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论文范文

2022-05-1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全国大学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旨在通过竞赛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黑龙江科技学院参加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一篇:全国大学生论文范文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参赛经验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奖名单,结合作者参赛和评审的经历,探讨了参赛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法,希望能对准备参加竞赛的老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安全竞赛;竞赛组织;人才培养;经验总结

1引言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指导,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竞赛。竞赛的目的是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开阔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促进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吸引广大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培养、选拔、推荐优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创造条件。

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于2008年10月在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于2009年8月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

在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共获得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2项、优秀指导教师奖3项、优秀组织奖1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均位居29个参赛高校榜首。

本文作者分别作为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学校领队和评审专家,全程参与了竞赛组织、评审和决赛答辩的全过程。另外,本文的一名作者指导的参赛作品也获得了此次比赛的“一等奖”。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奖名单,并结合我们参赛和评审的经历,探讨参赛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法,希望能对准备参与信息安全竞赛的老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2重在学习的参赛心态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为全国性的科技作品竞赛,学生们都踊跃报名参与。为了抓紧时间完成竞赛作品,许多学生都自发留校,炎热的暑假在实验室里干劲十

足地加班工作。虽然参赛学生都付出很多的努力,但是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获奖。因此需要教育同学们摆正参赛心态。

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是很好的学习过程。不论是预赛阶段作品的设计与实现,还是决赛阶段作品的报告和展示,学生们都能获得非常多的收获。

(1) 在选题阶段与指导老师的交互,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了解技术发展趋势。通过作品的设计与实现,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工程实践能力。

(2) 作品设计阶段,可以把本科学习的知识点总结并运用起来,综合性实践信息安全、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内容。

(3) 决赛阶段的报告和答辩过程,能极好地训练学生演讲和应变的能力。全组学生参与的作品演示过程,更是对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的考验。

总之,整个参赛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更能极好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竞赛结束后,学生们都反映收获很大,老师们也能感觉到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也更加自信和团结。

另外,即使作品最终没有获奖,参赛的大三和大二的学生,依然可以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作品后,参加来年的信息安全竞赛,或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创新科技作品竞赛。

我们指导的一组大三的学生,虽然没有闯入决赛,但是经过持续的修改和完善,最后在“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获奖的关键要素

通过分析2008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获奖名单,结合我们的参赛和评审经验,我们认为,要想获

得好的参赛成绩,需要具备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等几个关键要素。

3.1系统性

根据2008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奖名单统计,有50%的一等奖作品,47%的二等奖作品和60%的三等奖作品是以“系统”为名。这说明系统类作品是参赛作品的主流,也充分说明了评委对竞赛作品系统性的看重。

作为一个科技作品竞赛,希望学生们能够提交比较完整的作品,这样有利于评委判断作品的技术水平和成熟度。另外,制作精良、功能完备的参赛作品,能有利于市场推广甚至知识产权的转让。

从组织参赛的过程来看,功能设计全面和实现完整的作品,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作品虽然具有很好的创意,但是因为仅仅实现了原型或完成得很粗糙,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参赛作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只能忍痛割爱。

3.2创新性

作为科技作品竞赛,需要展现参赛选手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参赛作品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发现和挖掘新的或者未解决的安全问题;采用新的技术思路和技术手段解决新问题或现有问题。

国防科大谢涛副教授指导的参赛作品“分布式幻方安全新协议”,提出了随机幻方新技术,其创新性和应用性在参赛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最终获得大赛“一等奖”。

从预赛和决赛的参赛名单可以看出,对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进行安全防护,或者利用U盘进行身份认证和信息加密的项目非常多,那么在这些技术手段类似的项目中,如何体现参赛作品和技术思路的创新性,就是能脱颖而出的关键。

3.3实用性

信息安全竞赛的参赛作品最好能面向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能解决现实存在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要求参赛作品具有实用性。从获奖名单可以看出,手机漏洞攻击防护、安全即时通信软件、文档受控分发、内网络安全隔离防护和移动存储介质安全防护,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问题。因此,信息安全竞赛有效地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新实践,解决现实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4决赛阶段的准备

信息安全竞赛的决赛,分成报告、演示和答辩三个阶段。首先由学生用幻灯片报告10分钟,然后是10~20分钟的现场演示和功能测试,最后是10分钟的专家提问阶段。

4.1精心组织的作品报告

整个报告过程只有10分钟,因此要求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将参赛作品的创新点、技术路线和应用前景向专家展示出来。除了要求学生们具有自如的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演讲技巧,报告内容也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报告内容一定要重点突出,集中说明参赛作品的创新点和应用前景,突出关键技术。

在决赛阶段,我们指导老师多次组织参赛学生进行模拟报告,通过反复演练,不断调整报告内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演讲熟练。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精心组织过的参赛作品报告都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4.2配合默契的演示流程

为了在10~20分钟的时间里将系统的功能和特色展示出来,需要整个团队默契配合、紧密合作。在准备阶段,学生们应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好演示流程,包括需要展示系统的哪些功能,说明作品的哪些创新点。每个学生的角色也要分工明确,包括哪个同学负责介绍,哪些同学负责操作和配置实验设备和机器。只有配合默契,才能有条不紊的完成演示流程,展现系统特色。

4.3自信客观的答辩环节

作品演示和功能测试完成后,专家会提出参赛作品报告和系统中的问题。学生们回答问题要自信,自己作的工作和技术思路要大胆的讲出来。但是也切忌自大和自夸。本科生因为刚开始接触科研前沿,眼界有限,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未必完全了解。因此在答辩环节中,要保持谦虚和客观的态度,回答问题要谦虚,对参赛作品的评价要客观准确,对于自有技术水平和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等不要夸大。

5结束语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是信息安全方向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该比赛的举办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有很好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奖名单,并结合参赛和评审的经历,探讨了参赛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法。

安全漏洞不断出现和快速发展的信息安全技术,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这个很好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是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期待从事相关教学和竞赛组织工作的老师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作者:蔡志平 姚丹霖 徐 明 赵 亮 王志英

第二篇: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启示

摘要: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旨在通过竞赛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黑龙江科技学院参加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达到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重视实践、重视能力、重视创新的氛围,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综合能力;工程素质;创新;工程训练

作者简介:罗凤利(1967-),男,内蒙古赤峰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副教授;

李光煜(1965-),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是基于国内各高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1,2]黑龙江科技学院参加全国系列竞赛的宗旨是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教育质量助力、为创业就业引路。竞赛的方针是基于理论,注重创新,突出能力,强化实践。

一、竞赛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均以“无碳小车”为命题,大赛要求只允许使用重力势能驱动小车前行,同时还要实现周期性左右转弯的功能,实现小车“S”形或“8”形的运动轨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需要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比如驱动轮的结构设计、转向轮的结构设计、整车的动力矩和阻力矩的平衡计算以及小车精确定位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整理过程也是学生对理论设计的学习过程,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在参与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多所高校大量的巧妙的结构设计,从中学到了很多优秀的设计方法和结构特点,比如驱动轮的主从动设计、激光定位的应用、增速机构的设计等,并最终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我们设计的“无碳小车”上。

在小车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但能熟练操作普通的车床、铣床、磨床、齿轮机床等,而且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数控车床、铣床及加工中心等现代加工设备、加工零件,特别是用激光切割的方法制作齿轮,学习了模数小于1的齿轮在CAD中的画法。竞赛中有属于艺术设计领域的徽标设计和现场制作,而徽标设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从徽标的寓意到徽标的形象设计,从PS软件的应用到出图,从徽标加工数控程序的生成到加工中心的高速加工,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挑战,徽标的设计与加工让学生对机械设计与艺术设计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竞赛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在此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必须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设计一部机器时,不仅要考虑到原理是否正确,还要考虑如何选材、如何加工、如何装配等问题。简单永远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一个机器在能实现其功能的前提下,其结构越简单越好。竞赛使学生认识到机器的设计制造必须做到“设计合理,制作精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勤奋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高的工程素质等。

工程素质是指人在有关工程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内在品质和作风,它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工程素质的内涵应包括工程知识、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其中,工程意识包括市场、质量、安全、群体、环境、社会、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意识。[1,3]

竞赛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制作、安装、调试、撰写报告,参加比赛。整个小车的设计制作涉及到车工、铣工、钳工、焊接、数控、激光等诸多工种,涉及到工艺、设计、加工、后处理等诸多工作,是在生产实践的环境下进行的,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同时接受社会化生产的熏陶和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学生将亲身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体验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工程素养的认识。这都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竞赛建立了沟通机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竞赛配备了指导教师团队,以理论指导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为主,以其他交叉学科和工种的指导教师为辅。竞赛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学会沟通,与团队领导沟通、与负责总体安排的教师沟通、与负责加工的教师沟通、与参赛其他学生的沟通。工作中,由理论指导教师提出工作内容和计划安排,每一项任务有具体的完成时间和主要负责人,每组参赛学生配备一名实践指导教师,学生可随时与教师探讨设计灵感和思路,实施定期会议制度,每周汇报各项工作的进展和工作计划。参赛学生分别负责小车的详细设计,有关联的设计要实行小组讨论制度,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工作中设计与加工不分家,理论指导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随时沟通设计细节,反馈加工结果。竞赛从管理上做到了统筹安排,从实施上做到了细致全面。

理论指导教师负责整体进度的把握,图纸的审核,各项工作的布置,确定学生的设计思想、结构设计和方案设计等工作。实践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小车各个零部件的加工、采购和装配工作,实践部分涉及到大量工种之间的配合合作、加工工艺的安排、加工时间的把握、解决小车加工时间和正常教学时间的冲突等工作。理论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需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只有形成一个团队才能保证整个小车的制作过程顺利进行,最终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参赛小车。

四、竞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竞赛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潜能,活跃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初启蒙式的潜移默化是非常重要的。在小车设计制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习先进的设计理论、制造方法和工艺,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自行设计、自行制作的创新训练环节,并将其应用到小车的设计制造中。

竞赛是在工程训练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竞赛为工程训练开展多专业、多学科的教学开拓了思路。用竞赛的方法检验高校工程训练教学质量是学生随后要学习的教学方法。竞赛用大工程、大实践的理念培养了大学生的工程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落实了“竞赛为人才培养服务,竞赛为教育质量助力,竞赛为创业就业引路”的宗旨,以“基于理论、注重创新,突出能力,强化实践”的方针,达到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目的,贯彻了“重在实践,鼓励创新,突出综合、强调能力、争创新高”的指导思想。[1,2]

参考文献:

[1]武小梅,王星华,刘艺,等.基于实训教学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

[2]赵周发.如何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0,(4).

[3]赵丽.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8).

作者:罗凤利 李光煜

第三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的经验交流

[摘 要] 作者结合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工作的经验与体会,探讨了该项大赛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电子竞赛 教学改革 素质培养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Communication of the National Undergraduate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

Ming-Li, Fuqin-Li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enan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Xin Xiang, Henan, 45300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普通高等学校的信息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强调对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把主要精力吸引到学习和培养上来,促进高等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我校参加了自1997年以来的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难度较大,但却非常有利于教学改革。适应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需求正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生命力所在。近几年来,正值高等学校加快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步伐的时期,作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项竞赛活动对通信、电子、自动化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实践、教学手段、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锻炼意志品德、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大有裨益,并且对于参加竞赛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就业时更有优势。现将作者参加历次辅导竞赛的经验与教改方面的探索与大家分享。

1.促进课程内容改革

笔者所在学校历届参赛的学生都是专科层次的大二学生,参赛前他们已系统的完成了线性、非线性、电子线路CAD、单片机等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但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是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可编程逻辑器件、EDA技术、DSP、嵌入式技术等知识运用已经体现在有些赛题中,如果仅仅满足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知识储备,就可能会出现对有些竞赛内容束手无策的现象,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也应该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坚持经典性与现代性、基础性与前沿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比如将数字电路实验课中的部分内容转向对CPLD、 FPGA的认识与应用;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中,增加了Multisim电子线路软件仿真的内容,使硬件软件相结合,对EDA课程做到理论学时与试验学时一比一的分配等改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先进、更实用。

2.促进课程体系改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要求学生有较高综合分析能力的比赛,仅仅依赖赛前的

针对性训练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所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能

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讲授专业课不仅要求对前期课程知识加以巩固和提高,还需要对后续专业课程的进行展望与联系,同时努力将电类课程适当综合化、模块化,既讲清楚课程特点又进行纵向联系,既构建应用性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又可以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再加上平时刻苦训练,学生在面对包含模电、数电、EDA、单片机等内容的考察综合能力的大规模应用电路时,才可以从容应对,条分缕析,从而解决问题。

3.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试验教学指明了改革方向:要求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过硬,综合能力突出。为此我们在培养训练学生时应将实验内容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础性实验,电路由学生自行安装与测试,其内容要覆盖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突出电路调试技能和测量方法,培养正确记录并处理数据、合理表达与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第二、设计性实验,它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将设计的单元电路组合成小系统电路,完成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其主要内容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中各基本模块设计与小系统设计。在该过程中注意引入单片机、EDA、DSP等技术。第三、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它包括信号的检测、控制、传输与处理以及单片机等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内容。此时注重题目的实用性,与现实生活和工业化标准相结合,重要的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选择与电子技术相关的科研课题或以前的电子设计竞赛题目。我们在辅导学生实际设计制作环节中,特别注意指导他们对于综合知识的运用,如将同学分组,强强结合(比如软件、硬件方面),要求每组学生完成数个难度、综合能力递增的实验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并写出详细报告总结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电路设计,元器件购买、实验平台构建,实验调试完成等过程,尽量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指导,实验室提供必需的实验设备和场地。

4.促进实验室制度改革

由于竞赛需要学生在平时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而这么多的锻炼机会是仅仅靠少数的实验课堂无法满足的,为了满足那些爱好电子制作的学生的发展要求,我校相关专业将一部分集中的实验教学,改为全天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全天开放使学生在时间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容开放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习专业课程的大二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正规课程较多,课余时间多是中午、晚上,为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各相关实验室的信号源、示波器、精密电源等常规实验设备和单片机开发器、DSP实验板仪器和器件都允许使用,这样较好的适应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花费时间长的硬件条件要求,从而使得相关电子、通信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条件参加各种电子竞赛,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提高。

5.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不仅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也使得赛前指导教师受益非浅。由于竞赛命题范围广,涉及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教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一般专任授课教师对理论知识熟悉,但缺少实践动手经验;专业实验教辅老师动手能力强但缺乏对相关课程的深入研究;年轻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我校每次赛前均成立教师赛前指导小组,精心进行组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使得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的很快,使辅导教师实现了理论指导与动手实践的互相融合以及成熟经验与先进技术的完美组合,取得了不少优异的教学成果,推动了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6.促进学生创新及就业能力的提高

我校充分利用电子竞赛的影响,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而是要把电子科技知识普及到每一名同学。我校从1997年起就创立了电子协会,踊跃参加的同学占到相关专业的三分之二,给参赛的队员选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外参加过电子竞赛的学生又充分利用他们在竞赛中所受到的锻炼,在业余时间进行大量的各种实践,如在老师的指导下电视机修理、手机维修等。这样的状况使对电子竞赛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创新意识也越来越浓厚,有效的带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教育效率。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对推动我系通信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行了检验与肯定。在广泛吸引学生参加,发现优秀人才方面起到了独特作用。通过电子设计竞赛,电类专业不断有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些学生获得诸多省级奖,有些还获得了国家级奖,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和认可。因此,深入持久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使我校电类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影响下发展的更好。■

参 考 文 献

[1]Barron,B.J.S.,Schwartz, D.L.,et al.Doing with Understanding:Lessons from Research on Problem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J].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1998,7(3&4):271-311.

[2]Edelson,D.C.,Gordon,D.N.,Pea,R.D.Addressing the Challenge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Journal of the Learning

[3]X.-J.Yu,W.-J.Lu,Contents Selection and Innovation for Course,Nanjing:Journa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eonic EngyneeringEducation.Vol.28, No.3,Jun,2006.

[4]张尧学.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赵明仁,黄显华.西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5):54-57.

作者简介:李明(1978-----),讲师,硕士,专业方向:电子信息。

作者:李明 李福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舞蹈学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自动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