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时代审美管理论文

2022-04-18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书法艺术时代审美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著名画家罗克韦尔·肯特曾经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的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从这层意义上来讲,高中美术教育正是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美术是人类文化艺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作者结合近年来的高中美术教学经验,谈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浅见。

书法艺术时代审美管理论文 篇1:

以艺启人 以美化人

一、“以艺启人 以美化人”提出的背景

(一)新时代、大机遇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道德文化建设面临越来越多适应性挑战,此时,美育显得更为重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71号,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小县城、大契机

2013年,我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松溪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松溪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方案》,确定“经济欠发达山区小县艺术教育‘百千万’工程”研究课题(“百千万”工程是指组建百个以上艺术社团、提升千名以上教师艺术教育水平和培养万名以上学生掌握一项以上艺术特长,即以社团为依托、以教师为桥梁,开展惠及全体师生的美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全面展开实验研究工作。有了全县的背景,给我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广阔空间。

二、“以艺启人 以美化人”的意义与内涵

我校确立“为生命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提出了“以艺启人 以美化人”的办学主张。美育是以培养人的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人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所谓狭义美育,其定义专指艺术教育;在广义而言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美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升华人的心性,陶冶情操。音乐之旋律、美术的色彩均可以教化、激发人的想象和精神的崇高,使人不断超越低俗,远离平庸。美育对人性和个体人的心性升华,以及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体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言,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以艺启人 以美化人”研究的目标

1.培养“多才多艺”之人

通过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2.塑造“通文达艺”之人

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为他们今后的幸福人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成就“德艺双馨”之人

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艺术教育1+X”课程体系

“1”是指优化整合的基础性课程,它体现了“基础性与普及性”的思想,既落实了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又实现了超越。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以及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要求,我们将学生的艺术与审美的素养具体化为“五个一”的培养目标,力争达到“一人一专长”。

“X”是指实现个性发展的个性化课程,它遵循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我校校本课程及学生个性化拓展性的课程。

一是学校个性课程

这部分课程从“一手好汉字、一项好才艺、一个好興趣、一身好体魄、一笔好文章”五个领域展开,为有各方面兴趣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途径与资源。课程班班开设,课时周周安排。

二是学生个性课程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为“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学生开设富有个性的社团。利用每周社团活动时间,开设“二胡、笛子、葫芦丝、管乐、合唱、舞蹈”等几十个社团,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条龙课程对卓越学生进行扶植,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先行一步的机会。

五、“艺术教育1+X”课程的实施策略

1.“以艺启人”:“玩出”艺术课程——艺术教育内容课程化

艺术教育研究,不是搞吹拉弹唱,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和形式上的哗众取宠。国家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了学校有自己的空间,只有把推行内涵式发展,实施艺术教育“1+X”课程体系当作课程来运作、来打造,艺术教育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走向深入,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我校根据县本、校本、生本实际,确立了“五大课程群”:书法艺术课程群;演奏艺术课程群;绘画艺术课程群;健体艺术课程群;文学艺术课程群。

2.“以艺达人”:“玩好”艺术课程——艺术教育活动常态化

艺术教育,不是用几台晚会去吸引别人的眼球,也不是用几个活动来博得掌声。而是让所有的活动成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一个环节,让所有的活动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平台。

我们在艺术教育方面,依托家乡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走一条艺术教育的特色之路。

2.1普及五项活动

人人会写一手好字;人人会唱一曲好歌;人人会练体育项目;人人会奏一门乐器;人人会写篇好文章

2.2特色阳光大课间

学校着力打造“阳光大课间”,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特色活动。整合县本文化资源,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阳光大课间活动。

2.3以赛促学展才艺

重视竞赛环节,以赛促学,提高艺术教育质量,这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亮点,除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年级、班比赛外,每逢重大节日、重大集会、文艺会演,各个艺术社团都会展演。在美术课上教学生创作民俗风情画,定期进行交流展示,组织各类画展,进行互相学习,突出地域显特色,强化内外多联动,不断提升学生多民族艺术文化修养。

3.“以艺塑人”:“玩全”艺术课程——艺术教育形式多样化

“艺术”能充实人生,“艺术”能丰富人生,“艺术”能幸福人生。我校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用的教育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通过开设艺术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为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除利用正常学校课程教学外,结合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提升机会。

3.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开展艺术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又要注意选拔有艺术天赋、特长的学生进入特长生班进行重点培养。这样一方面能发挥艺术特长生在学校学生群体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能更大的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提升的平台。

3.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开展艺术教育,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一般传统艺术、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艺术创新、创作,让学生在体验艺术时代性、创新性过程中提高自己。如:组织开展校内艺术作品展,鼓励学生创作作品,参加评选和展览,对于获奖的学生要予以奖励,并尽可能的提供条件鼓励他们继续钻研、创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4.“以艺化人”:“玩精”艺术课程——艺术教育评价激励化

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来自于自己,二来自于他人,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欣赏自己,他一定没有自信;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被他人欣赏过,他也不会有自信。在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方面,我校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艺术作品”上墙。将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挂在走廊、楼梯的墻上,挂到学生自己的班级里。近六百幅学生作品一上墙,吸引众多家长来校欣赏、拍照,这些作品,吸引了众多孩子驻足观赏,这是孩子们成长的印迹。

二是“优秀作品”名片。我校为在艺术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制作艺术“名片”,名片上有学生的相片、优秀代表作、个人简介。看到自己的名片,强有力的增强孩子的自信。

三是“优秀作品”编成书。近年来,学校将学生参加省、市、县级获奖的优秀作品编成书,把孩子成长的足迹永远留在母校的记忆里。

四是“杰出作品”收藏。优秀作品学校收藏,收藏的有美术作品,录制学生表演的节目等,学生优秀的版画作品,收藏到学校的“版画展厅”,每学期都有组织相关的孩子前去参观,学生的作品展厅,已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学生优秀的作品,学校尽量收藏,并发放收藏证书。

五是“艺术之星”展示。我校对艺术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进行收集和评选,并在下一学期,将表现突出的学生放在学校校门口的“实验小学校园艺术教育每周之星”展示台展示;每学年的县、校艺术节展示;“六一”儿童节展示;全校“十佳少年”评选展示等。

作者:程建华

书法艺术时代审美管理论文 篇2: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 要】著名画家罗克韦尔·肯特曾经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的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从这层意义上来讲,高中美术教育正是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美术是人类文化艺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作者结合近年来的高中美术教学经验,谈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高中美术;新课程;素质教育;实施

高中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围绕着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变无形为有形,使无声于有形之中,声形并茂,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其高中美术教学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同时,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通过高中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又如何将素质教育的内涵渗透至高中美术教育,以引导美育教学的素质化?这两个相互对立又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教学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的问题进行浅析。

一、作为校方,应从素质教育角度重视美术教学

提高人才素质是我国迈向21世纪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社会发展依赖素质教育,信息时代离不开创造型人才,高中学校应该明确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一定要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未来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高中美术,作为艺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是高中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院校应该重视美术教学的改革,探索运用各类顺应素质教育、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引导他们在生活和自己身边发现美术、体验美术,激发其热爱美好生活、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高中阶段是学生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高校管理层及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身心修养,并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借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二、高中美术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艺术知识、担负起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是高中美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神圣的使命。使学生成为具有高深艺术修养和优良素质的合格人才,美术教师不可懈怠也功不可没。

新的形势下,为高中美术教师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素质教育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美学知识的传授者,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提高自身的文化与艺术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同时转变教育思想、钻研教学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的引入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在提高美学基础知识之外,也要具有丰富的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知识,养成现代文化的心态,即对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时代的美术作品,保持良好的接纳与了解的心态,从而分别从横向与纵向间形成一种建立在各学科及学科间内在联系、和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态度。开拓自身艺术视野、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新课程配合新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美术重新规划为五个系列、九个模块,即美术鉴赏、设计、绘画、雕塑、电脑美术、摄影摄像、书法、篆刻和工艺。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素质教育提倡的美术教学不断进步,其直接体现是美术边界的不断延伸:由单一的欣赏,已经发展到今天欣赏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由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型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新阶段。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美的认识不断提升

高中美术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美”的认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悲壮谓之美、和谐谓之美、崇高谓之美……美的形式是多样的,给人带来的感受也是多样的,正如挪威画家蒙克的美术作品《呐喊》,就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出自然给人类来带的不安和恐惧,因此,恐惧亦谓之美。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从学生角度出发,融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位一体,其内容更充实,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新课程必须结合新教学,教师必须联系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围绕素质教育将美育做好做优。在理论教学之余,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美术馆、美术展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美学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学会评论,加深其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全方位展示视觉艺术的语言魅力,使学生爱上美术,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3.选择优秀的作家与优秀的作品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性同时要求教师将美术鉴赏提到重要的位置,优秀的作品使學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如同艺术再现世界,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例如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教师可引领学生通过其构图与色彩,体会作者创作该作品时溢于言表的兴奋心境,感受其构思的宏伟气魄,还原作者对于中华民族永远站立起来的信心与骄傲,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再如鉴赏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该作品从色调、布局、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联系梵高满腔热情却惶惶不得志的人生阅历,洞悉其内心情绪,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中诞生,俯仰张弛挣扎的向日葵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骚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使学生欣赏梵高作品的同时,感悟梵高的爱心和渴望生活、渴望给人带来快乐的人生观与艺术观。

四、评价导向,促进高效学习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行为,对于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评价要以人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健康和谐地发展。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导向功能。评价导向性原则就是要引导学生的音乐学习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美术学习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等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扬长避短,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又要注重评价导向作用的发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淞强.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9)

[2]张一远.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思考[J]. 山西教育,2010(3)

[3]王新化.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评价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作者:邓静

书法艺术时代审美管理论文 篇3: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 要:当素质教育的号角成为响彻我国教育界的首要声音,审美、艺术这种在应试教育下被轻视的学科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社会各界也都开始重视人才的复合性与高素质。高中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其教学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同时,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通过高中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又如何将素质教育的内涵渗透至高中美术教育,以引导美育教学的素质化?这两个相互对立又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教学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的问题进行浅析。

美术是人类文化艺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著名画家罗克韦尔·肯特曾经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的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从这层意义上来讲,高中美术教育正是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毕业后踏入社会的学生,只有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高中学校应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重视美术教学

社会发展依赖素质教育,信息时代离不开创造型人才,高中学校应该明确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一定要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未来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高中美术,作为艺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是高中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院校应该重视美术教学的改革,探索运用各类顺应素质教育、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引导他们在生活和自己身边发现美术、体验美术,激发其热爱美好生活、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高中阶段是学生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高校管理层及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身心修养,并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借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修养

传授艺术知识、担负起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是高中美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神圣的使命。使学生成为具有高深艺术修养和优良素质的合格人才,美术教师不可懈怠也功不可没。

新的形势下,为高中美术教师提供了更多机遇,由原本的边缘学科转身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高中美术教师终于可以一展抱负、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同时,素质教育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美学知识的传授者,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提高自身的文化与艺术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同时转变教育思想、钻研教学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的引入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在提高美学基础知识之外,也要具有丰富的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知识,养成现代文化的心态,即对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时代的美术作品,保持良好的接纳与了解的心态,从而分别从横向与纵向间形成一种建立在各学科及学科间内在联系、和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态度。开拓自身艺术视野、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新课程配合新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美术重新规划为五个系列、九个模块,即美术鉴赏、设计、绘画、雕塑、电脑美术、摄影摄像、书法、篆刻和工艺。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素质教育提倡的美术教学不断进步,其直接体现是美术边界的不断延伸:由单一的欣赏,已经发展到今天欣赏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由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型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新阶段。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美的认识不断提升

高中美术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美”的认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悲壮谓之美、和谐谓之美、崇高谓之美……美的形式是多样的,给人带来的感受也是多样的,正如挪威画家蒙克的美术作品《呐喊》,就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出自然给人类来带的不安和恐惧,因此,恐惧亦谓之美。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从学生角度出发,融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位一体,其内容更充实,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新课程必须结合新教学,教师必须联系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围绕素质教育将美育做好做优。在理论教学之余,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美术馆、美术展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美学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学会评论,加深其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全方位展示视觉艺术的语言魅力,使学生爱上美术,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3.选择优秀的作家与优秀的作品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性同时要求教师将美术鉴赏提到重要的位置,优秀的作品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如同艺术再现世界,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例如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教师可引领学生通过其构图与色彩,体会作者创作该作品时溢于言表的兴奋心境,感受其构思的宏伟气魄,还原作者对于中华民族永远站立起来的信心与骄傲,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再如鉴赏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该作品从色调、布局、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联系梵高满腔热情却惶惶不得志的人生阅历,洞悉其内心情绪,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中诞生,俯仰张弛挣扎的向日葵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骚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使学生欣赏梵高作品的同时,感悟梵高的爱心和渴望生活、渴望给人带来快乐的人生观与艺术观。

参考文献:

[1]张淞强.高中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9月

[2]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思考[J].道客巴巴

[3]钱初熹.迎接視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郑霞.高中素质教育与美术欣赏[R].山东莒南县第三中学, 2011年7月

作者:李嘉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管理下的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