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2022-05-15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合作与交往技能的高低也成为了制约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育,可以说是整个国民教育工程的基础之基础,也是影响深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未来在接受教育和实施教育中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

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针对不同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情况对照分析,逐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努力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的

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因此,我校结合本地及本校的学生实际,于2011年开始了“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尝试性研究。

多年来,我校总是班额大、人数多,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是限制学生成绩和能力提高的一个很主要的因素。为此,我们以新课改为契机,大胆尝试在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因此,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坚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和探究工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依据

目前,合作学习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行之有效的前沿教育教学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这也是我们进行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理论依据。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程度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构建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生差异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设计

对同年级的平行班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价,制定实验班和对照班,要求参与实验的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养,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定时进行水平检测和能力比较,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整体素质,及时发现问题,收集资料,积累经验,纠正偏差。同时,不断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等活动,扩大交流,拓展视野,以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阅读,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点拨辅导——组间交流,收集信息——多元评价,课后探究。

四、实验效果与分析

通过近两年来的实验探索,我校的“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构建了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了一套灵活有序的合作常规,提高了小组活动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实验班均好于对照班,特别是实验班中的高二(1)班、(4)班、(7)班和(11)班较以往在班风纪律、学习成绩、精神面貌、学习风气、行为习惯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体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成效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合作交流不能深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对课堂内容不能进行进一步探究拓展,小组划分不均衡或组内分工不明确,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和谐有效地进行,学习效果自然大受影响等等。

五、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实现角色转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课堂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注重学科知识的积累,方能做到厚积薄发。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体现学生作为鲜活生命的主体价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快速进入角色,互帮互助,积极探究。

教师应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合作学习的主宰者和讨论结果的预设者,师生活动应建立在平等、尊重、民主的基础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使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2.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多种角度和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合理地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活动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查,力求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还要注意合理搭配,兼顾男女生比例、成绩优劣比例、性格差异比例等等,以保证学生能最大限度地互补互惠。如果某个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的任务时遇到困难,其他成员不要包办代替,而应该共同出谋划策,群策群力,指导和帮助其完成任务。这样既能增加小组学习的新鲜感,又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组内产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组间产生竞争意识。

3.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注重合作方法的培养

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地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不能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生搬硬套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素质,并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可以实现“人人得到发展”的目标。

4.正确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学优生既动口又动手,中等生或学困生依赖心理严重,对学优生言听计从,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学优生那里获得信息的弊端。

5.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坚持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彻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全方位多元化评价体系,采取小组自评、组员互评等形式;坚持以“质性”评定为主,“量性”评价为辅;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对每个学生在完成合作中的作用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建立自信;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并重。

目前,我校的“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还在继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注:该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2013年度“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1]GHB47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 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

作者:唐清云 薛海燕

第二篇:合作学习理论在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合作与交往技能的高低也成为了制约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育,可以说是整个国民教育工程的基础之基础,也是影响深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未来在接受教育和实施教育中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当今中国幼儿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幼儿从小就缺乏同伴间的亲密交往关系,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烈,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行为普遍较差。因此,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如何把幼儿培养成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的现代人,成为了幼儿教育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形成共同的研究结果的行为。与传统教学相比,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支持与配合提供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其更加充分地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育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哲學基础

儿童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总是处在教学实践的交往活动之中。只有通过交往,在交往中,人自身才能得到发展,人的主体性才能得以真正的展现。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对于主体性的认识作为其哲学基础,是主体间的社会交往纳入认识活动的过程,是用对象性活动的尺度来审视小组合作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合作互动,放到人对人的加工层面来考量。

马克思认为,交往是个人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通过交往,人与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彼此创造,实现人们对人们的加工,提高人们的本质力量和种属能力。交往双方从他人身上看出自我,又以自我为尺度看待别人,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

(二)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的话,必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该观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由此指导的教学“通常采用大量的合作学习,其理论构想是:如果学生互相讨论问题,那么他们会更容易发现和理解复杂的概念。”维果茨基提出儿童“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师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教师的作用已经受到重视,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往往被忽视。皮亚杰认为幼儿学习中交往的重点应该放到儿童之间的合作上,而不是竞争上,只有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以及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

(三)教育学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一般以2至5人为一个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相互帮助,弥补各自在理解上的不足,达到集体的学习目标。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

三、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从相关调查对于我国幼儿教育合作现状分析,可以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合作伙伴。虽然幼儿园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的机会,但由于部分幼儿园在教育中存在着重知识、轻社会化发展的倾向,因此幼儿之间还是缺少有效的合作交往。可见现阶段,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还比较滞后。

(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正确开展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却往往被忽略了。

四、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策略

幼儿的教育是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共同的责任,同时也只有家庭与学校合作才能真的使大班幼儿合作性学习能力获得培养,本文就将从家长和老师两方面给出相应策略。

(一)家长采取的策略

1.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幼儿社会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与同伴的交往,大多数容易合作的幼儿都有很强同伴交往能力。在给幼儿创造同伴交往机会的同时,还要对孩子的各种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积极的要给予肯定和奖励,相反的消极的要进行否定与纠正,告诉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行为。

2.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的各种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拉什顿等人(1980)的研究表明,儿童多次观看利他行为的榜样有助于培养利他行为,多次看到别人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的儿童,比只看到一次的儿童,更多地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在众多榜样中,父母的助人行为榜样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和儿童观。

(二)老师采取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

幼儿园应加强环境设计、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因为社会性发展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处于自我中心的幼儿,社会化刚刚起步,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

2.指导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方法,促使其产生高效的合作行为

有研究者认为,通过教给儿童必要的技能,改变他们的某些行为,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同伴关系并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适应(邹乱,1996)。

3.实施有效的组织,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幼儿合作性学习的培养过程中也是如此。幼儿教师和家长有着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相同目标。

作者:陆丽梦

第三篇: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高中化学的作用

1.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枯燥而又漫长的,由于高中严谨的学风和沉重的课业压力,学生长期在低沉的课堂氛围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高中化学作为理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习的深入,困难的问题会比较多。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摆脱传统课堂的教师独舞的情况,形成學习互助合作的形式,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了,对于课堂的实效性是有效的促进。

2.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为了某一个课题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解决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能够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个人的積极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够主动的去思考,在遇到困难时候,会寻求帮助。

二、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副作用

1.小组合作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作用

我们不得不承认,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每一个体,学生能够从群体的帮助中解决困难。但是,无论是高中化学也好,还是其他化学也好,还是要以独立学习为主。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但是一遇到考试,学生的成绩总是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考试中没有了他人的帮助,之前建立的只不过是“伪实力”。在小组学习中,一些学生的惰性强,不去主动思考,而是共享他人的探究结果。

2.小组合作学习容易走向偏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有的教师却将它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使用的频率过高。无论某个课题是否具有讨论交流的价值,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此种模式,这就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借助于小组合作的机会讨论与课题无关的话题。造成了上课资源的浪费,上课的效果便十分不理想。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度”

高中化学教师根据学情状况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时机。比如,当学生的精神状态不够高涨的时候,便可以采用,用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选择科学而又恰当的探究课题,要难易适中,教师所设置的课题要有讨论的必要,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享受交流的过程。

2.教师要加强监督引导,并给予评价

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看客”。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对于各组交流的情况进行把握。对于交流中所迸发出的好的观点,要记录下来,对于一些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跑偏现象要及时的纠正,防止上课资源的浪费。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评价。对于合作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小组,要给与指正。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便开始进行课程,缺乏评价。这就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可能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

四、总结

身处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规避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问题,从而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作者:孙蕊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历史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专业素质教育论文