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司制实践思考论文

2022-04-2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教育公司制实践思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地方财经类院校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主要面向地方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教育公司制实践思考论文 篇1:

面向行业继续教育的创新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 要:基层人才队伍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依据国家继续教育改革方向,以特色高校服务水利行业基层职工继续教育为背景,以行业基层人才队伍的教育需求为导向,提出了继续教育创新服务行动计划,开展了服务行业基层队伍的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继续教育;水利行业;基层队伍;服务模式

一、引言

水利行业规模大,涉及面广,人力资源需求量大,水利职工人数多,分布广,人才培养任务重。行业教育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服务对象的空间分布广,行业内具有很强的层级管理结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岗人员,教育内容注重与行业内各个岗位知识相关;教育具有计划管理等。

创新水利行业基层人才培养的服务理念和模式,提升基层水利职工队伍的文化素养、专业能力和学历层次,服务水利改革发展,是特色高校服务行业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

二、研究和实践的总体框架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服务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为目标,通过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与水利行业联合建立继续教育基地,构建基于“云服务”的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与数十所水利学校和水利培训机构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联盟,与数十个校外学习中心共建支撑网络化学习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探索在水利行业教育联盟内实现不同形式继续教育之间的互通。

研究和实践工作从现状分析、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等方面逐步开展。研究中运用多种方法,以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一)实地调查

通过对水利行业基层职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基层行业职工在学习和结果评价方面的实际需求,对其实际学习的过程、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提出基本的观点和想法。

(二)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传统与现代教育教学模式、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分析不同模式的特點,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

(三)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综合运用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以数量统计方法分析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评价过程的主要数量关系,进而揭示发展趋势。

(四)实证分析与功能分析相结合

通过对实际学习行为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通过使用行为或学习需求进行功能分析,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决策依据。

三、研究和实践的执行方案

围绕国家关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型体系的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根据国家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方向,围绕着“一个主题、三项工程、七项行动”,即河海大学继续教育创新服务行动计划(“137计划”),开展研究与实践。

(一)一个主题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提出“依托行业建设,服务水利发展”的战略,以“立足水利,面向基层”为创新继续教育服务的主题。

(二)三项工程

围绕“立足水利,面向基层”的主题,根据国家有关继续教育发展及水利行业对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需求,开展“行业继续教育联盟建设工程”、“行业精品课程开放共享工程”、“基层水利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三项工程的建设。

1.开展行业继续教育联盟建设工程,创新行业继续教育融合体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关于加快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本工程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为切入点,针对目前单一机构的教育力量难以满足水利行业基层多岗位、学员多层次教育需求的现状,通过联合水利教育协会,组织水利主管部门、水利行业院校等单位,组成教育服务联盟,围绕需求、师资、教学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学分银行和学分互认体系的构建机制等方面,创新行业继续教育融合体制,共同开展面向行业基层的教育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水利行业改革发展。

2.开展行业精品课程开放共享工程,创新行业继续教育协同机制

本工程以水利行业课程资源的共建互享为切入点,针对目前水利行业数字化学习资源处于分散建设、自用于学历教育课堂辅助教学的现状,通过发挥联盟内成员单位的特色优势,依据精品课程建设内涵要求,围绕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数字资源的规划、共建、互享、评价、版权保护等方面,创新行业继续教育协同机制,打造品牌开放课程,实现特色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

3.开展基层水利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创新行业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本工程以基层水利队伍素质提升为切入点,针对基层水利队伍面广量大、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特点,以教育联盟的方式,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培训+学历”耦合方式,围绕水利行业基层队伍学历和岗位专业知识提升两个方面,创新水利行业基层队伍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三)七项行动

1.构建水利行业的继续教育服务联盟

河海大学与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共同组织,联合水利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水利院校、定点培训机构等单位,构建面向水利行业基层队伍的继续教育联盟。探索在联盟成员单位内建立“学分银行”,研究岗位培训课程体系与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对接模式,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在提高基层水利人员的专业和文化素质的同时,着力提高行业职工学历层次、改善学历结构,实现由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

2.优化联盟模式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针对行业继续教育联盟的服务形式,在严格执行国家继续教育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对行业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研究并优化联盟的组织体系与工作机制、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教师聘任机制、联合培养基地管理机制等。为了适应学校及联盟的继续教育特点,进一步厘清管理办学职能,需要研究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与督导委员会的管理机制和继续教育办学质量评估和管理的办法。

3.加强多元结构的继续教育队伍建设

继续教育要可持续发展,培养造就管理、教师、督导三支队伍是根本。对于管理队伍,以“按需设岗、公开竞聘、择优任用、合约管理”的原则,探索并不断优化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方式;对于教师队伍,以“按课设岗、公开招聘、单位推荐、分类管理”为原则,探索联盟成员单位师资队伍共享模式,以满足行业继续教育多元化需求;对于督导队伍,以“业务基础深厚、教育经验丰富、政策把控精准”为原则,探索聘请校内资深教授和相关水利合作单位专家组建继续教育督导委员会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4.搭建“云服务”模式的终身学习平台

研究水利行业基层队伍的教育需求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搭建基于“云服务”模式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为水利行业单位和个人教育服务对象提供无边界云端化的学习平台。学习平台包含了依照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规范建立的行业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以及公共云存储、数字资源物流、导学、导教、导调、质量跟踪和个人学习空间等服务系统。“云服务”模式的教育平台构建,为各级水利主管部门提供完善的学习计划管理、过程监控、结果考核的平台;为教学实施单位提供学习资源共享、水利知识积聚的平台;为行业职工终身学习提供各项完整的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功能。

5.共建服务水利基层的开放教育资源

教育联盟在以河海大学为主要课程资源建设单位的组织体系下,规划建设基于行业需求的专项教育课程,规划岗位专业知识类、水利科技前沿类、文化素质提升类的基层水利人才培训课程体系。研究探索多种方式建设网络培训课程资源,涵盖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自建,委托专业网络课程开发公司制作,引进社会优质课程资源等。教育联盟建立统一的课程建设技术标准和内容质量控制管理办法,以及网络培训课程资源使用前的教学内容和技术标准的质量审核程序。

6.打造岗位特色的精品示范培训项目

密切围绕行业发展战略,面向水利行业基层岗位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提升的目标,研究培训方式、内容、成果的模块化教学和管理模式。培训方式重点突出单位组织和个人需求相结合、集中面授和远程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培训内容重点突出岗位能力和相关公共管理综合知识、专业管理知识相结合、知识传授讲座和实地实例学习相结合的合理配置;培训成果重点突出岗位职能的实用性和文化、学历的可提升性相结合的互通架构。

7.完善稳固提升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稳固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前端、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进行监控、评估和管理的研究,完善教育质量保障體系。在前端质量保障方面,重点研究组织保障机制、高质量教师队伍保障机制、生源质量保障机制;在过程质量保障方面,着重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教学条件及资源质量监控、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监控、教学监督反馈系统;在结果质量保障方面,研究教学效果监控、教学评估与研究、考核与激励机制等。

四、研究和实践的实施效果

(一)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依托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主持并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云服务模式下行业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成人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行业类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合作与管理机制研究”、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成人教育课题“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通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凝练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其中“特色高校服务于行业基层队伍建设的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了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开展了服务行业的典型实践

开展了“百团行动”深入基层水利的对接服务;构建了行业继续教育服务联盟;启动了水利基层岗位精品示范培训项目;服务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队伍培训;建设了“云服务”终身学习服务与支持技术平台;实现了面向水利行业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互享;尝试了在水利行业内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实施了面向艰苦行业推荐考核入学的改革方式;推动了特色高校服务行业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2010年以来,学历教育累计招生22,000多人,举办了133期针对水利基层的面授培训班,培训学员16,392人次。终身学习网络教育服务平台覆盖了3358个县级以上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单位,实现了把继续教育服务送到水利行业基层的坝站队所。

(三)推进了继续教育的内涵建设

为了构建服务行业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深化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梳理和完善了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健全了学校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并实践了多元结构的继续教育队伍建设方式。

研究和实践成果得到教育部高度评价。在2011年度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河海大学作为“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典型单位,作了题为“创新继续教育模式,服务水利改革发展”的专题发言,重点介绍了基于“云服务”模式下的基层水利队伍培训工程及河海大学继续教育服务水利改革发展所做的工作。在2012年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上,有关领导对河海大学在构建水利行业基层职工的继续教育体系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研究和实践成果得到水利行业内高度评价。水利部人事司领导对于基层水利队伍培训工程作了高度评价:“基层水利队伍培训工程,创新了培训模式,为水利部‘十二五’人才规划中的有关要求提供了重要支撑,可以有效解决工学矛盾以及缓解培训经费紧张的问题,无论对各级水利主管单位还是水利职工,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中国水利教育与人才》(2012年第1期)以“河海大学与水利行业共建教育平台服务基层水利职工教育”为专题进行了报道。

继续教育应该是全日制学校教育之后的面向全体从业人员的各类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将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纳入继续教育范畴;教育联盟形式共建互享数字资源是一种创新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该环境下有效的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和版权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新耕.论继续教育“云服务”创新模式[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2013.

[2]吴爱华等.水利行业职工数字化继续教育的典型案例分析[J].继续

教育,2012,(6).

[3]孙峰.水利行业职工教育心理需求与对策[J].中国水利,2011,(5).[4]杨姑叶.对水利行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讨,2011,(5).

[5]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中央组织部.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

意见[EB/OL].http://www.politics.people.com.cn/GB/70731/16250064.html.[7]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EB/OL].http://www.gov.cn/.

[8]水利部.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EB/OL].http:// ple.chinawater.com.cn/ztgz/2011slrz/5/20111205/201112050005.asp.

【责任编辑:李养正】

作者:陈青生 张军 吴爱华 王世军 张伟建 吴娟

教育公司制实践思考论文 篇2:

地方财经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地方财经类院校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主要面向地方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通过健全制度建设、完善培训体系、开展教育研究、组织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竞赛等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地方财经院校在探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包括初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机制、建立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地方财经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关    键   词]  财经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实践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地方财经类院校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当前地方财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支撑的复杂的教育系统,教师较低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能力已成为制约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瓶颈。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地方财经院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

一、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相关概念

(一)教师能力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学组织中的重要内容,国内外有大量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既定目标或任务所表现的综合素质。教师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的成效和质量,体现在实施和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能力。

美国的普遍观点认为教学能力包括具体感受、思维观察、抽象概括、积极实践等能力;英国的普遍观点认为教学能力包括教师的应用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日本的观点是教师应具备全球化的观念和网络生存能力。我国很多学者也对教学能力的内容作了深入研究,陈安福等认为教师能力应该是搜集教学资料、组织教材、语言表达、组织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反馈、教学诊断等能力的综合集聚体。[1]叶澜认为教师能力除基本的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人际交往、组织协调、教育研究、信息处理等综合能力。[2]综合来说,我国的普遍观点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课堂掌控和管理能力等。

(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在有关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这一概念,专家学者大多把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融为教师教育能力的一部分进行论述。本文认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是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过程中将创新创业理念和办法融入专业教育、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综合素质。

二、地方财经院校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措施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意见》明确要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针对这些问题,地方财经院校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建章立制,保障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发展

地方财经院校面向地方,以培养应用型财经类人才为主。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地方财经院校在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方面,从制度上进行保障。制定《关于加强教师教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实施办法》《“教学沙龙”项目实施办法》《校级在线学习中心管理办法》《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评价办法》等文件,通过建章立制,以制度保障、规范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发展活动。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地方财经院校以培训作为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切入点,每学年确定培训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活动,组织开展教师岗前培训、课程进修、业务实践、师德教育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教学软件应用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培训,并尝试探索模块化培训形式,如双语教学培训、教学设计培训等,通过实施这些培训项目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改革,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

1.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創新创业教育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总结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形成理论体系,从而更深入地指导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地方财经院校通过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推进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思考。教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的立项,也形成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推进了地方财经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发展。

2.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地方财经院校通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如开展、推广“新财子”学院、“商学+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在全校范围内遴选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意愿的学生,采用“书院”模式,为学生量身打造和开设特色课程,定期推出“好书悦读”活动,为学生分享和君商學院顶级商业课程,以此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商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参加教师指导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商学知识的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3.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地方财经院校还开展TSE(教师+学生+社会企业)“三位一体”公司制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即通过教师或学生注册公司,以“公司制”形式遴选财经高端服务业项目公司进入学校创新创业园,让教师和学生在实际企业运作中进行创新创业技能的“教”与“学”。

4.组织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竞赛

组织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竞赛,使教师有更多机会了解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前沿,在竞赛的准备和参与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提升,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四)推动产教融合,培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技能

借助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发挥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相关政策的作用,地方财经院校积极推动教师参与企业见习、实践,培育和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技能。学校与一批企业构建产教融合合作育人机制,与一些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这些产教融合平台为培育和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技能提供很好的平台、途径。

三、地方财经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成效

(一)初步建立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体系

基本建立校内与校外(国内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培训并举,现场培训与网络在线培训相交,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兼有,课程培训与专项教学技能培训、综合能力培训并重,理论教学能力培训与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结合的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体系,全方位、多形式、齐内容,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发展相关的教师培训活动全覆盖。

(二)基本建成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研究机制

以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途径和载体,构建创新创业改革机制。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立项活动为载体,结合协同合作育人单位实施产学研合作研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机制。

(三)建立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堂、网络课程中心,建设创新创业案例库,建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实践教程、案例教程等课程体系,创建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园等实践教学基地;配合相关二级学院,构建集校内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设施与条件体系。以此形成集资源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为一体,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平台。

地方财经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是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地方财经院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建立独立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管理机构,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机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构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发展平台等,这些措施都能为地方财经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但是,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多方的联动和共同推进。

参考文献:

[1]陈安福.教学管理心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

[2]叶澜.创建上海中职业院校新型师资队伍决策性研究总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46-48.

编辑 冯永霞

作者:黄敏

教育公司制实践思考论文 篇3:

商科职业教育公司化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科人才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商科职业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我国商科人才缺口大。商科职业教育公司化,即将学生员工化、班级公司化、管理企业化,要让学生在学校期间便有机会了解公司运营并深入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尽早了解公司运营模式,训练员工精神。

关键词 商科职业教育;公司化;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

龙云安(1965- ),男,经济学博士,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610000);胡军(1989- ),男,西华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子强、胡能贵,西华大学

基金项目

四川省软科学资助项目“金融投资与科技创新协同共赢机制研究”(2014ZR0094);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产业专项课题“文化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研究”(w15212227);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建设”(14SA0055),主持人:龙云安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正不断开辟新的商科教育途径,探索发展商科教育的新理念。而我国的商科教育模式还偏于死板,流水线般的课堂,流程化的学生培养,导致我国商科毕业生缺乏自主能力,无法激活多元化的商业环境,这就要求我国尽快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商科教育道路。本文提到的公司化的商科教育,旨在通过把学生向员工化过渡,将班级打造成公司,将企业管理的理念植入整个教育过程中,双线并行,帮助学生增加实践经验。

一、商科教育模式多元化剖析

(一)国内商科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高等商科教育对于专业设置日益两极分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商科教育也必将一同改变,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宽口径的“管理学”与“商学”几乎成为了所有高等商学院的必修课[1],但在此基础上的分支也随着时代的潮流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特点鲜明但口径很窄的新专业。于是专精化与广博化就成为了商科教育对于专业的两个极端。

高等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日益综合化。虽然商科教育中细分的领域将越来越多,但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是商科教育的一大主题和目标。所以,力求增加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课程比例将增加,双学位,辅修学位等也将不再是稀有,注重人才的复合性是将来商科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国内商科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1.授业模式工厂化

教师上课、学生听讲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灌输知识模式,不论“管理学”还是“商学”,不论基础课还是通识课,学生在进入实践前必须掌握,是他们所需要了解的实物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工厂化的授业模式。商科学生在前期将获得最基础也最实用的商科知识作为理论指导,中肯的实践经验传授与建议辅助,能够帮助学生做好实践前的先期准备。

2.班级组织公司化

将学生班级改组为公司体制,学生干部改称为公司领导,打破原有学生干部层级,以公司化管理模式运作班级,从上至下按正规公司组织架构设立职位,由学生任职[2]。日常上课是“员工”的每日工作,学生活动是公司的内部建设,课余竞赛则是公司内部的技能比拼。学生处在公司化的组织里,将对公司中的不同职位的职能、公司运转的方式、公司保持竞争力的方式等获得更多的了解,参与公司运营的过程将会使其拥有更多对于实战实践的思考,让其将来走入公司岗位或研究公司发展有更多实际的认识。应设定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不同的“员工”设立目标[3],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对将来的期许不同,就可以让其在公司的不同部门任职,并设立相关考核目标。比如,人才A对自我的期许是“管理、领导、把握”,那么他应该处于公司的某个部门的管理位置,对于他的成长目标也应设定为带领团体获得某一项成就或者完成某一项任务。而人才B对自我的期许略有不同,他希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执行、毅力、坚持”的实干型人才,那么B在公司中的地位将是项目主管或执行带头人,考核目标便是他个人对于团队的贡献评估以及个人完成任务的情况。注重年级之间的调配,建立教师—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传代型培养模式,即在几个小公司组成的总公司中,教师是指导者,高年级学生为更高的管理层,而低年级学生则更多的充当执行者的角色。学生在低年级受到了高年级的知识传导,自己摸索了实践经验,在升上高年级后,因要向低年级学生讲授知识而温故知新,同时有教师指导的管理型知识,获益良多。

3.课程设置综合化

纯理论、纯基础性质的课程将逐步减少,为迎合国际化的商科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学员,课程内容将更注重实战演练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日本将其商科教育课程分为两部分:“专业教育科目”和“一般教育等基础课科目”,而美国则细分为三个部分: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4]。课程都涵盖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增加了相应的人文知识与综合能力培养训练。美国增开了实战类课程,帮助学生更早接触商业领域。我国的商科教育也应更注重跟进外国先进理论,学习借鉴其商科教育理念,改变课程设置,使课程趋于综合化,才能使课程教育下的人才能力综合化[5]。

二、公司化教育模式的时代内涵

(一)经济发展的动力

高等商科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即人才和智力的输出。公司化的教育可以使经济推动力更充沛、更有力。公司化教育模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公司化的商科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具备更强的实战精神,具备更好的管理理念和商业理念。公司化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实践能力,在实战中摸索出的对商业、经济的认识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创新,将他们的商业理念与管理理念更好地与创新精神融合,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与经济一起成长。其次,公司化的教育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最迫切需要的公司型人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已经具备了公司化的理念,拥有了公司化的思维与行事准则,可以更快更无缝地进入经济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注重实践与综合人才培养

西方国家商科教育注重实践及综合人才培养,在公司化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可以更快更多地拥有实战经验,因为他身处的就是一个一直在实战的过程,完整的公司制度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对公司的概念性了解,全程的公司化管理使学生拥有了对公司的更透彻了解,对公司运营方式更深刻洞悉。同时,公司化教育模式也帮助学生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领导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有助于学生快速塑造自我,达成对自我的期待。

三、公司化教育模式的应用及推广

实施的前期准备。从学校校长到商学院院长、教授、讲师,逐级培训,灌输公司化的教育理念,让指导教师率先领悟公司化教育模式的优点与意义,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实施新方案。计划通过较为激情的课堂,点燃教师对新模式的热情,培养一批新型的指导教师团队,让管理者、教育者率先切身体会并掌握公司化教育模式的实践精神。筹建并且逐步完善公司的指导计划,确定公司化教育的流程、目标。设定应有职位,如总裁、经理、项目负责人等,确定不同职位目标与考核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营流程,确保公司化的教育模块与真实情境尽可能一致。

课程设置准备。考虑到时代对于综合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公司化的商科教育模式也应尽可能包含综合能力训练与实践实战训练。计划课程设置与时代需求、企业商务需求高度一致,采用3∶6∶1分配,即10%的企业文化熏陶与工作方式训练,60%的实践操作训练与30%的基础理论学习。其中,基础理论与工作方式的锻炼,可以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需要的全方位发展,而占极大比重的实践操作训练,则能大幅增强学生的实践实战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将传输的理论观念化,贯彻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

考虑到教师—高年级—低年级贯穿式的指导方式以及公司构成,对于各年级的教育侧重点也略有不同。一年级学生注重基础性知识教育,学术课程设置内容囊括了商科领域最基础的几门学科,而在综合文化课程设置里则以企业精神与工作方法为主,更好的帮助他们尽快走进企业,走进公司。二年级学生的学术教育类课程主要涵盖了商科的高阶理论指导,并包含一定的管理类课程,帮助他们慢慢走进“公司”的管理岗位,而综合能力培训则以技能的训练为主,包括职场礼仪的教育与交流能力的锻炼,通过把一年级学习的理论观念化,来打造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公司化“员工”,使其更能了解在公司内的工作方法与方式。三年级的学生将要进入公司的管理层,管理类进阶课程的设置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同时也应慢慢提高决断能力与对全局的把控能力。因为一个公司的管理层人才必须要配备有对风险的判断力、对企业整体战略的把控力。在实践型课程里,增添演讲、谈判能力的培训,帮助学生提高临场表现能力与谈判技巧。四年级的学生侧重培养领导力与对更大方向的判断能力,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研究等都应是CEO的必修功课。

确定公司化教育模式精神,模拟实施。在先期策划中,教师团队、课程设置已趋于完善,确立了公司化教育模式的精神后,便可试点模拟实施。选择一部分一、二、三年级学生作为试点对象,用半年的实践总结经验,改进公司化教育模式,为新学期学生入学后的全方位实施打好基础。

在推广方面,公司化商科教育模式应成为一种品牌概念,在一个学校试点成功后,要把这样的精神理念建立在品牌基础上,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向外扩散。教育学术圈内宣传公司化教育模式的理论性优点,而面向大众则展示试点成果,说明在公司化教育模式下学生拥有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都强于工厂化,以理服人,才会让更多人接受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学校愿意采取这样的教育模式。

参 考 文 献

[1]龙云安. 建设西点模式的中国商学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90-91.

[2]龙云安,李晓铃.企业化商科本科生教育训练模式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8(9):63-64.

[3]王晓东. 新世纪我国高等商科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4):94-95.

[4]朱亮. 高等院校商科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8):63-64.

[5]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12):48-52.

Study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ization Model of Business Vocational Education

Long Yun’an, Hu Jun, Yang Ziqiang, Hu Nenggui

Key words  busines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rporatization; comprehensive corpor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uthor  Long Yun’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Hu Jun,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Xihua University; Yang Ziqiang, Xihua University; Hu Nenggui, Xihua University

作者:龙云安 胡军 杨子强 胡能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专业人才培养石油工程论文下一篇:园林园艺养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