小肝癌动脉期显示较好, 以中度强化为主;非小肝癌双期均多呈混杂轻至中度强化, 尤以巨块型明显。

关键词:肝细胞癌,螺旋CT

参考文献

[1] 江新青, 吴红珍, 谢琦.16层螺旋CT双动脉期与门脉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23 (10) :1535~1538.

[2] 汪银玉, 谭理连, 李扬彬.肝癌16层螺旋CT肝动脉三期强化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8, 19 (4) :262~264.

[3] 丁建林, 易旦冰, 陈晓亮.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双动脉期诊断小肝癌的价值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 (4) :505~5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究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完善措施下一篇:装饰艺术和造型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