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论文

2022-04-2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目前,许多煤矿使用35kV变电站,其安全运行的实现对煤矿生产和采矿工人的正常生产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注意煤矿35kV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了煤矿35kV变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安全运行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希望业内同事能够参考并从中学习。

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论文 篇1:

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的设计与测试

摘要:随着特高压互联和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愈加突出,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作用将更为重要。通过介绍特高压互联电网和智能化变电站对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和装置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特高压电网稳定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法和测试步骤,该方法采用高速ARM处理器和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计系统硬件,利用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软件平台,动模试验表明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嵌入式系统;ARM

作者简介:曾敏(1975-),男,江苏溧水人,江苏省电力公司溧水县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江苏 溧水 211200)

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电力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供电不稳定,特别是大面积停电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电力工作者就已认识到电力系统稳定问题并将其作为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方面加以研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构成了电网安全的第二道防线,目前电网规划中普遍要求装设稳定控制装置。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是一种智能化仪器,实时测量电网的实际运行参数并通过计算分析判断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符合电网运行的安全准则,如果电网失稳,则及时作出控制命令,通过切机、切负荷等控制措施使电网恢复安全运行状态。控制策略可以预先生成,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状态通过计算在线搜索最优的控制策略。在线生成控制策略的人工智能型稳定控制装置目前已有应用,但仍以辅助决策和预警功能为主,尚未真正实现闭环控制。由于电力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人造系统,其参数测量点分布广泛且距离很远,难以对整个系统实施完全的有效控制。通常稳定控制装置采用分布式配置,在关键发电厂和变电站配置稳控装置,各个点的测量数据通过光纤通讯实现共享,控制命令也可以进行远传,从而能在整体上对系统进行最优控制,使损失的负荷最小。

随着我国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全国联网的战略格局,其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但同时发生电网稳定事故所波及的范围也将被扩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各种计算方法和在线暂态稳定分析理论的发展,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设计有了新的思路和实现途径。高速数据处理芯片、大容量存储器和高速光纤通信网络的发展,使得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由原来的基于8位单片机的独立装置逐渐发展为以32位单片机为主的分布式稳定控制装置,硬件和软件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和拼装式结构。应用在特高压电网中的稳定控制装置,运行时将面对更为复杂的电磁环境,电网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并且更加注重广域量测信息的应用,对通信系统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根据特高压电网规划情况和稳定控制装置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利用ARM处理器、FPGA和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新方法,对系统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给出了系统总体的设计方案和测试步骤,动模试验验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特高压智能电网对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影响

智能电网是现代电力工业节能降耗、合理配置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1]各国发展智能电网动因各不相同,美国主要关注电力网络基础架构合理规划和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而欧洲则更侧重于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大量接入。[2]中国的大部分水电资源集中在西南,火电、风电资源多集中在西北,而负荷中心却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大规模能源外送是中国电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在合理规划、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方针,其内涵为: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灵活互动、友好开放。[3]智能电网的建设,对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1.特高压电网互联对稳定控制技术的影响

我国能源分布与电力消费之间的不平衡决定了我国电网的基本特征是特高压、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大区电网互联进而建设特高压全国互联电网是我国电网发展的趋势。特高压互联电网的稳定问题并不是小系统稳定问题的简单叠加,弱联络线的互联电网很容易在故障中失去稳定。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区域和区间振荡模式发生的机理更为复杂,系统规模的扩大、PSS等快速控制装置的引入可能使系统的阻尼减少,发生持续的功率振荡进而造成系统解列。对于现有的控制理论和技术能否保证特高压互联同步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存在争议,[4]掌握大电网安全稳定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深入研究特高压互联电网的振荡机理,提出有效的抑制措施,进而完善适应特高压交直流混合大电网发展的安全稳定运行控制基础理论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互联大电网的运行方式更为复杂,基于离线分析生成稳定控制策略表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要求。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在线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的EMS并不能对电网进行全面安全预警和决策支持,而智能电网环境下,电网运行将更逼近其稳定极限,故电网量化安全稳定评估和智能预警对保证电网安全至关重要。在智能电网环境和复杂电网动态下,如何对安全稳定运行的综合安全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对考虑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复杂控制策略下电网运行的静态安全、暂态稳定、电压稳定、低频振荡等各类稳定问题进行在线分析、精确预警和有效控制,是电网稳定控制技术的应用重点和难点。

2.智能变电站对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要求

随着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智能变电站将逐渐替代数字化变电站。[5]智能变电站是在数字化变电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智能化一次侧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互动的变电站。[6]智能化变电站将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其二次设备系统结构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新一代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构架、控制方式必须在智能化一次设备接口、装置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等方面满足智能化变电站的要求。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需要采集交流电流、交流电压等模拟量信息和开关、刀闸等位置信号以及保护跳闸信号,并且为实现协调控制,还需采集异地的线路、元件、装置等的运行信息。智能变电站内实现了采集转换设备的标准化、模块化和智能化,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等实现了全程数字化,对于数字化信息的断面统一、数据同步和数据合法性问题、多路通信的协调及海量信息的提取和处理,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智能化变电站具备分布式智能决策的高级功能,与调度中心间具备较强的互动能力,如何充分利用智能化变电站的高级应用功能,是下一代分布式稳定控制装置设计时需考虑的问题之一。

二、特高压智能电网环境下稳定控制装置的设计

1.系统需求

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和装置是提高电网稳定性的有效措施,运行中若安稳装置误动,则可能导致电网误解列或切除大量的机组及负荷,造成不必要的停电损失;而如果装置拒动,则可能导致电网稳定破坏,使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扩大化。因此,电力系统对安稳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极高,在系统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硬件和软件的运行稳定性问题。具体来说,硬件平台的设计需要考虑各应用功能的模块化、标准化,供电系统的不间断供电,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人机接口界面的友好性等;软件系统需要考虑软件运行的可靠性、自动复位和计算效率等。考虑到电力系统对可靠性的严格要求,稳定控制装置应满足双重化原则,即两套装置完全独立。

2.硬件平台基本架构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装置的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各模块功能独立并实现标准化。系统的主要模块和作用如下。

(1)电源模块:用于对系统的不间断供电,使用双路直流电源实现对稳控装置的24小时不间断供电,依靠自动切换装置进行电源间的切换。

(2)采样值接收处理模块:实现与量测单元的信息交互和数据计算,获取元件的实时运行信息。

(3)决策判断模块:作为装置的神经中枢负责收集采用信息并进行综合计算,根据预定控制策略作出相应的判断决策,并下发控制指令。

(4)控制信号接口模块:负责转发接收到的决策判断模块和上传开关量信息。

(5)通信模块:负责与异地安全稳定控制装置交互信息,获取异地电网运行情况,实时传输远方切机切负荷指令。

(6)人机界面综合信息管理模块用于文件解析、人机接口、参数配置等功能。

各模块之间采用基于现场FPGA的高速同步串行通信方式交互信息,FPGA同时实现采集量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能够在30微秒内完成单个元件采集量的计算。硬件平台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3.软件系统结构

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需要在电网发生异常时即刻采取措施以保证电网稳定,因此对系统软件的实时性、稳定性和计算效率要求很高。对于智能化变电站,不仅一次侧设备均提供量测信息的数字化通信接口,二次信息也均为满足IEC61850等特定协议的数字化信息,这些海量信息的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对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操作系统可大大降低软件的复杂程度,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复用性和管理水平。对于目前广泛应用的操嵌入式Linux作系统,其源代码完全开放,软件人员可以跟踪修改系统以保证系统的实时性;传统安稳装置软件系统中占用大量CPU资源进行FFT计算,需要多CPU的配置,本系统由于采用FPGA硬件实现快速FFT计算,CPU仅完成FFT转换的控制和结果读取,采用单台ARM核心的处理器进行系统协调和控制完全能满足系统需求。系统的软件结构如图2所示。

三、软硬件平台的综合测试方法

对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装置进行充分的可靠性测试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7]特高压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需要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高速的信息交互能力,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因此,稳控装置需要测试的内容有很多,测试将贯彻于系统设计和开发研制的全过程,在开发、生产、工程现场及定检等各阶段都需要进行硬件模块测试、软件单元测试、系统联合测试、控制逻辑测试、故障判据测试、策略表合理性测试和执行结果测试等。

特高压安全稳定装置测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8]

(1)研发阶段实验室环境下的初期测试:以单元测试和模块测试为主的测试,目的是各硬件模块和程序单元功能的完整性,可以采用并行开发和测试,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2)中期或成型综合测试:采用静态模拟、数字仿真、动态模拟等进行系统测试,模拟系统运行环境,测试系统策略表的正确性,查找设计缺陷并及时改进。

(3)运行前的外界环境测试:主要进行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自然环境条件下系统的稳定运行水平,特高压电网中电磁干扰尤为严重,需要对装置的电磁兼容能力进行详细测试。

(4)挂网试运行:将安稳装置投入实际系统进行在线运行测试,及时发现系统安全隐患并改进。

(5)投运后的异常测试:产品具备投运后的自诊断能力,记录系统异常情况并改进设计。

特高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测试的难点还在于其分布式配置特性,造成了系统测试时协调和场景模拟等的困难。尤其是大电网的稳定控制策略一般比较复杂,一般采用分层、分级局部测试的方法,整个系统的全面测试较难实现。[8]传统测试需要搭建物理仿真平台进行动模试验,系统规模和复杂程度均受到限制。大规模的RTDS仿真系统是对安稳系统进行闭环试验的有力工具,目前成功应用于多个大型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测试工作中。[9]

采用上述测试步骤对所设计的安全稳定装置进行严格测试,结果表明计算模块测量的有效值和频率精度均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自动装置技术规范》的要求,抗电磁干扰能力符合行业标准,并利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进行闭环动态模拟试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可得到保证。

四、结语

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环境对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传统的稳定控制装置设计与测试方法已不能满足切实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环境的稳定控制装置的设计与测试方法。基于ARM高速处理器和FPGA搭建硬件平台,利用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系统软件的安全稳定装置,并对系统测试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总结,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宇锋,钟金,吴复立.智能电网技术体系探讨 [J].电网技术,2009,(12).

[2]李晨光,王芸波,刘太学.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3]万秋兰.大电网实现自愈的理论研究方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17).

[4]蒙定中.建议直流远送/稳控互联各大区强化的同步网,避免全国1000kV联网[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5).

[5]宋锦海,宣筱青,朱开阳,等.基于IEC 61850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方案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12).

[6]关杰,白凤香.浅谈智能电网与智能变电站[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7]邵俊松,李雪明,方勇杰.安全稳定控制装置通用测试仪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17).

[8]王亮,王新宝,高亮,等.基于故障场景的区域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测试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18).

[9]郭琦,韩伟强,贾旭东,等.云广直流输电工程安稳装置的RTDS试验方法研究[J].南方电网技术,2010,(2).

(责任编辑:刘俊卿)

作者:曾 敏

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论文 篇2:

浅谈煤矿35kV变电站运行管理

摘要:目前,许多煤矿使用35kV变电站,其安全运行的实现对煤矿生产和采矿工人的正常生产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注意煤矿35kV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了煤矿35kV变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安全运行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希望业内同事能够参考并从中学习。

关键词:煤矿;35kV变电站;运行管理

引言

有关变电站专业管理人员清楚的知道,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变电运行一般是分为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以及事故处理机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应当切实保证电网能够安全运行、稳定运行以及更加经济化的运行。在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无论是何种不规范的行为,都会直接的导致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受到影响,这对于社会、企业以及家庭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将会上升到政治层面。因此,必须要坚持科学规范的运行规则,这样才能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下去。

1、综合自动化35kV变电站的发展特点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35kV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有人值班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变电站内设置专门的值班人员,通过倒班的形式对变电站进行操控。在该模式下,不仅要求值班人员可以熟练的掌握变电站内设备仪器的操作流程,减少失误的发生,还要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降低运行风险。

(2)无人值班,有人值守模式。该模式只是在变电站中预留少部分人实施相关操作,不会设置专门的人员轮班制度。在该模式下,变电站的工作被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变电站的安保和清洁工作;二是设备的检查和巡检工作;三是事故处理。这些工作会安排专门的组员分别实行管理。

(3)无人值守模式。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成为导致变电站运行事故的主要因素,因为人员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变电站事故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区域内,变电站内的工作人员会受到环境、情绪等多方面的影响出现操作失误,进而导致变电站运行出现问题。基于此,无人值守模式应运而生,其通过自动化管理有效的规避了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事故发生,保证了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同时无人留守模式还降低了变电站运行管理中人员成本的支出,为煤矿企业节省了更多的资金。

2、煤矿中35kV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为煤矿供电的变电站,通常在相对偏远的地区设置特殊维护目标,这些目标可能会造成干扰并影响运营管理中的某些因素。此外,变电站运营经理可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不时发生变电站事故,造成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安全隐患。因此,煤矿应更加注重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及时更新和升级相关設备,建立可靠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35 kV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对于一些有条件的煤炭企业,必须积极推进自动化维护模式,尽量减少管理变电站运行的剩余人员数量,实施换挡系统。如果煤矿变电站采用自动运行控制方式,则必须结合工厂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条件,接受与实际工作相对应的变电站辅助设施。无人值守模式确实是变电站控制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同时必须进行远程监控工作,必须实时监控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现有原型模型调查,煤矿企业35 kV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3、煤矿中35kV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方法和措施

3.1、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在煤矿运行和管理35 kV变电站时,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识,这也是后续实施其他安全管理措施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煤矿可以通过增加培训来提高他们的安全和控制意识。同时,要建立工业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工业安全责任制,作为确保变电站稳定的重要依据。特别是煤矿企业应根据35 kV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目标和目标划分运行控制职责,履行各环节的安全职责,形成明确的每个岗位安全标准和安全任务。谁负责管理,谁负责系统。与此同时,煤矿必须不断完善评估机制。在实现公正,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评估相关安保管理人员的能力,督促他们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

3.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只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才能加大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落实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因此在煤矿企业中,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关于安全管理的讲座或者培训活动,并加强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优化员工认识水平,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建立考核机制。考核机制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评价员工的综合水平,另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安全管理的效果,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同时在考核机制建立过程中,需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强考核机制的实用性。最后,提升安全管理的有序性。有序性是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其对于煤矿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有着显著效果。而管理有序性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工作人员对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了解,另一方面需要定期实行设备维修和保养,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3.3、防止变电运行电气设备的误操事故出现

根据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长期工作经验观察看来,变电站出现事故的原因无非来自两个方面的问题,总结出来就是人员问题或者设备问题。首先讨论人员问题,人员问题也就是操作不当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变电运行管理人员对操作不当的部分展开具体的分析,将更加科学的防范对策制定出来,重要的操作步骤应当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以供广大工作人员遵循。其次就是要对变电运行管理的相关设备进行科学的巡视和检查,目的在于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这是当前变电运行管理工作需要重点处理的一个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首先需要强化变电设备在基础建设时期的治理问题,变电运行基础建设时期做好了电力设备的强化工作,可以极为有效的降低变电运行管理设备问题发生的概率。其次还要加强对变电运行管理设备的巡视、检查以及维护工作,定期的展开变电设备的测温,有季节性的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了变电设备存在问题,应当立即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有效的处理,并把处理的结果上报给领导管理层。

3.4、落实变电站设备组件的定期维修

调控一体化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管理中,涉及了较多的智能化组件、通讯模块、基础变电模块,在实际发展中有效提升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强智能变电站设备组件的定期维护检修,则为主要的注意事项。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关于智能变电站设备组件的维护检修,应以制订维护检修制度,加强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实施。以此确保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中设备组件维护检修质量的合格性,并且达到提升智能变电站在调控一体化实施中可靠性的目的。

结束语

在我国电力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改进变电站运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有效减少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在电网顺利运行的基础上,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林龙,张文康.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及技术措施[J].中国新通信,2018,20(24):212.

[2] 陈荣杰.变电站倒闸操作模式及安全运行管理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8(22):104-105.

[3] 雷崔蓉.煤矿35kV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几点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8,25(10):195-196.

[4] 韩威.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7):182.

[5] 王由甲,钱学鹏,张云,史岩.变电站直流系统运行管理的优化[J].科技风,2018(22):172.

(作者单位: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电分公司)

作者:李天霞

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论文 篇3:

浅析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配电建设也有了巨大的进步。10kV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关乎人们的稳定生活,社会生产,严重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危急国家安全。现如今,随着国家配电建设的进步,10kV配电网的结构虽然越来越成熟,但其规模也日趋壮大,更加容易受到各种影响而出现运行故障,这就使得确保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就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意义、影响其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展开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来进一步确保10kV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效措施

一、引言

10kV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衡量整个国家电力系统供电能力、供電质量以及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确保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保证我国居民人身安全、日常生活稳定以及社会生产稳定,国家安全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如何进一步保证10kV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影响配电网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从这些主要因素入手,在技术与管理方面多下功夫,及时更新配电网相关设备,不仅要从行为上提高10kV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更要从思想上将提高配电网安全稳定重视起来。技术方面,加强对配电网安全运行技术的学习,准确把握并科学运用这些有力的技术措施。管理方面,定时更新并维修配电网机械设备,加强对配电网日常运行的监管,一旦出现可能会影响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问题出现,要立即解决,并对配电网系统加以完善。保障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仅在居民生活、社会生产、国家安全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行效益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

1.先前的10kV配电网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来看,已经是十分落后了,不再能够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首先,由于当时人们急于用电,在电网未曾规划完善时,就进行了接线,这些接线都具有临时性。其次,交通要道附近建筑施工工程越来越多,直接导致沿线的架空线面临运行出现故障的危险。最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立的10kV 配电网系统比较落后,电路的容量和安全性能都不再满足现今大负荷以及迅猛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令人担心的是,大部分城区变电站的10kV配电网系统年久失修,同时又承受着大负荷,接线较乱。再加上不断改变的外部环境,致使配电网设备有所污染,绝缘效果降低,所以近年来配电网施工频发。

2.10kV配电网的污闪现象。配电网设备的绝缘部件长期运行,其表面积必然有一定的积污现象,一旦积污较多,含盐量增大,再加上外部环境的潮湿,就很容易产生闪络现象。与此同时,大量的污物还会有损绝缘部件的冲击性能,如若遭遇雷电和内过电压的强烈冲击,同样会产生闪络现象。单相污闪、多相污闪都很容易出现,有时甚至会在多处出现污闪现象。

3.10kV配电网的过电压。在配电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电网设备长期承受内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的作用。早些年建立的配电网不仅设备比较落后,又加上外部环境的恶劣,老化较快,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来说,无异于是一颗定时炸弹,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如若因为电容电流的增加而导致幅值较高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出现,将会使配电网设备出现多处的故障,后果难以想象。

三、加强10kV配网供电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措施

1.缩小配网的故障停电范围,提高配网的转供电能力。对于单端电源供电的树枝状放射性接线,其沿线会连接许多的分支接线和大量的变压器,一旦有一处出现问题,整条线路都会停止运行,影响较大。如若在较长的线路中加入联络开关,就能达到缩小配网的故障停电范围的作用。这种联络开关首先选择柱上式SF6开关,这种SF6开关能够独立地安装在主干线以及凌乱的各支路电线之中,当故障出现时,能够及时切断故障电流,绕过故障线路,达到不影响主干线或者是其它支路电线的正常稳定运行。

2.认真研究污闪问题,采取针对措施来解决。上面也已经说到,在配电网的长期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而产生污闪现象。为确保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供电企业必须要认真研究污闪问题,针对污闪现象制定系列措施。例如,在10kV配电室的穿墙套管、刀闸支柱瓷瓶、连杆瓶等的外部安装防尘外罩,并且给母排添加绝缘热缩管,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避免配电网设备受到污物的侵袭,而产生污闪现象,同时避免了杂物导致电路短路的现象出现。其次,供电企业还可以采取一些其它的措施来减少污闪现象的出现,由于污闪现象是在潮湿的外部环境中容易发生,企业可以在配电室安装吸湿器,并且保证室内的清洁,就能够有效地降低污闪现象出现的几率,从而确保10kV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对于雷电频发的10kV线路,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其抗雷击、电击的能力。可以采用瓷横担代替针式瓷瓶,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和电击的几率,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瓷横担的机械性能较差,不适用于大导线线路。必要时也可以在电缆的两端以及开关的两边安装避雷设备,以达到有效预防雷击的目的。

四、提高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管理措施

想要加强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仅仅只依靠改善技术措施是不够的,而是应该技术与供电企业的运行管理两手都要抓。首先是要加强日常的安全稳定运行的管理,供电企业的员工思想上一定要把安全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时时警戒,牢记安全为主。供电企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需要,合理规划电网结构,统筹兼顾,将当地环境以及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考虑在内,不断改善配电网的运行系统。定期进行配电网的设备维修与保护,尽量熟悉配电网的结构,确保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以便为用户提高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其次要正确处理配电网设备故障。10kV配电网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但故障问题出现时,供电企业不能够有丝毫的懈怠,应立即遣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快速到达故障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检修工作。提高故障检修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相关损失,确保配电网供电不间断。最后是供电企业高效率的监督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我们国家来说是这样,对供电企业来说也必然是这样。健全供电监督体系是供电企业从根本上实现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能够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供电企业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企业的监督体系,创建一套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监督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加强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五、小结

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国家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不仅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经济生产以及国家安全,对供电企业的自身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供电质量以及供电的可靠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供电企业更应该重视10kV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断更新配电网相关设备,科学运用技术措施,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健全监督制度,综合施策,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社会经济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武晓朦,刘健,毕鹏翔.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J].电网技术,2006,12.

[2]刘晖.浅析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J].安徽电力,2006,02.

[3]李静.提高10 kV配网供电可靠率的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2007,02.

作者:李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利论文下一篇:舞蹈资源文化人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